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諺)要想求得生平的富裕貴顯,就得下苦功夫。指努力拼搏,可求得富貴享樂。 也作欲求生快活,須下死工夫。 欲求生受用,須下死工夫。
【第2句】:【蜞螞兒跳水——噗嗵】見“蛤蟆跳井——撲通”。
【第3句】:【時髦】現在,“時髦”一詞很流行,它的意思是形容人的衣著裝飾或其他事物新穎人時。 時髦雖新穎,它卻是個古老的詞,在古代,時髦并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意思,而是指當代的俊杰。《后漢書·順帝紀贊》就記有“孝順初立,時髦允集”之語。《舊唐書》也說:“朕初臨萬邦,思弘大化,務擢非次,招納時髦。”其中的時髦都是時代英雄的意思。這個詞義直到近代還在使用。那么,為什么將英才稱為時髦呢?這與毛發有關嗎?有關。但不是指人的頭發,而是指馬頸上的長毛。這處長毛是馬的皮毛中最與眾不同的,正如郭璞所說:“士中之俊,猶毛中之髦。”因此將才俊稱為“時髦”,就不足為奇了。 “時髦”一詞到清末時才逐漸轉為如今我們所使用的意思。如20世紀80年代青少年穿的喇叭褲既流行又時髦。
【第4句】:【墊刀背】(慣)比喻替人去冒風險或代人受過。
【第5句】:【奴要白飯,馬要青芻】(諺)白飯:白米飯。青芻:青草。奴仆要吃飯,馬匹要吃草料。指使用人和牲口要付出代價,不是白使喚的。
【第6句】:【三十過,四十來,雙手招郎郎弗來】(諺)弗:不。過了三十歲,就是四十歲,這時候即使不講條件嫁出去也很困難。指女子一過適齡時期就很難找到如意丈夫。
【第7句】:【六月里的梨疙疸,有點酸】 釋義:梨疙疸:指未成熟的梨。形容人迂腐,扭捏作態。 例句:咱說你這個人呀,可是個好人,就是六月里的梨疙疸,有點酸。
【第8句】:【前車有轍,后車有道】(諺)指車前行要遵循轍道,不可亂行。比喻做事要遵從以前的規程,不得隨意。
【第9句】:【打埋伏】(慣)1指隱藏起來,待機行動。2比喻隱瞞一些實際情況。
【第10句】:【開空頭支票】(慣)空頭支票:不能兌現的支票。常比喻許不能實現之諾。 也作給空頭支票。 發空頭支票。
【第11句】:【無根沙蓬——沒有個準地方】(歇)沙蓬: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后枯死,被風刮走,無定所。指人沒有固定的住處或去處。
【第12句】:【千里相送,歸于一別】(諺)送客到千里遠,最終也還是要分手的。 指送行只表情意,不必遠送。勸止送行者的常語。 也作千里送君,終須一別。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第13句】:【老王的拳搗老王的眼】(慣)比喻自己人內部發生爭斗。
【第14句】:【旺火沒濕柴】見“火大無濕柴”。
【第15句】:【豺狼當道,安問狐貍】(諺)豺:形體似狼而小,性兇猛。豺狼:比喻兇惡殘忍的人。安:表反問。指豺狼當道傷人,消滅豺狼是當務之急,何必管那偷吃雞的狐貍!比喻鏟除惡人應當先除首惡。
【第16句】:【孫猴子頭上的金箍——戴上去容易取下來難】(歇)金箍:金屬制成的箍。指參與某事容易脫身難。
【第17句】:【獨虎架不住群狼】(諺)指單獨的一只虎,招架不了一群狼的攻擊。 比喻再強悍的人,也對付不了群體的圍攻。 也作獨虎怕群狼。 一虎難敵群狼。
【第18句】:【兵無強弱,將有巧拙】 釋義:兵:士兵、軍隊。軍隊無強弱之分,將領有智愚之別。指選擇帶兵的將領,要重在智略。 例句:古語有之:“兵無強弱,將有巧拙。”故選將以智略為本,勇力為末。
【第19句】:【重陽黑洞洞,一年好收冬】 釋義:指重陽這天陰沉下雨,這一年就有好收成。 例句:重陽黑洞洞,一年好收冬。九月九日是雨歸路日,有雨主來年熟。
【第20句】:【白晝老鼠,不敢見人】 釋義:比喻膽小怕人。 例句:金枝嘲弄地說:“當鄉長那陣子倒頂威風,膽子也大,如今卻成了白晝老鼠,不敢見人,連徐文盛都比不上。”
【第21句】:【成龍的上天,成蛇的入地】 釋義:比喻各奔前程,互不相干。 例句:余家富連連點頭,“成龍的上天,成蛇的入地,各種各的,又怎會你跟我生氣,我跟你吵嘴?”
