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鼓不敲是不響的】 釋義:比喻人總要有人提醒、幫助。 例句:我哪里算得上響鼓。俗話說,鼓不敲是不響的,即使是響鼓,也得有人捶打,哪有不捶自響的鼓呢?如果不是海濤捶了我幾下,我也會捅出許多亂子來的!
【第2句】:【人黃有病,天黃有風】(諺)指人的面色發黃,是有病的癥狀;天色發黃,是起風的預兆。
【第3句】:【龍配龍,鳳配鳳,鵓鴣對鵓鴣,烏鴉對烏鴉】(諺)龍要找龍配對,鳳要找鳳配對,鵓鴣只能配鵓鴣,烏鴉只能配烏鴉。比喻男女婚配,要講究門當戶對。
【第4句】:【戳壁腳】(慣)指在背后說壞話挑唆。
【第5句】:【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見“好物不賤,賤物不好”。
【第6句】:【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歇)張飛穿起針線來,睜大眼睛瞪著針頭的小孔。形容驚訝、驚奇或發呆、發愣。也形容驚恐、害怕。
【第7句】:【關大王賣豆腐——人硬貨不硬】(歇)關大王:即關羽,也稱關王、關老爺、關夫子等。硬:前字指強硬;后字本指堅硬,轉指強硬、過硬。 指人外表強硬,但本事不過硬。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關王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關老爺磨豆腐——人硬貨不硬。
【第8句】:【公婆愛長孫,爹媽疼小兒】(諺)公婆:此處指祖父、祖母。長孫:孫子里最大的。指祖輩愛的是孫子里最年長的,父輩疼的是兒子里最年幼的。 也作“公疼頭孫,爺疼晚崽”。
【第9句】:【吐不出來咽不下去】(慣)形容人有顧慮,說話吞吞吐吐。
【第10句】:【有狀元徒弟,沒狀元師父】(諺)狀元:舊時科舉殿試第一名,也泛指各行業中的拔尖人物。指徒弟的技藝往往超出師傅。
【第11句】:【欽差大臣滿天飛】(慣)欽差大臣:也叫欽差,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到外地處理重大事件的官員,現多用來比喻上級機關派來的、掌有大權的官員。諷刺上級派到下級單位檢查工作、發號施令的人太多。
【第12句】:【事后諸葛亮】(慣)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足智多謀,輔助劉備建立了蜀漢。1比喻事情過后才發表意見的人。2比喻事后才出主意、想辦法。
【第13句】:【看不見,摸不著】(慣)形容事物不容易被掌握或控制。
【第14句】:【炒下豆子自己吃,打破砂鍋讓人賠】 釋義:比喻有了成績歸自己,出了差錯怪別人。 例句:他覺得,作為一級黨的領導,遇有這種情況,必須給下邊承擔責任,下邊同志,往后才敢大膽工作。不能炒下豆子自己吃,打破砂鍋讓人賠。
【第15句】:【名片】“名片”是交際時所用的向人介紹自己的長方形硬紙片,上面印著自己的姓名、職業、電話號碼等內容?!臍v史久遠,古已有之。早在漢代,人們就削竹為簡,將自己的姓名寫于竹簡上,這種寫有姓名的竹簡,當時叫“刺”。東漢蔡倫造紙后,才由竹“刺”改為紙寫,稱為“名紙”。據《留青雜札》載:“古者削竹以書姓名,故日刺。后以紙書,謂之名紙。”據《山堂肆考》中有這樣的記述:“名紙謂寫名于紙上也,今呼名帖?!薄懊垺薄ⅰ懊迸c“名片”已十分接近。 名片在當前市場條件下很流行,上至官員、大型企業法人代表,下至收廢品的,都有名片在身,隨時準備贈人。
