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賣狗皮膏藥】(慣)狗皮膏藥:藥涂在小塊狗皮上的膏藥,療效較好,舊時常有賣假冒的狗皮膏藥以騙人錢財?shù)模食S脕肀扔黩_人的假貨。比喻說假話騙人或耍貧嘴說漂亮話。 也作“賣膏藥”。
【第2句】:【眼睛一眨,老母雞變鴨】(慣)形容變化非常快。
【第3句】:【踹渾水】(慣)踹:踩。渾水:不正當?shù)哪信隆1扔髯プe人搞不正當兩性關系的短處,趁機占便宜。
【第4句】:【雞食盆里鴨插嘴】(慣)斥責人多嘴多舌。
【第5句】:【兔子不吃窩邊草】釋義:兔子不去吃自己窩旁邊的草。比喻人不在家門口或當?shù)馗蓧氖拢蝗デ址钢車说睦妗⒁姟袄销棽怀愿C下草”、“猛虎不吃傍窩食”。例句:洪大哥,我不是來追趕你的。自古道:“兔子不吃窩邊草。”
【第6句】:我真羨慕姐姐那高挑挑的個子,就天天鍛煉。爸爸卻給我潑冷水:“你是天生的矮身材,再練也不行,黃鱔哪能扯得跟蛇一樣長呢?”媽媽說:“別聽他瞎說。”(四川·蓬溪)
【第7句】:【橫挑鼻子豎挑眼】(慣)形容很不滿意,百般挑剔。 也作“橫挑眼,直挑眼”。
【第8句】:一天晚上,我在興致勃勃地看電視節(jié)目,媽媽卻催我上床睡覺,她說:“睡得早,起得早,聰明健康身體好。”(河南·許昌)
【第9句】:【染缸里撈出白布來】(慣)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第10句】:【不怕明處槍和棍,只怕陰陽兩面刀】(諺)指面對面的較量并不可怕,只要在明處就好招架;最怕的是陰一套陽一套,搞陰謀詭計,使人難以防范。
【第11句】:裝進筐里的螃蟹一橫行到頭了
【第12句】:【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慣)1形容知識豐富,通曉古今。
【第13句】:【老子偷瓜盜果,兒子殺人放火】(諺)當父親的小偷小摸做賊,兒子就會明火執(zhí)仗去搶劫。指父輩行為不端正,兒子就會變本加厲地學壞。
【第14句】:【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秋雨預示著氣溫下降。 清代《三俠五義》:“利害!真是一場秋雨一場寒,這可怎么 好呢?”
【第15句】: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第16句】:【炒魷魚】“炒魷魚”怎么成了“解雇”的同義詞呢?它源自南方沿海一帶,舊時有這樣一個風俗,老板要解聘雇員,并不采用口頭或書面通知,而是客客氣氣地請你吃一頓飯,如果最后一道菜是炒魷魚,就等于下了最后通牒:你被解雇了。被請者立即心知肚明,拍拍屁股走人。就像馬三立說的相聲“離婚上哪吃飯——‘狗不理…。請人吃魷魚有兩層意思。第一,炒魷魚是檔次較高的菜肴,最后款待你,聊盡主雇之誼。其實,這時候再好吃的飯菜還有什么味。第二,炒魷魚熟后呈卷筒狀,暗示你應該卷起行李另謀高就,就像北方人把“被解雇”說成“卷鋪蓋卷兒”一樣,蠻形象的。
【第17句】:【打成一鍋粥】(慣)形容打作一團,場面十分混亂。
【第18句】:【千般易學,千竅難通】釋義:各種東西容易學,但要精通冬種訣竅就難了。例句:“千般易學,千竅難通。李書記,恐怕你對這個道理不熟。”
【第19句】:地平線——天壤之別
【第20句】:【林沖打洪教頭——后發(fā)制人】(歇)林沖:《水滸傳》中人物,綽號豹子頭,武藝高強,他在柴進莊上作客時,因洪教頭再三挑戰(zhàn),被迫與之比武,他讓洪教頭先動手,然后利用對方破綻將其打倒在地。 指讓對方先動手,然后加以反擊,制服對方。
