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生中高低起伏的波瀾,不外是淬煉內心的坦然與從容,不管經歷多少曲折,每個人都在尋找著內心的歸宿,從這世間百態中發現生活的風景、自己的魯莽,從而規范與調整,活著自己的人生,邊走邊悟。
【第2句】:人生的道路有千萬條,但最后殊途同歸。若都是為了尋找生命中的精彩與生活的意義,又何必非執著于某一條路呢?
【第3句】:來雁遷鶯,盡作觀音佛事。野花芳草,全彰妙德家風。了得的人,直是騎聲跨色,越見超聞,始與他合。——《宏智禪師廣錄》
【第4句】:【佛語禪心】【第1句】:今生種種皆是前生因果。萬法緣生,皆系緣分。起即滅,緣生已空。世間萬物皆空。其空,便能包容萬物。握緊拳頭,你的手里是空的;伸開手掌,你擁有全世界。一切皆流,無物永駐。
【第5句】:學會包容不僅有益于身心健康,且對贏得友誼、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滿,乃至事業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對誰,都要有一顆包容的愛心。
【第6句】:【禪心佛語】生活里有一個快樂的法寶,那就是忍讓,當忍則忍,善于忍讓,不要讓那些不良情緒長時間徘徊在心地,記住一句老話,天氣預報說,這人間總是下雨的時候少,晴天的時候多。
【第7句】:人生猶如變化著的四季,有著不同的色彩,來去匆匆,變化無常。我們在創造人生的同時,也該充分享受人生。任何事,任何人,都會成為過去,不要跟它過不去,無論多難,我們都要學會抽身而退。
【第8句】:【禪心佛語】彎腰,可以將長長短短的不良習慣隨著揮動的雙手變成勤儉持業的行動,不僅贏得精神的富足,更創造人生的財富。
【第9句】:【禪心佛語】寂寞著的人細數著生命漫漫的風流,歌者便從此印象于心靈的頌揚之中,寂寂的風華于無限的意境和神往中,燦燃生發。
【第10句】:【禪語人生】一個確鑿的依據是,前陣子“國慶黃金周”期間,為了排遣平日累積的壓力,全國共有七億人選擇出游,結果造成大范圍的交通、住宿緊張。
【第11句】:【禪語人生】無常法門沒有修好的原因是什么呢?出離心沒有修好。出離心沒有修好的話,菩提心不會穩定的。菩提心沒有的話,你的大圓滿的境界絕對是錯誤的一個境界。
【第12句】:真正的英雄,并不是能打敗敵人的人,而是能降伏煩惱的行者。打敗敵人,只是一時的戰勝。降伏煩惱,才是永恒的勝利。打敗敵人其實會制造更多的敵人,降伏煩惱等于徹滅一切,也戰勝一切。
【第13句】:【禪心佛語】佛說一切法,本來是圓融的,有體系的。因為是對機說法,智慧淺薄的就認為有矛盾了。實際上,以佛的眼光看,整個說法是有一貫融會的。
【第14句】:【禪心佛語】沒有道理胡思亂想猜疑的人,很容易失去信心,也不會有正知。失去信心就會失去成功的希望,所以懷疑是六根本煩惱之一。
【第15句】:所謂“真金不怕火煉”,唯有誠正信實待人處世,溫和謙讓攝心護口,以感恩、歡喜心接受一切順逆,對外界的誤會、毀謗都能忍受包容,如飲甘露般,才能磨練自我的心志。
【第16句】:生活中,每個人其實都擁有了讓自己獲得幸福的法寶,只是兜兜轉轉忙忙碌碌的生活讓人無法靜下心來體悟自己已有的財富,更多時候仍是像上了發條的機器盲目地追求著自己也不確定的目標。
【第17句】:【禪語人生】我一直只看到那些閃閃發光的人身上的閃光點,卻不知道他們到底是用了一個什么樣的代價,才換取了這樣的一個人生。我又有什么資格在這里抱怨。
【第18句】:事實上,佛法是人生最平實的教育,佛陀在世間教導眾生,是日常生活人性的教育;佛陀教育弟子少欲知足,看開人我是非,修養心性以待人接物。
