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沒有智慧的人就是愚癡,愚癡就會癡迷,癡迷的愛就是煩惱的愛;一旦愛得癡迷煩惱,當然就會貪不饜足了。
【第2句】:十二、慈悲喜舍愿一切有情皆得具足樂及樂因,愿一切有情皆得遠離苦及苦因,愿一切有情皆得不離無苦之樂,愿一切有情皆得住離親疏愛憎之平等舍。《密答喇百法主尊像》
【第3句】:【經典佛語】造物所忌,曰刻,曰巧。萬類相感,以誠,以忠。(大巧若拙,大拙若巧;至誠至敬,天人感應,敬至無求,同至無分。)
【第4句】:以三事教化:一者神通,二者知他心,三者說法。《摩訶般若經》卷二十六,六喻品
【第5句】:靜慮能生智,定復從智生。佛果大菩提,定慧為根本。《大乘理趣般若經》卷八
【第6句】:【佛心禪語】茶_苦而后甘,令人回味;酒_綿而后勁,叫人道爽;泉_清而味淡,卻用一生來品出甜。一個知音,如茶如酒如泉,讓人受益一生。
【第7句】:有好東西一定不惜與人分享,有壞東西就毫不猶豫地刪除,這世界豈不更加美好?
【第8句】:【禪語人生】學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唯學無求無著。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即是佛。
【第9句】:【圣經文案】77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119:105)
【第10句】:【禪心佛語】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第11句】:【禪心佛語】佛說:放下紅塵之事得人間大道。好淬煉舍利子得正菩提。渾忘世間一切煩惱。風聲,雨聲,一世的相思。涅磐,頓悟,一世的禪鋒。
【第12句】:【經典佛語】在別人把你當英雄的時候,你千萬別把自己當英雄。如果你真把自己當英雄,那么你就真的離死亡不遠了.
【第13句】:【禪心佛語】常懷慈悲之心,做慈悲之事,才能心中太平,才能度己度人。
【第14句】:【禪語人生】心若無塵,人的氣質和品位便得以提升,生命便蘊涵著高貴。
【第15句】:【禪心佛語】人不論做錯幾次,只要不失再來一次的勇氣,必然大有可為。
【第16句】:活在當下,這是禪語,但是你必須明白,不要被過去未來所左右,要為現在這一刻的事情努力。
【第17句】:世界很大,社會很雜,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失望傷心;生活繁瑣,人事繁雜,總有一些時候,讓我們難以接受。人生,很難稱心,何必痛心,開心則順心。
【第18句】:【禪心佛語】富以勤為貴,恥以雪為貴,書以鉆為貴,文以通為貴,業以守為貴。
【第19句】:【禪心佛語】接納是一種恩典,使我們能夠看清楚生活中每一個經歷其實都是在教導我們成長。接納可以加速我們的個人成長,以及加深每一個體驗的美好品質。
【第20句】:【禪語人生】不說人短,不思人過;不念人惡,不揚人錯。能過就是生活,能走就是道路。莫嫌路顛簸,世界本曲折。
【第21句】:許多問題并非急務,拖一拖,冷一冷,沒什么大不了,卻可以使當事者的情緒冷卻下來,自己看清問題的要點,那么,一場可能的爭辯也避免發生了。
【第22句】:【禪心佛語】你不必逞強,不必說謊,懂你的人自然會知道你原本的模樣。
【第23句】:【禪心佛語】好的愛情是你通過一個人看到整個世界,壞的愛情是你為了一個人放棄整個世界。
【第24句】:人和人之間談論的往往也就是這些。成天和朋友東拉西扯,當面談不夠,還又繼續打電話談,一天的生活往往就這么過去了。這究竟是享受人生,還是糟踏人生呢?
