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吃迷魂湯】(慣)迷魂湯:迷信指地府中使靈魂迷失本性的湯藥,比喻迷惑人的話語或行為。1比喻被假象或甜言蜜語所迷惑,頭腦不清醒。2泛指人糊涂,不明事理。 也作吃迷魂藥。 吃迷藥。
【第2句】:【土里滾,泥里爬】(慣)指整天在莊稼地里受苦受累地干農活兒。
【第3句】:【君子之交淡如水】釋義:形容君子之間的友誼高雅純潔。例句:石祥捂著酒杯說:“這是我近幾年新立的規矩,什么高貴賓客,我都是用水陪酒。”魏華抬眼瞅瞅石祥:“你這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第4句】:【受人之托,終人之事】接受委托,要講信用。成語:一諾千 金。臺灣朱秀娟《女強人》:“受人之托,終人之事,就算我辭 職不做了,也得把公司里安排妥當才行?!?/p>
【第5句】:【羊皮膏藥——不靈】(歇)舊時民間認為狗皮膏藥療效好,羊皮膏藥不管用。指不靈驗,不起作用。
【第6句】:【一問三不知】開頭、過程、結局均不知道。一無所知,或 不愿意回答。老舍《駱駝祥子》:“自己頂好學拉磨的驢,一 問三不知,只會拉著磨走?!?/p>
【第7句】:【一二一,原地踏步】原為操令,借指沒有進展。成語:停滯 不前。從維熙《杜鵑聲聲》:“因此,出了學校門,我們的關系 是一二一,原地踏步?!?/p>
【第8句】:旱地蛤蜊——死不張嘴
【第9句】:鴨子吃黃鱔——吞吞吐吐
【第10句】:【獨占鰲頭】“獨占鰲頭”現在泛指占居首位或第一名。它的原意是指古代科舉考試頭名狀元。這個俗語源自哪里呢?清代洪亮吉在《北江詩話》中對此作了說明:“又俗語謂狀元‘獨占鰲頭’,語非盡無稽。臚傳畢,贊禮官引東班狀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趨至殿陛下,迎殿試榜,抵陛,則狀元稍前,進中立陛石上,石正中鐫升龍及巨鰲,蓋警蹕出入所由,即古所謂螭頭矣。俗語所本以此?!?原來,我國古代,皇帝管理朝政的金鑾殿前,靠近大殿門口的地方,有一塊雕刻著飛龍(天之驕子)和巨鰲(長壽神龜)的大石板,叫“龍鰲石”。每天早晨,文武百官上朝時,就從這塊“龍鰲石”的兩旁經過。封建王朝有個規定,凡逢大試之期,新考中的六十名進士,均須站在“龍鰲石”底下,由考中第一名的狀元站在“龍鰲石”上,帶領著向皇帝行禮謝恩。據此,后來遂用“鰲頭”或“獨占(站)鰲頭”,指科舉時代考中狀元的人。如唐詩:“鴛鷺簪裙上龍尾,蓬萊宮殿壓鰲頭?!薄蔼氄荐楊^”這一俗語至今還在使用。
【第11句】:小東是個有名的小調皮,不管他爸爸怎么說他,就是不改。這次他爸爸又說他了:“我看你是‘霜打油菜莢,打死也不發’??!”(安徽·廬江)
【第12句】:親鄰互助山成玉,父子同心土變金。
【第13句】:【 咸吃蘿卜淡操心】感覺淡而吃咸。咸、閑諧音,淡,無味, 謂白操心,不值得。張賢亮《綠化樹》:“他也是成吃蘿卜淡 操心!咱們的事,不要人多嘴!我有我的主意?!?/p>
【第14句】:耍戲法的敲鑼——耍變了
【第15句】:【黃連樹上長的草——苦苗苗】(歇)比喻苦孩子。
【第16句】:石頭縫里塞棉花——軟硬兼施
【第17句】:【窩里反】(慣)指家族或團體內部發生矛盾和斗爭。 也作窩里斗。 窩里發炮。
【第18句】:【 瘦狗莫踢,病馬莫欺】指不可欺侮弱者或倒霉的人,要有 同情心。古華《芙蓉鎮》:“瘦狗莫踢,病馬莫欺,倒是胡玉音 覺得他落魄,有些造孽?!?/p>
【第19句】:有人說小寶那么瘦,肯定是有病。小寶媽說:“瓜好不在大小,健康不在胖瘦。我兒子的身體好著呢!”(廣東·龍川)
【第20句】:【 朋友千個好,冤家一個多】朋友越多越好,可以得到幫助, 得到支持;對頭越少越好,可以減少麻煩,減少阻力。袁靜 《淮上人家》:“朋友一千個不嫌多,仇人一個不嫌少,咱哥們 交往一場,你有困難,我哪能袖手旁觀,不跟你互助呢?”
