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寒天不凍勤織女,饑荒不餓苦耕人】(諺)指人只要勤苦勞動就不怕受饑受寒受災荒。
【第2句】:【上人不好,下人不要】(諺)上人:上層人物。好:喜愛,愛好。上層人物要是不表示愛好的,手下人就不會積極張羅。指下屬對上級,往往是投其所好。
【第3句】:【吹牛皮不貼印花】釋義:比喻說大話不費力,不花錢。例句:嫂子說:哼!說兩句大話壯壯膽吧!吹牛皮不貼印花,你能考上,我頭朝下走三年!
【第4句】:【桑樹上脫枝柳樹上報】(慣)比喻把罪名加到不相干的人身上。
【第5句】:【人強命不強】(慣)指人很要強,命運卻不好。
【第6句】:老牛倒嚼——細品滋味
【第7句】:【爬得高,跌得重】釋義:官職攀得越高,招來的災禍越大。例句:爬得高,跌得重。心越狠,命越窮。人心不知足,得隴又望蜀。
【第8句】:布機上的棉線——干頭萬緒
【第9句】:王大媽站在棉田里,望著得了枯萎病死去的棉花嘆道:“唉!這棉田里黃鼠狼打架都看得見,還指望什么好收成呢?”(江蘇·鎮(zhèn)江)
【第10句】:【 好心不得好報】好心得不到感激,反而落不是。成語:以 怨報德。海外聶華苓《桑青與桃紅》:“你這人!我好心沒好 報!我跑來是想侍候你們兩位小姐過那破吊橋呀!”
【第11句】:小窟窿——掏不出大螃蟹
【第12句】:【要得富,險上做】(諺)指要想發(fā)財致富,就得冒風險。
【第13句】:【傀儡會跳動,自有提線人】(諺)傀儡:木偶戲里的木頭人。 指傀儡在幕前舞動,是幕后有人提著線在操縱。比喻出面搗亂的人,受幕后主謀指使。
【第14句】:【坐收漁人之利】此語由“鷸蚌相爭,漁人得利”演化而來。 謂雙方相持不下,第三者趁機取利。姚雪垠《李自成》:“李 自成已逃出商洛山,他必定趁著咱們同楊嗣昌殺得難分難 解,因利乘便,坐收漁人之利。”
【第15句】:【五湖四海都行船】釋義:比喻哪里都可以去,在哪里都有行動的自由。例句:“你剛才說得好,五湖四海都行船,咱們各走陽關道,你憑啥仗勢欺人?
【第16句】:【定心丸】“定心丸”比喻能使思想、情緒安定下來的言論或行動。定心丸不僅治“心病”,還確有其藥,它源自明代軍中。古代戰(zhàn)爭是很殘酷的,刀光劍影,人嘶馬鳴,一場激戰(zhàn)下來,死傷很多。受了戰(zhàn)傷,痛苦自不必言,那生死搏斗的場景,足以使人心有余悸。所以要治好戰(zhàn)傷,有個起碼的條件,首先要恢復心神,于是人們就專門配制了用于安心定神的藥丸,取名“定心丸”。 “定心丸”為明代軍中必備之藥。明朝茅元儀《武備志》中記載的“定心丸”配方為“木香、硼砂、焰硝、甘草、沉香、雄黃、辰砂各等分,母丁洋減半”,把這幾味藥合煉為丸。其功效可抗菌防腐,安心定神,故起名“定心丸”。凡戰(zhàn)爭結束后,傷員們都知道要吃“定心丸”。后來,有些傷員轉(zhuǎn)回老家養(yǎng)傷,也把軍中這種吃定心丸的口語帶回了家鄉(xiāng)。凡遇到心中有底數(shù)的事情,就借用“吃了定心丸”一語來比喻。
【第17句】:【常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螃蟹橫爬。諷刺飛揚 跋扈的人。明代《警世通言》:“徐能此時已做了太爺,在家 中耀武揚威,甚是得志。正合古人兩句:常將冷眼觀螃蟹, 看你橫行到幾時?”
