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砍倒大樹有柴燒】(諺)比喻朝著大的經(jīng)濟(jì)目標(biāo)下手,自然就能得到很多利益。
【第2句】:【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子】釋義:保密,連自家人都不能知道。例句:“你小聲些!這事兒可得保守秘密;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子,誰也不能給知道。”
【第3句】:半夜吃小魚——摸不著頭腦;首尾分不清;囫圇吞
【第4句】:人造牛黃——冒牌貨
【第5句】:【 一朝權(quán)在手,便把令來行】有權(quán)有勢,就能發(fā)號施令。清 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三天成殮之后,龍光就自己當(dāng) 家,正是一朝權(quán)在手,便把令來行,陸續(xù)把些姨娘打發(fā)出去, 有給她一百的,有給她八十的,任她自去擇人而事。”
【第6句】:敬酒不吃吃罰酒——不識抬舉
【第7句】:我看表弟在吃冰糕,就說:“來,讓哥咬一口。”媽媽說:“看把你饞的,舌頭都掉在地上了。”(山西·高平)
【第8句】:【歪嘴吹喇叭——一股斜氣】(歇)斜:諧“邪”。氣:本指氣體,轉(zhuǎn)指風(fēng)氣、作風(fēng)。指不正當(dāng)?shù)娘L(fēng)氣或作風(fēng)。 也作“歪嘴和尚吹喇叭——一股邪氣兒”。
【第9句】:【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釋義:梁園:園名,即兔園,漢代梁孝王劉武建造的花園,也叫“梁苑”,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東。比喻外地雖好,不可久留。例句:宋四公思量道:“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連更徹夜,走歸鄭州去。
【第10句】:早上,媽媽叫我起床,我嘴上答應(yīng),可就是不想起來。媽媽說:“你可別光敲梆子不賣油啊!”(河南·許昌)
【第11句】:【張飛打鐵——人硬貨也硬】(歇)硬:前硬字指強(qiáng)硬;后硬字本指堅硬,轉(zhuǎn)指強(qiáng)硬、過硬。指人性格剛強(qiáng),本領(lǐng)過硬。
【第12句】:秋后的蟈蟈——沒幾天吱吱了
【第13句】:【獅子大開口】(慣)1比喻要價或提的條件太高。2形容嘴張得太大,吃東西太快。 也作獅子大張口。 獅子大張嘴。
【第14句】:我家三分綠油油的黃瓜秧上,小黃瓜一個挨一個。媽媽逢人就喜笑顏開地說:“黃瓜賣了買臺洗衣機(jī),洗衣服就不用發(fā)愁了。”誰知黃瓜剛長大,一夜之間就被小偷偷光了。爸爸說:“遠(yuǎn)看是個高岡兒,臨近是個下洼兒。”(河南·商水)
【第15句】:【八抬大轎拾不去】八人抬的大轎,接待隆重,表示堅決不 去。古華《浮屠嶺》:“莫要等我冷了心,你再打發(fā)八抬大轎 來抬,我都不會去你那個鬼浮屠嶺。”
【第16句】:【門神老了不捉鬼】(諺)門神:舊時貼在大門上護(hù)宅的神像。比喻人年歲老了,精力衰弱,辦不了事。
【第17句】:【鵓鳩樹上鳴,意在麻子地】(諺)鵓鳩:又名勃鴣,鳥名。鵓鴣鳥身在樹上嗚叫,心卻想的是吃麻地里的麻子。比喻人表面做作往往是假,心里暗打主意才是真。
【第18句】:【大家馬兒大家騎】(諺)指屬于公眾的馬,人人都有權(quán)利騎。泛指凡是公眾的福利,應(yīng)歸公眾享受,不應(yīng)被個人獨(dú)占。 也作“公眾馬,公眾騎”。