【第21句】:【門里出身,自會三分】(諺)門里:專業行當。從一個專業行當里出身的,耳濡目染,經見多了,對本行的技藝,自然就懂得一些。指環境會對人產生影響。 也作“門里出生,自帶三分”。
【第22句】:【得了便宜賣乖】(慣)賣乖:自鳴乖巧。指得了好處還說漂亮話。 含貶義。
【第23句】:【患難朋友,艱苦夫妻】(諺)患難中建立起來的友誼最堅實,艱苦中打磨過來的夫妻最恩愛。指好朋友貴在經過患難的考驗,好夫妻貴在走過艱苦的歷程。
【第24句】:【當面是人,背后是鬼】釋義:當而一套,背后一套,兩面派作風。例句:他當面是人,背后是鬼,在陰暗角落里興風作浪。
【第25句】:【 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能滿足一切要求,要什么有什么。 類似的:要東有東,要西有西。香港梁鳳儀《千堆雪》:“自出 娘胎,就錦衣玉食,穿金戴銀……自懂性以來,就要風得風, 要雨得雨?!?/p>
【第26句】:【若問黑心人,吃素道中尋】(諺)吃素:信佛的人不吃葷,只吃素。 如果要找心腸狠毒的人,就在那吃素念佛的人群中找。指越是表面上念佛向善的人,往往越是心黑手狠。 也作若要欺心人,吃素隊里尋。 若要心兇人,念佛淘里尋。
【第27句】:【好鷹不叼昧心食,好虎不吃屈死獸】釋義:比喻行為要光明磊落,昧良心的事不做。例句:巴滿貢追上幾步,又氣又笑地攔住她:“你把話說明白呀!好鷹不叼昧心食,好虎不吃屈死獸,赫哲人辦事都在明處?!?/p>
【第28句】:【 一人傳虛,十人傳實】以訛傳訛,傳的人多了,會使人信以 為真。十,也說:萬。成語:三人成虎。龔昌盛《沉浮》:“傳 說的人添枝加葉大肆渲染,簡直把王老水子描繪成劍俠一 類人物。一人傳虛,萬人傳實,假的也就變成真的了?!?/p>
【第29句】:【險道神撞著壽星老兒——你也休說我的長,我也休嫌你的短】(歇)險道神:迷信稱出殯時的開路神,身材細長。壽星老兒:民間傳說中長壽的神,身材矮胖。指彼此都有缺點,不要互相嫌棄。
【第30句】:【沒請來財神,倒貼了些香表紙銀】(慣)財神:財神爺,迷信指能使人發財致富的神。香表紙銀:迷信的人用來燒化敬神用的香和紙錢等物。比喻沒賺上錢,反而受了損失。
【第31句】:午飯,小麗嫌蘿卜不好吃,小嘴翹得老高。爸爸見了說:“蘿卜是消氣的,多吃一些還有好處呢!有句俗話叫做‘蘿卜擔上街(街讀gai),藥鋪就搬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保ㄋ拇āず洗ǎ?/p>
【第32句】:【拿著草帽當鍋蓋——亂扣】(歇)扣:本指朝下覆蓋在鍋上,轉喻給人安上罪名或不好的名聲。 指沒有根據地給人安上某種罪名或不好的名聲。
【第33句】:【泰山】妻子的父親被稱為“泰山”。這一稱呼從何而來?出處有三。一說認為稱妻父是“泰山”,是由于泰山頂上有丈人峰的緣故。《唐六典》記載:“泰山周一百六十里,高四十余里,群峰得名者甚多,而丈人峰在山頂,特出群峰之表?!庇纱丝梢?,泰山頂上確有丈人峰。這一說法到宋代又被確認,宋代晁說之在《晁氏客語》中也說:“泰山中丈人峰兀然特立,人言泰山必然想起丈人峰,故而日之天長,‘泰山’也成為妻父的尊稱?!边@是唐宋資料所載,非傳說,后世便稱妻父為“泰山”。二說“泰山”之稱源自晉朝。清代趙翼著《陔余叢考》一書,其卷三十七說,晉人樂廣為衛瑜妻父,衛瑜尊其為“樂丈”,“樂”、“岳”諧音,“樂”訛為“岳”,“樂丈”訛為“岳丈”。