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鄰居家的孩子又聰明又懂事,干什么事都像模像樣,根本不需要老師和家長費心。媽媽看著調皮的我說:“人家燒了哪門子高香,得了這么好的娃兒!真是成材料的樹不用修,發權樹苗多費勁。”(河南·內鄉)
【第2句】:【烈火見真金】比喻經過考驗,才能看出好的品質。相關 的:真金不怕火煉。馬烽《劉胡蘭傳》:“不能棗子核桃一齊 數。通訊員里有的是硬骨頭。張大爺說得對,烈火才見真 金哩!”
【第3句】:【破罐子破摔】(慣)比喻犯了錯誤而不想改正,任其發展。
【第4句】:【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好事不易被人注意,壞事容易 被人傳述。類似的:好事不惹眼,壞事直關心。明代《西游 記》:“行者道:正是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像我如今皈 正佛門,你就不曉的了!”
【第5句】:【身在福中不知福】見“人在福中不知福”。
【第6句】:【燒香的走錯了廟門兒】(慣)比喻求人幫忙找錯了對象或看錯了人。也比喻辦事馬虎。 也作燒香投錯廟門兒。 燒香投差廟門,殺人認錯冤家。
【第7句】:【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慣)打頭風:逆風。比喻境遇本來就不好,偏又遭到更大的打擊或不幸,處境越發艱難。 也作屋漏更遭連夜雨,行船又撞打頭風。 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被打頭風。被:遭遇。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
【第8句】:【打倒了長人,矮子露臉】(諺)長人:高個子的人。指高個子被打倒,低個子就顯露了出來。比喻才能出眾的人被打倒,不起眼的人才能出頭露面。
【第9句】:【開門雨,閉門風】(慣)比喻傳言很多。
【第10句】:【—把鼻涕,一把眼淚】形容不住地哭泣。或說:一行鼻涕 兩行淚。成語:涕泗交流。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他 說到傷心的地方,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哭得眼都腫了。”
【第11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慣)比好的差一些,比差的好一些。指處于中等水平。
【第12句】:挑燈草的扁擔——擔空心
【第13句】:【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沒有強者,本領不大的人成了 領導者。類似的:山中無虎狗稱王/山中無鳥,麻雀做王/山 中無鳥獸,螳螂自稱王/山中無大樹,茅草也稱王。海外聶 華苓《失去的金鈴子》:“我就不相信。山中無老虎,猴子稱 大王!準是個蒙古大夫!”
【第14句】:【龍生九子不成龍】(諺)一龍所生的九條小龍,形狀、性格都不像母龍的原樣。比喻同一母親所生的子女,志趣性情迥然不同。 也作龍生九種,九種各別。 龍生九子,各不相同。
【第15句】:【招貓遞狗兒】(慣)比喻不務正業,招惹是非。
【第16句】:【事不經過不知難】說起來容易,辦起來難。沒有親身經 歷,體會不到難處。《民國通俗演義》:“俗語有云:事非經過 不知難,蘧伯玉年至五十,才覺知非。”
【第17句】:【外頭擺浪子,家里老婆啃家子】(慣)擺浪子:擺出浮浪子弟的派頭。家子:家什,這里指餐具。指男人在外面擺闊顯富,老婆在家里挨餓。
【第18句】:屁股上吊響鈴——響當當的人
【第19句】:閻王老子做木匠——鬼斧神工
【第20句】:【往火坑里推】淪入災難的境地,多指婦女被逼淪落為娼。 推,也說:跳。浩然《山水情》:“親閨女?你為啥偏要把親閨 女往火坑里推呢?”
【第21句】:放學后,我總喜歡玩打仗。為了這個,常有同學到我家告狀。媽媽說:“你爸爸說過你多少次了,就系不住心,那紅白蘿卜還有個心呢!”(河北·邯鄲)
【第22句】:【搭在籃里便是菜,捉在籃里便是蟹】(慣)比喻不管好壞,只要到手就算數。 也作挑得籃里便是菜。 撿到筐里就是菜。 拾進籃子里就是菜。
【第23句】:中午吃魚,我比平時多吃了一碗飯。媽媽笑著說:“你真是聞到了魚腥,脹破了肚筋啊!”(安徽·蕪湖)
【第24句】:【潘郎倒騎驢——永不見你畜牲面】(歇)潘郎:晉代潘岳,字安仁,也稱潘安,貌美,詩文中常作為美男子的代稱。畜牲:本指驢,轉用來罵人。指永遠不與壞人見面。 多用來表示斷絕關系。
【第25句】:【人過三十不學藝】(諺)指人的年齡過了三十歲,再從頭學習技藝就很難。
【第26句】:徐庶進曹營——言不發
【第27句】:【 打破悶葫蘆】葫蘆不破,不知道內容,謂揭穿秘密。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他這樣的才氣,這樣的閱歷,一定會打 破這個悶葫蘆吧!”
