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天憑日月,人憑良心.
【第2句】:【屬暖水瓶的——外頭冷.里頭熱】見“暖水瓶兒——外面冰涼,里邊熱乎”。
【第3句】:【起晚了得罪公婆,起早了得罪丈夫】(慣)比喻怎么做都不好,左右為難。
【第4句】:【人有一技之長,不愁家里無糧】(諺)一技之長:在技藝方面有一種是擅長的。指人只要擅長一種技藝,就能維持生計,不用擔心養活不了一家人。
【第5句】:【蔓里不著飯里著】(慣)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狀食物。比喻這里沒得手,那里得手,總要達到目的。
【第6句】:【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諺)對仇敵或丑類要是恨得不深,不是疾惡如仇,就算不得大丈夫。指真正的好男兒是愛憎分明的。
【第7句】:【水不流要臭,刀不磨要銹】(諺)比喻人必須經常運動,才能保持健康。
【第8句】:【掏肚子涮腸】(慣)比喻竭力思索,絞盡腦汁。
【第9句】:【老佛爺】現在,清代的影視劇泛濫,將慈禧太后稱為“老佛爺”,誤導大家一提到“老佛爺”就認為是慈禧太后。其實,“老佛爺”并不是慈禧太后所獨有的,甚至不應她所有,是她強加于自己的。 “老佛爺”源于清初。清朝是由滿族(先初稱為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女真族首領被稱為“滿柱”,“滿柱”是佛爺“曼珠”的轉音,是佛爺吉祥的意思。以后代代相傳,清朝建立后,將滿語的“滿柱”譯為漢語的“佛爺”,于是“佛爺”就成了皇帝的特稱。慈禧太后雖獨斷朝政,但她沒有做過女皇,何來“老佛爺”之稱。 慈禧太后為什么被稱為“老佛爺”呢?其中有一個故事。光緒初年,慈禧為了再度垂簾聽政,使用種種手段為自己大造聲勢。心腹太監李蓮英明白主子的心意,令人依照慈禧的模樣在萬壽寺大雄寶殿后面新建了一座觀世音像,接著向太后謊稱萬壽寺大雄寶殿有雙佛顯光。慈禧去之后發現大雄寶殿還是原來的三世佛,勃然大怒。李蓮英請太后到后殿御覽,慈禧轉到三世佛后,果然看到一尊觀世音像,李蓮英大喊“老佛爺到”,在場的大臣們立刻跪下高呼“恭迎老佛爺。”慈禧太后故作不解地問道是哪個老佛爺啊,大臣們立刻回答道:“就是太后您老佛爺啊!”“您就是救苦救難的觀音!”“請您再度垂簾聽政,解救萬民。”這一席話讓慈禧太后心花怒放,很快“太后老佛爺”之稱就舉國上下無人不知了。慈禧太后強奸民意稱她“老佛爺”,給中國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第10句】:【綁腿帶上繡山水——畫長】(歇)綁腿帶:即綁腿,纏裹小腿的長布帶。畫:諧”話”。指說來話長。
【第11句】:【繩打細處斷】 釋義:繩子的細處容易斷,比喻薄弱的地方容易出問題。 例句:才才那時長得瘦貓兒似的,病鬧個不停,人都說:“怕要繩打細處斷”。
