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井底蝦蟆吞卻月】(慣)比喻心高妄想,無法辦到。
【第2句】:【藥補不如食補】(諺)論滋補,再好的藥物也比不上普通的飯食。 指食物是最有營養(yǎng)價值的滋補品。
【第3句】:【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得了人家好處,不容易堅持 原則。張賢亮《河的子孫》:“不過,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 嘴軟。兩碗香噴噴的羊肉大米飯下肚,不給人家撂下些啥, 總覺得過意不去?!?/p>
【第4句】:【明保曹操,暗保劉備】三國時代劉備與曹操對立。關羽在 曹操手下待過,心里忠于劉備。借指心懷二志,另有打算。 吳強《堡壘》:“不妨來個假投降,明保曹操,暗保劉備?!?/p>
【第5句】:背水作戰(zhàn)——不留后路;沒有退路
【第6句】:【紅玫瑰】“紅玫瑰”象征著愛情,這是從何說起呢?在,希臘傳說中,愛與美的女神阿芙羅狄蒂愛上了美少年阿多尼斯。有一天,阿多尼斯外出打獵被野豬咬傷。阿芙羅狄蒂聞訊后,急忙趕來,當她奔向奄奄一息的阿多尼斯時,白玫瑰的刺把女神的腳刺傷了,殷紅的鮮血滴落在土地上。后來,在女神鮮血滴落的地方,長出了一片鮮艷的紅玫瑰。后來,人們便用紅玫瑰來象征愛情了。
【第7句】:【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技藝要堅持練習,不堅持就要荒廢。 《北京短篇小說選》:“你也得好好練,干咱們這一行,總得拳 不離手,曲不離口才行?!?/p>
【第8句】:扁擔倒了也認不出來——字不識
【第9句】:【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諺)時勢:當時的形勢。指英雄人物能創(chuàng)造時勢,時勢也能造就英雄。
【第10句】:班上轉來一個長得很丑的同學,我們在背地里都笑話他,可期中考試時,他的成績卻名列前茅。想起老師常說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們一個個都不好意思起來。(甘肅·寧縣)
【第11句】:媽媽給我炒了一盤蘿卜菜,我說我不愛吃蘿卜。媽媽說:“多吃蘿卜,少進藥鋪?!边€有一次,媽媽給我炒了一盤蒜苗,我說蒜味不好聞,不想吃。媽媽說:“多吃大蒜,少進醫(yī)院。”(河南·汝州)
【第12句】:姑姑來我們家,我想留她多住幾天。爺爺聽了說:“親戚常轉,不能常站。”(甘肅·臨澤)
【第13句】:【光吃炒豆不炸鍋】釋義:比喻只得到好處,不花一點代價,不受一點損失。例句:我一句話給你點透吧,馬主任又想來一個光吃炒豆不炸鍋,光奪城池不損兵,對不不寸?