【第25句】:【禪心佛語】人生的含義是什么,是奮斗。奮斗的動力是什么,是成功。成功的秘訣是什么,是改變。
【第26句】:【佛心禪語】「須臾返照、順境全空。」你在剎那之間好好的就回光返照。
【第27句】:【禪心佛語】金不經火煉不純,人不經修煉不成;沒有經過挫折的人都很難成功。
【第28句】:菩薩如明月,眾生如水面。水清月現,自然之理。若水混濁,月影終不能現,是水之咎,非月之過。眾生心垢若除,菩薩時時在前。
【第29句】:【圣經文案】343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13:13)
【第30句】:能夠“事忙而心閑”,盡一己之力,投注于人群福利之道,則忙時不失道心,閑時不迷本性,如此才能達到人生快樂的境界。
【第31句】:【一日一禪語】不要埋怨別人讓你失望了,怪你自己期望太多。人生是一場戲,你來我往皆天意。少氣多閑,身忙心閑。真正做到這八個字不容易,關鍵是個“閑”字。
【第32句】:【禪心佛語】成長是鎖在抽屜里那帶鎖的日記本,記錄了喜怒哀樂,苦辣酸甜,記錄了青春的煩惱和喜歡的那些人和事。
【第33句】:【精短禪語】學誠法師:破除執著要靠慧力——內心一種明利、決斷的力量。執著是指人內心對人和事膠著難離的狀態,不是指外在的行為。
【第34句】:世間與出世間并不是兩回事。一切從對立的心態出發,就是生死,就是世間;若能心包太虛,煩惱即刻成菩提,世間也就是出世間。
【第35句】:【經典佛語】世界沒有那么好,也并不是那么糟,我們要做的,只不過是在環境允許的情況下,善意地對所有人。在環境不允許的情況下,保護好自己真正在意的人。.
【第36句】: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般若心經》
【第37句】:【禪心佛語】皆言為僧享輕閑,且歷深山寂靜夜。獨醉小家享馨樂,難思悲濟誓愿宏。
【第38句】:【禪心佛語】嗟末法,惡時世,眾生福薄難調制,去圣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恐害,聞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
【第39句】:【禪心佛語】理想愈遠大,所遭受的阻力必愈多;所處環境愈惡劣,所獲得的經驗必愈寶貴。
【第40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所處的境遇雖然千差萬別,概而言之,不出苦樂二字。
【第41句】:【禪語人生】心存感恩,心靈才會獲得寧靜和安詳;心存感恩,生活中才會少了許多怨氣和煩惱。有感恩的心,才會有好的心態,才能發現生活的美好。
【第42句】:成佛的因緣全在自身上具足,諸佛的功德皆于自心中圓滿,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往外尋求快樂呢?
【第43句】:【禪心佛語】常常聽人說:沒文化,真可怕。可文化到底是什么呢?是學歷,是經歷,是閱歷,都不是。
【第44句】:【禪心佛語】弄了這么多事兒,就像弄出滿天星星,閃呀閃呀,閃呀閃呀,卻忽然不知道是誰過來一拽,拽掉了插頭兒,一切,又回到黑夜。
【第45句】:【禪語人生】在逆境中不能動心,在順境中更不要動心,順逆都有方便來對治;順逆都不動心,修行才有少分相應。
【第46句】:【禪心佛語】創新就是求新,改革就是求變。求新不是排斥傳統,而是繼承傳統;求變不是表面背叛,而是內在蛻化。科學的本質就是創新,變化的本質就是發展。
【第47句】:【禪語人生】也許只有禪,才能偶爾讓我們的靈魂,在無處安放的日子里找到片刻的停頓,猶如浪跡江湖的船只,在漂泊的途中找到停泊的港灣。
【第48句】:【禪心佛語】良心即是一種仁心,也就是利他的慈悲心;同時它又是一種覺照的心,它時刻警覺自己的(身、口、意)三業,使之向善、向上。
【第49句】:【禪心佛語】適時的低頭,不只是一個動作,也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豁達的胸懷,是忍的境界;適時的低頭,不是委曲求全的懦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深謀遠慮。
【第50句】:【佛心禪語】嘈雜紛亂的塵世里趔趄獨行,尋找心靈中那方凈土,將俗世的欲望、喧囂浮華拋盡,天穹蒼茫,風稀月明,獨守一懷淡泊在空靈。
【第51句】:每天一百次的自語,看似簡單,但是仍然沒有幾個人能堅持下來,由此不難看出,堅持不懈是多么困難的事情。
【第52句】:【禪心佛語】世間眾生受世間法的擺布,得、失、毀、譽、稱、譏、苦、樂,這些世間法都是麻煩制造者。
【第53句】:【佛心禪語】不爭,元氣不傷;不畏,慧灼閃光;不怒,百神和暢;不憂,心底清涼;不求,不卑不亢;不執,可圓可方;不貪,富貴安康;不茍,何懼君王。
【第54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缺乏內在統一的力量,就會像小孩游戲一樣,漫無紀律。
【第55句】:【禪心佛語】寬性寬懷過幾年,人生人死在眼前,隨高隨下隨緣過,或長或短莫埋怨,自有自無休嘆息,家貧家富因果顯。萬事忍字放在首,一日清閑一日仙。
【第56句】:【佛心禪語】我悄然坐在老者身邊,惴惴地向其求助。我向老者談了我心中的苦痛,然后說:“為什么現代人居心叵測,紛爭不停?”