【第19句】:【龍配龍,鳳配鳳,鵓鴣對鵓鴣,烏鴉對烏鴉】(諺)龍要找龍配對,鳳要找鳳配對,鵓鴣只能配鵓鴣,烏鴉只能配烏鴉。比喻男女婚配,要講究門當(dāng)戶對。
【第20句】:獨(dú)木蓋不成房屋,一個人成不了社會。
【第21句】:改革開放,農(nóng)村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姑爺深有體會地說:“那些年,是賊來不怕客來怕;現(xiàn)在相反,是客來不怕賊來怕。”(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22句】:【烏鴉叫不祥之兆】烏鴉,俗稱老鴰,是一種常見的益鳥,“烏鴉反哺”是出了名的。這么好的鳥類,人們反而嫌棄它,原因何在?完全是人們對它的生活習(xí)性的誤解,烏鴉長得一身黑(天下烏鴉一般黑),叫聲難聽,喜食腐肉,又總在寒冷的冬天和曠野里出現(xiàn),形成一幅枯木寒鴉的凄涼景象,故人們就把烏鴉與悲慘氣氛聯(lián)系起來。人們?yōu)榱速H斥烏鴉,還給它編了一個故事。傳說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個文人叫公冶長,他能聽懂鳥語。有一天他在樹林里看見一只烏鴉,烏鴉對他說:“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一狼拖羊,快點去,莫慌張,你吃肉,我吃腸,腸子掛在樹枝上!”公冶長趕到南山,果見一惡狼拖著一只羊。他把狼趕走了,把羊帶回家。由于興奮過度,吃完肉后忘了把羊腸給烏鴉掛在樹上。記仇的烏鴉發(fā)誓報復(fù)他。后來,烏鴉又唱了同樣的歌騙公冶長去另一個地方,公冶長趕去一看,原來是強(qiáng)盜剛殺了人的作案現(xiàn)場。正當(dāng)他嚇得要走開時,公差來了,把他捉去了公堂。這件事傳出去之后,人們都知道公冶長坐牢是被烏鴉害的。從此,就認(rèn)為烏鴉叫是想要害人,是不祥之兆。
【第23句】:【鴨子的足板兒——一聯(lián)兒的】(歇)本指鴨子的腳趾連成一片,轉(zhuǎn)指人與人關(guān)系密切,聯(lián)合在一起。
【第24句】:【 動一根毫毛,立一根旗桿】極言不容侵犯。浩然《艷陽 天》:“你敢動動我?摸倒我一根毫毛,奶奶讓你立根旗桿!”
【第25句】:【鉆進(jìn)悶葫蘆里】釋義:比喻沉悶起來。例句:他喝了一口茶,瞅著錢萬利的滿臉愁容,說:“怎么,唉聲嘆氣的,又鉆進(jìn)悶葫蘆里去了?”
【第26句】:【日間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沒做壞事,心中坦然, 反之則擔(dān)驚受怕。日間,也說:平生、為人。魯迅《華蓋集續(xù) 編》:“平生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乙校不自心虛, 怎能給恐嚇呢?”
【第27句】:【孩子嘴里討實話】(諺)從小孩嘴里能討出真情實話。指小孩天真無邪,不會藏真,不會弄假。 也作孩子嘴里無瞎話。 小孩嘴里掏實話。
【第28句】:【搞一言堂】(慣)一言堂:舊時店鋪中掛的匾額,上面寫著“一言堂”三個字,以表示不二價。指領(lǐng)導(dǎo)干部作風(fēng)不民主,一個人說了算,聽不進(jìn)群眾意見。
【第29句】:【 不見真佛不燒香】認(rèn)準(zhǔn)了有用的人,再去求他。電影《紅 色娘子軍》:“南某闖蕩半生,這份家業(yè),得來不易!不見真 佛,我是不能燒香啊!”