【第14句】:【蝎子的尾巴——有點毒水也不多】(歇)毒水:本指蝎子身上的毒液,轉指能危害人的行動。指即使有點危害,也有限。
【第15句】:【枉披了人皮】(慣)枉:白白地。 比喻人的行為極其卑鄙、惡劣。
【第16句】:姥姥帶我回城,我非要坐出租車不行,姥姥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增產(chǎn)不節(jié)約,好比漏底兒鍋,上面添了水,下面流成河。過日子可不能這樣大手大腳的?!保兾鳌の靼玻?/p>
【第17句】:【攪成一鍋粥】(慣)1比喻把事情搞糟搞亂,鬧得無法收拾。2指許多事情攪在一起,理不出頭緒。
【第18句】:牲口進磨房一兜圈子
【第19句】:【千人千面,百人百性】(諺)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不同的面孔,一百個人就有一百個不同的性格。指人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就和人人都有和別人不同的相貌一樣。 也作“干人千脾氣,萬人萬模樣”。
【第20句】:江灘上的石頭——有的是
【第21句】:人出生在哪里,哪里就最珍貴。
【第22句】:崔鶯鶯患病——心病還得心藥醫(yī)
【第23句】:【不吃涼粉騰板凳】釋義:比喻不干工作就別占職位。例句:“你這是什么話!不想當干部,就早吭聲,不吃涼粉騰板凳,離了你這塊云,天也照樣下雨?!?/p>
【第24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慣)小人:品行不好的人。度:推測。 君子:品行高尚的人。指以自己卑劣的心理去揣測道德高尚的人的心思。 也作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 將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第25句】:【寶貝】人們把珍貴的東西稱為“寶貝”。這貝類為什么稱為寶呢?它源于貝殼曾是最早的貨幣。貝類,屬軟體動物腹足類,大小因種而異,棲于海濱巖礁,殼可為裝飾。隨著商品交換的發(fā)展,選擇海貝做商品交換的媒介,有體小質(zhì)硬,攜帶方便,折價靈活,容易保藏等優(yōu)點,大致在夏代已成為貨幣。到商周時期,貝幣的使用達到高峰,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貝幣就數(shù)以萬計。隨著商業(yè)的發(fā)展,真貝幣供不應求,后來又出現(xiàn)一些石、骨、蚌、青銅等質(zhì)地的仿貝幣,其中青銅貝幣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鑄幣,距今已3000多年。直到秦始皇統(tǒng)一貨幣廢貝行錢,貝才最后退出了流通領域。由于貝在歷史上曾充當過流通中的貨幣,成為財富的象征,如同金銀被當成財寶一樣,貝被當成財寶便是題中之意,故有寶貝之稱。“寶貝”引申為對小孩兒的愛稱。
【第26句】:【臨陣磨槍,不快也光】(諺)臨上陣打仗才磨槍,縱然磨不鋒利,也能磨得光亮。指平時不下功夫,臨時突擊準備,多少也能頂點事。 也作“臨陣磨槍三分光”。
【第27句】:鴨子上鍋臺——靠猛勁;逼出來的;逼的
【第28句】:【圍棋】“圍棋”是個很了不起的發(fā)明,時至今日,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棋類,還沒有一種能超越圍棋的深奧。黑白兩色棋子代表兩支人馬,一個畫上縱橫十九道線的棋盤做鏖戰(zhàn)戰(zhàn)場,以攻為守,以守為攻,佯攻真占,似退實圍,誘敵深入,獨膽攻堅,異軍突起,奧妙無窮……圍棋的變么幻莫測全集中在五個字上:包圍反包圍。親自下圍棋,有統(tǒng)領千軍萬馬之感覺;觀看圍棋,那時隱時現(xiàn)令人拍案叫絕的戰(zhàn)局,令人對棋高一招的智者肅然起敬。圍棋出現(xiàn)可追溯到堯、舜時代,據(jù)說是堯或舜當中的一位發(fā)明的。這個說法見于多種古籍記載,當然,若準確說出圍棋問世年代,已不大可能。而今見到的文獻資料,秦漢時期的有“堯造圍棋,丹朱善棋”說.后來的《博物志》說“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蛉眨核匆宰由叹蓿首鲊逡越套印!贝笠舛际钦f或堯或舜發(fā)明的圍棋,兩說的共同點都是以圍棋教育啟發(fā)兒子,堯的兒子叫丹朱,舜的兒子叫商均。下圍棋對鍛煉人的腦力、思維、判斷、膽略、忍耐力、統(tǒng)籌才能和應付復雜情勢能力十分有益。
【第29句】:【道理講得清,頑石也動心】(諺)頑石:冥頑無知的石頭。只要把道理講清講透,就連頑石也能開竅。 指要想說服人,關鍵的問題是要把道理講清講透。
【第30句】:【有鹽同咸,無鹽同淡】(慣)比喻同甘共苦。
【第31句】:盲驢拉磨——瞎轉圈
