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看菜吃飯,量體裁衣】(諺)比喻做事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不能主觀臆斷。 也作看菜吃飯,量布裁衣。 量體裁衣,看菜吃飯。
【第2句】:【咬菜根】(慣)比喻過清苦的日子。
【第3句】:【騎著瞎馬撞南墻】(慣)比喻由于盲目行動而遭受挫折。
【第4句】:【坐堂醫】在我國,中藥店大多稱“堂”,如“同仁堂”、“樂仁堂”、“同德堂”等,“同仁堂”的藥全國馳名。在藥鋪候診的醫生叫“坐堂醫生”,這是怎么回事呢? “坐堂醫”源于醫圣張仲景。張仲景是東漢時期的名醫,他曾任長沙太守,當時傷寒等疫病流行,為了拯救黎民百姓,他身為太守仍孜孜不倦地鉆研祖國醫學,為民治病。尤其是公然打破官府的清規戒律,坐在辦公的大堂上行醫,為病人診脈開方,辦公行醫兩不誤,還常在自己的名前冠以“坐堂行醫”四字。后人寫詩贊頌他“官隨民愿守長沙,心涵胞于千萬家。興亡盛衰同禍福,坐堂行醫惠無涯。”為了紀念張仲景崇高的醫德和高超的醫術,后來許多中藥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藥鋪里診病的醫師稱為“坐堂醫”。這種稱呼一直沿用至今。
【第5句】:【一剪子剪不齊】不容易一下子把事情做得很完善。清代 《歧路燈》:“俗話說:好賬不如無。在我身上一天,就在我心 里一天,恨不得一剪剪齊。”
【第6句】:【馬不停蹄,驢不歇磨】泛指忙碌。劉云若《紅杏出墻記》: “每天早起晚睡,掃院子,收拾房間,出去買東西,在家哄少 爺,整日馬不停蹄,驢不歇磨。”
【第7句】:【慈母有敗子,嚴家無格虜】(諺)格虜:強悍、桀驁不馴的奴仆。慈母的寵愛,往往慣成敗家子弟;嚴厲的家法自不容有強橫的奴仆。 指治家貴在從嚴。 也作“慈母多敗兒”。
【第8句】:井水流河里——深遠
【第9句】:屠夫的賬本——血債累累
【第10句】:地球安把——大梨一個(大梨:吹牛或指吹牛的人)
【第11句】:【燈草欄桿——靠不住】(歇)本指燈草做的欄桿不能倚靠,轉指人不可靠,不能信賴。
【第12句】:【不是省油的燈】(慣)比喻不是省事的人或不是好對付的人。
【第13句】:媽媽心情特別好,給我買了一件新衣服。我趁媽媽高興的時候說:“媽媽,我的鞋破了,你再給我買雙新鞋吧!”媽媽說:“你啊,真是吃七股想八股,吃了驢尾巴還想驢屁股。”(河南·沁陽)
【第14句】:【餓得死懶漢,餓不死窮漢】(諺)指人不怕窮,只怕懶,勤勞苦干,就不愁生活不下去。
【第15句】:【 人惡禮不惡】待人不應該失禮。明代《金瓶梅》:“自古人 惡禮不惡。他男子漢領咱若多的本錢,你如何這等待人? 好名兒難得,快休如此。”
【第16句】:【拾進籃子里就是菜】見“搭在籃里便是菜,捉在籃里便是蟹”。
【第17句】:飛機離跑道——沒轍
【第18句】:弟弟的成績剛剛好了一些,便有些驕傲,媽媽生氣地說:“你太驕傲了,得了些顏色,就開起染房來了。比起人家第一名,你還差得遠呢!”(安徽·阜南)
【第19句】:【拉不開栓】(慣)指非常緊張、忙碌,難以應付。
【第20句】:【聽風就是雨】(慣)比喻聽到一點傳聞,就信以為真,甚至盲目采取行動。 也作聽見風就來雨。 聽見了風就以為是下雨。
【第21句】:【蜻蜒吃尾——自吃自】(歇)蜻蜓常把尾巴彎到自己的嘴邊,看起來像在咬自己的尾巴。指自己吃自己的東西,或自己消耗自己的財物。 也作蜻蜒吃尾巴——自吃自。 蜻蜒吃尾巴——吃自己的。
【第22句】:跳芭蕾舞的——轉得快
