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袖筒里揣刀子一暗藏殺機
【第2句】:【急婆娘嫁不下好漢家】(諺)婆娘:北方對婦女的俗稱。指急著想嫁出去的女子,往往找不到如意郎。泛指做事急于求成的,往往結(jié)果很不滿意。 也作急婆娘難嫁如意漢。 忙婆娘嫁不到好漢子。
【第3句】:【 放之四海而皆準】指普遍如此,實用于一切情況。海外 劉宜良《江南小語》:“競爭是現(xiàn)代企業(yè)最大的特色,達爾文 的理論,放之四海而皆準。”
【第4句】:【打不到狐貍,惹著一身臊】(慣)比喻除害不成,反而惹來了麻煩或災(zāi)禍。 也作打不著狐貍,反惹一身臊。 打不著狐貍,惹一股子騷。
【第5句】:十年寒窗中狀元——先苦后甜
【第6句】:立七坐五盤三半,一肩三頭懷兩臉。
【第7句】:哥哥就要當(dāng)兵走了,媽媽包餃子為他送行,說是“送行的餃子接風(fēng)的面,走遍天下事好辦”。(河南·寶豐)
【第8句】:【拿八人轎也抬不出去】(慣)八人轎:八個轎夫抬的大轎子。比喻打定主意,堅決不走。
【第9句】:【至親不過爹娘,至近不過夫妻】見“近不過夫妻,親不過父母”。
【第10句】:【人合心,馬合套】(慣)合套:同拉一輛車的兩匹馬,力能使到一起,有很好的配合。指人心想到一起,勁兒使到一處。
【第11句】:驚破膽的兔子——畏首畏尾
【第12句】:【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諺)指敢于冒險的人,可撈到許多好處;膽小怕事、謹小慎微的人,不敢越軌半步,往往得不到一點好處。 也作撐煞大膽,餓煞小膽。 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 吃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第13句】:【可著頭做帽子——要一點兒富余也不能】(歇)可著:盡著,就某種范圍不增不減。指剛夠,沒有一點剩余。
【第14句】:【說大話不怕風(fēng)煽舌頭】說空話說大話沒有用。類似的:說 話不怕牙疼/說大話不怕噎嗓子/站著說話不怕腰疼。浩然 《艷陽天》:“說話不怕風(fēng)煽舌頭。我要像她們那樣,無牽無 掛,我也當(dāng)積極分子,整天跟你一塊開會、辦公!”
【第15句】:老牛掉進深泥潭——不能自拔
【第16句】:【單方一味,氣煞名醫(yī)】(諺)單方:民間流傳的土藥方。指民間土方往往對一些疑難雜癥有奇特的療效,使名醫(yī)自愧不如。 也作單方氣死名醫(yī)。 單方治大病,草先生氣死名醫(yī)。
【第17句】:背棄祖國的人,如同失去森林的夜鶯。
【第18句】:看著天摸著地——眼高手低
【第19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釋義:跟上等的比,不如人家;跟下等的比,比人家還強。處于中等水平。多用來表示基本滿足,沒有更高的追求。例句:再說,當(dāng)護士雖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也樂得逍遙自在,她卻偏不服氣。
【第20句】:【 事實勝于雄辯】事實最有說服力。臺灣朱秀娟《女強 人》:“你很喜歡辯論是吧?不要來說服我。事實勝于雄 辯。”
【第21句】:屋里風(fēng)箏——高飛有限
【第22句】:某地工商所由于風(fēng)氣不正,三天兩頭巧立名目收費。看著手中樣樣齊全的各種證件,經(jīng)營者怨聲四起:“咳!磨道里找驢蹄,找事就有事。”(河南·新密)
【第23句】:那天,奶奶知道我作業(yè)沒寫完又去玩兒,就生氣地說:“小孩子,不用心,不知書上有黃金;但知書上黃金貴,高照明燈下苦心。去呀,好好學(xué)呀!”(河南·孟州)
【第24句】:小明放學(xué)回家,爺爺讓他去買包茶葉,他磨磨蹭蹭地不愿去。吃完飯,爺爺又催他去買,小明還是懶得動。奶奶在一旁說:“這真是饑了蹭,飽了愣,不饑不飽不想動。”(河南·三門峽)