【第19句】:【禪語人生】學不會對周圍的人有戒心,覺得每個人都沒有惡意,固然好。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起碼要防止被騙,防人不是耍心眼,我認為精明與耍心眼之間是有一個度的,不至于一旦能識破騙局自己就也成騙子了。
【第20句】:信佛者盡管相信佛的偉大,也相信教理深奧;但若只是了解“佛學”,而不肯學佛的精神,則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
【第21句】:【禪心佛語】盡量避免那些會讓你反應激烈的狀況,如果狀況還是發生了,那就試著不要發作。如果你碰到一個人,就是有那種會惹你生氣的天賦,也要強迫自己忘掉對方這種令人討厭的特質,用另外一種角度來看這個人。
【第22句】:【心靈禪語】人的“身”與“心”是密切關聯的有機統一體。人具有高尚的德性就能擁有健康的精神狀態,從而有益于保持健康的身體。人們所期盼的福祉,往往是在不經意之間,由于德行高尚,善待他人,而悄然降臨。
【第23句】:【禪語人生】無論什么樣的門,都能推得開的,也看你肯不肯去推,看你上不上去推而已。路本是同樣的路,只在乎你怎么樣去走而已。人生的路也是這樣子的。
【第24句】:【精短禪語】試著做一個溫柔的人,平和而感恩的對待這個世界,不是為了求得萬人愛慕,而是讓你自己,可以在面對生之孤獨時,巧妙而安穩的漫步這一生。
【第25句】:當他的善事已經做完成了,我們就贊美他的功德和長處,使別人能夠效法他,這叫做以贊嘆來生福。假如我們能這么做,則天上天下,古往今來的善事,都可以給我們造福,這豈不是很妙嗎?
【第26句】:【佛心禪語】不要總認為自己年輕、漂亮就可以肆意地揮霍青春。沒有誰的青春可以持續一輩子,盡管有人在辛辛苦苦研究駐顏術,但最終還是抵擋不住歲月的紋路就會爬上你的額頭。
【第27句】:【禪語人生】在這個世界有兩難:一是改變別人,二是改變自己。要求別人很痛苦,那改變自己應該很快樂。要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
【第28句】:天堂本來是黑的,只有天使才是亮的。天堂因天使之純凈而顯現美好,地獄因魔鬼之邪惡而顯現恐怖。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天堂地獄隨心而現,隨識而變。
【第29句】:平淡是人生的常態。人,能走多遠,不是取決于肢體,而是取決于信念。人生多艱,但是只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輕易認輸,敢于面對,成功遲早會笑臉相迎。人生,只有回不來的過去,沒有過不去的當下。
【第30句】:凡名載《傳燈》,光照千古者,無不從刻苦中來。乃至過去諸佛,求無上菩提,舍身命如微塵數,無一類而不受身,無一身而不苦行,。豈有天生彌勒、自然釋迦者哉!(明)憨山《憨山老人夢游集》卷二
【第31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人生一場悲歡,聰明幾個長久,是與非,安與危,不過浮云遮蔽日,既然注定經歷酸甜苦辣,那么就不必要挑挑揀揀。苦與樂,憂與患,不過就是平常心境,境由心造,你怎么活,還看你自己的抉擇。
【第32句】:誰拒絕承擔組織和團隊中所應負的責任和義務,誰就會被淘汰出局。而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就能全心全意,全力以赴,與團隊共同成長。