【第23句】:【一滴水見大海/一粒沙見世界】指個別表現一般。成語:窺 豹一斑。海外梁容若《故鄉集》:“古人說:一粒沙里見世界。 在極細微極瑣碎的事物里,也仍然可以反映社會、批評人 生。”
【第24句】:【亂放炮】(慣)比喻不加思考地亂說。
【第25句】:【三過家門而不入】釋義:語出《孟子·離婁下》。傳說夏禹為了治水,多年在外,他曾三次經過自己家門口都沒有進去。形容一心工作,公而忘私。例句:老蔫并不懂得“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掌故,但在行動上超過了古人。他參軍六個年頭,十次二十次路過紅家峪,始終沒有回去過一遭。
【第26句】:【全福人】結婚前請“全福人”幫忙,結婚時請全福人操持是結婚時的一種風俗。所謂“全福人”,一般指此人自己的父母健在,老公及公公婆婆也健在,她自己還需要兒女雙全。這是為什么呢?它來源于要借“全福人”的福,非全福人不能到跟前。縫被子需要全福人幫忙,被子的四角要放上紅棗、桂圓、花生、蓮子,寓意早生貴子;新娘子吃的餃子、長壽面需要全福人來做;結婚這天,娶親太太需要由全福人來充當;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同坐,并由全福人喂沒有煮熟的餃子,邊喂邊問:“生不生?”新娘定要回答:“生。”(生孩子與水餃生同音);睡前要由全福人給新人鋪好被褥,放上栗子、花生、棗,意為“早立子,花搭著生。”至此,全福人的任務圓滿完成。
【第27句】:觀音的肚子一慈悲心腸
【第28句】:玩把戲的絕技——耍花招
【第29句】:【騎著脖子拉屎】(慣)比喻欺人太甚。 也作騎在人頭上拉屎。 騎到腦瓜頂上拉屎。 騎在脖子上屙屎撒尿。
【第30句】:【家懶外頭勤】釋義:在外邊勤勞,在家里什么都不管。例句:玉生是個“家懶外頭勤”,每天試驗這個,發明那個,又當著個民兵班長,每逢收夏、收秋、過年、過節就在外邊住宿,根本不是管家的人。
【第31句】:全家人正在看電視,可突然停電了。爸爸說:“早不停,晚不停,偏偏到前沒村后沒店的地方停。”(寧夏·賀蘭)
【第32句】:【大海孩兒臉,一天變三變】釋義:形容海上氣候變化無常。例句:漁諺說:“大海孩兒臉,一天變三變”,不久,大風突然停了,但海濤一時停不下來。
【第33句】:【得罪了土地爺,養不活小肥豬】(諺)民間傳說,土地爺專管家畜家禽。指要是惹惱了土地爺,就養不活小豬。比喻要辦成事,必須處好有關方面的人事關系。
【第34句】:媽媽讓我做一道奧林匹克數學題,可我怎么也做不出來,就順口說:“唉!這道題怎么像打了個死結似的。”(浙江·桐鄉)
【第35句】:紅娘拿到鶯鶯的信——心領神會
【第36句】:【喂腦袋】(慣)指吃飯。
【第37句】:【無梁桶——枉提】(歇)梁:提把。本指沒有梁的桶,想提也提不起來;轉指話說了也是白說。
【第38句】:除夕洗衣服——今年不干明年干
【第39句】:聽啞巴唱戲——莫名其妙
【第40句】:【有眼不識泰山】(慣)泰山:我國五岳之一,為東岳。長著眼睛卻不認得泰山。比喻見識淺薄,認不出地位高、本領強或名氣大的人。
【第41句】:五一節放假,我們一家人出去郊游。本來準備早點動身,可是我忙著帶這樣那樣,磨蹭到八點多鐘才上路。媽媽說:“你呀,半夜起來下揚州,天亮還在屋后頭。”(安徽·舒城)
【第42句】:【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釋義;比喻虛心好學,多向人請教,學到的知識就多。例句:俗話道:“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往后兒,你要注意隨時隨地向認字的人們學習,多認些老師。
