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貓下的貓疼,狗養的狗愛】見“狗養的狗親,貓養的貓愛”。
【第2句】:【珍饈百昧,一飽便休】(諺)珍饈(xiu):珍美的食物。指再好的美食,也不過是吃飽肚子就算了。勸人不必貪求美食的常語。
【第3句】:【爬得高,跌得腫】(諺)指向上爬得越高,跌下來必定傷得越重。比喻人追求名利的欲望越強烈,失敗起來就越慘重。也比喻權勢越大,所承擔的風險就越大。 也作爬得高,跌得重。 爬得越高,跌得越慘。 攀得高,跌得重。
【第4句】:【殺頭生意有人做,虧本生意無人做】(諺)冒著生命風險去做買賣的,有的是人;賠上血本去做買賣的,誰也不干。指做生意就是為了賺錢,無利可圖的生意沒人做。
【第5句】:【拿錢往水里打漂漂】(慣)比喻白糟蹋錢。
【第6句】:熟戲要當三分生,練成要加三分功。
【第7句】:【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歇)據《三國演義》描寫,劉備在長坂坡慘敗后,趙云殺入重圍救出劉備的兒子阿斗;劉備為籠絡人心,故作姿態地將阿斗摔在地下,說:“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 指用手段籠絡人心,使人甘愿受其利用。 也作劉備摔孩子——籠絡人心。 劉備摔阿斗——刁買人心。
【第8句】:【龍生龍子,鳳生鳳兒】(諺)龍生下的是龍,鳳生下的是鳳。比喻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會有什么樣的兒女,家庭傳統會通過血緣關系得到繼承。 也作龍生龍,鳳生鳳,賊養兒子掘壁洞。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
【第9句】:【忙中多有錯】(諺)做事匆匆忙忙,就容易發生差錯。指做事貴在從容仔細,粗疏急迫往往是出錯的根源。 也作忙中出錯。 忙中有亂,亂中生錯。
【第10句】:【無根沙蓬——沒有個準地方】(歇)沙蓬: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后枯死,被風刮走,無定所。指人沒有固定的住處或去處。
【第11句】:【水手水手,三十六行懂透】 釋義:作為水手,要對船上各行都精通。 例句:“水手水手,三十六行懂透。”這是因為船行大海之中,五面靠天,一面靠水,凡事無法求人;船上有三十六行的工具,水手也有三十六行的手藝。
【第12句】:【花為腸肚,雪作肌膚】(慣)形容女子美麗、嬌嫩。
【第13句】:【天災好躲,人禍難防】(諺)自然界出現的災害,人們比較容易對付;由人為造成的災禍,往往難以防范。指人禍遠比天災可怕。 也作“天災能敵,人禍難消”。
【第14句】:【陰陽不可信,信了一肚悶】(諺)陰陽:算命、占卜、星相等迷信活動。指占卜、算命等迷信不可相信,信了令人氣悶不舒、心緒難寧。
【第15句】:【公婆愛長孫,爹媽疼小兒】(諺)公婆:此處指祖父、祖母。長孫:孫子里最大的。指祖輩愛的是孫子里最年長的,父輩疼的是兒子里最年幼的。 也作“公疼頭孫,爺疼晚崽”。
【第16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雖是外來語,但已經普及化,甚至成了人們的口頭禪,在遇到險情時,便無自主地喊一句“阿彌陀佛”。那么,阿彌陀佛是怎么來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阿彌陀佛”是梵文的音譯,是大乘教佛名。“阿”是沒有之意,“彌陀”是無限量的意思。“佛”是極聰明人的意思。阿彌陀佛是一位佛的名號,這個佛的壽命無窮無盡,永遠不老,年歲無限。