【第18句】:扁豆繞在竹竿上——有靠了
【第19句】:連天的陰雨——少睛(情)
【第20句】:【相交滿天下,知心能幾人】見“交游滿天下,知交有幾人”。
【第21句】:【士別三日,刮目相待】(諺)刮目相待:拭亮眼睛,重新審視,重新評價。讀書人三天不見,就要另眼看待。指讀書人進步快,變化大,不可等閑視之。 也作“士三日不見,當刮目相待”。
【第22句】:背媳婦走獨木橋——又喜又憂
【第23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釋義:意為不可錯過時機。例句:今天梵梵暗暗下了決心,曉易不說,我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飯桌上的氣氛最適合拉家常了。
【第24句】:風吹墻頭草——哪邊風火哪邊倒
【第25句】:【 吃了空心湯團】受騙,希望落空。張春帆《九尾龜》:“等 到銀錢到了他的手中,就是你吃了他的空心湯團,你也沒有 什么法兒。”
【第26句】:【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諺)指人在春天容易困倦,在秋涼時容易疲乏,在炎熱的夏天容易瞌睡,在寒冬的季節(jié)又容易貪睡不起。
【第27句】:【超市】“超市”在我國起步比較晚,不過,超市的優(yōu)越性很快顯現(xiàn),大大方便了顧客,人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離不開超市了。 “超市”是“超級市場”的簡稱,它指大型的商品銷售市場。這個概念最先產(chǎn)生于西方國家,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超級市場于1930年8月在美國的紐約誕生。超市經(jīng)營的商品主要是食品以及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用品,外面有停車場,免費為遠來的顧客提供方便。超市門口有推車和提籃,供顧客選購商品使用。超市的特點是貨物齊全,購物方便,出門集中收款,因此深受顧客歡迎。在我國,不僅引進了大超市的經(jīng)營模式,獨具創(chuàng)意又開辦了許多小超市,使“超市”概念擴展,凡進店自由選購的都自稱超市。
【第28句】:【寧可貧后富,不可富后貧】(諺)過日子,寧可先受貧困,后來富裕;不可先前富裕,后來貧困。指先貧后富可以激勵進取,先富后貧難以委屈安生。
【第29句】:床底下打拳——起手不高
【第30句】:【吃了河豚,百樣無昧】(諺)河豚(tun):鮑的一種,肉味鮮美。指河豚肉最鮮美。比喻得到過最好的,其他的就往往不能使之滿意稱心了。
【第31句】:【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技藝要堅持練習,不堅持就要荒廢。 《北京短篇小說選》:“你也得好好練,干咱們這一行,總得拳 不離手,曲不離口才行。”
【第32句】:【沒吃過豬肉,也看見過豬跑】(慣)比喻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卻看見過,多少了解一些。 也作“沒吃過豬肘,見過豬走”。
【第33句】:野蜂飛進漁網(wǎng)里——專找空子鉆
【第34句】:【馬勺兒里的蒼蠅,混飯吃】蒼蠅在勺兒里與飯粒相混。指 沒有大志,沒有本領,只是混口飯吃。劉紹棠《蒲柳人家》: “什么鐵嘴?你紅口白牙跑舌頭,馬勺兒上的蒼蠅混飯吃。”
【第35句】:蜜蜂的眼睛——突出
【第36句】:【想治瘡不能怕挖肉】(諺)想要把身上的惡瘡治好,就要忍痛挖去周邊的肉。比喻要想辦成一件大事,就不能不付出大的代價。
【第37句】:【物有不同物,人有不同人】(諺)物和物不一樣,人和人也不會相同。指人與人總有差別,不能強求一律。
【第38句】:【靶場上的人頭——干等著挨打】(歇)指被動地等待挨對方整治。
【第39句】:無根的水草——漂浮不定
