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富從升合起,貧從不算來】(諺)合:一升等于十合。富裕是從一升一合積攢起來的,貧窮往往是因為過日子不會精打細算。指日常生活一要積累,二要算計。
【第2句】:【茶是草,箬是寶】(諺)箬(ru。):箬竹。焙茶用箬竹,可使茶味純正;包茶用箬葉,可保茶不走味。 指茶葉從焙制到包裝,都要靠箬竹幫輔。
【第3句】:【和尚誤了做,老婆誤了娶——兩下里耽擱】(歇)兩下里:兩邊,兩頭,兩方面。指兩頭都耽擱,或兩方面都落空。
【第4句】:【大手抓草,小手抓寶】(諺)指人只肯動手、不肯動腦,也就只能長得大手大腳,從事粗笨的體力勞動;勤學習善用腦的人,手腳靈巧,能創造價值大的物質財富。
【第5句】:【一家有女百家求】(諺)指有女兒的人家,自然會招來許多求婚者。 也作“一家女,百家求”。
【第6句】:【不費吹灰之力】(慣)形容事情很容易辦成,不費一點兒氣力。
【第7句】:【一號藤子結一號瓜】 釋義:有什么樣的家庭,就出什么樣的子女。 例句:“你不曉得這妹子的根基嗎?一號藤子結一號瓜,沒得錯的。”
【第8句】:【豆芽菜長不成大樹】 釋義:諷刺人沒有出息,不成材。 例句:趕明日叫那幫害人精都給轟去……呔,那小子還一勁窮倒騰,我看呀一“豆芽菜長不成大樹”。
【第9句】:【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歇)王小二:泛指舊時窮苦人。指日子越來越艱難或境況越來越糟。
【第10句】:【一手托百家】(慣)一手:指一人。比喻一個人所做的事關系到眾多人家的利益。
【第11句】:【三月的芥菜——心里爛】(歇)心:菜心,轉指人心、中心、核心。 指從內部變壞,失去了生機,面臨徹底敗亡。
【第12句】:【路通百業興】(諺)道路四通八達,交通方便,就會帶動各行各業都興旺起來。指道路是振興經濟的命脈,要想經濟飛騰,必須先修道路。
【第13句】:【海上無風三尺浪】見“大海無風三尺浪”。
【第14句】:【打人休打臉,罵人休揭短】(諺)打人不可傷著人的臉面,罵人不可揭開人的短處。指即使和人發生糾紛,也要有所控制,不可觸及對方的隱私,要給對方留面子。 也作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 打人怕打臉,罵人怕揭短。 打人休打痛處,說人休說短處。
【第15句】:【有明白兒子,不如有明白媳婦】(諺)有個明理孝順的兒子,不如有個賢惠的兒媳婦。舊指男主外,女主內,在料理家務、照顧老人生活方面,兒好不如媳婦好更實際。
【第16句】:【羊羔知道跪乳,烏鴉知道反哺】見“烏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
【第17句】:【牛口里的草——扯不出來】(歇)比喻東西再也拿不出來。 也作“牛口里的草——不容易扯出來”。
【第18句】:【對牛彈琴】(慣)比喻對著愚蠢的人講深奧的道理。譏笑人聽不懂別人的話,或譏諷人說話不看對象。
【第19句】:【幫狗吃食】 釋義:比喻幫助壞人干壞事。 例句:那些幫狗吃食的“小兄弟”也不搭話,呼啦一下子撲上去。
【第20句】:【人強命不強】(慣)指人很要強,命運卻不好。
【第21句】:【半斤蕎麥皮,也想榨四兩油】 釋義:比喻殘酷地壓榨勒索。 例句:你從外表上一看,他一股窮酸爛氣,倒像個叫花子,要說起卡脖人來,真是半斤蕎麥皮,也想榨四兩油。
【第22句】:【黃山歸來不看山】(諺)黃山:在今安徽黃山市內,景色秀麗,奇觀甚多,囊括了眾山的特色。指黃山游覽過后,其他的山就不值一看了。 也作“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第23句】:【餓眼見瓜皮——不管好歹收攬下】(歇)譏諷人貪婪,不分好壞都要占有。