【第16句】:【士為知己者死】此語的意思是好男兒可以替知己的朋友去死,可用它形容人品剛直無私;也可形容為人有俠肝義膽,勇于為朋友赴湯蹈火,即便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此典出自《說苑·復恩》,講述了“士為知己者死”的來歷: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大夫鮑叔牙與管仲是好朋友,鮑叔牙死的時候管仲扎上衣襟,失聲痛哭,淚如雨下。侍從問道:“他不是你的父親,也不是你的兒子,您這樣傷心或許有什么原因吧?”管仲說:“這不是你們所能理解的。我曾與鮑叔牙到南陽(齊國的城邑,在今山東鄒縣)做生意,那時我在市場上多次受到羞辱,但鮑叔牙并不認為我怯懦,卻說我將有揚名于世的時候。鮑叔牙曾與我一起游說君主,但君主不愿接納我,而鮑叔牙也不認為我無能,卻說是因為我沒有遇到英明君主。鮑叔牙曾與我分取錢財,我自己經常多拿一份,鮑叔牙也不認為我貪心,而是知道因為我經濟拮據。生養我的是父母,理解我的是鮑叔牙。士為知己者死,何況為他盡哀呢?” 為此,人們總結出一個成語“鮑管之交”,成為后世結交的榜樣。
【第17句】:【母豬不大,牌子不小】(慣)諷刺人本事不大,派頭卻不小。
【第18句】:【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歇)《西游記》中描寫,豬八戒與孫悟空在萬壽山五莊觀偷了人參果,豬八戒性急,囫圇吞下,不知是什么味道。比喻一味貪食,不知道所吃東西的價值。也比喻完全不了解事物的奧妙。 也作豬八戒吃人參果——食而不知其味。 豬八戒吃人參果——不知其味。
【第19句】:【打虎不成,反被虎傷】 釋義:比喻制伏不了別人,反受人害?!安怀伞庇肿鳌安恢?。 例句:尤其想著蟯關的官軍已來到離石門谷十里之外,說不定明天拂曉就會來犯,除掉寨內的禍根刻不容緩,還必須將活兒做得干凈利索,決不能打虎不成反被虎傷。
【第20句】:【來無跡,去無蹤】(慣)來去沒有蹤影。形容行動詭秘或神速、隱秘。 也作來無蹤跡去無影。 來無影,去無蹤。 來無蹤,去無影。
【第21句】:【豬羊走入屠宰家,一腳腳來尋死路】 釋義:屠宰家:以宰殺牲畜為業的人家。比喻自尋死路。 例句:冒著雨又行了數十步,見一個小小竹門樓,王七三官人道:“且在這里躲一躲。”不是來門樓下躲雨,卻是:豬羊走入屠宰家,一腳腳來尋死路。
【第22句】:【六月債兒熱——還得快】(歇)本指農歷六月離秋收很近,借了債很快就能歸還;轉指報應或報復來得很快。 也作“六月債——還得快”。
【第23句】:【棋局既開,終有了時】(諺)一盤棋既然已經開局,不管下的時間長短,總有了結的時候。比喻事情既然開始做,或遲或早總有個結果。
【第24句】:【雨不大,淋濕衣裳;事兒不大,惱斷心腸】(諺)指某些小事處理不妥,同樣讓人倍感煩惱。
【第25句】:【無糧不聚兵】(諺)沒有充足的糧草,就不能聚集軍隊。指自古以來行軍打仗,必須糧草先行。也泛指沒糧食就無法舉事。
【第26句】:【乞食身,皇帝嘴】(慣)乞食:討飯。指人窮嘴卻饞。
【第27句】:【強中更有強中手】(諺)指本領高強的人不可自恃高強,須知高強之中還有更高強的。也泛指學問、才藝的造詣無止境,不可自視過高。 也作強中更有強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強中自有強中手,更有強人在后頭。
【第28句】:【龍不離海,虎不離山】(諺)龍不能離開大海,不然就無從發揮它的神力;虎不能離開深山,不然就難以施展它的威勢。比喻權勢人物不能超越自己行使權勢的特定范圍。 也作龍不離灘,虎不離山。 虎不離山,龍不離淵。
【第29句】:【金戒指】“金戒指”原來并非定情之物,鎖定姻緣,一定終身?!敖鸾渲浮痹瓰椤敖浗渲浮?,意即婦女經期應該戒止性生活,因“經”、“金”諧音而改名。 早在漢代,宮廷已經盛行戴金戒指了,開始時,只限皇后和嬪妃戴,每逢皇后或嬪妃月經來潮時戴用,示意在此期間,帝王不可與之同房。因為月經一詞在帝王面前是要避諱的“穢語”,不能直接說出,而當她的手戴“經戒指”時,帝王見了心里自然明白了。后來,王公宰相、文武百官的眷屬相繼效法,成為古代文明禮節與衛生的習慣,并逐漸風靡民間,演變為現在的金戒指,詞義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第30句】:【扳倒葫蘆灑了油】(慣)比喻不惜一切,堅決干到底。