【第33句】:【禪心佛語】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用人要取長補短,個人發展,則要揚長避短。方能真做到人盡其才,也才能真做到少走彎路。
【第34句】:【禪心佛語】佛說:世界上沒有一個永遠不被毀謗的人,也沒有一個永遠被贊嘆的人。當你話多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話少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沈默的時候,別人還是要批評你。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不被批評的。
【第35句】:禪意人生之中,施比受往往能獲得更多的快樂。慈悲是渾濁世界里的一盞明燈,既能照亮自己腳下的路,也能為他人指引方向。
【第36句】:【禪心佛語】蘇東坡自以為聰明,到頭來卻發現自己原來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像一堆牛糞”污濁不堪,不由得羞愧難當。
【第37句】:【只有寬容才能化解仇恨】非以恨止恨,唯無恨止恨。(《法句經·雙品》)☆用仇恨的心是永遠都不能化解仇恨的,只有用寬容的心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第38句】:【禪語人生】愿人間有愛,相信這世上有真愛。抱一顆真誠信任的心,就像讓自己永遠向著太陽,心就會永遠溫暖永遠明亮。如果抱一顆欺騙懷疑的心,心就會有陰云縈繞,內心就會充滿陰冷和黯然,不會過得快樂幸福。
【第39句】:事物本身沒有快樂與痛苦之分,一件事究竟是快樂還是痛苦,關鍵是看我們抱著怎樣的心態、用怎樣的眼光去看待。如果我們對周遭的事物感到不舒服,那也許只是我們的感受造成的。
【第40句】:【禪語人生】這里依舊保存著對于宗教尤其是佛教的敬重,實在令人慶幸。中國人在這里也許會有幾分陌生感,在中國,信仰佛教是一件很特殊、很獨特的生活方式,而到了這里,如果沒有信仰,便會與他人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
【第41句】:【佛心禪語】人原本都是天真無染,只是一生下來就受到后天環境的影響。譬如小朋友有什么不如意,父母就滿足他的需求;姐姐若打了他,父母就會不舍地說:“來。我打姐姐給你看。”
【第42句】:佛陀為人間設教說法,世間一切學問及生活都不離開因緣。但是多數人都在因緣中迷失了,沒有徹底了解,所以迷惑逐漸增長,智慧自然減少。
【第43句】:“低頭的稻穗,昂頭的稗子。”越成熟,越飽滿的稻穗,頭垂得越低。只有那些果實空空如也的稗子,才會顯得招搖,始終把頭抬得老高。生活中,我們應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保持適當的低姿態。
【第44句】:俗話說,“自助者天助之,自助者人助之”,外部條件并非一成不變,通過自身努力,可能得到天助、人助,使外部條件由不利變成有利,原本不可能成就的事也可能大功告成。
【第45句】:【禪語人生】用一顆簡單的心微笑,用一顆清凈的心生活。濾過煩惱,清空塵擾,每天都是清新的,每天都是美好的。通透的人,未必活的繁花似錦,但一定過得安靜平和。人生活到最后會發現,其實,安靜平和才是真正的繁花似錦。
【第46句】:凈土法門最好弘揚——讓對方聽到“阿彌陀佛”,成功60%;假如讓他口念一聲阿彌陀佛,成功90%,以后念多念少,信深信淺,直到往生成佛。
