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小蘭穿不好毛衣,直怨媽媽織得不合身。媽媽聽了,走過來三拉兩拽就給她穿好了。小蘭照照鏡子,高興得直笑。媽媽說:“你這笨妮子,是手不溜怨襖袖,襖袖長怨你娘啊!”(河南·鶴壁)
【第2句】:【自己的耳朵——看不見】(歇)指事情明擺在那里,卻沒有看見。
【第3句】:【靠人不如靠己】(諺)指要想干成一件事,靠別人是靠不住的,只有立足于自我奮斗。泛指人必須丟掉幻想,自力更生。 也作“靠天靠地,不如自己爭氣”。
【第4句】:【盆朝天,碗朝地】釋義:指口渴無茶水可飲,肚餓無飯可吃。形容生活無著。例句:方太太他們都瘋了,我還沒瘋!看,這里盆朝天,碗朝地,沒人管。火滅了,開水沒有一點,我連碗熱茶都喝不到嘴!
【第5句】:【這手來,那手去】(慣)1指錢僅僅從手中過一下,并不花用。2指花錢沒有節制,掙多少花多少。 3指日子不富裕,沒有積蓄。
【第6句】:【哪里黑,哪里宿】黑,天晚了。走到哪兒天黑了,就在哪 兒投宿。借指無目標,無計劃,做到哪兒算哪兒。西戎《王 仁厚和他的親家》:“抱了個主意隨大流,走著看,哪里黑了 哪里宿,要真餓了肚,也不光我一家。”
【第7句】:【地里選瓜,越選越差】選擇時百般挑剔,最后反而選了一 個差的。地,也說:田。海外聶華苓《珊珊你在哪兒》:“誰叫 她年輕的時候田里選瓜,越選越差!到老了就亂抓了。她 那男人比她年輕二十歲,年輕二十歲呀!”
【第8句】:【吉人自有天相】釋義:相:幫助,保佑。指人有好運氣,遇到危險也能平安無事。例句:陶洪濱接過嘴也勸李二嫂:“你回去吧!心放寬些,吉人自有天相,傷會醫好的。”
【第9句】:住在我家前邊的兩戶本家大嬸常為些瑣事爭吵,可沒兩天就又好到一塊兒了。我媽媽常笑她倆是“狗臉親家公”。她們打趣說:“打不斷的親,罵不斷的鄰。”(江蘇·海安)
【第10句】:【東亞病夫】一提起“東亞病夫”,準把賬記在西方帝國主義者特別是日本侵略者頭上,但他們確實用“東亞病夫”一詞來蔑視中國人民,也成了國人忌諱的病根。其實,“東亞病夫”一詞最初并非出自日本人之口,也并非貶義。此詞始于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源出嚴復《原強》:“蓋一國之事,同于人身,合夫人身,逸則弱,勞則強者,固常理也。然使病夫焉,日從事于超距贏越之間,以是求強,則有速其死而已矣。今之中國,非猶是病夫也耶!”意思是國家之事,像人的身體一樣,閑逸就會虛弱,勞動(鍛煉)就會強身健體,這是常理。但如果強迫一個病夫進行高強度超極限的鍛煉,希望以此強健起來,只能導致其快速死亡。今日之中國,也像一個病夫,應按常理革新求強。自此以后,文人學者自稱“病夫”多矣。清朝末年專寫《孽海花》小說的文學家,也曾自號為“東亞病夫”,而國人自讀自嘲之詞之文章也不乏以“病夫”泛稱中國人。這應是自醒求變之強音,絕非自暴自棄。棄弊圖利,國強之始也。當時國人的這種自嘲自勉,決不允許西方帝國主義者與日本侵略者偷換詞義來污蔑偉大的中國人民。
【第11句】:司馬昭之心——人人皆知
【第12句】:半夜里捉麻雀——掏窩兒
【第13句】:【拉弓得膀子,唱戲得嗓子】(諺)拉弓,靠的是好膀力;唱戲,靠的是好嗓門。指不同的行業,各自以本行業的專長取勝。
【第14句】:【你有來言,我有去語】(慣)你提出什么問題來,我都能回答你。指人善于應對。
【第15句】:小兵要用自己漂亮的泡沫文具盒去換小強的米老鼠文具盒。奶奶說:“你啊,何必用會下蛋的母雞去換不下蛋的公雞呢?”(四川·汶川)
【第16句】:【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見“馬屁拍在馬腿上”。
【第17句】:【官大不壓鄉鄰】(諺)指官位再高,回到故鄉也不宜在鄉親面前擺官的架子,要官的威風。 也作“官大青樹林,不壓鄉里”。
【第18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見“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第19句】:包米面做元宵——捏不到一塊兒
【第20句】:【你有長蘿繩,我有翹扁擔】釋義:說明有辦法對付對方。例句:“說實話,你有長蘿繩,我有翹扁擔。有一條做不到,我們不光是吹燈,還要端掉烏龜樓!”