其實,衛瑜尊其妻父樂廣為“樂丈”,名副其實,無可厚非。“樂丈”訛為“岳丈”是后人之事,也未尚不可,符合約定俗成規律。后又從“岳丈”變為“岳父”?!霸馈庇质谷寺撓氲轿逶乐椎臇|岳泰山,因而妻父又被稱為“泰山”。為了與“岳父”相并稱,人們將妻母尊稱為“岳母”。為了與“泰山”相并稱,便將妻母稱為“泰水”。這圈子兜得也太遠了,不過,它的軌跡是樂丈——岳丈——泰山,落腳點還是“泰山”。三說是源自唐朝。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唐玄宗李隆基于開元十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禪,命中書令張說為封禪使,前往泰山修廟筑路。張說順便將女婿鄭鎰也帶了去,把修廟筑路的任務交給鄭鎰辦理。鄭鎰是個貪官,偷工減料,趁機大撈一把,贓銀翁婿二人平分。這當然得到張說的歡心,于是張說給鄭鎰破格提拔。按照唐代官制,去泰山封禪后,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可以升一級。鄭鎰卻像坐直升機一樣一下子升了四級,從九品芝麻官一下子成了五品大員,綠衫換成了大紅袍。工程完畢,唐明皇領朝廷文武百官前往泰山舉行封神大典。他見工程質量很糟糕,心中十分不悅,正好又看見負責施工的鄭鎰的官服突然換了顏色,氣不打一處來,指著侍立在一旁的鄭鎰問群臣:“諸位愛卿,爾等可知鄭鎰官升五品靠的是什么?”群臣懾于張說的權勢,不敢直言。此時,一個叫黃幡綽的伶人靈機一動,當即用手指了指腳下的泰山,并用眼睛瞄著張說,一語雙關地說:“此泰山之力也!”唐玄宗心中明白,因礙于張說的面子,不便發作。此言一下子傳遍朝野,聽者無不掩面失笑。后人因此戲稱他人妻父為“泰山”。不料久而久之,戲稱變為尊稱。
【第34句】:神仙女下凡間——天配良緣
【第35句】:八哥學話——饒舌
【第36句】:爸爸拉一袋麥子去磨面,袋子上面有個小窟窿,媽媽看見了,連忙拿針線去縫,還說:“粒米成籮,滴水成河,掉了多可惜!”(河南·鄧州)
【第37句】:【解鈴還得系鈴人】據《指月錄》記載,法眼和尚提出一個 問題:虎頸上的金鈴誰能解下來?有個泰欽和尚說,掛鈴的 人能解下來。借指出了事情,應由當事人自己去解決。成 語:解鈴系鈴。錢鐘書《圍城》:“這都是汪太太生出來的事, 解鈴還須系鈴人,我明天去找他?!?/p>
【第38句】:【寧吃對蝦一口,不吃雜魚半簍】(諺)對蝦:肉味鮮美,是我國的特產之一,市場上常成對出售,故稱。 寧可品嘗一口對蝦,也不吃成堆的雜魚。指食品寧可少而鮮,不要多而雜。
【第39句】:馬背上耍雜技——藝高膽大
【第40句】:某人用過小剛的筆,不但沒個感謝的話,還說小剛愛給他。小剛生氣地說:“這真是剛背過河就不叫爺了。”(甘肅·鎮原)
【第41句】:【冬瓜推在葫蘆賬上】(慣)本指在賬目上搞鬼做手腳。比喻把應當承擔的責任或承受的損失等推到別人身上。
【第42句】:【掏心窩子】(慣)指說心里話,表達真實思想。
【第43句】:【八匹馬拉不回頭】指固執。類似的:九牛拉不轉。劉紹 棠《二度梅》:“但是,溫良順犯起犟脾氣,十八匹馬也拉不回 頭;青鳳更是鐵了心,刀擱在脖子上也不改口?!?/p>
