【第1句】:【蘆席夾囤——隨方就圓】(歇)蘆席:用蘆篾編成的席子,一般為方形。囤:用席子等圍成的盛糧用具,圓形。本指用方形的東西去遷就圓的,轉喻順應當時的情勢或按照別人的意志說話、做事。
【第2句】:【冰出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釋義:冰是由水凍成的,但是比水涼;青顏色是從蓼藍提取的,但是比蓼藍的顏色深。比喻學生勝過先生,后人勝過前人。 例句:對我這老一代的工程技術人員來說,你們年輕一代應該是冰出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第3句】:【打棍子】(慣)指羅織罪名陷害人,打擊人。
【第4句】:【偷來的錢易盡,買來的官易壞】(諺)指偷來的錢花著不心疼,容易花完;買下的官來路不正,容易敗壞。
【第5句】:【穿草鞋游西湖——忘了自己身份】(歇)譏諷人忘記了自己的卑賤地位,過高估計自己的身份。
【第6句】:【三分吃藥,七分調理】(諺)調理:調養與護理。要治好病,三分憑藥治,七分靠調理。指對病人來說,調理比藥物治療更重要。 也作三分醫治,七分調養。 三分治病七分養。 三分藥,七分養。
【第7句】:【霸王的弓——越拉越硬】(歇)霸王:指楚霸王項羽。傳說楚霸王項羽身材高大,力能舉鼎,用的弓又重又硬(yipinjuzi.com)。比喻人的態度越來越強橫。
【第8句】:【沒娘的孩子磕墻根,沒爹的孩子貴如金】(諺)孩子有爹沒娘,就成了蹲墻角的可憐蟲;孩子有娘沒爹,仍然還是寶貝蛋。指孩子離了爹無所謂,只要有媽在,就受不了屈。
【第9句】:【村無大樹,蓬蒿為林】 釋義:蓬蒿:蓬草與蒿草。村里無大樹,蓬蒿便被視為林木。形容沒有出眾的人,稍有能力的人便很顯眼。 例句:解結問僚佐:“河北何少人士?”答日:“英偉大賢,多出山澤;河北土平地均,蓬蒿才高三尺,不足成林故也。”按:今諺村無大樹,蓬蒿為林,當由此演。
【第10句】:【順竿兒爬】(慣)比喻順著別人的意思說話、行事。 也作順桿子往上爬。 順梯子往上爬。
【第11句】:【生米成了熟飯】(慣)比喻已成事實或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改變。 也作生米已煮成了熟飯。 生米做成了熟飯。 生米燜熟了飯。
【第12句】:【說嘴打嘴】見“才說了嘴就打了嘴”。
【第13句】:【城隍廟里的菩薩——人造的】(歇)造:本指塑造,轉指捏造、編造。指某些話語或事情是人編造出來的。
【第14句】:【危難見人心】(諺)在危急艱難之中,最能看清一個人的本質。指人心難測,只有在危難關頭,才能識別人心的善惡真偽。 也作“危難關頭見人心”。
【第15句】:【有志不在年高】 釋義:人不在于年紀大小,貴在有志氣。 例句:老人們含著淚說:“雨來是個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第16句】:【鄉下獅子鄉下跳】(諺)鄉間的社火賽會舞獅子,也就只限于在鄉間。指低俗的技藝,不可在高雅的場地表演。也指低層次的人物,不能冒充到高層次中。 也作鄉里獅子鄉里舞。 鄉下獅子鄉下調。 鄉里獅子鄉里滾。
【第17句】:【把煮熟的鴨子鬧飛了】 釋義:比喻把到手或即將到手的好處丟掉了。“鬧”又作“弄”。 例句:這一來倒不好了!別的都是小事,老爺那個天性,倘然這一翻臉,要眼睜睜兒地把只煮熟了的鴨子給鬧飛了,那么怎么好?