【第57句】:可做的事情很多,能做的事情有限;可說的話很多,能說的話有限。可做的事不一定有機會去做,可說的話不一定有機會說出。
【第58句】:【經典佛語】“渙然冰將釋”,是個“現在進行時”。真“士”的氣象,“其氣融和,使可親愛”。春天到了,天氣正在變暖和,冰山積雪遇暖漸融,變作清流普潤大地。
【第59句】:【禪語人生】我們永遠無法預計未來,年輕的時候我們太坦誠,而長大之后我們又太不坦誠。
【第60句】:【禪心佛語】哪一個菩薩是跑到深山里面去修行的?都是要面對無量無邊的眾生嘛。
【第61句】:對人與事必須說誠實言,論法也一定要合理;不可談神通百怪,講一些令人惶恐驚怕的言論。如此才能提高信仰的智識水平,引導眾生向善。
【第62句】:【禪心佛語】前進不必遺憾,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經歷。
【第63句】:佛日:“生死無常,貧富無常,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悟得透的,不過空空。”
【第64句】:【佛心禪語】※我們隨喜他人的功德,就能夠得到他人所做的功德。如果對他人所做的惡業也有歡喜心,同樣也有罪過。
【第65句】:【禪語人生】愿意幫助別人,并在需要的時候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幫助,可以說是人之常情。而真正豁達睿智得人,卻善于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會一味抱怨別人。
【第66句】:所謂禪在當下,就是用禪的精神、禪的方法、禪的見地、禪的功夫指導我們如何面對生命的當下、生活的當下。
【第67句】:【禪心佛語】欺騙絕不是件好事,如果你聰明到將自己也騙了,那又如何呢?你只不過成為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犧牲者罷了。
【第68句】:【羅狀元醒世詩其16】榮辱紛紛滿眼前,不如安分且隨緣。身貧少慮為清福,名重山丘長業愆。淡飯盡堪充一飽,錦衣那得幾千年。世間最大惟生死,白玉黃金盡枉然。
【第69句】:大功德的成就才有大智慧,你光在打坐里頭求智慧,這是小乘法門。(當代)南懷瑾《如何修證佛法》
【第70句】:有一天卻忽然發現,原來并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樣,原來兩人早已走上分岔路,漸行漸遠。終于,走不下去了。那么,曾經擁有的美好愛戀難道都只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第71句】:【佛心禪語】不論什么樣的喜怒哀樂、柔情蜜意,都不應加以隱藏。經常壓抑、掩藏情緒的,會被視為冷漠無情,沒有人會喜歡和一座冰山交往。
【第72句】:若說法時,應凈三輪:謂所為眾生、我不可得,亦不分別自為法師,于所說法而無住著。如是說法,是名說一相法門。《大寶積經》卷六十,文殊師利授記會
【第73句】:【禪心佛語】生活在于改變,改變自己的生活需要勇氣,改變自己的目標更需要勇氣。改變并不一定意味著成功,但成功一定伴隨著生活的改變。
【第74句】:【佛心禪語】這位最幸福的人認為幸福的秘密是,懂得心懷感激。那么,你心目中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第75句】:學會包容不僅有益于身心健康,且對贏得友誼、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滿,乃至事業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對誰,都要有一顆包容的愛心。
【第76句】:【禪心佛語】人生最痛苦的;并不是沒有得到所愛的人,而是所愛的人一生沒有得到幸福。