【第21句】:【不下高梁本,得不著老酒喝】釋義:高梁的子實可用來釀酒。比喻不付出—定代價,就實現不了預期的目標。例句:還是那句老話,不下高梁本,得不著老酒喝。他明知道請春杉上他家去,多少得破費一點。嗑把瓜子也是錢,喝口水也得費柴禾。可他想到長遠利益還是下了“請帖”。
【第22句】:叔叔推車撞了墻,直怪那墻修得不是地方。一旁的奶奶聽了說:“你自己屁股歪,還怨茅坑不正。”(江蘇·鹽城)
【第23句】:【佛口說善言,毒蛇在心田】(慣)心田:人的內心世界。比喻口頭上慈悲,心里卻很歹毒。
【第24句】:一位老太太被自行車撞倒了,路旁一個青年急忙過去扶她,沒想到這位老太太硬說是這青年撞她的。知情的人說:“真是好心無好報,點佛燈被佛告。”(四川·姿陽)
【第25句】:【大姑娘上轎——頭一遭】(歇)指初次經歷某事。
【第26句】:【人勤地不懶】(諺)指在農業生產上,人越是勤苦,地越能豐收。 也作人勤地不懶,糧多望客來。 人勤地有恩,黃土變成金。
【第27句】:【肩膀一邊齊】(慣)指各方面的情況、條件都差不多。
【第28句】:【捧金飯碗】(慣)比喻有了一個非常好的職業,或跟著一個有權勢、有錢財的人做事。
【第29句】:晚餐少喝水,睡前不飲茶。
【第30句】:【三尸神暴跳,七竅內生煙】(慣)三尸神:又叫三尸,道家稱能在人體內作祟的一種神靈。七竅:指眼、鼻、口、耳。形容十分暴怒、著急、生氣。 也作三尸神暴躁,七竅內生煙。 三尸暴跳,七竅生煙。
【第31句】:【瞞債必窮,瞞病必死】(諺)隱瞞債務的,必定窮愁潦倒;隱瞞病情的,必定得不到及時治療,最終誤了性命。指凡事不可隱瞞,不然沒有好結果。
【第32句】:【夾著尾巴】(慣)1形容狼狽逃跑的樣子。2比喻隱瞞錯誤。3形容隱藏張狂本性。
【第33句】:【一手托兩家】同時幫助兩家。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 狗》:“大嫂一手托兩家,既不向著你,也不向著他。”
【第34句】:玻璃上跑車——沒轍
【第35句】:【寧可貧后富,不可富后貧】(諺)過日子,寧可先受貧困,后來富裕;不可先前富裕,后來貧困。指先貧后富可以激勵進取,先富后貧難以委屈安生。
【第36句】:火柴盒做棺材——成(盛)不了人
【第37句】:雪里梅花——飽經風霜
【第38句】:人打江山狗坐殿——抬舉畜生
【第39句】:【死了王屠,連毛吃豬】見“沒了王屠,連毛吃豬”。
【第40句】:【八個金剛抬不動一個禮字】釋義:金剛:佛教稱佛的侍從力士,因手拿金剛杵而得名。形容“禮”重,要講“禮”。例句:大尹道:“一個官要拶就拶,管你什么根基不根基!”高氏道:“這也難說,八個金剛拾不動一個‘禮’字哩!”