【第12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諺)做事能有個良好的開頭,成功就有一半的把握。指凡事打好基礎很重要.沒好基礎就難開展,有好基礎就會順利進行。
【第13句】:【救急不救窮】(諺)指救濟人,只能幫忙解決其一時的窘困,難以使之擺脫長久的貧窮狀態。也指救助者只救急,不救窮,這是救助的原則。 也作救急救不了窮。 救急容易救窮難。
【第14句】:【心腸是鐵做的】(慣)形容人心硬,不為感情所動。
【第15句】:【衣莫若新,人莫若故】(諺)衣服要新的,朋友要舊的。指衣服總是新的好,友情總是舊的好。 也作衣不厭新,人不厭故。 衣是新的好,人是舊的好。 衣裳是新的好,人總是舊的好。
【第16句】:【說曹操,曹操就到】(慣)指非常湊巧,正提到誰誰就來了。 也作口說曹操,曹操就到。 講著曹操,曹操就來。
【第17句】:【豆腐多了一包水,空話多了無人信】 釋義:空話說的次數多了沒人相信。 例句:“諺語有云:豆腐多了一包水,空話多了無人信。嘴筒子過分圓滑通達,反倒要暴露出說話人的本相。”
【第18句】:【寒貓不捕鼠】(諺)指受餓受凍的貓無力捕捉老鼠。比喻饑寒交迫下的病弱的人,難以承擔正常人的勞動任務。
【第19句】:【打啞謎】(慣)指不直接把意思說明白,故意讓對方猜。
【第20句】:【人不求人一般高】(諺)人只要無求于人,自然就不會看人的眉高眼低,就不會低人一等。指人要想在人格上不受制于人,最好是不伸手求人。
【第21句】:【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寺】見“藏了和尚藏不了寺”。
【第22句】:【接香火】(慣)指有了子孫后代。 也作“接續香煙”。
【第23句】:【吃癟子】(慣)比喻受到打擊、遭到拒絕或辦事嚴重受阻。 也作“吃癟果子”。
【第24句】:【躲了雷公,遇了霹靂】(慣)雷公:神話傳說中管打雷的神。霹靂:云和地面之間發生的一種強烈雷電現象,對人、畜、莊稼、建筑物等會造成很大危害。比喻躲過一場災難,又遇上了另一場災難。
【第25句】:【躲脫不是禍,是禍躲不脫】(諺)能逃脫的,就不算是災禍;真的災禍是無法逃脫的。舊指災禍是命中注定而無法逃脫的。 也作“是禍躲不脫,躲脫不是禍”。
【第26句】:【棋爭一著先】(諺)下棋時爭取領先一步,就會步步主動。比喻做事或與人競爭,要盡量避免被動,先下手為強。
【第27句】:【磨刀不誤砍柴工】(諺)把砍柴的刀磨快,雖然費了些工夫,但砍柴就省時省力。指凡事作好準備,就會事半功倍。 也作“磨鐮不誤打柴工”。
【第28句】:【好事不在忙】(諺)指好的事情做起來不必急躁忙亂。
【第29句】:【捉鱉不在水深淺】 釋義:比喻做事全在機緣是否湊巧。 例句:他心想:“捉鱉不在水深淺,只要碰到手跟前,專找不如一遇。”
【第30句】:【江河日下,日薄西山】 釋義:薄:迫近。比喻事物一天天衰敗下去。 例句:他向對面坐的那位身穿褐袍的老者,感嘆地說:“唉,如今的日子可真難過啊!就像古人所說的‘江河日下、日薄西山’那樣,越來越差勁了!”
