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燈里缺油——干熬
【第2句】:【绱鞋不使錐子——針好】(歇)绱鞋:把鞋幫和鞋底縫在一起,一般要用錐子。針:諧“真”。指非常好或確實好。
【第3句】:象棋斗勝——紙上談兵
【第4句】:剃頭刀不能砍柴,砍柴刀不能剃頭——各有各的用處
【第5句】:垃圾堆里的畫——廢畫(話)
【第6句】:檢驗員量車件——卡得緊
【第7句】:老牛身上的毛——沒有數
【第8句】:老鴰插雉翎——裝鳳凰
【第9句】:烏鴉鉆煤堆——黑上加黑
【第10句】:【花子死了蛇——沒得弄了】(歇)花子:叫花子。弄:本指耍弄(蛇),轉指玩弄(手段)。指失去了憑借或依靠的手段,沒有應付的辦法或沒有什么可干的了。也作“花子死了蛇—一沒什么弄得”。
【第11句】:【墻上的泥坯——去了一層又一層】(歇)泥坯:抹在建筑物表面的泥層,掉了一層可以再涂一層,舊時歧視婦女,把妻子比作“泥坯”。指妻子死了一個又再娶一個。
【第12句】:肋條間透過太陽光——瘦得可憐
【第13句】:【龍的傳人】“龍”一向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我們也常稱自己是龍的傳人。這源于中華民族對共同的圖騰神——龍的崇拜。當然,龍也是人們想象中的動物,是根據古代神話中的蛇的圖騰演化而來。“龍的傳人”還有考古文物為證。在山東嘉祥縣武氏墓群出土的刻制于東漢時期的石刻中,有“歷代帝王”畫像,唯有伏羲形象奇異,人頭人身而龍尾,仿佛由龍轉化而成一且與女媧氏畫在一起。而女媧是奉蛇為圖騰的民族創造出來的,而龍是根據蛇的圖騰演化而來的。傳說伏羲和女媧成婚而生人類,始祖是龍繁衍的后代,當然是龍的子孫,故而稱作“龍的傳人”。
【第14句】:戲臺上敲小鑼——幫腔
【第15句】:馬褂改褲衩兒——大材小用
【第16句】:高個子走到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第17句】:破罐子破摔——豁出去了;自暴自棄
【第18句】:糧庫里頭一粒米——有它不多,無它不少
【第19句】:披蓑衣的被狗咬——窮人好欺負
【第20句】:【嗑瓜子兒嗑出個臭蟲來——什么仁兒都有】(歇)仁兒:諧“人兒”。指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也作瓜子里出臭蟲——啥仁都有。吃瓜子吃出個臭蟲來——啥仁都有。
【第21句】:老鷹拉小雞——捧上天了;一提就走
【第22句】:駱駝打哈欠——好大的口氣
【第23句】:蓮藕有節又有孔——以通不通
【第24句】:小小燈籠——肚里明
【第25句】:老虎的崽兒———個
【第26句】:屬刺猬的——誰碰扎誰手
【第27句】:人行影子走——寸步不離
【第28句】:李奶奶總是放心不下住在城里的兒子。張阿婆從城里探親回來,告訴李奶奶:“你別老是周瑜穿草鞋——窮都督(嘟嘟)啦。我碰見你兒子了,他現在是孫悟空進了花果山——稱心如意。要甜的拿甜橘,要酸的拿話梅,生活好著呢!”(湖南·醴陵)
【第29句】:仙女的裙子——拖拖拉拉
【第30句】:黑烏鴉唱歌——引入討厭
【第31句】:瓜地里的草人——樣子貨
【第32句】:山谷里敲鑼——處處有回音
【第33句】:牛郎織女哭梁祝——同病相憐
【第34句】:【牽羊入屠戶之家——一步步來尋死地】(歇)屠戶:以宰殺牲畜為業的人家。指人一步一步走向絕路。多指自尋死路。
【第35句】:【看棋只看車馬炮——不識相】(歇)相:本指象棋的棋子“相”(或“象”),轉指相貌、姿態。指不會看別人的臉色行事。
【第36句】:老鼠啃賬簿——吃老本
【第37句】:扁擔摟柴——管得寬
【第38句】:【東海鰲魚脫釣鉤——再不回頭】(歇)鰲魚:傳說中生活在大海里的大龜或大鱉。本指鰲魚脫鉤后再也不返回,轉指人一去再也不回來。
【第39句】:穿冬衣戴夏帽——不知春秋。
【第40句】:和尚娶媳婦——離經叛道
【第41句】:高山打鼓——名聲在外
【第42句】:師字去了橫——真帥
