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鍋開著等下米】釋義:開:液體沸騰。比喻十分緊迫。例句:母親心疼女兒,說道:“過幾天再說吧吧,這也不是鍋開著等下米的事兒。”
【第2句】:懸崖邊上打太極拳——臨危不亂
【第3句】:【豆芽不好做柱,丫頭不好做主】(諺)丫頭:婢女。就像豆芽做不得頂梁的柱子一樣,丫頭不能當家作主。舊指地位低下的人不能當大事。
【第4句】:扁擔靠在電桿上——矮了半截;矮了一大截
【第5句】:我不愛鍛煉身體,可我的理想卻是將來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媽媽說我是“雞娃吃黃豆,想吃咽不下;九十歲的老翁學打拳,心有余而力不足”。(河南·浙川)
【第6句】:【蝎子的巴巴——毒糞兒】(歇)蝎子:節肢動物,口部兩側有一對螯,胸部有四對腳,后腹部細長,末端有毒鉤。巴巴:方言,屎,糞便。 毒:諧“獨”。糞:諧“份”。指只此一份或只此一家。 也作蝎子巴巴——毒一糞。 蝎子屎——毒一糞兒。
【第7句】:【清水下雜面——你吃我看見】(歇)雜面:用綠豆、小豆等磨成的粉制成的面條,下在鍋里,水是水,面是面,看得很清楚。指對方想做什么事情,安的什么心,自己看得非常清楚。
【第8句】:節日里鳴鑼——鼓舞人心
【第9句】:【單打一】(慣)指在一個時期內,集中力量做一件事或只接觸某一方面的事,而不管其他方面。
【第10句】:我和小梅是同班同學,又是鄰居,可屢次考試總落到她后面。我百思不得其解,便問媽媽。媽媽說:“人家小梅可是鴨子游水,看似優哉,使的是暗勁。”(河南·鄧州)
【第11句】:【趕浪頭】(慣)浪頭:涌起的波浪。 比喻緊跟時尚,做當前社會上流行的事。含貶義。
【第12句】:【打鐵先得身子硬】自身條件好,基礎好,才能堅定有力。 《人民日報》(1986,2,25):“打鐵先得自身硬。領導不受下 級的禮固然好,但自己不向上級送禮也很重要。”
【第13句】:【一鉚對一竅】(慣)鉚:鉚釘。 竅:指鉚眼兒。形容算計得正合適,不多也不少。
【第14句】:爸爸希望小濤換座位之后能夠好好學習,可是他忍了兩天就又瘋玩起來,氣得爸爸直瞪眼:“新挖的茅廁還香三天,你這才忍了幾天啊?”(山東·夏津)
【第15句】:【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口里】(慣)形容美女嫁給了丑陋無能的丈夫。含諷刺意。
【第16句】:【家有賢妻,夫不吃淡飯】(諺)家里有了賢惠的妻子,丈夫的日子就會過得有滋有味。指有了賢妻,丈夫就得益無窮。
【第17句】:臉盆里栽豆芽——根根扎到底
【第18句】:伯伯往田里一車又一車地運糞肥,我問:“用得了那么多嗎?”伯伯笑著說:“你這小書呆子就不懂了。你沒聽說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有收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嗎?”(山東·榮成)
【第19句】:侏儒嫁人——你不說我長,我不說你短
【第20句】:【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第21句】:【上山容易下山難】釋義:下山比上山難走。也比喻事情一經著手干就難停下來。例句:黃為民特別向眾人交代,要打起精神,當心掉進山坑里去,俗語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千萬不能麻痹大意。
【第22句】:大廳里掛字畫——客觀
【第23句】:【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遛】嘴上說沒有用,得在實際中比 比。張潔《沉重的翅膀》:“他們要求調整生產組織,把車、 鉗、銑、裝配四攤分開,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到底誰完不 成任務。”