同時,他身上的光明也是無限的,照耀起來可以達到無窮無盡的世界,每一個角落都會見到他的光明,所以又稱作“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將“南無”和“阿彌陀佛”連在一起,用一句通俗的話就是“向阿彌陀佛致敬!”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負責管理這個人人向往的地方。他在佛教中具有極高的地位,在許多寺院佛殿中,阿彌陀佛與佛祖、藥師并列而坐,即佛經常說的“三尊”,由此可見阿彌陀佛的地位之高。 阿彌陀佛出家前也和佛祖一樣,是一位令人羨慕的王子,自愿拋棄尊榮地位,投身于佛教事業,以普度眾生為己任,為此他一心學佛,進步很快,脫穎而出。據《阿彌陀經》說,如果誰能念他的名號,且心中不亂,不染雜念,長此以往會得到無量無邊的功德,消除人生中的一切罪障。平時多念“阿彌陀佛”能消災免難,可獲如意吉祥。如遇有急難,只要誠心念幾句“阿彌陀佛”,佛力就會助佑,逢兇化吉,遇難呈祥。所以,無論是佛家,還是俗人,“阿彌陀佛”總是掛在嘴邊。
【第17句】:【白眼、青眼】“白眼”,眼睛向上看或向旁邊看,露出白眼珠,是看不起人的一種表情;“青眼”,眼睛正著看,黑色的眼珠在中間(青即黑),是對人喜愛或重視的一種表情。源出《晉書·阮籍傳》。《晉書·阮籍傳》記載:晉代阮籍狂傲不羈,見到凡夫俗子,便翻白眼看人;見到高雅之士,便垂青眼相待。有一天,嵇康的哥哥嵇喜去看他,他翻白眼以視,瞧不起嵇喜,嵇喜很不高興地離開了。嵇康也是當時名士,聽說哥哥遭冷遇后,便帶著酒,拿著琴去拜訪,阮籍用青眼見他,很是熱情,二人相聚甚洽。以后,“青眼”表示對人的喜愛、看重。“垂青”也是從青眼演變而來的,還有“青目”、“青眸”。“白眼”則相反。 “白眼”、“青眼”之語很快流行。唐白居易《春雪過皇甫家》:“唯要主人青眼待,琴詩談笑自將來。”化用其典。楊炯《祭汾陽公文》:“郭有道之青目兮,蔡中郎之下迎。”也是化用其典。 今“垂青”一詞用得多,“白眼”用得亦多。
【第18句】:【有嘴說人,無嘴說自己】(慣)指光會指責別人,不說自己的不是。
【第19句】:【老九】“老九”是舊時儒生在社會地位中的排位。“老九”得名的淵源,可追溯到元朝。 忽必烈統一北方后,南宋的有識之士紛紛率眾抗元,文天祥就是最典型的一例。元朝中的一些王公貴族把知識分子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認為“南朝讀書人詭譎多謀,都是些刁鉆小人;人一旦讀了幾句詩云子曰,就要想人非非,不聽駕馭,本朝之制‘儒士與廝養同役’,須當永久依循。”所謂“儒士與廝養同役”,就是把當時的知識分子列為第九等人。元朝社會把人分成十等,即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很顯然,是有意欺視、貶低知識分子,同漢民族的“天地君親師”和“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尊師重教傳統大相徑庭。
【第20句】:【頭齊腳不齊】(慣)謙稱自己準備得還不夠齊全。也形容人多,步調不一致。
【第21句】:【狂風不竟日,暴雨不終朝】(諺)竟日:整整一天。終朝(zha。):從早到晚。狂風暴雨雖然猛烈,但不會持續一整天。比喻苦難的日子不會長久。也比喻人力量越猛,越不能持久。
【第22句】:【打不斷的親,罵不斷的鄰】(諺)親:親戚。鄰:鄰里。指親戚、鄰里關系親密,縱然有時發生矛盾,但很快就會和解,不會結成冤仇。 也作“割不斷的親,打不斷的鄰”。
【第23句】:【買四兩棉花——紡一紡】見“稱上四兩棉花——紡一紡”。
【第24句】:【挖墻腳】(慣)墻腳:墻根。比喻拆集體或他人的臺,使其利益受損或事情不能順利進行。
