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悟人生:禪師在白板上點個黑點,問徒弟:這是什么?徒弟們異口同聲:一個黑點。禪師笑了:只一個黑點嗎?這么大的白板沒看到?
【第2句】:【禪心佛語】工作、健康、家庭、朋友、靈魂,是每個人都在玩的五個球,工作是橡膠做的,掉下去會彈起來,另外四個球是玻璃做的,掉了就碎了。
【第3句】:瑣瑣含生,營營來去者,等彼器中蚊蚋,紛紛狂鬧耳。一化而生,再化而死,化海漂蕩,競何所之?夢中復夢,長夜冥冥,執虛為實,曾無覺日。不有出世之大覺大圣,其孰與而覺之歟!(仁潮禪師)
【第4句】:【禪心佛語】實現偉大的理想,和美好的愿望,要從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做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要從認識自己,改善自己,完善自己開始,真實誠實的面對自己,正視自己,此為天真。
【第5句】:【順天由命莫強求】事事由天莫強求,何須苦苦用機謀?飽三餐飯常知足,得一帆風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幾時休?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后頭!
【第6句】:【佛心禪語】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無滅,非外道,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
【第7句】:【頓悟人生的禪語】學誠法師: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今生賺多少錢,帶不到來世;今生幫助過多少人,這份善業可以帶到來世。把自己的福報儲存在善業的“銀行”里,是聰明人的做法。
【第8句】:施食得大力,施衣得妙色,施乘得安樂,施燈得明目,虛館以待賓,是名一切施,以法而誨彼,是則施甘露。《雜阿含經》卷三十六,第997經
【第9句】: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夫一菩薩開導百千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于其道意亦不滅盡,隨所說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無盡燈也。《維摩經》卷上,菩薩品
【第10句】:【禪心佛語】失去金錢的人損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損失極多,失去勇氣的人損失一切。
【第11句】:不要害怕去愛:斬斷你的猶豫與怯懦不要讓羞怯或自尊阻止愛的表達,愛不能將就,更經不起蹉跎和等待。
【第12句】:【禪語人生】信徒輕手輕腳地找了一張蒲團,悄悄地坐在禪師對面,看著禪師滑稽的打盹狀,最終不由得笑出了聲。心明禪師一下子驚醒,被信徒告知來龍去脈后,陽光般的笑意又重新回到了臉上。
【第13句】:【禪語人生】有一個皇帝想在皇宮內修建一座寺廟,于是派人去找技藝高超的設計師和工匠,希望能夠把寺廟修建得華美。
【第14句】:富足的境界窮困而不潦倒,入世而不沉迷,無聲色之欲,無功名之累,這就是富足的境界。
【第15句】:【禪語人生】一個女人,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這在有史以來非常罕見。她之所以取得這樣大的成就,也應歸功于當年的失戀與求學的艱難。沒有這些的話,就不可能有后來的居里夫人。
【第16句】:菩薩若樂受寂靜樂,不樂聽法、說法、問疑,以寂靜故,煩惱不起,以不起故,不知知想,不離離想,不證證想,不修修想,不得實義,是名魔業。《大集經》卷十一,海慧菩薩品
【第17句】:【禪心佛語】你的世界是由你創造出來的。你是陽光,你的世界充滿陽光;你是愛,你就生活在愛的氛圍里;你是快樂,你就是在笑聲里。同樣的,你每天抱怨、挑剔、指責、怨恨,你就生活在地獄里。
【第18句】:【禪心佛語】中國人成年后是因為婚姻問題才有了愛情,西方人成年后是因為愛情問題才有了婚姻。西方人信仰宗教更多的是因為向往天堂的生活,東方人信仰宗教更多的是因為恐懼地獄的生活。
【第19句】:【禪心佛語】饑餓,能保持清醒頭腦。寂寞,能復原人性缺失。擔當,能解決一切問題。時間,能給出一切答案。
【第20句】:【禪心佛語】從做好眼前的事情開始。不要以為思想壓倒一切,多懂一些道理固然好,但是人的精力有限,行動其實更重要。不需要懂的道理就不用去懂,這也是一個道理。
【第21句】:一切使眾生受到傷害、引起煩惱的事情,就是惡業;一切令眾生歡喜、有利益的事就是善業。
【第22句】:【禪語人生】信佛,學佛,不是為自己,乃是為切苦海中的眾生。佛不渡無緣的人,不能渡的人,我們就把他當做菩薩來看。
【第23句】:【禪心佛語】師悲心廣大,為受災群眾和偏遠山區捐款超千萬元,并主持捐建多所希望小學。于培育后昆,傳棒退位,也給佛教界新老交替做出了良好榜樣。