【第24句】:【螞蟻撼大樹】(慣)撼:搖動。諷刺人不自量力。
【第25句】:姐妹倆回娘家——殊途同歸
【第26句】:【今朝有酒今朝醉】釋義:比喻過一天算一天,只顧眼前,不作長遠打算。例句:你們莫看我老八今朝有酒今朝醉,是個沒甚志氣的。人在有些事情上,不是夸口,我老八可真當得上先知先覺,料事如神。
【第27句】:【樹靠枝葉兒圓,人要禮當先】釋義:要講究必要的禮節,把事情辦得圓滿。例句:樹靠枝葉兒圓,人要禮當先。我把涼水溫成熱水,也要請你們來坐一坐。
【第28句】:放麥假了,小強問爸爸:“咱家的麥啥時收?”小強爸笑著說:“麥熟一晌,蠶老一時,快了。”“一麥頂三秋哩,咱可得快打快收啊!”小強媽接過話茬兒,認真地說。(河南·太康)
【第29句】:【山核桃——差著一槁兒】(歇)山核桃:山核桃的果實,硬殼里面比一般核桃少一個槅兒。槅兒:隔在核桃仁中間的小格子。指差一點兒。多指關系疏遠一點兒。 也作“山核桃——差著一格子”。
【第30句】:【挽歌】現在,人死后在追悼會上放哀樂,古人怎么表達哀悼之情呢?當然是唱挽歌。那么,挽歌是怎么來的呢?傳說漢初齊王田橫死后,其部下非常悲痛,就作了喪歌,這便是挽歌的源頭。崔豹《古今注》云:“《薤露》、《蒿里》,并喪歌也。本出田橫門人。橫自殺,門人傷之,為作悲歌。”到漢武帝時,在音樂家李延年的加工制作下,《薤露》、《蒿里》二歌定了曲調,其歌詞分別為:《薤露》:薤上露,何易唏!露唏明朝更復落,人生一去何時歸!《蒿里》: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躕!從此以后,《薤露》歌就適用于王公貴族,《蒿里》歌就適用于士大夫和庶人。“使挽柩著歌之,亦呼為挽歌”。但據研究發現,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人們唱挽歌的記錄。比如《左傳·哀公十一年》記載吳國伐齊國“將戰,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杜預注:“《虞殯》,送葬歌曲也。公孫夏示必死,故命其徒而歌之。”孔穎達疏說:“蓋以啟殯將虞之歌謂之‘虞殯’。歌者,樂也;喪者,哀也。舊說,挽歌漢初田橫之臣為之,據此,挽歌之有久矣。”由此可見,杜預認為《虞殯》是送葬歌曲,博學的孔穎達更直接指出挽歌早于田橫之死。只不過到了漢代,國家正式規定挽歌成為喪禮內容,漢武帝時指定的官方挽歌就是紀念田橫的《薤露》、《蒿里》。盡管后世挽歌的內容在不斷變換,但挽歌這種形式卻流傳至今。
【第31句】:【混水里面好摸魚】釋義:比喻趁混亂干壞事或撈取好處。例句:黃國信想用這一連串似是而非的問題,把戰士們完全推到云霧山中,就像無數根柴棒,在剛要澄的河水里,猛攪亂搗一陣,把水攪混。混水里面好摸魚。
【第32句】:【提起一條,放下一堆】(慣)形容人麻木、不上進,無論怎樣對待他都無所謂。
【第33句】:【放魚入海,縱虎歸山】釋義:比喻放走敵人,留下禍根。“魚”又作“龍”。例句:曹操下令軍中日:“今劉備釜中之魚,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時擒捉,如放魚入海,縱虎歸山矣。眾將可努力向前。”
【第34句】:光屁股打老虎——又不要臉,又不要命
【第35句】:爸爸坐在沙發上說:“天太冷了。”媽媽一邊做飯一邊說:“冷的是閑人,餓的是饞人。”(河北·深縣)
【第36句】:【驢唇不對馬嘴】見“牛頭不對馬嘴”。
【第37句】:【日長無好飯,客長無笑臉】(諺)指客居久了,主人就很難天天熱情相待。
【第38句】:下雨了,王大爺一邊收著麥子,一邊埋怨說:“這老天爺真讓人摸不透,半月都是晴天,卻讓我曬到雨肚里。”(河南·原陽)
