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導火線上拴炸藥——觸即發
【第2句】:煮熟的鴨子——飛不了
【第3句】:【吃瓜子吃出個臭蟲來——啥仁都有】見“嗑瓜子兒嗑出個臭蟲來——什么仁兒都有”。
【第4句】:【瓜兒不離秧,孩兒不離娘】釋義:比喻彼此存在依附關系,離不開。“秧”又作“藤”。例句:“瓜兒不離秧,孩兒不離娘呀!”連陰天老虎掛念珠兒,假充善人,“蓑嫂,我把你留下吧!”
【第5句】:金剛鉆劃豆腐——深刻
【第6句】:【一個碗不響,兩個碗叮當】吵架雙方都有責任。韓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網》:“一個碗不響,兩個碗叮當。這種事,你 能賴人家一個人嗎?”
【第7句】:扁擔兩頭掛籮筐——成雙成對
【第8句】:換湯不換藥——還是那一套
【第9句】:織裝鳥做窩——精工細活
【第10句】:【 修了廟,老了和尚】事情進展太慢,等不及。和尚,也說: 神、鬼。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什么理想呀,幻想 呀,那些全都不實在。等廟子修起,鬼都老了。”
【第11句】:【說溜了嘴】(慣)指不加思考順嘴就說出來了。
【第12句】:心口窩里跑馬——寬宏大量
【第13句】:彩電演節目——有聲有色
【第14句】:眾人是桿秤,斤兩自分明。
【第15句】:【相命若會準,世上無窮人】(諺)相命:根據人的生辰八字來卜前途吉兇的方技。如果相命很準,確實能使人趨吉避兇,那世上就沒有不幸的人了。指相命算卦之類,盡是騙人的。
【第16句】:【只見得娶媳婦,見不得出喪】(慣)出喪:出殯。比喻只聽得進表揚,聽不進批評。
【第17句】:【閉上眼睛等死】消極絕望。閉上,也說:瞪著。成語:束 手待斃。張孟良《兒女風塵記》:“難道就閉眼等死不成嗎? 玉貞悲憤起來。”
【第18句】:【燈草拐杖——扶不起人】(歇)指自身力量有限,扶助不了別人。
【第19句】:【臥土打井,立土打穿】(諺)臥土:土層是臥茬的。立土:土層是豎茬的。指臥土層打井,井壁堅實,不會塌方;立土層打穿,穿洞密實,經久耐住。
【第20句】:【金漆馬桶——外面光彩,肚里臭不可聞】(歇)指人外表華麗,內心卑劣丑惡。
【第21句】:【吃個雞蛋還得挑四棱的】(慣)棱:棱角。形容過分挑剔苛求。
【第22句】:【扳倒龍床,跌了太子】(慣)龍床:皇帝的寶座。指犯了大罪。也指豁出一切,起來造反。
【第23句】:【一個老鴰叫,一個老鴰應】指互相配合,互相呼應。或說: 上山老鴰叫得好,下山老鴰應得好。成語:一唱一和。古華 《相思樹女子客家》:“每逢他倆講話,就像唱雙簧,一個老鴰 叫,一個老鴰應。”
【第24句】:【十步九回頭】(慣)1形容難舍難分。2指被人或事物吸引而不斷回頭。
【第25句】:【春節】春節,俗稱過年,是一年當中最隆重的節日。國人不管天南海北,都要趕回家團聚,吃年夜飯,因而形成中國獨有的景觀——春運,火車站、汽車站、飛機場人山人海,一票難求。春節的主調是慶豐收,除邪氣,求得來年吉祥如意。春節的時間是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古時稱元旦或元日。辛亥革命后,改用公歷紀年,定公歷1月舊為元旦,將舊歷元旦改稱春節。傳統意義的春節時間較長,一般是從臘月初八的臘祭(俗稱臘月)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為止。其中除夕(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期間民俗活動很多,如祭祖、拜年、走親戚,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等。各地還有多種娛樂活動,如舞龍燈、耍獅子、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唱大戲等,現在又增加了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過年的歡樂氣氛更加濃了。
