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我學習總是心猿意馬,精力不集中。爸爸說:“心專才能繡得花,心靜才能織得麻;人深水者得珍珠,涉淺灘者撈魚蝦。你呀,今后可得用心點。”(廣西·都安)
【第2句】:【人怕輸理,狗怕夾尾】(諺)狗害怕了,就夾起尾巴逃走;人輸了理,就和狗夾尾一樣狼狽不堪。指人做事占理就理直氣壯,輸理就無地自容。
【第3句】:舞臺上的二人轉——唱一和
【第4句】:小菲的字寫得歪歪扭扭的,奶奶不是說它們“像螞蟻爪子,鉤鉤巴巴的”,就是說它們“像老太太打太極拳,伸胳膊撩腿的”。(浙江·紹興)
【第5句】:一個船上的難友——同舟共濟
【第6句】:狗怕棍子牛怕鞭———物降一物
【第7句】:在回來的公共汽車上,一位叔叔的錢包被小偷偷了。他哭笑不得地說:“唉!這年頭,有的人真是螃蟹不大,多長了兩只腳。”(安徽·淮北)
【第8句】:榫頭里的楔子——硬擠
【第9句】:【夾肢窩生瘡——陰毒】(歇)夾肢窩:也作“胳肢窩”,腋窩。本指陰處長毒瘡,轉指陰險毒辣。
【第10句】:【不登高山,不現平地】(諺)不登上陡峭的高山,就顯不出平坦的大地。比喻凡事不經過比較,就看不出巨大的差別來。
【第11句】:開水潑老鼠——不死也要脫層皮
【第12句】:【沒好事上門,光鬼火來家】(慣)鬼火:磷火的俗稱,磷化氫燃燒時的火焰,白中帶藍綠色,人和動物尸體腐爛時分解出磷化氫,并能自燃,夜間在野外有時可以看到。指家里沒遇上好事,卻來了壞人。
【第13句】:【耍死狗】(慣)指使用無賴手段,放刁、撒潑,故意搗亂。 也作耍無賴。 耍賴皮。
【第14句】:【千里相送,歸于一別】(諺)送客到千里遠,最終也還是要分手的。 指送行只表情意,不必遠送。勸止送行者的常語。 也作千里送君,終須一別。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第15句】:棋逢敵手難藏身。
【第16句】:玻璃掉在鏡子上——明打明
【第17句】:【吃柿子單揀軟的捏】釋義:比喻專找軟弱的欺侮。例句:段雨國大眼一瞪:“吃柿子單揀軟的捏,你就看我好欺侮!面對上帝起誓,誰扔的誰是烏龜蛋!”
【第18句】:【花開在春天,讀書在少年】(諺)開花的最佳時節在春天,學習的最佳時段在少年。指少年時期是人一生中最有效的學習時段。
【第19句】:【腳上的燎泡——自己走的】(歇)指事情的不良后果,是自己造成的。 也作腳上的泡——自己走出來的。 腳上的繭子——自個兒走的。
【第20句】:【睜著眼做,合著眼受】(慣)指自作自受,不怕受罰。 也作“開著眼做,合著眼受”。
【第21句】:白紙做的燈籠——看就明白
【第22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第23句】:司馬懿父子行軍——你要進我要退:一個要進,一個要退
【第24句】:【牛頭高,馬頭高】(慣)比喻二人爭高低,誰也不讓誰。
【第25句】:【登山觀虎斗,坐橋看水流/坐山觀虎斗】采取旁觀態度,伺 機得利。浩然《艷陽天》:“這樣一來,鄉里立刻就會來人解 決問題,蕭長春在上邊下邊都別想再站住腳了。只有請馬 之悅出來重整旗鼓。他越想越美,手都發癢了。真是登上 高山觀虎斗,坐在橋頭看水流。”
【第26句】:【黃牛黨】“黃牛黨”現在指票販子。如春運期間他們高價倒賣火車票,奧運期間他們高價倒賣奧運門票等,屬違法行為。“黃牛黨”與“票販子”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名稱,怎么把它們扯到一起呢?先說“黃牛”。當代詩人藏克家有首詠牛詩《老黃牛》:“塊塊荒田水和泥,深翻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深情謳歌了老黃牛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高尚品質。老黃牛在中國人心中,是代表忠誠、勤奮的文化符號,并被稱為“老黃牛精神”。可如今的“黃牛黨”卻與牛的忠誠形象背道而馳,是人人喊打的票販子,這是怎么回事呢?據說,“黃牛黨”的叫法源自近代上海。通常指那些賺取毛利的人,常如“黃牛群之騷動”,搶購物資或票券。從這個意義說,還是和“黃牛”有關。 “黃牛”不犁田是不務正業,散牛成群確實騷動擾人。
【第27句】:【有一搭沒一搭】說閑話,可有可無,無關緊要。清代《紅 樓夢》:“寶玉有一搭沒一搭的說些鬼話,黛玉總不理。”
【第28句】:【七十三,八十四】(慣)形容說話東拉西扯,嘮嘮叨叨。