【第39句】:忘記祖國的人,好比離開森林的鳥。
【第40句】:【千里投名,萬里投主】(慣)指不顧路途遙遠,投奔有名望的人。
【第41句】:【士別三日,刮目相待】(諺)刮目相待:拭亮眼睛,重新審視,重新評價。讀書人三天不見,就要另眼看待。指讀書人進步快,變化大,不可等閑視之。 也作“士三日不見,當刮目相待”。
【第42句】:母老虎地頭蛇——惹不起
【第43句】:黃雀碰到百靈鳥——雀碰雀(巧碰巧)
【第44句】:【好話說三遍,神仙也討厭】說話一再重復,容易引起厭惡。 相關的:話說三遍淡如水。王蒙《失態的季節》:“后來杜沖 提醒,好話說三遍,神仙也討厭,不要沒完沒了地再貧嘴下 去了,大家才見好就收。”
【第45句】:真書如立,行書如引,草書如走。
【第46句】:【蛤蟆死了還要跳三跳】(諺)比喻人在絕境中不會束手待斃,總要作一番拼死的掙扎。
【第47句】:【老虎插了翅膀】釋義:比喻強大的得到好條件更加強大。例句:姓劉的政治包袱一甩,官復原職,他可是老虎插了翅膀,非得收拾咱們不可!
【第48句】:大船開到小河溝——擱淺
【第49句】:【吃得筵席打得柴】釋義:筵席:酒席。即能在宴席上做客,也能去深山打柴。比喻既能享受,也吃得起苦,能上能下。例句:開門七事:吃得筵席打得柴,言窮達因時者也。
【第50句】:棺材里打銃——嚇死人
【第51句】:靜而少動,眼花耳聾;有靜有動,無病無痛。
【第52句】:天漸漸地冷了。早晨,我總是坐在床上先暖和一會兒才起來。媽媽說:“你真是早晨難出窩,夜晚難脫殼。”(河南·內鄉)
【第53句】:畫人難畫手,畫樹難畫柳;畫馬難畫走;畫獸難畫狗。
【第54句】:天氣變暖了,媽媽看見我還穿著秋褲,正在說我傻,姥姥說了一句:“吃了五月粽,才把棉衣送。”說得我們全家都笑了。(山東·夏津)
【第55句】:【豬八戒上陣——倒打一耙】(歇)豬八戒以九齒釘耙為武器,常用倒打一耙的戰術來戰勝對方。 指對方想算計自己,自己反過來算計對方。也指反咬一口,把責任或過錯推到他人身上。 也作豬八戒開戰——倒打一耙。 豬八戒耍把式——倒打一耙。耍把式:練武術。
【第56句】:土地爺打城隍——管得寬
【第57句】:【不管大哥二哥麻子哥】(慣)比喻不管是誰,不管他的地位如何。
【第58句】:【推完磨,殺老驢】(慣)比喻事成之后,鏟除有功勞的人。
【第59句】:電扇吹漁網——漏風
【第60句】:【人沒傷虎心,虎沒傷人意】(諺)指人如果不存心傷害老虎,老虎也就不會無端傷害人。借指存心害人的人,往往招來別人對自己報復性的傷害。 也作人無害虎心,虎無傷人意。 人無傷虎心,虎無殺人意。 人無傷虎意,虎無殺人心。
【第61句】:【老馬嘶風——英心未退】(歇)老馬面對烈風仍嘶鳴,馳騁千里之心不減當年。指老年人雄心未衰。
【第62句】:【一朝天子一朝臣】指各有一班人馬。蔣子龍《喬廠長上 任記》:“運動一來,班組長以上干部都受審批,工廠、車間、 班組都搞一朝天子一朝臣,把精力都用在整人上,搞起工作 來相互掣肘。”
【第63句】:【無官一身輕】不承擔責任,不用煩心。官,亦可用其他表 示負擔的詞,如:事、債。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從 此以后,我無官一身輕,咱們三個痛痛快快的敘幾天。”
【第64句】:【龍斗虎傷,苦了小獐】見“斗虎爭狼,苦殺小獐”。
【第65句】:【 帶著花崗巖的頭腦去見上帝】指思想頑固不化,至死不 變。《短暫的春秋》:“她是絕不會低頭認罪的,很有可能她 要戴著她那花崗巖般的腦袋去見上帝。”
【第66句】:【餓死不吃瞪眼食】(諺)瞪眼食:瞪著鄙視的眼睛給人吃的飯。寧肯餓死,也不吃別人瞪眼施舍的食物。指寧可不要命,也不能舍棄人格。