【第31句】:【棋局既開,終有了時】(諺)一盤棋既然已經開局,不管下的時間長短,總有了結的時候。比喻事情既然開始做,或遲或早總有個結果。
【第32句】:【膽是嚇大的,力是壓大的】(諺)膽量是在承受驚嚇的過程中逐步變大的,力量是在承受壓力的環境中不斷增強的。指人的膽量和力量,都不是先天帶來的,而是后天鍛煉出來的。
【第33句】:【早知三日事,富貴一千年】(諺)人能預知未來三天的事,就可抓住機遇,獲取無窮無盡的財富。指預知未來最是難能可貴。
【第34句】:【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諺)有了錢可以像像樣樣做個人,沒了錢任憑是英雄好漢也低頭為難。 指錢財能左右人的行為。
【第35句】:【賣慣了私鹽走慣了硝】(慣)比喻做慣了違法的事。
【第36句】:【養多大的鳥兒,置多大的籠子】 釋義:比喻花錢做事不能浪費。 例句:“……咱們就得這樣,不能大手大腳地花錢。俗話說:養多大的鳥兒,就置多么大的籠子。咱不能花大家的錢像掰著不疼的牙……”
【第37句】:【小兒欲得安,無過饑與寒】(諺)要想讓小兒平安,最好的辦法是不讓他吃得過飽,穿得過暖。指經常讓小孩受點饑寒,反而會少生疾病。
【第38句】:【開天辟地頭一遭】 釋義:比喻自古以來頭一次,是空前的。 例句:太陽從西邊出,月兒往東邊落,開天辟地頭一遭兒。
【第39句】:【蜻蜒吃尾——自吃自】(歇)蜻蜓常把尾巴彎到自己的嘴邊,看起來像在咬自己的尾巴。指自己吃自己的東西,或自己消耗自己的財物。 也作蜻蜒吃尾巴——自吃自。 蜻蜒吃尾巴——吃自己的。
【第40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語的意思是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不能全面分析問題,類同“一知半解”。此典出自《史記·高祖本紀》:“上日:‘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劉邦消滅了各地的勢力后,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漢朝,于是在洛陽南宮宴請群臣。劉邦說:“你們大家不要隱晦,請坦白地說,為何我能勝利,項羽為什么失敗呢?”有高起、王陵兩大臣說:“您為人傲慢又常常侮辱人,而項羽卻對部下仁厚愛恤。然而,您對部下中不論是誰攻占了城、地,您就讓他統管他占領的地方,因此人們愿意為此而努力。而項羽妒賢嫉能,有功的人他忌恨,有才的人他猜疑,戰勝時他不給人記功,占領了城池他不讓人自行管理,因此失去人心,因此你才能戰勝他。”劉邦說:“你們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良;鎮國家,撫百姓,我比不上蕭何;統領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杰出人才,我能信任他們,因此我能一統天下。而項羽只有一個范增是杰出人才,他卻不信任,因此他被我戰勝!”
【第41句】:【老虎頭上抓虱子——好大的膽】(歇)指膽量太大,不知危險。常含責罵意。
【第42句】:【飛不上天,入不了地】(慣)比喻跑不掉。 也作“飛不上天,鉆不進地”。
【第43句】:【笨鳥兒先飛】 釋義:比喻能力低下,比別人先走一步。“笨烏”又作“笨雀”。 例句:錢要少花,力氣要多賣。笨鳥兒先飛,兩條腿勤快些。
【第44句】:【菜里蟲兒菜里死】(諺)指貪食蔬菜的蟲兒,最終都死在蔬菜里。比喻在什么地方做壞事,就會在什么地方受到懲罰。
【第45句】:【慈悲勝念千聲佛,作惡空燒萬炷香】(諺)慈悲:為人慈善、富于同情心。只要心懷慈悲,遠勝過成天念佛;如果為非作惡,燒香再多也枉然。指為人貴在行為端正,心地善良,而不在于念佛勤,燒香多。