【第24句】:【佛心禪語】悲心不只是同情心,事實上,它是了知平等的心。了知自他之間的平等、好壞之間的平等,一切二元對立之間的平等,這就是悲心。
【第25句】:【佛心禪語】我寧愿過著艱苦樸素的日子,也不愿意自己的幸福與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第26句】:【禪心佛語】賞析:人,只有量力而行,該放就放,當止則止,才能在輕松快樂的節奏中,收獲真正應該屬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第27句】:【禪心佛語】活著,就是人生最大的財富。了解到生命蘊含的價值',開啟出精神財富,才能成為真正的富翁。
【第28句】:【禪語人生每日一禪】閉目靜想,自己是否因心浮氣燥搞砸過很多事?是否常被環境、被人影響?是否常為小事生氣?懂得以智慧、慈悲來處理問題,心就不會經常打結。
【第29句】:【禪心佛語】生活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能夠笑著面對一切,能夠理性的協調生活,努力讓生活更活潑充實,快樂光明,生活的真諦在于尊重生活,這本身也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第30句】:【禪心佛語】德行—是我們所該追求的,是盜賊無法搶,暴君無法侵害,你死后仍能留下來,絕不會腐朽的財富。
【第31句】:房屋,只要把根基保養好,就不怕傾倒;樹木,只要把樹根保養好,就不至于枯萎。我們如能善自珍重,就不怕任何寒流侵襲了。
【第32句】:【佛家靜心禪語】心累的時候,換個角度看世界;壓抑的時侯,換個環境深呼吸;困惑的時候,換個位置去思考;猶豫的時候,換個思路去選擇;郁悶的時候,換個環境找快樂;煩惱的時候,換個思維去
【第33句】:【禪心佛語】付出,就是最大的收獲。心安即是福,能做即是福,歡喜即是福,心寬即是福。能施與的人,比受施的人更有福。真正的布施,除了無欲無求,還要有感恩心。
【第34句】:釋、道、儒是一種人生信仰,每個人亦可以隨著自己的喜好,去與之結緣。盡管如此,我們依舊是塵世里一株風中搖擺的蓮,每一天都在沉迷,每一天都有如夢醒。
【第35句】:【禪語人生】因為審美過程是中國文化“增上生”和“決定勝”的緣故,所以必須如法。
【第36句】:有了真正的愛,婚姻就會幸福;有了真正的愛,家庭就會和睦;有了真正的愛,人生就會美滿;有了真正的愛,前途就會光明。
【第37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要正確認識自身,在石子堆里,金子很容易被發現,要讓別人發現自己,就要努力把自己變成金子。我們是要做石子還是做金子,選擇權在自己手中。
【第38句】:能大智若愚地對待他人,才可免除計較而自在:能精明地對待自己,才能把握時日和人生。
【第39句】:【禪心佛語】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互相感恩,我們的人際關系、社會關系才能充滿喜悅、充滿幸福、充滿團結與和睦。
【第40句】:心累的時候,換個角度看世界;壓抑的時侯,換個環境深呼吸;困惑的時候,換個位置去思考;猶豫的時候,換個思路去選擇;郁悶的時候,換個環境找快樂;煩惱的時候,換個思維去
【第41句】:心是禪的關鍵,禪是成佛的階梯,心的悟力是長流不斷,而非停滯一處的。因此,每個時候對事物的領悟都不相同,心境提升到某地就到達某一個禪天,此乃成佛之階梯也。
【第42句】:【禪心佛語】時間如水流,一去不回頭,在我們還清醒的時候,請提醒自己生命無比珍貴。
【第43句】:【佛心禪語】做人須具備三有:有健康、有專長、有平常心。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健康、信仰、物質基礎是做人三大支柱。
【第44句】:【禪語人生】趙州八十猶行腳,他是為了尋找美的境界、美的道理;達摩面壁九年,也是為了找尋心內之美。有的禪師悟道了,又鳥雀獻果、獅虎朝拜,此皆因未獲得生活之美,故而萬物皆來相聚共享。
【第45句】:【禪心佛語】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世界大了,樣樣人都全。正人君子心懷善念,不去想雞鳴狗盜傷天害理之事,可勢利小人卻不可不防,要不然受傷的一定是你。
【第46句】:【禪語人生】以金相交,金耗則忘;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逝人傷;唯心相交,靜行致遠。
【第47句】:【佛心禪語】做任何事,不要人為的復雜化,一旦復雜化,就會影響你作出決定。人的一生,不知要作出多少決定,如果瞻前顧后,往往一事無成。
【第48句】:【禪心佛語】山高沒有腳板高,浪大總在船底下;不怕山高,就怕腳軟,只要面向太陽走,就永遠看不到背影。
【第49句】:【佛心禪語】做一個有個性的人,給自己一點自信。成功的道路靠自己闖,美好的前途來自于自強自立,不屈服于任何權威,用自我的努力找到屬于自己的自尊。人生,是一條路.