【第31句】:【石榴裙】“拜倒在石榴裙下”是句大家都熟悉的俗語,多比喻男子對女子崇拜傾倒之意。那么,石榴裙是一條什么樣的裙子,誰穿的裙子,居然有如此神奇的魅力?這其間又有什么故事呢? 先說石榴裙。古代的女子穿裙,多喜歡紅色,而當時染紅色的顏料,也主要是從石榴花中提取出來的,因此,人們把紅裙稱為“石榴裙”。梁元帝的《烏棲曲》中有“芙蓉為帶石榴裙”的填詞,這是石榴裙的早期文字記載。 而在唐朝的時候,石榴裙是一種流行的服飾,深受廣大女子的喜愛,從唐詩中可見一斑。如李白的詩中“移舟木蘭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的“眉欺楊柳葉,裙妒石榴花”;還有杜審言的“桃花馬上石榴裙”;萬楚的“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武則天的“不信比來長淚下,開箱驗取石榴裙”……再說“拜倒在石榴裙下”。相傳楊貴妃非常喜歡石榴花,當然也喜歡穿石榴裙。唐天寶年間,唐明皇投其所好,在華清池西繡嶺王母祠中廣種石榴。 每逢石榴花開之時,這位風流天子便攜帶愛妃去賞花游玩,飲酒作樂。由于寵愛美人,天子不理朝政,疏于政務。但文武大臣誰也不敢指責皇上,他們只能遷怒楊貴妃,見了她,拒不行禮,楊貴妃很生氣。這天唐明皇設宴招待群臣,并請愛妃獻舞助興。但見楊貴妃卻將酒杯端起送到皇帝唇邊,耳語道:“這些臣子對臣妾非常不恭敬,我不愿意為他們獻舞?!碧泼骰室宦?,愛妃受了這么大的委屈,這怎么行。于是下令,所有的文武百官,見了貴妃一定要下跪行禮,如果不這樣做,就以欺君之罪嚴懲。所有的大臣們無可奈何,只得遵從。從此之后,只要一見到楊貴妃,莫不俯首叩拜。從此以后,“拜倒在石榴裙下”便流傳開來,演繹成對女子崇拜傾倒之意,含有諷刺意味。
【第32句】:【馬上吃豬蹄——不知骨頭落哪里】(歇)骨頭:本指豬蹄里的骨頭,轉指人的骨頭。指某人下落不明.不知死在哪兒。
【第33句】:【豎的好吃,橫的難咽】(諺)吃東西,順著的好下喉,橫著的難下咽。 比喻順耳的話人愛聽,逆耳的話難以入耳。也比喻合情順理的話好接受,蠻不講理的話惹人厭。 也作“順著好吃,橫著難咽”。
【第34句】:【金盆雖破值錢寶,分量不曾減分毫】(諺)指金鑄的盆子縱然打破,也仍是值錢的寶,因為黃金的分量一點兒也沒減少。常比喻品行高尚的人雖然一時失勢,但無損于他的聲望。
【第35句】:【只有糊涂官,沒有糊涂案】(諺)只有判錯案情的糊涂官,沒有毫無線索、不明不白的案件。指案件本身是既成的事實,只在于判案官員的能力高低。
【第36句】:【爭得貓兒丟了?!浚☉T)比喻得不償失。
【第37句】:【男子十五,當家作主】(諺)指男孩子長到十五歲,就能夠像成年人一樣有承擔家務的能力,并當起一家之主。
【第38句】:【窮家難舍,熱土難離】 釋義:舍不得離開家鄉。 例句:洛文搖頭答道:“窮家難舍,熱土難離,我哪兒也不想去了?!?/p>
【第39句】:【山與山不相遇,人與人總相逢】 釋義:人終究會有相見的時候。 例句。梅臘月一步步走近,坦坦蕩蕩地說:“山與山不相遇,人與人總相逢。 鷹嘎副縣長,當真是我紅痣娃回來了?!?/p>
【第40句】:【不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諺)貌似正直的人,要提防他面直心不直;滿口仁義的人,要提防他口善心不善。指對于表里不一的人要嚴加防范。 也作“莫信直中術,須防人不仁”。
【第41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釋義:榻:床。比喻不許別人侵入自己的勢力范圍?!皞取庇肿鳌芭浴薄!柏M容”又作“不容”?!昂ā庇肿鳌镑薄?例句:金桂又見有香菱這等一個才貌俱全的愛妾在室,越發添了“宋太祖來南唐”之意,“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之心。
