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戲無情不感人,戲無理不服人。
【第2句】:【見上黃河也不死心】(慣)形容非常頑固,即使知道錯了也不改變。
【第3句】:【請小姨子做伴,不安好心】做事另有企圖。成語:別有用 心。柳青《種谷記》:“我早看見行政請女客引外甥,就是請 小姨子做伴,不安好心眼。”
【第4句】:【未出籠先別現(xiàn)爪】(諺)野獸還沒有從籠中被放出,就不要先顯示自己的利爪。比喻有利的時機未到,不要過早地暴露自己的實力。
【第5句】:【全國一盤棋】從全國全局著眼,合理運作。海外梁厚甫 《海客隨筆》:“綜上所述,今天的美國,愛國心已分開了許多 層次。換言之,美國已經(jīng)不可能全國一條心,全國一盤棋。”
【第6句】:【少女的心,秋天的云】(諺)指少女的心最富于幻想,像秋天的云一樣飄忽不定。也指少女的心最天真無邪,像秋天的云一樣明麗爽朗。
【第7句】:麻雀回家——唧唧喳喳
【第8句】:【在肚皮里打官司】(慣)比喻有想法不直說,而是在心里琢磨、盤算。
【第9句】:放學(xué)后,我回到家,肚子很餓,平時最不愛吃饅頭的我,拿起一塊饅頭就吃起來。媽媽看著我笑笑說:“真是饑不擇食啊!”(河南·沈丘)
【第10句】:【房檐上的冰凌柱——根子在上邊】(歇)冰凌柱:雪化后房檐滴水遇冷凝成的柱形的冰。比喻事情的根源在上層領(lǐng)導(dǎo)。 也作“房檐上的冰槌——根子在上面”。
【第11句】:【魚知三日水,水知三日風(fēng)】(諺)發(fā)大水之前,魚有反應(yīng);起大風(fēng)之前,水有反應(yīng)。指水災(zāi)、風(fēng)災(zāi)的到來,在自然界都能觀察到征兆。
【第12句】:【寒門生將相】(諺)寒門:窮苦人家。將相:將帥和卿相。將相這樣的棟梁之材,往往出自窮苦人家。 指貧窮人家的子弟往往有大出息。 也作寒門產(chǎn)貴子,白戶出公卿。 貴子:達官貴人。白戶:白草蓋頂?shù)奈葑樱柚肛毢思摇?寒門出將相,草莽出英雄。
【第13句】:【打皮科兒】(慣)指開玩笑,逗笑。
【第14句】:白菜葉上澆糞水——沒一片干凈
【第15句】:廁所題詩——臭秀才
【第16句】:兔子上樹——趕急了
【第17句】:【馬上摔死英雄漢】有經(jīng)驗者有恃無恐,往往發(fā)生意外事 件。或說:慣騎馬的慣摔跤。類似的:河里淹死會水的/會 水的魚兒浪打死/翻車的都是些好把式。清代《三俠五義》: “不好,不好!俗語說得好,慣騎馬的慣摔跤,河里淹死是會 水的。焉知他不是藝高膽大,陰溝里會翻船,也是有的。”
【第18句】:【 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大事要認(rèn)真對待,小事不必計較。 《短暫的春秋》:“你要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大可不必在一些 歷史舊賬上糾纏。”
【第19句】:【虧眾不虧一】(諺)指虧損的事,眾人分擔(dān)還好說,一人承擔(dān)受不了。
【第20句】:【一字入公門,九牛拔不出】指訴訟言辭既經(jīng)記錄呈遞,即 無法更改。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我問能不能向?qū)徲崋T 討回看看。崔老搖搖頭,說有句俗話叫一字入公門十牛拉 不出。”