【第47句】:【佛心禪語】“你可以聽到兩只手掌相擊的聲音,”默雷禪師微微含笑地說道,“現在,你去聽一只手的聲音。”
【第48句】:平常心有利于人們清醒地認識社會和自己。保持一顆從容淡定的良好心態,有利于人們實現自己的偉大志向。練就一顆平常心,把功名利祿看得淡泊一些,就能達到榮辱不驚、物我兩忘的境界。
【第49句】:【禪語人生】只要把握好事情的關鍵,把每個細節處理得當就會游刃有余。遇到棘手的事情,冷靜點,然后想如何才能把它做好,越往好處想,心就越開,越往壞處想,心就越窄。
【第50句】:【禪心佛語】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從簡單到復雜再精煉為簡單。簡單,開始是一種單純,最后是一種高度濃縮。不經歷復雜的簡單,就品不出豐富的味道,簡單,是看透人生的智慧結晶。
【第51句】:反觀內心躁動之人,他們因為渴求太多,而導致失去了內心之平靜。這些人即使讓他們身處于深山之中,或者隱沒于古剎禪房,他們也只會感到焦灼難安。這是因為他們的內心并不富足,因此不能享受安靜之樂趣。
【第52句】:【禪心佛語】當你為別人不公平的指責而氣惱時,記得只要自己心安理得就好。凡事盡力而為,然后再張開一把心靈的保護傘,躲開責難的雨滴,不要被那些風言風雨把你淋濕了。
【第53句】:有時候,順其自然,你才會知道哪些事是否值得擁有。不要怪別人讓你失望,怪你自己期望過高。生活其實也很簡單,喜歡的就爭取,得到的就珍惜,失去了就忘記。
【第54句】:所謂生活禪,即將禪的精神、禪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實現禪的超越,體現禪的意境、禪的精神和禪的風采。
【第55句】:知足是控制感官瘋狂傾向的唯一辦法,我們不應做我們感官的奴隸;相反我們必須做感官的主人。到那時候,我們就能了解生活的真正目的非常簡單:尋求永恒的幸福。——《法露緣》雜志
【第56句】:及乎掀翻,從頭勘破,原來只是一個自己。這個自己,在天同天,在地同地,在人同人,在物同物。于自己分上。春色無高下,花枝自短長。——《天如和尚文案》
【第57句】:“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誰不想生活得更好一點?但人生旅途上畢竟有太多坎坷,豈能事事順心如愿?淡泊名利,平平淡淡的生活、平平安安的生活才是人生的真諦。
【第58句】:【禪語人生】我們無論什么也不能貪,要知足,要能忍,但這個無上妙法,人人都把它忽略了,所以不爭、不貪就能福壽無邊,你要是爭、貪、攪、擾,就罪孽不少,要想出離三界,也是無有是處的。
【第59句】:在大地上行走,身上不必怕惹灰塵,眼里不必怕進風沙。心干凈了,身上自然不臟,眼睛自然不迷。在大地上行走,值得信賴的引領者是自己的心靈。
【第60句】:【禪心佛語】日來常有禪人來問話,夫法本無法,一落言詮,即非實義。了此一心,本來是佛,直下無事,各各現成,說修說證,都是魔話。
【第61句】:【禪心佛語】驕傲最大的壞處,就是它會讓我們不知長進。如果你以為:“我全都知道了,我實在很了不起。”那你就再也學不到什么。然而一個人如果說會碰上什么很糟糕的事情,這可以算是其中之一。
【第62句】:另有一種方法就是“念佛”,念佛念得“以佛心為己心”,以佛心看人,則人人皆是佛;千萬不可用疑心去看人,所謂“疑心生暗鬼”,就會被陰影遮蔽——用鬼心看人,則人人是鬼。
【第63句】:【心靈禪語】靜靜的流水,匆匆的歲月,輕描淡寫的訴說著輪回的故事,到頭來不過都是散了,終歸虛無。可散去了云煙,怎么就散不去你對命運的懷疑?散去的故事,怎么就散不去你對命運的質問?煩惱、執著又是何苦?