【第42句】:【大軍未到,糧草先行】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第43句】:【拒人于千里之外】(慣)形容態度傲慢、冷淡,使人難以接近。
【第44句】:【小孩嘴里掏實話】見“孩子嘴里討實話”。
【第45句】:【中吃不中看】(慣)中:適于。好吃不好看。比喻人有本事,但長相不濟。
【第46句】:【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歇)大的材料被用在小的地方。 比喻有才能的人沒有被用在重要崗位上,或大人物被用來做小事情。
【第47句】:【軟不吃,硬不吃】(慣)指不管態度好壞,都不怕。也指人特別難纏。 也作軟的不吃,硬的不怕。 軟硬不吃,橫豎不咽。
【第48句】:【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 釋義:求別人很不容易。 例句:回去,是的,現在就是路費問題了。怎么張口,怎么要?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她跟誰提頭呢?表姑?表姑父?根本不行。
【第49句】:【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 釋義:不干壞事,自重自愛。 例句:“告訴你,我這個人可是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我不跟你們干這號事兒!”
【第50句】:【三代不讀書會變牛】(諺)連著三輩人不讀書,后人就會變得像牛一樣蠢笨。指讀書不但開發自身智慧,對后代的遺傳也十分重要。
【第51句】:【撿得一根針,帶掉一斤鐵】(慣)指因貪圖小便宜而失去更多的東西。
【第52句】:【點卯】什么是點卯,就是舊時官員的考勤。點卯來源于古代朝廷的早朝制度。古代朝廷每天早晨都要進行朝會,也就是常說的早朝,朝會時一般定在黎明時分,也就是“卯時”?!懊畷r”即清晨五時至七時。所謂“點卯”即源于此。 地方官署也是卯時開始辦公,官員吏役按時到位,按名冊一一點名或者核查,即例行的“點卯”,其名冊叫“卯冊”。吏役每晨卯時到衙署聽候點名,叫做“應卯”。 古代朝廷和地方官署都是卯時“上班”,可見中國歷史上的考勤制度還是比較先進和勤政的,比現在國家規定的早八點上班還提前一個多小時。
【第53句】:【冬至吃餃子】每年冬至這天,家家吃餃子,并流傳著“冬至不吃餃子,凍掉耳朵”的說法。這種習俗,源自紀念醫圣張仲景。 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愛民如子,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流行,他在大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時,正值寒冬季節,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里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仿照在長沙時的辦法,讓弟子們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向窮人舍藥治傷。張仲景用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后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后分給病人,每人兩只“嬌耳”,一碗藥湯。人們吃下后,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凍爛的耳朵全好了。后來人們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原來冬至吃餃子是不忘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在冀、魯、豫一帶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