【第26句】:【多吃幾年咸鹽】歲數比較大一些,多些經歷。相關的:白 吃幾年米飯。劉紹棠《鷓鴣天》:“表弟,你哥哥雖然沒有你 的學問大,本領高,可是到底比你多吃幾年咸鹽;你還是聽 他的良言相勸,為人圓通一點兒,做事靈活一點兒。”
【第27句】:【閨女】“閨女”指未婚女子,也指女兒。其來源與古代女子居住的地方有關。未婚女兒的住處稱作“閨閣”。原來,古代住宅,在大門與堂室之間,還有一個小門,叫做“閨”,相當于后來的二門。《公羊傳》宣公六年寫晉靈公派人刺殺趙盾的情況:“于是使勇士某者往殺之。勇士人其大門,則無人門焉者(門:守大門);人其閨,則無人閨焉者;上其堂,則無人焉;俯而闚其戶,(盾)方食魚飧。”這段描述準確地勾勒出了勇士經過的路線:大門——閨——堂。閨門以內即主人起居之處,因此,后來稱內宅為閨。枚乘《七發》日:“今夫貴人之子,必官居而閨處。”后來才引申為女子的住處。明代湯顯祖《牡丹亭·閨塾》:“……閨門內許多風雅。”《宋史·涂端友妻傳》日:“吾聞貞女不出閨閣。” 古人沒有滿足于將女人的居室稱為閨閣、閨房,而進一步將不少有美女人的稱謂與閨掛上了鉤:稱女兒為閨女,稱富貴人家的女兒為閨秀,婦女品德高尚的叫閨范,京劇中演少女的演員叫“閨門旦”等。女兒出嫁叫“出閣”,不出閨閣的女子(未婚女子)當然就叫“閨女”。
【第28句】:【咬人的狗兒不露齒】(諺)真正下口咬人的狗不齜牙咧嘴,也不汪汪亂叫。比喻實干的人并不聲張。 也比喻狠毒的人表面不露形跡,只在暗中做事。 也作咬人的狗不齜牙。 咬人的狗暗下口。 咬人的狗不叫,汪汪叫的狗不咬人。
【第29句】:【弄花一年,看花十日】釋義:養花護花得用全年工夫,賞花才只十天。指花開時間很短。例句:天彭號小西京,以其俗好花,有京洛之遺風……其俗有“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之語。
【第30句】:草帽爛邊——頂好
【第31句】:【鼻子穿索子】(慣)索子:繩子。 比喻被人牽制,聽命于人。
【第32句】:【捧著金飯碗討飯吃】見“拿著銀碗討飯吃”。
【第33句】:【碾砣生芽,狗生角】(慣)碾砣:即碾磙子。比喻事情不可能發生。
【第34句】:【 知進不知退】只知道前進不知道后退,謂貪多務得,看不 到困難和危險。清代《儒林外史》:“馬純上知進而不知退, 直是一條小小的亢龍。”按:“亢龍”出自《易經·乾卦》:“亢龍 有悔”,謂盛極必衰。
【第35句】:【丁是丁,卯是卯】釋義:形容做事認真,毫不馬虎。例句:他從來是個丁是丁,卯是卯的人,永遠沒干過這種拖泥帶水的事。
【第36句】:【臭寡婦不如香嫁人】(諺)指丈夫死后,與其和外邊的男人鬼混,還不如名正言順地另嫁為好。
【第37句】:【北辰三夜,無雨大怪】釋義:指半夜三更北天閃電定有大雨。例句:夏秋之間,夜睛而見遠電,俗謂之熱閃。在南,主久睛。在北,主便雨。……北閃俗謂之北辰閃,主雨立至。諺云:“北辰三夜,無雨大怪”,言必有大風雨也。
【第38句】:【黑饃多包菜,丑人多作怪】(諺)越是黑面饃,越要多包菜才可下咽;越是人樣丑,越愛裝模作樣來掩蓋。指人俊不拿捏,越丑越作怪。 也作“丑人多作怪,黑饃多就菜”。
【第39句】:【 地里挑瓜,挑得眼花】數量多,難以選擇。指拿不定主意。 地,也說:籮。類似的:滿眼看花,看得眼花。成語:眼花繚 亂。柳青《創業史》:“‘商州牛多得很!到冬,荒山坡上一群 一群放著。你不知情,到那里買牛,是瓜地里挑瓜,挑得眼 花!”’
