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生鐵補鍋——看各人的手段】(歇)補鍋要用熟鐵,生鐵性脆,補不牢。指看各人的本事,以決勝負。
【第2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釋義:水能使船航行,也能使船翻沉。比喻百姓可以扶持君主,也可以推翻君主。 例句:想到這里,嘴里不禁冒出唐太宗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那句BBB,心也隨著越發(fā)緊縮了。
【第3句】:【什么蟲啃什么木頭】(諺)不同的木頭,只有不同的蟲子才能啃得動。比喻哪一行的人就吃哪一行的飯。也比喻什么樣的人就專有什么樣的人制伏他。 也作什么蟲兒鑿什么木頭。 什么蟲愛拱什么木頭。
【第4句】:【打虎不倒被虎咬】(諺)比喻制伏不了強敵,定會遭到強敵的反撲,后患無窮。 也作打虎不著,反被虎傷。 打虎不死,遺患無窮。 打虎不死反傷人。
【第5句】: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第6句】:【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進不來】見“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第7句】:一根柱子難撐天,一塊石頭難壘山。
【第8句】:【不知道哪塊云彩有雨】 釋義:比喻目前的情況還不好判斷。 例句:六伯著急了:“我說呀,這會兒還不能去,咱還不知道哪塊云彩有雨呢!”
【第9句】:【百戰(zhàn)百勝,不如不戰(zhàn)】(諺)指即使打仗場場都能勝利,也不如不打仗為好。
【第10句】:【兩姑之間難為婦】(諺)兩姑:婆婆和小姑(丈夫的妹妹)。指媳婦夾在婆婆和小姑之間,左右為難。 比喻夾在兩個地位相當?shù)纳纤净蜉叿指叩娜酥g,關(guān)系不好處理。
【第11句】:【敵不可縱,縱敵患生】(諺)縱:放縱,寬容。對于敵人,絕不能寬容,以免留下無窮的后患。指對敵對勢力不能心慈手軟,必須徹底消滅。
【第12句】:【大雪紛紛兆豐年】 釋義:大雪預(yù)兆明年是個豐收年。 例句:自從入冬以來,三天一次小雪,五天一場大雪,一直沒有斷過,困得人們也不能出門。可是老年人卻說:“大雪紛紛兆豐年,來年必定豐收。”
【第13句】:【教人教心,澆花澆根】見“澆花要澆根,教人要教心”。
【第14句】:【管勺的管不了燒火】(諺)做飯時,掌勺的專管掌勺,不能同時又管燒火。指人只能專務(wù)自己職權(quán)內(nèi)的事,不能啥事都管。
【第15句】:【姜桂之性,到老愈辣】(諺)姜桂:生姜和肉桂。指生姜和肉桂越老越辛辣。借指老年人閱歷廣,經(jīng)驗豐富,待人處世越發(fā)精明老練。 也作“姜是老的辣,醋是陳的酸”。
【第16句】:【屬刺猬的——捧不得也打不得】(歇)刺猬:哺乳動物,身上有硬刺。 形容很難對付,軟硬都不行。
【第17句】:【有勤無儉,好比有針無線】(諺)有勤無儉,就不會有積蓄,就像有針無線,白扎針費工夫一樣。指勤與儉必須并重。
【第18句】:【乘龍快婿】“乘龍快婿”是對稱心如意女婿的美稱,它是一個組合詞,源自兩處,兩源合一而成。 單說“乘龍”,也是對女婿的美稱。典出《太平廣記·四·蕭史》引《神仙傳拾遺》。據(jù)說,秦穆公有個女兒名叫弄玉,善吹簫。秦穆公把弄玉嫁給蕭史。蕭史也善吹簫,并作風鳴。過了十多年,一天晚上,他們吹簫似鳳聲,引得鳳凰飛來到其房子上。于是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升天而去。后因稱佳婿為“乘龍”或“蕭史”。如杜甫《李監(jiān)宅》詩:“門闌多喜色,女婿近乘龍。” 再說“快婿”,同樣是指稱心如意的女婿。典出《魏書·劉曬傳》,據(jù)載:郭瑀有女方二八.郭看中了劉曬,有心擇曬為女兒良偶。于是,在自己的座位前另設(shè)一席子,對著弟子說:“我有一女兒,年方長成,欲覓一快婿,誰坐下這席子,我就把女兒許給誰。”話音剛落,劉昞就起身坐到席子上,神態(tài)莊重地說:“剛才聽老師說想找快婿,我劉昞就是這個人。”郭璃遂將女兒嫁給他。后來,人們便叫稱心的女婿為“快婿”。 后世人們又把“乘龍”和“快婿”合起來用,稱稱心如意的女婿為“乘龍快婿”。