【第43句】:【拿皇杠壓人】釋義:比喻用皇家或官府的權勢壓服別人。例句:什么尊重不尊重國府,你別拿皇杠壓人,這是咱地方上的事兒。
【第44句】:【不問青紅皂白】釋義:不問是非曲直,不管三七二十一。例句:“金不換……不問青紅皂白……扔過一個繩套……勒住我的脖子,又給吊在了樹上。”
【第45句】:黑李逵碰見莽張飛——非崩不可
【第46句】:樹梢上吹喇叭——趾(枝)高氣揚
【第47句】:穿西裝戴笠帽——土洋結合
【第48句】:【外甥點燈——照舅】(歇)舅:諧“舊”。指還照老樣子。 也作外甥打燈籠——照舅。 外甥點燈籠——照舅。
【第49句】:【山高皇帝遠】(諺)指在遠隔千山萬水的偏遠地方,中央的權力難以達到,任憑地方勢力各自為政,難以制約。也指邪惡橫行,百姓無處鳴冤。 也作“天高皇帝遠”。
【第50句】:【酒肉朋友,柴米夫妻】見“柴米夫妻,酒肉朋友”。
【第51句】:【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禮,主則擇之】(諺)度:計算,估量。 山上有樹木,工匠就會去估量如何采用它;賓客有禮儀,主人就會擇優錄用他。指只要有才,就不愁不被選用。
【第52句】:【糖塊掉到蜜罐里——甜上加甜】(歇)形容生活非常幸福、美滿。
【第53句】:【挨著大樹不長苗】(諺)植物的幼苗在大樹之下,上缺陽光,下缺水分,自然難以生長。比喻在強大勢力的壓制之下,弱勢的人難以生存與發展。
【第54句】:帶著秤桿買小菜——斤斤計較
【第55句】:【高抬貴手】“高抬貴手”指求人開恩、求人饒恕時的懇求的話。看看它的由來,起初這只手并不高貴,是后人把這只手抬高了。原來,舊時鄉下演戲,往往先由鄉紳們出錢,包下戲班子在祠堂、廟宇中演出,然后他們再向群眾賣票賺錢,群眾憑票進場看戲。戲場只開一扇門,由一個五大三粗的壯漢把門收票。這些看門的雙腿跨在門檻上,雙手挺在門框上,以防無票的溜進去。過去,農村的小孩個個都是小戲迷,很想看戲但又無錢買票。便誰想誰的辦法,有爬墻頭進去的,有鉆出水洞進去的。有的孩子便采取向把門的求情的辦法。一看把門的臉色高興,態度好一些,就央求說:“叔叔,請你把胳膊抬高一點!”于是孩子們便趁勢從看門人的胳肢窩下鉆進去看戲了。后來,文人們便把“請抬高胳膊”雅化為“高抬貴手”,意思就是請人“開恩”,或行個方便。推而廣之,便適用于各種場合的求情了。
【第56句】:每次寫作文,我老愛“克隆”作文書上習作的開頭與結尾。媽媽說:“寫作文要寫出自己的情感,要多讀多練。這樣吃別人嚼過的饃多沒味道!”(陜西·武功)
【第57句】:【寧愿站著死,不愿跪著生】不能茍且偷生。成語:寧死不 屈。《萬山紅遍》題記:“寧愿站著死,不愿跪著生!于是人 們又像祖先那樣,不顧過去失敗的教訓,一次又一次揭竿而 起,作殊死的斗爭。”
【第58句】:鄰居二哥成天吹噓自己很有能耐,在外打工一年能掙幾萬。爸爸撇撇嘴說:“能叫喚的貓不捉老鼠,憑他那吹牛的樣子還會掙錢?除非天上掉饃饃!”(山東·沂水)
【第59句】:【用來一把抓,不用一腳踢】只是利用,并不重視。孫犁《風 云初記》:“可是張蔭梧對待高疤,就像他對待那禮義廉恥的 詞句一樣,也是用來一把抓,不用一腳踢。”
【第60句】:【 飛不上天,鉆不進地】逃不走。或說:不怕他飛上天去。 浩然《艷陽天》:“放了他,飛不上天,鉆不進地,隨時可以再 捉起來,不會有什么不好。”
【第61句】:【針尖對麥芒麥】芒也是尖的。謂斗爭雙方相當。成語: 針鋒相對。孫犁《風云初記》:“這倒有個看頭,看誰告下誰 來吧,一頭是針尖兒,一頭是麥芒兒!”