【第40句】:【閑時不燒香,急則抱佛腳】(慣)平時不在佛前燒香,急難之時才去求佛救助。比喻平時不作準備,事到臨頭才倉促應付。 也作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閑時不燒香,忙時抱佛腿。
【第41句】:【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釋義:沒有某種能力或力量,就不要招攬某種事情。例句:徐秋齋說:“長官,沒有金剛鉆,也不敢攬你這瓷器活。你放心吧!”
【第42句】:一位阿姨又沒領到工資,她找到廠長說:“我們出錢買馬給你騎,你騎了一年只剩一張皮。”(廣西·柳州)
【第43句】:新婚之夜開窗戶——喜出望外
【第44句】: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第45句】:【有鹽同咸,無鹽同淡】大家待遇都一樣。金近邁《歐陽海 之歌》:“有鹽同咸,無鹽同淡。在山上我早有安排,囤了好 些糧食。”
【第46句】:【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指一種羨慕外國的心態,認為什 么東西都是外國的好。成語:崇洋媚外。王朔《頑主》:“不 要總說外國的月亮圓嘛,我們也有一些世界之最。”
【第47句】:半夜里漲水——沒人見
【第48句】:大海魚兒——幾經風浪
【第49句】:【管丈母娘叫大嫂子——沒話找話】(歇)指本來無話可說,硬要找些話來說。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見了丈母娘叫大嫂子——沒話搭拉話”。搭拉:方言,閑談,閑扯。
【第50句】: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穩當。
【第51句】:【正月里弟剃頭死舅舅】“正月里剃頭”是外甥的一大禁忌,這一風俗遍布全國。它源于明清之際,與朝代更替有關。在《掖縣志》卷二《風俗》中提到“聞諸老鄉談前清下剃發之詔于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變,民間以剃發之故思及舊君,故日‘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這就把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謎底揭開了。它的變化過程為“正月——思舊----死舅”。順治二年,清兵入主中原后不久,攝政王多爾袞代七歲的順治帝頒發了《剃頭詔書》,要求官軍民一律剃發,遲疑者按逆賊論處,會被處以極刑,當時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說。漢人自古把頭發看做是身體的一部分,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清政府下達的剃頭令,馬上激起了漢人的強烈反抗,甚至“寧為束發鬼,不作剃頭人。”江南地區反抗“剃頭令”的斗爭最為激烈,并最終引發了清初的“嘉定三屠”。這場斗爭最終以清政府獲得勝利而告終。隨著清政府統治的日益鞏固,在“滿與漢、共天下”的局面下,民族矛盾逐漸緩和,漢人剃頭也漸成習慣。但剃頭畢竟不是漢人的傳統,民間又不敢與官方公然對抗,就想了一個表示不滿的法子,皇上下詔正月開始剃頭,偏偏在每年的正月里,人人都不剃頭,以懷念祖先和傳統。后來,由于諧音的緣故,“思舊”轉化成了“死舅”,成為一種風俗習慣。