【第43句】:【太歲頭上動土】“太歲頭上動土”比喻不畏權勢敢于觸犯強權的行為。源出兩支。一說“太歲”是古代天文學中假設的星名,與木星(歲星)運行的方向相反。舊時迷信,認為太歲是個兇惡的煞神,是“百神之統”。他“奉領諸神,統正方位,斡運時序。”太歲所經過的方位為兇方。有一句諺語就是這樣說的:“太歲當頭坐,非實便是禍。”《土風錄》云:“術家以太歲為大將軍,動土遷移者必避其方。”意為建筑蓋房時找準方位,避免與太歲沖突。于是民間就有了“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的說法。二說“太歲頭上動土”源于一個故事。唐朝末年,黃巢率領起義軍走潼關、入長安,建立了大齊政權。這位農民起義領袖習慣流動作戰,在皇宮里待不住,常常率領親兵親將百余人出長安觀察地形,研究作戰方案。一天,行至臨潼縣荊山原邊,被一座高大墳墓擋住去路,上前一看,原來是劉邦之父——漢太上皇陵,占據大片良田。黃巢心想,這個太上皇生前魚肉百姓,死后還霸占著這么多田地苦害百姓,擋我去路,實在可恨,便喚隨從借了一把鐵锨挖了起來,因用力過猛,锨把折了,于是,他又親自向農夫借了一把大锨,登至墓頂,幾锨就把墓頂挖了個大坑。黃巢放聲大笑,朗吟了詩一首:“輾轉中原逐驚鹿,西進長安過齊都。吾輩豈是山野人,太歲頭上敢動土。”吟罷,余怒未息,拖锨下原,競把原邊劃了一條深溝,人們叫它鐵锨溝。從此,“太歲頭上動土”這句話就流傳下來。
【第44句】:端午節拜年——不是時候
【第45句】:【劉海】指少女或兒童垂在額前的整齊的短發。這一叫法,源出三說。一種說法是這種叫法來自一個人——劉海。他是五代時期的道士,本名操,字宗成。人道改名哲,字玄(元)英,一字昭遠,號海蟾子。燕山(今北京市西南宛平)人。相傳是遼中進士,嘗事燕主劉守光,官至丞相。一天,有道人自稱正陽子來謁,海蟾待以賓禮。道人向他索取金錢十枚,雞蛋十個,以一錢間隔一蛋高高疊起,形似塔。劉蟾驚呼:“危哉!”道人日:“君榮祿,履憂患,其危殆甚!”海蟾大悟,遂棄官隱于華山,終南山。劉海曾化名阿保,到蘇州富商貝宏文家當傭人。有一次,他在貝家打水時,從井里打出三條腿的大蟾蜍。他以彩繩系好,放在肩上,對人說,這只蟾蜍,逃跑了一年多,今天總算找到了。當街坊們擁來看熱鬧時,只見他肩負蟾蜍,向主人舉手致謝之后,便從庭院里冉冉升空而去。劉海這時已是一位白發老人,但在民間畫像中,他卻返老還童,成為一個豐滿可愛的胖小子。他前額垂著短發,騎在蟾上,手里舞著一串錢。人們覺得他的發式很美,少女和兒童就模仿他梳理這樣的發式。后來,將少女和兒童垂在前額的整齊的短發,稱為劉海。二說來自考古。河北省藁城市有個村叫“劉海莊”,村中有座“劉海寺”。2009年2月在村中挖出一塊明代嘉靖二十七年的新海寺(即劉海寺)石碑。2010年4月又在村里一眼村井里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漢朝劉海大仙”六個大字。那么,劉海怎么后來到了湖南?“家住常德武陵境,絲瓜井畔劉家門”,這是湖南花鼓戲《劉海砍樵》中劉海的兩句唱詞。劉海莊世代相傳的劉海,做過宰相后遭奸臣陷害,被貶湖南,告老還鄉后回到藁城遁入空門,最后返老還童,得道成仙。劉海得道成仙返老還童后,喜歡把額前的頭發留下來,就成了今天女孩梳的劉海頭,稱作“劉海兒”或“劉海兒發”。這也得到了考古的證實。東漢末年,為躲避戰火,劉海寺里的一個瘋僧將劉海寺里70厘米高的劉海銅像砸下來,帶到山西,現在存放在五臺山上,新中國成立后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這尊劉海銅像可以看出,我們所謂的“劉海兒”發型也正源于劉海額前的頭發式樣得來。三說來自武則天。據傳,武則天當了皇帝后,曾破獲了一個策劃宮廷政變的集團。在審查謀逆者的名單中,武則天發現有上官婉兒的名字,立即將上官婉兒召來施以黥刑(在臉上刺印)。后發現是上官婉兒為了救她而臥底叛亂者中,救了她的命,深悔錯怪了上官婉兒。怎奈皇帝之言是金口,黥刑照舊執行,不過行刑改用朱砂在額前刺梅,婉兒變得更好看了。但終究是個恥辱——罪犯的標記,聰明的婉兒便從額頂梳下一縷青絲,剛好蓋住那個朱砂記。宮中嬪妃們看了,覺得競比頭發全部向后梳要秀美得多,于是紛紛仿效,并稱之為“劉海兒”,后又傳人民間。