【第22句】:【抬轎子】(慣)比喻為有權有勢者吹噓捧場。
【第23句】:【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慣)舊時商家招攬顧客的常用語,表示本店經銷的商品,為別處所無。比喻獨一無二或惟我獨尊。 也作只此一家,并無分店。 只此一家,別無它店。 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第24句】:【發高調】見“唱高調”。
【第25句】:【十年九不收】(慣)十年中有九年沒有收成。形容土地貧瘠或自然災害頻繁。
【第26句】:【吵吵鬧鬧到白頭】見“打打鬧鬧,白頭到老”。
【第27句】:【油鍋里的錢還要找出來花】(慣)為了抓到熱油鍋里的錢而不怕燙手。形容人貪婪,為了錢而不怕冒風險。
【第28句】:【男左女右】在中國有一個傳統習慣,那就是男左女右。大家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現男左女右現象比比皆是。如夫妻結婚照,戴結婚戒指,死了親人戴黑紗,上廁所等。更奇怪的是得了偏癱大多數也是男左女右。這種習慣是怎么來的呢? 這種現象由來已久。孔子時代的《逸周書·武順》:“天道尚左,日月西移。”自然規律崇尚左邊,以左為上。太陽月亮都要向右移動。中國傳統社會以男性為主,男人自然要占據左邊的位置了。清代馬輔古雜史《繹史》引用《五運歷年記》也說:“首生盤古,垂死化身……左眼為日,右眼為月……發髭為星辰。”盤古開辟天地,左眼化為太陽,右眼化為月亮,頭發胡子化為星辰。我們祖先由此規定日神為伏羲,月神為女媧。一為陽,一為陰。從新疆阿斯塔那古墓中的浮雕伏羲女媧圖看,伏羲在左,女媧在右,可見古人已把男左女右的位置確定好了。另外還有幾種說法。 一種說法與尊左的傳統觀念有關。從朝廷來看,古代王位面南而坐,東為左,西為右。古人以東為首,以西為次。因而大禮中的儀制要充分體現以左為尊。比如,古代文官地位高于武官,皇上朝議,文官在左,武官在右。 在后宮里,東宮為正為大,西宮為偏為從。皇帝祖宗牌位的太廟,也要建在皇宮的東側。朝廷如此,民間亦然。 再一種說法與古人的哲學有關。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宇宙中通貫事物和人事的兩個對立面就是陰陽。自然界中的事物有大小、上下、左右、里外、冷熱等等。古人將其歸類為:大、上、左、外、熱為陽;小、下、右、里、冷為陰。陽者則剛,陰者柔弱。男人性情剛強暴烈,屬陽于左;女人性情柔弱平緩,屬陰于右,由此分出男左女右。 還有一種說法與古代中醫醫學有關。早在戰國時期,醫學家們按照男女生理特點差異,將男女性格分屬陽陰。因而在中醫診脈時,男子取氣分脈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脈于右手。有的古醫書上這樣寫著:“急診將死,將口鼻開,看其舌下處有黑筋三股,男左女右,刺出蛛血一點即愈。”這些理論是否真的管用,我們暫且不管,但卻為男左女右制造了根據。 其實,“男左女右”的位置并非不能改變。古代降職為避難堪稱為“左遷”,功勞之大無人能比稱“無出其右”就是崇尚右。所以不必把男左女右過于當真,特別是在社會地位上要講究男女平等。
【第29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慣)比喻出了問題只是臨時應付一下,不從根本上解決。也比喻處理問題不從全盤上考慮。 也作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頭痛醫頭。
【第30句】:【猴子穿馬褂,裝貴人】 釋義:比喻諷刺人冒充尊貴的人。 例句:我那是什么地方?能讓你正經嗎?一天不理人,閑言冷語都來了。臭派頭,窮講究,肚子里全是草,猴子穿馬褂,裝貴人。你受得了嗎?