【第41句】:【橫草不拈,豎草不動】釋義:拈(nian):揀起。形容人懶怕動。例句:馮金保又說大姐成日橫草不拈,豎草不動,偷米換燒餅吃。
【第42句】:【一手掩盡天下耳目】個人憑借權勢,企圖封鎖消息,掩蓋 真相。《民國通俗演義》:“思以強暴污人,以一手掩天下耳 目。”
【第43句】:表哥原是個油瓶子倒了都不愿扶的人。如今成了家,過日子精打細算,照顧孩子無微不至,對父母也很孝順。媽媽說:“真是當家才知柴米貴,養兒才知父母恩。”(黑龍江·大慶)
【第44句】:【借債容易還債難】(諺)借債雖不怎么費事,但歸還債務,連本帶利會無力承受,那卻不容易。誡人不可輕易借債。
【第45句】:佛爺的桌子——碰不得
【第46句】:【塞翁失馬,安知非福】釋義:比喻福禍可以互相轉化,壞事也可能變成好事。“安知”又作“焉知”。例句:雖然景淳的去職對抗俄是個損失,塞翁失馬,安知非福?說不定富明阿更能成為富尼揚阿、陸勉舟抗俄的中流砥柱呢。
【第47句】:鐘鼓樓上開案桌——架子不小
【第48句】:入市烏龜——得縮頭時且縮頭
【第49句】:【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諺)指人世間最難得的是知心知己的人。 也作萬兩黃金容易得,一個知己也難求。 萬兩黃金容易得,人間知己最難求。
【第50句】:【上了賊船,走到江心】謂誤入歧途,難以改正和挽回影響。 浩然《艷陽天》:“別哭啦,哭也沒有用;這一回,我算上了賊 船,走到江心了!”
【第51句】:【賣解的吞寶劍——要錢不要命】(歇)賣解的:舊時稱雜技演員或街頭雜耍藝人。指為了錢,命都不要。常含譏諷意味。
【第52句】:【吐唾沫】生活中我們常見這種現象:當一個人遇到晦氣之事或說錯了話時,會“呸!呸!呸!”連吐三次唾沫;當他與所鄙視甚至仇恨的人擦肩而過時,也會回身對著這人的背影重重地吐口唾沫,這是為什么呢?民國時期,江紹原先生對唾沫文化進行了非常有趣的探討。透過他所搜集的諸多史料可以看出,唾沫在古人眼里具有許多神奇的功效。古人認為,唾沫可以制鬼。宗定伯捉鬼的故事是個典型。據說,當宗定伯知道同行者是個容易對付的新鬼時,他將其用力挾住,新鬼情急之下變為山羊,他又馬上吐唾沫使其定型難逃,竟然牽到市上賣了個好價錢。《搜神記》也記述了一個故事,崔少府妻子懷孕尚未分娩就死了。但四年之后,仍把生育的兒子送回家。當時賓客滿座,都知道是鬼來了,于是“遙唾之”。大業《拾遺記》也提到,隋煬帝游江南吳公宅時,忽遇陳后主鬼魂,仍稱殿下,敘述舊事。煬帝突然醒悟遇鬼,馬上唾之云:“何今日尚目我為殿下,復以往事訊我耶!” 唾沫可以辟邪。《清異錄》卷二記述:“梟乃天毒所產,見聞者必罹殃禍,急向梟連唾試三口,然后靜坐存北斗一時許,可禳。”李時珍介紹,唾沫可以治療“毒蛇螫傷”及腫痛、長瘤等病,據說這是以毒攻毒。其實我們遇到晦氣或說錯了話吐唾沫,就有以上民俗內涵在里面。唾沫在制鬼驅邪的同時也可以攻擊和傷害他人。看起來朝著仇人背影吐唾沫其實也有攻擊傷害的巫術含義在里面,似乎是一種咒恨。
【第53句】:【東說向東,西說向西】釋義:比喻沒有主見。例句:那國王著實昏亂,東說向東,西說向西,真個收了關文。
【第54句】:【見好就收】(諺)事情進展到一定程度,取得應得的效果時,應及早收住,以免做過了頭。指人貴知足知止,不可貪得無厭。
【第55句】:【用著爺爺燒高香,用完爺爺拿棍棒】對人惟利是圖,反眼成 仇。類似的:用著菩薩求菩薩,不用菩薩罵菩薩。申躍中 《掛紅燈》:“用著爺爺燒高香,用完爺爺拿棍棒。正月十三, 那幫娘兒們治了我,他坐上汽車跑得比兔子還快!”
