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見“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第2句】:白娘子喝雄黃酒——得意忘形;現了原形
【第3句】:【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識廣博。成語:博聞強識。清代 《兒女英雄傳》:“慢說別的,只他幕中那幾個參謀,真真是上 知天文,下知地理,深明韜略,廣有計謀。”
【第4句】:【出于幽谷,遷于喬木】釋義:幽谷:深暗的山谷。喬木:高大的樹木。(鳥兒)飛出幽深的山溝,遷徙到高大的樹上。比喻人向高處走。例句:吾聞出于幽谷,遷于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入于幽谷者。
【第5句】:【占鰲頭】(慣)鰲頭:皇宮大殿前石階上鐫刻的巨鰲的頭,科舉時代進土復榜時第一名(狀元),要在此站立迎榜,故稱中狀元為占鰲頭。 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也作“獨占鰲頭”。
【第6句】:一個好朋友的爸爸經常虐待他媽媽。他媽媽死后,他爸爸只好又當爹又當媽,十分狼狽。我媽媽見了說:“真是龍在不知恩,龍走土也崩啊!”(湖南·東安)
【第7句】:【貨賣一張皮,馬賣四只蹄】商品需要裝潢。商業圖書:“貨 賣一張皮,馬賣四只蹄。生意人在包裝上所花費的精力,卻 遠遠超過食品本身,簡直是本末顛倒。”
【第8句】:【后悔藥沒處買】(諺)指錯誤往往是一次性的,錯誤一旦成為事實,再后悔也無濟于事。
【第9句】:我由于貪玩沒有做完作業,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批評我說:“補漏趁天晴,讀書趁年輕。還是努力學習吧!”(河南·淅川)
【第10句】:【棗不濟儉】(諺)儉:谷物歉收。 棗不能接濟歉收年。指棗一旦歉收,當年糧食也必然歉收;棗豐收,當年糧食也豐收。
【第11句】:【通關節】見“打關節”。
【第12句】:過春節我掙了不少壓歲錢,當我向媽媽報喜時,媽媽說:“羊毛出在羊身上。人家給你錢,我給人家錢,你掙這些錢不等于是我給你的嗎?”(河北·張家口)
【第13句】:【剩飯炒三遍,狗都不吃】(諺)已炒過多遍的剩飯狗也不吃,何況人。比喻講話寫文章如果沒有新意,只是一味重復,就會惹人生厭。
【第14句】:【胡子眉毛一把抓】(慣)1比喻做事沒有條理,不分主次先后。2形容不分情況一樣對待。 也作胡須眉毛一齊來。 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15句】:【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雪】(諺)小偷行竊,往住在有風的時候,而不在有月的時候;往住在下雨的時候,而不在下雪的時候。指風、雨對小偷能起掩護作用,月、雪則容易使其暴露行跡。 也作偷雨不偷雪,偷風不偷月。 偷風莫偷雪,偷雨莫偷月。
【第16句】:【胳膊擰不過大腿】去力量不夠,拗不過。浩然《山水情》: “他懂得光棍不吃眼前虧的策略,更明白胳膊扭不過大腿的 正理明言。”
【第17句】:判官娶媳婦——鬼打扮
【第18句】:我扯下連衣裙上的紐扣讓奶奶給綴到襯衣上。“唉,你可真是拆了西墻補東墻,要用生鐵了就去砸破鍋。這怎么行?快,再去買幾個紐扣來!”奶奶說。(湖北·鐘祥)
【第19句】:【正沒窟窿下蛆,來了個賣藕的】(慣)比喻正好給干壞事的人提供了方便。
【第20句】:搬起樓梯上天——高攀不得;無門;找不到門路
【第21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慣)刀俎:古代切肉用的刀和砧板。比喻受人控制,任人宰割。
【第22句】:【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釋義:把恥辱當光榮。例句:“哈哈哈!”幾個小青年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竟張著嘴樂開了。
【第23句】:一次吃魚,魚刺差一點卡在喉嚨里,我嚇壞了,發誓不再吃魚。媽媽笑了:“你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哪能因噎廢食呢?”(廣東·平遠)