【第44句】:【跟著龍王吃賀雨】(慣)賀雨:指舊時人們向龍王求雨時擺上的供品。比喻跟著有權有勢的人沾光得好處。
【第45句】:【不怕人窮,就怕志短】釋義:只要有理想,有志氣,就能改變窮困狀況。例句:“常言說:‘不怕人窮,就怕志短,’咱們是窮隊,可是我們看到他和長水幾個沒明沒夜往前領著干,心里總覺得有個依靠。”
【第46句】:媽媽工作忙,總沒空去看望姥姥。姥姥嘆息道:“唉,娘疼孩兒沒縫兒,孩兒疼娘沒空兒。指望不得呀!”(河北·黃驊)
【第47句】:蟲蛀的老槐樹——腹內空空
【第48句】:【讓圓就圓,讓扁就扁】(慣)形容非常聽話,讓怎么樣就怎么樣。也形容人軟弱,由人欺負。
【第49句】:【大家拾柴火焰高】(諺)比喻大家共同努力,取得的成就自然就大。 也比喻大家開動腦筋,想出的辦法就多。 也作“眾人拾柴火焰高”。
【第50句】:【 呆子幫忙,越幫越忙】指不會幫忙,幫倒忙。張賢亮《男人 的風格》:“你我,都使我想起了我老家的一句土話,叫郭呆 子幫忙,越幫越忙。”
【第51句】:【物必先腐,而后蟲生】(諺)東西必定自身先腐爛了,然后才生蛆蟲。比喻若內部先有弱點或腐敗,壞事或奸邪就容易發生滋長。
【第52句】:【人不要臉,百事可做】(諺)人要是不顧臉面,不知廉恥,那就什么樣低級下流的事都能做出來。指人必須知恥,然后才能做到行為有格。
【第53句】:【過頭飯難吃,過頭話難講】見“鍋頭飯好吃,過頭話難說”。
【第54句】:【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諺)指不識貨物的優劣真偽,最好的鑒別辦法是進行比較;經過比較,自然優劣分明。也泛指對人、對事、對物,有比較就有鑒別。
【第55句】:下課了,大家都到前邊交作業。一個正在抄黑板上習題的同學嚷開了:“喂!我是抄題還是畫腦袋呀?”(天津·寶坻)
【第56句】:【渾身都是膽】極為大膽。成語:膽大包天。明代《古今小 說》:“原來走私商道路的,第一次膽小,第二次膽大,第三第 四次渾身都是膽了?!?/p>
【第57句】:【馬桶】“馬桶”即坐便器。南方人習慣稱其為“馬桶”。人用的東西為什么叫馬桶呢?它源自何處?在中國,最早的關于“馬桶”的詳細文字記載是北宋時期歐陽修的《歸田錄二》中的“木馬子”。在木馬子之前,漢朝稱之為“虎子”。這個名字由來與一個傳說有關。相傳西漢時期飛將軍李廣能騎善射,力大無比。一次,他射死臥虎后,命人鑄成虎形的器具盛裝小便,以此表示對猛獸的蔑視,意在表示蔑視強敵。久而久之,這種專門盛裝便溺之物的器具就被稱為“虎子”了?!段骶╇s記》上就有關于這種“馬桶”的記載,漢朝宮廷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從人員拿著,以備皇上隨時方便。這種“虎子”,就是后人稱作便器、便壺的專門用具,也是馬桶的前身。可是到了唐朝,因為皇族的先人中有叫“李虎”的,為了避諱,便將這大不敬的名詞改為“獸子”或“馬子”,再往后就俗稱“馬桶”了。中國古代使用的馬桶是木制的,是一種帶蓋的圓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涂抹。王公貴族使用的馬桶,為了顯示身份,材料高級的多,甚至還有黃金制成的。到了現在,才發展成以陶瓷馬桶為主了。至于抽水馬桶,確實是外國人發明的,1596年英國人哈林頓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個抽水馬桶。
