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以智慧明鑒自心,以禪定安樂自心。以精進堅固自心,以忍辱滌蕩自心。以持戒清凈自心,以布施解脫自心。
【第2句】:【佛心禪語】“生命并沒有價值,除非你選擇并賦予它價值。沒有哪個地方有幸福,除非你為自己帶來幸福。”
【第3句】:【禪心佛語】通身放下,如同死人,自然根塵識心消落,貪嗔癡愛泯滅。
【第4句】:生活中不需要過多的欲求,否則它們會牽扯你過多的精力的。在現實社會中,有許多人執意于財富和成功的追求,事實上財富和成功并不可能讓你的幸福永駐。
【第5句】:真衲僧,自己一段大事。諸兄弟且作幺生得平平穩穩去?但得雪消去,自然春到來。——《宏智禪師廣錄》
【第6句】:【禪心佛語】海說:你來到我身邊,以為看到了海,但你并沒有看到我。其實,你看到的我只是表面,真實的我必須要你深入探索。
【第7句】:【禪心佛語】隨緣做事,隨緣放下,不留戀。就是在大限到來的時候也能夠隨順因緣而去,不留戀這個世間,不留戀任何東西,那才會沒有遺憾地結束此生。
【第8句】:解鈴還需系鈴人,如果你不自己將它解下來,那誰也插不了手,幫不上忙。
【第9句】:【禪心佛語】你在兩個仇人之間說話要有分寸,以免他們和好后,你將無地自容。
【第10句】:【禪語人生】在生活面前,有三件事情不能做:第一,不能用小聰明,會辜負很多善意;第二,不能用小心眼,將會錯過許多幸福;第三,不能用小固執,會讓煩惱占了心窩。
【第11句】:【禪心佛語】根松仁波切:貪導致貧窮,導致災難降臨,貪的人反而沒有錢。隨緣最好。其實用智慧的心去做事做人,辛勤勞動,那肯定精神和物質都是富裕的。
【第12句】:【佛心禪語】利生:水的存在就是利益。沒有水,人與動物無法生存;沒有水,花草樹木無法生長、發芽、結果。人、動物、一切生命,大自然的一切萬物都離不開水的滋養。
【第13句】:【禪心佛語】市場上的優秀人才不多見,籠絡優秀的人才是企業成功的重要保證,要創造良好的激勵機制以吸引行業最優秀的人才,籠絡一流的人才才能增強公司的綜合能力。
【第14句】:要普度眾生,就要從愛護大地的每一粒沙、每一塊石頭、每一棵樹苗、每一寸土地開始。
【第15句】:【禪語人生】有一句話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磨難是最好的試金石。人生的磨難能賦予豁達的人更加成熟的魅力。
【第16句】:【禪語人生】要用覺性好好地覺知它、感覺它,就像提起手時,感覺到它,這就是禪相;當念頭生起時,知道并看見它,這就叫禪相。
【第17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可憐的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錯誤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癡迷。
【第18句】:【禪心佛語】沒有分別心叫做苦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心地上用功夫,才叫做真的苦行。
【第19句】:有八事可以安樂:順事師長,率民以孝,謙虛下下,仁和其性,救危赴急,恕己愛人,薄賦節用,赦恨念舊。《佛說孛經抄》卷一
【第20句】:禪定就是坐在那兒把你的心沉靜一下,好像…碗渾水,放在一個地方不動,塵土就沉到底下,從上面一看,就看到底。——耕云先生
【第21句】:【佛心禪語】禪定修行:“定、靜、安、慮、得”,禪定攝心,精進修行,自然心凈氣爽,事事順暢了無牽掛。
【第22句】:愛是理性的犧牲,而不是感性的占有。愛是無怨無悔,心甘情愿的奉獻,愛是美化外在環境,凈化內在心靈的源頭,愛是慈悲的顯現。—一海濤法師
【第23句】:【禪心佛語】你有沒有因為失去某人或什么東西而很痛苦過?你要知道,這世上沒有離不開的人或東西,只有放不下的執著。
【第24句】:思考問題時,不要一味地只在表面上轉來轉去,更不要死鉆牛角尖,這樣只會越來越遠;要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式,這樣才會有所突破。