【第24句】:【睜著眼跳黃河】(慣)比喻無可奈何地往死路上走。 也作睜著眼睛跳火坑。 睜著眼睛往火坑里跳。
【第25句】:高樹上的鳥兒——瞧不起低窩
【第26句】:【清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諺)清酒能使人面色發紅,黃金能激起人的貪欲。指金錢的引誘力極大。 也作清酒紅人面,黃金動道心。 清酒紅人面,財寶動人心。
【第27句】:【錢財入手非容易,失處方知得處難】(諺)錢財掙到手并不容易,人往往是在沒有了錢財的時候才知道掙錢之難。指人要珍惜錢財,養成節儉的習慣。
【第28句】:【走板】“走板”形容說話偏離了主題或錯發議論,它源自戲曲的演唱和伴奏。演唱傳統戲曲,常以鼓板擊節拍。每一小節中凡強拍的均擊板(強拍也叫“板”),次強拍或弱拍則以鼓簽輕敲小鼓或以手指擊拍(叫做“眼”)。由一板一眼構成兩拍子一小節,或由一板三眼構成四拍子一小節。演唱時必須合板合眼,才能與伴奏配合得當。不合板眼謂之“走板”。走板時,演員演唱與樂隊伴奏就不能合一,就不能達到應有效果。后比喻說話辦事離開了既定的主題或亂了既定的步驟為“走板”。
【第29句】:【皇帝不差餓兵】見“朝廷不差餓兵”。
【第30句】:我們放麥假了。媽媽說:“現在正是焦麥炸豆的時候,你也要于點力所能及的活。”(河南·魯山)
【第31句】:【端鐵飯碗】(慣)比喻從事有固定收入的、非常穩定的職業。 也作“捧鐵飯碗”。
【第32句】:象棋斗勝——紙上談兵
【第33句】:【寧管千軍,莫管一夫】(諺)寧可管理干軍萬馬,也不管理一個散漫成性的人。指有組織有紀律的群體好管理,散漫成性的人最難治。
【第34句】:【擺架子】“擺架子”形容有的人特別是領導愛裝腔作勢,高人一等,擺威風,目中無人。 “擺架子”一詞源于我國古代民間的一項游戲,后傳到日本成為該國的傳統體育項目“相撲”。相撲比賽是在兩位體重各達幾百斤大胖子之間進行,比賽開始時,兩個大胖子不穿衣服,用布條遮住羞部,叉開雙腳,碩大的兩臂擺來擺去,彎著腰昂著頭,彼此虎視眈眈。因為相撲運動員擺架勢嚇人,我國古書中就借它來比喻裝腔作勢、擺架勢顯威風的人,一直流傳至今。
【第35句】:【要想前臺顯貴,必須后臺受罪】人前的成功,來自人后的苦 練。相關的:只見人前富貴,不見人后受罪。《新鳳霞回憶 錄》:“要想前臺顯貴,必須后臺受罪呀!小鳳就是偷著看戲 學的本事。”
【第36句】:【七個不成,八個不就】(慣)形容怎樣做都不行,非常難辦。
【第37句】:穿山甲打洞——挖深挖透
【第38句】:外婆看看天上的鯉魚鱗似的云朵,又看看地上曬著的谷子,高興地自言自語起來:“天上鯉魚斑,明日曬谷不用翻。”(廣西·河池)
【第39句】:小二姐要飯——放不下臉
【第40句】:一個人唱不成全家福。
【第41句】:【 斑鳩嫌樹斑鳩起,樹嫌斑鳩也是斑鳩起】不管是那一方面 不愿意,都是斑鳩離開,樹不動。形容客人與主人之間的不 歡而散。姚雪垠《李自成》:“誰不愿意遵守軍紀,請不要留 在我的大旗下邊。斑鳩嫌樹斑鳩起,任諸位遠走高飛,我決 不相留。”
【第42句】:【不以成敗論英雄】(諺)指不用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來評定英雄。
【第43句】:【三句甜,兩句苦】(慣)指一會兒軟的,一會兒硬的,連勸帶嚇唬。 也作三句苦,兩句甜。 三聲緊,兩聲慢。
【第44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為】(諺)想要讓人不知道,只有自己不去做。指凡事只要自己做了,特別是丑惡的事,就沒有辦法瞞住人。 也作若要不知,除非莫為。 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第45句】:火車廂里賽歌——高歌猛進
【第46句】:【官禁私不禁】(諺)官方明令禁止的事,私下里照樣通行。舊指官方的律條只是表面文章,不能起到令行禁止的作用。
【第47句】:【鋸了嘴的葫蘆】釋義:葫蘆本不響,鋸了“嘴”就更不會響了。比喻說不出話或無話可說。例句:至于他爺爺及方必開兩個,到了此時,都變成“鋸了嘴的葫蘆”,只有執壺斟酒,舉箸讓菜,并無可以插得嘴的地方,所以也只好默默無言。
【第48句】:橄欖核卡喉嚨——上不得,下不得
【第49句】:【 平地栽跟頭】在順利情況下遇到挫折。《在和平的日子 里》:“在殘酷的戰爭中都沒有后退的人,如今可就過不下去 了!俗話說,‘平地栽跟頭’,一點都不假啊!”