【第30句】:爸爸在外婆面前數(shù)落媽媽的不是。外婆說:“你倆的脾氣呀,我看是黃花菜炒雞蛋,對色了,誰也別挑誰的理!”我在一旁聽了,笑著對爸爸說:“早知現(xiàn)在,何必剛才。您不是自討沒趣嗎?”(安徽·滁州)
【第31句】:【面和心不和】(慣)指表面和善,內(nèi)心卻并不和善。也指表面上彼此和睦相處,內(nèi)心卻不滿對方。
【第32句】:【人非草木,誰能無情】(諺)人不是花草樹木,誰能沒有感情?指人都是有感情的。 也作人非草木,豈能無情。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人非草木,焉能無情。
【第33句】:一次吃午飯,五歲的小妹妹不肯吃青菜,奶奶說:“吃菜長頭發(fā),能戴大紅花。”妹妹聽了,高興地吃了起來。(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34句】:燈草織布——枉費(fèi)心機(jī)
【第35句】:麻繩打毛衣——亂牽扯
【第36句】:媽媽叫小英看一會兒課外書,可小英還沒坐穩(wěn),就又跑出去玩了。媽媽說:“你啊,真是坐不住的陀螺屁股,我看你長大會有啥出息!”(江蘇·無錫)
【第37句】:某人用過小剛的筆,不但沒個感謝的話,還說小剛愛給他。小剛生氣地說:“這真是剛背過河就不叫爺了。”(甘肅·鎮(zhèn)原)
【第38句】:【五音不全】“五音不全”形容人缺乏音樂天賦,唱歌不合律拍,常跑調(diào)。現(xiàn)在,歌曲演唱需要掌握七個音符,才能演唱出悅耳動聽、千變?nèi)f化的各種音調(diào),我們熟知的音符有七個:1234567,何來五音不全呢?原來,七音符是樂譜中記錄聲音變化的符號,是從國外引進(jìn)的。而五音的說法,則是中國古人的發(fā)明。自從人類發(fā)現(xiàn)聲音存在差異,便開始探求其中的規(guī)律。早在先秦,人們正經(jīng)提出了五音的說法,即宮、商、角、徵、羽。古人把五音與五臟相配,認(rèn)為五音對應(yīng)五臟器,所以聲音隨之變化,如脾對應(yīng)宮音,它的聲音慢而緩;心對應(yīng)徵音,其聲雄壯明快。后來,古人又增加了兩個音,即變徵、變宮兩音。變徵是角音與徵音之間的樂音,變宮則是羽音與宮音之間的樂音。
【第39句】:兩個山頭的斑鳩——唱一和
【第40句】:【有錢弗買半年閑】(諺)有錢不買閑放半年的東西。指精明人不愿購置閑物,以免影響本金生息或資金周轉(zhuǎn)。
【第41句】:【做生意】“做生意”指商業(yè)經(jīng)營,俗稱“做買賣”。為什么把“做買賣”說成“做生意”呢? “做生意”最早見于南朝劉宋時期《世說新語·言語》引用的一個故事:以前孫吳(指孫權(quán)聽建立的東吳政權(quán))時曾有人把鳥翼用剪刀剪下,扇起風(fēng)來力不減,如同圓扇一樣。但當(dāng)時沒有“生意”,直到晉滅吳以后,才得到大家的使用。這里“生意”一詞是說物品能夠引起人們發(fā)生興趣,才會被人去買。后世遂將經(jīng)商做買賣之事稱為“做生意”,意思是引入感興趣之后買賣方才具有生機(jī)。《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有“先前讀書,后來看看不濟(jì),即去改業(yè)做生意”之語。此乃把做買賣稱為“做生意”的首次記載。也是做生意的源頭。
【第42句】:見了蚊子就拔劍——大驚小怪;小題大做
【第43句】:【十分惺惺使五分】(諺)惺惺:聰明機(jī)敏。指聰明不可使盡,否則禍及子孫。 也作十分惺惺使九分,留著一分與兒孫。 十分聰明使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
【第44句】:【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個小陽春】釋義:指北方一些地區(qū),十月里天氣還像春天一樣溫暖。例句:俗話說:“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個小陽春”,可在北方,時進(jìn)初冬,能吃上這又甜又酸的大柿子,也真算得上新鮮物了。
【第45句】:【這個耳朵進(jìn),那個耳朵出】聽了等于沒聽。或說:一個耳 朵聽,一個耳朵出/左耳朵聽,右耳朵冒/東耳朵進(jìn),西耳朵 出。成語:充耳不聞。老舍《正紅旗下》:“對這些消息,他高 興呢,就想一想;不高興呢,就由左耳朵進(jìn)來,右耳朵出去。”
【第46句】:小窟窿——掏不出大螃蟹
【第47句】:【經(jīng)手三分肥】經(jīng)手一件事情,總要得些好處。臺灣林語 堂《京華煙云》:“國庫收入高,自然油水大,下由小吏,上至 牛大人,豈止過手三分肥。”
【第48句】:【捉大頭】(慣)比喻捉弄、哄騙老實人。也比喻哄別人花冤枉錢。 也作“抓大頭”。
【第49句】:【起了個五更,趕了個晚集】(慣)五更:從黃昏到拂曉的一夜間共分為五更,這里指第五更,正是拂曉時分。趕集:到集市上買賣東西。 起了個大早,到集市卻很晚。比喻起步很早,卻耽擱了時間,誤了辦事。 也作“起五更,趕晚集”。
【第50句】:【水幫魚,魚幫水】謂互相幫助。語序亦可倒置。類似的: 船幫水,水幫船/足幫手,手幫足。姚雪垠《李自成》:“朋友 們誰都會有遇著困難的時候,水幫魚,魚幫水。要不要一點 錢用?”