【第21句】:【八哥嘴巴毒蛇心】釋義:比喻嘴上說得好聽,心地狠毒。例句:他真是八哥嘴巴毒蛇心,假裝來調(diào)解講和,但正是讓敵人跟來殺我們。
【第22句】:人到古稀穿花衣——老來俏
【第23句】:【魚離水,草離根】(慣)比喻失去了根本,離開了適合自己生存的環(huán)境。
【第24句】:豆腐耳朵——愛聽讒言
【第25句】:提著燈籠砍柴——明砍
【第26句】:【三頭不辨兩】(慣)連三個兩個都分不清楚。形容人分辨不出好壞。
【第27句】:【十家鍋灶九不同】釋義:比喻人的思想各不相同。例句:你姓張,他姓李,人多心多,十家鍋灶九不同。
【第28句】:樓頂上唱歌——高調(diào)
【第29句】:江心補漏——不濟事
【第30句】:【放著河水不洗船】有條件不加利用,或不去做省心的事。 張孟良《兒女風(fēng)塵記》:“我為什么放著河水不洗船?把書狀 送給劉推事,叫他先做個準(zhǔn)備,對我倒有好處。”
【第31句】:泥人兒掉在河里——沒人模樣
【第32句】:【只有癡心的父母,難得孝敬的兒郎】(諺)指父母為撫養(yǎng)兒女盡心盡力,子女對父母能盡孝心的卻十分難得。
【第33句】:【降半旗】“降半旗”是當(dāng)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種致哀方式。一個國家的重要人物逝世或發(fā)生重大人員傷亡,通常都要把懸掛在旗桿上的國旗下降到距頂端1/3或一半處,表示對死者的哀悼。降半旗致哀的方式,據(jù)說是在1612年由英國海船“哈茲·伊斯”號首創(chuàng)的。哈茲·伊斯海船在北美海岸探尋通向太平洋的航道時,船長不幸遇難。為了表示對船長的敬意和哀悼,船員提議下半旗。后來,發(fā)生不幸事故的船只也都效仿,下半旗致哀的方式便逐漸流行開來。陸地上首先采用這種致哀方式的是英國,隨后,其他國家相繼仿效,成為世界各國通行的致哀方式。
【第34句】:【破麻袋繡花——底子差】見“麻布袋上繡花——底子太差”。
【第35句】:一間房子四個門——門路多
【第36句】:【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親】此語的意思是薦舉人才,對外不避仇人,對內(nèi)不避親屬。形容任人唯賢,公正無私。此語源自《呂氏春秋·去私》,講的是春秋時,晉國大夫祁黃羊年老退官,晉悼公要他薦舉賢良。祁黃羊推薦仇人解狐做了南陽縣令,又推薦自己兒子祁午在朝中做了軍尉。孔子聽說后贊嘆道:“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親,真可以說是公正無私啊!”
【第37句】:【吃甘蔗上云梯,步步高,節(jié)節(jié)甜】釋義:比喻越來越好,越來越甜蜜。例句:一想到未來,她總有那種吃甘蔗上云梯的感覺,步步高,節(jié)節(jié)甜,幸運之神是不會遺棄她的。
【第38句】:【 蝦子也有三道浪】能量雖小,但也能起作用。亦可反用。 汪幸福《浪跡臺灣島》:“你們幾個小蝦造得起大浪?搞得不 好,還要落個坐牢的下場。”
【第39句】:【斧頭再鋒利,剖不開頭發(fā)絲】釋義:比喻本事再大,也有對付不了的難題。例句:真是斧頭再鋒利,剖不開頭發(fā)絲;共產(chǎn)黨再厲害,也改變不了千年萬代的老規(guī)矩!
