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孤獨是人生最簡約的風景,在人生這部書中或許只占寥寥的幾頁,卻展示了生命中最豐富的情感,最深刻的思想,因而又是如夢一般最動人的景致。
【第2句】:【禪心佛語】逃避不一定躲得過,面對不一定最難受,孤單不一定不快樂,得到不一定能常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轉身不一定最軟弱。
【第3句】:【禪心佛語】每一個成功的人必定都有很多跌倒的經驗。極少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經過許多挫折、許多次的跌倒之后重新站起來,帶著跌倒的經驗和教訓繼續往前進,才獲得了成功。
【第4句】:真正體會義理是“得一善而拳拳服膺”,日于斯,夜于斯,時時刻刻依理行事。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言談舉止、行為動作,能時刻合于道理,精進堅卓,方能恪守人生之真諦!
【第5句】:明明本是無家客,逢人卻說是故鄉。禪本無言,卻找本來。沒有必要說的東西,反而一番糾纏。漫步在人間,思索在心頭,曾經多少糾纏放不開,到頭來不過一場癡迷。既然是漫步,那就悠然散步,散了,散了。
【第6句】:一般人的心念常常變幻不定,有時生歡喜之念,有時起怨怒之意,有時則萌仇恨之心;原因在于面對各種不同外境時受到了的影響。
【第7句】:【禪心佛語】每一個人都擁有頭腦,卻并非每一個人都能善用頭腦。只有熱愛生命,善于動腦的人,才算得上真正擁有生命。
【第8句】:沙鍋不打不漏,朋友不交不透。干姜扭不出汁,老糠榨不出油。各師傅各傳授,各把戲各變手。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第9句】:【禪語人生】性界清沒有脾氣,心界清沒有私欲,身界清沒有不良嗜好;性不清沒有福,心不清沒有祿,身不清沒有壽,所以要清三界。
【第10句】:【佛心禪語】和氣是一種養心良方,溫和了生活的氛圍,化解了許多急頭白臉,迎來送往皆大歡喜,誰都不容易,何苦動不動就亮出紅眼和獠牙。——延參法師
【第11句】:【禪心佛語】古人云:“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又曰:“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不積硅步,無以致千里。”所以說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
【第12句】:【佛家禪語】三寶加持的陽光下成長的我,由于獲得恩德善知識的正確引導,堅定地認知心中本來具足愛心的明燈與智慧的光明,再也不怕生命的夜路,也不畏輪回的黑暗。
【第13句】:人事的艱難與琢磨,就是一種考驗。就像一支劍要有磨刀石來磨,劍才會利;一塊璞玉要有粗石來磨,才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第14句】:【心靈禪語】看人間,寬寬的是路,窄窄的卻是心,人世間最多的遺憾是缺少那顆包容的心,人間多少錯,最錯是執著,人生多少失誤,悲催還是耽誤,風雨來去,花開易落,人間走過,不要錯過。
【第15句】:端正者忍辱中來,貧窮者慳貪中來,高位者禮拜中來,下賤者驕慢中來,喑啞者誹謗中來,盲聾者不信中來,長壽者慈悲中來,短命者殺生中來,諸根不具者破戒中來,六根具足者持戒中來。(日本)鈴木已三《反故集》
【第16句】:【佛心禪語】本經教導我們:面對困難與挫折,一方面,我們需要及時調整心態直面人生;另方面,我們更需要接受困難與挫折挑戰的膽識與勇氣。(【第6句】:【第19句】:)
【第17句】:【唯美雅句】有一種思念叫孤獨。停下來看風云,坐下來靜賞花開,如若,風雨敲窗,就且聽風吟;心若無塵,歲月靜好。
【第18句】:【禪心佛語】生活并不是向煩惱妥協,而是用心地的明明了了去觀照,創造好心地寬闊的氛圍,在生活中改變,而不是隨波逐流。