【第54句】:【筵席】“筵”和“席”是我國古代鋪在地上的兩種坐具?!抖Y記,樂記》有云:“鋪筵席,陳尊俎,列籩豆?!?“筵”是竹或草制的坐墊?!跋币彩遣莼蛑耋染幙椂傻淖鴫|。唐代的賈公彥說:“凡敷(鋪)席之法,初在地者一重即謂之筵,重在上者謂之席。”可見鋪陳的順序是:先鋪筵在地上,再鋪席在筵上。筵比席略長,上下兩層合起來,便是筵席。 正因為古人席地而坐,飲食宴會都在席上,故而引申出“酒席、酒筵”等詞來,到后來,“筵席”作為成桌酒菜的代稱。
【第55句】:【武大郎開店——比我高的別進店】(歇)《水滸傳》描寫武大郎身材矮小。指人妒賢嫉能,不能容納比自己強的人。
【第56句】:【好貓兒不吃雞,好男兒不欺妻】(諺)就像好貓兒不吃雛雞一樣,好漢子絕不欺凌自己的妻子。指丈夫對妻子,只應有愛護的義務,不應有壓迫的特權。 也作“好狗不咬雞,好漢不打妻”。
【第57句】:【閹豬割耳朵——兩頭受罪】見“劁豬割耳朵——兩頭受罪”。
【第58句】:【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釋義:人面好認,人心難測。多指了解人的真實思想很不容易。 例句:薛婆本是個不善之人,一般甜言軟語,三巧兒遂與他成了至交,時刻少他不得。正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第59句】:【兵對兵,將對將】(慣)指較量的雙方勢均力敵。
【第60句】:【樹欲靜而風不止】 釋義:比喻客觀情勢不能如人的心愿。 例句:樹欲靜而風不止,地主階級的浮財還沒挖凈,敵人還沒有認輸,階級斗爭還在繼續。
【第61句】:【僧來看佛面】(諺)和尚來了,看在佛祖面上,一定要熱情招待。比喻來人雖不相干,但考慮到推薦人的情面,必須善待。
【第62句】:【兵驕者敗,欺敵者亡】(諺)欺敵:輕敵。打了勝仗就驕傲的軍隊,不把敵方放在眼里的軍隊,必定要敗亡。指驕兵和輕敵是兵家大忌。
【第63句】:【花生剝了殼——好賴算個仁】(歇)仁:花生仁兒,諧“人”。指好歹當個人來使用。
【第64句】:【晚娘的拳頭,云里的日頭】(諺)晚娘:繼母。日頭:太陽。云里的日頭,看起來不紅,但暴曬力很強;晚娘的拳頭,看起來不重,但打起來很毒。指舊時繼母對前妻的子女往往十分狠毒。 也作“云里的日頭最毒,晚娘的拳頭最狠”。
【第65句】:【弓上弦,刀出鞘】(慣)鞘:裝刀劍的套子。箭搭上弦,刀拔出鞘。 指拉開架式,準備廝殺。
【第66句】:【狗窩里落不下剩饅頭】(諺)比喻好吃懶做、揮霍成性的人,不會有積蓄。
【第67句】:【鋼梁磨繡針,功到自然成】見“拼得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第68句】:【不跳黃河心不死】 釋義:比喻不走上絕路,不肯善罷甘休。 例句:你應該知道,他已經同日本人勾結在一起了,所以,他必然要進行報復,不跳黃河心不死。
【第69句】:【懷里沒揣金剛鉆,不敢攬那破瓷碗】見“沒有金剛鉆,不敢攬瓷器”。
【第70句】:【家有萬千,小處不可不算】(諺)家里縱然有千萬錢財,開支也要精打細算。指再大的家業,過日子也必須節制而有計劃,不可隨意浪費分文。
【第71句】:【九月冷,十月溫,秋底下還有個小陽春】(諺)農歷的九月天氣乍冷,十月秋末,天氣又有幾天返暖。 指秋后天氣返暖,是氣候變化常有的現象。
【第72句】:【前車有轍,后車有道】(諺)指車前行要遵循轍道,不可亂行。比喻做事要遵從以前的規程,不得隨意。
【第73句】:一心想趕兩只兔,反而落得兩手空.