【第29句】:【一而二,二而一】二者合在一起,不可分。成語:合二為 一。臺灣林語堂《京華煙云》:“可是在結婚后一年之中,莫 愁沒有一次使立夫感覺到他花的是莫愁的錢,因為倆人相 信他們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第30句】:不成葫蘆不成瓢——兩不像
【第31句】:啄木鳥演戲——尖嘴薄舌
【第32句】:【一人一把土,堆起萬丈山】(諺)一個人掬起一把土,就能堆起一座高山。指積零就能成整,積少就能成多。也指一項大事業,要靠眾人協力才能成功。
【第33句】:【盆朝天,碗朝地】(慣)形容東西放置無序,亂七八糟。
【第34句】:風箏落在刺笆[荊棘]林——亂纏;纏住了
【第35句】:樓梯上打架——階級斗爭
【第36句】:【賣石灰見不得賣面的】(諺)石灰和面粉都是白的。比喻同行之間往往會互相嫉妒。 也作“賣白面的見不得賣石灰的”。
【第37句】:【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釋義:比喻對母親之愛,也比喻對祖國之愛。例句:俗話說,子不嫌母丑,祖國再窮,家鄉再落后,但總是生我養我的親娘、故土,我怎能不眷戀!
【第38句】:我買了塊電子表不敢戴,常裝在口袋里。奶奶說:“你呀,有粉不往臉上搽,卻往屁股上抹。”(河南·南陽)
【第39句】:【不打無準備的仗】泛指做事情要有準備,要有成功的把 握。莫應豐《將軍吟》:“不打無準備之仗,情況是復雜的,我 們要做復雜的準備。”
【第40句】:三爺家來了位年輕的外地人,在三爺面前“之乎者也”地賣弄。鄰居大叔說:“也不打聽打聽三爺是干啥的,他可真是圣人門前賣字畫,佛爺手心兒里瞎逞能。不知天高地厚,只有臉皮扎不透。”哥哥說那叫“班門弄斧,雷門擊鼓”。(河南·南陽)
【第41句】:【徒知其一,不知其二】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第42句】:【紅軍】建軍初期,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并不叫“紅軍”,1927年八月的南昌起義和九月的秋收起義,都不叫紅軍。毛澤東詞《西江月·秋收起義》開頭兩句為證:“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只點明了軍隊的性質,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革命軍,沒有出現紅軍字樣。最早稱“紅軍”的是之后的廣州起義,起義領導機關發布《紅旗號外》,公開宣稱組織工農紅軍,“工農紅軍總司令葉挺,工農紅軍總參謀徐光英。”此次起義失敗后,根據廣東省委指示,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 1928年5月25日,中央發布《中央通告第五十一號——軍事工作大綱》明確指出:“可正式命名為紅軍,取消以前工農革命(軍)的名義。”6月4日,中央在給井岡山前委的信中,又具體指示四軍:“關于你們的軍隊,你們可以正式改為紅軍。”從此,“紅軍”這一名稱正式成為我黨領導的革命武裝的稱號,各地工農革命軍也相繼改稱為紅軍。
【第43句】:拿著棍子叫狗——越叫越遠
【第44句】:俺村里有個老漢,很瞧不起年輕人,認為他們毛手毛腳,成.不了大事,說什么“小長蟲(蛇)要是能下來雨,還要龍王爺干啥?”(河南·西平)
【第45句】:田埂上修豬廄——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46句】:【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修身】(諺)重裘:加料的皮毛衣裳。謗:誹謗。指解救寒冷的有效辦法,最好是穿上加料的皮毛衣裳;抵御誹謗的有效辦法,最好是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 也作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 止寒莫若重裘,止謗莫若自修。 御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
【第47句】:天漸漸冷了,可我卻不愿穿毛褲。媽媽又氣又急地說:“人冷腿,狗冷嘴,將來凍出個毛病可怎么得了?”(山西·太原)
【第48句】:【雞蛋往石頭上碰】強弱相差懸殊,肯定失敗。成語:以卵 擊石。清代《紅樓夢》:“他撒個嬌兒,太太也得讓他一二分, 二奶奶也不敢怎么。你們就這么大膽子小看他,可是雞蛋 往石頭上碰!”