【第21句】:林黛玉葬花——情愁意冷;自嘆命薄
【第22句】:水中撈月——場空
【第23句】:【初生牛犢不怕虎】小牛不識虎,不怕。指缺少經(jīng)驗不知 道危險,魯莽。又指青年人沒有顧慮,勇敢。馬南邨《燕山 夜話》:“最近在人們談論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和其他成就的 時候,常常引用初生之犢不怕虎這句成語,來形容中國青少 年隊伍里不斷涌現(xiàn)的新生力量。”
【第24句】:【小麥剃了頭,高梁沒過牛】釋義:小麥收割完時,高梁長得像牛那樣高了。例句:這里的小麥大部已經(jīng)收割完了。“小麥剃了頭,高梁沒過牛。”四下一片片的秋高梁,腰身高大,郁郁蔥蔥,一棵棵頭頂上,像伸出了把槍,葉子支繃著,像大叫驢耳朵。
【第25句】:吃人不吐骨頭——心狠手辣
【第26句】:【見一面,分一羋】(諺)指遇到了分外的財物,凡碰見的,人人都有權利分享。常用作分吃別人食物的戲謔語。 也作見了面,分一半。 見面分一半。
【第27句】:花生里鉆出臭蟲來——不是好仁(人)
【第28句】:【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釋義:殃:災禍。池:護城河。城門失火,要到護城河里打水救火,河水干了,魚也就死了。比喻無緣無故受到牽連。例句:在另外一部分無所謂的士兵,覺得皂白不分,勢必“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第29句】:【 坐大船,劃懶槳】比喻在集體中混日子,不努力工作。 《北京日報》(1985,1,14):“多年來,人們習慣于有患同當, 有福同享,坐大船,劃懶槳。”
【第30句】:【細米干柴不漏房】(慣)吃的是細米,燒的是干柴,住的是不漏雨的房子。形容家庭生活富裕。
【第31句】:別看表妹干活不咋樣,吃東西可不含糊。她媽媽說她:“你干啥不像啥,吃啥不剩啥,難道不能改改?”(河北·盧龍)
【第32句】:【笨鳥先飛】(諺)指笨拙而飛得慢的鳥早早飛出林子才好尋食。比喻沒什么本事的人就得比別人早起身早行動。 也作笨鳥先飛晚入林。 笨人先起身,笨鳥早出林。
【第33句】:【繞圈子】(慣)1比喻說話不直截了當。2指局限在某一范圍內(nèi)出不來。 也作繞脖子。 繞彎子。
【第34句】:【打了騾子馬受驚】(諺)比喻懲罰某人,旁邊的人會受到驚嚇。 也作打了騾子驚了馬。 打了騾子馬也驚。
【第35句】:新栽的楊柳——光棍一條
【第36句】:【開不了張】(慣)做買賣的賣不出貨物。比喻事情無法開頭。 也作“開不了臺”。
【第37句】:小表妹雖然才兩歲半,可是倒垃圾卻很積極。有一次,二妗子讓二舅倒垃圾,二舅沒動,表妹卻忙開了。二妗子說:“唉,干動的不上前,干不動的腿不閑,你爺倆掉過來就好嘍!”(安徽·阜陽)
【第38句】:【飯前飯后一碗湯】(諺)指飯前喝湯,可以潤腸;飯后喝湯,可以化食:都是身體健康的需要。
【第39句】:【人前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見“逢人且說三分話”。
【第40句】:【茄子黃瓜一鍋煮】(慣)形容人員很雜,好人壞人混在一起。
【第41句】:【挖好肉,補爛瘡】(慣)比喻用有害的辦法臨時解救危急。
【第42句】:【擰成一股繩】釋義:比喻團結一心。例句:只要咱們大家擰成一股繩,按著黨的話好好干,有啥困難都能克服。
【第43句】:小孩坐蹺蹺板——有起有落
【第44句】:玻璃耗子琉璃貓,鐵鑄公雞銅羊羔———毛不拔