【第51句】:【說曹操,曹操就到】釋義:比喻說著誰,誰正好就來了。“說”又作“說起”。“就到”又作“到”、“來啦”。例句:姚殿臣笑著說:“你看,說曹操,曹操就到。魏華呀,這就是大隊副書記何石頭同志。”
【第52句】:雙休日,爸爸去賣菜。我說:“爸爸,我去幫你照看攤兒。”爸爸說:“你小孩家懂什么,在家里寫作業(yè)。”奶奶說:“秤砣雖小壓千斤,辣椒雖小辣人心。讓他去鍛煉鍛煉。”(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53句】:小王撿了點柴準(zhǔn)備帶回家,一位搬運(yùn)工看見說:“這點兒柴你也值得要啊?干脆給我得了。”旁邊一個工人聽了插嘴道:“我說你呀,怎么光撈進(jìn)不撈出呢?下次碰見挑大糞的,也要嘗嘗咸噦!”(安徽·銅陵)
【第54句】:【犬子】“犬子”是謙詞,對人稱自己的兒子。這一自謙,實際有督促希望孩子進(jìn)取之意。而對別人的孩子則稱“虎子”。對自家的孩子稱“犬子“,還與古時候的人對一些自然現(xiàn)象以及生老病死沒有科學(xué)、系統(tǒng)的認(rèn)識有關(guān)。遇到一些奇特或無法解釋、存在困惑的事情,常常自覺不自覺與神鬼掛上鉤。如一些有才華、絕頂聰明的人突然生病死亡,往往被人們認(rèn)為是被請到天上做神仙去了;小孩生病夭折,則被認(rèn)為是被小鬼捉到地獄去了。由于存在這種迷信思想,因承相襲,潛移默化,中國人形成了給小孩特別是男孩起賤名的習(xí)慣。如司馬相如小時候就曾被父親喚作“犬子”。他們認(rèn)為名字叫得越不好聽,鬼神就越不在意,孩子就越好養(yǎng),曾幾何時,“狗剩”、“狗子”、“熊貨”、“賤三”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男∶H缃耠S著科學(xué)技術(shù)知識的普及和文化素質(zhì)的提高,人們給小孩起名少了很多顧忌,講究清脆響亮、音韻優(yōu)美、寓意深刻、寄予厚望、望子成龍,以前那種起賤名的現(xiàn)象越來越少,近乎絕跡了。
【第55句】:【求出來的雨點是不大的】(諺)向神靈求雨,降下的雨點不會大。 比喻向別人求助,是不能徹底解決自己的困難的。
【第56句】:【瘦駱駝強(qiáng)似象】(諺)駱駝再瘦,負(fù)重遠(yuǎn)行,頂個大象。比喻富家衰落,家底也比平常人家厚實。也比喻世家破敗,威勢也還不可輕視。 也作瘦駱駝尚有千斤肉。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第57句】:【未看老婆,先看阿舅】(諺)老婆:妻的俗稱。阿舅:妻的兄或弟。指要想知道未婚妻的人品相貌如何,先看看阿舅就叮以推知。
【第58句】:班主任老師在班內(nèi)講一位同學(xué)丟失東西一事時說:“沒做賊,心不驚;沒吃魚,口不腥。拿了別人東西的人,他不但坐不穩(wěn)而且心也不安。”(河南·淮陽)
【第59句】:【吃小虧占大便宜】釋義:受一點小的損失,卻得到很大的利益。例句:“楊吉利搶走了于芝秀,我來嫁給你!”天香粗野而又嬌媚,“丟了一個殘花敗柳,得到一個清白女兒身,你吃小虧占了大便宜。”
【第60句】:公公背兒媳過河——出力不討好
【第61句】:【乘興而來,敗興而去】釋義:敗興:興致被破壞,情緒低落。高興地前來,掃興地回去。“去”又作“返”。例句:這樣,汪逆便乘興而來,敗興而去。他的以偽中央、偽黨來統(tǒng)轄南京與華北的野心,已經(jīng)碰回去一半。
【第62句】:公雞下蛋馬長角——幻想
【第63句】:高粱稈當(dāng)柱子——難頂難撐
【第64句】:理發(fā)店的徒弟——從頭學(xué)起