【第25句】:【打破沙鍋——璺到底】(歇)璺:沙鍋等陶器上的裂紋,諧“問”。本指沙鍋性脆,一打破就從上裂到底,轉指對事情追問到底。 也作打破沙鍋——問到底。 打破沙罐——問到底。 打爛沙鍋——璺到底。
【第26句】:【鴨子浮水——面上不動暗里在動】(歇)浮水:在水里游。指表面上不露聲色,卻在暗中行動。
【第27句】:【瘋狗咬人無藥醫】(諺)瘋狗:患狂犬病的狗。指瘋狗咬過的人,被傳染了狂犬病,無藥可治。比喻奸惡者對忠貞者的栽贓陷害,往往是致命的。
【第28句】:【偷吃禁果】“偷吃禁果”多指未婚男女青年發生性行為而導致懷孕,它源于西方的一個傳說。 伊甸園是上帝創造的供亞當與夏娃居住的樂園。上帝警告亞當不能偷吃“分辨善惡的智慧樹”上的果子,不然就會馬上死去。但亞當和夏娃在狡猾的蛇的引誘下偷吃了禁果,他們的眼睛打開了,看見自己赤身裸體。上帝懲罰蛇,讓它吞食塵土,用腹部在地上爬行。而沒有服從他指示的夏娃則將在懷孕分娩時遭到痛苦,并永遠受亞當的管轄。亞當則將終生為每日的口糧在大地上辛苦操勞。上帝用獸皮將二人遮身并把他們逐出樂園,避免他們再吃生命之果而獲得永生。并派了一個天使守在樂園的東方,防止人類再進去。原來偷吃禁果就意味著付出代價,人生就是受苦也是上帝安排的。
【第29句】:【河狹水急,人急計生】(諺)河身狹窄,水流就必定湍急;同一道理,人到急處,為形勢所迫,就會生出奇計來。指情勢危急時會逼出應急的奇謀。 也作“河狹水緊,人急計生”。緊:湍急。
【第30句】:【種一葫蘆收一瓢】(慣)撒下一葫蘆種子,收獲一瓢糧食。形容糧食產量太低。
【第31句】:【落一葉而知秋】 釋義:比喻從某些細微跡象,可以看出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 例句:事情雖然發生在個別人的身上,但是俗話說:“落一葉而知秋”,他深知這不是個別戰士的事情,趙鐵牛想離隊的行為,王永祥和肖應良同意黃國信的錯誤主張,說明在部隊中有一種錯誤思想在發展著、散布著。
【第32句】:【公雞抱窩,母雞打鳴】(慣)抱窩:孵小雞。比喻男人做女人的事,女人做男人的事,作用顛倒了。
【第33句】:【走板】“走板”形容說話偏離了主題或錯發議論,它源自戲曲的演唱和伴奏。 演唱傳統戲曲,常以鼓板擊節拍。每一小節中凡強拍的均擊板(強拍也叫“板”),次強拍或弱拍則以鼓簽輕敲小鼓或以手指擊拍(叫做“眼”)。由一板一眼構成兩拍子一小節,或由一板三眼構成四拍子一小節。演唱時必須合板合眼,才能與伴奏配合得當。不合板眼謂之“走板”。走板時,演員演唱與樂隊伴奏就不能合一,就不能達到應有效果。 后比喻說話辦事離開了既定的主題或亂了既定的步驟為“走板”。
【第34句】:【鵝食盆里不用鴨插嘴】(諺)指鵝吃食的盆里,容不得鴨插進嘴來吃食。比喻人各有各的所得,不能任由別人去搶奪。
【第35句】:【家有多嘴公,十個倉廒九個空】(諺)多嘴公:光吃飯不做事或光說空話不務實事的人。倉廒:儲藏糧食的倉庫。指家里有了多嘴公,家道肯定要敗落。
【第36句】:【黃忠人老刀不老】(慣)黃忠:三國時期西蜀五虎上將之一,武藝高強,英勇善戰,《三國演義》描寫他在與魏國張邰交戰時,張邰嘲笑他年邁力衰,他說,我雖然老了,但我手中的刀不老。比喻雖然年紀大了,能力或本領不減當年。
【第37句】:【看準狍子再摟火】 釋義:摟火:開槍射擊。比喻看準對象,摸清情況后再進攻。 例句:二雪沖出門:“大駱駝,你看準狍子再摟火!心邪歪胡放炮也不怕缺德損壽!”
【第38句】:【秀才人情紙半張】(諺)指舊時讀書人大多窮困,與人交往,只能用書畫作饋贈。后用作以薄禮相酬的常語。
【第39句】:【事有一利,必有一弊】(諺)指凡事有它有利的一面,也就必定有它有害的一面。
【第40句】:【光吃炒豆不炸鍋】 釋義:比喻只得到好處,不花一點代價,不受一點損失。 例句:我一句話給你點透吧,馬主任又想來一個光吃炒豆不炸鍋,光奪城池不損兵,對不不寸?