【第50句】:父母、妻子、奴婢、使人、親友、眷屬,悉非我有;。是現伴侶,非他世侶;是樂伴侶,非苦伴侶;。不能救我,非我歸依,非我舍宅,非我洲渚,非我蔭覆,非我我所。《大寶積經》卷八十二,郁伽長者會
【第51句】:【禪語人生】修改自己就是修改世界,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是整個宇宙中很重要的一個程序。要相信自己的潛力。
【第52句】:【禪語人生】有一顆善良的心,你會無悔一輩子。有一顆同情的心,你會平安一輩子。有一顆童年的心,你會年輕一輩子。
【第53句】:【禪心佛語】上了心的人,才會在心上;動了情的情,才會用深情。心其實很小很小,裝一份愛足夠;時間其實很少很少,陪一個人就好。
【第54句】:云何止相?謂所思惟無分別影像之相。。云何觀相?謂聞思修慧所思惟諸法相。(古印度)彌勒《瑜伽師地論》卷十一
【第55句】:如果人人都能抱有讓他人得益的觀念,則我們微小的自身,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感恩,而承受很多的功德。那樣,自己快樂,也讓別人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第56句】: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無恭敬而致褻慢,則罪惡愈增而福慧愈減矣。《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
【第57句】:【禪心佛語】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盤而滅度之。
【第58句】:生活是一種平淡的積淀,也是一種悲傷后的思索,多少傷才算多,多少才算夠,生活的煩惱猶如摁下葫蘆起來瓢,其實沒什么,恰如這幽幽禪河不盡燈。
【第59句】:【佛心禪語】小沙彌怔了一下,臉“唰”地紅了,囁嚅著對禪師說:“弟子明白了,弟子一定痛改前非。”
【第60句】:每天都是我生命中的一張白紙,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一篇生動的文章。——證嚴法師
【第61句】:人篤信并依行算命之言,惟恐犯忌。師言:“佛教談精神超然,心正則氣盛。在佛門中,日日月月都是吉祥時。”
【第62句】:批評和指責的話語一旦說出口,便烙在了對方的心里,留在了對方的記憶中,能不能讓它消失,已經不由自己掌握了,而惡業卻要自己承當,所以,說話時,要慎之又慎。
【第63句】:【禪心佛語】行囊重時,是心中背負著行囊;行囊不重了,是心中空去了行囊。這或輕或重,到底應從何說呢?這也只是萬法唯識,輕重隨心而已。
【第64句】:可以放逐自己,不可放縱自己。被逐而后自醒,放縱而后自迷。可以相信命運,不可被迷信所縛。命運可以自己掌握,迷信則被外物驅使。
【第65句】:【禪語人生】知道了每一段經歷過的坎坷路徑都有它最真誠跋涉的理由;知道了每一個走上去的前途都有它最真實選擇的方向。那么,請將我置身其中,盡情領略生命真實的精彩,創造生命真實的奇跡。
【第66句】:【禪心佛語】人們在保持本來面目的時候,絕對不會是可笑的;只有在裝腔作勢的時候,他們才是可笑的。
【第67句】:戒是正順解脫之本,故名波羅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是故此丘,當持凈戒,勿令毀犯。《佛遺教經》
【第68句】:【禪語人生】一個很會溝通的人,一定很會和自己溝通。一個人格局很小,一個人境界很低,一個人心胸狹隘,怎么能講出大格局的話。
【第69句】:人生的意義不在于名利和感情,而是慈悲和智慧。因為有了慈悲,才能自利利他,有了智慧,才能自覺覺他。
【第70句】:世間之所以有人我、是非、內外、事理不能調和,皆源自“貪、嗔、癡”。有此三念,故爭長論短,永無休止。
【第71句】:一個人只要不庸庸碌碌,能夠活出自己的價值,能夠為他人做出自己的貢獻,即便他的外表、地位再平凡,從佛的角度來看,他也是一個合格的人,一個具備了佛性與佛心的人。
【第72句】:只要心中的燈火不曾熄滅,即使道路再崎嶇難行,那片光明也會孜孜引路,令你如愿而歸!如果找到了心靈的方向,你可要牢牢守住,怎樣都不要放棄。
【第73句】:【佛說】百態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紅塵方為上岸。我問】若是世人都上了岸,又到何處找苦海?又到何處找岸?