【第64句】:學道人逐日但將檢點他人底丁夫,常一檢點,道業無有不辦:或喜或怒,或靜或鬧,皆是檢點時節。(大慧禪師)
【第65句】:禪告訴我們,人必須把覆蓋在真我之上的虛偽面具撕下來,這樣才能生活得輕松自在,顯露出朝氣和活力。——鄭石巖
【第66句】:是的,這世界從來沒有隱瞞過我們,我們的耳朵聽見河流的聲音,我們的眼睛看到一朵花開放,我們的鼻子聞到花香,我們的舌頭可以品茶,我們的皮膚可以感受陽光。在每一寸的時光中都有歡喜,在每個地方都有禪悅。
【第67句】:改變一個視角,事情完全就變了樣,人生不也如此嗎?痛苦的對面是快樂,哭的對面是笑。人長了兩只眼睛,就是要我們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去全面地看清事物的真面目!心態決定一切。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你就會豁然開朗。
【第68句】:【佛曰靜心禪語】生命故事中,有多少真情,不必言說,只在心里,凝成一抹謄戀,從容不悔;流年的轉角,有多少遇見,似夢中琉璃,裝點生命的詩意,且行且惜。人生,并非姹紫嫣紅才算春天,有時,素心淡雅也是一種恒久的芬芳。
【第69句】: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十男九偷,十女九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石閑生苔,人閑生病。時間無私,歷史無情。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事不關已,高高掛起。事不宜遲,兵貴神速。事出有因,查無實據。
【第70句】:貧困大多數由“病”而起,如能及時為其預防、治療疾病,使其再站起來為家庭擔當責任,就能恢復一個家的元氣。
【第71句】:知足常樂,內心平靜,胸懷豁達,氣如百川。就會體驗到一種真愛,一種平凡,一種幸福,一種感覺,一份禪意。讓生命如詩如畫,清純如珠,內涵豐盈,濃郁芳香。
【第72句】:【佛心禪語】禪是不可說的,但是,對于愚鈍的我們,禪還是要說的,猶如不識月亮之為何物的人們,手指的作用是必須的。這就是中國禪宗史上大量的公案和悟禪詩出現的背景。
【第73句】:【佛心禪語】我們要聽到大風吹過峽谷,才知道那就是風。我們要看到白云浮過山脈,才知道那就是云。我們要愛了,才會知道這就是愛。我們也要恨了,才知道,恨也是因為愛。--郭敬明《夏至未至》
【第74句】:【禪心佛語】從宗教的觀點來看,唯有宗教的信仰和宗教的修持,以及宗教生活的體驗,才是人類精神生活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人生才不會空虛,也不會感到寂寞。
【第75句】:佛說,一切擁有都是從布施得來的。現代人一味地追求財富、名利,你爭我奪,搞得自己和別人都煩惱不已。對于一切事理、業因果報,看得最清楚、最透徹的還是諸佛。佛說,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第76句】:【禪心佛語】飯要一口一口吃,不可能一口就吃成胖子;路要一步一步走,不可能一步就跨過千里。同樣,調心也要一點一點來,不可能修了幾天就想超凡入圣。
【第77句】:【禪心佛語】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修正現在,完善自我的過程,雖然誰也不可能最終成為完美,但我們都在向著自己心中的完美努力。
【第78句】:【禪心佛語】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過多,身心本無累,累的是背負太多,再苦,都要用今天的微笑,把它吟詠成一段從容的記憶,再累,都要用當下的遺忘穿越萬道紅塵,讓心波瀾不驚,對得到的要珍惜。
【第79句】:住持之要,當取其遠大者,掠其近小者。事固未決,宜咨詢于老成之人,尚疑矣,更扣問于識者。(宋)晦堂禪師《與草堂書》
【第80句】:【禪心佛語】調伏身心,自有氣度。在日常生活中調伏身心,在行善中調伏身心。我們在行善的過程中起了煩惱,要能夠調伏,這樣就能夠把善落實下去。善行逐漸圓滿,修行逐漸圓滿,人的氣度,也就自然顯現出來。
【第81句】:無相,是“即有即空,即有相而知是空相”,也就是在用身體接觸、用心靈感知某一事物或某一現象的同時就已經知道生命無常、我法皆空,一切都是暫時的假象,不是永恒不變的存在。
【第82句】:【佛心禪語】成熟不是看你的年齡有多大,而是看你的肩膀能挑起多重的責任。真正的幸福不是一路的追逐,而是生活中知足的心態。沒有人虧待你,更沒有人傷害你,而所有的傷害都來自于心胸的狹隘和內心的無明。——延參法師