【第45句】:【憑三寸不爛之舌】具有游說的口才。明代《水滸》:“小生 必須親自去那里,憑三寸不爛之舌,說他們?nèi)牖铩!?/p>
【第46句】:二哥辦工廠發(fā)了財,花錢大手大腳起來,買東西常常“大團結”一甩,不要找零頭。有的鄉(xiāng)親說:“這小子發(fā)得流油啦,拔根毫毛,比咱的腰桿子還粗呢!”(河南·南陽)
【第47句】:【抗膀子】(慣)比喻對著干。
【第48句】:冷水泡茶——不起色
【第49句】:農(nóng)閑時,村里喝酒打架的事多了起來,村長生氣地說:“驢閑啃槽幫,人閑生是非,這樣下去可怎么行!”(河南·湯陰)
【第50句】:【后生不看《水滸》,老來不看《三國》】(諺)后生:青少年。舊指《水滸傳》是寫造反的,青少年讀了會不安分守己;《三國演義》是寫爭斗權謀的,老年人讀了會增添奸詐貪得之心。 也作“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第51句】:【當差不自由,自由不當差】(諺)差(chai):差役。指當差役的,受上司或主人的指使與管束,身不由己,不得自由;要想自由,只有不當差。 也作“當差不自在,自在不當差”。
【第52句】:上了岸的魚蝦——干蹦干跳
【第53句】:【三齒鉤撓癢——硬手】(歇)硬:本指堅硬,轉指過硬、強硬。手:本指形狀像手的物品,轉指人(多指有某種技能的人)。指在某方面有過硬本領的人。也指態(tài)度或手段強硬的人。
【第54句】:【兒女親,輩輩親,打斷胳膊連著筋】釋義:兒女親家,世代相親,拆分不開。例句:“老人古語說得好,兒女親,輩輩親,打斷胳膊連著筋,你說是不是?”
【第55句】:【老公雞披蓑衣——嘴尖毛長】(歇)蓑衣:一種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多用棕制成。形容說話尖刻或多嘴多舌。含責罵意。
【第56句】:城墻上拉屎——大出臭風頭
【第57句】:【典賬買黃魚】(諺)典賬:典質,用物作抵押借錢。黃魚:即石首魚,頭大尾窄,身體側扁。寧可典賬,也要買黃魚吃。指黃魚肉嫩味美,十分誘人。
【第58句】:眼睛長在耳朵邊上——有偏見
【第59句】:【講風涼話】見“說風涼話”。
【第60句】:【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慣)形容聲勢浩大,發(fā)展迅速。
【第61句】:【上了山尖想上天】(慣)形容十分貪心,得寸進尺。
【第62句】:【內(nèi)行看功夫,外行看熱鬧】見“行家看門道,力把看熱鬧”。
【第63句】:【債有主,冤有頭】見“冤有頭,債有主”。
【第64句】:【不出門的聰明漢,不如周游的愚笨人】(諺)周游:游遍各地。聰明人不出家門,反倒不如到處游覽的愚笨人有見識。指出外游覽能增長人的智慧,開闊人的眼界。
【第65句】:【討飯怕狗咬,秀才怕歲考】(諺)歲考:清代各省學政對所屬府、州、縣學生員舉行的考試。指秀才們怕的是歲考,就像討飯的乞丐怕狗咬一樣。
【第66句】:【蘿卜雕寶盒——不是個材料】(歇)指不是做某事的合適人才。|
【第67句】:【好馬經(jīng)不住歇三年】釋義:馬長期休息不干活,體力會越來越減弱或不會干活。例句:是呀,我正準備找你商量呢。人家說:“好馬經(jīng)不住歇三年”,我想給它試試套昵。
【第68句】:樹從根上吸取營養(yǎng),人在群眾中得到成長。
【第69句】:【光打雷,不下雨】釋義:只有聲勢,沒有實際行動。例句:天天開會,說要減輕農(nóng)民的負擔,可是,光打雷,不下雨,我們這個村里呀,去年、前年的賣糧錢還沒給全呢!
