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貴易交,富易妻】(諺)易:更換。 舊指人有權有勢了,就會拋棄患難時的朋友,另交新貴;有錢有業了,就會拋棄窮困時的妻子,另娶新人。 也作“富易交,貴易妻”。
【第2句】:【槽頭買馬看母子】(諺)母子:偏指生崽的母馬。指要買馬駒,先看母馬咋樣。借指要知閨女的為人,先看生養管教她的娘親是什么樣的人。
【第3句】:【逢人減壽,見衣加錢】(諺)見了人,要把人家的歲數說得小點;見了人家穿的衣服,要把衣價抬得高點。舊指與人交往要善于取悅對方。 也作“逢人減歲,遇貨加錢”。
【第4句】:土地廟鉆出閻王爺——蹦出大神仙
【第5句】:【久處令人賤】(諺)住在別人家時間久了,容易讓人家厭煩甚至瞧不起。指親戚朋友家不宜久居。
【第6句】:【依著官法打殺,依著佛法餓殺】(諺)要是完全按照官法行事,就得處處挨打;要是完全按照佛法行事,就得時時挨餓。指不能死守成法,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
【第7句】:【老虎頭上抓虱子——好大的膽】(歇)指膽量太大,不知危險。常含責罵意。
【第8句】:【七錢銀子二分銅的銀元——假也假不了多少】(歇)銀元:也作銀圓,舊時使用的銀質硬幣,價值相當于七錢二分白銀。一個銀元摻進了二分銅,所占的比重很小。 指即使有假也假不到哪里去。
【第9句】:【憑三寸不爛之舌】具有游說的口才。明代《水滸》:“小生 必須親自去那里,憑三寸不爛之舌,說他們入伙。”
【第10句】:快刀斬亂麻——干脆利落
【第11句】:家里幾個人在一起說閑話,大家談起某家本來不富裕,結果牛又死了的事,爸爸感慨地說:“真是黃鼠狼光咬病鴨子啊!”(河南·郾城)
【第12句】:【大千世界】“大干世界”指廣闊無邊的世界,包羅萬象的事物。“大干世界”是怎么來的呢? “大干世界”是佛教語。據《華嚴經》卷四說:“以須彌山為中心,以鐵圍山為外廓,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四大洲和七山八海,叫做一個世界。累計一千個世界,叫做‘小千世界’;累計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累計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因為以‘千’為單位,經過三次累計,所以完整的叫法是‘三千大干世界”’。佛家指出,宇宙中有無數大干世界。后來,用“大干世界”形容廣大而豐富多彩的世界。佛教的“大干世界”,竟然和物理學、天文學的漫無邊際的宇宙相似。
【第13句】:【賣關子】(慣)說書人在說到重要之處打住,以吸引聽眾接著往下聽。比喻說話或講故事在關鍵處故弄玄虛,讓聽者著急而央求自己或答應自己提出的要求。
【第14句】:【困龍得水,撥云見日】(慣)比喻在困境中得到了救助。
【第15句】:【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釋義:容:打扮。士人為深知自己、賞識自己的人效命,女子為喜歡自己的人打扮。例句:此后,只有清風明月來作伴了,有個不孤單、寂寞的么?“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怡紅院還為誰涂紅抹翠呢?
【第16句】:順坡推轱轆——滾得快
【第17句】:羊群里跑出頭驢來——哪里來的野種
【第18句】:進了籠的烏——翅膀再硬也飛不了
【第19句】:我由于貪玩沒有做完作業,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批評我說:“補漏趁天晴,讀書趁年輕。還是努力學習吧!”(河南·淅川)
【第20句】:【青草發芽不離舊根】釋義:比喻走老路,按老辦法干。例句:兄妹倆唾沫說干,余家富全然不聽,忽而跳下床來比手畫腳說理,忽而又上床去躺著嘮叨:“百樣雀烏百樣音,我青草發芽不離舊根。”
【第21句】:不像不是戲,真像不是藝。
【第22句】:【堵窩掏螃蟹】(慣)比喻在對手的老窩穩穩地將其抓獲。
【第23句】:【手長衣袖短】(慣)衣服袖子遮不住手臂。形容生活貧困。也指能力達不到。 也作“手長衫袖短”。
【第24句】:【推磨繞圈子】指不直截了當。成語:轉彎抹角。柳青《種 谷記》:“他們頂你,驢推磨似地和你繞圈子,拉談半天還停 留在原處。”
【第25句】:【南風腰里壯,北風兩頭尖】(諺)原指南風刮來,兩頭勢弱,中間勢猛;北風刮來,兩頭勢猛,中間勢弱。借指任何事物總是有起有落,有強弱變化,不會一成不變。
【第26句】:【三句甜,兩句苦】(慣)指一會兒軟的,一會兒硬的,連勸帶嚇唬。 也作三句苦,兩句甜。 三聲緊,兩聲慢。
【第27句】:【披著羊皮的狼】兇惡者偽裝成溫順者。香港阮朗《香港 風情》:“碧姬是瞎了眼睛,連披著羊皮的狼——她都愛!”
