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圣經文案】506看哪!我必快來。凡遵守這書上預言的有福了。(啟22:7)
【第2句】:人活著就是一種心態,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時間,來看待身邊的人或事,善始善終,在卑微時,安貧樂道,慷慨大度;在顯赫時,不嬌不狂,瀟灑人生。
【第3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大一種痛,不是失敗,而是沒有經歷自己想要經歷的一切。別忘了心底的那個夢想。
【第4句】:能將山河大地、太虛里的任何境界都包容于心,而心卻不被境所轉,此即出世的精神。
【第5句】:【禪心佛語】放下的意思是叫我們要面對現實、透視現實,放下不必要的執著跟妄想。
【第6句】:【佛心禪語】樂觀與悲觀是一體,只要心念一轉,也能將悲觀轉成樂觀。
【第7句】:【禪語人生】這個瞋心覺得人人都不好,哪一個人都對不起我,于是乎對所有的人發脾氣,拿煩惱當飯吃,吃了一頓又一頓,吃了一頓又一頓,永遠覺得吃不夠。
【第8句】:好事不如無事,何謂無事人?面對此問,十有八九之人未開口時,心意識已謗佛謗法了,無事人絕非沒有事、不做事。什么是無?
【第9句】:【禪心佛語】人的舉止應該像他們的衣服,不要太窄或太特異,但須不拘束或干礙行動。
【第10句】:【禪語人生】以前我以為愛一個人,最偉大的是等待,今天重又發現,愛的偉大,除了等待,就是接受。
【第11句】:【禪心佛語】人因俗事纏身,不覺生命一日日驟減;如在風中搖曳的燈火,隨時有熄滅的可能。
【第12句】:【禪心佛語】生活不僅是一種體驗,更是一種品味和享受。目光清澈一點,學會輕松生活,你的心就不會感覺那么累了。
【第13句】: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人世間,對別人多一分寬容,少一分苛刻,就會減少許多令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情發生。進一步說,可避免許多人間悲劇的發生。
【第14句】:【禪語人生】助人為樂永遠是一種美德,待到腰纏萬貫之時,你不一定會快樂,因為你的施舍別人不一定接受。
【第15句】:【禪心佛語】生活中,有的人終其一生,也沒學會收斂自己,遇喜,則處處張揚;遇悲,則哭天搶地;遇怒,則挺身而斗,這都不是完美的人生境界。
【第16句】:【圣經文案】173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5:44)
【第17句】:【圣經文案】298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里復活一樣。(羅6:4)
【第18句】:世界上最寂寞的,不是你想念的人不在身邊,而是你寂寞的時候沒有人思念;世界上最幸福的,不是有人把你捧在手心愛你,而是有人值得你全心去愛。
【第19句】:【禪心佛語】吃了就一定要拉,人一定要學會隨緣放下,否則就會便秘。
【第20句】:【禪語人生】問:是不是人人都有緣成為上人的弟子?上人:你有真心就會有緣,若無真心,有緣也會變成無緣,如果有真心,沒有緣也會變成有緣。
【第21句】:學會寬容,便是真的領悟了生命的內涵,便能站到比別人更高的位置,看問題和處理事來也會比別人更加透徹有效。
【第22句】:點子就是財富。你能把思維訓練得越靈活,獲利的機會就越大,成功的機會就越多。
【第23句】:無去無來本湛然,不居內外及中間。一顆水精(晶)絕瑕翳,光明透滿出人間。——拾得
【第24句】:將來當有無行之人,人佛法中求作沙門,破壞佛法,更相輕毀,學三藏者轉相嫉妒,為嫉妒故,佛法疾滅。欲護佛法,當除僑慢,棄捐嫉妒。《迦丁比丘說當來變經》卷一
【第25句】:【禪語人生】因緣里頭要是沒有果的話,它怎么會從緣出呢?我們一般人都講一切法生,一切法有。
【第26句】:【禪語人生】一個人行走在沙上,身后留下一串腳印。要留下人生的腳印還不容易嗎?此人想。