【第41句】:【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 釋義:蓮子:蓮的種子,可以吃。比喻辛酸苦楚在內心里。 例句:她仇恨這人吃人的社會,但她無力反抗,只好讓淚水往肚里流,她變得沉默孤癖(僻)起來。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她不愿說話,不到不得已時不開口,別人問話時,她總是用點頭搖頭來回答。
【第42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諺)浮屠:也作浮圖,梵語,即佛塔。能救活一條人命,那功德比建造一座七層高的佛塔還大。指救活人命是功德無量的事。 也作救人一命,勝過造佛七尊。 救人一命,勝造一座寶塔。
【第43句】:【從小看大,三歲看老】(諺)指人一生的好壞作為,在其三歲時就能看出端倪。 也作“從小看大,從幼觀老”。
【第44句】:【銀樣蠟槍頭】 釋義:比喻中看不中用。 例句:便都笑那些老爺們、大哥們平日作威作福,橫行霸道,如今也不過虎頭蛇尾,銀樣蠟槍頭,奈他們不何。
【第45句】:【打鐵要趁熱,治病要趁早】(諺)泛指辦事要抓緊時機,及時采取行動。 也作“趁熱打鐵,趁早治病”。
【第46句】:【一問三不知】“一問三不知”現在的用法是形容什么也不知道或抵觸回答問題。源自春秋時期。《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記載:晉國的荀瑤率兵攻打鄭國,荀文子因為對敵情不甚清楚,所以建議不可輕舉妄動。他說:“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人之,不亦難乎?”意思是說,作為一名指揮員謀劃軍事行動,自開始到中間,再到末尾都要搞清楚,而后再進攻。現在我們這三種情況都不知道,這不是作難嗎?明代姚福在《青溪暇筆》中也說:“俗謂忙遽日三不知,即始、中、終三者,皆不能知也。”由此可知,所謂“三不知”,原是指某人對某件事情的開始、經過、結果而言的。
【第47句】:【無心人說話,只怕有心人來聽】(諺)說話人是無心說的,聽話人卻是有心聽的。指無意中說的話,到有心人的耳里,卻當作了真實。
【第48句】:【只有錦上添花,那得雪中送炭】(諺)比喻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有權有錢時,阿諛奉承者多;貧窮困境中,伸出援助之手者少。 也作“只有錦上添花,誰來雪中送炭”。
【第49句】:【應人事小,誤人事大】(諺)答不答應替人辦事倒無關緊要,答應卻不辦,從而耽誤人家的事,這就麻煩了。指應諾的事必須實踐。
【第50句】:【迅雷不及掩耳】 釋義:形容特別快,措手不及。 例句:顯然,敵人為了迅雷不及掩耳地破壞他們的組織、破壞政治犯們堅持下來的絕食斗爭,要把他或者還有其他的同志突然弄走,
【第51句】:【抱成一團】(慣)指緊密團結在一起。
【第52句】:【兵不厭詐】 釋義:用兵作戰時可以用欺詐的策略和方法迷惑敵人。 例句:難道你不知道“兵不厭詐”的道理嗎?我軍虛虛實實,所以使你們的指揮官無所適從,吃了敗仗。
【第53句】:【狗戴帽子裝人】 釋義:罵人假裝正經。 例句:牛打江山馬坐殿,你倒狗戴帽子裝人了!你他媽的問問天,問問你祖宗!誰給你置的家,誰給你養活的人?
【第54句】:【躲過了初一,躲不過十五】 釋義:遲早逃脫不了,總會找到。 例句:“……躲過了初一,也躲不過十五,將來總有抓住他的機會哩!”
【第55句】:【媒妁之言】現在,雖然提倡自由戀愛,但是還有很多人要經過別人介紹,特別是信息時代又出現了很多宅男宅女,癡迷網絡生活,缺少人際交流,所以,媒妁之言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消失。不過,媒妁之言不再是媒婆的專利,也有同事或親朋,或者婚介機構。 婚姻需要媒妁之言,源自《孟子》:“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則父母國人皆賤之。”意思就是若不等到爹娘開口,不經過媒人介紹,和自己喜歡的人私會,那么,爹娘和社會人七都會輕視她(他),認為是不遵守禮教。在那種禮教下,使得女性受盡委屈,只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新中國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女子才從舊婚姻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第56句】:【到手的泥鰍又溜了】 釋義:比喻捉到又逃走了。 例句:“快,大家都快跟上,莫讓到手的泥鰍又溜了。”廖守道這時也來了勁,他從一個解放軍戰士手里,奪過了一支火把,帶頭走向開闊地。