【第32句】:媽媽問爸爸是怎樣感冒的,爸爸說:“下午背了兩筐蘿卜,到學校門口把外衣脫了?!眿寢屨f:“你真是,拿不輕,馱不重,推車擔筐不能用。”(河南·博愛)
【第33句】:【戲有戲德,臺有臺規(guī)】(諺)戲劇演員要有藝德,臺上表演要有臺規(guī)。指戲劇表演一要有道德規(guī)范,二要有嚴格規(guī)程。
【第34句】:【又怕燒著,又怕燙著】(慣)形容膽小怕事,顧慮重重。
【第35句】:【洞房】“洞房”指新婚夫婦的房間。為什么把新娘新郎的房間稱為“洞房”呢?源出兩處。出處之一。傳說,這是我們的祖先軒轅黃帝規(guī)定下來的。當時,群婚制度存在著極不利于團結的因素,經(jīng)常發(fā)生搶婚事件,不光男搶女,也有女搶男。時間一長,矛盾必然激化,部落之間面臨著分裂的危機。黃帝提出建立一夫一妻制。今后凡配成一男一女為夫妻的,舉行完結婚儀式后,將夫妻二人送進事前準備好的洞穴(房)里,這就叫正式婚配,再不允許亂搶他人男女。為了區(qū)分已婚與未婚,凡結了婚的女人,必須把蓬亂頭發(fā)挽個結,人們一看,知道此人已結婚,其他男子不能再打此女主意。否則,按部落法規(guī)(族規(guī))處治。這個主張很快就得到各個部落群民的支持擁護,人們都爭著為自己兒女挖洞穴(房),凡兒女們一結婚,舉行儀式后,就把他們送入洞房。出處之二。相傳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了尋歡作樂,建造了規(guī)模宏大的阿房宮,強選天下美女陪伴他。其中有一個俊俏聰明又勇敢的姑娘,因在家排行第三,稱為三姑娘。她不甘心過那種被奴役、蹂躪的生活,便以驚人的記憶力把宮中路徑記清了,在一個暴君大搞宴樂的日子偷偷逃離了阿房宮,直奔華山。當時,一位名叫沈博的儒生為避“焚書坑儒”的迫害,也逃到了華山。因同是天涯淪落人,相處日子久了,三姑娘同沈博相互愛慕,心心相印,產(chǎn)生了愛情。他們對天盟誓,結成了患難夫妻。兩人身處深山老林,荒無人煙,哪里有房棲身!他倆在一塊大青石底下,發(fā)現(xiàn)一個能容納兩人的石洞,他們就把這洞作為結婚的住房。雖然他們生活清苦,但相親相愛,日子過得甜蜜而幸福。后人很羨慕他們親密無間、與世無爭的夫妻生活,就把結婚用的新房叫做“洞房”了。 “洞房”雖簡陋,一旦成新婚的殿堂,便被詠唱不衰,宋入洪邁的“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最為有名。
【第36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諺)光陰:時光。光陰逝去一寸,就像耗去一寸黃金一樣可惜。指時光非常寶貴,必須格外珍惜。 也作“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第37句】:【開綠燈】釋義:交通信號中,綠燈表示準許通行。比喻讓通過。例句:有人反對,認為小說已經(jīng)“過時”,有人認為作者沒有給讀者指路,作品有缺點。爭論不休之后,終于給小說開了綠燈。
【第38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個詞語通俗易懂,現(xiàn)在使用頻率非常高。那么,它典出哪里呢?它出自兩千五百年前的《論語》??鬃拥牡茏訉W習研究精神非常高,一日,又討論起來。有人問,對待工作也要有分寸嗎?無論是對待分內(nèi)分外的工作,是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啊?有的贊成,有的反對,相持不下,就去問老師。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币馑际遣粨芜@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范圍內(nèi)的事情。古人都知道,一個人不要越俎代庖,在什么位置上,做好本職工作,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只要把你應該做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這是很有道理的。越俎代庖,就會做出一鍋糊涂湯。但如果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來推諉工作,那也不應該。應該的是既有明確分工,又有協(xié)作意識,齊心協(xié)力做好工作。
【第39句】:獨生子牛牛在家里說一不二,讓爹媽傷透了腦筋。姥姥見了說:“獨子難教,獨木難燒,我看這牛牛真是塊難上色的布料!”(山西·臨猗)
【第40句】:【不是塊好捏的糕】不是好擺布的人。類似的:不是好剃 的腦袋/不是省油的燈。《小說月報》(1980,2):“他也知道, 金大清不是塊好捏的糕。五七年他要不是硬抗硬頂,能落 個開除公職,送北大荒嗎?”