【第56句】:鵝卵石掉刺蓬——無牽掛;無牽無掛
【第57句】:甕中捉鱉——十拿九穩
【第58句】:【手里沒有金剛鉆,不敢攬這瓷器活】見“沒有金剛鉆,不敢攬瓷器”。
【第59句】:吳叔叔想養山雞,卻又擔心沒技術養不好。吳嬸安慰說:“沒技術咱還不會學嗎,活人還會給尿憋死?干吧!”(江蘇·海安)
【第60句】:【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搟面杖無孔。一竅不通,謂外行, 不懂。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你要寫文章,咱是搟面 杖吹火,一竅不通。”
【第61句】:【國有王法,廟有清規】(諺)王法:國家設置的法律。清規:寺廟里處罰犯規者的條文。指國家有大法,寺廟有清規,都必須依照執行。
【第62句】:孤雁出群——總在前頭
【第63句】:老鼠嫁花貓——冤家變親家
【第64句】:葵花的盤子一老轉向
【第65句】:【人少好過年,人多好種田】(諺)過年,人少了可以多享受;種田,人多了自然收效快。指享受時人宜少,干活時人宜多。 也作人少好吃飯,人多好干活。 人多好做活,人少好吃饃。
【第66句】:冬天的樹枝一一冷冰冰,硬邦邦
【第67句】:我放學時遇到一個小學生專走一些塄塄叉叉的小道,一位中年婦女見了說:“人愛寬,狗愛窄。你是大路不走,走狗道。”(貴州·平塘)
【第68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謂小而全,有代表性。古華《芙蓉 鎮》:“鎮革委會下設派出所、廣播站,還有幾科幾辦。叫做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第69句】:【待字閨中】“待字閨中”是指到了婚嫁年齡,但還沒有出嫁的女子。 “閨”,女子的臥室。 “待字閨中”源自《禮記·曲禮上》:“女子待嫁,笄而字。”“笄”是中國古代女子成年時舉行的禮儀。周代禮俗,女子年過十五,如已許嫁,便得舉行笄禮,將發辮盤至頭頂,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屬。如年過二十而未許嫁,也得舉行笄禮。女子在成年禮上通常會取字。 “待字閨中”這個詞的出現不會早于宋代。宋以后,一般家里有子女出生,必定請當地的秀才或者精通民間五術的人,來家里給孩子排出“生辰八字”,然后寫到紅紙上,收藏起來待用。這種排“八字”的做法在古代被稱為“子平術”。這個“子平術”是宋代人徐子平在前人的基礎上完善發展而成的,推算年、月、日等占卜方式,俗稱“合八字”。不論男女,到談婚論嫁時,請命師合一下“八字”。因此,當家里有未嫁的女孩,于是就要找人求“八字”或求人拿“八字”來合,如“八字”合不上,就不能結婚。故“待字閨中”,這里的“字”就解釋為“生辰八字”。古人覺得,將要結婚的人的“生辰八字”要保存得非常好才可以,因此結婚后才可以公開“生辰八字”。所以“待字閨中”也就是尚未聘娶的意思。
【第70句】:【紅花還得綠葉扶】釋義:比喻人本領再高,能力再大,也需要別人幫助。例句:老羅兄弟,我這是替你們想啊!你瞅哪個在臺上掌權的沒幾個貼心人?紅花還得綠葉扶嘛!