【第57句】:【貂惜皮毛象惜牙】(諺)貂皮和象牙都很珍貴,貂愛惜它的皮毛,大象愛惜它的牙齒。借指人愛惜的是自身的名利地位。
【第58句】:【一頭放火,一頭放水】(慣)比喻兩邊挑撥,從中破壞。
【第59句】:【吃閉門羹】(慣)比喻前去拜訪卻被人拒之門外。
【第60句】:【是粥是水,揭開鍋蓋】(諺)比喻人或事物的真相,揭開表層,自然就一清二楚。
【第61句】:【二虎不能同山,兩雄不能并立】見“兩雄不俱立”。
【第62句】:【得了便宜還賣乖】 釋義:乖:乖巧,討人喜歡。既得了好處,又討人喜歡。 例句:“行啦,你別得了便宜還賣乖,保險三分利!孫掌柜!” ……一
【第63句】:【風是風火是火】(慣)形容著急、慌張或冒失的樣子。
【第64句】:【隨風倒】(慣)形容沒有自己的主見,哪邊勢力大就倒向哪邊。
【第65句】:【巧妻常伴拙夫眠】(諺)心靈手巧的妻子常會和笨拙的丈夫生活在一起。指舊時婚姻由父母之言而定,很不合理。
【第66句】:【山不轉路轉】(諺)山是固定的,不會轉動,但圍繞著山轉的路卻是可以隨意鋪修的。比喻任何事物都不是固定不變的。 也作山不轉路轉,石頭不轉磨轉。 山不轉路轉,河不轉水流。
【第67句】:【官屋漏,官馬瘦】(諺)官:公眾的。公眾的房有人住沒人修,常是漏的;公眾的馬有人騎沒人養,常是瘦的。指公眾的東西容易損壞。 也作“官船漏,官馬瘦”。
【第68句】:【大恩不言謝】(諺)大恩大德,不能用普通的謝禮來報答。指人有大恩于我,只能銘記在心,終生不忘。
【第69句】:【大難不死,必有大福】(諺)指身遭大難而能保住性命,以后必定有享受不完的大福氣。 也作大難不死,必有后祿。祿:福祿。 大難不死,必有厚福。厚福:豐厚的福分。 大難過去有大福。
【第70句】:【背包袱】 釋義:指在精神上或經濟上有負擔。 例句:李天祥:“二叔,有什么可想的呢?……過去做的錯事,說出來,不省得老背著個包袱嗎?”
【第71句】:【鍋里沒米,碗里難有飯】 釋義:比喻集體貧窮,個人也難以富裕。 例句:秀真,你真糊涂!我給你說了多少遍了:鍋里沒米,碗里難有飯;集體生產搞不好,光憑那仨核桃倆棗救不了急。
【第72句】:【法律無靈,錢神作祟】(諺)靈:靈驗。作祟:搗鬼,作怪。法律失去了作用,那是金錢在作怪。指執法人員如果接受賄賂,執行法律就不會公正。
【第73句】:【舍不得香餌,就釣不來金蟾】(諺)金蟾(chan):俗稱金蛤蟆。指要想釣上金蛤蟆,就要舍得下香餌。比喻舍不得下大本錢,就得不到大利益。
【第74句】:【好出門不如歹在家】(諺)歹:不好。指出外再好,也不如在家方便。
【第75句】:【別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 釋義:別人求自己容易,自己求別人困難。 例句:桂遷恐怕又說,慌忙道:“足下來意,我已悉知,不必多言,恐他人間之,為吾之羞也。”說罷,先立起身來,施還只得告辭道:“暫別臺顏,來日再來奉候。”桂遷送至門外,舉手而退。正是:別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
【第76句】:【朝里無人莫做官】(諺)舊指朝廷里如果沒有后合作依靠,就不要去做官。
【第77句】:【棉桃里面找胡桃——專揀硬的敲】(歇)棉桃:棉花的果實,形似桃。胡桃:核桃,這里指核桃樹的果實。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 比喻專打擊態度強硬或本領過硬的。
【第78句】:【蛇有蛇路,鼠有鼠路】(諺)蛇行有蛇路,鼠行有鼠路,各有各的路數。比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門路,絕不肯平白地讓自己困著。 也作“鼠有鼠洞,蛇有蛇路”。
【第79句】:【一句好話三分暖】見“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言出唇六月寒”。
【第80句】:【捅馬蜂窩】(慣)比喻惹禍,冒犯難對付的人。 也作“捅蜂窩”。
【第81句】:【抓了權耙,就忘了掃帚】 釋義:比喻考慮問題不周到,顧了這個,忘了那個。 例句:我扎得不穩.太急躁冒失了!怎么我抓了杈耙,就忘了掃帚?光記著去抄李懵之暗堂,就忘了過街驚?
【第82句】:【開弓沒有回頭箭】 釋義:比喻事情無法挽回,無法改變。 例句:“一句話,開弓沒有回頭箭,下午我們還得趕火車哩!這個地方我們是住夠了!”