【第65句】:【何首烏】何首烏,是我國特有的一味名貴中藥材,其莖、根皆可入藥,而且藥用價值很高。相傳在唐代,有一個姓何名田兒的人,因其體弱多病,不能生育,到了五十歲仍無子。有一天晚上,他飲酒過多,醉臥田野,在朦朧中看見兩株樹藤相距三尺,苗蔓相交,覺得很奇怪,就連根掘起,根部長得像一男一女兩個小娃娃。何田兒把此物帶回家,但無人認(rèn)識。有人對何田兒開玩笑說:“你年老無子,這可能是天賜神藥,有兒有女為何不吃吃試試?”田兒就把它切碎,每天服用少許。說也奇怪,連服數(shù)月后感覺精力強(qiáng)盛,舊疾都痊愈了;相繼服用了一個時期,原來已經(jīng)花白的頭發(fā)也都變?yōu)趿耍⑶以谑陜?nèi)生了幾個子女;他改名能嗣,活到一百多歲。能嗣的兒子延秀、孫子首烏,終生服用此藥,都健康長壽,晚年須發(fā)仍然發(fā)黑。由此,這一藥的名聲傳開了。后人用何家第三代的姓名為藥名,叫“何首烏”。
【第66句】:【半夜明燈天曉月】(慣)半夜的明燈,油將耗盡;天邊的明月,拂曉時會隱去。形容事物存在時間短暫,消失很快。
【第67句】:我家小弟弟很調(diào)皮,在外爬高上低啥都做,在家翻箱倒柜樣樣來,我和爸常批評他。可奶奶卻袒護(hù)他說:“寧養(yǎng)一條龍,不養(yǎng)十頭熊。從小淘氣,長大了才有出息嘛!”(江蘇·海安)
【第68句】:【 善門難開,善門難閉】謂做好事并不容易,難以拒絕別人 的請求。西戎《行醫(yī)事件》:“你是明白人,我也有我的難處, ‘善門難開,善門難閉。’自己有這點本領(lǐng),總不愿保守,有人 來請,能說不去嗎?”
【第69句】:【剃頭擔(dān)子——一頭熱】(歇)剃頭擔(dān)子:理發(fā)匠流動著做生意用的擔(dān)子,一頭放板凳和理發(fā)工具,另一頭是燒熱水用的小火爐。指當(dāng)事雙方一方熱情,一方冷淡。 也作剃頭挑子——一頭熱。 剃頭匠的挑子——一頭熱。
【第70句】:三月打扇——滿面春風(fēng)
【第71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語出《孔子家語》。這句話人們常說,是勸諫之良言,道理也是顯而易見的。良藥多苦是規(guī)律,黃連就是珍貴的藥材,它們雖苦,但卻能醫(yī)好人們的疾病。忠言往往就是逆耳的語言,雖不中聽,但最有價值,能警示自己,敦品厲行,養(yǎng)成良好品德。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聽了魏征的逆耳忠言,把逆耳忠言當(dāng)成一面鏡子,“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成就了“貞觀之治”。相反,他的兒孫唐玄宗李隆基雖有“開元之治”,但他自滿了,聽不進(jìn)忠言,一味相信安祿山的甜言蜜語,卻不知安祿山是口蜜腹劍,結(jié)果放松了警惕,釀成了“安史之亂”,使中興的大唐急速走上下坡路,由盛變衰。百姓也是如此,人的一生都想稱心如意是不可能的,不能一聽逆耳忠言就不高興,一遇不順利就怨天尤人,一聽奉承話就忘乎所以,必然落得個“狐貍奉承,烏鴉唱歌”的結(jié)果。
【第72句】:我們學(xué)校舉行乒乓球比賽。我雖然個子小,但球打得不錯,老師和同學(xué)們都夸我。爺爺高興地說:“比賽場上,人不論大小,馬不論高低。”(河南·杞縣)
【第73句】:【到什么山上打什么柴】(諺)山不同,長出的柴木也不同。指到了哪座山,就應(yīng)砍哪座山上的柴。比喻環(huán)境變了,人的思想、習(xí)慣也得跟著變。
【第74句】:【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諺)等閑:不當(dāng)回事。如果讓人非常容易地把所求東西得到手,就不會珍惜。指人情重難輕易,只有讓他得來艱難,才會重視。
【第75句】:【人怕逼,馬怕騎】見“馬怕騎,人怕逼”。
【第76句】:【將軍不下馬,各自奔前程】各人走自己的道路。清代《兒 女英雄傳》:“千里搭長棚,沒個不散的筵席;將軍不下馬,你 我各自奔前程,恕我失陪。”
【第77句】:【拿豆包不當(dāng)干糧】(慣)豆包:包有豆餡兒的包子。比喻小看了有本事的人。
【第78句】:【大盜沿街走,無贓不定罪】(諺)偷搶財物的大盜明目張膽地走在街上,沒有真憑實據(jù),就無法給他定罪。指懲辦罪犯,要有證據(jù)。