【第40句】:三叔分家都兩年了,可由于不勤快,好吃懶做,到如今家里還是四壁空空的。奶奶看著三叔那不爭氣的樣子,數(shù)落道:“窮富沒扎根,就怕吃飽蹲。懶人能發(fā),誰還用力扒?孩子,聽娘的話,快埋頭實干吧!”(山東·單縣)
【第41句】:【直腸子沒彎兒】人直爽,不會用心眼兒。類似的:一根腸 子通到底。浩然《艷陽天》:“我這個人直腸子沒彎兒,有什 么講什么。”
【第42句】:林沖進白虎堂——上當受騙
【第43句】:【交情是交情,買賣是買賣】釋義:做生意不能講個人交情。例句:老棒子要跟他在賬上找齊!——賬可是一筆一筆都記得清清楚楚的。交情是交情,買賣是買賣。何況他跟這個“黃毛”算什么交情?簡直是他身上的一塊牛皮癬,想起來就癢。
【第44句】:【老母豬吃萬年糠】(慣)比喻重提老早以前的事。 也作“老母豬嚼萬年糠”。
【第45句】:【打鐵先得身子硬】自身條件好,基礎好,才能堅定有力。 《人民日報》(1986,2,25):“打鐵先得自身硬。領導不受下 級的禮固然好,但自己不向上級送禮也很重要。”
【第46句】:【戴高帽】“戴高帽”比喻對人說恭維的話。那么,“戴高帽”從何而來呢?先從“高帽”說起。古代皇帝、高官們戴的帽子叫冠。太子、王侯戴七寸高的遠游冠;宮廷儒生們戴前面七寸后面三寸的進賢冠。可見帽子代表了人們的身份和等級。后來,雖各朝代規(guī)定不同,但帽子的高低大小尺寸,裝飾華麗與否,多與等級相關。那么,“戴高帽”又是怎么回事呢?據(jù)《北史》記載:宗道暉喜好戴高帽,穿大木屐。州官來上任時,他戴高帽穿大木屐去拜見,自言學識可與三公比。后來,人們對妄自尊大或喜歡別人稱贊自己叫做“好戴高帽”;而以吹捧、恭維別人叫做“給人戴高帽”。清代俞樾寫過一段笑話:一位京都小官到外地做官,出任前他去向他的老師告別。老師囑咐說:“外地的官不好當,要處處當心啊!”此人說:“不怕,我已備了百頂高帽,逢人贈送一頂,應當不至于意見不合而鬧矛盾吧?” 老師生氣地說:“吾等之人以正直之理待人,怎能用這種庸俗手段?”此人趕忙進言道:“天下如老師這樣不喜歡戴高帽,屈指有幾?”老師聽后,點頭贊同道:“你的話,確也不無道理。你還是有些見識。”此人告別出門,嘆道:“高帽只剩九十九頂了。”
【第47句】:殺雞取卯,打鹿取茸——得不償失
【第48句】:【打平火】(慣)指大家湊在一起吃喝,費用分攤。 也作打平和兒。 打平伙。 打并伙。
【第49句】:三賴的兒子和他一樣不安分,村里人說真應了“腥鍋里煮不出素豆腐”這句老話。(河南·新野)
【第50句】:【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在險惡的形勢下,鎮(zhèn)靜自若。 成語:處之泰然、安如泰山。張賢亮《習慣死亡》:“她說一有 新的情況,她就會掛電話。你應該以不變應萬變,任憑風浪 起,穩(wěn)坐釣魚臺。”
【第51句】:【窮在路邊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見“富家山野有人瞅,貧居鬧市無人問”。
【第52句】:我買了塊電子表不敢戴,常裝在口袋里。奶奶說:“你呀,有粉不往臉上搽,卻往屁股上抹。”(河南·南陽)
【第53句】:西山日頭倒流水——凈是怪事兒
【第54句】:【穿一條褲子】(慣)1比喻互相勾結、包庇。2形容二者親密無間。 也作“合穿一條褲子”。
【第55句】: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后來居上
【第56句】:【龍王】“龍王”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神話人物。俗語講:“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凡有水的地方,不管是江河湖海,還是淵潭泉井,都住有龍王。那么,龍王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在民間,還有一個關于龍王爺來歷的傳說:唐朝初年,在安徽省潁上縣百社村,有一個名叫張路新的人,娶妻張氏生了九個兒子。傳說他曾在河南南陽做過照靈侯,后來丟官回鄉(xiāng),經(jīng)常去“焦氏臺”河邊垂釣。