【第28句】:風吹云霧散——自然見青天
【第29句】:我上學、做事,老是磨磨蹭蹭的。媽媽批評我:“你什么時候才能改掉這慢性子?廚房都失火了,還要在里邊喝三碗熱粥。”(廣西·恭城)
【第30句】:【不說不笑不熱鬧】指空閑時有說有笑,心情愉快。《馬烽 小說選》:“不說不笑不熱鬧,那兩個年輕人整天忙工作,讓 他們也歇一歇,喘一喘。”
【第31句】:我跟媽媽上山采藥材,路上,我問媽媽每天都這么忙,心里難受不,媽媽打趣道:“忙碌的蜜蜂哪有悲傷的閑暇?”(河南·濟源)
【第32句】:亂麻一團——解不開
【第33句】:【寧分數斗,莫增一口】(諺)寧可分出幾斗糧食送人,也不愿平添一口人吃飯。指增添人口吃飯,是極大的經濟負擔。 也作寧出一斗,莫進一口。 寧贈一斗,莫增一口。 寧出一斗,莫增一口。
【第34句】:【貓兒狗兒識溫存】(諺)溫存:溫和體貼。指貓和狗也懂得人對它的溫存關愛。比喻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別人的溫情與關照。
【第35句】:姥姥一家人在給蘋果樹施肥,我小舅總是比別人干得慢。外公嫌他不下勁,說:“什么東西都可以吝嗇,可不能吝嗇力氣;東西用完沒有了,力氣用完還長呢!”(河南·商丘)
【第36句】:【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諺)指人在春天容易困倦,在秋涼時容易疲乏,在炎熱的夏天容易瞌睡,在寒冬的季節又容易貪睡不起。
【第37句】:荊軻獻地圖——暗藏殺機
【第38句】:【葫蘆牽到扁豆藤】釋義:比喻東拉西扯。例句:“我非但算不得清,而且也呼不清,真是葫蘆牽到扁豆藤。”
【第39句】:【踩著鼻子上臉】見“登鼻子上臉”。
【第40句】:【 成由勤儉敗】由奢要成功必須勤奮節儉,奢侈浪費則導 致失敗。電臺廣播:“俗話說,成由勤儉敗由奢。盲目追求 高消費,不僅不能給自己帶來歡樂,反造成精神負擔,這不 是過日子的辦法。”
【第41句】:黃山哥沒征得父母的同意,就獨自進城打工去了,奶奶去寬慰發愁的黃山娘:“山高擋不住南飛雁,墻高擋不住北面風。你就讓他闖闖吧!”(陜西·永壽)
【第42句】:【媒妁之言】現在,雖然提倡自由戀愛,但是還有很多人要經過別人介紹,特別是信息時代又出現了很多宅男宅女,癡迷網絡生活,缺少人際交流,所以,媒妁之言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消失。不過,媒妁之言不再是媒婆的專利,也有同事或親朋,或者婚介機構。婚姻需要媒妁之言,源自《孟子》:“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則父母國人皆賤之。”意思就是若不等到爹娘開口,不經過媒人介紹,和自己喜歡的人私會,那么,爹娘和社會人七都會輕視她(他),認為是不遵守禮教。在那種禮教下,使得女性受盡委屈,只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新中國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女子才從舊婚姻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第43句】:【腳不點地】(慣)形容走得飛快或不停地走。 也作腳不沾地。 腳不停趾。
【第44句】:玉皇大帝娶土地婆——驚天動地