【第67句】:【千里送鵝毛——物輕人意重】(歇)宋·羅泌《路史》記載:云南民間傳說,唐朝時,土官緬氏派緬伯高送天鵝向唐明皇進貢,經過沔陽湖時,天鵝飛走,只留下一根鵝毛。 緬伯高只好將這根鵝毛獻上,并說:“將鵝貢唐朝,山高路遠遙。沔陽湖失去,倒地哭號號。上覆唐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指禮物雖輕,但情意深厚。 也作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 千里寄鵝毛——物輕人情重。
【第68句】:【見了龍王爺】(慣)指人被淹死。 含詼諧意。
【第69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釋義:穴:洞。焉:怎么,哪里。比喻不冒危險親自去干,就不能取得經驗,獲得成功。“焉得”又作“難得”、“怎得”、“捉不住”。例句:紀懷仁道:“俗話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為了打下惡虎莊,為了黃河岸上民眾的自由,為了黨的事業,不說是危險,就是掉頭丟腦袋,我也要親自探一探!”
【第70句】:【惡人先告狀】釋義:壞人干了壞事,卻搶先誣告別人。例句:總之,他實行了一句俗話:惡人先告狀。他逢人便說,一口咬定是合作社把人治死。
【第71句】:【人憑良心豬憑肉】(諺)人是憑著良心來得到人們的敬重,豬是憑著肉香來得到人們的喜愛。指人做事憑良心,是立身的根本。
【第72句】:【智賽隨何,機強陸賈】(慣)隨何、陸賈:二人均為漢高祖劉邦的謀士、說客。形容人聰明而善謀略,靈活而善機變。
【第73句】:【只要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第74句】:【一頭人情兩面光】(慣)指做一件事情,使當事雙方都很滿意。
【第75句】:【腳上的燎泡——自己走的】(歇)指事情的不良后果,是自己造成的。 也作腳上的泡——自己走出來的。 腳上的繭子——自個兒走的。
【第76句】:【 死馬當成活馬醫】明知道無效,也盡力挽救。曹禺《北京 人》:“也好吧,死馬當做活馬醫,就照他的意思辦吧。”
【第77句】:【抓住船板就是命】找到了救助的方法。圖書:“正苦干無 計,抓住船板就是命,便想利用這機會喘息一下。”
【第78句】:牦牛好不好,看鼻子就知道;姑娘美不美,看父母就知道。
【第79句】:【官向官,民向民,窮人向的是窮人】(諺)向:偏向。指各個群體的切身利益不同,辦起事來,總是偏向著自己的群體。
【第80句】:大船離港——外行(航)
【第81句】:【偷食貓兒性不改】釋義:比喻惡性難改。例句:常言道:偷食貓兒性不改。他在外邊放蕩慣了,看在家中,猶如牢獄一般,哪里坐立得住。
【第82句】:【良馬不窺鞭,側耳知人意】釋義:窺:暗中察看。良馬不待鞭起,側耳便能領會御者的心意。比喻才智很高的人,辦事不待驅策。例句:魏府大覺和尚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日:“良馬不窺鞭,側耳知人意。”
【第83句】:【狼窩里捉狼】(慣)比喻做危險卻又有把握的事。
【第84句】:【病從口人,禍從口出】這一俗語的意思是疾病是由于飲食不慎引起的,災禍是因為言語不妥招來的。典出《太平御覽·人事,口》:“福生有兆,禍來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蟻孔潰河,溜沉傾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宋代太平興國二年,宋太宗(趙炅)命李昉等十四人編《太平御覽》一書。這本書引用的材料非常豐富,保存了許多原始資料。其中有一處寫道:“福氣的到來是有征兆的,禍害的到來也是有其原因的。不要放縱情感多做不適當之事,也不要放松自己的嘴巴而多說話。蟻穴的孔隙能使河堤崩潰,小股的水流能夠沖倒高山。疾病是由于飲食不慎引起的,災禍是因為言語不妥招來的。” “病從口人,禍從口出”這個俗語現在還有很強的警示作用。