【第24句】:【拿著燈草桿兒作金箍棒耍】(慣)比喻拿不值錢的東西當寶貝。
【第25句】:【人沒傷虎心,虎沒傷人意】(諺)指人如果不存心傷害老虎,老虎也就不會無端傷害人。借指存心害人的人,往往招來別人對自己報復性的傷害。 也作人無害虎心,虎無傷人意。 人無傷虎心,虎無殺人意。 人無傷虎意,虎無殺人心。
【第26句】:【拔了蘿卜地皮寬】(諺)比喻趕走或除掉了心頭憎恨的人,心里自然輕松愉快。
【第27句】:【穿小鞋】“穿小鞋”是比喻暗中給人刁難或暗中打擊報復。“穿小鞋”源自一個民間傳說。 在古代,確實有“小鞋”,不過,它是一種愚昧的民俗。小鞋是因為女子從小纏足后形成的小腳,稱為“三寸金蓮”,鞋子必然是小鞋才合腳。 相傳,古代女孩子出嫁,由娘家把女孩鞋樣送到婆家,由婆家按鞋樣做成鞋子,再送回來讓新娘子上轎時穿。傳說宋朝有個叫巧玉的姑娘,她后母要把她嫁給又丑又啞的娘家侄子,巧玉不依,后母想整治她。適逢有人給巧玉介紹了一個滿意的男人。后母背地里剪了個很小的鞋樣給男方送去,由男方制作一雙迎娶的新鞋。出嫁那天,巧玉上轎要穿新鞋,可這怎么也穿不上,一氣之下,便懸梁自盡了。從那時起,人們便將這種背地里刁難人打擊報復的行為或使壞點子整人的行為叫做“穿小鞋”。
【第28句】:【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慣)形容雖然相距很近,互相卻并不往來。 也作雞鳴犬吠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第29句】:【有錢難買子孫賢】(諺)指子孫的賢良,是一個家庭最難得的財富,是用金錢買不到的。
【第30句】:【不透風的墻是沒有的】見“沒有不透風的墻”。
【第31句】:【冤家路窄】(諺)指仇人往往相遇,想避也避不開。也指心里討厭的人總容易碰見。 也作冤家路窄,狹路相逢。 冤家路窄,在劫難逃。
【第32句】:【八個麻雀抬轎,擔當不起】 釋義:比喻沒有資格或沒有力量承擔。 例句:凡人遇患小疾,豈敢驚動妙手神醫?八個麻雀抬轎,擔當不起!算了,我知道你是在警告我哩。
【第33句】:四十四,眼生刺。
【第34句】:【閨女是狼,吃塌她娘】(諺)閨女出嫁后會像狼一樣,無休止地把娘家的財物吃個精光。指女兒嫁后一心向著丈夫。
【第35句】:【澆樹要澆根】 釋義:比喻幫助人要從根本上幫助。 例句:俗話說:“澆樹要澆根。”咱教育人也要朝“根”上下功夫。根本問題是提高民工的思想覺悟。
【第36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 釋義:甲:居第一位。陽朔:縣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漓江流經境內,風景秀麗,在桂林山水中居首位。桂林的山水居天下第一位;陽朔的山水又居桂林第一位。 例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桂林人是很愛夸引這兩句話的。到過桂林而且游過陽朔,我自己也能承認,這兩句話并不算夸張。
【第37句】:【癩蛤蟆剝皮眼不閉,黑甲魚剖腹心不死】 釋義:比喻不甘心失敗。 例句:“敵人是‘癩蛤蟆剝皮眼不閉,黑甲魚剖腹心不死’,我們一定要百倍提高警惕。”
【第38句】:【上坡路吃力,下坡路好走】(諺)比喻人進取向上艱難,消沉墮落卻十分容易。
【第39句】:【救人如救火】(諺)救人之命,就像救火一樣刻不容緩。指救人是十萬火急的事,絲毫不能延遲。 也作“救命如救火”。
【第40句】:【烏云遮不住太陽】 釋義:比喻困難是暫時的,前途是光明的。 例句:“常言說:烏云遮不住太陽;咱這集體日子就是太陽,什么也遮不住它!”