【第71句】:【抓住旋風就是鬼】(慣)旋風:呈螺旋狀運動的疾風。比喻認假為真,搞錯了對象。
【第72句】:天窗下談天——說亮話
【第73句】:【過河拆橋】“過河拆橋”這一俗語用來比喻達到目的后,拋棄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屬于一種忘恩負義、晶行不端的行為。典出元朝。《元史·徹里帖木兒傳》記載,元順帝至元元年,朝廷首議罷科舉。參政許有壬是科舉出身,因此堅決反對。太師伯顏大怒,第二天在崇天門宣讀罷科舉的詔書時,專門讓許有壬做了聽詔的班首。許有壬害怕招致禍患,于是勉強答應了。治書侍御史普化譏笑他說:“參政可謂過河拆橋者矣。”自此賦予“過河拆橋”新的含義,至今未變。
【第74句】:推小車上臺階——步一個坎
【第75句】:【瓜無滾圓,人無十全】見“哪個人也不全,哪個車輪也不圓”。
【第76句】:【楊令公的兒子——一個賽過一個】(歇)楊令公:對北宋名將楊繼業的譽稱,相傳他有七個兒子,一個比一個英勇善戰。指一個更比一個強。常用于贊美。
【第77句】:【破蒸籠——不盛氣】(歇)盛:諧“成”。氣:諧“器”。指沒有出息。
【第78句】:【 掰不開鑷子夾得緊,松不開】多指忙不過來。相關的: 掰不開蒜。浩然《山水情》:“就是眼下的活兒正緊得掰不開 鑷子,出去太多的人,社員有意見,我在班子里也不好說 話。”
【第79句】:【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諺)兔子打光,追捕兔子的獵狗就被煮熟吃了;飛鳥射盡,射殺飛鳥的弓箭就擱起不用了;敵國消滅,出生入死的功臣良將就被殺戮了。舊指江山穩固之后,國君就會殘害功臣。
【第80句】:雪山日出——天明地白
【第81句】:【鬧洞房】“鬧洞房”是一種婚俗,民間又稱“鬧新媳婦”或“鬧媳婦”。顯然,新媳婦是鬧的對象。那么,這一風俗源于何時呢?早在春秋時期,婚禮是比較沉悶的,《禮記·曾子問》中記載:“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燭,思相離也;娶歸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結婚本是件大喜之事,居然不讓鬧個動靜,這不符合人們的普遍愿望,理所當然要加以改變。時興鬧洞房,不遲于漢代。據楊樹達先生在《漢代婚喪禮俗考》中考證,鬧洞房在漢代時就已時興。楊先生引漢末仲長統的《昌言》記載:“今嫁娶之會,捶權以督之戲謔,酒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廣眾之中,顯陰私于親族之間,污風詭俗,生淫長奸,莫此之甚。”看來那時鬧的熱鬧程度一點也不遜于現在,現在鬧洞房中的不文明之舉源于漢代。鬧洞房的來歷起源于一個故事。相傳在很早以前,紫微星下凡,在路E遇到一個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隨一伙迎親隊伍的后面,他看出這是魔鬼在伺機作惡,于是他就到了新郎家。結果那個女人先到,并且躲在洞房里。當新郎和新娘拜完天地要人洞房的時候,紫微星在房門口守著不讓他們進去,并且說屋子里面藏著魔鬼。眾人請他指點破解的方法,他說:“魔鬼最怕的就是人多,人一旦多起來,魔鬼就不敢行兇作惡了。”于是,新郎請客人們在洞房里嬉戲說笑,結果到了五更時分,魔鬼終于逃走了。由此,鬧洞房流傳了下來。
【第82句】:【插起招軍旗,就有吃糧人】招軍旗:古時招募士兵用的旗幟。吃糧人:指吃糧餉的士兵。插起招軍的旗幟,就有人應招參軍。也比喻總會有人響應。例句:“插起招軍旗,就有吃糧人。”有個吳先生是在閻錫山部下當過旅長的退職軍官,家里很富,才死了老婆。他在姐姐廟大會上見過小芹一面,愿意續她,媒人向三仙姑一說,三仙姑當然愿意。
【第83句】:老鷹綁在鱉腿上——縱然有翅也難飛
【第84句】:【高一腳,低一腳】(慣)形容道路不平,行走時身體不穩。 也作一腳高,一腳低。 一步高,一步低。