【第62句】:【亂世出英雄】(諺)戰亂的年代,往往會涌現出收拾局面的英雄人物。
【第63句】:【君子成人之美】謂應幫助別人,成全別人。臺灣瓊瑤《月 朦朧鳥朦朧》:“又覺得自己做得好漂亮,好大方,好有風 度——君子成人之美!”
【第64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釋義:顧了小的丟了大的,或指抓住了次要的,丟掉了主要的。例句:這種負責精神很好,可是光你一個人總忙不過來啊!搞不好,撿了芝麻反倒丟了西瓜。
【第65句】:【抖起來了】(慣)指因有了錢或有了地位而得意起來。
【第66句】:梳頭照鏡子一對立;面對面
【第67句】:【戴著木頭眼鏡】釋義:比喻目光短淺,也比喻看不起人。例句:朱老忠說:“咱不能戴著木頭眼鏡,只看見一寸遠。老輩人們付下點辛苦,江濤要是念書念好了,運濤再坐著革命的官兒,將來咱子子孫孫就永遠不受壓迫,不受欺侮了。”
【第68句】:釣魚要忍,拿魚要狠。
【第69句】:奶奶聽了爺爺說了句小孩話,笑著說:“看你,烙饃卷蒜薹——面老心脆,還說得出口。”(安徽·臨泉)
【第70句】:【狗熊嘴大啃地瓜,麻雀嘴小啄芝麻】(諺)地瓜:甘薯,塊頭大。芝麻:油料作物,顆粒小。狗熊嘴大,只可拱吃地瓜;麻雀嘴小,吃的卻是芝麻。指大有大的無能處,小有小的可貴處;人的智與力不可用年齡多少或身材大小來衡量。
【第71句】:【吃人飯拉狗屎】(慣)吃的是人飯,做的不是人事。斥人做盡壞事。 也作“吃人飯不拉人屎”。
【第72句】:【剪草除根,萌芽不發】釋義:比喻除惡務盡,不留禍根。例句:只是我偏生見那小廝不得,常是一頓打就打一個小死,只要打死了他方才稱心。卻是為何?常言道:剪草除根,萌芽不發。
【第73句】:【以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諺)要想改變貧窮現狀,發財致富,務農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經商。 指迅速致富的途徑是經商。
【第74句】:【差人見錢,貓鼠同眠】(諺)差人:舊時在官衙當差的人。指差人收受了錢財賄賂,就會和犯人通同一氣,什么枉法的事也能做出。
【第75句】:酥油里插刀子——迎刀而解
【第76句】:國泰民可安,國強民也富。
【第77句】:【談天】“談天”一詞,也作聊天,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小到家事,大到國事,無所不聊。那么,“談天”一詞源出哪里呢?最早見于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孟荀列傳》:“鄒衍之述,迂大而宏辯……故齊人頌日:‘談天衍’。”戰國末期,齊國的哲學家、陰陽學家鄒衍曾經游歷許多諸侯國,針對各國的現狀,他常常發表大膽的言論,并寫了不少文章。但他的文章具有主論很高且不通常理的特點,其研究方法是從小事物一直推衍到漫無邊際。人們聽了都忍不住拍手叫絕,但真正要推行他的理論卻是感到非常困難。后來齊國的人都稱鄒衍為“談天衍”。《史記》集解引劉向《別錄》說:“鄒衍之所言……盡言天事,故日‘談天’。”這就明確指出“談天”的初義和出處。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就把隨便的閑談稱作“談天”或“聊天”了。
【第78句】:【眼皮子淺】(慣)形容人見識淺薄或目光短淺。 也作“眼窩子淺”。