【第77句】:真心不動故,稱為三昧王。。此是一切三昧根本。了此根本,則從本所現念念塵塵,盡成三昧。(五代)延壽《宗鏡錄》卷八十一
【第78句】:【佛家禪語】富而不貪是一種布施,塵而不染是一種持戒,痛而不恨是一種忍辱,累而不懈是一種精進,思而不亂是一種禪定,顯而不著是一種智慧。
【第79句】:【禪語人生】一種和氣,一片寧靜,一點無為,一身擔當,一段故事,一生淡泊。爭而不爭,得而無得。無住清涼,是則佛心。
【第80句】:【佛心禪語】※你最執著的東西對你的傷害最大。你對哪件事、哪個人、哪句話執著心最強,它對你的傷害就最大,人就是這么被傷害的。
【第81句】:【禪語人生】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幸福感卻越來越少,就是因為欲壑難填,永不知足。
【第82句】:【經典佛語】“若有智慧,則無貪著”就是以智慧照見世俗現相一切皆空,不著于世俗的幻相而證得解脫。知道智慧難得之后,要常常省察,恒時不要失去智慧覺照。
【第83句】:悅納生命的不圓滿,對生活中的一切感恩知足,就是幸福。把生活中的每個消息都當成好消息,把每一次得到都當成財富,就能把每個日子當成好日子過。
【第84句】:欲行所得之道而利于人,先須克己惠物,下心于一切,然后視金帛如糞土,則四眾尊而歸之矣。(宋)黃龍慧南禪師告王安石語《禪林寶訓》卷一
【第85句】:人之所以造罪業,皆起于錯誤的觀念,心念一旦失控,則會顯露于行為上。學佛者改正過失,必須從根本心念做起,才是治本之法。
【第86句】:若觀無相法,無相即為相。若言修無相,即非修無相。若舍諸貪著,名之為無相。取是舍貪相,則為無解脫。(古印度)龍樹《十住毗婆沙論》卷四
【第87句】:【禪心佛語】菩薩道業是身口意奉行十善業,包含一切助道因緣的十波羅蜜法。
【第88句】:【禪心佛語】人生如戲,別老想當主角,因為,潛規則里靈魂和肉體都得不到安息。
【第89句】:【禪心佛語】煩惱是心魔的顯現、是來考驗我們的定力、是來輔助我們的成長、讓弱者更弱、讓強者更強。
【第90句】:若頓悟此心,本來清凈,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
【第91句】:【禪語人生】心住無住處;心不住一切處;心不住善惡有無內外中間,不住空不住不空,不住定不住不定;如是名無住心也。
【第92句】:以淫樂自裹,譬如蠶作繭,智者能斷棄,不盼除眾苦。《法句經》卷下,愛欲品有從愛生愛、從愛生恚、從恚生愛、從恚生恚。《雜阿含經》卷三十五,第985經
【第93句】:報應真的會發生嗎?佛日:善惡之事,自由心作。禍福由人,如影追形,響之應聲。一《佛說阿難分別經》
【第94句】:【羅狀元醒世詩其13】人情相見不如初,多少賢良在困途。錦上添花天下有,雪中送炭世間無。時來易得金千兩,運去難賒酒半壺。堪嘆眼前親戚友,誰人肯濟急時無。
【第95句】:心如即是坐,境如即是禪,如如都不動,大道無中邊,若能如是達,所謂火中蓮。
【第96句】:【禪心佛語】如果沒有盲目的期待,就不會有失望。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無常,就不會攀緣執著。如果不攀緣執著,就不會患得患失。也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著。
【第97句】:【禪心佛語】高尚的追求,使人變得壯麗,使人變得富有;庸俗的追求,使人生變得昏暗,使青春變得衰朽。
【第98句】:【禪心佛語】如果只是抱著應付的態度去做事,那么無論如何都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因為成功只眷顧有心之人。
【第99句】:人如能跳脫開來,把自己也當成觀看的對象,事理才真能看得清、分得明。——證嚴法師
上一篇:歇后語的文案,真的太經典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