【第27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公牛頂死小獅子,母獅痛哭流涕。豹子:有多少人為孩子被你們咬死而落淚。禪師:只有自己遭到不幸,才會反省對別人的傷害。
【第28句】:只有付出的愛是痛苦的,但比這更痛苦是愛一個人卻沒有勇氣讓那人知道你的感情。
【第29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何為貴。概括起來四個字:對心而言,“善良”;對身而言,“健康”。
【第30句】:同事——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身處苦難娑婆,應先自我凈化、以身作則,感化周遭共同生活、工作的每一個人,并鼓勵眾人一起力行菩薩道。
【第31句】:【佛心禪語】最遠的旅行,是從自己的身體到自己的心,是從一個人的心到另一個人的心。
【第32句】:【禪語人生】在行、住、坐、臥當中能夠時時觀照當下,使自己的心與佛相應、與法相應、與戒相應,我們當下便是身居樂土。
【第33句】:【佛心禪語】變化和生滅就是佛陀所說的無常、苦及無我,所以,不要隨著情緒起哄,跟隨著情緒只會引起苦惱。
【第34句】:如是比丘以戒為頭,若頭斷已,失諸善法,于此佛法,謂之為死。(古印度)優波底沙《解脫道論》卷一
【第35句】:【禪心佛語】如果說光陰分為黑暗和光明,那么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顆找尋快樂的心穿行在黑暗與光明交錯的時光隧道。
【第36句】:【禪心佛語】另一個是「愛別離苦」,就是他所貪愛的東西變壞了、丟失了或他親愛的人離開他、去世了,他就覺得非常傷心。
【第37句】:在尋找愛情的過程中,一旦遇到了命中注定的那個人,我們一定不要被猶豫和怯懦絆住腳步,不要害怕去愛,將愛大膽說出口,才能收獲幸福的愛情。
【第38句】: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華嚴經》卷十九,夜摩宮中偈贊品
【第39句】:【佛心禪語】禪定這種攝持力量就象是一位守護智慧大寶藏的人,它使功德和福田不停地增長。
【第40句】: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處都是好處,這才是解脫。
【第41句】:【佛學經典文案金句】焦樣克服對未來生活的擔憂9佛日: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余,常無不足。——《佛道教經》
【第42句】:【禪心佛語】菩提心以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為究竟。它可以抗拒虛無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干擾,從而使人的心靈獲得安頓。
【第43句】:【禪心佛語】佛曰:凈心水器,莫不影顯,常現在前;但器濁心之人生,不見如來法身之影。
【第44句】:人們很多時候會煩惱、痛苦和焦慮,正是因為心胸不夠開闊,見解不夠通達。對于人生中的不如意,我們要看得開,拿得起,放得下。
【第45句】:【禪語人生】修行人不管到那里,都要保持平常心,無掛無礙、清凈自在,而修行就是要修這點自在。
【第46句】:【禪心佛語】觀察自己,能啟發你的內在,對原以為你很熟悉的這個「我」,產生一些不一樣的看法和智能。
【第47句】:【禪語人生】以金相交,金耗則忘;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逝人傷;唯心相交,靜行致遠。
【第48句】: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壇經·般若品第二》
【第49句】:【禪心佛語】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第50句】:而此菩提,非以住得,非不住得。何以故?以彼法性不離無生,非曾有非當有,亦非可壞,是故無得。《大寶積經》卷六十,文殊師利授記會
【第51句】: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薩如是,于諸眾生愛之若子,眾生病則菩薩病,眾生病愈,菩薩亦愈。《維摩經》卷中,文殊師利問疾品