【第31句】:【強迫不成買賣,強求不成夫妻】(諺)買賣要愿買愿賣,不能強迫;婚姻要兩相情愿,不能強求。指使用強迫手段,任何事情都難以辦成。 也作“強迫不成買賣,捆綁不成夫妻”。
【第32句】:【堵窩掏螃蟹】(慣)比喻在對手的老窩穩穩地將其抓獲。
【第33句】:【把別人棺材抬到自家家里哭】(慣)比喻把別人的事攬到自己身上,替別人吃苦頭。 也作“把別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門口哭”。
【第34句】:【草深蟲子密,林大鳥兒多】(諺)指草叢深了,各種蟲子都有;樹林大了,什么鳥兒都有。比喻社會是廣闊博大的,什么樣的人都有。
【第35句】:【左說左有理,右說右有理】(慣)指人善于詭辯,怎么說都有理。
【第36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釋義:說明師父就是終身的長輩,尊師如同敬父。 例句:“俗語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豈有為弟子者高坐,教師父去化齋之理?”
【第37句】:【打虎不死必傷人】 釋義:比喻不徹底消滅壞人,必定反受其害。 例句:對李油罐這樣的人,一棒子打不死就干脆別動他,打虎不死必傷人!
【第38句】:【撈一把】(慣)比喻趁著某種機會得到非分的利益。 也作“撈一票”。
【第39句】:【阿爺的衣服輩輩穿】 釋義:比喻世代貧寒。阿爺:(方言)父親或祖父。 例句:他們一直過著衣不果體,食不飽肚的生活。九兒的衣服是祖上留下來的破大褂改成的,真正是阿爺的衣服輩輩穿啊。
【第40句】:【山要大了,什么野獸都有】(諺)比喻社會是個萬花筒,善惡、美丑、正邪,什么樣的人都有。
【第41句】:【老子英雄兒好漢】 釋義:父子兩代都是英雄好漢。或父親是英雄,兒子必然是好漢,這是封建的血統論觀點。 例句:“真是!老子英雄兒好漢,你和你們老人家精神頭兒一模一樣。”
【第42句】:【把天放在頭上說話】(慣)指說話做事公平公正,不違天理。
【第43句】:【黑云壓城城欲摧】 釋義:摧:毀壞。比喻大兵壓境,局勢十分嚴重。這是李賀《雁門太守行》詩句。 例句:逸敏生就一副倔犟的性子,對于爸爸的遭遇,她義憤填膺。但在這黑云壓城城欲摧的危急關頭,這位沒有經過人世波折的姑娘,顯得一籌莫展,焦急異常。
【第44句】:【軍無糧自亂】(諺)指行軍打仗,最要緊的是保證糧草的供給。 也作“軍無糧草,不戰自亂”。
【第45句】:【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諺)沒有農業,社會就不穩定;沒有工業,國家就不富足;沒有商業,人民的經濟生活就不活躍。指社會上離開哪個行業都不行。
【第46句】:【傳言過話,自討挨罵】 釋義:傳遞閑話,會招來咒罵。 例句:“你可知‘傳言過話,自討挨罵’啵!所以今日之事,只發阿嬸跟你談談有事,就莫向別人講噦!”