【第40句】:【雞蛋里尋骨頭】釋義:比喻故意挑剔毛病。例句:那李鳳娘本是一片忤逆不孝之心,正是要雞蛋里尋出骨頭之人,聽了此話,一發(fā)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第41句】:【理怕來回想】(諺)指來回多想,道理才能確立,真理才會出現(xiàn)。
【第42句】:【渾身是刀,沒一把是快的】(慣)形容人掌握的東西雖多,卻沒有一樣是精通的。
【第43句】:【御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見“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修身”。
【第44句】:膏藥貼嘴巴——難開口
【第45句】:【開眼界】(慣)指見到從未見過的事物,增長見識。
【第46句】:【盜雖小人,智過君子】(諺)盜賊雖說是小人,但其機智程度,往往超出常人。指智謀的高下并不完全受社會文明層次的制約。
【第47句】:堿地里的莊稼——稀稀拉拉
【第48句】:秋天剝黃麻——扯皮
【第49句】:【不當(dāng)家不知柴米貴】(諺)當(dāng)家:管理家事。指不管家務(wù),就不知道柴米油鹽價格上漲的事。泛指不擔(dān)當(dāng)某方面的重任,就體會不到某方面的種種難處。
【第50句】:【樹怕皮薄,人怕體弱】(諺)指樹憑的是皮的脈絡(luò)向上輸送養(yǎng)料,樹皮薄了養(yǎng)料供應(yīng)就會不足;人憑的是身體強壯長精神,體質(zhì)衰弱就會百病纏身,無所作為。
【第51句】:【死逼上梁山】釋義:梁山:在今山東省東平湖西,梁山縣南,附近地區(qū)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為起義軍的根據(jù)地。比喻被逼無奈才做某種事情。例句:他佯裝不滿地說,“唉,我才不愿意去前線冒險哪。只是軍令不可違,死逼上梁山!此行別說什么名利雙收,別送上這條命就算燒高香了。”
【第52句】:【多一事不如省一事】(諺)舊指凡事以少管為好,沾手就不免要惹麻煩。 也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一事”。
【第53句】:【昧著惺惺使糊涂】(慣)昧:隱藏。惺惺:清醒。指心里明白,裝作糊涂。
【第54句】:我在樓下玩,看見了白發(fā)蒼蒼的李奶奶正抱著她那寶貝孫子,就走過去對李奶奶說:“李奶奶,你這么大年紀(jì)了,還抱得動你這胖孫子啊?”李奶奶笑著說:“我是抱孫子,攢金子。”(河南·安陽)
【第55句】:扁擔(dān)倒了也認(rèn)不出來——字不識
【第56句】:【 說到激動處,淚從腮邊流】感動得流淚。《人民日報》 (1981,8,29):“至于有些做廣告宣傳的,更是盡夸‘瓜’甜, 待到讀者買到書之后,仔細(xì)一看,便覺得并不是這么回事, 更談不上‘看到激動處,淚從腮邊流’了.。”
【第57句】:【死要面子活受罪】(慣)指人太顧及自己的面子,為了臉面而寧愿承受痛苦的折磨。
【第58句】:【擠破了門】(慣)形容人來得非常多。 也作“擠破了門框”。
【第59句】:【知底莫過當(dāng)鄉(xiāng)人】(諺)當(dāng)鄉(xiāng)人:同鄉(xiāng)人。再沒有比同鄉(xiāng)人更清楚底細(xì)的了。指在同鄉(xiāng)人面前,不要想隱瞞自己見不得人的事。