【第19句】:【禪心佛語】生活的意義在于鼓勵自己去友好的探索,拓寬自己的心地,讓那些陌生成為友好,讓那些隔閡成為善意,聽取一句忠告,攜將一顆高低心,怎換歲月一場平。
【第20句】:【禪語人生】在幸福的婚姻中,伴侶已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你和他(她)在漫長的歲月中沉淀下來的一份默契、一份溫情、一份平淡、一份理解、一份寬容。愛他(她)就要讓他(她)開心,這就是伴侶。
【第21句】:【禪語人生】種子放在水泥地板上會被曬死,種子放在水里會被淹死,種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發芽結果。選擇決定命運,環境造就人生。
【第22句】:【禪心佛語】圣輝大和尚說:“時代需要我們佛教界有所作為,我們佛教界也一定能夠有所作為。”相信,去門票化,不僅只是佛門中的一個夢想,它必將成為現實。
【第23句】:要隨自然去留。人生到了80歲,甚至90歲、100歲,就不必計較人間壽命長短、有無得失,甚至連生死都不足掛懷,一切任憑自然的生命法則,隨緣自在,就如陶淵明所說:“樂夫天命復奚疑。”
【第24句】:【佛心禪語】不說人短,不思人過;不念人惡,不揚人錯。能過就是生活,能走就是道路。莫嫌路顛簸,世界本曲折。
【第25句】:怒氣猶如藏在人體中的一桶烈性炸藥,隨時都可能釀成大禍。炸掉的既可能是自己的身體,也可能是自己的事業,甚至是自己最高貴的生命。
【第26句】:何法名為苦?所謂貧窮是。何苦為最重?所謂貧窮是。死苦與貧苦,二苦等無異。寧當受死苦,不用貧窮生。《金色王經》
【第27句】:【佛心禪語】生氣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常生氣會使人得病,過度生氣會導致死亡。所以佛說:生氣發怒的人,是一個敗亡的人。提醒我們學會控制,切不可常生氣、生大氣。
【第28句】:學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唯學無求無著。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即是佛。——《筠州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第29句】:哭出淚水,那是因為傷心過頭,笑出淚水,那是因為開心過頭。傷心過頭與開心過頭,最后流出的,是相同的淚水,最后得到的,是相同的結果。
【第30句】:學會知而不言,因為言多必失;學會自我解脫,因為這樣才能自我超越;學會一個人靜靜思考,因為這樣才能讓自己更清醒、明白。
【第31句】:【禪語人生】下自卑,活得自信;放下懶惰,活得充實;放下消極,活得成功;放下抱怨,活得舒坦;放下猶豫,活得瀟灑;放下狹隘,活得自在。人生在世,只有該放下時放下,才能夠騰出手來抓住真正屬于你的快樂和幸福。
【第32句】:【佛心禪語】不要認為命運是鐵打的一成不變,命運就是一塊沒有修理的草坪,仔細打理,仔細雕琢,不要著急,我們在人間幾十年呢。沉住氣,慢慢來,一定會滿心滿意,順其自然。
【第33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不能主宰命運,但是我們自己的心情卻是可以自我控制、自我改變、自我調整的。
【第34句】:韶華易逝,紅顏易老,真正經得起時間的美,不是容顏,而是優良的品質。無論何時,淵博的知識、良好的修養、文明的舉止、優雅的談吐以及一顆充滿愛心的心,一定可以讓一個女人活得足夠漂亮。
【第35句】:【禪心佛語】“我很好”不是指有了錢、有了朋友、有了人照顧的日子。而是你終于可以習慣沒有錢、沒有朋友、沒有人照顧的日子。“我很好”是告訴他們,你越來越能接受現實,而不是越來越現實。
【第36句】:【禪心佛語】與其說我們每天都在祈禱佛菩薩,不與說我們毎天都在乞求佛菩薩。毎天拜佛想成佛,還要拜財神,官神,究竟求什么自己也不肯定,沒有生起菩提心,一切皆是盲求。
【第37句】:媚景中春暖色暄,盡塵沙界一般天。林巒蓊郁爭蒼翠,花柳芬芳斗色鮮。蝶弄牡丹飛勢緊,蜂游芍藥謾遲延。人生幾度逢春景,何不于中種福田?——《法演禪師文案》