【第41句】:【有錢難買自主張】(諺)指遇事可貴的是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見。
【第42句】:【鍋蓋上的米——熬出來了】(歇)熬:本指把米放在鍋里加水煮成糊狀,轉指忍受(苦日子)。指終于度過了艱難的日子。 也作“鍋蓋上的小米——熬了出來”。
【第43句】:【木頭墩子踢一腳還要翻翻身】 釋義:比喻人不能太老實受欺負,要反抗,要斗爭。 例句:看見你那軟樣子,我真替你難過。木頭墩子踢一腳還要翻翻身哩,嘿,你呀!你沒有拳頭嗎?
【第44句】:【燈謎】燈謎來自猜謎,相傳兩千多年前,就有了猜謎這種活動,那時叫“瘐辭”,也就是隱語的意思,民間俗稱“謎”。那么,猜謎怎么和燈謎聯系上了呢? 據傳,在很早的時候,有一個姓胡的財主,家財萬貫,橫行鄉里,看人行事,皮笑肉不笑,人們都叫他“笑面虎”。這笑面虎對人的衣帽穿戴最是看重,只要是比自己穿得好的,他拼命巴結;對那些粗衣爛衫的窮人,他則恨之入骨。 那年春節將臨,胡家門前一前一后來了兩個人,前邊的人叫李才,后邊的人叫王少。李才衣帽整齊華麗,王少穿得破破爛爛。家丁見李才,忙回房稟報,笑面虎慌忙迎出門來,一見客人衣帽華麗,就滿臉堆笑恭敬相讓。李才說:“要借銀十兩。”笑面虎忙取來銀兩,李才接過銀兩揚長而去。笑面虎還沒回過神來,王少忙上前作揖道:“老爺,我借點糧。”笑面虎瞟了一眼,見是衣著破爛的王少,就暴跳如雷地罵道:“你這小子,給我滾!”王少還沒來得及辯駁,就被家丁趕出了大門。 王少越想越生氣,猛然心生一計,要斗斗這個“笑面虎”。轉眼春節已過,元宵將臨,各家各戶都忙著做花燈,王少也做了一個。到了元宵節的晚上,各家各戶門前都掛上了各式各樣的花燈,王少也挑著自己的花燈上了街,只見這花燈扎得又大又亮,更為特別的是上面還題著一首詩。王少來到笑面虎門前,把花燈挑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圍著看。笑面虎正在門前觀燈,一見此情,也擠到花燈前,花燈上題著四句詩,他命身后的財房先生念給他聽:尖尖身細白如銀,論秤沒有半毫分。 眼睛長到屁股上,光認衣服不認人。 笑面虎一聽,只氣得哇哇大叫:“好小子,膽敢罵老爺!”就要命家丁來搶花燈。王少忙挑起花燈笑嘻嘻地說:“老爺,咋見得是罵你呢?”王少又朗聲念了一遍,笑面虎恨聲說道:“這不是罵我是罵誰?”王少仍笑嘻嘻地說:“噢,老爺是犯了猜疑,我這四句詩是個謎,謎底是個‘針’字,你想想是不是?”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氣得干瞪眼,沒啥可說,轉身狼狽地溜走了。 周圍的人都樂得哈哈大笑。 這事越傳越遠,第二年燈節,不少人都將謎語寫在花燈上,供觀燈的人猜測取樂,所以就叫“燈謎”。以后相沿成習,每逢元宵燈節各地都舉行燈謎活動,一直傳劍現在。
【第45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一俗語比喻觀察人要看他的實質,不能以貌取人。典出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賣油翁獨占花魁》。 古時候,一個年輕人叫秦重,他癡情一個叫花魁娘子的妓女,她本是一個苦命人,卻被妓院視為搖錢樹,要十兩銀子才能宿一夜。秦重是個賣油郎,本錢只有三兩銀子,有什么辦法才能接近她呢?只有拼命攢錢。一年有余,他便有了一大包銀子,于是走到對門銀鋪里,借天平對銀。他的銀成錠的很少,散碎的就很多。銀匠是小輩,沒見過什么世面,見了這么多銀子,心中很是吃驚,想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慌忙架起天平一稱,不多不少,剛剛十六兩。秦重如愿以償,花魁娘子感激他的癡情,跳出火坑,嫁給了秦重,成了一對恩愛夫妻。