【第28句】:馬到灘,不加鞭。
【第29句】:【 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人們害怕蠻橫的人。《天 怒》:“當然是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這是順口溜,我 還不知道!”
【第30句】:二嬸來找媽媽商量:“明天給朋友祝壽,這人情錢給十塊吧,拿不出手;給五十吧,又是打腫臉充胖子……”媽媽打斷了她的話:“他二嬸啊,你也別太為難了。人情不隔年,一錢還一錢,她原先給你家多少,你也隨著給多少唄!”(江蘇·高郵)
【第31句】:人多智多出諸葛。
【第32句】:【鳳不離窠,龍不離窩】釋義:窠:鳥的窩。比喻君王不宜離開京城,離開皇宮。例句:寇準之言,未可深恃,望陛下詳察。切勿輕舉。諺云:“鳳不離窠,龍不離窩。”今陛下離廊廟而履疆場險地,豈不危乎!
【第33句】:【四喜丸子】“四喜丸子”是婚宴上的必備菜。相傳,四喜丸子創制于唐朝年間。有一年朝廷開科考試,各地學子紛紛涌進京城,其中就有張九齡。發榜當日,衣著寒酸的張九齡居然中得頭榜,人們深感意外。皇帝因賞識其才智,便將他招為駙馬。當時正值張九齡家鄉遭水災,父母背井離鄉,杳無音訊。舉行婚禮那天,張九齡正巧得知父母下落,便派人接至京城。喜上加喜,張九齡高興之余,便叫廚師烹制一道吉祥的菜肴,以示慶賀。菜端上來一看,四個炸透蒸熟并澆以湯汁的大丸子。張九齡問其寓意,聰明的廚師答道:“此菜為‘四圓’:一喜,老爺頭榜題名;二喜,成家訂婚;三喜,做了乘龍快婿;四喜,合家團圓。”張九齡聽后開懷大笑,連連稱許,說道:“‘四圓’不如‘四喜’響亮好聽,干脆叫它‘四喜丸’吧。”這“四喜丸子”一傳就是一千多年。
【第34句】:【聾子放炮仗,散火聽不見響,只見煙火散】借指散伙,結 束。清代《紅樓夢》:“外頭已經四更多了,依我說,老祖宗也 乏了,咱們也應該聾子放炮仗,散了罷?”
【第35句】:【外君子而內小人】(慣)比喻外表上像個品行端正的人,實際上是個人格卑鄙的人。
【第36句】:【金剛廝打,佛也理不下】(諺)金剛:佛的侍從力士。金剛要是互相打起來,佛也調和不了。比喻內部鬧起糾紛來,有權威有地位的人物也難以排解。
【第37句】:下下人有上上智。
【第38句】:燈草打人——軟弱無力
【第39句】:【藕發蓮生,必定有根】(諺)蓮生,必定是因為有根的緣故喻事情的發生必有其根源。
【第40句】:【駿馬跟前,小馬打蹄難;老鷹跟前,鳥兒唱歌難】釋義:比喻在威嚴的大人物面前不容小人物自由隨便行動。例句:拉莫,“駿馬跟前,小馬打蹄難;老鷹跟前,鳥兒唱歌難。”你趕快出來投降,我不殺你!
【第41句】:【黃狗吃米,逮住黑狗剁尾】后者冤枉,作替罪羊。或說:黃 狗偷食(吃肉),白狗擔當(當罪)。趙樹理《三里灣》:“咦! 這才是黃狗吃米,逮住黑狗剁尾哩,別人愿不愿嫁你,我礙 得著什么事呀?”