【第18句】:【護家之狗,盜賊所惡】(諺)惡:憎惡。指盜賊最憎惡忠實護家的狗。比喻陰謀作惡的奸詐之徒,最忌恨忠貞正直之士。
【第19句】:【饑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貧不擇妻】(諺)饑餓時就顧不上飯食的精粗,寒冷時就顧不上衣服的貴賤,慌忙時就顧不上路途的安危,貧窮時就顧不上妻子的美惡。 指在人需求最急迫的時候,便談不到從容選擇。 也作饑不擇食,寒不擇衣。 饑不擇食,慌不擇路。
【第20句】:【各人自掃門前雪】(諺)比喻人應該做好自家的事,不必插手去管別人的事。 也作各家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屋上霜。 自己各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只掃自己門前雪,莫管別人屋瓦霜。
【第21句】:【拉長線兒】(慣)比喻作長遠打算或安排。
【第22句】:【黃鼠狼子不嫌小雞瘦】 釋義:比喻人愛貪小便宜,不論便宜大小,都想得到。 例句:元寶{艮元用簸箕摟,對待伙計窮摳搜,黃鼠狼子不嫌小雞瘦。
【第23句】:【扯后腿】見“拉后腿”。
【第24句】:【走了大褶兒】(慣)褶兒:褶子,衣服、窗簾等上面經折疊而縫成的紋。比喻沒了規矩或出了大錯。
【第25句】:【臉丑怪不著鏡子】(諺)比喻做錯事受到懲罰,只怨自己,怨不得別人。
【第26句】:【酒肉朋友,柴米夫妻】見“柴米夫妻,酒肉朋友”。
【第27句】:【皇帝也有草鞋親】(諺)草鞋親:穿草鞋的窮親戚。貴為皇帝,也還有幾家窮親戚。指任何人家,有窮親戚是正常的,不稀罕的。 也作“皇帝老子還有三門窮親戚”。
【第28句】:【能叫掙死牛,不叫打住車】(諺)在坎坷的坡路上,寧可把牛累死,也不能讓車打住不前進。比喻人寧可心力交瘁,付出生命,也不能使事業中途而廢。
【第29句】:人怕放蕩,鐵怕落爐。
【第30句】:【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慣)舊時迷信認為人死后還可以投胎轉世。指死并不可怕,沒什么大不了的。 也作過二十年又是一條好漢。 再過二十年,又是好漢一條。
【第31句】:【貓哭老鼠——假慈悲】(歇)指假仁假義,假裝同情受害者。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貓兒哭耗子——假慈悲”。
【第32句】:【眼淚往肚子里流】(慣)比喻滿腹悲苦無法向人訴說,只有藏在心里。 也作眼淚打肚里流。 眼淚在肚里落。 眼淚往肚子里吞。
【第33句】:【剪草除根,萌芽不發】 釋義:比喻除惡務盡,不留禍根。 例句:只是我偏生見那小廝不得,常是一頓打就打一個小死,只要打死了他方才稱心。卻是為何?常言道:剪草除根,萌芽不發。
【第34句】:【中國】中國的英譯名是China,有歷史學家考證,英文china-詞來源于印度梵文“支那”,是我國第一個封建統一王朝——秦的音譯。秦朝統一六國后,威名遠播,周邊國家就根據中文發音來稱呼這個強大的帝國,并按照印歐語系的拼寫方法,將“秦”拼寫成chin,chin后來被附加了一個元音,成了“China”。 還有,把瓷器翻譯為China,則是在China-詞產生之后,“這和中國瓷器的興盛有關。中國素以瓷器揚名世界,八世紀之后瓷器通過絲綢之路和海上運輸遠銷世界,中國被譽為“瓷器王國”,但中國China得名與瓷器無關。
【第35句】:【冒煙不起火】(慣)比喻心中生氣但不發作。
【第36句】:【買干魚放生——死活也不知】(歇)放生:佛教信徒買來活的魚、鳥等放歸大自然。把殺后洗凈晾干或曬干的魚買來放生,連魚死活都不知道。指不知利害,連是死是活都不知道。也指人思想糊涂,不知事理或不明真相。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買干魚放生——不知死活。 買咸魚放生——死活弗得知。 買咸魚放生——不知死活。