【第46句】:【金女銀男,不如生鐵老伴】(諺)值金值銀的兒女,也比不上生鐵般的老伴。指人到老年,貴在有老伴彼此體貼照料。
【第47句】:【灑熱血,拋頭顱】見“拋頭顱,灑熱血”。
【第48句】:【雞蛋里尋骨頭】 釋義:比喻故意挑剔毛病。 例句:那李鳳娘本是一片忤逆不孝之心,正是要雞蛋里尋出骨頭之人,聽了此話,一發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第49句】:【鵝子石塞床腳——不穩】(歇)鵝子石:即鵝卵石,一種表面光滑的卵石。本指用鵝卵石墊床腳不穩固,轉指事情不穩妥。
【第50句】:【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 釋義:形容人心難測,不可了解。 例句:尤渾奏臼:“自古人心難測,面從背違,知外而不知內,知內而不知心,正所謂‘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
【第51句】:【丁是丁,卯是卯】 釋義:形容做事認真,毫不馬虎。 例句:他從來是個丁是丁,卯是卯的人,永遠沒干過這種拖泥帶水的事。
【第52句】:【鋼梁磨繡針,功到自然成】見“拼得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第53句】:【豆腐多了一包水,空話多了無人信】(諺)空話:不實的話。豆腐多了水分就多,空話多了誰也不會相信。指說話要取得人們的信任,就必須實話實說,有根有據。
【第54句】:【吃著碗里,望著鍋里】 釋義:形容不滿足,太貪心。 例句:“那薛老大也是吃著碗里瞧著鍋里的。”
【第55句】:【八擒孟獲——多此一舉】(歇)孟獲:三國蜀漢建寧(治今云南曲靖)人,當地豪強。劉備死后,孟獲起兵反蜀。蜀漢建興三年(金元225年),諸葛亮領兵南征,對孟獲采用“心戰”,七次生擒,七次釋放,
【第56句】:【不戀故鄉生處好,受恩深處便為家】(諺)恩:恩惠。指生養自己的故鄉雖好,但也不必留戀,哪里能給自己好處,就可以在哪里安身落戶。 也作“莫道故鄉生處好,受恩深處便為家”。
【第57句】:【拿孩子喂狼】(慣)比喻討好仇人,把好處拱手相讓。
【第58句】:【藥醫不死病,死病無藥醫】(諺)藥只能治可治之病,不治之癥是無藥可施的。指再高明的醫生,再名貴的藥物,功能都是有限的。
【第59句】:【三明治】“三明治”是“進口”貨,它來自英國,意思是“夾肉面包”,它是以人命名的食品。 “三明治”原來是大不列顛王國侯爵的封號,三明治侯爵的第四代約翰·蒙泰古是一個喜愛玩紙牌的貴族老爺,他一天到晚沉湎于紙牌之中,玩得廢寢忘食。有一天,已到了吃飯時間,他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好牌,就吩咐仆人把餐桌上的肉、香腸和面包片拿來,隨手將肉和香腸夾在兩片面包之間,一邊吃一邊玩紙牌。以后,這種用兩片面包夾肉或香腸的吃法就流傳開了,并以這位爵爺的封號來命名它。
【第60句】:【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釋義:到處找,找不到,卻在無意中碰到了。 例句:“有如此絕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注:姑娘:吳語,姑母。)之意?”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第61句】:【打死不離親兄弟】(諺)指同胞兄弟情深義重,縱然有時起沖突,也還是情同手足。