【第50句】:【走路怕踩死螞蟻】(慣)形容人膽小怕事。 也作“走路怕踏死螞蟻”。
【第51句】:雙休日,爸爸去賣菜。我說:“爸爸,我去幫你照看攤兒。”爸爸說:“你小孩家懂什么,在家里寫作業。”奶奶說:“秤砣雖小壓千斤,辣椒雖小辣人心。讓他去鍛煉鍛煉。”(河南·內鄉)
【第52句】:罐頭食品——吃得開
【第53句】:【殺人一萬,自損三千】(諺)兩軍對戰,即使打了勝仗,殺死敵方一萬人,己方也得損傷三干。指打仗就得有犧牲,縱然是戰勝的一方,也免不了要付出傷亡代價。 也作殺人一千,自損八百。 殺人三干,自損八百。
【第54句】:不搭棚的葡萄——沒有架子
【第55句】:【菜刀不快怨灶王】(慣)比喻自己做不好事情卻埋怨別人。
【第56句】:醫生搖頭——沒法治
【第57句】:【隱疾難為醫】(諺)指生于幽隱處的疾病難以治療。也指隱瞞真實病情就難以下藥。
【第58句】:我問爸爸媽媽我長得怎么沒有別人好看,爸爸說:“馬好不在叫,人美不在貌。”(河南·信陽)
【第59句】:【愛之深,妒之切】(諺)愛得越深,嫉妒心就越強。專指男女間越是愛情濃烈,排他的意念就越重。
【第60句】:【讓了甜桃,去尋酸李】釋義:比喻把好的讓給別人,自己去找差的。例句:“讓了甜桃,去尋酸李。奴將你這定盤星兒錯認了。”
【第61句】:【眼睛一睜,忙到熄燈】終日忙碌。《文匯報》( 1987,5,29): “我們現在有不少廠長、經理都是眼睛一睜,忙到熄燈。這 樣一來,用什么時間思考呢?”
【第62句】:奶奶問我們誰偷吃了葡萄,我們都說自己沒吃,只有表弟一個人支支吾吾地說不上話來。奶奶風趣地問表弟:“不吃魚,口不腥;不做賊,心不驚。是不是你?”(湖南·來陽)
【第63句】:【人在世上煉,刀在石上磨】人在社會上磨練,能增長才干。 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缺點是有,那不要緊,克服了缺 點,這是優點。古語說得好:人在世上煉,刀在石上磨。你 們今天就好好兒檢討檢討吧!”