【第42句】:【拔釘子】(慣)比喻除掉所憎恨的人,或除掉危害極大的禍患。
【第43句】:半道上拔氣門芯——有意為難
【第44句】:【掉書袋】(慣)指愛引經據典,賣弄才學。 也作“調書擔”。
【第45句】:【四面點火,八方冒煙】到處制造麻煩,制造事端。《【第9句】:11 美國恐怖大爆炸》:“從這次事件中,我們也希望美國對于自 己的行為要更檢點一些,不要四面點火,八方冒煙,到處得 罪人,到頭來受害的還是自己。”
【第46句】:【兩國交鋒,各為其主】(諺)指雙方爭斗交戰,都是為了各自的國君。 也作兩國相爭,各為其主。 兩國相爭,各保其主。
【第47句】:【糟糠之妻】“糟糠之妻”比喻共患難的妻子。并非一傳統相聲中將“糟糠之妻”說成是如同糟糠一樣的妻子。 “糟糠之妻”出自《后漢書·宋弘傳》,據載:“(光武帝)謂弘日:‘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日:‘臣聞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說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與他的大臣宋弘之間的一段對話。當時,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丈夫去世,劉秀希望她在滿朝文武大臣之中再物色一位合適的丈夫,結束寡居生活。湖陽公主心儀宋弘,認為“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就請劉秀代為牽線。宋弘是光武朝的名臣,為人正直,做官清廉,對皇上直言敢諫。先后為漢室推薦和選拔賢能之士三十多人,其中有官居相位的。雖然深得光武帝的信任和器重,但他并未因此而驕逸。難怪湖陽公主看中這樣一位品行公正的大臣。可劉秀也不好挑明了直說,就委婉地向宋弘試探“貴易交,富易妻”的反應。宋弘聽出了弦外之音,婉拒以“糟糠之妻不下堂”,保全了大家的面子。“糟糠”是指谷皮等粗劣的食物,貧者常以此充饑。“糟糠之妻不下堂”是說貧賤時一起吃糠菜、共患難的妻子不可遺棄。從此,后世就將共患難的妻子直接稱為“糟糠”了。
【第48句】:【一人難稱百人心】(諺)一個人做事,很難使得人人都滿意。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與志趣,誰也無法把大家的意愿統一起來。 也作“一人難合百人意”。
【第49句】:【蜂蜜嘴,蝎子心】釋義:比喻嘴甜會說,心腸狠毒。例句:別他媽的滿口仁義道德地糊弄人了,你們這一套我全明白了。誰不知你是蜂蜜嘴,蝎子心,耍那些花腔干什么?
【第50句】:【人靠衣裝,神靠金裝】見“佛是金裝,人是衣裳”。
【第51句】:鴨子改雞——磨嘴皮
【第52句】:【賣糖的不賣醋,賣醋的也別賣糖】(諺)賣糖的就只賣糖,賣醋的就只賣醋,不要互相摻和。比喻人各干各的營生,不要相互攪擾干預。
【第53句】:柳樹花兒落地——不動聲響
【第54句】:【不顯山,不露水】釋義:比喻守口如瓶,不露聲色。例句:“吵什么呢?背人的事,不顯山不露水唄!”
【第55句】:【貓老吃子,人老惜子】(諺)指貓老了,會將生下的崽子吃掉;人老了,會特別惜愛自己幼小的孩子。 也作“人老惜子,貓老吃子”。
【第56句】:【孩子沒娘,說來話長】見“從小離娘,到大話長”。
【第57句】:【難將一人手,掩盡天下目】(諺)掩:遮蓋。比喻一個人所做的丑事、壞事,很難瞞得過天下眾人。
【第58句】:【八月大,無果賣】釋義:陰歷八月如果是大月(三十日),水果就要歉收。例句:真是應驗了那句話:“八月大,無果賣。”這不,現今集市上水果少,價錢貴得嚇人啊!