有一天,就在他釣魚的地方,突然出現(xiàn)了一座宮殿。他好奇地走進宮殿,竟成了龍王。后來,他每天一早就到龍宮去“上班”,天黑才回家。他的妻子發(fā)現(xiàn)他每次回來,身體總是涼冰冰的,衣服也是濕漉漉的,就問他這是怎么回事?張路斯回答說:“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龍王了。外地有一個叫鄭祥的人,也說他是龍王,要和我爭奪地盤,我們約好明天進行決戰(zhàn),誰要是勝了,這地盤就歸誰管,誰就是龍王。你今晚就告訴九個兒子,叫他們明天去為我助戰(zhàn)。一定要記住,頭上扎紅巾的是我,頭上扎青巾的那個是鄭祥,千萬不要認錯了標記。”張路新的九個兒子按照父親的吩咐,第二天一早,就帶上弓箭為父助戰(zhàn)。他們用弓箭朝扎青巾的人猛射,鄭祥中箭負傷后逃走,不久便在合肥的西山上死掉了。張路斯從此就成為真正的龍王。這是民間傳說,寓意神通廣大的龍王,竟也出身于普通百姓。
【第57句】:【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第58句】:餓鷹不吃小雞肉——假斯文
【第59句】:航空公司開業(yè)——有機可乘
【第60句】:【堵窟窿】(慣)比喻償還債務。
【第61句】:第二天就要考試,我要復習功課,請爸爸媽媽晚上不要看電視了。爺爺在一旁像朗誦詩歌似的說:“平時不用功,臨考靠著燈,熬個小紅眼,考個大白丁。”(黑龍江·哈爾濱)
【第62句】:【打虎先掰牙】釋義:比喻首先打擊要害,挫傷敵人的銳氣。例句:“這叫打虎先掰牙。”鄧培武說了一句。“壇子里捉烏龜,跑不了的。”陶大伯樂呵呵地說。
【第63句】:袖筒里揣刀子一暗藏殺機
【第64句】:【有智吃智,無智吃力】(諺)指有知識的人靠知識生活,沒知識的人靠體力生活。
【第65句】:【戴高帽子】(慣)比喻對人說恭維、吹捧的話。 也作“頂高帽子”。
【第66句】:【千丈麻繩總要有一個結】(諺)麻繩縱然長到千丈,也總會有一個結梢處。比喻事情再大再麻煩,總會有個結果,不能無限期地拖著。
【第67句】:【掀差了皇歷,做錯了夢】釋義:比喻打錯了主意。例句:誰要還想把窮人當成算盤珠,愿怎么撥拉就怎么撥拉,那是掀差了皇歷,做錯了夢!
【第68句】:【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饃】生產(chǎn)以人多為好,消費以人少 為好。此語反映了人口與生產(chǎn)、消費的關系。或說:人少好 吃飯,人多好做活/人多好種田,人少好過年。臺灣柏楊《丑 陋的中國人》:“人口問題是很重要的,如果中國要想強大, 人口一定要拼命減少。有句話說: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 饃。”
【第69句】:【沙鍋砸蒜,一錘子買賣】一錘子下去就破。謂只此一次, 無法繼續(xù)。王蒙《相見時難》:“如果第三次結婚,我可是沙 鍋砸蒜,就這一錘子買賣了。”
【第70句】:勢斷勁不斷,勁斷意不斷。
【第71句】:【不磨不難不成人】(諺)不經(jīng)受磨難,就很難成為有用的人才。指磨難是成就人才的有效途徑。
【第72句】:合唱隊的演出——異口同聲
【第73句】:【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釋義:聰明人愛惜聰明人,英雄好漢愛惜英雄好漢。指杰出人物總是相互敬重愛惜。參見“英雄惜英雄,好漢惜好漢”。例句:古人有言:“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量這一對潑男女,腌媵畜生,終作何用!眾豪杰且請寬心。
【第74句】:刀尖上賭氣——活不久;活不長
【第75句】:【話想三道,穩(wěn);繩捆三道,緊】(諺)三:多的約數(shù)。說話反復思考才能穩(wěn)妥;捆東西多束幾匝才能緊牢。指說話貴在多想少說。
【第76句】:我班有些同學紀律差,老師一轉(zhuǎn)向黑板寫字,他們就在下面說起話來。一次,老師寫完字后面向同學們說:“我們班有些同學,在老師面前是人,在老師背后是鬼。”(廣西·扶綏)