【第37句】:【老樹枝,轉不過彎來】 釋義:比喻執迷不悟。 例句:咱老孫頭是老樹枝,轉不過彎來,還跟高國權挨肩兒打唧唧。傻狗不識臭,不曉得陷腿到哪一天哩。
【第38句】:【夢是心頭想】(諺)睡覺所夢到的種種情景,往往是人清醒時心頭想到的。指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幻是人的心理作用。 也作夢從想中來。 夢現心頭事。
【第39句】:【明月不常圓,好花容易落】(諺)落:凋謝。比喻美好的景象往往保持不了多久,稱心如意的事情往往為時很短。
【第40句】:【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釋義:比喻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別人的事。“門前”又作“檐前”。“不管他人瓦上霜”又作“休管他人瓦上霜”、“哪管他家瓦上霜”、“莫管他家瓦上霜”、“莫管他家屋上霜”等。 例句:我可以在我的小酒店里過著安居樂業的日子,我可以抱著“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態度,或者是帶上盤費遠走高飛,離開紅楓嶺這塊是非之地。
【第41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釋義:好藥吃起來雖苦,但對治病有好處;忠誠的勸告聽起來雖不愉快,但對行動確有好處。 例句:“竊聞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42句】:【一條線兒拴倆螞蚱——飛不了我,迸不了你】(歇)迸:同“蹦”,跳。比喻對方與自己命運緊緊相連,誰也離不開誰,出了事誰也跑不了。 也作一根繩拴倆螞蚱——跑不了我,也蹦不了你。 一根繩上拴兩個螞蚱——跑不了我,也少不了你。 一條繩拴著倆螞蚱——誰也跑不了。
【第43句】:【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諺)成人:成就有用的人材。自在:舒適安逸。指人要想成材,就不可貪圖安逸享樂;貪圖安逸享樂,就不能成材。 也作成人的不自由。 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第44句】:【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見“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第45句】:【今日三,明日四】(慣)今天這樣,明天又那樣。比喻經常變換花樣。 也作“今朝三,明朝四”。
【第46句】:【不顯山,不露水】(慣)形容做事不張揚,說話不露聲色。
【第47句】:草遮不住鷹眼,水遮不住魚眼。
【第48句】:【慌吃要燙嘴,慌走腳踢傷】 釋義:比喻慌張匆忙容易出差錯。 例句:阿土阿耳卻冷靜地制止:“‘慌吃要燙嘴,慌走腳踢傷。’你們莫忙,等走近了,我下命令你們再打!”
【第49句】:【甘蔗不能兩頭甜】(諺)甘蔗: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主要的制糖原料。甘蔗只有接近根部的地方甜,沒有兩頭都甜的。比喻美事只能占一頭,不能兩頭都占。 也作“甘蔗沒有兩頭甜”。
【第50句】:【釣大魚離不了長竹竿】(諺)要釣大魚,就離不了長長的釣魚竿。 比喻人要想得到大利,就得先付出大的投資。
【第51句】:【把別人的棺材抬到自家哭】 釋義:沒有事找事,自找煩惱。 例句:八戒近前道:“你是怎的起哩?專把別人棺材抬在自家里哭!不要煩惱!……他傷的是他的子民,與你何干!”