【第45句】:【黃牛黨】“黃牛黨”現在指票販子。如春運期間他們高價倒賣火車票,奧運期間他們高價倒賣奧運門票等,屬違法行為。“黃牛黨”與“票販子”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名稱,怎么把它們扯到一起呢?先說“黃牛”。當代詩人藏克家有首詠牛詩《老黃牛》:“塊塊荒田水和泥,深翻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深情謳歌了老黃牛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高尚品質。老黃牛在中國人心中,是代表忠誠、勤奮的文化符號,并被稱為“老黃牛精神”。可如今的“黃牛黨”卻與牛的忠誠形象背道而馳,是人人喊打的票販子,這是怎么回事呢?據說,“黃牛黨”的叫法源自近代上海。通常指那些賺取毛利的人,常如“黃牛群之騷動”,搶購物資或票券。從這個意義說,還是和“黃牛”有關。 “黃牛”不犁田是不務正業,散牛成群確實騷動擾人。
【第46句】:【吃香】“吃香”一詞,比喻在領導或長輩面前受寵。 “吃香”一詞最早出現在宋代歐陽修的《歸田錄》中。當時在京師流傳著“三班吃香,群牧吃糞”的說法。原來,宋承唐制,在宮內設有三班之職,分別為東頭供奉、左右班殿直和殿前承旨。這“三班”都隸屬于宣徽院。宋雍熙四年,別置三班院,以崇儀副使蔚進掌之。這三班在院者,也常常達到數百人。這些人官尊事簡,權勢日增,是肥差。每年過元節,他們湊錢到寺院進香,合以祝圣壽,此乃謂之“香錢”。這就是“吃香”一詞的最初含意。而群牧司領內外坊監使副判官俸祿最優,又歲收糞壑錢頗多,以充公用。所以,他們樓臺近水,也便被人戲謔地稱為“吃糞”了。無論是“吃香”還是“吃糞”,在當時都是憑職權而享受到的某種好處,拿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種行業不正之風。“吃糞”一詞沒有流傳下來,可能是因為同穢物搭界太不文雅所致,如果流傳下來,官員用公款大吃大喝等同于“吃糞”。但“吃香”一詞,卻流傳至今,轉義為受寵。
【第47句】:【臉朝黃土背朝天】指在田地里耕作。劉紹棠《二度梅》: “他就知道臉朝黃土背朝天,悶頭干活;一不能說會道,二不 識文斷字,三沒有七彎八轉的心眼兒,當不了干部。”
【第48句】:表妹愛挑食,姥姥批評她:“你呀,想吃桃,嫌有毛;想吃杏,嫌杏酸;想吃魚,魚有刺;想吃瓜,瓜有籽;想吃紅薯,又嫌面。世上沒有你能吃的了。”(河北·邢臺)
【第49句】:【借你口中言,傳我心腹事】由別人代為說出心中所想。清 代《兒女英雄傳》:“直挨到這個分際,還是繞了這半天彎兒, 借你口中言,傳我心腹事,話擠話,兩下里對擠,才把句話擠 出來!”
【第50句】:飛機上開會——高談闊論
【第51句】:黃毛娃娃坐上席——人小輩分大
【第52句】:【馬勺子吊起來當鑼打——窮得叮哩當啷晌】(歇)叮哩當啷:擬聲詞,本擬敲打馬勺的聲音,轉以形容人窮得一無所有。
【第53句】:【君子報仇三年,小人報仇眼前】遇到屈辱、失敗,要沉得住 氣,善于忍耐,等待時機報仇。不一定要立即報仇。沈從文 《長河》:“打什么仗?調什么兵?君子報仇三年,小人報仇 眼前。”
【第54句】:【老虎不吃人——只是壞了名色】(歇)名色:名稱,名聲。指名稱或名聲不好已是客觀存在。 也作“是個老虎不吃人——壞了名色在那里”。
【第55句】:麻雀回家——唧唧喳喳
【第56句】:【經還沒念,就先打起和尚來了】(慣)比喻事情還沒辦成,就先懲罰辦事的人。
【第57句】:鎖頭守門——家無閑人
【第58句】:【往日無冤,近日無仇】從未有過冤仇。言外之意:現在為 什么作對?往日、近日,也說:前世、現世。類似的:一無冤, 二無仇。明代《水滸》:“和你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一物不 成,兩物見在。沒來由殺你做什么!”