【第46句】:【吃一行,怨一行】(諺)行(h。ng):行業。在哪個行業做事,總抱怨哪個行業不好。
【第47句】:【茄子不開空花,男兒不說空話】 釋義:茄子開的花都結茄子。比喻不說空話,說話算數。“空花”又作“虛花”。 例句:于小拴仰著直溜身板,正經八百地說:“茄子不開空花,男兒不說空話。”
【第48句】:【光吃炒豆不炸鍋】(慣)比喻光得好處,不付出代價。
【第49句】:【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慣)比喻既要人好或事情做得好,又不愿付出相應的代價。
【第50句】:【方丈】人們都知道,寺院住持叫“方丈”,那么,“方丈”的稱呼是怎么來的呢? “方丈”原來指禪林寺院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中說,印度那爛陀寺的僧房,寬皆方丈許,故叫做“方丈之室”。唐代以后,由于方丈往往足禪林正寢,寺院住持的住所,故稱寺主日“方丈”。原指僧房的“方丈”轉而指住持的居室,最后直接稱住持本人,從而變成一種職務的稱渭了,俗稱“方丈”或“方丈和尚”。 方丈在一寺中具有很高的權威,所有的高階干事都由方丈任命,另外,他可與所有的高職僧會談,可解聘能力不足的干事,方丈有權處罰犯戒者,也能頒布新規。方丈還可以決定寺院的經費使用。當然,方丈所要負的責任也很繁重,他要領導僧眾修行,要給寺眾們講經開示。
【第51句】:【火里火里去,水里水里去】(慣)比喻冒再大的風險也不在乎。 也作火里火去,水里水去。 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
【第52句】:【一肚子苦水】(慣)指心中有說不完的痛苦辛酸的事。
【第53句】:【做賊遇上打劫的】(慣)指遇上了對手。 也作“做賊的遇上截路的”。
【第54句】:【罵人無好口,打人無好手】見“打起來沒好拳,罵起來沒好言”。
【第55句】:【滄海不能實漏卮】(諺)滄海:大海。實:裝滿。漏卮(zhi):破漏的酒器。指大海里的水再多,也裝不滿一只破漏的小酒器。比喻積存的財物再多,也經不起無休止的揮霍浪費。 也作大海不禁漏卮。不禁:經受不住。 江河不滿漏卮。江河:長江大河。不滿:裝不滿。
【第56句】:【百病從腳起】(諺)百病:各種疾病。指人的腳底有涌泉穴,直通心臟,故腳底受寒,容易引發多種疾病。
【第57句】:【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諺)壯士:行俠仗義的豪杰。當床頭金錢罄盡時,任你是怎樣了不起的英雄豪杰,也只落得低頭喪氣,臉面無光。指錢財耗盡,連壯士都無可奈何。
【第58句】:【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歇)指分不清好人、壞人,好意、歹意,錯把好人當成壞人,或錯把別人的好心當作歹意。常含責罵意。 也作狗咬呂洞賓——不知好丑人。 狗咬呂洞賓——有眼不識好人。
【第59句】:【惟有感恩并積恨,萬年千載不成塵】(諺)成塵:化作塵埃,指不再存在。指世間什么事都能淡忘,只有感恩和仇恨,時間再久也不會忘記。 也作惟有感恩并積恨,千年萬載不成塵。 惟有感恩并報怨,千年萬載不生塵。
【第60句】:【兒女情長,英雄氣短】(慣)兒女:男女。指對男女之情或對子女、家人的感情過于看重,而喪失了自己的志氣。 也作“英雄氣短,兒女情長”。
【第61句】:行為不正經,舌頭短三分.
【第62句】:【二則二,一則一】見“一是一.二是二”。
【第63句】:【費唇舌】(慣)指費了許多話去解釋、勸說或表白。 也作費口舌。 費唾沫。
【第64句】:【不施萬丈深潭計,怎得鰲魚上釣鉤】(諺)鰲:海里的大龜。指不施展奇特的計謀,就不能釣來大海底層的鰲魚。比喻要想使有本事的人中圈套,就得采取非常手段。