【第58句】:【只見和尚吃饅頭,不見和尚受戒】只看到好處,看不到困 難。臺灣梁實秋《雅舍散文二集》:“有人只看見和尚吃饅 頭,沒看見和尚受戒,遂生羨慕別人之心,以為自己這一行 只有苦沒有樂。”
【第59句】:【沒有擒虎藝,不敢上山崗】(諺)沒有捉拿猛虎的武藝,就不敢到猛虎出沒的山崗上去。比喻沒有高超的本領,就不敢去犯風險,闖難關。 也作沒得斬龍劍,哪敢下東海。 沒有擒虎藝,不敢上高山;不是擒龍手,怎能下海洋。 沒有擒龍手,不敢下東洋;沒有打虎藝.不敢上山崗。
【第60句】:【狗熊掰棒子——掰一個扔一個】(歇)棒子:玉米。傳說狗熊掰下玉米夾在腋下,一邊掰一邊掉,掰來掰去,腋下還是一個。比喻邊干邊放棄,或邊聽邊忘,邊學邊忘。也指得到新的拋棄舊的。
【第61句】:【將飛者翼伏,將奮者足跼】:蜷曲。將要起飛的大鳥,總要先斂起翅膀;將要迅跑的走獸,總要先弓起腳。比喻人在即將采取大的行動之前,總有一段短暫的靜默期。
【第62句】:孔夫子的文章——之乎者也
【第63句】:【 手不能提籃,肩不能擔擔】不會從事體力勞動。語序亦可 換置。老舍《離婚》:“您說叫他改行吧,他又手不能提籃,肩 不能擔擔,作個小買賣都不會,這不是眼看著挨餓嗎?”
【第64句】:【班房】現在人們稱被司法部門拘留或坐監獄為“蹲班房”。它源自哪里呢?考其源,是來自明清兩代的“三班八房”。所謂“三班”是指皂班、隸班、快班,屬于差役組織,分掌維系治安、偵察、捕緝、提刑、解押、傳呼訴訟等事務?!鞍朔俊笔侵咐舴?、禮房、兵房、工房、刑房、倉房和承發房,屬于封建國家地方政權中的胥吏機構,分掌地方民政、財政、教育、水利、建設等事務。古代衙門不僅管行政事務,還管審判。故此,根據“三班八房”的性質和職能,人們就把封建衙門、監獄簡稱為“班房”。
【第65句】:【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劃,后用作中國的代稱。九州一詞起源于何處,最早見于金文《叔夷鐘銘》,說中國的疆域有九州。具體指哪幾州,眾說紛紜。一種采用《禹貢》的說法,傳說大禹治水成功后,把天下分成九州,劃分的情況是:冀州(今山西、河北,遼寧);兗州(今河北、河南、山東交界部分);青州(今山東、遼寧東部);徐州(今山東南部、江蘇和安徽北部);荊州(今兩湖及江西西部);豫州(今河南、湖北北部);梁州(今陜西南部和四川);雍州(今陜西北部、中部和甘肅及其以西地方);揚州(今江蘇、安徽南部、江西東部)。 “九州”只是傳說中的行政區域而已,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但既然它已在我國的文化史中沉淀下來,人們便以它泛指中國了。
【第66句】:【墜入五里霧中】見“墮入五里霧中”。
【第67句】:【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得一件一件做】釋義:事情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做,不能急躁。例句:曾作金、高則冬那幫混蛋,只給我們留下這么個爛攤子,你又有什么辦法呢?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得一件一件做哇!