【第83句】:【惡狗咬人不露牙】 釋義:比喻壞人陰險、毒辣。 例句:馬之悅橫她一眼:“噓!惡狗咬人還不露牙哪!嗆他幾句,傷不了筋,動不了骨,啃那個癢癢干什么!”
【第84句】:【財連于命】(諺)錢財和人的生命相連。指錢財等同于生命,對人非常重要。 也作財命兩相當。 錢財通性命。
【第85句】:【寧吃過頭飯,莫說過頭話】(諺)過頭飯:過量的飯。過頭話:夸大失實的話。指說話要有分寸,不可夸大失實。 也作寧吃鍋頭飯,不說過頭話。 能吃過頭飯,不說過頭話。
【第86句】:【杏林】在醫院常常看到病人送給醫生的錦旗或匾額上,除了“妙手回春”一類題詞外,還有“杏林春暖”、“譽滿杏林”等贊語。那么,“杏林”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它源起何處? 據說,董奉是三國東吳的名醫,他與北方魏國的華佗幾乎齊名。董奉醫術精湛,行善樂施,治愈無數疑難病癥,口碑甚好。董奉到了老年,移居江西廬山。他身處山林,卻心系患者,仍舊熱心為百姓看病。遠近的人們紛紛前來求醫,他看到求醫者大多是貧苦的鄉民,決定不收任何報酬,甚至連藥費也由自己倒貼。只要求病人一旦康復痊愈,要種植杏樹,小病種一棵,大病種四五棵。病人感恩戴德,爭相種樹。數年后,董奉居住的院落周圍杏林疊翠,蔚然成林。“杏林”承載了董奉行醫的佳話,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稱頌,他不僅是醫術醫德的楷模,也是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的模范。“杏林”也成了夸贊醫生的美稱了,醫藥行業也稱為“杏壇”。
【第87句】:【上無片瓦,下無寸土】(慣)既沒有房屋,也沒有土地。形容非常貧窮。 也作上無片瓦,下無立錐。 上無片瓦,下無站腳之地。 上無片瓦遮身,下無錐地立足。
【第88句】:【趕人不要趕上】(諺)指做事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人逼到無路可走的地步。 也作趕人不過百步。 拉弓不可拉滿,趕人不可趕上。
【第89句】:【怪人者不知情,知情者不怪人】(諺)指嗔怪別人,往往是由于不了解情由;一旦了解了事實真相,消除了誤會,自然就不會再嗔怪人。
【第90句】:【翹尾巴】(慣)形容人驕傲自大,自以為了不起。
【第91句】:【酒病酒藥醫】(諺)指人因飲酒而得的病,還要用酒來醫治。也泛指人從哪方面引出的問題,還得從哪方面去著手解決。 也作“酒病還須仗酒醫”。
【第92句】:【翅膀硬了】(慣)形容人長大或成熟,長本事了。多含貶義。 也作翅膀長硬了。 翅膀管兒硬了。
【第93句】:【大意失荊州】 釋義:荊州:今湖北江陵,三國時是蜀漢政治、軍事重鎮,據《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描寫,關羽鎮守荊州,由于出兵進攻曹操,荊州沒有嚴密設防,上了東吳的當,孫權派兵襲取了荊州。比喻麻痹大意,造成重大損失。 例句:他推了推眼鏡說:“也要防備他們惱羞成怒,來個不管三七二十一,亂搞一氣,怎么辦?‘大意失荊州’,想得太簡單,容易出事。”
【第94句】:【表面上仁義道德,骨子里男盜女娼】見“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第95句】: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說假話。
【第96句】:【打破醋壇子】(慣)比喻在男女情愛上產生了強烈的嫉妒情緒。 也作“扳倒了醋缸”。
【第97句】:【后腦勺上都長著眼】(慣)形容人警惕性非常高。也形容人非常留意觀察周圍的動靜。 也作“后腦勺上長眼睛”。
【第98句】:【冷鍋里爆出了熱栗子】(慣)比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或時候出了問題,或聽到了從未聽說過的事。
【第99句】:【兔兒不吃窩邊草】(諺)兔子為了掩護自己,不吃窩旁的草。比喻惡人作案,不犯自己附近的人家,以便于自我保護。 也作兔子弗吃窠邊草。窠(ke):巢穴。 兔子不吃家邊草。 兔子不食窩旁草。
上一篇:愛卡視頻經典的歇后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