【第64句】:有一次,媽媽看了我的數學作業本,見有“×”號,就批評我不用心。我爭辯說:“有錯改了,會記得更牢。”媽媽說:“你是拿個芝麻墊個腚,無理爭三分。”(山東·昌樂)
【第65句】:【解疙瘩】(慣)1比喻解決難以解決的問題。2比喻解決雙方之間的矛盾,消除隔閡。 也作“解扣子”。
【第66句】:貴州驢子學馬叫——南腔北調
【第67句】:【一口吃不成胖子】事物有個逐步發展的過程,不可能馬 上成功,立即成熟。反義說:一口吃成胖子。清代《紅樓 夢》:“小孩子家,慢慢地教導他。可是人家說的:胖子也不 是一口兒吃的。”
【第68句】:【天狗吃不了日頭】釋義:迷信認為,日、月之蝕是天狗吃了太陽和月亮。比喻事情不會變壞,不用擔心。例句:天狗吃不了日頭,你就把心放在肚里吧!
【第69句】:吃飯舔碗邊——窮相畢露;吝嗇鬼
【第70句】:隔皮選西瓜——難識貨
【第71句】:【狗拿耗子,多管閑事】這個俗語形容不受歡迎的多管閑事的人。捉老鼠是貓的職責,狗的職責是看門。可在古代,卻有狗捉老鼠的記載。在四川三臺縣郊江鎮金鐘山一區一號漢墓中,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幅“狗咬耗子”石刻畫像,圖中有一只蹲坐的狗,此狗耳豎、嘴長、牙尖,四肢肌肉發達,雙眼炯炯有神,口中還叼著一只長尾巴老鼠。戰國末年成書的《呂氏春秋》中就記載了一則狗捉老鼠的故事。故事內容是:“齊有善相狗者,其鄰假以買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日:‘是良狗也。’其鄰畜之數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日:‘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麇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則桎之。’其鄰桎其后足,狗乃取鼠。”《魏略》記載曹操手下典軍校尉丁斐貪財好利,一次因私易官牛事發被捕,可曹操念他們的同鄉之誼不想處罰他,就對人說道:“我之有斐,譬如人家有盜狗而善捕鼠,盜雖有小損,而完我囊貯。”又西晉時,東海王司馬越還洛,有童謠日:“洛中大鼠長尺二,若不早去大狗至。”看來魏晉時狗鼠還是兩個死對頭。由此可見,狗拿耗子在魏晉以前并不算多管閑事,從此以后,貓和狗的分工逐漸清楚了,分工更細了,各司其職,狗再拿耗子就有多管閑事之嫌了。
【第72句】:【墻里的柱子——捶使勁不顯身】(歇)指暗中不露聲色地出力。也指不吭聲地埋頭苦干。
【第73句】:樹葉掉下來捂腦袋——小心過分;過分小心
【第74句】:初夏的一天,天氣特別熱,我問太太:“沒到伏天,為啥這樣熱?”太太說:“不熱能行嗎?立夏不拿扇,熱壞英雄漢。”(河南·舜鋼)
【第75句】:【尥蹶子】(慣)原指騾馬跳起來用后腿向后踢,比喻人不服管教,調皮、搗亂。
【第76句】:【君子不見小人過】釋義:君子不計較小人的過失。例句:“如今你要放他,正是君子不見小人過,……咱們就把他放了罷。”
【第77句】:【錢有眼,谷有鼻,飛來飛去無定地】(諺)錢財有眼,谷物有鼻,它能看能嗅,隨意游動,不會固定在一處。指錢谷是流通的,在人們中間轉來轉去,不斷交換。
【第78句】:【掌舵的心不慌,乘船的便穩當】(諺)掌舵的:船上的舵手。船在波浪中,舵手沉著自信,坐船人心里就踏實。比喻領導人物在危險時刻從容不迫,人們就有了主心骨。
【第79句】:【飛蛾撲火,自取滅亡】釋義: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自取滅亡”又作“自損其身”。例句:程少杰陰險地笑道:“趙力群嘛,他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我得到了最可靠的消息,明天方雷帶他跟車,看來跟車是假,進京告狀是真,就憑這一條,也該叫他們一起去見上帝。”
【第80句】:【有粉不往臉上搽】(慣)粉:指搽在面部的細粉狀化妝品。比喻不顧臉面,不要體面。
【第81句】:【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按佛教說法,菩薩能保佑人。此 謂自己保不住,更幫不了別人。臺灣瓊瑤《幾度夕陽紅》: “我們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還難保呢,他又拉上了這么個女 孩子,到底預備怎么辦?”