【第25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此語比喻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語出宋代戴復(fù)古《寄興》:“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愿老君家。”足赤:足金、純金。沒有純而又純的金子,也沒有白璧無瑕的美玉。比喻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有一點缺點和錯誤。古人說得好: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就像沒有十足之赤的金子。這是符合辯證法的普遍規(guī)律。
【第26句】:原始森林——自高自大
【第27句】:【山河容易改,秉性最難移】見“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第28句】:【鼻子里插大蔥——裝象】(歇)象:諧“相”。指裝模作樣,欺騙人。 也作“鼻子插蔥——充象”。
【第29句】:吃霸王飯給劉邦干事——不是真心
【第30句】:【癩蛤蟆打蒼蠅,將供嘴】釋義:癩蛤蟆打蒼蠅吃,將供上嘴。比喻勞動所得勉強糊口。例句:三爺,我是癩蛤蟆打蒼蠅——將供嘴。我這老胳膊老腿的,不能擼鋤杠,才給你們看園子。
【第31句】:【打死老虎】(慣)比喻打擊已經(jīng)失勢或失去反抗能力的人。
【第32句】:臉上寫字——表面文章
【第33句】:【處處留心皆學(xué)問】釋義:只要留心,生活中到處都有學(xué)問。例句:這個史文遠,竟然會注意到別人在什么地方皺了下眉頭,并且找上門來追根尋底,這需要具備怎樣的一種心思啊!真是,處處留心皆學(xué)問。
【第34句】:【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反映人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與日常 生活有關(guān)。類似的:夢是心頭想。巴金《探索集》:“人們還 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話有時靈,有時又不靈。”
【第35句】:心里塞團麻——亂糟糟
【第36句】:【把死馬當(dāng)活馬治】釋義:比喻在絕望的情況下,盡最后的努力來挽救,寄希望于萬一。例句:忠大伯上下打量了一下,看他不像個起眼的人物。可是大火燒著眉毛,只好把死馬當(dāng)活馬治,立刻請他喝酒吃飯。
【第37句】:半空點蠟燭——高明
【第38句】:【 認識是寶,不認識是草】謂人應(yīng)該識貨,有眼力。《光明日 報》(1979,11,3):“俗話說:認識是寶,不認識是草。這一帶 坡坡嶺嶺上千年萬載野生著丹參。山里人不知道丹參是醫(yī) 治心臟病的名貴藥材,每當(dāng)盛花時節(jié),只是放牛娃子采摘幾 朵紫花,放在嘴皮上當(dāng)‘蜂蜜罐兒’吮吮,而丹參、丹皮一股 腦兒喂了牲口。”
【第39句】:【折斷一枝荷,爛掉一窩藕】(諺)表面上只是折斷了一枝荷花,實際還毀了水下的一窩藕。比喻造成的損失表面上不大,實際卻是巨大的,只是人們看不見罷了。
【第40句】:【夸海口】(慣)指話說得很大,漫無邊際。
【第41句】:【胖子也不是一口兒吃的】(諺)比喻事物的形成要靠日積月累,循序漸進,不能盲目冒進,急于求成。
【第42句】:看人上菜碟——勢利眼
【第43句】:核桃仁蒸蜂蜜——又香又甜
【第44句】:【 爭氣不爭財】人要上進,不可圖財。清代《醉醒石》:“爭 氣不爭財。只要事成,便是百金,家父不出我出。”
【第45句】:一次吃午飯,五歲的小妹妹不肯吃青菜,奶奶說:“吃菜長頭發(fā),能戴大紅花。”妹妹聽了,高興地吃了起來。(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46句】:一到星期天,李奶奶的兒子就帶著孫子孫女們回來團聚。別人都說李奶奶真有福氣,李奶奶卻皺著眉頭說:“有啥福氣?他們回來就像鬼子進村一樣大吃大喝,真是忙死老爹累死娘。”(河南·魯山)
【第47句】:【天公不作美】多指天氣不佳,或天氣不如人意。香港岑 凱倫《婚外戀情》:“只有改天再趕拍了!沒辦法,天公不作 美!”