【第38句】:金錢和財富看起來美好,常令人們對其趨之若鶩。不過,金錢也不是萬能的,財富也未必總能令人快樂,只有超越其存在,才能享受其帶來的價值。佛教大師告訴世人,真正的金錢觀是要對金錢等物質上的東西喜于接受,也喜于付出。
【第39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我們沒必要每天都感嘆人情世故的冷暖,沒必要為生活所累,不管是珍惜還是忽略的,都將被時光帶走。生命本來就是一行曲線,曲曲折折,苦苦折磨,假如生命線處于低谷,那么能挽救自己的就只有堅強和信仰。
【第40句】:【禪心佛語】當我們被流言中傷的時候,首選必須先冷靜下來,反觀自己,如果它具有真實性,那么我們就應該摒除恩怨、閉門思過,并且鼓起勇氣重新做人。
【第41句】:如果你感到委屈,證明你還有底線;如果你感到迷茫,證明你還有追求;如果你感到痛苦,證明你還有力氣;如果你感到絕望,證明你還有希望。從某種意義上說,你永遠都不會被打倒,因為你還有你。
【第42句】:應當修習無相正觀,無相能伏妄想。唯現實性,不見實相,一切諸法,體本空寂,無見無知,是名正觀。《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四,厭舍品
【第43句】:人人應該自謙,在一個團體中生活,才能培養“和”的氣氛。不要自認為事事比人能干而耀武揚威,敗壞了修善的形象,也破壞了別人對己身的觀感。
【第44句】:真理即悟而頓圓,妄情息之而漸盡。頓圓如初生孩子,一日而肢體已全。漸修如長養成人,多年志氣方立。此示頓悟初心之后,猶有曠劫習氣未除,仍宜依悟而修,凈除余習。——《禪宗大綱》
【第45句】:【禪語人生】我們可以享受福報,但是不能浪費福報。浪費自己的時間、財產、功德和一些好的機緣,都是浪費福報。我們隨喜他人的功德,就能夠得到他人所做的功德。如果對他人所做的惡業也有歡喜心,同樣也有罪過。
【第46句】:【佛道禪語】傷人之語,如水覆地,難以挽回。大家都知道生氣是一種無知又無濟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內在安詳”才是下手之處。
【第47句】:問:“為什么執著就是苦?”答:“執著是迷惑障礙之境,圓融是智照解脫之境。然此是學問與功夫問題,非是初機所能明了,若誤解便是魔境,初機在不明教相之時,只可依教奉行,不宜躐階談玄說妙。”——李炳南居士
【第48句】: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第49句】:【禪心佛語】佛性者,即覺性也。但自覺覺他,覺知明了,則名解脫。故知一切諸善,以覺為根;因其覺根,遂能顯現諸功德樹。涅槃之果德,因此而成。如是觀心,可名為了。
【第50句】:【佛心禪語】所謂佛法、禪心,都應該不離開生活。吃飯吃得合味,禪也;睡覺睡得安然,禪也;離開生活,佛法有何用?
【第51句】:靠自己,才能有所收獲,靠自己得到的收獲才會心安理得。無論是學佛,還是做事,都不能像武俠電視劇里所演的那樣,靠高人輸給自己幾十年的“功力”,或靠吃靈芝和仙丹等變得武功蓋世。
【第52句】:【經典佛語】遠離一切戲論,不思未來,不憶過去,不被現境所牽,保全當下的心,能夠安住在全然的覺照之中,無住無相,不落空,這是最好的修習禪定,自然解脫一切.
【第53句】:一個人的日子,雖然有點寡淡,但看似平常的日子卻隱含著大的智慧。你可以心守一腔禪心云水,在萬般喧囂中,拾一點看似桃花源式的逃避理念,在修身、修心、修德、修性中感受佛境的清靜。
【第54句】:畏寒時欲夏,苦熱復思冬,妄想能消滅,安身處處同。草食勝空腹,茅堂過露居,人生解知足,煩惱一時除。(蓮池大師)
【第55句】:煩惱如同不良生活習慣所導致的疾病,淡定從容的生活態度,則是免于煩惱的健康生活習慣。這種良好的習慣并非每個人都有,即使是得道的高僧也會偶爾心生妄念,自尋煩惱。
【第56句】:【禪心佛語】生命中有好多事情它已經過去了,但是我們還牢牢抓住它不放,這就是吃完了還把碗拿著。你看現實中,很多人心里還端著一個很破舊的碗,像個乞丐。