【第77句】:【鼠有鼠洞,蛇有蛇路】見“蛇有蛇路,鼠有鼠路”。
【第78句】:【一朝天子一朝臣】指各有一班人馬。蔣子龍《喬廠長上 任記》:“運動一來,班組長以上干部都受審批,工廠、車間、 班組都搞一朝天子一朝臣,把精力都用在整人上,搞起工作 來相互掣肘。”
【第79句】:過生日那天,爸爸給我十元錢,讓我自己買禮物。我跑到新華書店花十元錢買了一本注音《三國演義》。回到家,我問奶奶貴不貴,奶奶笑著說:“能買吃虧物,不買便宜嘴。”(河南·鄧州)
【第80句】:我在門外玩,不小心碰倒了比我小三歲的小弟弟。他爬起來就往我臉上抓,抓得我鮮血直流。奶奶看見了心疼地說:“你真是麥秸垛怪大,壓不死老鼠。”(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81句】:【揭底就怕老鄉(xiāng)親】(諺)揭底:揭開見不得人的老底。指老鄉(xiāng)親最知底細,要揭發(fā)老底,最有效的還是知情的老鄉(xiāng)親。
【第82句】:木頭人鋸樹——忘本
【第83句】:【牽羊入屠戶之家——一步步來尋死地】(歇)屠戶:以宰殺牲畜為業(yè)的人家。指人一步一步走向絕路。多指自尋死路。
【第84句】:張老頭是村上有名的生意精。一次,他去理發(fā)店收頭發(fā),別人問他做啥用,你猜他咋說:“常言說,一把頭發(fā)可溫半碗粥,溫粥用。”(山東·臨沂)
【第85句】:我給報社投了許多稿,可都石沉大海。媽媽安慰我說:“敗事之路順溜溜,成事之路彎曲曲。只要不灰心,你會成功的。”(福建·福州)
【第86句】:雞毛撣子——凈招灰
【第87句】: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本性難改
【第88句】:吃掛面不調(diào)鹽——有言(鹽)在先
【第89句】:【在家敬父母,何必遠燒香】(諺)在家孝敬父母,這就是最神圣的行為,何必再到遠地去燒香拜佛。指行善事就在眼前,舍近求遠沒有必要。
【第90句】:【養(yǎng)魚池里釣魚】指侵犯他人利益。《北京日報》(1985,3, 7):“長途客運部門的某些同志所以擠兌個體戶,無非是認 為個體搶了國營的生意,農(nóng)民跑到他們的養(yǎng)魚池里釣魚來 了。”
【第91句】:【往日無冤,近日無仇】(慣)無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都沒有結下冤仇。 指互不相干,沒有利害沖突。 也作往日無冤,昔日無仇。 往日無仇,近日無冤。
【第92句】:【打獵的不說魚網(wǎng),賣騾馬的不說豬羊】(諺)指各行各業(yè)的人不會談論與本行業(yè)無關的話。
【第93句】:【針眼大的窟窿,拳頭大的風】指一種自然現(xiàn)象。墻壁、門 窗上一個小孔,也會鉆進很大的風。也指有小的漏洞,會出 現(xiàn)大問題。或說:針鼻大的眼兒,牛頭大的風。賈平凹《廢 都》:“夏捷對著哩,老婆就要管著男人,要不針眼大的窟窿 就要透出拳大的風!”
【第94句】:【一個時節(jié)一個令】(諺)指一年四季隨著氣候的變化,節(jié)令也各自不同。也比喻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政治氣候,必須分別看待。
【第95句】:【打鐵看火候,做事看時機】(諺)火候:適度的火力。時機:恰到好處的機會。指做事要抓住好的時機,就像打鐵要定好火候一樣。
【第96句】:【為人無主見,吃虧在眼前】(諺)為人處世沒主見,隨時都會吃虧。 指人應有主見,行事不能隨風倒。
【第97句】:晚飯時,媽媽叫弟弟吃菜,弟弟不肯吃。媽媽一邊給弟弟夾菜,一邊對弟弟說:“三天不吃青,行路不正經(jīng)。”(廣東·吳川)
【第98句】:【腳下泥皮——滿不要緊】(歇)指事情無關緊要,不放在心上。
【第99句】:【頂著石臼做戲——費力沒討好】見“背了石臼做戲——吃力不討好”。
上一篇:有哲理的文案關于人生,微信感悟人生經(jīng)典短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