【第59句】:【開著眼做,合著眼受】見“睜著眼做,合著眼受”。
【第60句】:三代人出門——扶老攜幼,有前有后
【第61句】:【老牛走道兒——一步一個坑兒】(歇)形容做事踏實,一步一個腳印。
【第62句】:我叫媽媽給我買涼鞋,媽媽說:“這幾天我忙得腳跟都朝前了,過幾天再買吧!”(浙江·永康)
【第63句】:【三個不開口,神仙難下手】(諺)對于抵死不開口的人,連神仙也拿他沒辦法。指求取證詞,最怕的是死活不吭聲的人。
【第64句】:【戲有戲德,臺有臺規】(諺)戲劇演員要有藝德,臺上表演要有臺規。指戲劇表演一要有道德規范,二要有嚴格規程。
【第65句】:屬野豬的——到處亂拱;亂撞人
【第66句】:【不圖打魚,只圖混水】(慣)不為捕魚,只想把水攪混。比喻不圖得到多少好處,只為把事情攪亂。
【第67句】:地里的竹筍——有鉆勁
【第68句】:【不知道鐵鍬幾個齒】齒、恥諧音。頭腦不清醒,不知恥辱。 周立波《暴風驟雨》:“韓老六殷勤地勸酒,嚷得熱乎乎,三二 樽高粱,就把楊老疙瘩灌得手腳飄飄,不知道鐵鍬兒個齒 了。”
【第69句】:王嬸丟了錢包,她嘆氣說:“唉!人走了運,扁擔頭兒都開花哩;人倒了霉,推磨子都走岔路哩。”(陜西·干陽)
【第70句】:【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漏】(歇)馬蹄刀:馬蹄形的刀。木勺:木制的舀東西用具。本指用馬蹄刀在木勺里切菜,汁水不會漏掉,轉以形容人極其吝嗇,舍不得拿出錢來。也形容人言行嚴密周到,毫無漏洞。 也作“馬蹄刀瓢里切菜——滴水不漏”。
【第71句】:【手把著頭稍——自領】(歇)頭稍:即頭梢,指頭發。指自己愿意接受。
【第72句】:企業改組以后,小強成了飼料廠的總經理,可每逢有什么重大舉措時,他仍是親臨車間去傾聽職工的意見,人們對此大為不解。小強卻頗有感觸地說:“這叫聽人勸,得一半。”(河南·輝縣)
【第73句】:【 知道鏵是鐵打的】知道原委。鐵打的,兼指強硬,厲害。 姚雪垠《李自成》:“三年來我們吃了不少虧,才知道鏵是鐵 打的。”
【第74句】:【殺雞給猴看】“殺雞給猴看”是人們經常使用的俗語,用來比喻懲罰一個人恐嚇和警醒其他人。它源自一種說法,據說猴子怕見血,因此馴猴人便殺雞放血來恐嚇猴子,使猴子馴服。也有說法稱雞是陽氣很重的動物,所以雞血對于猴子的震懾作用最強。這種說法歸根到底恐怕還是猴子很有靈性,看到殺雞就能反省自己的行為。馴猴人把猴子帶到家,家畜之中殺雞最為合算,殺匹馬教馴猴子恐怕劃不來。殺雞給猴看,自然而然。 “殺雞給猴看”的例子很多,最典型最著名的要算孫武了。明代通俗演義小說《東周列國志》載:“伍子胥向吳王闔閭推薦孫武,吳王有些懷疑他的能力,就讓他訓練150名宮女,并挑選兩名寵愛的妃子擔任隊長。這些女子只覺得操練很有趣,嬉皮笑臉,打鬧成性。孫武三令五申不見效果,一怒之下下令將兩名隊長就地正法。即使吳王出面說情,他也不為所動。之后,其余宮女在震懾之下一舉操練成功。”孫武這招也深得“殺雞駭猴”的精髓,一舉成名。
【第75句】:【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諺)殃:災禍。池魚:一說是人名,池仲魚,因靠城門居住,城門失火時被燒死:一說是護城河里的魚,因救火汲干了護城河,魚皆干死。比喻無辜受到連累。 也作“城門失火池魚喪”。
【第76句】:【留得住人的身,留不住人的心】(諺)人決意要去時,你能留住他的身,卻留不住他的心。指人心難留。
【第77句】:我和爸爸比個子,可是站在凳子上還沒到爸爸的鼻子處,我很不服氣。媽媽在一邊笑著說:“你真是關公面前耍大刀,鄭海霞面前比身高。”(河南·許昌)
【第78句】:【三教九流】“三教九流”一般認為對社會上三百六十行職業人物所做出的基本區分評價。最初,“三教”與“九流”并未聯袂,而是各自流行。所謂“三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指向比較明確,只是排序有爭執。儒教排第一,都能認可。道與佛的爭執延續了很長時間。大約在南北朝時期,佛道之爭日趨激烈,甚至連帶了儒家學說。為此各代帝王傷透腦筋,不得不費神安排三教的位次。佛道爭執不下,各代帝王喜好也有不同,因而三教排序屢有變動。南北朝時期周武就滅佛,明文規定了儒、道、佛三教等級。但之后又經過了長期的激烈斗爭,直到晚唐才基本以儒、佛、道的順序確定三教地位。查閱資料,可知“九流”在早期并沒有明確的內容。不過,后來衍生出的上、中、下“九流”卻很明確。