【第57句】:【佛心禪語】氣質本天成,唯讀書可改變。人的氣質本來是遺傳決定的,但是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所以你可以不上學,但不可不讀書。
【第58句】:【圣經文案】168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后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太5:13)
【第59句】:華嚴經》中有一首偈語:“菩薩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垢凈,菩提月現前。”這就是說,如果我們能保持心靈平淡清靜,佛性就會自顯。
【第60句】:人生大部分都在黑暗中摸索,有人眼睛雪亮,但心靈黑暗,有人雖然眼盲卻心地明亮,當然有人心盲眼也盲,那就很苦了。其實,心盲比眼盲更苦,這樣的人生總在無明中,茫然不知前途。
【第61句】:【禪心佛語】散亂昏沉、疼痛疑惑、聲色不要把她們當做煩惱、應當心生喜悅的看住她們,是菩薩來培養我們的定力、是來檢驗我們的心力,她是正念的對象、禪修的對象,沒有她們來、心靈的力量、正念覺照的力量都會懈怠散失盡。
【第62句】:【禪語人生】悠悠歲月,茫茫塵世。人生苦短,幾十年匆匆歲月,人生要過“萬重山”,更需要心淡如菊地簡約前行。因為,人生的歲月,逝去的就永遠也無法再回頭。
【第63句】:【修行智慧禪語】一個臟的東西,我們放在碗里面很臟,如果放在大海里面就看不到了。把心態變成大海一樣,要包容一切。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任何不好的事,不好的人,都不要影響自己歡樂的心情。
【第64句】:如果我們不執著于快樂,快樂自然而然就來了;如果我們不逃避痛苦,痛苦自然而然就遠了;如果我們不沉迷于欲望,壓力自然而然就小了。
【第65句】:【禪心佛語】男生的誓言往往像甜而脆的薄餅,進入嘴里就會慢慢地溶化。可是它又會迅速地潛伏進你的體內,占領你的心。
【第66句】:【佛學經典文案金句】有目標、能堅持者必能心想事成怎樣實現人生的心愿?佛日: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克果,何愿不得。——《無量壽經》
【第67句】:所謂“放下”,并不是放棄,也不是什么都不要,而是要放下那些是非得失的牽絆,放下那些愛恨情仇的糾纏,放下那些煩惱困惑的糾結;懂得放棄沉重的欲望,放下過度的需求,舍棄不必要的執著,才能享受幸福快樂的生活。
【第68句】:【禪語人生】有權利就有義務;有權利就有責任;有權利就要考慮集體的利益;有權利就要團結大家共同創造和諧幸福人生。
【第69句】:【禪心佛語】當我們猶豫的時候,不要急于做出決定,往往最佳時機不是這個時候,讓自己沉淀下來,三思而后行。
【第70句】:【禪心佛語】個人認為,尊與卑只是一種結果,一種現象。產生這現象的原因旨在教導,作為一個男子,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自律者人敬。愛人者人尊。旨在教導男人要:自廉,仁愛,自律。
【第71句】:【心靈禪語】生命的自信,是一個人勘察生活的智慧,眼前萬事的來來去去,世間路的曲折高低,在胸有成竹的眼中,悲與喜,終成過往,散若浮云,不復揪心,生命就是一場穿越云煙,走向內心寬闊與光明的旅途。
【第72句】:【禪心佛語】容人之過,方顯大家本色。大度睿智地低調做人,有時比橫眉冷對地高高在上更有助于問題的解決。對他人的小過以大度相待,實際上也是一種低調做人的態度,這種態度會使人沒齒難忘,終生感激。
【第73句】:【禪心佛語】面對這個有缺陷的世界,蟬的風度令人動容。它在黑暗泥土下苦熬的時間是漫長的數年,在枝頭鳴叫的日子不過是短短數周,但它那樣快樂開懷,那樣心無芥蒂。蟬才是功力深厚的禪者,它的哲學精髓是知缺兩個字。
【第74句】:【圣經文案】10日間,耶和華在云柱中領他們的路;夜間,在火柱中光照他們,使他們日夜都可以行走。(出13:21)
【第75句】:【佛心禪語】我悄然坐在老者身邊,惴惴地向其求助。我向老者談了我心中的苦痛,然后說:“為什么現代人居心叵測,紛爭不停?”