【第82句】:【深不對,淺不是】(慣)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對。指不知怎么做才能使人滿意。
【第83句】:【二齒鉤撓癢癢——是把硬手】(歇)二齒鉤:一種頭端有兩個齒的鉤子。比喻人是強手、能手。常含贊揚意味。
【第84句】:【怕狼怕虎別在山上住】釋義:比喻既然怕這怕那就不要硬充好漢。例句:怕狼怕虎別在山上住,怕死別活著。
【第85句】:【門里出身,自會三分】(諺)門里:專業行當。從一個專業行當里出身的,耳濡目染,經見多了,對本行的技藝,自然就懂得一些。指環境會對人產生影響。 也作“門里出生,自帶三分”。
【第86句】:【 只管耕耘,不問收獲】只是努力工作,無過高要求。中杰 英《在地震的廢墟上》:“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無論什么樣的 災難降臨也不罷手,像一個苦行僧那樣虔誠。”
【第87句】:【一雞死后一雞鳴】(諺)一只聲音洪亮的公雞死后,另一只公雞才能接替鳴啼。比喻占著崗位的人離開了,其他人才能補上來。
【第88句】:【吃了虎心豹膽】釋義:形容膽大,什么也不怕。例句:你們吃了虎心豹膽了呀!啥厲害,你們干啥?你們就沒有怕的事么?
【第89句】:【 沒三頓飽飯,有三頓飽氣】謂凈生氣,過不了好日子。西 戎《賴大嫂》:“唉,著實年歲大了,要是年輕二十年,我也得 和你離婚。跟上你,整天沒三頓飽飯,有三頓飽氣。”
【第90句】:【寧吃過頭飯,莫說過頭話】(諺)過頭飯:過量的飯。過頭話:夸大失實的話。指說話要有分寸,不可夸大失實。 也作寧吃鍋頭飯,不說過頭話。 能吃過頭飯,不說過頭話。
【第91句】:被打敗的公雞——垂頭喪氣
【第92句】:一間房子四個門——門路多
【第93句】:【叫向東,不敢向西】(慣)形容非常聽話、順從,不敢有絲毫的反抗。 也作叫朝東朝東,叫朝西朝西。 叫東,就不敢西。
【第94句】:【棋勝不顧將】形勢好,忽視了隱患。申躍中《掛紅燈》: “你們以為昨天的事就算完啦?沒有。張老硬可不能棋勝 不顧將。”
【第95句】: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第96句】:【饞貓總得奔腥味兒】(諺)指貪吃腥物的貓,一聞到腥味就會跑過去偷吃。比喻貪婪的人,總經不住物欲的誘惑。也比喻走邪道的人習性難改。 也作“饞貓改不了吃腥”。
【第97句】:【風吹連檐瓦,雨打出頭椽】連檐瓦,出頭椽,均為房檐外露 部分。指先出頭的有危險。張行《武陵山下》:“唉,風吹連 檐瓦,雨打出頭椽,像高二佬這樣千里挑一個的人,死得好 苦!”
【第98句】:【死馬當活馬醫】“死馬當活馬醫”,其含義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做出的拯救舉動。典出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在古時候,有一個人的良馬死了,傷心地閉門謝客。郭璞找上門來,說可以將馬救活,那人先是不信,后來一想,反正馬已死了,姑且聽聽他怎么說吧。郭璞何許人也,晉書有《郭璞傳》,郭璞不僅是一位文學家、訓古學家,還是一位高明的獸醫。郭璞指點:“派一個健壯勞力,拿一根長竹竿,往東行走二三十里,遇到一片樹林,就用竹竿猛打,會得到一個小動物,把它拿回來,馬就能活過來。” 那人按照他的吩咐去做,果然得到一只像小猴子的小動物,這個小動物一見死馬,立即湊過去,與馬接吻,猛吸馬的鼻子,不一會,這馬就站起來,又跳又叫,與平常無不異。這就是“死馬當活馬醫”的出處。
【第99句】:【火燒屁股——慌了手腳】(歇)形容情勢急迫,人驚慌失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