【第47句】:【教師節】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新中國成立后,經國家教育部和中華全國教育工會商定,廢除了6月6日這個舊教師節,并在1951年規定:教師節和“五一”勞動節合并在一起。可實踐證明,“五一”節并沒有教師的特點。時間一長,人們只知道“五一”是勞動節而逐漸把教師節忘記了。為了提高教師的地位,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體現教師的特點,1985年1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
【第48句】:【福無雙至日,禍有并來時】(諺)走紅運的事不會同時到來,遭厄運的事卻往往是接二連三。多指人往往會連續發生不幸的事。 也作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禍不單行,福無雙至。
【第49句】:【人心不足蛇吞象】(諺)指人的貪心永遠不會滿足,得寸進尺,不斷膨脹,就像小小的蛇也想吞下大象一樣。 也作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人心不足蛇吞象,得了鍋臺想上炕。
【第50句】:【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這一俗語比喻人沒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謀取不可能到手的東面。 此俗語源自一個古老的傳說:很久以前,王母娘娘開蟠桃會,邀請了各路神仙。蟾蜍仙也在被邀之列。蟾蜍仙在王母娘娘的后花園內恰巧遇見鵝仙女,被其美麗所傾倒,大動凡心,遭鵝仙女呵斥并狀告至王母娘娘處。王母娘娘大怒,隨手將嫦娥月宮中獻來的月精盆砸向蟾蜍仙,罰其下界為蟾蜍(癩蛤蟆),那月精盆化作一道金光侵入癩蛤蟆體內。王母娘娘悔其月精盆失手砸出,失卻了一件寶物,令癩蛤蟆磨難結束后完璧歸趙,方可重列仙班,并命雷神監督。“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由此而來。
【第51句】:【低棋也有神仙著】(諺)著(zha。):下棋時走的一步棋。指低水平的棋手,偶爾也會走出一步極其高明的棋著。比喻平庸或愚笨的人,偶爾出言謀事也會有過人處。 也作“低棋陣里有高著”。
【第52句】:【賞酒不吃吃罰酒】見“敬酒不吃吃罰酒”。
【第53句】:不怕鬼嚇人,就怕人嚇人。
【第54句】:早睡早起,沒病惹你。
【第55句】:【一鎬頭刨出個金窖】(慣)比喻一下子獲得大量錢財。
【第56句】:【刮胡子】(慣)比喻批評人。
【第57句】:【神歸廟,鬼歸墳】(慣)比喻每個人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第58句】:【人好不如家伙妙】(諺)家伙:工具的俗稱。人再有能耐,也總比不上先進、得力的工具效果好。指要想提高效率,就必須大力發展科技,改進機械工具。 也作人巧不如家什妙。 人快還要工具利。
【第59句】:【涼水澆頭】見“冷水澆頭懷抱冰”。
【第60句】:【財動人心】(諺)錢財能打動人心,使人改變主意。
【第61句】:【田怕秋早,人怕老窮】(諺)指田禾最怕秋季干旱,人生最怕老來貧窮。 也作“田怕秋來旱,人怕老來貧”。
【第62句】:【惡犬護三村】(諺)惡犬:勇猛的狗。指一條勇猛的狗,能守護周圍的幾個村莊。比喻一個見義勇為的壯士,可保得周圍村莊不受侵擾。
【第63句】:【只要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第64句】:【一槌敲中鼓中心】(慣)比喻一句話說中了要害。
【第65句】:【巖鷹不打窩下食】見“老鷹不吃窩下食”。
【第66句】:【到了廟里隨和尚】(諺)指到了和尚廟里,做事就得隨順著和尚。比喻在哪個地方,就必須聽從哪個地方主事人的安排。
【第67句】:【偷食貓兒性不改】 釋義:比喻惡性難改。 例句:常言道:偷食貓兒性不改。他在外邊放蕩慣了,看在家中,猶如牢獄一般,哪里坐立得住。
【第68句】:【直巷趕狗,回頭一口】(諺)直巷:沒出路的死巷。將狗趕到死胡同,狗無處逃,只得咬人奪路。比喻壞人沒了出路,就會死命頑抗。
【第69句】:寧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
【第70句】:【打蛇不死,后患無窮】 釋義:除害不干凈、徹底,留下無窮禍患。 例句:要不是石永吉那個該死的不辭而去,特派員的暗殺隊,只怕連一根汗毛也撈不到。“打蛇不死,后患無窮!”