【第65句】:【寺】佛寺遍及中國各地,它是中國佛教僧人聚居和舉行宗教活動的地方。 如著名的“少林寺”、“法門寺”等。那么,“寺”是怎么來的呢? 最初的“寺”并非佛教活動場所。寺,《說文》云:“廷也”,即指宮廷的侍衛人員,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稱之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因此,“寺”原來并非指佛寺,而是一般的官署。大理寺是中央的審判機關,太常寺則為掌管宗廟禮儀的部門。西漢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稱為“府”,“九卿”的官署稱為“寺”,即所謂“三府九寺”。 “寺”作為對佛教僧侶基本生活和活動場所的稱呼,與鴻臚寺及其掌管的事務有關。相傳東漢明帝時,天竺僧人以白馬馱經東來,最初住在洛陽鴻臚寺,因為鴻臚寺是招待四方賓客的國家賓館,非僧人久居之地,后來另建居所,取名“白馬寺”。這也是中國最早的第一座寺院,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稱。梵語中,“寺”叫“僧伽藍”,意思是“僧眾所住的園林”。 隋唐以后,寺作為官署名越來越少,而逐步成為中國佛教建筑的專用名詞。
【第66句】:【渾身是藝難遮冷,滿腹文章不療饑】(慣)指人雖有才華,卻不能養活自己。
【第67句】:【還債容易還情難】(諺)情:人情。指人際間的情誼比錢財更寶貴。
【第68句】:【狗急要跳墻】 釋義:比喻人在情勢危急時會冒險蠻干。 例句:李青山答道:“咱們已經掌握了主動權。不守,狗急要跳墻,常炯,各方面得多留心啊。”
【第69句】:【賣糖的不賣醋,賣醋的也別賣糖】(諺)賣糖的就只賣糖,賣醋的就只賣醋,不要互相摻和。比喻人各干各的營生,不要相互攪擾干預。
【第70句】:【冬天的大蔥,葉黃根枯心不死】 釋義:比喻不甘心失敗,妄圖作垂死掙扎。 例句:這些人也像冬天的大蔥,葉黃根枯心不死。我們就應該來個剝皮刨根,不給它一點喘息機會!
【第71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諺)花謝了,還有再開的時候;人老了,卻永遠無法再變年少。指少年時代是黃金時代,要及時努力進取,不可虛度時光。 也作花有重開日,人無返少期。 人無再少年,花有重開日。
【第72句】:【麒麟送子】“麒麟送子”是古代一種生育觀念。據說,祈禱麒麟的出現就能夠得到兒子,保證香火的順利傳遞。這種風俗源自孔子的誕生。 麒麟,傳說中的一種神獸,象征著祥瑞,最早出現在《禮記》中,與鳳、龜和龍并稱為“吉祥四寶”。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是這樣介紹麒麟的:麒麟分雌雄,雄的名麒,雌的名麟,性情溫和,從不傷害人和牲畜,更不任意踐踏花草,因而被人們稱為仁獸。它的形狀像鹿,尾如牛尾,雄的長獨角,雌的沒有角,口中可以吐火,聲音如雷聲。它的出現能給天下帶來太平,給人們帶來好運,使家族人丁興旺。因而在民間有麒麟送子的說法。 據傳,孔父和孔母只有一個兒子,腿腳有疾病,活動起來不方便,不能繼承祀事。夫妻二人感到非常遺憾,想再生個兒子,于是到尼山祈禱,希望能再為孔家增加人口,保證孔家香火能永不熄滅。有天夜里,一頭麒麟踱進闕里,舉止優雅,不慌不忙從嘴里吐出一方帛,上面寫著文字:“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徵在賢明。”第二天麒麟不見了,孔家有個孩子呱呱墜地,這就是仲尼,于是麒麟送子的消息在民間也就傳開了。哪家有不育的婦女,就扶著載有小孩的紙扎麒麟在庭院或堂屋里轉一圈,就能喜得貴子了。這一傳說,代代相傳,至今還能看到“麒麟送子圖”。
【第73句】:【鼓樓上小雀——耐驚耐怕】(歇)本指鼓樓上的小雀因聽慣了鼓聲經得起驚嚇,轉指人久經磨煉,遇事不會膽怯。