【第52句】:【前人栽樹,后人修剪】比喻對于前人開創的事業,后人要鞏固并發展,不使荒廢。
【第53句】:【坐山觀虎斗】“坐山觀虎斗”比喻暫不介入各方間的爭斗,伺機從中漁利。它源自《史記·張儀列傳》:“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口:‘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 意思是莊子看見兩只老虎在吃一頭牛,欲行刺老虎。館豎子見狀,制止了莊子的行動,并對莊子說:“兩只老虎jF在吃牛,吃完了牛必然相爭,兩虎相斗,結果是大虎傷,小虎亡。這時,你再去刺殺受傷的大虎,就容易得多了,可以一舉兩得。” 莊子聽了館豎子的話,覺得有道理,在一旁靜觀其變。不一會兒,兩只老虎果然爭斗起來,大虎受傷,小虎當場斃命。莊子把受傷的虎很輕松地刺殺了。
【第54句】:生活在人民之中,仿佛睡在幸福的搖籃里。
【第55句】:蓋房子請到箍桶匠——找錯了人
【第56句】:【一盆漿糊,漿糊一盆】極言糊涂。成語:糊里糊涂。《人民 日報》(1981,12,27):“家庭里籠罩著一層混沌,又何以教育 兒女成人?一盆漿糊,漿糊一盆,想來未免有點可憐。”
【第57句】:【和尚打傘——無發無天】(歇)發:頭發,諧“法”。天:天空,轉指天理、常理。和尚不留發,打起傘來又遮住了天。指目無法紀,肆無忌憚地做壞事。常含責罵意。 也作“和尚撐傘——無發無天”。
【第58句】:一齊吃的飯,我們的碗都洗過了,可弟弟還在慢條斯理地吃著。媽媽生氣地說:“男孩子吃飯一扒拉,女孩子吃飯才數顆顆哩!”(安徽·廬江)
【第59句】:韓信墓前一聲嘆——埋沒了英才
【第60句】:【在蜜罐里長大】(慣)比喻在優越的生活環境中成長起來。
【第61句】:【雖有神藥,不如少年;雖有珠玉,不如金錢】(諺)縱然有神奇的藥可抗衰老,也比不上青春少年生氣勃勃;縱然有價值極大的珠寶玉石,也比不上銀錢在手能自由周轉。指珍奇的東西再寶貴,也不如順乎自然的事物好。
【第62句】:—吊錢放在門檻上一—里外半吊子(外行)
【第63句】:【甘拜下風】“甘拜下風”是指自認不如他人,并真心佩服他人。出自《莊子·在宥》:“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 后來“順下風而拜”就演變成“甘拜下風”,表示誠信佩服,自認不如對方。此源來自典籍,莊重嚴肅。但源莊流諧,故事情彩。西晉時期有個大富豪叫石崇,據說他富可敵國。王愷是晉武帝的舅舅,也是一個富豪。他們倆爭強好勝,經常在一起比誰吏富。因此,兩人經常到處搜羅綺麗的寶物裝飾衣服或車子。一次,晉武帝踢給王愷一棵高兩尺的珊瑚樹,此樹枝丫或密或疏,形態美麗,簡直是世間少有。王愷如獲至寶,非常得意,認為這次石崇該認輸了。于是,王愷就帶著這棵罕有的珊瑚樹去見石崇。石崇看完之后,不動聲色地拿起鐵如意,趁王愷不注意,一下子打在珊瑚樹上,珊瑚樹馬上就碎了。王愷見石崇親手打碎了皇帝賜給自己的寶物,以為石崇是嫉妒自己而毀寶,聲色俱厲地責問石崇打碎天下最好的寶貝怎么辦。石崇卻不慌不忙,悠然地對王愷說:“你別埋怨,今天我賠你。”石崇說完,就命令仆人去搬家里的珊瑚樹。待石崇把家里的珊瑚樹都搬出來后,王愷驚呆了。別說兩尺高,四尺高的都有,其中光彩奪目的就有六七棵,王愷從來都沒見過。像王愷剛剛拿過來的那樣的還有很多。王愷看后,茫然若失,不得不甘拜下風了。