【第71句】:【忍事敵災星】(諺)指為人處事,能做到克制忍讓,就可以消除災禍。 也作“忍字敵災星”。
【第72句】:【吧】“吧”字在中文中只是個語氣助詞,無意。但這里講的“吧”,卻是個名詞,多指一些小生意的處所。 “吧”字是個外來音譯詞,音譯英文ba了時用了“吧”稱“酒吧”,使得“吧”字有了新意。不過英文的ba了只指賣酒的地方。想不到構詞功能強大的現代漢語將“吧”大大發展了,“吧”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天南海北,走在城鄉大街小巷,“吧”堪和“店”、“鋪”比,什么“網吧”、“話吧”、“茶吧”、“氧吧”,好山好水的大自然也冠以“天然氧吧”之稱。老外們走進中國“吧”,會奇怪地攤開雙手驚訝不已,慨嘆洋吧中國化的再創造。
【第73句】:【鴨子過河—~嘴上前】(歇)嘴:本指嘴巴,轉指說話。指人不實干,就憑嘴說。
【第74句】:【不受磨煉不成佛】 釋義:不經受磨煉不會成為出色的人。 例句:“不受磨煉不成佛,要不是受了劉隊長的那次教訓,這些日子還不知得闖多少禍!”
【第75句】:字是門樓書是房。
【第76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諺)指知道自己的兵力,深入了解敵情,在戰爭中就能穩操勝券。
【第77句】:【韓信將兵——多多益善】(歇)韓信:西漢初淮陰(今江蘇淮陰市西南)人,初屬項羽,后歸劉邦,被劉邦任為大將,后被封為楚王。 將:率領。韓信善于領兵作戰,兵越多,指揮越自如。后用來指越多越好。 也作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韓信點兵——越多越好。 淮陰將兵——多多益善。
【第78句】:【煙不出火不進】(慣)形容人不表白自己心里想的事。也形容人老實或窩囊。
【第79句】:【好色之徒】“好色之徒”現在多指對女色有不良企圖的男子。此語典出戰國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史載,宋玉是有名的美男子,現在要說男子長得漂亮,馬上會想起“貌比潘安,顏如宋玉”的佳句。宋玉作為楚王身邊一個文學侍臣,經常出入楚宮,和宮中佳麗們打打招呼,實屬正常,無可非議。 但,時任楚國大夫的登徒子,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提醒楚王日:“玉,為人體貌嫻麗,口多微詞,又性好色。愿王勿與出入后宮。”大意是說宋玉長得美貌,性又多近美色,請大王禁止他出入后宮,以免是非。 楚王以登徒子的話問宋玉是否好色。宋玉答日:我長得好看,受于天地父母;能說會道,學于老師;至于好色,臣從來無有。一口回絕了登徒子的指控,接下來又說了一大堆道理:天下美女,莫如楚國;楚國美女,莫如臣的家鄉;家鄉美女,莫如臣的東鄰。東鄰之女,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臣從未動過心。可證臣在后宮,身處花叢,從未產生過邪念。 然后宋玉話鋒一轉,登徒子則不然,他的妻子又矮又丑,他還能喜愛,使生五子,何況面對佳麗呼,他能不“心存非分之想”嗎?請大王詳察,我們二人到底誰為好色之徒者矣,登徒子是惡人先告狀。 可悲,登徒子捕風捉影,本是模范丈夫,就因為名字帶一“徒”字,反倒落了個“好色之徒”。這也是咎由自取。
【第80句】:【至親不過爹娘,至近不過夫妻】見“近不過夫妻,親不過父母”。
【第81句】:【丟了三魂,喪了七魄】見“頂門上不見了三魂,腳底下疏失了七魄”。 古國名,即今南洋群島的爪哇島,古人視為遼遠虛無之地。本指扔得遠遠的。比喻忘得一干二凈。
【第82句】:【人要實心,火要空心】見“火心要虛,人心要實”。
【第83句】:【敢開高價口,必有識貨人】(諺)賣貨人只要確認手里的貨物是稀有的珍品,就不妨開出天價,顧客中自有慧眼識貨的人。指有奇貨自有識貨人。
【第84句】:【扶貧要扶本】(諺)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狀態,要從根本上采取措施。指扶貧不只是解救目前困難,更要從根本上使之走向富裕。