【第74句】:【扳倒葫蘆灑了油】(慣)比喻不惜一切,堅決干到底。
【第75句】:【疏秧大肉,疏禾大谷】(諺)疏:稀疏。秧苗稀了,能使稻米豐滿;禾苗稀了,能使谷穗碩大。指種莊稼,禾苗宜稀不宜稠,稀田的產量勝過稠田。
【第76句】:記住背后是強大的祖國,即使單獨一人也無比勇敢。
【第77句】:【看風向】(慣)比喻觀察形勢發展變化的情況。 也作看風勢。 看風頭。
【第78句】:【富家山野有人瞅,貧居鬧市無人問】(諺)富貴人家即使住在深山里,也有人前去看望;貧窮人家即使住在鬧市里,也沒人問候一聲。 指人情冷暖,趨炎附勢。 也作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窮在路邊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第79句】:【物離鄉貴,人離鄉賤】見“人離鄉賤”。
【第80句】:【好拳不贏頭三手】(諺)頭三手:拳術交手的頭三招。指拳術比賽時,真正的高手總是讓過前三招,然后才施展手段。泛指本領高強的人往往到最后才以絕招取勝。 也作“好把式不贏前三手”。
【第81句】:【見縫就下蛆】(慣)比喻一有機會就搞破壞或做壞事。
【第82句】:【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諺)夜草:夜里給牲口喂的草料。 外財:也叫橫財,不是通過正當渠道得來的錢財。馬沒有夜草就不會上膘,人不得外財就不能暴富。 指人的暴富,往往都是發了橫財的。 也作馬不吃野草不肥,人不得外財不發。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野草不肥。
【第83句】:【使人家的錢手短,吃人家的飯口軟】見“吃了人家的口軟,使了人家的手軟”。
【第84句】:發回水,積層泥;經一事,長一智.
【第85句】:【一個樁上不能拴兩頭公牛】(諺)兩頭公牛拴在一個樁上,你頂我撞,不得安生。比喻在同一區域內,容不得兩個占有欲很盛的強人。
【第86句】:【背黑鍋】 釋義:比喻代人受過,通常指受冤枉。 例句:王立言:“都不準走!事情必須弄清楚,不能教全家的人都背__£黑鍋!”
【第87句】:【打著燈籠沒地方找】(慣)形容非常好,非常難得。 也作打著燈籠都找不著。 打著燈籠都難找。
【第88句】:【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諺)真人:本指成仙或修煉圓滿的人,此處指本領高強的人。指真正本領高強的人,不輕易顯露高超的技藝。
【第89句】:【光棍不吃眼前虧】(諺)光棍:識時務、頭腦清醒的人。指聰明人能夠審時度勢,不使自己在處境不利的情況下吃虧受辱。 也作好漢不吃眼前虧。 明人不吃眼前虧。
【第90句】:【狗長犄角——羊相】(歇)犄角:牛、羊等頭上長出的角。狗頭上長出角,想裝扮成羊的樣子。羊:諧“洋”。譏諷人出丑,鬧笑話。
【第91句】:【劉海】指少女或兒童垂在額前的整齊的短發。這一叫法,源出三說。 一種說法是這種叫法來自一個人——劉海。他是五代時期的道士,本名操,字宗成。人道改名哲,字玄(元)英,一字昭遠,號海蟾子。燕山(今北京市西南宛平)人。相傳是遼中進士,嘗事燕主劉守光,官至丞相。一天,有道人自稱正陽子來謁,海蟾待以賓禮。道人向他索取金錢十枚,雞蛋十個,以一錢間隔一蛋高高疊起,形似塔。劉蟾驚呼:“危哉!”道人日:“君榮祿,履憂患,其危殆甚!”海蟾大悟,遂棄官隱于華山,終南山。 劉海曾化名阿保,到蘇州富商貝宏文家當傭人。有一次,他在貝家打水時,從井里打出三條腿的大蟾蜍。他以彩繩系好,放在肩上,對人說,這只蟾蜍,逃跑了一年多,今天總算找到了。當街坊們擁來看熱鬧時,只見他肩負蟾蜍,向主人舉手致謝之后,便從庭院里冉冉升空而去。劉海這時已是一位白發老人,但在民間畫像中,他卻返老還童,成為一個豐滿可愛的胖小子。 他前額垂著短發,騎在蟾上,手里舞著一串錢。