【第64句】:【九子不葬父,一女打荊棺】湖南省淚羅江一帶曾流傳“九 子不能葬父”的故事。借指人多辦事互相推委不負責任,一 個人無法推委,倒可以辦成。荊棺,也說:金頭。臺灣《明 報》(1982,6,25):“她一點眼淚也不流,馬上到城里打造了 半個金頭安在父親的頭上,使父親能夠全尸入殮。事情辦 好了,她才放聲大哭……這叫做‘九子不葬父,一女打金 頭’。”
【第65句】:扯著耳朵腮頰動——互相牽連
【第66句】:【前晌打傘,遮不了后晌的雨】(諺)雨如果是后半天下的,前半天打傘,當然遮不了后半天的雨。指從前歸從前,現在歸現在,從前所做出的成就與功勞,無法解決眼前發生的問題。
【第67句】:自行車爬坡——推一步走一步
【第68句】:【把心提到嗓子眼兒上了】(慣)形容非常擔心或害怕。 也作“把心提到了嗓子口”。
【第69句】:鄱陽湖里起春水———浪更比一浪高
【第70句】:【扒灰】在民間都把貪戀兒媳婦姿色,而與兒媳通奸的老公公,叫做“扒灰”,也有叫“扒灰頭”的。“扒灰”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呢?說法有二。一說清代李元復《常談絲錄》卷八載:“俗以淫于子婦者為扒灰,蓋為污媳之隱語。”“扒”通“爬”,爬行于灰上,則要玷污膝蓋,“膝”、“媳”音同,污膝隱為污媳,因而將公公與兒媳通奸稱為“扒灰”。另一說為,據康家瓏先生的《中國語文趣話》引述清代王有光的考證說:“翁私其媳,俗稱扒灰。鮮知其義。按昔有神廟,香火特盛,錫箔鏹焚爐中,灰積日多,淘出其錫,市得厚利。廟鄰知之,扒取其灰,盜淘其錫以為常。扒灰,偷錫也。錫、媳同音,以為隱語。”這段話最后說得明白,“扒灰”就是為“偷錫”,由于“錫”和“媳”同音,所以人們用“偷錫”做了偷奸兒媳的隱語了。
【第71句】:【屬鴨子的——肉煮爛,嘴也是硬的】(歇)嘴:本指鴨子的嘴,轉指說話。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 指人心里已經認輸,嘴上還很強硬。常含譏諷或責罵意。
【第72句】:我弟弟很淘氣,每天總是爬高上低。可奶奶總是說:“小孩是寧讓跳墻,別讓臥羊。一像羊臥在那里,就是生病了。”(河南·沁陽)
【第73句】:【肚里沒病不怕吃冷瓜】沒做虧心事,不怕受牽連。王蒙 《相見時難》:“我不是亂七八糟的入,我一步一個腳印,肚里 沒病不怕吃冷瓜,歡迎你調查。”
【第74句】:【一手穿針,一手引線】多方設法聯系。成語:穿針引線。 李英儒《還我河山》:“光剩我這沒經過大陣仗的小卒子,一 手穿針,一手引線,帶著雙方重要人物,請出來,送進去。”
【第75句】:【浪子回頭金不換】此俗語形容調皮搗亂的孩子一般都聰明,一旦改邪歸正,肯定是好樣的。它源自北宋時期。“浪子”源于一個人名,北宋才子李邦彥。李邦彥是北宋大臣,才華出眾,性情豪爽,風流瀟灑,一表人才,寫起文章來思路敏捷,文筆精巧。他生長在民間,熟悉庸俗猥瑣的事情,待人接物也有一套辦法,善于應對,反應也快。他善于唱曲逗樂,常把街頭巷尾流傳的俗語編綴成詞曲,供人們傳唱。他給自己取名為“李浪子”。李邦彥擔任宰相時,沒有什么建樹,只是阿諛奉承、巴結諂媚,占個官位而已。京城里的人都把他稱為“浪子宰相”。后來,人們就用“浪子”來指那些不務正業的游蕩子弟。當然,浪子一回頭,還愁不是良相,還怕不露才能,金銀不換嗎?