【第52句】:【佛心禪語】生命就像一種回聲,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種什么就收獲什么,你給予什么就得到什么。你為別人著想的話,別人也會為你著想。
【第53句】:【佛語悟道】凡是福氣,都有兩種性質,可以給人快樂,也可以給人苦難。比如混雜著毒藥的食物,吃的時候很可口,但是消化的時候卻很痛苦。福氣也是這個道理。
【第54句】:【禪心佛語】多少個你以為「再也活不下去」的難事,往往在不久之后,只是鮮明或模糊的回憶罷了,你必須學會接受既成的事實,才能招架任何不幸的后果。
【第55句】:改過宜勇,遷善宜速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功可造。我們修行,就是要去習氣毛病,去骯臟的思想,現出本有的光明,本來之智慧。
【第56句】:佛性就是理,但不離事用,不壞事相。因此,就理體來講是絕對的;就事相上來講則千差萬別。開悟即是在一切的事相上,悟到絕對的空性。慧律法師
【第57句】:佛家說:愛是一盞明燈,可以照亮別人,也能照亮自己。捧一顆愛心上路的人,一生都將生活在愛里。
【第58句】:【禪語人生】問:心是什么?答:心是無形無相的我,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可以周遍宇宙。
【第59句】:為了愿心與歡喜心而服務人群的人,能不惜承擔重任,不畏辛苦地勇往直前!只要眾生能離苦得救,就滿心歡喜,別無所求。
【第60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的內心慈悲的多少,就可以通過呼吸凈化空氣的污濁,具說大家精進生起菩提心后,霧霾天已經一去不返。
【第61句】:【佛心禪語】佛者無憂,并不是脫離現實的盲目樂觀,也不是對悲苦“沒心沒肺”的麻木,恰恰是一種洞察世事后的良好心態,是對自己負責的人生態度。
【第62句】:塵勞未破,觸境千差。心鑒圓明,絲毫不立。靈光皎皎,獨露現前,今古兩忘,圣凡路絕。到這里始能卷舒自在,應用無虧,出沒往還,人間天上。——《啟霞惠安禪師》
【第63句】:【禪心佛語】人的身體就像一個小宇宙,身體的每一個小部分里生活著很多其他生命體,“你”只不過是這些生命體的國王,因為你福報大,掌握著這個身體。
【第64句】:【禪心佛語】生活原本沒有痛苦,生活原本沒有煩惱,當欲望之火被點燃后,煩惱就來敲你的心門了。生活原本沒有痛苦,當你開始計較得失,貪求更多時,痛苦便來纏身了。
【第65句】:生命也許是一絲清涼,也許是一絲嘆息,也許是一個身影,也許是夢的延伸,也許是一片葉子的飄落,無言,無語。
【第66句】:【禪心佛語】時間是一秒一秒給你的,所以要一秒一秒的用;書籍是一字一字寫就的,所以要一字一字的讀。
【第67句】:【禪語人生】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功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十一擇業與擇偶,十二趨吉要避兇。人生若要更幸福,上述件件要弄順。
【第68句】:【禪語人生】只因為心中有一份火熱的希望,所以不敢放棄對世界的祈禱,祈禱天高地遠,祈禱風和日麗,在春天里祈禱,希望每一顆心都跨越所有的冰冷,到達溫暖的田園。
【第69句】:一個人,不管他年齡多大、能力多強、經歷過多少事,只要是很自我,不懂得因緣成事,便可說閱歷很淺;相反,懂得因緣成事,不自我,即是閱歷深厚。
【第70句】:有人會因為我們的缺點而討厭我們,但也會有人因為我們的真實而喜歡我們。我們不必讓那些本不喜歡我們的人喜歡上自己,而是堅持讓那些本該喜歡我們的人盡快發現自己。
【第71句】:【禪心佛語】冒險專家的樂趣并非來自危險本身,而是來自他們使危險減至最低的能力。
【第72句】:【禪語人生】我相信人類的進步或衰敗,有一大部分取決于教育家和老師,所以說這些人的責任是非常重大的。
【第73句】:【禪心佛語】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