【第48句】:【房上的草——哪邊刮風(fēng)哪邊倒】(歇)比喻人左右搖擺,哪邊勢力大就靠向哪邊。 也作“風(fēng)吹墻頭草——東吹西倒,西吹東倒”。
【第49句】:【喝墨水】(慣)比喻有文化、有知識。 也作“喝墨汁”。
【第50句】:【歪嘴葫蘆拐把瓢,品種不好莫怪苗】(諺)葫蘆鋸成兩半,就是兩個舀水的瓢;葫蘆如果歪嘴了,鋸開的瓢必定是拐把。泛指農(nóng)作物必須選好種子;種子不好,就很難有好收成。
【第51句】:【腹稿】“腹稿”是指已經(jīng)想好但還沒有寫出來的文稿。 “腹稿”一詞,最早見于《新唐書·王勃傳》。王勃,唐初四杰之一,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據(jù)《新唐書·王勃傳》載:“(王)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shù)升,則酣飲,引被覆而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腹稿。”大意是:王勃在構(gòu)思寫文章時,起初想得不精細,他就先磨好許多墨汁,然后就暢快地喝酒,喝醉了就拉開被子蒙頭大睡,等睡醒之后,才拿起筆,飽蘸濃墨,一揮而就,而且連一個字也不用改動。因此,當(dāng)時人們稱他的這一過程為“腹稿”。現(xiàn)在,“腹稿”一詞被廣泛應(yīng)用,特別是高考作文,打草稿來不及,只好先打好腹稿,一氣呵成。
【第52句】:【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進不來】見“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第53句】:麻雀和老鷹斗嘴——拿性命開玩笑
【第54句】:【象棋】象棋在中國是一種非常普及且深奧無止境的一種棋類游戲。乍一看來,象棋好像產(chǎn)生在漢代。因為棋盤中心格的界河中寫有“楚河、漢界”字樣。其實,它是借用兩軍對壘的局勢,渲染氣氛,與楚漢相爭無關(guān)。中國象棋的來源有幾種說法,多與周朝文、武二王有關(guān)。《詩·躑頌序》中說:“維清,奏象舞也。”周文王時已有擊刺的戰(zhàn)斗技術(shù),武王作樂,象征擊刺排練為舞,故取此名。說明象棋是一種戰(zhàn)爭廝殺的棋戲。還有人認為象棋就是周武王所造:“象棋,武王所造,其進退攻守之法、日月星辰之象,乃爭國用兵戰(zhàn)斗之術(shù)。以象牙飾旗,故日象棋。”到底哪種說法有道理,至今沒有定論。在沒有史料和文物實物出土之前,所謂定論,只是討論者一家之言。但可以肯定的是古代高人(有智慧的人)所創(chuàng),歷代研習(xí)完善,才形成了超人的智慧。看看象棋活動的發(fā)展軌跡,或許對認識它的產(chǎn)生會有幫助。象棋活動由來已久,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有文字記載。如《楚辭·招魂》:“蓖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并進,道相迫些……”早期象棋活動到南北朝時進一步成熟和完善,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個象棋迷,首次撰寫出《象經(jīng)》,這是我國第一部關(guān)于象棋博弈的指導(dǎo)書籍。到了北宋,象棋就基本定型了,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洛陽北宋墓中發(fā)現(xiàn)了瓷質(zhì)象棋,黑白子各十六枚,與今象棋十分相似。明代的象棋活動,已經(jīng)比較成熟,其標志是棋書、棋譜多達17種。清代的棋書、棋譜大都完整保存下來,基本分為三類:應(yīng)用棋譜、殘局譜、全局譜。這些棋譜是歷代象棋活動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具有現(xiàn)實指導(dǎo)意義。
【第55句】:玩著轱轆打主意——想轉(zhuǎn)了