【第52句】:【老牛掉在水井里——有勁幾使不上】(歇)指陷入困境,有本事無法施展,或有辦法用不上。 也作老牛掉井里——有力使不上。 老牛跌到井里頭——有勁兒沒處使。
【第53句】:【好漢一言,快馬一鞭】(諺)指好男兒一諾千金,說到做到;這和快馬只需一揚鞭就上道奔馳,不需再催促是一個理。 也作好漢一言,駟馬難追。駟馬:古時四匹馬共駕一輛車。 好人一言,好馬一鞭。
【第54句】:【拳來拳打,刀來刀當】(慣)當:抵擋,阻擋。比喻以對方的手段來對付對方。
【第55句】:【家有梧桐招鳳凰】(諺)梧桐:梧桐樹,傳說鳳凰鳥只在梧桐樹上棲息。鳳凰: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指家里有了梧桐樹,才能招得鳳凰來。比喻具有優越的條件,才能吸引來人才。 也作“家有梧桐樹,不愁鳳凰來”。
【第56句】:【宋體字】現在使用最多的字體是宋體,宋體是通行的漢字印刷體。那么,你知道宋體字是誰創立的嗎? 中國的字體有很多種,每種字體中,又根據各種風格,以書家的姓氏來命名,像楷書中有歐(歐陽詢)體、顏(顏真卿)體、柳(柳公權)體、趙(趙孟頹)體等等。 而宋體并不是姓宋的人創始的,而是用朝代名來命名的,這是為什么呢? 說起這個創始人,可謂世人皆知,就是臭名昭著的大奸賊秦檜。其實,秦檜也有他的另一面,此人博學多才,尤其在書法上造詣很高。他綜合前人之長,自成一家,創立了一種適用于印刷的字體。按一般的習慣,這種字體應該叫“秦體字”才對。可是由于他人品太差,人們痛恨他,雖然應用他創立的字體,卻不愿以他的姓氏來命名,怕玷污了這美字,最后把字體用朝代號命名為“宋體”。
【第57句】:【半斤八兩】“半斤八兩”形容彼此不相上下。按照現在的算法,半斤應該是五兩,怎么能不相上下呢?這源自古代的重量單位的換算。 古代用來表示重量的單位非常多,各個時代也不相同。秦統一六國后,鑒于各諸侯國獨特的度量衡單位和換算關系給國家管理和人民生活都帶來很大的不便,所以進行度量衡統一的工作。實際上就是把秦國使用的度量衡標準作為國家標準,通令全國使用。其中重量單位的換算關系是:一石為四均,一均為三十斤,一斤為十六兩,一兩等于二十四銖。 秦代的度量衡標準一直為后來王朝所沿用,直到唐代,制定了一套新的重量單位和換算方法。重量單位有“石、斤、兩、錢、分”,換算關系是一石為120斤,1斤為16兩,1兩為10錢,1錢為10分。唐代的重量單位和換算關系一直為后世所使用。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同時有“市制”和“公制”兩套計量單位,其中“市制”中的“兩”的換算關系還是一斤等于16兩.1959年政府規定一斤等于10兩,并沿用至今。 雖然我們現在使用的重量單位和換算關系與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但由此產生的許多成語還被人們經常使用,如“錙銖必較”、“千鈞一發”、“四兩撥千斤”。“半斤八兩”也是如此,“半斤”與“八兩”在舊制中的輕重是一樣的,因此常用“半斤八兩”來形容彼此不相上下。
【第58句】:【有天沒日頭】(慣)天空沒有太陽。1形容社會黑暗,沒有公理。 2形容人無知、說話放肆或無中生有。3指天色已晚。 也作有天無日頭。 有天沒日。
【第59句】:【虎瘦雄心在】 釋義:比喻有志氣的人在什么惡劣的環境中都不改變自己的雄心壯志。 例句:好行者,他虎瘦雄心還在,自然的氣象昂昂,聲音朗朗道:“見我咋的?”
【第60句】:【碾盤上洗澡——淺得很】(歇)淺:本指不深,轉指淺薄。形容人學識淺薄或見識膚淺。
【第61句】:【老虎頭上搔癢】 釋義:借指冒犯大人物,或自尋死路。 例句:“……紅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個老娘,可是沒有料到他竟會那么窮,榨不出一點油水,已經氣破肚皮了。他還要老虎頭上搔癢,便給他兩個嘴巴!”