【第60句】:【既來之,則安之】這個詞語的意思是,在某種不太情愿的情況下,既然已經(jīng)來了,就應(yīng)該安下心來或者安頓下來。 “既來之,則安之”語出《論語·季氏》,其原文是:“夫如是,故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意思是,如果能做到這樣,那么遠(yuǎn)方的人如果不歸順我們.我們就要倡導(dǎo)文教德化來吸引他們,他們已經(jīng)來到我們這里,我們就要好好安排他們,不能撒手不管。提倡的是以德服人。它的原意是對內(nèi)說的,勸自己的人。而現(xiàn)在的意思是勸外來的人。這個詞語的原意與我們今天使用的意思已經(jīng)相去甚遠(yuǎn)了。
【第61句】:【死不了也得扒下一層皮】見“不死也得脫層皮”。
【第62句】:【死了老子賣了娘】(慣)老子:父親。父親死了連母親也能賣了。 形容心腸狠毒,沒有一點兒人性。
【第63句】:【有意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諺)用心栽花,花反不成活;無意插柳,柳卻長得樹粗冠大。指人往往刻意要做好的事偏做不好,不經(jīng)心的事反倒意外地成功。 也作“著意種花花不活,等閑插柳柳成蔭”。
【第64句】:【順得姑來逆嫂意】兩面作難。相關(guān)的:起早了得罪丈夫, 起晚了得罪公婆。成語:左右為難。陸地《瀑布》:“一個人 為大眾辦事,總難免有人說好有人說壞。順得姑來失嫂意, 媳婦是不好當(dāng)?shù)摹!?/p>
【第65句】:【狐貍精問路——沒有好道道兒】(歇)道道:本指道路,轉(zhuǎn)指主意、心計。指不安好心。
【第66句】:【貞潔女子街上走,板壁縫里出妖精】(諺)大街上行走的往往是貞潔女性,尋歡偷情的女性往往守在屋里不露面。指女性是否貞潔,并不在于是否在公眾場合露臉。
【第67句】:【驢唇不對馬嘴】這個俗語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它最早的出處是宋《五燈會元》卷十五:“驢唇馬嘴夸我解問,十轉(zhuǎn)五轉(zhuǎn)話繞你從朝問到夜。”這里的“驢唇馬嘴”本意是指眾人紛紛詢問,形容人多嘴雜的意思。后來演化出“驢唇不對馬嘴”,用來表示兩不相干的事物。其實,從生物學(xué)的角度講,驢唇是可以對馬嘴的.因為它們是同科動物,猶如獅虎和狼犬一樣,獅虎配生下獅虎獸,狼犬配生下狼狗,驢和馬配生下騾子。所以,“驢唇”對“馬嘴”沒有什么稀奇,倒是驢唇對上其他動物的嘴,那就稀奇了。不過,這也證明了中國的詞匯是豐富多彩的。
【第68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慣)比喻看問題片面,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體或全局。
【第69句】:逼出來的口供——信不得
【第70句】:【家賊難防】(諺)家庭成員中有人偷自己家的東西,那是最難防范的。泛指內(nèi)部的壞人最難對付。
【第71句】:【不圖今年筍,但圖來年竹】(諺)筍:竹的幼苗,可作菜食。比喻凡事不應(yīng)只圖眼前的近利,要從長遠(yuǎn)利益著眼。
【第72句】:【寒從腳底來】(諺)腳底有涌泉穴與心相通,人周身的寒氣是通過腳底傳入的。指要防寒必須從腳部的保暖做起。
【第73句】:吃完了分給我的一份兒點心,我又要去拿弟弟的,媽媽拍了一下我的手說:“一臉子驢毛,還想混著吃馬料,一邊去!”(河南·桐柏)
【第74句】:【凍不死的蔥,餓不死的僧】(諺)僧:和尚。指蔥耐凍,再冷的天氣也凍不死;和尚可以四處化齋,當(dāng)然不會餓死。
【第75句】:老天下黃沙——昏昏沉沉