【第56句】:【吃雞蛋不吃雞母】(諺)雞母:母雞。指只可吃雞蛋,不可吃下蛋的母雞。比喻投入再生產(chǎn)的資本不能花銷,只可花銷利潤。
【第57句】:【牽羊入屠戶之家——一步步來尋死地】(歇)屠戶:以宰殺牲畜為業(yè)的人家。指人一步一步走向絕路。多指自尋死路。
【第58句】:【東宮】“東宮”一般認為是皇后的代稱,其實也是“太子”所居之地。從歷史正史來看,“東宮”向來是太子所居之地,有時也指太子,與所謂娘娘并無任何聯(lián)系。那么,為什么太子及其所居之地號稱“東宮”呢?據(jù)《唐兩京城防考》描述,宮廷分為三個部分:中間主體部分稱太極宮,其前半部分是皇帝處理政務(wù)的場所,后半部分是皇帝及后妃生活起居之處;太極宮左右各有一塊狹長的城區(qū)拱衛(wèi),西部城區(qū)稱掖廷宮,多居宦官雜役,并設(shè)太倉;東部城區(qū)即稱東宮,是太子曰常起居的地方。這種居住習(xí)慣早在秦漢以前就已經(jīng)確立了。《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東宮之妹,邢侯之姨。” 《毛亨傳》:“東宮,齊太子也。”孔穎達疏:“太子居?xùn)|宮,因以東宮表太子。”因此,有時候也稱太子為東宮。太子號稱儲君,是未來的皇帝,地位僅次于在位的皇帝,因此歷朝歷代對太子的成長和發(fā)展極為重視,為其配備一系列屬官,又稱東宮屬官。東宮屬官基本上是仿照朝中百官的結(jié)構(gòu)體系來設(shè)置的。東宮仿照三省六部設(shè)立太子詹事府和左右春坊等機構(gòu)。實際上就是小一號的三省六部。而東官屬官往往是其登基后實施朝政的組織基礎(chǔ)。不過,“東宮娘娘”的說法也有一定根據(jù)。《春秋公羊傳》僖公二十年載:“西宮者何?小寢也。小寢則曷為謂西宮?有西官則有東宮矣。”諸侯的正房夫人居住在中宮,右媵(即嬪妃)住在西面,稱為西宮,左媵住的地方被叫做東宮。《漢書·劉向傳》云:“依東宮之尊,假甥舅之親,以為威重。” 其注云:“師古日:東宮,太后所居也。”在漢代,太后住在長樂宮,長樂宮位于未央宮的東面,因而又稱太后為東宮。
【第59句】:【鱷魚的眼淚】鱷魚在吃捕捉到的食物時,要流眼淚。流 淚是在排泄其體內(nèi)的鹽溶液,原為生理現(xiàn)象。指壞人假裝 慈悲。張潔《無字》:“吳為從來沒有看到過他的眼淚。即便 是鱷魚,也還有‘鱷魚的眼淚’一說,而胡秉宸哪怕是‘鱷魚 的眼淚’也不會有,更不要說不是‘鱷魚的眼淚’。”
【第60句】:【不分青紅皂白】釋義:皂:黑色。不分是非,不論曲直。例句:“那‘小畜生’不分青紅皂白,就夾臉一嘴巴……”
【第61句】:【絆住腳】(慣)比喻被人或事所糾纏,行動受阻,不自由。 也作“絆住腿”。
【第62句】:【六國販駱駝】釋義:比喻到處鉆營取利。例句:“這個娼婦,專管是個‘六國販駱駝’的,聽了這話,他有個不奉承去的!”
【第63句】:我和媽媽上街趕集,來到雜貨攤前,只聽賣鼠藥的高聲叫道:“少吸煙,少喝酒,滅鼠藥這里有。老鼠爺,老鼠孫兒,還有老鼠外甥女兒,吃了我的藥,扭頭就伸腿兒。”媽媽笑著說:“你看這賣藥的,貨不甜,嘴甜!”(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64句】:【不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諺)貌似正直的人,要提防他面直心不直;滿口仁義的人,要提防他口善心不善。指對于表里不一的人要嚴加防范。 也作“莫信直中術(shù),須防人不仁”。
【第65句】:【見所未見,聞所未聞】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第66句】:黑瞎子按鍵盤——亂彈琴
【第67句】:【 揀高枝兒上飛】向高處走,想高攀。清代《紅樓夢》:“如 今沒長翎毛兒就忘了根本,只揀高枝兒上飛去了。” 浪子回頭金不換謂犯過大錯,吃過大苦,吸取教訓(xùn),能 變?yōu)闃O有用的人。浪子,也說:敗子。清代《十二樓》:“不上 十年,都成了氣候。俗語道得好:浪子回頭金不換。但凡走 過邪路的人,歸到正經(jīng)路上,更比自幼學(xué)好的不同,叫做大 悟之后,永不再迷,哪里還肯回頭做那不端不正的事!”