【第62句】:【三百六十行】俗語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三百六十行”是前人對各種行業的通稱。那么,“三百六十行”究竟指的是哪些行業呢?三百六十行是從“三十六行”中衍生出來的。 自唐朝就有“三十六行”的記載。宋代周輝《清波雜志》中,記有肉肆行、海味行、鮮魚行、酒行、米行、醬料行、宮粉行、花果行、茶行、湯店行、院肆行、成衣行、絲綢行、顧繡行、針線行、皮革行、扎作行、柴行、棺木行、故舊行、仵作行、綱罟行、鼓樂行、雜耍行、彩輿行、珠寶行、玉石行、紙行、文房行、用具行、竹木行、陶土行、驛傳行、鐵器行、花紗行、巫行。 后來怎么會變成三百六十行呢?到了宋代,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行業成倍增加,改稱為七十二行,成為流行市語。至元代,人們又把七十二行擴為一百二十行。大約到了明代變為三百六十行。三百六十行之稱,首見于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書中日:“為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語也。”《通俗篇》云:“元人但云一百二十,增多為三百六十,乃明人言耳。”據此,明代以來,以“三百六十行”俗稱各種職業。其實,三百六十行是個約數,各行各業的總稱。此俗語一直沿用至今。各種行業增加無數,約定俗成的“三百六十行”卻固定不變。
【第63句】:【力敵不如智取】(諺)指憑勇力取勝不如用智謀取勝效果好。
【第64句】:【金盆雖破值錢寶,分量不曾減分毫】(諺)指金鑄的盆子縱然打破,也仍是值錢的寶,因為黃金的分量一點兒也沒減少。常比喻品行高尚的人雖然一時失勢,但無損于他的聲望。
【第65句】:【老鴉嫌豬黑】 釋義:比喻只知嫌惡別人的缺點毛病,不知自己的缺點毛病也和別人一樣。 例句:俗語道:“……老鴉嫌豬黑,烏龜笑鱉跛。”
【第66句】:【八字沒一撒】“八字沒一撇”比喻事情還沒有眉目,還差得遠哩!那么,它是怎么來的呢?它源自南宋理學家朱熹的一段話。 南宋大儒朱熹,一生著述很多,是理學之集大成者,后人輯有《朱子大全》一書。在他寫的《與劉子澄書》一文中說:“圣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人自不領會,卻向外狂走耳”。這段話的意思是通向圣賢的大門早已打開了,可人們并不理會,不但不進門,反而朝外走。 “八字”形似兩扇門,朱熹在這里以“八”喻門,無疑是很形象的。八字沒一撇,即沒有門。現在我們常說的“沒門兒”(意思是不可能),若追根考源,大概也源于此。“八字沒一撇”原指沒門兒,現在演變成沒辦法、沒眉目、沒頭緒、不沾邊的同義語了。
【第67句】:【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釋義:褶:指包子頂部折皺的面皮。比喻錢財或優點不露在表面。 例句:掌柜的,你別瞧我們穿的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招好主顧,財神爺來了。
【第68句】:【大水都過得去,小溝溝還能趟不過去】 釋義:比喻大困難都能克服,小困難更不在話下。 例句:想這些干啥!這幾年,大水都過得去,小溝溝還能趟不過去!共產黨有好章程,怕啥。
【第69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諺)行軍打仗,在軍隊尚未起動時,軍用的糧草必須先籌運。指糧草是行軍打仗的先決條件。 也作“大軍未到,糧草先行”。
【第70句】:【近山雨多,沿海風多】 釋義:山區雨水多,沿海—帶大風多。比喻各有特點,應區別對待。 例句:田永懷也直搖頭:“近山雨多,沿海風多,可這個鬼地方怎么這么多霧?簡直像個迷魂陣。看著都叫人心里發悶,航行就更難了。”
【第71句】:【虎口里奪食】(慣)比喻冒著危險去爭奪某種利益。
【第72句】:【為人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門】見“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第73句】:【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諺)指人前半輩子,正在成長之年,眾人看重他,是看在他父親的情面上;后半輩子,父親老了沒作為,眾人敬重他父親,是看在兒子的情面上。