【第79句】:蕓蕓家的遠房親戚夸說和蕓蕓家的關系可近了,可蕓蕓卻說:“哪有像他說的那么近乎,其實兩家的關系是八竿子打不著邊——遠著呢!”(河南·溫縣)
【第80句】:接生婆擺手——不接了
【第81句】:【清水鍋里煮銅錢,一眼看到了底】釋義:比喻對事情了解得很清楚,很透徹。例句:后來這些年,李家大院的所作所為,可真是清水鍋里煮銅錢,一眼看到了底。
【第82句】:【對事不對人】針對事情講道理,不是看人行事。臺灣林 海音《春風》:“他們這場辯論,對事不對人,這句話只是脫口 而出罷了。”
【第83句】:【剪不斷,理還亂】原為李煜詞中的語句,指一種說不清 楚、擺脫不了的情緒。臺灣朱秀娟《女強人》:“你是個十足 女性的母親,渾身上下充滿了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
【第84句】:【干柴遇烈火——一點就著】(歇)點:本指點燃,轉指指點。指稍一指點,情緒就高漲起來。也指人性情暴躁,容易發脾氣。
【第85句】:磨道驢子斷了套——空轉一圈
【第86句】:【大炮一晌,黃金萬兩】(諺)比喻戰爭之財易發。
【第87句】:魚飛天空馬長角——怪得出奇
【第88句】:【觀景不如聽景】(諺)親歷其境地觀看景物,比不上聽人介紹景物。 指聽景能誘人心向往之,為觀景所不及。 也作“看景不如聽景”。
【第89句】:舉重場上比高低——斤斤計較
【第90句】:【爛透了的老倭瓜,一肚子壞水】釋義:老倭瓜:成熟的南瓜。比喻人壞主意多。例句:可他心毒手狠,像個爛透了的老倭瓜,一肚子壞水。
【第91句】:盼月亮從西出——沒一點指望(瑤族)
【第92句】:【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著】釋義:餃子最好吃,躺著休息最舒服。“不過”又作“不如”。“倒著”又作“躺著”。例句:周海亮開高嗓門說:“隨你們說出天來,我還是要吃餃子,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著——這是幾千年的老古語,還有個錯?”
【第93句】:【 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指要質量好的,不要次的。 成語:寧缺毋濫。張賢亮《綠化樹》:“我是寧吃仙桃一口,不 吃爛梨半筐。要吃,就燜干飯!”
【第94句】:【 一肚子花花腸子】壞主意多。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 網》:“巧姑這娘們兒,一肚子花花腸子。今天這事兒,硬是 讓她給攪了!”
【第95句】:這學期的期末考試我是全班第一名,回家后,我得意地把成績單拿給媽媽看。媽媽見我如此驕傲,語重心長地說:“碟子外面有盆,盆外面有缸,別太得意了!”(安徽·繁昌)
【第96句】:【藕發蓮生,必定有根】(諺)蓮生,必定是因為有根的緣故喻事情的發生必有其根源。
【第97句】:六月的云,少女的心——變幻無常
【第98句】:師范畢業后劉暢和吳寶分到了同一單位。吳寶在單位安心工作,劉暢要辭職下海。劉暢媽心急如焚,百般阻撓。吳寶媽勸道:“鷹飛高空雞守籠,兩者理想各不同,你由他去吧!”(湖北·荊沙)
【第99句】:【狗坐轎子,不識抬舉】不配受優待。或說:坐轎子嚎喪,不 識抬舉。艾蕪《某校紀事》:“你不曉得這東西的脾氣,狗坐 轎子不受人抬,只配打呀。”
上一篇:佛語人生哲理經典文案【516】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