【第85句】:【貓不在家,耗子造了反】釋義:比喻主管的人不在家,下屬無人管束,就會胡亂行動。例句:這時,就聽見屋里三人拉扯的聲音,接上又是撲通一下響。燕西嚷道:“呵唷!貓不在家,耗子造了反了。”
【第86句】:【好馬不吃回頭草】(諺)比喻有志氣的人一旦認定了方向,便一意向前,絕不中途反悔,走回頭路。 也作好馬不吃回頭草,好漢不買后悔藥。 好漢不走回頭路,好馬不吃回頭草。
【第87句】:【茶壺掉了底兒——光剩下一張嘴兒】(歇)嘴兒:本指茶壺嘴,轉指說話。譏諷人沒有別的能力,只是能說會道。
【第88句】:【大白菜倒了秧——打根上壞】(歇)倒了秧:植物幼苗因病蟲害等而枯萎。本指植物從根部壞死,轉喻人從根本上變壞了。
【第89句】:【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臉部表情一反常態,形容不 高興。老舍《離婚》:“設若她們在院中遇見,而馬少奶奶的 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那便有點麻煩。”
【第90句】:酒壺里放蒙汗藥——存心害人
【第91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釋義:鞠躬:指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已:停止。就就業業,盡心竭力工作,直到死為止。例句:他的一生,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對于劉備忠貞不貳,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稱頌。
【第92句】:【點起一盞燈,亮了一屋人】(諺)在黑夜里點起一盞燈來,就能使滿屋子的人都見到光亮。比喻一人傳播真理,能使眾人心明眼亮。
【第93句】:軟索套猛虎——柔能克剛
【第94句】:【吸煙】“吸煙”有害健康,現在全世界都在公共場所禁煙,有的國家還實行全面禁煙。那么,誰是吸煙的始作俑者呢?吸煙,起源于美洲印第安人部落。在古代印第安人部落,吸煙是首領的特權,是一種高貴的象征。當時是用一種白蠟木做桿,大理石或紅塊滑石制成的卡梅特煙斗吸煙。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同時也發現了煙草。據說西班牙、葡萄牙的水手們把吸煙的習慣帶回歐洲。但在很長時間里,煙草在歐洲都不為人們接受。后來,英國女王召見英國爵士雷利,并觀看了他的吸煙表演。如此一來,吸煙很快在英國流行起來,逐漸遍及歐洲,乃至流傳世界各地。中國的古裝戲有酒無煙,中國人吸煙是受歐洲吸煙習慣的傳染。
【第95句】:【人生能有幾回搏】(諺)搏:拼搏。指人的生命有限,機遇不多,應該積極拼搏,成就事業。
【第96句】:【傷筋動骨一百天】(諺)指凡是筋骨折損的病痛,治養沒有一百天,就無法康復。 也作傷筋斷骨一百天。 傷筋害骨一百天。
【第97句】:【天字第一號】(慣)舊時常用《千字文》文句的字來編排序號,“天”是《干字文》首句“天地玄黃”的第一字,“天字第一號”就是第一的意思。后借指最大、最好或最突出、最重要的。
【第98句】:【七兩為參,八兩為寶】(諺)參:人參,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大,有滋補作用。七兩、八兩:均為舊制,一斤等于十六兩。七兩重的參稱人參,八兩重的參稱寶參。指人參能長到半斤重,就是難得的寶物。
【第99句】:【過五關斬六將】(慣)小說《三國演義》描寫,蜀國大將關羽單騎連闖五道關口,斬殺曹操六員守關將領而沖出曹營。比喻克服重重困難,建立卓越功勛。也比喻不平凡的經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