人們覺得他的發式很美,少女和兒童就模仿他梳理這樣的發式。后來,將少女和兒童垂在前額的整齊的短發,稱為劉海。 二說來自考古。河北省藁城市有個村叫“劉海莊”,村中有座“劉海寺”。2009年2月在村中挖出一塊明代嘉靖二十七年的新海寺(即劉海寺)石碑。2010年4月又在村里一眼村井里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漢朝劉海大仙”六個大字。 那么,劉海怎么后來到了湖南?“家住常德武陵境,絲瓜井畔劉家門”,這是湖南花鼓戲《劉海砍樵》中劉海的兩句唱詞。劉海莊世代相傳的劉海,做過宰相后遭奸臣陷害,被貶湖南,告老還鄉后回到藁城遁入空門,最后返老還童,得道成仙。 劉海得道成仙返老還童后,喜歡把額前的頭發留下來,就成了今天女孩梳的劉海頭,稱作“劉海兒”或“劉海兒發”。這也得到了考古的證實。東漢末年,為躲避戰火,劉海寺里的一個瘋僧將劉海寺里70厘米高的劉海銅像砸下來,帶到山西,現在存放在五臺山上,新中國成立后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這尊劉海銅像可以看出,我們所謂的“劉海兒”發型也正源于劉海額前的頭發式樣得來。 三說來自武則天。據傳,武則天當了皇帝后,曾破獲了一個策劃宮廷政變的集團。在審查謀逆者的名單中,武則天發現有上官婉兒的名字,立即將上官婉兒召來施以黥刑(在臉上刺印)。后發現是上官婉兒為了救她而臥底叛亂者中,救了她的命,深悔錯怪了上官婉兒。怎奈皇帝之言是金口,黥刑照舊執行,不過行刑改用朱砂在額前刺梅,婉兒變得更好看了。但終究是個恥辱——罪犯的標記,聰明的婉兒便從額頂梳下一縷青絲,剛好蓋住那個朱砂記。宮中嬪妃們看了,覺得競比頭發全部向后梳要秀美得多,于是紛紛仿效,并稱之為“劉海兒”,后又傳人民間。
【第92句】:【老虎不嫌黃羊瘦】(諺)比喻東西只要還有一點用處,就要抓住不放。也指強者對弱者的掠取,是不計多寡肥瘦的。
【第93句】:【羊屎不搓——個個團】(歇)團:本指圓形的,轉指圓滑。指每個人都很狡猾。
【第94句】:【六親不認】“六親不認”形容人沒有情義或不講情面。屬于貶義詞。 “六親”即六種親屬。六親之說,歷來不一。 在提到“六親”的幾部典籍當中,《周易》成書最早,《周易·家人》說,“六親”指父子、兄弟、夫婦。《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說,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夫婦),姻婭(親家和連襟)。《漢書·賈誼傳》說,指父母、兄弟、妻子。賈誼《新書·六術》說,指父子、兄弟、從父兄弟、從祖兄弟、從曾祖兄弟、同族兄弟。《史記·管晏列傳》說,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從父母之子女之子。古書諸說難一。現代比較通行的是父、母、兄、弟、妻、子,當屬最親近的家人。“六親”又引申為泛指親屬。 連最近的親人都不認,不符合中國的傳統禮教,“六親不認”當屬貶義。
【第95句】:【百拙無一能】(慣)拙:笨。指一點本領、能耐都沒有。
【第96句】:路有千條,理只一條.
【第97句】:【土塊擦屁股——迷了門】(歇)門:本指肛門,轉指門路。形容人迷迷糊糊,不知所措。
【第98句】:【入山不怕傷人虎,就怕人情兩面刀】 釋義:不怕公開較量,就怕兩面三刀地暗算。 例句:“身處不公平的天地,識人可要識個透哇!俗話說得對,入山不怕傷人虎,就怕人情兩面刀。”
【第99句】:【關起門來罵皇上】 釋義:對有權威的人,不敢公開罵,只敢背地罵。 例句:伍參謀道:“自古常言講得好,關起門子還敢罵皇上呢。這里沒人去報功領賞!”
上一篇:凱迪社區優選歇后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