【第70句】:【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諺)麟角:麒麟的角,極為稀罕。指從學的人一哄而起,多得像牛毛;而真正學成的人卻像麒麟頭上的角一樣,極為罕見。 也作“學如牛毛,成如麟角”。
【第71句】:【 不打不相識/不打不成交】經(jīng)過斗爭而后認識,和好。錢 鐘書《圍城》:“咱們不打不相識,以后相處的日子正長,要好 好交個朋友。”
【第72句】:【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慣)1形容相貌丑陋。2形容人受到驚嚇、恐嚇后難看的樣子。3形容人行為不端,不務正業(yè)。4形容處在困境中或過著非人的生活。 也作“人不人,鬼不鬼”。
【第73句】:【宰相肚里好行船】(諺)宰相:朝廷中官職最高的大臣。指大人物胸襟開闊,度量大。也泛指有修養(yǎng)的人能寬容別人,不計較小事。 也作宰相腹中撐得船過。 宰相肚里橫開船。
【第74句】:【 顧了翻鍋,忘了燒火】忙不過來,照顧不到。類似的:顧了 劃槳,顧不上使帆。成語:顧此失彼。浩然《艷陽天》:“一個 人的本領總是小的,就是有大本領的人也不行,顧了翻鍋, 就忘了燒火,一處不到一處亂。”
【第75句】:汽車司機扳輪胎——忽左忽右
【第76句】:【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諺)指錢財不值得看重,而仁愛義氣才是最寶貴的。 也作錢財如糞土,情義值千金。 錢財容易有,仁義值干金。 錢如東流水,仁義值千金。
【第77句】:【大水漫不過船桅去】(諺)桅:桅桿,木船上掛帆的長桿。水再大,也淹不了桅桿。比喻輩分、地位或等級低的,無論怎樣也超越不過比他高的人。 也作“水大漫不過船去”。
【第78句】:【魂飛天外,魄散九霄】(慣)1形容看見美色而不能自持。2形容驚恐萬分。 也作“魂飛天外,魄散九州”。
【第79句】:大姑娘相親——羞羞答答
【第80句】:鬼作老巫婆——自作自受
【第81句】:【泥菩薩,不開腔】如同泥菩薩一樣,不說話。成語:寡言 少語。艾蕪《邊寨人家的歷史》:“我的哥哥是個泥菩薩,成 天不開腔。”
【第82句】:【人無頭不行,鳥無翅不騰】(諺)騰:飛騰。人要是沒頭,就無法行走;鳥要是沒翅膀,就無法飛騰。 指群體的行動,離不開為首的人物帶領。 也作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 人無頭而不行。
【第83句】:賈寶玉看林妹妹——見如故
【第84句】:【過鬼門關】(慣)鬼門關:迷信指陰陽交界的關口,比喻兇險的地方。指經(jīng)歷艱險或磨難。
【第85句】:【吉人自有天相】釋義:相:幫助,保佑。指人有好運氣,遇到危險也能平安無事。例句:陶洪濱接過嘴也勸李二嫂:“你回去吧!心放寬些,吉人自有天相,傷會醫(yī)好的。”
【第86句】:【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慣)比喻不管環(huán)境或處境多么惡劣、危險,都處之泰然。 也作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 任他風波險,穩(wěn)坐釣魚臺。
【第87句】:四月的梅子一多少帶點青(親)
【第88句】:【口子大小總要縫】(諺)口子:衣物破裂處。衣物破了,不管長短大小,總得要縫補起來。比喻發(fā)生的問題不論輕重,都必須解決。
【第89句】:【撒了芝麻撿個西瓜】見“丟了芝麻,撿了西瓜”。
【第90句】:爸爸是一廠之長,一個工人常在背后說他的閑話,媽媽很生氣,非讓爸爸開除人家。爸爸說:“大筆寫大字,大人辦大事,咱不能因為一點小事就砸了人家的飯碗。再說,斤斤計較也顯得咱鼠肚雞腸的,只要咱站得端,行得正,怕什么閑言碎語?”(河南·新密)
【第91句】:【老虎屁股上搔癢癢】釋義:比喻觸犯強者,干危險的事。例句:咳,你這里“老虎屁股上搔癢癢”,大事辦不成,光賺些禍害來家,除了自己挨打外,你還能治人怎么的?