【第41句】:【打蛇先打頭,擒賊先擒王】釋義:比喻打擊壞人或敵人要先打擊為首的。例句:常言說:打蛇先打頭,擒賊先擒王。只要將山大王拿住,一切就好辦了!
【第42句】: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不懷好意;沒安好心;沒有什么好心眼
【第43句】:【不讀哪家書,不識哪家字】釋義:沒有學習過,不知道其中的知識。例句:“這里面有個原因,不讀哪家書,不識哪家字?,F(xiàn)在興的這號洋碼字,我就不會寫。”
【第44句】:醫(yī)生搖頭——沒法治
【第45句】:【窗戶眼兒吹喇叭——鳴聲在外】(歇)鳴:諧“名”。指人的名聲在外面,廣為人知。
【第46句】:狗戴禮帽——不像人
【第47句】:【年紀活在狗身上】(慣)指人白活了一大把年紀。
【第48句】:媽媽叫我掃地,我卻被精彩的電視節(jié)目吸引了,三下兩下掃完了地。媽媽看了說:“你呀,真是屋大不掃邊,船大不洗舷。干什么事情都馬馬虎虎的,這怎么行呢?”(重慶·合川)
【第49句】:【橫插一杠子】釋義:比喻橫加干涉。例句:我起先跟老崔不錯,本來說好要跟他結婚的,沒想到郭三麻子橫插一杠子。三麻子在那邊是個隊長,誰惹得起呀!
【第50句】:搖著腦袋吃梅子———副酸相
【第51句】:為鼓勵我堅持練字,奶奶說:“練字不能怕麻煩。字怕習,馬怕騎,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再說,不怕慢,就怕站,堅持練下去總會有收獲的!”(內(nèi)蒙古·開魯)
【第52句】:【東說向東,西說向西】釋義:比喻沒有主見。例句:那國王著實昏亂,東說向東,西說向西,真?zhèn)€收了關文。
【第53句】:【剃頭挑子一頭熱】這條俗語的意思是比喻做事情一方愿意,另一方冷淡,也叫“一廂情愿”。為什么這么說呢?在過去,不僅有固定的理發(fā)店,還有走街串巷的流動理發(fā)師。所謂“剃頭挑子一頭熱”,是因為當時剃頭的工具全部用扁擔挑著。一頭是紅漆長方凳,供顧客坐著理發(fā)用,是涼的一頭。凳腿間夾置三個小抽屜:最上一個是放錢的,錢從凳面上開的小長方孔里塞進去的,就好像公交車上的投幣箱一樣。第二第三個抽屜分別放置圍布、刀、剪之類工具。另一頭是個高長圓籠,里面底部放一小火爐,是熱的一頭。上面放置一個大沿的黃銅盆.水總是保持著一定的熱度,供顧客洗頭。圓籠下邊三條腿,其中一條腿向上延伸成旗桿,桿兒上掛鋼刀布和手巾。如今,這種挑著擔子剃頭的已經(jīng)很難見到了。故而,民間有句歇后語“剃頭挑子——一頭熱”現(xiàn)在還常用,如一方熱戀,另一方冷淡,被人稱為“剃頭挑子——一頭熱”。也就是單戀了。
【第54句】:鄰居王某很不孝順,對他父親想罵就罵。后來他兒子長大了,對他也是如此。別人都說:“好種出好稻,壞種出稗草。”(山東·蒼山)
【第55句】:【圣人面前賣字畫】釋義:比喻在內(nèi)行人面前逞能。例句:我可不敢在圣人面前賣字畫呀!