【第79句】:【解鈴還得系鈴人】據(jù)《指月錄》記載,法眼和尚提出一個 問題:虎頸上的金鈴誰能解下來?有個泰欽和尚說,掛鈴的 人能解下來。借指出了事情,應(yīng)由當(dāng)事人自己去解決。成 語:解鈴系鈴。錢鐘書《圍城》:“這都是汪太太生出來的事, 解鈴還須系鈴人,我明天去找他。”
【第80句】:我問爺爺,下了這么多天的雨,天什么時候才能晴。爺爺笑著說:“早著呢,‘初三下雨,十三晴,二十四五才放光明’嘛。”(安徽·廬江)
【第81句】:【砍柴刀刮臉——懸乎】(歇)指危險或不保險。
【第82句】:久病床前無孝子。
【第83句】:【既到大江邊,不怕水濕腳】(諺)比喻人既然到了某個地步,就不怕生事惹麻煩。
【第84句】:【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沒有強(qiáng)者,本領(lǐng)不大的人成了 領(lǐng)導(dǎo)者。類似的:山中無虎狗稱王/山中無鳥,麻雀做王/山 中無鳥獸,螳螂自稱王/山中無大樹,茅草也稱王。海外聶 華苓《失去的金鈴子》:“我就不相信。山中無老虎,猴子稱 大王!準(zhǔn)是個蒙古大夫!”
【第85句】:老婆婆穿針——離得遠(yuǎn)
【第86句】:【當(dāng)面說好話,背后下毒手】搞陰謀詭計。類似的:當(dāng)面做 人,背后做鬼。王朔《編輯部的故事》:“你早說不喜歡我,我 抬腿就走,一句話都不說。何苦當(dāng)面說好話,背后下毒手。”
【第87句】:【摘桃子】(慣)比喻攫取別人的成果。
【第88句】:爸爸正講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可講到動人處,卻突然不講了。媽媽說:“怎么不講了?嘴上貼封條了?”爸爸還是故意賣關(guān)子。“好,不說就留在肚里漚糞吧!你再想說,我還不聽呢!”(河北·青縣)
【第89句】:大家動手干,賽過英雄漢。
【第90句】:【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子】(諺)比喻在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下,或惡劣的國際環(huán)境中,總是強(qiáng)凌弱,大欺小。 也作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青泥。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蝦,小蝦吃稀泥。
【第91句】:【欲多傷神,財多累身】(諺)貪欲多損傷精神,財物多累壞身心。誡人清心寡欲。
【第92句】:風(fēng)匣板做鍋蓋——受了冷氣受熱氣
【第93句】:樂隊里的鑼鼓——任人敲打
【第94句】:老貓看游魚——干著急
【第95句】:【知底莫過當(dāng)鄉(xiāng)人】(諺)當(dāng)鄉(xiāng)人:同鄉(xiāng)人。再沒有比同鄉(xiāng)人更清楚底細(xì)的了。指在同鄉(xiāng)人面前,不要想隱瞞自己見不得人的事。
【第96句】:書記把暖瓶碰掉在地上,卻怪公務(wù)員放的不是地方。公務(wù)員背地里說:“唉!只有丫環(huán)的不是,沒有姑娘的不是。”(安徽·利辛)
【第97句】:【 經(jīng)風(fēng)雨,見世面】在社會生活中受到鍛煉。海外老六《丫 頭你嫩嫩地嫁了吧》:“她已經(jīng)在學(xué)校‘經(jīng)風(fēng)雨,見世面’了, 練就了一副打不過也打,罵不過也罵的脾性。”
【第98句】:歪墻開旁門——斜(邪)門
【第99句】:大過年的,表哥卻不想穿剛買的新衣服。媽媽笑著說:“人靠衣服馬靠鞍,沒有好人穿還有好人看呢。你乖乖地快穿上!”(河南·郟縣)
上一篇:佛語禪心的文案,句句入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