【第62句】:【老牛掉在水井里——有勁幾使不上】(歇)指陷入困境,有本事無法施展,或有辦法用不上。 也作老牛掉井里——有力使不上。 老牛跌到井里頭——有勁兒沒處使。
【第63句】:【穿鞋的不知光腳的苦】(諺)指富人體會不到窮苦人的艱難處境。
【第64句】:【一鎬頭刨出個金窖】(慣)比喻一下子獲得大量錢財。
【第65句】:【來也不認得爺,去也不認得娘】(慣)形容六親不認,不講道理。
【第66句】:【寧死一咳,不死一該】(諺)咳:嘆詞,表示可惜。該:活該,認為該當如此。指人死有兩種結局:好人死了人們表示惋惜,壞人死了人們認為活該。人們應該爭取前者,避免后者。
【第67句】:【硬來硬抗,軟來軟磨】(慣)指不向對方屈服,以對方采取的態度來對付對方。
【第68句】:【五心不做主】(慣)五心:內心。 指心里拿不定主意,不知如何辦才好。
【第69句】:【一只腳已踏進棺材】(慣)形容人歲數大,來日不多了。
【第70句】:【婆媳親,全家和】(諺)婆婆和媳婦之間的關系處得親切,全家人自然就會和睦相處。指一家之中,婆媳矛盾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一解決,其他關系也就平和了。
【第71句】:【先道斷,后不亂】(諺)道:說。 指凡事先把條件講清楚,事后就不會發生麻煩,糾纏不清。
【第72句】:【吃慣的嘴,跑慣的腿】(諺)常吃養成了慣性,就總想去吃;常玩養成了慣性,就總想去玩。指貪吃貪玩一旦形成了習慣,就不由自主。
【第73句】:【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湯里來,水里去】(歇)湯里來:指豆腐是用大豆加水磨成豆漿后,再加入石膏或鹽鹵凝固而制成的。水里去:指豆腐翻倒在海水里。比喻何處來,還回到何處去。也形容四處勞苦奔波。
【第74句】:【哄堂大笑】“哄堂大笑”源自唐代。 據唐代趙磷《因話錄》所載,唐代御史有臺院、殿院、察院,其中由臺院一位御史專管雜事,稱作“雜端”。凡是公堂食飯,大家都不準談笑,猶如僧人齋飯一樣,是為有修養。但有時雜端實在憋不住而大笑,這在當時稱之為“烘(哄)堂”。由此可見,此記載“烘(哄)堂”只限于官吏食飯的公堂。到了宋代,烘(哄)堂的場合擴大。歐陽修《歸田錄》卷一載:“馮陽、和相同在中書,一日,和問馮:‘公靴新買,其直幾何?’馮舉左足示和日:‘九百’。和性偏急,遽回顧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詬責久之,馮徐舉其右足日:‘此亦九百’。于是烘(哄)堂大笑。”自此,凡人多的地方有人發端引起眾人大笑,皆可日哄堂大笑。
【第75句】:【青眼】“青眼”是對人喜愛或重視的一種表情,跟“白眼”相對。此典源于《晉書·阮籍傳》。 阮籍是魏晉時期的大才子,他博覽群書,尤愛《老》、《莊》,是魏晉文人的典型代表。他放蕩不羈,不遵守禮法,與人相處,情投意合的,青眼相迎;對講究禮法的,就投以白眼(斜視以白眼珠相待)。他母親去世時,嵇喜按照虛偽的禮俗前來吊喪,阮籍討厭,于是白眼相視,弄得嵇喜悻悻而歸。 嵇喜的弟弟嵇康(與阮籍知名度同樣的大才子)聞聽此事后,便抱著琴去拜見阮籍,阮籍非常高興,以青眼正視。一來文人喜歡琴棋書畫,二來阮籍不拘禮法,白事喜辦,悲中找樂,嵇康投其所好,阮籍自然高興。自此,人們用“青眼”(也有用青睞、垂青)表示對人的喜愛或器重。
【第76句】:【不知葫蘆里賣甚么藥】(慣)舊時方士賣藥把藥裝在葫蘆里。指不了解內情,不清楚對方的意圖。 也作不曉得葫蘆里賣的甚么藥。 不知道葫蘆里裝著什么藥。
【第77句】:【墻頭上跑馬——轉身難】(歇)本指很難轉過身子,轉指陷入困境,很難回頭另尋出路。