【第68句】:大船離港——外行(航)
【第69句】:【奸不廝欺,俏不廝瞞】(諺)奸:歹的。廝:相。俏:好的。不論好歹,不相欺瞞。指打消一切顧慮,把真情告訴對方。
【第70句】:【春風得意馬蹄疾】釋義:這是孟郊《登科后》詩句。原形容封建時代文人科舉及第的歡快心情?,F用來形容人心情愉快,動作敏捷。例句:春風得意馬蹄疾。王一民邁著輕快的腳步,順著霽虹橋往道里走去。
【第71句】:【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諺)指只要舍得金錢,就能招得勇士為你賣命。 也作重賞之下,必有死夫。死夫:不要命的勇士。 重賞之下出勇夫。 重賞之下無懦夫。
【第72句】:【水潑不進,針扎不透】釋義:形容十分嚴密。“水潑不進”又作“水潑不透”。例句:老實說,魏家橋大隊是他水潑不進,針扎不透的獨立王國——哈,你別介意,我可不是說你們那兒是“北京市委”。
【第73句】:【天上下刀子】指遇到危險。劉云若《小揚州志》:“這百年 不遇的好機會,我怎能放過,就是天上下刀子,我也頂著鐵 鍋出來?!?/p>
【第74句】:一位阿姨要買衣服,連喊了售貨員幾聲也沒喊應。旁邊有位顧客說:“別喊了,那是個‘模特’,她聽不見。”(河北·邢臺)
【第75句】:【冷鍋里冒熱氣】事情來得突然,出乎預料。類似的:冷鍋 里爆熱豆/冷灰里爆出熱栗子。王蒙《失態的季節》:“但是 最后費可犁冷鍋里冒熱氣,或者說又大冒起傻氣來了?!?/p>
【第76句】:出須的蘿卜——肚子空
【第77句】:【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慣)打頭風:逆風。比喻境遇本來就不好,偏又遭到更大的打擊或不幸,處境越發艱難。 也作屋漏更遭連夜雨,行船又撞打頭風。 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被打頭風。被:遭遇。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
【第78句】:好漢打虎不打貓——找對手
【第79句】:扶著欄桿上樓梯——穩步上升
【第80句】:一個洞里的蛇——早有勾結
【第81句】:【黑名單】“黑名單”指反動勢力為進行政治迫害而開列的革命者和進步人士的名單;也指有關部門對不合格產品或違反規約、不守信用的企業、個人采取相關措施而開出的名單,或內部掌握或向社會公布。 “黑名單”是個外來詞,它源于世界著名的英國牛津和劍橋等大學。在中世紀時,這些學校規定對于行為不端的學生,將其名單、行為列案記錄在黑皮書上,誰的名字上了黑皮書,即使不是一輩子被人唾棄,也是從此在社會上抬不起頭來,會使人在相當時間內名譽掃地,做很多事情都會受到限制。學生們對學校的這一規定十分害怕,常常小心謹慎,唯恐自己的名字上了這樣的黑皮書。沒想到本來是學校懲罰學生的做法,卻被當時一位英國商人引申到商業活動中,用黑皮書來懲戒那些時常賒賬不還、不守合同、不講信用的顧客。英國商人把這類顧客的名字開列在黑皮書上,后來又將一些破產者或即將破產的人的名字也排在黑皮書上。事情傳開以后,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先是商人們爭相仿效,繼而,各行各業都興起了黑皮書。從此以后,黑名單的做法在各行各業中使用。當然,在特務活動中使用最頻繁后果最嚴重。從而黑名單多被社會詬病。目前,中國也有了“黑名單”,主要集中在金融領域對不守信用的客戶采取相應措施。
【第82句】:【東方不亮西方亮】釋義:這個地方不行,別的地方就會行。例句:趙編輯給他打氣:“不過,好在現在出版社很多,‘東方不亮西方亮’,你們不妨再拿到別的地方試試……”
【第83句】:【刀擱在脖子上】釋義:比喻死亡臨頭,或用殺頭威脅。例句:鄉親們,我們是大清的官兵,腳踩著先帝打下的江山,吃著父老兄弟的餉糧,沒有皇帝的諭旨,就是刀擱在脖子上,我們也不能退半步!