一般認為“上九流”是佛祖、天、皇帝、官、閣老、宰相、進士、舉人、解元等,基本上為神為官,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也有人將九流分為帝王、圣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等,也是在當時被認為地位優越或正當職業的群體;“中九流”是舉子、醫生、相士、畫家、書生、琴棋手、和尚、道人、尼姑等。有的順口溜排序為:一流秀才二流醫,三流丹青四流皮(皮影),五流彈唱六流卜(卜卦),七僧八道九琴棋。除了上九流已列舉的舉人外,這部分都是技巧藝人和僧道寄食者,主要靠手藝掙錢或靠神靈吃飯;“下九流”是:一流高臺(唱戲)二流吹,三流馬戲四流推(剃頭),五流池子(北方的澡堂子)六搓背,七修八配(給家畜配種)九娼妓。這些基本上是職業低賤、頗受歧視的群體,在舊社會屬于最下層的百姓。后來“三教”、“九流”聯袂,詞義發生了變化.泛稱江湖上各種各樣的人。
【第79句】:接生婆擺手——不接了
【第80句】:【無祀鬼神壇——憑你自來自去】(歇)無祀鬼:不享有固定祭祀的鬼神。神壇:祭祀鬼神的高臺。指可以任憑人自由來去。
【第81句】:【人望高頭,水望低流】(諺)水往低處流,這是自然之理;人往高處奔,這是人情之常。指人總是有向上的心理。 也作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人往高處水往低。
【第82句】:【村里夫妻,步步相隨】(諺)農家夫妻,一同在家,一同下地,總是廝守在一起。指村里的夫妻沒有別離之苦,終生相伴。
【第83句】:媽媽要我做事,我不肯。媽媽說:“哼,養豬可以吃肉,養狗可以看家,養你卻不知做什么?”(湖南·湘潭)
【第84句】:【三個一群,五個一伙】(慣)指人們三人、五人自由結成團伙。 也作三一群,五一伙。 三個一群,五個一堆。 三個一組,五個一伙。
【第85句】:【 別人碗里粥稠/別人碗里肉肥】嫉妒或羨慕別人。成語:饞 涎欲滴。賈平凹《廢都》:“我讓你嫁給那個殘疾你去不去? 你不要看著別人的米湯碗里結一張皮兒就嫉妒飯稠!”
【第86句】:【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諺)從儉樸進入奢侈容易,從奢侈變為儉樸卻很難。指人養成奢侈浪費的習性后就很難改變。
【第87句】:【豆棚瓜架,搭起來就行】要求不高,初步有個框架就可以 了。語文圖書:“說文章結構是豆棚瓜架,搭起來就行,那是 一種極大的誤解。沒那么容易。”
【第88句】:【射冷箭】見“放冷箭”。
【第89句】:【六畜】農民盼望的是“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六畜”的說法最早見于春秋戰國時期。《韓非子·難二》中說:“務于蓄養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殖,則人多。”它說明了掌握蓄養的規律和明了土地的特性,六畜才能順利生長,五谷才能迅速繁殖,收入就會增多。六畜,指的是牛、馬、羊、豕(豬)、雞、犬(狗)六種家畜。《左傳·僖公十九年》說:“古者六畜不相為用。”六畜之中,牛和馬主要用來耕作、馱運、拉車,羊、豕、雞主要供食用,犬則守戶。現在,六畜的使用價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羊來說,除了食用外,增加了毛紡,以牛和豕來說,增加了皮革制品。而牛和馬的耕種作用大大弱化,被現代科技所取代。
【第90句】:【 黃花菜涼了】拖延過久,失去時機。類似的:湯冷了,菜 涼了。成語:事過境遷。賈平凹《廢都》:“我早讓你去找院 長,后來才知道你沒有去,現在再不抓緊,黃花菜就涼了!”
【第91句】:崖頭上睡覺——死也不怕
【第92句】:廠長批評羅小平說:“你這條‘魚’太大了,我的池塘小,容不下你。”(湖南·衡陽)
【第93句】:【一問搖頭三不知】(慣)指什么都不知道。也指人不介入是非,問什么都推說不知。
【第94句】:【一粒良種,千粒好糧】(諺)農作物中選得一粒好種子,就會產生千粒好谷物。指要想取得糧食高產,選好優良品種是關鍵。
【第95句】:有一次,我生病了,不能上學,天天呆在家里,很無聊。奶奶嘆著氣說:“有啥也別有病,沒啥也別沒文化。”(山西·陽泉)
【第96句】:【 兔子尾巴,長不了】兔子尾短。指不會持久。張賢亮《河 的子孫》:“此刻,他大腦計算機輸出的第一個數據就是:這 伙人是兔子尾巴——長不了。”
【第97句】:【擺門面】(慣)門面:商店房屋沿街的一面,比喻外表。指講究排場,過于追求外表的體面。
【第98句】:你往哪里跑;死路一條;走投無路
【第99句】:小毛驢拉磨——有轉(賺)頭
上一篇:慧人慧語,微信文案說到心坎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