【第76句】:【船大好壓浪】指大了顯得穩(wěn)當(dāng)。《北京日報》(1986,1. 24):“中國十億人,是艘大船,不如船小好調(diào)頭,所以改革是 害不得急性病的。但是還有一條,是船大好壓浪,這一年的 事實就證明了這點。幾股不正之風(fēng),幾排橫里來的浪,是不 容易搖動這條大船朝著改革方向開進的。”
【第77句】:【水里撈月亮】見“井底撈明月”。
【第78句】:【刨土圪垃】(慣)土圪垃:土塊。 指以種地為生。
【第79句】:拿針眼當(dāng)煙筒——小氣
【第80句】:【白露身不露】釋義:“白露”時,不要再光膀子了。言天氣漸冷,赤身露體易著涼。例句:八月,秋興:諺云:“白露身不露”,言至是天氣乃肅,可以授衣耳。
【第81句】:【歪鍋配偏灶——一套配一套】(歇)指有突出缺點或毛病的人搭配在一起。多指男女婚配。含譏諷意味。
【第82句】:鉆塔頂上點燈——高明
【第83句】:【燕子不吃落地的,鵓鴣不吃喘氣的】(諺)鵓鴣(b。gu):鳥名,俗稱水鴣鴣。落地的食物不潔,燕子不吃;喘氣的小蟲有病,鵓鴣不吃。 借指注重飲食衛(wèi)生的人,不潔不凈的食物不入口。
【第84句】:【趕狗入窮巷】窮巷,死巷,走不出去。謂逼入絕境,會拼 死抗?fàn)帯O愀哿壶P儀《千堆雪》:“不是不驚惶的,趕狗入窮 巷的后果堪虞,那頭若是無家可歸的瘋狗,更難以估計他反 噬的兇狠程度。”
【第85句】:這天,媽媽買來很多蝦,我高興地跳起來。奶奶說:“不要忙著高興,‘蝦荒蟹足’。”(注:蝦多兆荒年,蟹多預(yù)豐收。)(江蘇·江都)
【第86句】:不熟的葡萄——酸溜溜
【第87句】:【 軍聽將令草聽風(fēng)】強調(diào)必須服從。軍,也說:兵。類似 的:軍聽將令,馬聽鑼聲。葉辛《蹉跎歲月》:“老話說,兵隨 將領(lǐng)草隨風(fēng),兒孫全看著老輩子。”
【第88句】:【 金子還是金子】質(zhì)量高,性質(zhì)不變。相關(guān)的:金子碎了分 量在/金銀不怕碎。艾煊《碧螺春汛》:“不管怎么嚴(yán)格的檢 驗,金子總歸還是金子。”
【第89句】:【少叫一聲哥,多爬十里坡】(諺)指出門上路不以禮待人,就得多跑許多冤枉路。也泛指人態(tài)度粗野,就得不到人們的幫助和照應(yīng)。
【第90句】:【三個核桃兩個棗】見“仨核桃倆棗”。
【第91句】:【造弓的造弓,造箭的造箭】(慣)比喻原來是干什么的還干什么去,各人做自己該做的事。
【第92句】:【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歇)姜太公:太公望呂尚的俗稱,字子牙,傳說曾于渭水邊用無餌的直鉤在離水面三尺之上釣魚,說:“負(fù)命者上鉤來!”比喻心甘情愿去做某事。也指心甘情愿落入圈套。 也作姜太公穩(wěn)坐釣魚臺——愿者上鉤。 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第93句】:【 掰不開鑷子夾得緊,松不開】多指忙不過來。相關(guān)的: 掰不開蒜。浩然《山水情》:“就是眼下的活兒正緊得掰不開 鑷子,出去太多的人,社員有意見,我在班子里也不好說 話。”
【第94句】:【捏一把汗】(慣)手心里攥了一把汗。形容人非常緊張或害怕。 也作捏兩把汗。 拿著一把汗。
【第95句】:【吃飽了一家不饑,鎖住門不怕餓死板凳】(慣)指家里只有單身一人。為對單身漢的諧謔語。
【第96句】:【廟里撞鐘——驚神】(歇)驚:諧”精”。形容人有生氣,有活力。
【第97句】:鐘表沒數(shù)字——無時無刻
【第98句】:賣面具的被人搶了——丟臉
【第99句】:在回來的公共汽車上,一位叔叔的錢包被小偷偷了。他哭笑不得地說:“唉!這年頭,有的人真是螃蟹不大,多長了兩只腳。”(安徽·淮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