【第25句】:【禪心佛語】到了晚上參禪的時候,東陽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然后在師父的旁邊坐下。
【第26句】:十不善業道,上者地獄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餓鬼因。《華嚴經》卷三十五,十地品
【第27句】:有覺悟的智慧,具足良知良能,領導人間、教育人群、凈化人心者,是圣賢。
【第28句】:【佛心禪語】自制,就是自己克制自己,它是一種“質”的能力,是一種品格修煉,一種可貴的自我限制行為,也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責任。
【第29句】:【經典佛語】“人過留跡,雁過留聲”,人來到這世界上走一遭,應當留下一點足跡,一點與山河同在的精神。
【第30句】:【禪語人生】一場夢拉長到30年,就叫做人生;30年的人生壓縮為2小時,就叫做一場夢。人生與夢,其實是夢與夢中之夢。
【第31句】:人的心念,如能時常保持開朗清明,展現于周遭的環境都是美善的人間凈土。
【第32句】:【禪心佛語】時間確實可以累積功德,過去迷惑顛倒的歲月,不算是真正的人生,若真正能夠做“利人利己”的事情,才算是真正的人生。
【第33句】:【佛心禪語】禪定與般若是一體的,只定無慧,易生邪定。只慧無定,會增長邪見,此慧非般若智慧,只能稱為干慧。
【第34句】:秀麗的青山上有著一座精致的白塔,樹木重重環繞著它,將它襯得更加有禪意。
【第35句】:【禪心佛語】謙虛不是抬高別人,也不是踩低了自己。謙虛,恰恰是一種能容忍他人的胸懷。
【第36句】:無明者,名不了一切法,迷法界而起三界業果。《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圣賢學觀品以不達一法界故,心不相應,忽然念起,名為無明。(古印度)馬嗚《大乘起信論》
【第37句】:一個人心中有了“疑網”,別人若想走進你的心中,立刻就被疑網隔開,如此非但無法建立互信的感情,甚至會彼此猜疑爭斗。
【第38句】:【佛心禪語】不帶執著的愛,是唯一不夾雜恐懼的愛,這種愛才是清凈的。帶有執著的愛是枷鎖,蘊藏了情緒的狂浪,往往制造一種看不見的鐵鏈。
【第39句】:【禪心佛語】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忘境猶易。忘心至難。人不敢忘心。恐落空無撈摸處。不知空本無空。唯一真法界耳。
【第40句】:【禪心佛語】事件的發生并非偶然,而是雞足山當地長期以來以旅游開發之名,行挾佛斂財之實所引發的必然抵制與抗爭。
【第41句】:【禪心佛語】婆娑世界充滿了痛苦、無奈、委屈、不平,如何才能活得自在,唯一的辦法,是以自己的般若智慧找到心中的凈土。
【第42句】:汝等尚以緣心聽法,此法亦緣,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應當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為亡失月輪,亦亡其指。《楞嚴經》卷二
【第43句】:【禪心佛語】失敗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剛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與人為善、從善如流。
【第44句】:自見斷十惡道,念十善道已,便生歡悅;生歡悅已,便生于喜;生于喜已,便止息身;止息身已,便自覺樂;身覺樂已,便得一一心。《中阿含經》卷四,《波羅牢經》
【第45句】:坐石看云閑意思,朝陽補衲靜工夫;有人問我西來意,盡把家私說向渠。
【第46句】:【禪心佛語】譬如寒月,水結為冰。及至暖時,冰釋為水。眾生迷時,結性成心,眾生悟時,釋心成性。
【第47句】:【禪心佛語】同樣,如果你侮辱了一個人,就等于侮辱了一切人,也侮辱了你自己。高貴者的特點是極其尊重他人,正是在對他人的尊重中,他的自尊也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
【第48句】:慧忠的眼光暗了下去。有的人為什么只會應聲、被動?進退都跟著別人走,不會想到自己的存在。難道他不能感覺自己的心魂,接觸自己真正的生命嗎?