【第56句】:狗見了主人——搖頭擺尾
【第57句】:【吃五谷雜糧,保不住不生病】(諺)指人免不了要吃五谷雜糧,也就免不了要生百病。 也作“人吃五谷生百病”。
【第58句】:人打江山狗坐殿——抬舉畜生
【第59句】:剃頭的刀布——臟透了
【第60句】:臘月里扇扇子一火氣太大
【第61句】:不種芝麻不養(yǎng)蠶——無油無綢(無憂無愁)
【第62句】:【 誰家敢掛無事牌】每家都有些麻煩事。周克芹《許茂和 他的女兒們》:“親戚處,這都是常情嘛!誰家敢掛無事牌, 保證沒得個三長兩短的?”
【第63句】:小華來到正在砌墻的師傅面前,好奇地問:“叔叔,用這些泥巴筑墻不會倒嗎?”‘不會,不會,你沒聽說,磚瓦沒榫兒,爛泥拿緊兒嗎?”(江蘇·南通)
【第64句】:【出一身冷汗】形容人驚恐。王安憶《文革軼事》:“有時 候,這些畫面還會出現(xiàn)在她的夢境里,真的一樣,她不由驚 出一身冷汗?!?/p>
【第65句】:【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釋義:多向幾個老師求教就會本領高強。例句:“俗話道:‘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髢?,你要注意隨時隨地向認字的入學習,多認些老師。”
【第66句】:【人有幾等人,佛有幾等佛】(諺)人有幾等幾樣的人,不可等量齊觀;佛也有幾等幾樣的佛,不可等同供奉。多指人的地位不同,品格不同,要分別看待。 也作人有幾樣人,馬有幾樣馬。 人有幾種人,木有幾種木。
【第67句】:吃過晚飯,我覺得很困,就上床睡覺了。奶奶笑著說:“落了夕陽關山門——真是老實和尚??!”(河北·滄縣)
【第68句】:【羊毛出在羊身上】釋義:給某人的錢物,是從某人身上得來的,別人并沒有受損失。例句:“但是有一句俗語,叫做‘羊毛出在羊身上’,無非還是拿著老爺?shù)腻X貼補他舅老爺罷了?!?/p>
【第69句】:【吃了迷魂藥/喝了迷魂湯】指被迷惑。浩然《山水情》:“兩 性之愛怪得很,掉落情網(wǎng)里的人,就如同吃到迷魂藥一般, 十有八九不顧前后。
【第70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慣)指爭執(zhí)雙方各說各的理,誰也不服誰。
【第71句】:屠宰場上的肥豬——死到臨頭
【第72句】:【潑冷水】(慣)比喻打擊人的熱情或積極性。 也作潑涼水。 潑冰水。 澆冷水。
【第73句】:【野狼養(yǎng)不成家狗】釋義:比喻本性壞的人再教養(yǎng)也改不了。例句:他心一狠,竟咬牙切齒地說出這樣的話來了:“養(yǎng)活了你十幾年,真是野狼養(yǎng)不成家狗!你要走也行,先把這十幾年的飯錢算清了再走!”
【第74句】:【打蛇先打頭】釋義:比喻打擊敵人或壞人要擊中要害。例句:“打蛇先打頭?!边@是一句俗話。跟敵人斗爭,要打就打在敵人的太陽穴上,陶家媽媽上午還說了的。
【第75句】:【說謊不瞞當鄉(xiāng)人】(諺)當鄉(xiāng)人:當?shù)厝?,最知底細的人。指在知根知底的當鄉(xiāng)人面前,說騙人的假話會立即被揭穿的。 也作說謊莫瞞本鄉(xiāng)人。 撒謊瞞不過當鄉(xiāng)人。
【第76句】:媽媽買回幾個月餅,要等爸爸回來一塊兒吃,我卻想快點兒吃。媽媽說:“看把你急的,有羊還愁趕不進山?”(河南·鄧縣)
【第77句】:【知其一,不知其二】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第78句】:【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慣)盲人騎著瞎馬,半夜走到深水池邊。比喻盲目行動,亂闖亂撞,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
【第79句】:【拿蘆席比天,小鬼比神仙】(慣)形容兩者差距太大。
【第80句】:水面打一棒——沒痕跡:無傷痕
【第81句】:【井水不犯河水】井與河不相通。比喻互不干擾。韓志君 等《籬笆·女人和狗》:“他跳他的大神兒,我們辦我們的診 所,井水不犯河水,可以和平競賽嘛!”