【第78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見“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第79句】:【打破沙鍋——璺到底】(歇)璺:沙鍋等陶器上的裂紋,諧“問”。本指沙鍋性脆,一打破就從上裂到底,轉指對事情追問到底。 也作打破沙鍋——問到底。 打破沙罐——問到底。 打爛沙鍋——璺到底。
【第80句】:【四兩棉花八把弓——細細彈】(歇)弓:彈棉花的繃弓兒。彈:諧“談”。指仔細地傾談。 也作“四兩棉花八張弓——細細地彈”。
【第81句】:【吃五谷雜糧,保不住不生病】 釋義:指不注意飲食,吃糧也會生病。 例句:神農既教民種五谷,而又嘗百草,蓋知善食則谷能養人,不善食則谷能病人也。故鄉言日:“吃五谷雜糧,保不住不生病。”
【第82句】:【同心結】“同心結”是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意為永結同心。那么,“同心結”源于何時呢? “同心結”源于《詩源》里的一個故事:文胄與相鄰的女子姜氏相愛,文胄送給姜氏一枚百煉水晶針,作為定情的信物。姜氏打開箱子,用雙針穿上連理線,織成同心結回贈文胄。縷縷絲線織進無限情思,從此“同心結”成為男女定情的最好信物。“同心結”是用兩股彩繩或彩帶,綰成連環回文樣式再抽緊而成,因其形態是兩股彩繩交相盤于“結”的中心,代表著男女愛情的心心相印,而被看做“永結同心”之意。 “同心結”有真實記載的首見于南北朝。南齊歌妓蘇小小作《西陵歌》說到了“同心結”:“妾乘油壁車,郎乘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南朝梁武帝在《有所思》詩中也有“腰中雙綺帶,夢為同心結”的記述,可見,從歌妓到最高統治者,都知道這種表示愛情的信物了。 如今,男女青年仍舊對“同心結”情由所鐘,一旦成為定情之物,則永久珍藏,以作紀念。現代人還把它作為一種裝飾品帶在身上,作為束發的帶飾、腰帶的結飾、身上的佩飾,此形影不離。
【第83句】:【焦了尾巴梢子】(慣)焦:干枯,轉指斷絕。尾巴梢子:比喻子孫。 譏諷人斷子絕孫。 也作“焦尾巴”。
【第84句】:【交桃花運】(慣)比喻被異性喜歡或看重。 也作“走桃花運”。
【第85句】:【有例不興,無例不滅】(諺)原有舊例,就照著做去,不必另創新規;原本沒有前例的,談不上廢除什么。舊指凡事墨守成規,遵循慣例就好。
【第86句】:【人隨王法草隨風】(諺)王法:國家的法律。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必須知法畏法,遵守法度,就像草順著風勢一樣,違抗不得。
【第87句】:【太剛則折】(諺)折:折斷。物體過于剛硬,就容易折斷。比喻人在為人處世上過于剛烈,就容易受挫折。
【第88句】:【拜天地】在民間的結婚典禮上,一對新人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送人洞房”。那么,拜天地是怎么回事呢? 拜天地的習俗,來源于民間神話。相傳,女媧造人的時候,開始只造了俊俏的后生,這后生雖說有吃有穿,逍遙自在,但孤孤單單一個人,總覺得很悶,所以常唉聲嘆氣。一天晚上,小伙子望著天空圓圓的月亮,自言自語地對月亮說:“月老月老你細聽,給我找個知心人,我世世代代領你情。”他剛說完,忽然月亮一閃,一個白眉長須老人領著一個姑娘飄悠悠地來到小伙子面前,對小伙子說:“我又讓女媧造了一個女的,給你領來。你們先認識一下,一會兒,我給你們辦喜事。”說完,老人就不見了。小伙子見姑娘臉腮緋紅,像月季一般,不禁喜上眉梢,愁容云消霧散。姑娘見小伙子眼睛明亮,誠實坦白,也覺得情投意合。