【第49句】:佛是沒有煩惱的人,佛是歡喜的人,佛是慈悲的人,佛是無私奉獻的人,佛是把一切美德、一切智慧都集中體現出來了的人。
【第50句】:【佛心禪語】曾經有機會目睹他最軟弱或最糟糕的時刻,你仍能夠接受他的不完美,并且和他共同擁有這個秘密,這一段愛情,才能夠長久一點。
【第51句】:【禪語人生】知心是道;若得心時,無心可得;若得道時,無道可得。若言將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見。
【第52句】: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于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華嚴經·普賢行愿品》)
【第53句】:若一念心起,則有善惡二業,有天堂地獄。若一念心不起,即無善惡二業,亦無天堂地獄。——《達摩大師悟性論》
【第54句】:【禪語人生】用平靜和深刻的洞察力來滋養自己,你將能夠在今生和來世享受寧靜的滋味。你將遠離無明的饑荒,并且自然而然地想要從事禪修。
【第55句】:佛教中的“愛”有兩種:一是餓鬼愛,也就是欲愛——貪無饜足;一是菩薩愛,也就是“法愛”一一清凈無染。
【第56句】:【禪心佛語】迦牟尼佛說:“降伏百萬大軍并不偉大,降伏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簡單地講,學佛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改變自己。
【第57句】:【禪心佛語】將心放在行走發生的動作本身,就是正念;清楚地了知行走,就是正知。
【第58句】:【禪語人生】這世上對某些人來說,是為了要爬升的梯子;對某些人則是為了要下降的梯子。
【第59句】:【禪心佛語】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第60句】:此常樂涅槃從實智慧生,實智慧從一心禪定生。(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十七
【第61句】:感恩是要從對待每一個人,做每一件事做起。感恩要落實到具體的人、事身上,才是實實在在的。心如虛空,就能夠包容一切。還有什么東西能夠把虛空擠破呢?
【第62句】:【禪心佛語】禪是一種無意的發現。是你信步閑走時,闖入深山的幾戶人家。那里不時飄來幾聲狗吠,疏落歪斜的籬笆上綴滿了寂寞的花。
【第63句】:【禪心佛語】人得有智慧。事情本身沒有好和壞,好壞是我們自己的分別執著。
【第64句】:【禪語人生】一切眾生心清凈,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第65句】: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日:“幽澗泉清,高峰月白。”——《廣巖成澤禪師》
【第66句】:【佛家經典禪語】快樂要有悲傷作陪,雨過應該就有天晴。如果雨后還是雨,如果憂傷之后還是憂傷。請讓我們從容面對這離別之后的離別。微笑地去尋找一個不可能出現的你!