【第68句】:【—條腸子掛兩頭】指心中牽掛。掛,也指掛念。陳登科 《活人塘》:“薛陸氏這幾天,心情也是一條腸子掛兩頭。”
【第69句】:【山東出相,山西出將】(諺)山:被山。指古來殽山以東民風(fēng)尚文,故多出文官;殽山以西民風(fēng)崇武,故多出武將。 也作“山東宰相山西將”。
【第70句】:【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xiāng)風(fēng)】(諺)離開家門,哪怕只有三里遠的地方,也會是另外一種風(fēng)俗習(xí)慣。指各地的風(fēng)俗習(xí)慣不盡相同。 也作“離家三步遠,別是一家風(fēng)”。
【第71句】:黃鼠狼鉆進磨房里——硬充大尾巴驢
【第72句】:老鼠集合——愉糧大隊
【第73句】:【 好男不和女斗】男人不可欺侮婦女。也指欺侮婦女有失 男子體面。老舍《駱駝祥子》:“可是他不敢打張媽,因為好 漢不跟女斗;也不愿還口。”
【第74句】:罐子里養(yǎng)個王八——沒出息;出息不大
【第75句】:【崽賣爺田不心痛】(諺)崽:方言,兒子。爺:方言,父親。指坐享其成的后人,不知前輩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困苦。
【第76句】:【百能百巧百受窮】(諺)在技藝上樣樣能樣樣巧的工匠,沒有不受窮困的。指技藝貴在精一,不在多能。
【第77句】:【牽著鼻子走】像牛一樣被牽著,謂被人愚弄控制。巴金 《探索集》:“可是我不會走那條現(xiàn)成的路,我不會讓他們牽 著鼻子走。” 牽住牛鼻子用一根木鍵穿住牛鼻子,一頭系上韁繩,用 以牽牛。指抓住關(guān)鍵。《北京日報》(1988,8,3):“市化工總 公司牽住牛鼻子不放松,三十四個企業(yè)年內(nèi)基本完成勞動 組合。”
【第78句】:【家貧不是貧,路貧貧煞人】(諺)在家過的貧困日子還容易對付,出門在外的貧困,才真正叫人為難。 也作家貧猶自可,路貧愁煞人。 家貧不是貧,路貧愁煞人。
【第79句】:飛機上做夢——天知道;天曉得
【第80句】:【說嘴打嘴】見“才說了嘴就打了嘴”。
【第81句】:【殺人不見血】不留痕跡,暗地里害人。明代《醒世恒言》: “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貓兒,平昔不知壞了多少大臣,乃是 殺人不見血的劊子手。”
【第82句】:兒大不由爺。
【第83句】:【老鼠沒有不偷油的】釋義:比喻人沒有不貪便宜的。例句:等到當(dāng)家的回來,生米已經(jīng)煮成了熟粥,看他還能怎樣,老鼠還有不偷油的?貓還有不貪腥的?人還有不愛財愛物的?
【第84句】:【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釋義:無房無地,形容非常貧窮。例句:僅剩的三間茅草屋也被黃老拐奪去抵了債,他們爺孫倆已是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了。
【第85句】:【早看東南,晚看西北】以天空有無烏云推測陰晴。李準 《大河奔流》:“長松喊著:‘早看東南,晚看西北。你們看,’ 他指著西北天空一塊烏云說,‘要下雨!割下的麥子趕快收 拾起來!先不要割了!”’