【第19句】:【油鍋里的錢都敢抓】 釋義:形容人貪婪,為了錢不怕冒險。 例句:海騾子平常明奪暗算,欺負咱們窮人一輩子,今兒個忽然變成大慈大悲的菩薩了!他這個人油鍋里的錢都敢抓,他要是不得點什么好處,就這么給咱用心辦事,我不信。
【第20句】:【再肥的肉也有骨頭】(諺)比喻再美滿的人與事,也有缺點或不足。
【第21句】:【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諺)在錦緞上再繡上花容易,往雪地給受凍的人送炭取暖很難。舊指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越是有錢有勢的,奉承的越多;越是貧賤失勢的,越?jīng)]人接濟。 也作錦上添花到處有,雪中送炭幾多無。 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第22句】:【臨死還要拉個墊背的】(慣)指馬上就要死了也不放過別人。也指自己倒霉了,也不讓別人好過。 也作臨死還要拉人墊背。 死也要拉個墊背的。
【第23句】:【拉墊背的】(慣)1比喻找人頂替自己的錯誤或拉人一起去干壞事。 2指自己不行了,也不讓別人好過。
【第24句】:【一跤跌入青云里】(慣)青云:高空的云,比喻高的地位。指交了好運。
【第25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見“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第26句】:【說不清,道不明】(慣)指難以用言語表達清楚。 也作“說不清,道不白”。
【第27句】:天鵝離不開湖泊,英雄離不開人民,誰脫離了人民,誰就會失去翅膀。
【第28句】:【天上一個,地下一個】(慣)形容兩人德才或相貌相差懸殊。
【第29句】:【點天燈】在古代,“點天燈”是一種慘無人道的死刑刑罰。它是借用了“天燈”這個民俗活動作為刑罰名稱。 古代漢族有一種節(jié)日風俗,元旦夜晚,每家每戶在屋樓上用長竿懸掛燈盞,通宵達旦,稱“天燈”。一為烘托節(jié)日氣氛,二為祈求五谷豐登(燈),歲歲平安。 后來,酷吏們竟受到“天燈”的啟發(fā),發(fā)明了“點天燈”的酷刑。“點天燈”也叫“倒點人油蠟”,把犯人衣服扒光,用麻布包裹,再放進油缸里浸泡,入夜后,將他頭朝下腳朝上拴在高桿上,從腳上點燃,直到將人體燒完方滅。史載唐代叛賊安祿山就是被這種刑罰處死的。據(jù)此,“點天燈”的刑罰最遲出現(xiàn)在唐代。 在新中國成立前的舊時代,川湘一帶還存在“點天燈”的酷刑,這種點天燈不同于古代的點天燈,為當?shù)赝练怂鶆?chuàng),在所謂的人犯的腦袋上鉆個小洞,倒人燈油并點燃,讓人犯在極度痛苦中被燒死。他們稱此為“點天燈”。 解放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剿匪,才徹底消滅了這種慘無人道的酷刑。
【第30句】:【老虎屁股——摸不得】(歇)比喻人自以為了不起,惹不得。也指人很蠻橫,冒犯不得。常含譏諷意味。
【第31句】:【親戚不共財,共財再不來】(諺)指親戚間不可在錢財上糾纏不清,不然就會破壞彼此之間的關(guān)系。
【第32句】:【張家不就,李家不成】(慣)就:完成。跟張家沒談成,跟李家也沒談成。指擇偶過于挑剔,婚事未成。
【第33句】:【一人有福,帶挈一屋】(諺)帶挈:提攜。一屋:全家。舊指一個人有福氣,全家人及親友都能跟著受惠。 也作“人有福,托帶滿屋”。
【第34句】:【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諺)指人不怕有私心雜念,甚至是邪念,只怕覺醒太遲,制止不住而發(fā)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第35句】:【心中有事入夢難】(諺)指心里有事困擾,人就很難睡著。
【第36句】:【龍眼識珠,鳳眼識寶,牛眼識青草】 釋義:眼力不同,有的識貨,有的不識貨。 例句:“嘿嘿,龍跟識珠,鳳眼識寶,牛眼識青草。我金某人在這方圓幾百里的地界看了十幾年的風水,像這樣好的山形地勢見著的還不多。”