【第49句】:【狗不咬上門客】(諺)比喻對客人應以禮相待,不可粗暴無禮。
【第50句】:【東海鰲魚脫釣鉤——再不回頭】(歇)鰲魚:傳說中生活在大海里的大龜或大鱉。本指鰲魚脫鉤后再也不返回,轉指人一去再也不回來。
【第51句】:老師要找一位學生的家長商量事,找了幾次都沒找到,結果在路上碰見了。老師說:“這真是山不轉水轉,找不見碰見。”()
【第52句】:今年雨水偏多,地里、水溝里忽然有好多小魚,我問媽媽這是怎么回事。媽媽說:“千年草籽,萬年魚子。”(河南·內鄉)
【第53句】:刀尖上耍雜技——硬逞能;瞎逞能
【第54句】:【柴無一根,米無一粒】(慣)沒有一點兒柴草和糧食。形容生活貧困得柴米不繼。
【第55句】:【不怕硬的,就怕橫的;不怕橫的,就怕不要命的】(諺)橫:蠻橫不講理。指蠻橫的比強硬的難對付,但最難對付的還數那種連命都豁出去的人。
【第56句】:【 好姑娘不愁沒有婆家】質量高,會受到歡迎。《北京日報》 (1985,4,18):“好姑娘不愁沒有婆家,安德路中學首屆民用 電器職業班畢業生受歡迎。”
【第57句】:【穿草鞋游西湖——忘了自己身份】(歇)譏諷人忘記了自己的卑賤地位,過高估計自己的身份。
【第58句】:【騎著驢騾思駿馬】釋義:比喻人的欲望沒有止境。例句: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第59句】:媽媽經常勸我要堅持不懈,努力學習,她說:“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三里半。”(河南·許昌)
【第60句】:水田的黃鱔——沒見過江河
【第61句】:【一扇籬笆——兩面倒的貨】(歇)一扇籬笆立不穩。比喻沒有主見,左右搖擺的人。
【第62句】:頭發冒煙——葉惱(腦)火
【第63句】:【三九四九凍死狗】(諺)三九四九:從冬至節算起,每九天為一“九”;三九是冬至后第三個九天,四九是冬至后第四個九天。指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天氣。 也作三九四九,凍破石頭。 三九四九,凍死忙牛。 三九四九,隔門叫狗。
【第64句】:進了美術展覽館——盡是好畫(話
【第65句】:【有懶人,無懶地】(諺)人勤苦地就勤出產,人懶惰地就不打糧。指地的肥沃與貧瘠,是由人的勤與懶決定的。
【第66句】:【豆腐嘴,刀子心】(慣)指嘴上說得綿軟動聽,內心卻十分狠毒。
【第67句】:【好男子不吃八年閑飯】釋義:男孩子七八歲就能干活,不再吃閑飯。例句:當地人常說:“好男子不吃八年閑飯”。劉志丹六歲上就由爺爺帶著,邊念書邊干活。
【第68句】:【瞞上不瞞下】瞞上容易,瞞下不容易。下面人多,瞞不 住。引申為:不必向上匯報。清代《紅樓夢》:“我還有一句 話和你商量,不知你肯不肯:現在他的東西,是瞞上不瞞下, 悄悄地送還他去。”
【第69句】:生吞蜈蚣——撓心
【第70句】:【三兩棉花四張弓——細細地彈】(歇)弓:彈棉花用的繃弓兒。彈:諧“談”。指詳細地談談。
【第71句】:【 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站在旁邊的人議論吹 倒的樹干有多長。謂自有公論。明代《金瓶梅》:“正是:大 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這里金蓮使性兒不提。”
【第72句】:我在門外玩,不小心碰倒了比我小三歲的小弟弟。他爬起來就往我臉上抓,抓得我鮮血直流。奶奶看見了心疼地說:“你真是麥秸垛怪大,壓不死老鼠。”(河南·內鄉)
【第73句】:【有例不興,無例不滅】(諺)原有舊例,就照著做去,不必另創新規;原本沒有前例的,談不上廢除什么。舊指凡事墨守成規,遵循慣例就好。
【第74句】:【菜沒鹽無味,話沒理無力】(諺)做菜要是不放鹽,這菜吃起來就沒味道;說話要是不占理,就沒有說服力。指說話要人信服,必須有理有據。
【第75句】:爸爸加班很晚才回來,我連忙給他倒了一杯茶。爸爸卻說:“肚里沒本兒,難下清水兒。還是讓我先吃飯吧。”(河南·滎陽)
【第76句】:【一不做,二不休】做事下狠心,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 茅盾《子夜》:“到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 了!”