【第74句】:【洗耳】現在有個成語叫“洗耳恭聽”,意為洗凈耳朵認真謙虛地聽別人講話。然而,“洗耳”的原意并非如此,恰恰相反,洗干凈耳朵,是怕聽了別人的話臟了自己的耳朵。 洗耳典出晉皇甫謐《高士傳·許由》:“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說的是堯舜時代有個賢人名叫許由,字仲武,陽城槐里人,他品德高尚,很受當時人們的推崇。相傳堯覺得自己年事已高,在四處尋訪賢人時,發現了許由。堯曾多次向許由請教,認為他確實是難得的賢士,就決定把天下讓給他。然而許由自認為自己才德趕不上虞舜,在聽到堯要讓位于自己時,便連夜逃到箕山隱居起來。 堯認為這是許由謙虛的表現,便對他更加敬重,又派人去請他,并對他說:如果堅持不接受帝位,則希望他能擔任“九州長”。不料,許由聽后,便立刻跑到山下的潁水邊,掬水洗耳。這時,他的朋友巢父牽著牛來飲水,看見許由在洗耳,就問他這是怎么回事。許由說:“堯想召我為九州長,我覺得這話污穢了我的耳朵,所以來這里洗耳。”巢父聽后,冷笑一聲道:“你若隱居在道路不通的高山深谷中,誰能知道你呀,你四處游蕩就是想讓人知道你,求得名聲,別在這玷污了我小牛的嘴巴。”說著,牽著小牛,徑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飲水了。
【第75句】:【全福人】結婚前請“全福人”幫忙,結婚時請全福人操持是結婚時的一種風俗。所謂“全福人”,一般指此人自己的父母健在,老公及公公婆婆也健在,她自己還需要兒女雙全。這是為什么呢?它來源于要借“全福人”的福,非全福人不能到跟前。 縫被子需要全福人幫忙,被子的四角要放上紅棗、桂圓、花生、蓮子,寓意早生貴子;新娘子吃的餃子、長壽面需要全福人來做;結婚這天,娶親太太需要由全福人來充當;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同坐,并由全福人喂沒有煮熟的餃子,邊喂邊問:“生不生?”新娘定要回答:“生。”(生孩子與水餃生同音);睡前要由全福人給新人鋪好被褥,放上栗子、花生、棗,意為“早立子,花搭著生。”至此,全福人的任務圓滿完成。
【第76句】:【請神容易送神難】(諺)把神請來不難,把神送走卻不容易。比喻請人容易,把人打發走卻很難。 也作“接神容易送神難”。
【第77句】:【不死也得脫層皮】(慣)指即使能活下來,身體也已遭受了巨大的損傷。 也作不死也得剝一層皮。 不死也得扒層皮。 不死也得去層皮。
【第78句】:【小爐匠跟著行香的走——鎖碎一浪蕩】(歇)小爐匠:修鎖焗鍋的匠人。行香:古代禮拜神佛的一種儀式,齋主抱著香爐巡行道場及街市。鎖碎:諧“瑣碎”。指人說話瑣碎,沒有條理。含有譏諷意味。
【第79句】:【大人不記小人過】 釋義:地位高或年長者不跟地位低或年幼者計較。 例句:“郭司令,大人不記小人過,我當時,也不曉得,怎么會把那只青銅雙耳壺,朝依擲過去。”
【第80句】:【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進不來】見“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第81句】:【白露斫高梁,寒露打完場】 釋義:斫:刀砍。寒露:節氣名,在陽歷十月初八或初九。謂白露時節砍下的高梁,寒露時節要打完。 例句:“老嫂子,俗話說:‘白露斫高梁,寒露打完場’。現在都什么時候了,還不趕快跟大伙說一聲,把場打完?”
【第82句】:【打狗不看主人面子】 釋義:比喻懲處某人,不顧情面,不怕得罪他的主人或上司。 例句:咱們同敬軒之間本來就犯了生澀,不必為這件事兒使敬軒罵咱們打狗不看主人面子。
【第83句】:【忙中多有錯】(諺)做事匆匆忙忙,就容易發生差錯。指做事貴在從容仔細,粗疏急迫往往是出錯的根源。 也作忙中出錯。 忙中有亂,亂中生錯。
【第84句】:一天吃一頭豬,不如床上打呼嚕。三天吃一只羊,不如洗腳再上床。
【第85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個詞語通俗易懂,現在使用頻率非常高。那么,它典出哪里呢?它出自兩千五百年前的《論語》。 孔子的弟子學習研究精神非常高,一日,又討論起來。有人問,對待工作也要有分寸嗎?無論是對待分內分外的工作,是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啊?有的贊成,有的反對,相持不下,就去問老師。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思是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范圍內的事情。 古人都知道,一個人不要越俎代庖,在什么位置上,做好本職工作,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只要把你應該做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這是很有道理的。 越俎代庖,就會做出一鍋糊涂湯。 但如果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來推諉工作,那也不應該。應該的是既有明確分工,又有協作意識,齊心協力做好工作。