【第76句】:【禪心佛語】心不離佛,自然佛不離心。念念相續,心佛相依,鬼神何處生。西方在我心中,我自然在西方中。念佛念心,坐禪坐心。念自性佛,坐自性禪。心佛禪三無差別。
【第77句】:【禪語人生】智慧,是長在傷口處。人人都會經歷傷痛,卻未必人人都會擁有智慧。這是一場靈魂的博弈,只有最終沒被傷痛壓垮的人,才配得到它。讓你痛不欲生的,就是能讓你脫胎換骨的。
【第78句】:含蓄是美,藏鋒是智張揚和低調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處世風格。張揚者猶如一株拼命拔高的樹,而低調者宛如一棵平凡無奇的小草,風雨雷電之后,得以保全的往往是小草而不是樹。
【第79句】:我見幾家貧了富,幾家富了又還貧。蒿蓬隱著靈芝草,淤泥陷著紫金盆。奉勸人行方便事,得助人時且助人。濟人不在有萬貫,萬貫之人少濟人。
【第80句】: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常常會遇到很多困難,這時我們的心里或多或少會有一種尋求幫助的渴望。但是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我們是否會伸出援助之手呢?或許此時我們心中的“小我”會說何苦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第81句】:【禪語人生】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剎那都是解脫的機會,也是墮落的機會。解脫、成就不在某年某月,就看你在當下的每一個瞬間能否把握住相續,把握住生命。
【第82句】:【禪語人生】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虛豁豁地。事來則隨時拔置,如水之定,如鑒之明,好惡妍丑到來,逃一毫不得,信知無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議。
【第83句】:【經典的人生禪語】生活不能像行云流水那么安適,但可以努力營造一份小橋流水的恬靜;給生活一份清新的韻色,讓生命在快樂中清逸而悠遠。生活就是一個擁抱,一個笑臉,日子就是這樣,你復雜了它就復雜,你隨情了,它就簡單。
【第84句】:【禪心佛語】達到生活的最高境界______證悟空性、溶解萬物,靠的是一棵慈悲心和淸貧的美德,而不是欲望的滿足,更不僅僅是禪定的加深。
【第85句】:【禪心佛語】女人,也許該讓自己把持著足夠多的自知與自省,清醒地知道何時該穿豹紋高跟,何時該穿棉布拖鞋。何時該耀眼,何時該淡然。何時該犀利,何時該溫婉。
【第86句】:【禪心佛語】人生的痛苦,來自‘無明,對‘自我’和‘我所有’的盲目攀緣,因此,只要放下‘自我’和‘我所有’,就可證得涅槃。
【第87句】:和對手爭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是下策;在與對手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充其量只是中策;上策是讓對手發自內心地服你、敬佩你;讓對手心甘情愿地成為你的朋友,并以此為榮,才是上上之策。
【第88句】:【佛心禪語】不要太能“說”了,小心嚇著別人,說話注意把握分寸,過分恭敬等于警戒,恭維恰當,人人愛聽,不做沒有意義的爭論,抱怨連連,讓人忍無可忍。
【第89句】:【禪心佛語】成功時宜謙虛,得意時宜謹慎,富貴時宜寬厚,風光時宜斂藏。切勿驕奢淫逸,得意忘形。違之便是衰敗的開始。
【第90句】:【佛學大師經典文案】存在即合理,世態人情像春暖花開一樣自然怎樣看待生活中惱人的人和事?佛日:一切法、一切人皆自然。-《佛說維摩詰經》
【第91句】:【佛心禪語】做人十忌:忌虛榮、忌懶惰、忌驕慢、忌暴戾、忌貪吝、忌私心、忌無信、忌邪執、忌不忠、忌說謊。
【第92句】:【禪心佛語】請記得:如果需要反省,一定不是在夢想上下功夫,徘徊不定,而是要在才華上臥薪嘗膽,反思它為什么不能日漸豐滿。
【第93句】:【禪心佛語】堅定的意志最重要,有了它,外在的束縛就不會放在心上,掛念和憂慮就不會占據內心,自然會在宇宙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所在。
【第94句】:此心即是佛,佛即是眾生。為眾生時此心不滅,為諸佛時此心不添,乃至六度萬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筠州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第95句】:憤怒有如刀的兩刃,能傷害別人,也會傷到自己。而愛心、寬容,如香水能夠自香,亦能使人常聞到香味。——海濤法師
【第96句】:上帝將編好的劇本交給欲望這個全能的導演,然后舞臺的大幕緩緩拉開,一場注定沒有觀眾的大戲開始在人類上演。
【第97句】:【禪心佛語】末學在此呼吁中國佛教界四眾弟子、諸山長老、漢藏兩地高僧大德共同聯名,支持明賢法師這一倡議,支持我國政府依法追討“六全祖師像”的行動。
【第98句】:問:“如何是平常心?”師日:“要眠即眠,要坐即坐。”日:“學人不會,意旨如何?”師日:“熱即取涼,寒即向火。”——《長沙景岑禪師》
【第99句】:不理性的愛情,帶來的只是災難怎樣經營幸福的愛情?佛日: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佛說四十二章經》
上一篇:QQ優選歇后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