【第74句】:【禪語人生】問:我第一次結婚不好,第二次更壞,為什么?上人:那就不要結婚,多念觀世音菩薩。
【第75句】:【禪語人生】寫在紙上容易,顯在身上很難。好多的事情,我們說起來是很容易的,但做起來就不一定容易,好多的事情,我們寫出來也不難,但做出來就很難。
【第76句】:【禪語人生】相續中若無有承許三寶為清凈皈依處的皈依心,所做善法則不屬佛法;若無出離心,所做善法則非解脫輪回之因;若無菩提心,所做善法則非成佛之因。
【第77句】:佛經講:一切諸果,皆從因起,一切諸報,皆從業起。也就是說,我們今天遭受的一切,都是由前世的因決定的。
【第78句】:【禪語人生】相識容易相守難,不論在戀愛中,還是在婚姻中,相處時都要懂得理解和包容,更要懂得感恩。
【第79句】:【最有禪意的文案】所謂“難過”,并非時間漫長難度,而是心念卡住過不去。
【第80句】:“綺語”意謂專愛說甜言蜜語的話。這種好聽的話只能維持短暫的時間,因為缺乏誠意,久而久之,就會顯露出言行不一的虛假面目。
【第81句】:【禪語靜心】佛教微博經典:無論遇到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界,不起煩惱念,不增執著心,就是看破。人無恒常,事無恒久,順境時處之安然,逆境時處之泰然。
【第82句】:【禪心佛語】諸法皆因緣,迷者實有,悟者寂。四生六道,惟業現。煩惱業障本來空,苦樂智愚悉為幻。本無三界無菩提,惟有覺性不生滅,空性不壞生萬有。
【第83句】:修行,修的就是這顆心,每年,每月,每天,每時,每刻,把握好我們的心念,愿所有的生命,生活在美好和光明里。
【第84句】:【心靈禪語】生活原不苦,苦的是欲望過多;心靈本無累,累的是攫取太甚。
【第85句】:【禪心佛語】每日提醒:大計劃一旦變成無數個小計劃,就十分容易達到。
【第86句】:【佛心禪語】當日,寺院被毀,兩位老法師依然堅守在廢墟中。第二日,村干部繼續對法師們喝斥:“你們趕緊回家,寺院不是養老院。”
【第87句】:平淡之人遠離欲望,放平心態,“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捕捉生活的真趣,享受生活的真樂。
【第88句】:學佛若學得心在寧靜中,意在微細分析中,則天下一草一木一花一葉,無不是如來的形象。
【第89句】:【禪語人生】選對事業可以成就一生,選對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選對環境可以快樂一生,選對伴侶可以幸福一生,選對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第90句】:【身心自在】待人處事誠正信實,問心無愧,就可以皆大歡喜,身心自在。
【第91句】:【圣經文案】129耶和華啊!現在你仍是我們的父!我們是泥,你是窯匠。我們都是你手的工作。(塞64:8)
【第92句】:進止安徐如象王,勇猛無畏猶師子,不動如山智如海,亦如大雨除眾熱。《華嚴經》卷十八,明法品
【第93句】:【禪語人生】一般人常常“敬鬼神而遠之”,但是每當時節進入陰歷七月里,人們還有很多敬祭鬼的習俗和禁忌。人們還把陰歷七月稱為鬼月,認為諸事不宜。
【第94句】:或是瘦了呢?但是,卻少有人會關心自己所做的善惡業,其實也應該常常反省,看究竟是善業重?或是惡業重?
【第95句】:法身無相,不可以音聲求。妙道亡言,豈可以文字會?——《光孝思徹禪師》
【第96句】:【禪語人生】修行不僅要有誠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時刻如是,平時不要講那么多話,舌尖頂上顎,有口水時咽下,那是甘露水。
【第97句】:此三業如是相似,我施設意業最重。《中阿含經》卷三十二,《優婆離經》
【第98句】:【禪心佛語】適當的欲望,是人類所必須的,但超過了范圍,痛苦、罪惡,便如影隨形。
【第99句】:【禪語人生】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
上一篇:最有哲理的話,簡短精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