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是故如來隨其心門引入一乘。我既體知眾生佛性,本來清凈,如云底日,但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云盡,慧日即現:何須更多學知見,所生死苦。
【第2句】:【禪心佛語】佛法說因為我們迷惑,不知道它從那里出來,我們的心就隨著這煩惱的心對外境反應。
【第3句】:世間事物無常,有形的物質、有所求的愛,無法永久恒存。唯有無私、無求、無我的大愛,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
【第4句】:修行得自己力行實踐,靠自己的精進來啟發靈明的覺性,不能期望無修自成的成果。
【第5句】:等到子女長大了,為了求學或就業而離鄉背井,剛開始時,他們還會想念父母,但日子久后會慢慢把這分親情移轉到朋友身上及異性的感情上,于是親情就慢慢被淡化遺忘了。
【第6句】:恩必施于有功,不可妄給私人;威必加于有罪,不可濫及無辜。(當代)星云《佛光菜根譚》
【第7句】:【禪語人生】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煩惱塵垢,本來無相,豈可將質礙水洗無為身。
【第8句】:【禪心佛語】佛陀從不勉強別人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訴眾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惡?善惡還是要自己去選擇,生命還是要自己去掌握。
【第9句】:【禪心佛語】佛曰:世有二人甚為希有如優曇花。一者不行惡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為希有。
【第10句】:諸菩薩但觀眾生有利益處,即便調伏,為護大乘正法故,不必一切慈悲軟語。(陳)慧思《法華經安樂行義》
【第11句】:你目前擁有的,都將隨著你的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現在就布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
【第12句】:【禪語人生】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我們要善用分別心,學會如理思惟,以此扭轉我們的妄見,樹立人生的正見。進而要超越分別心,開發無分別智,方能通達空性。
【第13句】:【禪語人生】在看得見的地方,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在看不見的地方,我的心和你在一起。
【第14句】:【禪心佛語】但人非草木,感情如云如霧,一切靜在眼前,一切遠在天邊。如何把握全在隨緣。
【第15句】:自高陵物,不見己失,不知自短,是慢業。《華嚴經》卷五十八,離世間品
【第16句】:新婦騎驢阿家牽,山青水綠。桃花紅,李花白,一塵一佛土,一葉一釋迦。一《洞山梵言禪師》
【第17句】:【禪心佛語】當心的本性被認出來,這就叫做涅槃;當它被迷惑所遮蔽,這就叫做輪回。
【第18句】:【禪語人生】問:我第一次結婚不好,第二次更壞,為什么?上人:那就不要結婚,多念觀世音菩薩。
【第19句】:身語意業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有部律》周利盤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誦得,即此伽陀也。)
【第20句】:【佛心禪語】不要幻想生活總是圓滿的。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得到中總會失去些什么,這是世之常理。
【第21句】:【禪心佛語】如果我能夠看到自己的背影,我想它一定很憂傷,因為我把快樂都留在了前面。