二人四目相對,一見鐘情。正在這時,長須老人領著兩個白發白須的老人站在兩人面前,指著兩個老人說:“這是天公和土地,你們以后的生活都離不開他倆。現在,我給你們辦喜事,首先,給養育你們的天公、土地拜三拜。”小伙子和姑娘對“天地”拜了三拜。隨后,月下老人笑著說:“我給你們牽紅線,你們還得給我拜拜哩!”于是小伙子和姑娘又對著月下老人拜了三拜。剛拜完,三位老人就不見了。從此以后,人們在結婚時必須一拜天地,二拜月老,三拜父母。習俗遂成,“拜天地”一詞也隨之出現了。現在稍有不同,媒人不拜了,換成了夫妻對拜。
【第89句】:【真桐油不晃蕩,真財主不露相】(諺)指真正的財主不露富,就像真正的桐油不會晃動一樣。
【第90句】:【價出口,貨出手】(諺)價:價錢。 指市場交易中,買方說定了價錢,賣方交出了貨物,就算成交,雙方不得反悔。
【第91句】:【先小人,后君子】(諺)小人是爭財利的,君子是講禮讓的;做事宜先做小人,后做君子。指先把條件講清,問題擺明,以后就不會引起任何爭議。
【第92句】:孤樹不成林,孤雁不成群。
【第93句】:【幫人幫到底,救人救個活】(諺)幫人要一幫到底,救人要真正使他平安無事。指幫助人要做到負責到底。 也作“幫人幫到頭,救人救到底”。
【第94句】:【五音不全】“五音不全”形容人缺乏音樂天賦,唱歌不合律拍,常跑調。現在,歌曲演唱需要掌握七個音符,才能演唱出悅耳動聽、千變萬化的各種音調,我們熟知的音符有七個:1234567,何來五音不全呢? 原來,七音符是樂譜中記錄聲音變化的符號,是從國外引進的。而五音的說法,則是中國古人的發明。自從人類發現聲音存在差異,便開始探求其中的規律。早在先秦,人們正經提出了五音的說法,即宮、商、角、徵、羽。 古人把五音與五臟相配,認為五音對應五臟器,所以聲音隨之變化,如脾對應宮音,它的聲音慢而緩;心對應徵音,其聲雄壯明快。后來,古人又增加了兩個音,即變徵、變宮兩音。變徵是角音與徵音之間的樂音,變宮則是羽音與宮音之間的樂音。
【第95句】:【啞子掘著藏金——心里說不出的歡喜】(歇)指事情正合心意,心里有無法用言語表述的歡喜。
【第96句】:【哪里的黃土不發芽,哪里的水土不養人】(諺)任何地方的黃土種下莊稼都會發芽成長,任何地方的水土都可以養活人。指人不必死守在一個地方受困,到處都可以謀生。
【第97句】:【人情大如天】俗語“人情大如天”,一般作貶義,其含義多為辦事不講原則,只講私人關系。這句俗語的來源有一段故事。 清代有一童生,天資聰慧,但累試不中,因為他家境貧寒,沒有禮物送給主考官。又一年童生本來考試成績優異,主考大人見他又是兩手空空,便將他的考卷扔在一邊,并手批一聯奚落他:上鉤為老,下鉤可考。 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童生想:只因我沒錢送禮,就屢試不中,還出聯嘲諷我,實在欺人太甚,當即對了下聯:二人成天,一人成大。 天大人情,人情大如天。 童生書完,棄筆返回故里,從此閉門讀書,再不應試。 古今仕途上,有多少英才因人情不到受阻。
【第98句】:【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諺)在低矮的屋檐下,不想低頭也得低頭。比喻受人制約,只得任人擺布。 也作在矮檐之下,惟有低頭過。 在他檐下走,不敢不低頭。
【第99句】:【吃了冬至飯,巧女兒多做一條線】(諺)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在農歷十一月,從這天起,白晝漸長。指從冬至起,白天可以多做點活了。
上一篇:句句入心,2024最紅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