【第86句】:【死后方知萬事休】(諺)指生前的恩恩怨怨,權勢名利,死后都一筆勾銷,可人活著時卻難得有真正的超脫。
【第87句】:【炒魷魚】“炒魷魚”怎么成了“解雇”的同義詞呢?它源自南方沿海一帶,舊時有這樣一個風俗,老板要解聘雇員,并不采用口頭或書面通知,而是客客氣氣地請你吃一頓飯,如果最后一道菜是炒魷魚,就等于下了最后通牒:你被解雇了。被請者立即心知肚明,拍拍屁股走人。就像馬三立說的相聲“離婚上哪吃飯——‘狗不理…。 請人吃魷魚有兩層意思。第一,炒魷魚是檔次較高的菜肴,最后款待你,聊盡主雇之誼。其實,這時候再好吃的飯菜還有什么味。第二,炒魷魚熟后呈卷筒狀,暗示你應該卷起行李另謀高就,就像北方人把“被解雇”說成“卷鋪蓋卷兒”一樣,蠻形象的。
【第88句】:【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俗語是指善于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才能成功。尤其是在科學實驗中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能打退堂鼓,要迎難而上,知難而進,據說農藥“六六六”就是因為失敗666次后而研制成功的。 據考證,它源于鯀禹治水的神話故事。《山海經·海內經》中說鯀偷了天地的息壤(可以生長的土)來堵擋洪水,沒有成功。天帝命祝融殺死了鯀,但他雖死猶生。《歸藏·啟筮》云:“鯀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是以出禹。”這幾句話是說“禹是從鯀肚子里出來的。他的父親死后三年尸體不腐,最終剖腹產生出兒子禹。”這正說明了這個失敗的英雄壯志未酬,精神不滅,他把不屈的奮斗精神傳給了下一代——禹。而禹就是在總結上一代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經過艱苦不屈的奮斗,“三過家門而不入”,用疏導的方法制服了洪水,獲得了成功。鯀失敗了,而鯀生出了禹,禹成功了。后人正是根據鯀禹治水神話中“失敗生出了成功”這一傳說,總結出“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一俗語。
【第89句】:【蠓蟲飛過都有影】 釋義:蠓蟲:蠓科的昆蟲,比蚊子小,能叮咬人、畜,傳染疾病。比喻人經過某處或做什么事情,總會留下形跡。 例句:“蠓蟲飛過都有影,何況是常常圣旨來到,能夠瞞住誰?”
【第90句】:【墮入五里霧中】(慣)五里霧:《后漢書·張楷傳》:“(張楷)性好道術,能作五里霧。”后比喻迷離恍惚的境界。形容人感到迷茫,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也作掉入五里霧中。 墜入五里霧中。
【第91句】:【人生難得遇知音】(諺)知音:知心朋友。指人生在世,最難得的是知心的伴侶或朋友。 也作人生難得一知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第92句】:【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諺)三:多的約數。指井多淘上幾遍,就能吃上甜水;人多向幾位師傅學習,就能博取眾長,學到高超的技藝。
【第93句】:【一字入公門,千牛不能拔】(諺)公門:衙門。指訴訟狀一經遞入衙門,一字也不能更改。告誡人們寫訴訟狀應特別謹慎。
【第94句】:【螞蝗釘了鷺鷥飛】(慣)釘:同“叮”。鷺鷥:鳥,也叫白鷺,嘴直而尖,頸、足均長,飛翔時縮著頸,常在水邊、澤地活動。比喻走到哪兒跟到哪兒,一步不離。
【第95句】:【真金不怕火煉】(諺)真金子經得起烈火燒煉。比喻正確的事物或真正的英雄人物經得住考驗。
【第96句】:【作幌子】(慣)幌子:舊時店鋪門外懸掛的所賣商品的標志。比喻假借某種名義。
【第97句】:【高鳥盡,良弓藏】(諺)指高飛的鳥射盡,良弓就收藏起來不用了。 比喻功臣良將出生入死打天下,及至政權穩固,最高統治者便會排斥殘殺他們。 也作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第98句】:【肩膀一邊齊】(慣)指各方面的情況、條件都差不多。
【第99句】:【好事全歸花大姐,壞事全怪禿丫頭】(諺)花大姐:富貴人家的小姐。禿丫頭:侍候小姐的丑丫頭。 好事情全都歸在小姐的名下,壞事情全都扣在丫頭頭上。借指有功勞都是頭頭們的,有錯誤都是手下人的。 也作“好事總歸花大姐,壞事總怨禿丫頭”。
上一篇:諺語俗語文案評價一級棒的經典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