【第59句】:【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只能看表面現象,內 行人能夠看出規律、技巧。張賢亮《綠化樹》:“俗話說,外行 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即使他干端坯遞泥這樣的簡單勞動, 我馬上知道他非常有眼力。”
【第60句】:【驢唇不對馬嘴】牛頭不對馬嘴多指語言文字雜亂,沒有聯 系。成語:文不對題。臺灣李敖《笑傲五十年》:“為了加強 效果,可以想象,但想象要恰如其分,不能牛頭不對馬嘴,胡 亂丑化古人。”
【第61句】:獅子張嘴——大開口
【第62句】:【三個銅錢放兩處——一是一,二是二】(歇)本指銅板一處一個,另一處兩個;轉以形容言行一絲不茍,本來怎么樣就怎么樣。 也作“三個銅錢擺兩邊——一是一,二是二”。
【第63句】:【一失足成千古恨】釋義:犯了嚴重錯誤,終身悔恨。例句:一失足成千古恨。年輕時候的一次并不十分看重的失誤,卻沒想到竟會改變自己一輩子的感情生活,乃至一生的命運……
【第64句】:【賣鹽的做雕鑾匠——咸人兒】(歇)雕鑾匠:為門窗雕花或雕刻圖畫的藝人。成:諧“閑”。指閑著不做事或無事可做的人。
【第65句】:【不到火候不揭鍋】早揭鍋,飯夾生;晚揭鍋,飯糊了。謂 要抓住適當時機。張長弓等《邊城風雪》:“他還要看一看, 等一等,不到火候不揭鍋。”
【第66句】:【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諺)指人只有到了生死關頭或貧富貴賤發生根本變化的時候,才能辨別出發情的真偽與深淺。 也作一富一貧,乃見交情;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一死一生,乃見交情。
【第67句】:松香拔毛——根不留
【第68句】:【新鞋不踩臭狗屎】見“好鞋不踏臭糞”。
【第69句】:【糊涂廟里砌糊涂神兒】(慣)形容心里清楚卻裝糊涂。
【第70句】:【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原指武藝高強,借指精通有關方 面的技術。師陀《果園城記》:“就是說他得教國文、地理、歷 史、自然、算術,甚至還得會教體操,十八般武藝他得件件精 通。”
【第71句】:紅布包柑橘——里外都紅
【第72句】:【馬虎】“馬虎”用來形容某些人為事草率或粗心大意。馬、虎和粗心大意這風馬牛不相及的三者,怎么會聯系到一起,成為一個有特定含義的固定詞語“馬虎”呢?相傳,宋代時京城有一個畫家,作畫往往隨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畫的究竟是什么。他非常喜歡畫虎,有一次,他剛畫成一只虎頭,有位朋友登門來拜訪,請他畫一幅馬。這位畫家大筆一揮,非常隨便地在虎頭之下添上了馬的身軀。朋友見他如此不認真,便質問他說:“你這畫的到底是馬呀還是虎呀?”沒想到這位仁兄隨口便答道:“管它什么呢,馬馬虎虎吧!”朋友見狀,一氣之下拂袖而去。別人不要,畫家就把自己這幅“得意之作”掛到墻上。他的大兒子看見后很奇怪,用手指著畫問他:“爸爸,那上面畫的是什么啊?”“是虎”,畫家漫不經心地回答。后來二兒子也好奇地問他,畫家又隨口支吾著說:“是馬”。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碰上一匹馬,卻以為是虎,搭上箭,一箭就把它射死了。馬主人不干了,要他賠償,害得畫家不得不原價賠償。后來二兒出門,路上遇到一只老虎,以為是馬,就想去騎,結果被老虎吃掉了。畫家聞訊,悲痛萬分,就把《馬虎圖》燒了,還寫了一首詩自責:“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射死馬,次子依圖喂了虎。草堂焚毀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于是這位畫家贏得了一個“馬虎先生”的外號。從此,“馬虎”這個詞獲得了新義,流傳至今了。
【第73句】:這幾天,我天天偷抹表姐的口紅,被媽媽發現了。媽媽說:“丑人多作怪,癩子找花戴。再打扮,也好不到哪兒去。”(安徽·天長)
【第74句】:【蒙在鼓里】(慣)比喻受蒙蔽,不明真相。 也作蒙在鼓肚里。 蒙到鼓里邊。
【第75句】:飛機上放廣播——想(響)得遠
【第76句】:【墻里開花墻外紅】(諺)花在墻里開,卻向墻外展現它的鮮紅艷美。 比喻人或事物往住在當地不受重視,在遠處卻影響很大,非常吃香。
【第77句】:【和尚誤了做,老婆誤了娶兩耽誤】明代《西游記》:“哥 呵,不是胡說,只恐一時有些兒差池,卻不是和尚誤了做,老 婆誤了娶,兩下里都耽擱了?”