【第84句】:【干榆濕柳,木匠見了發愁】釋義:木匠也難對付干榆木和濕柳木。比喻人頑固,不好對付。例句:俗話說,“干榆濕柳,木匠見了發愁。”依我看,陸隊長就是個榆木墩子,早就風干了,再鋒利的鋸子也劈不開!
【第85句】:【 鳥有羽,獸有毛,黃瓜茄子赤條條】有的有這有那,有的什 么也沒有,情況不同?!侗毯>墶罚骸傍B有羽,獸有毛,黃瓜茄 子赤條條。你光棍講光棍話,我這一大家人吃什么?”
【第86句】:【 好漢不吃眼前虧】情況不利,不必硬拼。好漢,也說:光 棍。浩然《山水情》:“他懂得光棍不吃眼前虧的策略,更明 白胳膊扭不過大腿的正理明言。”
【第87句】:自行車下坡——不踩(睬)
【第88句】:【人急造反,狗急跳墻】人被逼得過分,就會不顧一切地反 抗。清代《紅樓夢》:“他素昔眼空心大,是個頭等刁鉆古怪 的丫頭,今兒我聽了他的短兒,人急造反,狗急跳墻!不但 生事,而且我還沒趣?!?/p>
【第89句】:【功臣難過太平關】(諺)舊時開國建業的有功之臣,很難度過太平年景這一關。指歷來在取得政權后,最高統治者總要迫害殺戮功臣良將。
【第90句】:【 人有三尺長,天下沒處藏】難以隱藏躲避。陳登科《活人 塘》:“一定會到我家來翻,人有三尺長,天下沒處藏,那能行 嗎?”
【第91句】:【刀子嘴,豆腐心】說話厲害,心軟。浩然《艷陽天》:“焦二 菊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硬的不怕,軟的受不了,軟硬一齊 來,她就得跟著轉。”
【第92句】:二叔叔抱怨家窮,天天供佛燒香。爸爸見了,很是生氣,說:“不信神,不信鬼,要靠人的胳膊腿。你天天懶洋洋的,田也不種,活也不干,能不窮嗎?雙手是個寶,一世用不了。勤勞才會有好日子過??!”(安徽·壽縣)
【第93句】:我和鄰居小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這幾天,因為一點兒小事,我倆吵翻了,誰也不理誰。媽媽說:“友情是花,愈開愈美;友情是酒,愈陳愈香。你呀,要珍惜這段友情??!”(廣東·龍門)
【第94句】:石獅子的屁股兒——沒門,無門
【第95句】:【老太婆縫補丁——紉針】(歇)紉:引線穿過針鼻兒,諧“認”。針:諧“真”。指做事嚴肅對待,毫不馬虎。
【第96句】:自來水壞了龍頭——放任自流
【第97句】:【有珠不露,誰知是寶】(諺)比喻是人才而不顯露出來,就不易被人發現。
【第98句】:【老米飯捏不成團】釋義:借指感情不睦的人聚不到一塊。例句:“我跟他今生不得聯合,我跟他‘老米飯捏不成團’,我看見他就來氣!”
【第99句】:石頭縫里的荊疙瘩——根子硬
上一篇:快手上很火的歇后語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