【第86句】:【會讓路的不是癡漢】(諺)走路時,能主動給人讓路的,絕不是癡呆的表現(xiàn)。比喻見機行事的人,聰明機靈。
【第87句】:【行李】“行李”指出門時所攜帶的包裹、箱子等物品。如火車設(shè)有行李車。但它最初指稱的對象是人不是物,指的是外交官。 “行李”一詞,源出《左傳·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來,共(供)其乏困。”杜預(yù)注:“行李使人也。““使人”即外交使節(jié)。古代的外交官為什么叫“行李”呢?清代郝懿行在《證俗文》卷六中說:“古者行人謂之‘行李’,本當(dāng)做‘行理’,理,治也。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這段話的意思是:“李”和“理”是通假字,“行李”即“行理”,就是行走于國外以辦理國家事務(wù)的人。這種說法是有根據(jù)的。《左傳》中“行李”有時就作“行理”。如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無月不至。” 到了漢代,“行李”的意義,由“行人”引申為“行旅”。蔡琰《胡笳十八拍》有云:“追思往日行李難。”從唐代開始,“行李”的詞義有了顯著變化,它由“行旅”引申為“行裝”。白居易題贈李盧中丞詩云:“聞君每來去,砣砣事行李。”這里的“行李”就是出門時帶的東西。從此以后,“行李”的含義,便逐漸由指人過渡到指物了。至宋代,“行李”指物的用法已很廣泛。蘇軾《與程德孺運使書》云:“約程四月末間到真州,當(dāng)遣兒子邁往宜興取行李。”宋代張邦基《墨莊漫錄》:“早晚即行,試遣人往求之,時行李已出房。”此兩處“行李”,分明都是指行裝。至明代,繼續(xù)沿襲“行李”即行裝的用法。如明曲有“半夜三更路兒又蹺蹊,東倒西欹顧不得行李”之句。由此可見,“行李”詞義演變的脈絡(luò)是很清晰的:行人——行旅——行裝。化成順口溜就是:使節(jié)要出行,艱辛伴旅程。隨身攜物品,饑寒有保證。
【第88句】:小二姐要飯——放不下臉
【第89句】:【三字經(jīng)滿天飛】三字經(jīng),指“他媽的”三個字。意即習(xí)慣 的罵語隨口而出。海外於梨華《三人行》:“沒幾次以后,又 恢復(fù)到他們原來在一處時談話的隨便了,三字經(jīng)滿天飛。”
【第90句】:【死人臭一里,活人臭千里】(諺)尸體發(fā)臭,只能臭一里遠;名聲臭了,卻能傳到千里之外。指人要是名聲敗壞,就不可收拾。
【第91句】:沸騰的開水——響(想)得厲害
【第92句】:【前留三步好走,后留三步好退】要考慮能進能退。前進時 不要樹敵過多;后退時有朋友幫助。成語:留有余地。孔厥 《新兒女英雄續(xù)傳》:“對嘛,我們不要占便宜,前留三步好 走,后留三步好行。”
【第93句】:【害人終害己】(諺)存心傷害別人的人,到頭來反而傷害了自己。指為人要慈善,存心害人是沒有好下場的。 也作“害人還自害”。
【第94句】:【 說大話,使小錢嘴上大方,手里吝嗇。】韓志君等《籬笆· 女人和狗》:“行不行?說痛快話。你可不許說大話,使小錢 兒!”
【第95句】:我和妹妹正在玩耍,一不小心妹妹摔倒了,我說:“看你多臟啊,我不跟你玩了。”一旁做飯的媽媽掉過頭來對我說:“烏鴉別嫌小豬黑,小豬還有四只白爪呢!”(甘肅·臨夏)
【第96句】:【好貓不作聲】(諺)指善于捕捉老鼠的貓不出聲。常比喻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不張揚、不輕浮。
【第97句】:【燈草欄桿——靠不住】(歇)本指燈草做的欄桿不能倚靠,轉(zhuǎn)指人不可靠,不能信賴。
【第98句】:【鐵嘴鋼牙,柏木舌頭】(慣)柏木:木質(zhì)堅硬。形容人能說會道,嘴巴厲害。
【第99句】:【武大郎開店】武大郎是《水滸》中的人物,他個子矮。借 指高個子進不了店。意為不準別人超過自己,或不用比自 己強的人。《短暫的春秋》:“有人不歡迎我重新站出來呀, 他們很有點武大郎開店的味道,直怕別人沖擊了他們。”
上一篇:哲理人生文案簡短一句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