【第85句】:【鐵公雞】“鐵公雞”形容人極其吝嗇小氣,一毛不拔。鐵公雞的來歷,與一毛不拔有關。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興起了很多哲學流派。墨子是墨家學說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非攻”,意即要兼相愛交相利。可是當時另一位哲學家楊朱卻講究“貴己”,他的主張強調貴生重己,重視個人的生存與利益,人人為己但不侵犯他人。孟子對楊朱學說頗不贊同,《孟子·盡心上》記載:“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意思是說如果從楊朱身上拔下一根汗毛就能有利于天下,楊朱也不會這么去做,真是一毛不拔。孟子將楊朱利己學說揭示得淋漓盡致,“一毛不拔”這一成語就源于此。一毛不拔的行為,被后人形象地喻為“鐵公雞”。因為鐵鑄的公雞,可拔不出一根毛來。清代小說《七俠五義》中就描述了一個鐵公雞的故事。有一個人叫卞龍,他自稱是鐵公雞,生性刻薄,一毛不拔。若非怕自己餓死,連飯也是不吃的。他的兒子也是如此,真是家傳的吝嗇。這一詞語在清代已經較為流行,人們爭相傳誦,很多作品都反復提及鐵公雞。“鐵公雞”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少見,由于它形象生動,至今使用頻率頗高。
【第86句】:【 自家有病】自家知了解自己的弱點。魯迅《墳》:“但我以 為自家有病自家知,旁人大概是不很能夠明白底細的。”
【第87句】:【圍棋盤里下象棋——不對路數】(歇)路數:本指路子、下棋的步子,轉指著數、武術的動作。指動作不合要求或規定。
【第88句】:【七錢銀子二分銅的銀元——假也假不了多少】(歇)銀元:也作銀圓,舊時使用的銀質硬幣,價值相當于七錢二分白銀。一個銀元摻進了二分銅,所占的比重很小。 指即使有假也假不到哪里去。
【第89句】:六七月的石榴花——越開越火紅
【第90句】:【冷飯好吃,冷語難受】(諺)冷湯冷飯倒也吃得,冷言冷語卻叫人難以忍受。指冷嘲熱諷的話最傷害人的自尊心。 也作冷湯冷飯好吃,冷言冷語難受。 冷泡飯好吃,冷面孔難受。
【第91句】:【打人休打臉,罵人休揭短】(諺)打人不可傷著人的臉面,罵人不可揭開人的短處。指即使和人發生糾紛,也要有所控制,不可觸及對方的隱私,要給對方留面子。 也作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 打人怕打臉,罵人怕揭短。 打人休打痛處,說人休說短處。
【第92句】:【小兒放紙炮——又愛又怕】(歇)小兒:小孩兒。形容心情復雜,又喜歡又害怕。
【第93句】:【肉骨頭敲鼓——葷咚咚】(歇)葷:葷腥,諧“昏”。咚咚:本形容敲鼓的聲音,轉以形容昏沉沉的樣子。形容人昏頭昏腦,十分糊涂。
【第94句】: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第95句】:【猜枚的吊謊——兩手都脫空】(歇)猜枚:古代飲酒時助興的一種游戲,取錢幣、棋子、瓜子、蓮子等小物件,握在手中讓人猜測單雙、數目或顏色,猜中為勝,不中的罰酒。吊謊:撒謊,這里指弄手腳,搗鬼。本指兩手空空讓人猜,轉指空的,什么也沒有。
【第96句】:【墮入五里霧中】(慣)五里霧:《后漢書·張楷傳》:“(張楷)性好道術,能作五里霧。”后比喻迷離恍惚的境界。形容人感到迷茫,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也作掉入五里霧中。 墜入五里霧中。
【第97句】:口頭上奪城池——夸夸其談
【第98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勸告的話,聽起來不舒 服,實際上是有益的。類似的:好話不留情,留情沒好話。 姚雪垠《李自成》:“黃道周適才所奏,雖過于憨直,然實為救 國良藥。古人云,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99句】:【吃飽了一家不饑,鎖住門不怕餓死板凳】釋義:指家里只有獨身一人。為光棍漢的諧謔語。例句:他只是一身一口,沒有家眷。他常好說兩旬開心話,說是:“吃飽了一家不饑,鎖住門不怕餓死板凳。”
上一篇:擁有哲理的文案大全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