【第92句】:姨媽有兩個孩子,妹妹學習好,哥哥學習差。姨媽老是說:“這是一個寶,那是一堆草。”(廣西·柳州)
【第93句】:【賣糖的不賣醋,賣醋的也別賣糖】(諺)賣糖的就只賣糖,賣醋的就只賣醋,不要互相摻和。比喻人各干各的營生,不要相互攪擾干預。
【第94句】:【三寸不爛之舌】“三寸不爛之舌”,是指能說會道,伶牙俐齒,嘴上功夫過硬。這個俗語出自兩個典故。 “三寸不爛之舌”,本作“三寸舌”,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這出自有名的“毛遂自薦”的故事。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年),秦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危在旦夕,趙王急命平原君赴楚國去請援兵,并簽訂聯(lián)楚抗秦條約,任務十分艱巨,平原君立即挑選赴楚隨員。一個名叫毛遂的門客找上門來,自薦前往。經(jīng)面試,平原君同意毛遂前去。到了楚國后,經(jīng)雙方艱苦談判,楚王還是不想出兵。毛遂見狀,手提佩劍,闖到楚王面前,逼楚王出兵,楚王想躲已來不及了,只好服軟。毛遂便義正詞嚴地分析楚秦兩國的利害關系,坦陳趙楚兩國締約的重要意義,楚王覺得毛遂說得有理,遂即締約,并出兵解了邯鄲之圍。平原君回到趙國之后,感慨地對別人說:“毛先生這次使楚,辦成這么大的事情,他的‘三寸舌’真是厲害,勝這百萬之師啊!” 那么,為何“三寸舌”又成了“三寸不爛之舌”呢?原來這跟佛教有關。相傳和尚只要將《法華經(jīng)》誦讀千遍,死后舌頭不爛。而且還有例證,《法苑珠林》卷十八記載,一個名叫釋道裕的和尚死后“至十一年,依言發(fā)之,身肉都盡,唯舌不朽。” 《史記》中的“三寸舌”和佛教的“不爛舌”聯(lián)系在一起,就成了“三寸不爛之舌”了。
【第95句】:【七個頭,八個膽】(慣)形容人膽子非常大。
【第96句】:閻羅王的梯子一鬼上
【第97句】:【狗咬秤砣——好硬的嘴】(歇)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嘴:雙關,本指嘴巴,轉指說話。譏諷或責罵人說話生硬、執(zhí)拗、尖刻。
【第98句】:【圍棋盤里下象棋——不對路數(shù)】(歇)路數(shù):本指路子、下棋的步子,轉指著數(shù)、武術的動作。指動作不合要求或規(guī)定。
【第99句】:【東邊不養(yǎng)西邊養(yǎng)】(諺)東邊過不下去,就到西邊謀生。指到處都可找到活路,不必死守在一個地方。 也作東方不養(yǎng)西方養(yǎng)。 東頭不養(yǎng)西頭養(yǎng)。
上一篇:對戒的話術(對戒的話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