【第22句】:【禪心佛語】但是,不久后,忽然得知先生對她不忠實,此后的日子便過得非常痛苦。盡管她知道要應用師父的話,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就是做不到。
【第23句】:【佛心禪語】最快的腳步不是跨越,而是繼續;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徘徊;最好的道路不是大道,而是小心;最險的道路不是陡坡,而是陷阱。
【第24句】:【禪心佛語】三個忘記:忘記年齡,忘記過去,忘記恩怨。四個擁有:無論你有多弱或多強,一定要擁有真正愛你的人,擁有知心朋友,擁有向上的事業,擁有溫暖的住所。
【第25句】:實實在在的道不是看來的,也不是聽來的,而是要真正去做——確切去實踐,才能表達出真道。
【第26句】:汝諸人如在大海里坐,沒頭浸卻了,更展手問人乞水吃。——《玄沙師備禪師》
【第27句】:凈佛世界者,有二種凈:一者菩薩自凈其身,二者凈眾生心令行清凈道。以彼我因緣清凈故,隨所愿得清凈世界。(古印度)《大智度論》卷五十
【第28句】:不管路有多遠、自己能力有多少,都能隨分隨力盡量去達成目標,此即“毅力”。
【第29句】:【禪心佛語】那些得不到的,與之擦肩而過的,不必裝作若無其事,哭就大放悲聲,傷后痛定思痛,然后再往前走,前頭總有風景。
【第30句】:首先,在行為上要低調,“才大不可氣粗,居高不可自傲”,做人不能太精明。《紅樓夢》中的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樂極生悲。
【第31句】:【禪語人生】修行不能離群索居、閉門造車,而應該將自己的修行與救度眾生緊密聯系在一起,“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與一切眾生同憂同樂。
【第32句】:【禪心佛語】佛說十二因緣是依于兩重因果――為了讓有情了知兩重因果才宣說從無明到老死的十二因緣的次第。
【第33句】:【禪心佛語】世間的快樂皆有其負擔,唯有從內心超越愛恨,揚棄得失的觀念而獲得快樂。這種快樂是沒有負擔的。
【第34句】:我們盡量不要有脾氣,盡量要學忍辱,能忍辱,相貌就生得端正圓滿,人人見你都敬佩你,見你和藹可親;不是滿身炸彈,滿身機關槍,人見人怕。——宣化上人
【第35句】:【禪心佛語】聽靜夜之鐘聲,喚醒夢中之夢;觀澄潭之月影,窺見身外之身。
【第36句】:【禪心佛語】佛說:汝以色空相傾相奪于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
【第37句】:對付一個正常的客戶要誠實守信;對待不講信用的人,方式也可以靈活些。
【第38句】:【心誠意正成正果】佛心沒有遠近,人的愿望也沒有大小,只要心誠意正,即可修成正果。
【第39句】:話語要謹慎委婉。面對知音,不必說得太明顯就懂;不是知音,說得再露骨也沒用。
【第40句】:【安分守己】佛陀常教導我們:要安分守己,守住清凈無為的心,讓心時時寂靜。靜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過著和樂的日子。
【第41句】:【佛心禪語】不管是誰,人類也好,天人也好,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只要覺悟了四圣諦,他就是一位圣者,一位佛陀真正的弟子。
【第42句】:有僧問:“如何得出離生老病死?”師曰:“青山原不動,浮云自去來。”——《宗教箴言錄》
【第43句】:【禪心佛語】行善貴在及時努力。我們大家現在就開始積陰德吧。否則恐怕會太遲了。因為生命無常,我們并不知道死神何時會來臨,所以應該趁早修善積福。
【第44句】:【禪心佛語】寬恕包容不計較,是讓自己的心靈松綁解脫,他人的認同是幸運,木然是本分,人各有路數,追求各異,相遇珍惜也就是隨緣善待噢。
【第45句】:【禪心佛語】積極者相信只有推動自己才能推動世界,只要推動自己就能推動世界。