【第78句】:【有粉不往臉上搽】(慣)粉:指搽在面部的細粉狀化妝品。比喻不顧臉面,不要體面。
【第79句】:腳上的泡兒——自己走出來的
【第80句】:【省油燈】不是“省油燈”比喻某人心地不善,浪費折騰,不讓人放心。 “省油燈”源自宋代,當時現實生活中還真有省油燈,可見,節能意識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古已有之。現在的節能燈,可能是受了“省油燈”的啟發。陸游最早記述了這種燈具,《齋居記事》云:“書燈勿用銅盞,唯瓷盞最省油,蜀有夾瓷盞,注水于盞唇竅中,可省油之半。”《老學庵筆記》亦云:“《宋文公集》中有《省油燈盞詩》,今漢嘉有之,蓋夾燈盞也。一端作小竅,注清水于其中,每夕一歷之。尋常盞為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燭不然,其省油幾半。”這種燈為瓷制,燈具內有夾層,一端有孔可注入清水,用水冷法使油免于蒸發,可省油近半。 “省油燈”最先在四川地區流行,“漢嘉”在今雅安市以北。當時陸游客居四川,曾擔任邛州天臺山崇道觀主管。由于陸游的推崇和宣傳,“省油燈”傳播到全國。1999年考古隊在三峽庫區的涪陵石沱墓地,發掘出土一盞宋代“省油燈”,它的碟壁是一個中空的夾層,碟壁側面有一小圓嘴,用來向夾層中注水。這與宋代大詩人陸游的描述完全一樣。考古證明,省油燈并非杜撰。后用“不是省油燈”轉喻某些人品行不端。
【第81句】:【采動荷花牽動藕】釋義:比喻觸動或牽連到了某人。“牽動”又作“動了”。例句:崔永光謙遜地說:“采動荷花牽動藕,軍民本是一家人。人民的痛苦就是我們的痛苦。”
【第82句】:【舍命不舍財】(慣)寧可舍棄性命,也不放棄錢財。指人太貪財。
【第83句】:【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慣)指什么活也干不了或不會干。 也作肩不能挑,手不能提。 手不能提,肩不能挑。
【第84句】:魚飛天空馬長角——怪得出奇
【第85句】:【油干燈草盡】(慣)燈草:燈芯草莖的中心部分,用作油燈的燈芯。 油燈里的油干了,燈芯燒盡了。比喻生命枯竭或精疲力盡。
【第86句】:【日久知人心,路遠知馬力】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第87句】:弟弟把花瓶打碎了,姑媽追問這事,他卻不承認。姑媽說:“紙包不住火,油摻不得水,從小不能說假話。”(湖南·長沙)
【第88句】:【倒胃口】(慣)本指因膩味而不想再吃。比喻因所聽或所見次數太多而心生厭煩。
【第89句】:死豬不怕開水燙——豁出去了
【第90句】:【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諺)病來時就像山倒下一樣猛烈可怕,病去時就像~根根絲往外抽一樣緩慢。指病發作時很猛,治病養病的過程卻很費時。
【第91句】:【 一部二十四史,從何說起】二十四史為我國歷代史書的總 匯,借指經歷多,說來話長。成語:一言難盡。張恨水《啼笑 因緣》:“這會子叫我介紹一樣給人,真是一部二十四史,不 知從何說起了。”
【第92句】:老鷹不抓兔——吃飽撐的
【第93句】:【放下一星火,能燒萬仞山】(諺)仞:一仞為八尺。投放一點火星,就能燒毀萬丈山林。比喻小小的失誤,會釀成無法估量的大禍。 也作“放著一星火,能燒萬頃山”。 頃:百畝為一頃。萬頃山:形容極寬闊的山林。
【第94句】:【 功夫不負有心人】勤奮努力,終能成功。葉辛《蹉跎歲 月》:“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華雯雯的臉蛋在她的精心保 護之下,確是白皙紅潤,光滑鮮嫩。”
【第95句】:【當耳旁風】(慣)耳旁風:從耳旁吹過的風。比喻不把別人的勸告或囑咐放在心上。 也作“當耳邊風”。
【第96句】:【破巢之下,焉有完卵】見“覆巢之下無完卵”。
【第97句】:奶奶常在外人面前夸我。她說我“人不大,卻是芝麻做的大餅——點子多。辦事讓人放心”。(江蘇·高郵)
【第98句】:【不知天高地厚】(慣)語本《韓詩外傳》卷八“臣終身戴天不知天之高也,終身踐地不知地之厚也”。 1形容人狂妄無知,盲目自大。 2比喻人不諳世事,沒有處世經驗。 也作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不曉得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第99句】:【吃得補藥,吃不得瀉藥】經不起損失。周克芹《許茂和他 的女兒們》:“葫蘆壩如今是吃得補藥,吃不得瀉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