【第67句】:【禪語人生】無限輪回,一切眾生都曾作過我的父母,因此要孝順一切人,恭敬一切人,在有差別的緣起下,去實踐平等的大愛。
【第68句】:【佛家禪語】佛教微博經典:不說人短,不思人過;不念人惡,不揚人錯。能過就是生活,能走就是道路。莫嫌路顛簸,世界本曲折。
【第69句】:【禪語人生】愚癡的人,會把甘露化為毒藥,有智慧的人,能把毒藥化為甘露。
【第70句】:【心靈禪語】一個人做任何事情都必然會產生影響,都必將會導致善惡報應。“如入夜書,火滅字存”這個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人無法回避自己的行為所導致的結果。
【第71句】:世間很多人,如同乘車,只關心如何坐得舒服一些,而不知車正快速趨向懸崖。
【第72句】:【禪心佛語】事隔一年后,這位沒有結婚的媽媽,終于不忍心再欺瞞下去了。她老老實實地向夫婦倆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住在附近的一位青年。
【第73句】:【禪語人生】因緣空廣泛,對待空狹隘。因為法若不空,有自性,不能接受因緣,就沒有因緣生了。
【第74句】:【禪心佛語】通過五戒十善來逐步地淡化和拔除自己的殺生心、貪欲心、嗔恨心和愚癡心,相應地就增長我們的慈悲心、平等心、智慧心和包容心。
【第75句】:一切相分,皆是心影;一切見分,皆是心光;一切自證分,皆是心體;一切證自證分,皆是心性。——《法語四》
【第76句】:【禪心佛語】佛說梵行是與這種見解無關的。不論一個人對這個問題的見解如何,世間實有生、老、壞、死、憂、戚、哀、痛、苦惱。
【第77句】: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后乃視為故常,而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第78句】:要清凈世間,首先我們每個人要先清凈自心,要用因果來規范心念和行為。
【第79句】:忍字心上一把刀。能忍,就能納受人間一切的缺點——對任何人沒有一點怨恨,做任何事也沒有一個難字。
【第80句】:【禪心佛語】貪瞋癡心深藏在我們感官的核心底層,而且當我們沒有覺知時它就會流竄而出。
【第81句】:目標是人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但塑造自我卻不僅限于規劃目標。要真正塑造自我和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必須奮起行動。莎士比亞說得好:“行動勝過雄辯。”
【第82句】:【禪語人生】真實的人生,要學會沒有回報的喝彩,不會喝彩的生命不是奔放的生命。
【第83句】:念佛三平常:平常人,平常心,平常道。佛很平常,凡夫很“偉大”。佛眼中只有平常,而凡夫揀東揀西,不老實的心總是期待著“偉大”。
【第84句】:【圣經文案】337我若將所有的周濟窮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林前13:3)
【第85句】:【佛心禪語】武漢黃陂石觀音寺現址所在街道名為“六指街”,關于“六指”,有志云:“以標月指,大悲提持,由六度門,開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成佛菩提。”
【第86句】:【禪心佛語】如果有人認為學佛是一件辛苦的事,這樣是不對的,因為六道輪回比學佛更辛苦。一個人無論壽命多長,都應該不厭倦的學佛,要以學佛為樂才對。
【第87句】:【禪心佛語】奮斗,是理想與毅力合成的混凝土,它能架成通向彼岸的橋梁。
【第88句】:【禪語人生】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界中,念念不忘上師三寶、念念不忘父母眾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
【第89句】:【佛心禪語】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第90句】:【禪心佛語】但是,不久后,忽然得知先生對她不忠實,此后的日子便過得非常痛苦。盡管她知道要應用師父的話,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就是做不到。
【第91句】:【禪語人生】心如虛空,就能夠包容一切。還有什么東西能夠把虛空擠破呢。
【第92句】:【羅狀元醒世詩其3】為人不必苦張羅,聽得仙家說也幺。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錦衣玉食風中燭,像簡金魚水上波。富貴欲求求不得,縱然求得待如何。
【第93句】:命里有時終需有,命里無時莫強求!人生無常,人心善變,何必為那些是非恩怨糾結?看淡了,是是非非也就無所謂了;放下了,成敗得失也就那么回事了!
【第94句】:【道場】菩提無花,蓮臺亦無芽。子袈裟,道人持扎。人間施佛法,除妖魔變虛化。
【第95句】:【禪心佛語】他的生意也沒有好壞之說,每天的收入正好夠他吃飯和喝茶。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東西,因此他非常滿足。
【第96句】:【經典佛語】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
【第97句】:【禪語人生】知識屬于頭腦,知道屬于靈魂(本質)。知識總在設計,知道總在隨緣。知識有為,知道無為。知識是過去,知道是當下。知識用口,知道用心。
【第98句】:【佛學智慧經典文案】幸與不幸都是相對的,沒有不幸也就無所謂幸怎樣面對生活的痛苦與不幸?佛日: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涅槃經》
【第99句】:菩提心以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為究竟。它可以抗拒虛無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干擾,從而使人的心靈獲得安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