【第46句】:石頭打的鎖——沒心沒眼
【第47句】:風匣板做鍋蓋——受了冷氣受熱氣
【第48句】:狗咬雷公——惹天禍
【第49句】:觀世音下凡——有救
【第50句】:【戴著烏紗彈棉花——有弓之臣】(歇)弓:舊法彈棉花用的弓形工具,諧“功”。譏諷人自以為有功。
【第51句】:人死大夫到——無濟于事;不濟事
【第52句】:彭祖遇壽星——各有千秋
【第53句】:人造衛星上天——不翼而飛;驚天動地
【第54句】:放下笛子拿二胡——能吹會拉
【第55句】:扭著脖子想問題——盡是歪道理
【第56句】:打官司的上堂——各執一詞
【第57句】:手插到染缸里——不沾染也得沾染
【第58句】:【錐子剃頭——一個師傅一個做法】(歇)剃頭不能用錐子。指各人有各人的不同做法。
【第59句】:破茶壺掉進水里——幾頭吃水
【第60句】:老竹做笛子——盡受氣
【第61句】:活剝兔子——扯皮
【第62句】:老母豬吃稻草——橫豎不是味
【第63句】:林黛玉的脾氣——愛使小性子
【第64句】:孫猴子變土地廟——藏頭顧不了尾
【第65句】:火車離軌——寸步難行
【第66句】:打著燈籠偷驢子——明人不做暗事
【第67句】:扶著欄桿上樓梯——穩步上升
【第68句】:屁股上吊響鈴——響當當的人
【第69句】:老鼠給貓祝壽——獻媚也不看看對象
【第70句】:【灶老爺上西天——有一句講一句】(歇)灶老爺:灶神,也叫灶君、灶王爺。舊俗每年臘月廿三祭灶神,認為灶王爺此時會上天報告所掌管的人家的情況。指實話實說,毫無保留或隱瞞。也作灶王爺上西天——有啥說啥。灶王爺升天——實話實說。
【第71句】:除夕洗衣服——今年不干明年干
【第72句】:火車輪子——連軸轉
【第73句】:八哥啄柿子,雷公打豆腐——專揀軟的欺
【第74句】:【三眼銃打兔子——沒準】(歇)三眼銃:一種有三個槍眼的舊式火器,用于出殯時放禮炮。本指射擊沒有準確性,轉指說話、辦事沒有目標,沒個準頭。也作“三眼銃打兔子——沒準頭”。
【第75句】:烏鴉扮孔雀——不倫不類
【第76句】:神仙不做做凡人——賤骨頭
【第77句】:【額頭連下巴——沒面孔】(歇)本指沒有臉面,轉指丟了體面。
【第78句】:歡喜與悲哀的聚散地——車站
【第79句】:吃點心抹醬油——不對味;不是味兒
【第80句】:幸福烏落到了頭上——鴻運將至
【第81句】:開甑的蒸氣——直往上沖
【第82句】:老虎吃豆腐——口素心不善
【第83句】:黑瞎子按鍵盤——亂彈琴
【第84句】:毛驢碰門——來的不是人
【第85句】:水煮石頭——難熬
【第86句】:錯把駝峰當腫背——大驚小怪
【第87句】:【燈草拐杖——扶不起人】(歇)指自身力量有限,扶助不了別人。
【第88句】:水邊建磨房——全靠沖動
【第89句】:【拿著草帽當鍋蓋——亂扣】(歇)扣:本指朝下覆蓋在鍋上,轉喻給人安上罪名或不好的名聲。指沒有根據地給人安上某種罪名或不好的名聲。
【第90句】:對著鏡子做戲——咋好看昨比畫
【第91句】:蒼蠅飛進牛眼里——找淚(累)吃
【第92句】:老鷹吃麻雀——連皮帶骨一起吞;一點不留
【第93句】:水道眼上貼對聯——門頭不高
【第94句】:霸王別姬——無可奈何
【第95句】:【就熱鍋炒熱菜——一勺兒燴】(歇)就:趁……之便。比喻一網打盡。
【第96句】:【二踢腳上天——兩頭晌】(歇)二踢腳:雙響的爆竹,點燃下端的藥捻子后響一聲,升到空中后上截爆炸,又響一聲。比喻兩件事情同時進行。一說,響諧“想”,指兩件事情都想做。
【第97句】:人家吃飯你借碗——不看時候
【第98句】:兩個麻子結婚——點子不少
【第99句】:大麥芽做飴糖——好料子
上一篇:慧語,簡單干凈致自己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