【第46句】:【禪語人生】愿您將善心化作行動,一起來做功德圓滿,福慧雙修之人。
【第47句】:越是無風靜定的燈光,越能顯發靈明的光芒。禪定與般若亦是一樣,越是甚深禪定,越能激發出般若智慧。
【第48句】:【佛心禪語】坐姿如鐘,必須穩重;站立如松,必須正直;容貌如鏡,必須明凈;行止如法,必和禮儀;視聽如教,必能受益;思想如流,必然清澄。
【第49句】:悟三世之妄心不可得而有真心,故日悟心。(五代)延壽《宗鏡錄》卷二十五
【第50句】:【禪心佛語】慈善就在我們身邊一點一滴的關愛關心他人開始,言行上、身行上去關心有需要的人們,物質慈為基礎,心靈慈善為解脫。讓眾生獲得人生的快樂和幸福。
【第51句】:【禪語人生】只能一點一點找回來,讓自己變得優秀,是為了讓愛你的人驕傲。
【第52句】:【禪語人生】小孩子柔嫩的手指間,往往擁有大人頑強的手所把握不住的真理,雖然,成熟的人,會以發現它而自豪。
【第53句】:心中無外物,就是懂得放棄人世間的一切欲望,做到心無雜念,用心來感受世界,從而達到真正的平靜。
【第54句】:可惜今天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發達,都只是借著凡夫心,運用世智辯聰加以創造發展,并沒有發揮清凈的智慧,因此難免造成善少、惡多的結果。
【第55句】:【禪心佛語】菩薩畏因不畏果,害怕因,他不看果報,你積上這個因,將來因緣成熟果報現前。
【第56句】:【禪心佛語】念有念無即名邪念,不念有無即名正念。念善念惡名為邪念,不念善惡名為正念。
【第57句】:見樂著人,當愿眾生,以法自娛,歡愛不舍。….見歡樂人,當愿眾生,常得安樂,樂供養佛。《華嚴經》卷十四,凈行品
【第58句】:【久而敬之】晏平仲善于與人交,久而敬之。(《論語·公冶長》)☆晏平仲善于和別人交朋友,交往越久,別人越尊敬他。
【第59句】:【佛家禪語】包容:水遇到阻擋物并不會爭鋒相對,而是繞道而流,包容與寬恕的人就像水一樣,既不計較,也不爭論。善巧智慧,不傷害眾生的方式來完成自己的目標。
【第60句】:【禪心佛語】空談之類,是談不久,也談不出什麼來的,它始終被事實的鏡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第61句】:【禪心佛語】量有多大,心有多靜;心有多靜,福有多深。心靜不靜,和環境無關。最深的寧靜,來自最寬廣、包容的胸懷。
【第62句】:六字乾坤袋,大即包天包地,小則提手便行,可大可小,能放能收。還有什么裝不下,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
【第63句】:【佛心禪語】自己不曾擁有,就快樂地欣賞別人的擁有,不讓日子淪于黯淡,不讓心緒陷于灰暗,這是我們一生都需要努力去做的功課。
【第64句】:【佛心禪語】有一次一個和尚問道:“我的自我是什么?”趙州說:“你吃過早粥沒有?”“吃過了。”趙州又說:“那么,去洗碗吧。”
【第65句】:古德云:“形直無不影端,聲和自然響順。”內在的威德與溫和的言行,確實能懾服眾生,受人人所敬愛。
【第66句】:【禪心佛語】當你決定放下時,你不會失去什么,唯一會失去的,是你以前放不下的煩惱。
【第67句】:善的緣起,當我們在紅塵迷途中彷徨往復,不知路在何方時,你可知,有一盞心燈一直在照亮你?
【第68句】:而實際上,幸福快樂是一種主觀感受,是此時此刻你的意識對外界信息的判斷和反饋。它不是通過比較得來,也不需要設定任何的時間地點等附加條件。
【第69句】:【禪語人生】用平常心來生活,用慚愧心來待人,用大悲心來處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第70句】:【禪語人生】虛情假意的奉承和謙恭,非但不能使別人欣喜、滿足,自己也會因為背叛了本意而心生不快。
【第71句】:境地緣無好丑,好丑起于心。愚人除境不除心,智人除心不除境。心即除矣,境豈實有?——《法語四》
【第72句】:人生如舞臺,有人一生勞苦,有人先苦后甘,也有人先甘后苦,如何論斷誰最幸福呢?只有充滿愛心的人最幸福!