【第74句】:【幫倒忙】(慣)指原本想來幫忙,實際是給人添亂。
【第75句】:【打埋伏】(慣)1指隱藏起來,待機行動。2比喻隱瞞一些實際情況。
【第76句】:【好樹結好桃,好葫蘆開好瓢】(諺)瓢:葫蘆從正中剖開而成的舀水用的工具。指桃樹好,結出的桃子就好;葫蘆端正,開出的瓢就端正。常比喻有良好的環境,就能熏陶出好的人才。 也作“好種出好苗,好葫蘆鋸好瓢”。
【第77句】:【既在山場轉,就有打獵心】(諺)山場:山區圍獵場。指既是來山場走動,就有打獵的想頭。借指敢到比賽現場來,就有向強者挑戰的意向。
【第78句】:【雞食盆里鴨插嘴】(慣)斥責人多嘴多舌。
【第79句】:【人作千年調,鬼見拍手笑】(諺)調:謀劃,打算。人生不過幾十年,卻要作千年的謀算,其愚妄連鬼也會拍手譏笑。指人生苦短,只可做最切實際的事,莫作無聊的空想。
【第80句】:【虎不離山,龍不離淵】見“龍不離海,虎不離山”。
【第81句】:【人家搬磚你搬坯,人家打狗你打雞】(慣)斥責人做事故意和別人不一樣。
【第82句】:【要的般般有,才是買賣】(諺)顧客進了商店,要什么貨物就有什么貨物,這才算是做買賣。指貨物齊全,生意才能興隆。
【第83句】:【開弓不放箭】(慣)比喻只造聲勢而不行動。 也作“只拉弓,不放箭”。
【第84句】:【做夢吃星星——想法不低】(歇)指人想得美,卻不切實際。含譏諷或責罵意。
【第85句】:【老怕喪子,少怕喪母】(諺)年老人最怕喪了兒子,落得老無人養;年幼人最怕喪了母親,落得無人疼愛。指老年喪子、幼年喪母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第86句】:【把心放在肚子里】(慣)指心里踏實,沒有牽掛和憂慮。 也作“把心擱在肚里”。
【第87句】:【道理講得清,頑石也動心】(諺)頑石:冥頑無知的石頭。只要把道理講清講透,就連頑石也能開竅。 指要想說服人,關鍵的問題是要把道理講清講透。
【第88句】:【巧婦安能作無面湯餅】(諺)安:怎么。湯餅:水煮的面食。再巧的媳婦也做不出沒有面料的湯餅。 比喻再有才干的人,離開基本條件,也無法做成事情。 也作巧媳婦做不得沒面馎饦。 馎饦:面食的一種。 巧媳婦煮不得沒米粥。 巧女難為無米之炊。
【第89句】:【鳥靠翅膀獸靠腿,人靠智慧魚靠尾】(諺)鳥靠翅膀飛翔,獸靠四肢奔跑,人靠智慧謀生,魚靠尾巴游動。指人和動物都要憑著自身的特有條件謀求生存。
【第90句】:【面和心不和】(慣)指表面和善,內心卻并不和善。也指表面上彼此和睦相處,內心卻不滿對方。
【第91句】:【說時遲,那時快】(慣)形容非常迅速、快捷,說話的功夫事情已經發生了。 也作“說時遲,那時疾”。
【第92句】:【虎落平川被犬欺】 釋義:借指失去有利條件,有本領的人也無法發揮作用。 例句:馬名騅山窮水盡,長嘆一聲,說:“想不到虎落平川被犬欺,你們打算把我怎么發落?”
【第93句】:【生子莫生多,生多換破鍋】(諺)破鍋:比喻困于生計,開不了火。 生育子女不宜多,多了就難以維持家庭生計。指要節制生育,多生不如少生。
【第94句】:【黃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沒兒人】 釋義:比喻青年人反比老年人死得早,害得老人沒有兒子。 例句:三藏聞言,止不住腮邊淚下道:“這正是古人云:‘黃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沒兒人。”
【第95句】:【曹州兵備——管事寬】(歇)曹州:古代州、府名,唐時轄境相當于今山東東明、菏澤、成武、曹縣和河南蘭考、民權等市縣地,唐末黃巢起義于此。兵備:即兵備道,明代設在各省重要地方負責整飭兵備的道員。本指曹州地廣,兵備道管的面很寬,轉譏人愛管閑事或管事過多。 也作“曹州兵備——管得寬”。
【第96句】:【唱獨角戲】(慣)獨角戲:只有一個角色的戲。比喻一個人獨自去做通常不是一個人做的事。
【第97句】:頭回上當,二回心亮.
【第98句】:【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慣)指沒犯大錯誤,但小錯常犯。
【第99句】:【人怕上床,字怕上墻】(諺)指寫的字掛墻容易發現敗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