【第77句】:【討飯怕狗咬,秀才怕歲考】(諺)歲考:清代各省學政對所屬府、州、縣學生員舉行的考試。指秀才們怕的是歲考,就像討飯的乞丐怕狗咬一樣。
【第78句】:缸里點燈——照里不照外
【第79句】:【凡有喜酒,必有醉人】(諺)有喜酒的場合必定會有醉漢。指好事里常有令人惱喪的地方。
【第80句】:鄰居海軍,五一節放假后,每天和大人在一起打麻將。他奶奶說:“你爺來牌,你爸來牌,你也來牌,這真是老貓枕著鍋臺睡,一輩傳一輩。你可知道,勤有功,戲無益,賭博場里惹是非。以后別再來牌了,好好溫習你的功課。”(河南·汝南)
【第81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第82句】:門角里藏著諸葛亮——暗算;暗中盤算
【第83句】:十二只輪船出海一四通八達
【第84句】:不知為什么,李叔叔這幾天滿臉的不高興,說起話來火藥味十足。爸爸說:“這人是怎么搞的,像是人人借了他的米,還給他糠似的!”(安徽·宣州)
【第85句】:【撂在脖子后頭】意即不管了,早忘記了。撂,也說:扔、 忘。成語:置之腦后、置之度外。清代《紅樓夢》:“這會子說 著好聽,到了有錢的時節,你就撂在脖子后頭了。”
【第86句】:【種菜如繡花】釋義:種菜要細致,多下工夫。例句:種菜是細致活兒,“種菜如繡花”;認真干起來也很累人,就勞動量說,“一畝園十畝田”。
【第87句】:船上邁步——越走越窄
【第88句】:【馬不停蹄,驢不歇磨】泛指忙碌。劉云若《紅杏出墻記》: “每天早起晚睡,掃院子,收拾房間,出去買東西,在家哄少 爺,整日馬不停蹄,驢不歇磨。”
【第89句】:鵝卵石墊墻基——立場不穩;不穩當;根基不穩;基礎不牢
【第90句】:吃竹竿長大的——直性人;直性子
【第91句】:【囚人夢赦,渴人夢漿】(諺)赦:赦免。漿:湯水。囚犯常夢到自己被赦免釋放,口渴的人常夢到有湯水供自己喝。指心里想什么,就容易夢到什么。
【第92句】:肚餓不論芥和麥——饑不擇食
【第93句】:【拜錯了廟門】(慣)比喻求錯了人。
【第94句】:【不敢說半個不字】絕對不敢反對,不敢違拗。《臺灣鄉土 作家選集》:“這樣干,無論是怎樣壞的家伙,也要被你弄得 不敢說一個不字。”
【第95句】:【天子不差餓兵】見“朝廷不差餓兵”。
【第96句】:【惡人先告狀】釋義:壞人干了壞事,卻搶先誣告別人。例句:總之,他實行了一句俗話:惡人先告狀。他逢人便說,一口咬定是合作社把人治死。
【第97句】:樹梢上吹喇叭——趾(枝)高氣揚
【第98句】:【話傳三遍假變真,藥方子抄三遍吃死人】(諺)傳言流傳多遍,假的也能傳成真的;藥方抄來寫去,容易把藥名弄錯,吃死病人。指謬誤流傳,害人不淺。
【第99句】:袁世凱做皇帝——夢不長:短命貨;好景不長
上一篇:賦有哲理的經典文案,很潮很走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