【第73句】:以清規戒律讓不安定的心安定,以禪修定力讓安定的心穩固,以證悟智慧讓穩固的心發揮功用。這就是戒、定、慧三學的修行過程。
【第74句】:一個人若無信,說再好的話,都很難使人放在心底;因此,我們要讓別人信任,要先建立自己的信用。
【第75句】:【佛心禪語】心要清凈,做好內外環保——愛惜地球資源,照顧人生資源。
【第76句】:【佛心禪語】“晝坐當惜陰,夜坐當惜燈;遇言當惜口,遇事當惜心。”閑時要珍惜忙的一刻,忙時要珍惜閑的一刻。
【第77句】:【佛心禪語】不要把我們現在所做的看得太小,只要我們有這個心量,小能變大,少能變多。
【第78句】:強硬有強硬的好處,忍讓有忍讓的優勢,任何時候,都需要我們審時度勢,適宜而為。妥協不一定全是軟弱,忍讓不一定就是無能,和為貴,有時,遷就忍讓也是一種智慧。
【第79句】:【禪心佛語】沒有人會只因年齡而衰老,我們是因放棄我們的理想而衰老。年齡會使皮膚老化,而放棄熱情卻會使靈魂老化。
【第80句】:【禪心佛語】人生體諒很難,理解不易,生活最好懂得體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管是筆直的坦途,還是阡陌的小道。
【第81句】:達真堪布:布施一個笑容,收獲一份善緣;化解一個怨恨,收獲一份自在。
【第82句】:佛的智慧,博大精深,包羅萬象,不僅有精深的禪理,也蘊藏著玄妙的哲理,可以開發人們的心智,滌蕩人們的心靈,引導人們進入超脫的自由世界。
【第83句】:【禪心佛語】和諧是生命內在的要求,必須從內心的和諧做起,必須從生命的和諧做起,必須從善待天地萬物做起,必須從人的內心凈化、向善向上做起。
【第84句】:凈土因緣有三事:一菩薩功德;二眾生;三眾生功德。三因既凈,則得凈土。(東晉)鳩摩羅什《注維摩經》卷一
【第85句】:禪宗的根本,就在于明白自己是什么——明白自性是佛,自心作佛,自見佛性,自成佛道。
【第86句】:它來自我們的內心,我們內心的欲望在無時無刻地燃燒著,我們的環境也因此遭受摧殘。
【第87句】:【禪心佛語】年齡,不是丈量生命長短的尺度,死亡,不是結束理想、信仰的音符。
【第88句】:【佛心禪語】做人做事應該求的就是個“道”——自然。做人的“道”體現的是真誠、平等、清凈、精進;做事的“道”體現的是看開、隨緣、感恩、內求。
【第89句】:【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修行并非比賽,而是練就自己的耐力、定力與寬廣的心。
【第90句】:【禪心佛語】今天付出一分的努力,可換取明天十分安樂,今天透支一分安樂,可換取明天十分饑寒。人一生中最可怕是無所事事,最可恨是無所追求,最可悲是無所作為。
【第91句】:若作惡業已,終竟不舍失。彼人為貪縛,將人地獄去,財物則屬他,自得惡業污。《正法念處經》卷四十三
【第92句】:人一旦陷入這種明明不“知”卻自以為“知道”的誤區,就很難對自己做出準確的定位。
【第93句】:【禪心佛語】佛曰:多少人要離開這個世間時,都會說出同一句話,這世界真是無奈與凄涼啊。
【第94句】:【佛家禪語】以為自己最好或不如人,都是內心的障礙;能去我執,才能輕安自在。
【第95句】:【禪心佛語】放棄你的看法和想法,在無常的本質當中思索,才能看到客觀真實的“諸法無我”。
【第96句】:【禪心佛語】若只用財富供養,供養雖然豐盛,但如果不聽從師教,就像用高價買了許多藥物、卻一顆也不吃一樣,拜師的作用就一點也起不到。
【第97句】:誠正大愛無敵對,信實良知有感恩,慈悲心境寬包容,喜舍無私念純真。
【第98句】:【佛心禪語】不開心睡一覺,就讓它過去吧。傷心還好,傷胃就不好了。——《麥兜》
【第99句】:成就無量的功德,就是滅除無量的煩惱;舍苦惱的此岸,到達極樂的彼岸,謂之“得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