【第85句】:【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諺)是是非非的閑言碎語天天都有,只要不去聽它,自然就沒有了。指不聞不問,是對付是非的最好方法。 也作“是非朝朝有,不聽自然無”。
【第86句】:【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諺)指人只有到了生死關頭或貧富貴賤發生根本變化的時候,才能辨別出發情的真偽與深淺。 也作一富一貧,乃見交情;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一死一生,乃見交情。
【第87句】:【越渴越吃鹽】(諺)吃鹽多了口渴,越口渴越吃鹽,越吃鹽就越口渴。比喻人越是沒錢,卻越需要花錢,或越是無力應付困難,困難偏偏越多。
【第88句】:【愛人】“愛人”是夫妻間的互稱,這一稱謂源于革命戰爭年代的解放區,是平等、互愛、進步的稱呼。由于它是革命的產物,至今還限于中國大陸范圍內。 由于稱謂不同,還曾鬧過笑話。某中國人去國外工作,他按照國內的習慣向自己的外國同事介紹妻子說:“這是我愛人”。結果,那些外國同事一臉狐疑地看著他們,有的還在竊竊私語。這種狀況直到宴會結束,兩人都莫名其妙。后來才知道,原來人家以為他在介紹“情人”,因為“愛人”的英文直譯就“情人”的意思。 “愛人”最初出現在新文學作品中,比如郭沫若寫的詩劇《湘累》中,就有這樣的描繪:“九嶷山的白云喲,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喲,有汐有潮。我的愛人喲,你什么時候回來喲。”但那時“愛人”還不是廣義的對妻子和丈夫的稱呼。最先使用“愛人”這一稱謂的是20世紀20年代末40年代初,解放區一些受新文化運動熏陶的知識分子。當時解放區提倡男女平等,以前類似“屋里的”、“做飯的”這些稱謂帶有歧視色彩;而解放前在國統區使用的“先生”、“太太”,又帶有資產階級味道,于是“愛人”便被廣泛地使用起來,社會反響很好。新中國成立后。解放區對配偶的新稱謂“愛人”,便在全國流行開來。
【第89句】:【父子不和家不旺,鄰里不和是非多】(諺)父子之間不和睦,家庭就難興旺;鄰里之間不和睦,就會經常發生口舌。指無論家庭或令口里,相處總以和為貴。
【第90句】:【半年下雨半年睛】 釋義:一年中就有半年下雨,只有半年是晴天。指氣候多雨或久晴。 例句:元帥道:“國中氣候如何?”公公道:“時候常熱,就像我南朝的夏月天道。五六月間,日夜大雨,街市成河。俗語說道‘半年下雨半年晴’,就是這里。”
【第91句】:【扎魚不扎母子魚,打獵不打失群雁】(諺)母子魚:將近產子的魚。 失群雁:離群的孤雁。指捕魚打獵也應有憐憫之心。
【第92句】:【千金難買心中愿】(諺)指人的內心愿望最為重要,最不易得到滿足。 也作“干金難買一個愿”。
【第93句】:【捉賊須捉贓,捉奸須捉雙】(諺)捉賊必須拿到他的贓物,捉奸必須抓著犯奸的男女雙方。指判處偷盜與奸情案件,重在有真憑實據。 也作捉賊見贓,捉奸見雙。 捉奸要雙,捉賊要贓。
【第94句】:【不吃苦中苦,難得甜上甜】(諺)指人生上好的享受,是以自己吃極大的苦換來的。 也作不吃苦中苦,哪有甜中甜。 不受苦中苦,難有來日甜。
【第95句】:【舍不得白米抓不著雞】(諺)舍得撒出一把白米,才能把雞逮住。 指不肯付出代價,就不會有相應的收獲。 也作“舍不得米,提不來雞”。
【第96句】:【善神相逢,惡神遠去】(諺)善不容惡,惡也不容善;善神相聚到一處,惡神自然就遠遁了。比喻好人受到重用,邪惡者自然被疏遠。
【第97句】:【堤外損失堤內補】(諺)堤:沿海、河、湖等的防水建筑物。指農作物要是在堤外受到損害的,就要在堤內設法得到補償。比喻在這方面失去的,就要在那方面補起來,不使總體虧損。 也作“堤內損失堤外補”。
【第98句】:【放冷槍】(慣)冷槍:乘人不備,暗地里射出的槍彈。比喻暗中傷人,或用冷言冷語傷人。
【第99句】:【老虎口里奪脆骨,蛟龍背上揭生鱗】(慣)比喻冒險做事或與強悍的人爭奪利益。 也作“老虎口里奪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