【第82句】:【 合穿一條褲子】意即同步走,采取同一立場,行動一致。 多指做壞事。成語:狼狽為奸。海外劉宜良《江南小語》: “某某律師,和移民局的承辦官員,是同穿一條褲子的朋友, 寧可多花錢,早點拿到綠卡。”
【第83句】:【耳聞是虛,眼見是實】(諺)靠耳朵聽來的是虛的,憑眼睛看到的才是實的。指聽來的信息不可靠,親眼看到才是真實可靠的。 也作耳聞是假,目見始真。 耳聞未可信,眼見方為真。
【第84句】:【肩膀頭兒不齊不是親戚】(諺)站在一起一高一低的不是親戚。 指貧富、社會地位相差太大的雙方,不會結成真正的親戚關系。
【第85句】:【就地起爐灶】(慣)比喻利用現(xiàn)有的條件辦事。
【第86句】:春天剛到,我就急著脫棉衣,奶奶在一旁說:“春寒四十五,三月還下桃花雪。春捂秋凍。你別這么急著換衣服?!保ê幽稀そ棺鳎?/p>
【第87句】:表妹把我的圓規(guī)弄丟了,我氣得打了她一耳光,她嗚嗚地哭了起來。媽媽責備我說:“平時看你很老實,真是烏肚魚不吃麥麩,一吃就吃好幾斗?!保ò不铡宏枺?/p>
【第88句】:兔子上樹——趕急了
【第89句】:屬水蘿卜的——皮紅肚里白
【第90句】:【賊無歷底中道回】(諺)歷底:內(nèi)應。指賊行竊無內(nèi)應,無法下手,往往中途返回。
【第91句】:媽媽心情特別好,給我買了一件新衣服。我趁媽媽高興的時候說:“媽媽,我的鞋破了,你再給我買雙新鞋吧!”媽媽說:“你啊,真是吃七股想八股,吃了驢尾巴還想驢屁股?!保ê幽稀で哧枺?/p>
【第92句】:王大媽站在棉田里,望著得了枯萎病死去的棉花嘆道:“唉!這棉田里黃鼠狼打架都看得見,還指望什么好收成呢?”(江蘇·鎮(zhèn)江)
【第93句】:媽媽聽說有家兒女長大后不管自己的爹娘,就大發(fā)感慨:“一個娘肚子里有十個崽,十個崽肚子里沒有一個娘?。 保ê稀び乐荩?/p>
【第94句】:【伯樂一顧,馬價十倍】(諺)伯樂:春秋時秦人,善相馬。指只要伯樂對某一匹馬看上一眼,這馬的價錢就會提高十倍。也借指經(jīng)威望高的人推薦,其人的地位就會大為改觀。
【第95句】:一口棺材睡兩人——死對頭
【第96句】:吃霸王飯給劉邦干事——不是真心
【第97句】:一起吃才甜,一起抬才輕。
【第98句】:我放學回來特別餓,抱起飯碗狼吞虎咽,吃了三碗還要吃。奶奶勸阻我說:“饑不暴食,渴不狂飲。別把肚子撐壞了。”(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99句】:媽媽叫我去割草,我嫌門口草太矮,不好割,想到村后去割。媽媽說:“遠跑不如近磨,你有跑的工夫,在門口早就割好了?!保ńK·丹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