【第83句】:如芽,非是種子中有,非地非水非火非風非虛空等因緣中有,非是一一因緣中有,非諸因緣和合中有,非離因緣和合余處別有。若此等中一切皆無,如是得言芽無自體;若如是無一切自體,彼得言空。(古印度)龍樹《回諍論》
【第84句】:【禪語人生】要使生命開花結果,必定要經過患難的洗滌灌溉,經常在安逸的空氣中,反會使生命花朵的枝條,柔弱無力,一遇意外摧折,便會凋落。
【第85句】:【禪心佛語】當我們心恢復平常的狀態,身行與口說也會恢復平常的狀態,這樣的人就能稱為有善德的人和有功德的人。
【第86句】:英雄就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和平年代,鋪在路上他就是路,砌在墻上他就是墻,不求聞達,甘于奉獻。而一旦有外敵人侵,他堅硬的特質便展露無疑,瞬間化身戰場利器,沖鋒陷陣,勇猛無匹。
【第87句】:“上帝等待著人在智慧中重新獲得童年。”——泰戈爾。哲人無憂,智者常樂,幸福從覺悟開始,覺悟之路就是幸福之路,返于淳樸歸于本真才是最大的幸福。
【第88句】:【禪語人生】希望社會諸君,勉力行之,即遇壽辰、結婚、生子,是自己求生,慶生吉祥之事,均宜戒殺放生茹素,以善因而求善果也。
【第89句】:要突破小范圍的愛,將愛心普及一切眾生,視眾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這才是佛教所倡導的愛。愛本來就無窮無盡,擴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長慧命;縮小則成自私自利,增長惡業。
【第90句】:心靈禪語:放得下的人,處處都是大道,時時都覺輕松;放不下的人,處處都是迷途,無時不在迷茫。想得開的人,處處都是春天,無時不覺開心;想不開的人,處處都是凋枯,無時不在困惑。小自我,大天地;做何人,在自己。
【第91句】:【禪心佛語】調整好自己心態,時時保持清醒頭腦,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是成就事業最重要條件,也是快樂人生的基礎。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真正達到“大徹大悟”,不是誰都能做到的,人們的心理總是有意無意地受外部環境影響。
【第92句】:誰不曾對生活灰心過、失望過?然而,世界上沒有絕望的事,只有絕望的心。無論現實如何,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出結果,才不枉此生。
【第93句】:【禪心佛語】使自己的心從種種分別、執著中解脫出來,使覺照能夠獨脫于一切攀緣之外,我們的精神面貌就是另外一種境界。
【第94句】:【佛心禪語】趙州禪師解釋道:“你們有所不知,我接待客人有三等:上等的客人,我睡在床上用本來面目接待他;中等的客人,我到客堂里用禮貌接待他;第三等的客人,我用世俗的應酬到前門迎接他。”
【第95句】:【禪心佛語】快樂要有悲傷作陪,雨過應該就有天晴。如果雨后還是雨,如果憂傷之后還是憂傷。請讓我們從容面對這離別之后的離別。微笑地去尋找一個不可能出現的你。
【第96句】:【禪心佛語】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但鳥兒已經飛過;心里沒有被刀子割過,但疼痛卻那么清晰。這些胸口里最柔軟的地方,被愛人傷害過的傷口,遠比那些肢體所受的傷害來得犀利,而且只有時間,才能夠治愈。
【第97句】:【佛心禪語】有人曾問我:身在紅塵之中,天天周旋于場面之上,心如何能靜?又何以靜?我笑而不答。這就像我的撣灰與喝茶。撣的是自家的灰,喝的是自家的茶,又何須為外人道?而且,縱是道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地理解呢?
【第98句】:【禪心佛語】人最可貴的是能思考,而且能提醒自己向善的方向提升,我們在這個社會上活著,就要不斷的警醒自己要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有德行的人。否則,得到了人身,卻做了碌碌無為的庸人,實在是人生最大的損失。
【第99句】:【佛心禪語】不修令修——此處的“修”,乃是止與觀的雙運,即先止后觀或先觀后止的交替使用,使我們戒除貪執,離諸所緣,從而達到定慧均生。
上一篇:歇后語的文案,錯過就太可惜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