【第74句】:履仁行慈,博愛濟眾,有十一譽,福常隨身:臥安覺安,不見惡夢,天護人愛,不毒不兵,水火不喪,在所得利,死升梵天。是為十一。《法句經》卷上,慈仁品
【第75句】:【禪心佛語】人們無論從傳統文化角度,了解一點《道德經》“觀復歸根、沒身不殆”那種身雖死而道常存的真常之道,還是從佛教了解一點真常不壞的如來藏道理,都不至于被那樣無知的謠言所蠱惑。
【第76句】:【禪語人生】要認為生活傷害了誰,誰的誰,誰和誰,誰又是誰的誰,誰經歷得多,誰憂傷的多,都是行走在路上的誰,到頭來誰才知道世界是多么的寬闊。
【第77句】:學佛旨在修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雖然有三個不同的名詞,本質卻沒有差別;若于事相而言,只差在“佛”已明心見性,眾生仍處無明而已。
【第78句】:【禪心佛語】利他行為的業果將遠勝于今生之利益。由于因果法則之故,利他行為將致使未來世中得獲美好良善的人身或投生梵天。
【第79句】:【禪心佛語】外界環境雖然能給我們的前行帶來很多障礙,但那決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因素始終在我們心里。持身涉世,決不可隨境而遷。
【第80句】:人生在世匆匆幾十年,你我都應該愛惜光陰,努力充實自己。經常靜思反省,用以撥開心中的洄瀾——一無明,發掘智慧的泉源。則世間、出世間無一事理而不通,無一物體而不解。
【第81句】:菩薩聞未聞,應思其義理,不應作是言:我昔未曾聞。《大寶積經》卷七十七,富樓那會
【第82句】:【禪心佛語】佛陀的開示廣大,密法傳承眾多,涉及的主題無盡。缺少老師的精要指示,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如何把這么多的法教濃縮到精要的點上實修。
【第83句】:這世界無時無刻不在對我們說法,這種說法常是無聲的,有時卻比聲音更深刻。—證嚴法師
【第84句】:【佛心禪語】般若是諸佛之母,就是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定要有般若思想,他才能夠成道。
【第85句】:【禪心佛語】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安樂一直存在于心性光明中,了悟這一本性就會“生亦安詳,死亦安詳。”了。
【第86句】:周而復始,千篇一律地做同一件事,難免感覺枯燥乏味。事情做久了,做多了,就容易麻木,進而失去精進的心,對事消極敷衍,應付了事。
【第87句】:識生變似義,有情、我及了。此境實非有,境無故識無。(古印度)彌勒《辨中邊論》卷下
【第88句】: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白云依靜渚,春草閉閑門。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第89句】:【禪語人生】因果在什么地方修?就在舉心動念之間來修。起一念善,就是種善因,就會有善的果報;起一念惡,就是種惡因,就會有惡的果報。
【第90句】:【禪語感悟】佛陀的嘆息,也是我們的嘆息。一念善,可以讓健達多有緣得以脫離地獄苦海。一念惡,也可以讓健達多重新沉淪地獄苦海!如此,我們還能輕易忽視任何一個微小的念頭或因緣嗎?
【第91句】:【禪語人生】緣來則聚,緣盡則散。也許正因為有緣相伴,我們感情的星空里,才有了永結同心的誓言,才有了天涯共比翼的浪漫。也因為緣的散卻,才繁衍出人際間的悲歡離合,使我們更懂得呵護人生。
【第92句】:【禪語人生】正因為這樣,到我們長大,當我們開心、傷心;當我們希望、失望,我們慶幸心里腸里,總有首歌在竄來竄去,撐著撐著…讓硬梆梆的,不至硬進心腸;讓軟弱,不至倒塌不起。
【第93句】:有人問我:“什么最美?什么最樂?”我的答案是:“寧靜最美,安定最樂!”這是習禪、修心、養性,最怡悅且最崇高的境界。
【第94句】:【禪語人生】言簡意賅:簡潔能使人愉快,使人喜歡,使人易于接受。說話冗長累贅,會使人茫然,使人厭煩,而你則會達不到目的。簡潔明了的清晰的聲調,一定會使你半事功倍。
【第95句】:【禪心佛語】舍一切煩惱是布施,與諸法無所起是持戒,與諸法無所念是忍辱,與諸法離相是精進,與諸法無所住是禪定,與諸法無戲論是智慧。
【第96句】:【禪語人生】向善向惡主要取決于一個人煩惱輕重的程度。若降服了自己的煩惱,在哪里都能自在,良善。
【第97句】:回報父母就是孝養父母。儒家所講的孝養父母是盡人事、盡形態,要殷勤、順從,不要讓父母煩惱、操心,這就是孝。
【第98句】:佛說:不可執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是“轉”,不執著煩惱,自可安然自在!煩惱就像天空上的一片烏云,如果你的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煩惱不會對你有絲毫影響。不自找煩惱,就是智慧。
【第99句】:【禪心佛語】弘忍祖籍潯陽(今江西九江),后遷居湖北蘄州黃梅(今湖北省黃梅縣)。東山法門開創者,被尊為禪宗五祖。《祖堂集》卷二稱他“幼而聰敏,事不再問”。
上一篇:梨視頻年度最好的心靈禪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