【第76句】:刀子插在鞘里——鋒芒不露;不露鋒
【第77句】:【去了咳嗽添了喘】解決了一個問題,又引發了一個問題。 電視劇《轆轤·女人和井》:“為了不守寡,嫁了個銅鎖,去了 咳嗽添了喘。”
【第78句】:腦殼上安風扇——出風頭
【第79句】:【馬屁拍到馬腿上】拍錯了地方,討好反遭沒趣。相關的: 拍馬挨了踢。張賢亮《河的子孫》:“許多倒下去的干部并不 是拍上面的馬屁拍到馬腿上去了,而是得罪了群眾。”
【第80句】:小軍的鉛筆斷了,順手拿起水果刀去削,結果弄得一團糟。媽媽走上前說:“鐮刀不能砍大樹,斧頭不能割青草,什么事都要做得有規矩。”(湖南·長沙)
【第81句】:【粗柳簸箕細柳斗,世上誰見男兒丑】(諺)只要能編成簸箕和斗供人使用,粗柳細柳是一樣的;只要有能耐,男子美與丑都關系不大。
【第82句】:黃河里的尿泡——隨大流
【第83句】:【千年松,萬年柏,不如老槐歇一歇】(諺)松樹的樹齡可達千年,柏樹的樹齡可達萬年,但都比不上槐樹的樹齡。指天下樹齡最長的要數槐樹。
【第84句】:【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釋義:比喻長壽,用于開玩笑。例句:“大伙都愿意你多活幾年,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好給我們多發展幾頭壯牲口。”
【第85句】:【犬子】“犬子”是謙詞,對人稱自己的兒子。這一自謙,實際有督促希望孩子進取之意。而對別人的孩子則稱“虎子”。對自家的孩子稱“犬子“,還與古時候的人對一些自然現象以及生老病死沒有科學、系統的認識有關。遇到一些奇特或無法解釋、存在困惑的事情,常常自覺不自覺與神鬼掛上鉤。如一些有才華、絕頂聰明的人突然生病死亡,往往被人們認為是被請到天上做神仙去了;小孩生病夭折,則被認為是被小鬼捉到地獄去了。由于存在這種迷信思想,因承相襲,潛移默化,中國人形成了給小孩特別是男孩起賤名的習慣。如司馬相如小時候就曾被父親喚作“犬子”。他們認為名字叫得越不好聽,鬼神就越不在意,孩子就越好養,曾幾何時,“狗剩”、“狗子”、“熊貨”、“賤三”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小名。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知識的普及和文化素質的提高,人們給小孩起名少了很多顧忌,講究清脆響亮、音韻優美、寓意深刻、寄予厚望、望子成龍,以前那種起賤名的現象越來越少,近乎絕跡了。
【第86句】:【獵狗的鼻子藥農的眼】(諺)獵狗的鼻子最靈,任何異味一嗅便知;藥農的眼睛最亮,在紛繁的草叢中一眼能認出要找的草藥。指具有專業技能的專門人才是無可替代的。
【第87句】:【老鷹不吃窩下食】(諺)老鷹寧可飛向遠處覓食,也不吃窩旁的東西。比喻惡人為掩護自己,從不在自己落腳的周圍作案。 也作老鷹不打窩邊食。 巖鷹不打窩下食。
【第88句】:【冷手抓熱饅頭】(慣)比喻不熟悉情況的人去解決復雜難辦的事情。 也比喻沒費勁兒就得到好處。
【第89句】:【打落牙齒向肚中咽】(慣)比喻受了委屈仍然堅強,不表現出痛苦和怯懦的情狀。也比喻吃了虧不聲張,忍氣吞聲。 也作打落牙齒和血吞。 牙齒打掉朝肚里悶。
【第90句】:【誰家鍋底沒有黑】釋義:誰家都有不光彩的事。例句:唉!這也是劫數啊!其實這也沒有關系,誰家鍋底沒有黑?
【第91句】:【小舢板去撞大船】釋義:小舢板:用槳劃的小船。比喻以弱試強。例句:他們要同陳魷刺作對,也不想一想,小舢板好去撞大船?
【第92句】:【錢到公事辦,火到豬頭爛】見“火到豬頭爛,錢到公事辦”。
【第93句】:【汗珠摔八瓣兒】(慣)形容非常辛苦、勞累。多指從事農業生產。 也作“一個汗珠摔八瓣兒”。
【第94句】:雞蛋換鹽——兩不見錢
【第95句】:【 眼大漏神,刷鍋漏盆】粗心大意。成語:心不在焉。馮德 英《苦菜花》:“你呀,唉!可惜你的眼這么大,真是眼大漏 神,刷鍋漏盆。你猜那團長是誰?”
【第96句】:【倒打一釘耙】(慣)比喻反咬一口。 也作倒打一耙。 倒打一棍。
【第97句】:小明最貪玩,不好好讀書,媽媽拿著他的成績單,嘆道:“你呀,頓頓白饃不離手,走出校門像瘋狗,玩耍沒憂愁,看看成績你咋抬頭?”(河南·鎮平)
【第98句】:【 雪里埋不住死人】真相遲早會暴露。類似的:雪里埋小 豬,總會露出蹄爪來。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康有富受 了這么大害,就是今天不說,以后也會說的。雪里埋不住死 人呀!”
【第99句】:飛機上放廣播——想(響)得遠
上一篇:藝龍網經典的歇后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