【第37句】:【若要俏,帶三分孝】(諺)俏:俊俏。孝:孝服為白色,故代指白色。 若要衣著打扮俏美,最好是在艷色服裝上配三分白色。指女性著白,能增添幾分姿色。 也作若要俏,添重孝。 若要俏,須戴三分風流孝。 若要俏,三分孝。
【第38句】:【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見“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第39句】:【春初早韭,夏末晚菘】 釋義:菘:蔬菜名,葉柄厚而呈青色的稱青菜;葉似薄而色淡的稱白菜,又稱黃芽菜。指春初早生的韭菜和夏末晚生的青菜最好吃。 例句:文惠太子嘗問周彥倫:“菜食何味最佳?”彥倫答日:“春初早韭,夏末晚菘。”
【第40句】:【下藥捻兒】(慣)比喻設(shè)計害人。
【第41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釋義:比喻還有本事更高的人。 例句:地球人無能為力的事,竟由f也f門—語道破。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第42句】:【三日不好兩日好】(慣)指人的病情時好時壞。 也作“三日好兩日不好”。
【第43句】:【窮酸】也稱“窮酸餓醋”,比喻生活貧苦還自命清高,多指滿口“之乎者也”的窮書生。此典出自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與了一個富家,不枉了,卻與了這窮酸餓醋。” 唐朝裴度少年時,家里十分貧窮,到了衣食不周、無以為生的地步。他的遠房叔叔對他說:“裴度,你父母雙亡后,你也不成器,不肯找點買賣營生做,每日只知道讀書。我想你讀的那些‘窮酸餓醋’,有什么好處?什么時候能夠發(fā)跡呢!”裴度受了這番奚落,又羞又憤,想想實在活不下去,于是跑出去尋死。路上做了一件拾金不昧、幫人昭雪冤案救人一命的好事,再加上一位道士的鼓勵,奮發(fā)求進,裴度真的成了唐朝一位有名的賢宰相。 看來,只要奮發(fā)求進,“窮酸”是既不窮也不酸。怕就怕人窮志短。
【第44句】:【百尺高樓從地起】(諺)百尺高的樓房,也必須從平地建起。比喻任何大的事,都要從基礎(chǔ)抓起。
【第45句】:【和尚的腦袋——沒發(fā)】(歇)發(fā):頭發(fā),諧“法”。指沒有辦法。 也作“和尚的腦殼——沒發(fā)”。
【第46句】:【家有黃金,外有斗秤】(諺)家里有多少金銀,四鄰八舍有斗有秤給你稱量得一點兒不差。指一個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如何,瞞不過鄰里鄉(xiāng)親。 也作“家有黃金外有秤”。
【第47句】:【好貓不作聲】(諺)指善于捕捉老鼠的貓不出聲。常比喻有真才實學的人不張揚、不輕浮。
【第48句】:【千里送鵝毛——物輕人意重】(歇)宋·羅泌《路史》記載:云南民間傳說,唐朝時,土官緬氏派緬伯高送天鵝向唐明皇進貢,經(jīng)過沔陽湖時,天鵝飛走,只留下一根鵝毛。 緬伯高只好將這根鵝毛獻上,并說:“將鵝貢唐朝,山高路遠遙。沔陽湖失去,倒地哭號號。上覆唐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指禮物雖輕,但情意深厚。 也作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 千里寄鵝毛——物輕人情重。
【第49句】:【卜一人做事一人當】(諺)指自己做下的事,無論后果多么嚴重,都愿承擔全部責任。
【第50句】:【無明業(yè)火,高三千丈】(慣)無明:佛教用語,沒有智慧之意。業(yè)火:怒火。由于沒有智慧,不能了解正理,結(jié)果引起許多煩惱,因稱發(fā)怒為“無明業(yè)火”。形容怒氣沖天,按捺不住。 也作無明火高三千丈。 無名怒火高萬丈。
【第51句】:【打悶棍】(慣)1指乘人不備,突然打一棍。2比喻對于毫無思想準備的人突然進行批評或打擊。
【第52句】:【跳到秤盤里——拿自己來量別人】(歇)指用自己的狹隘眼光來衡量別人。
【第53句】:【癱子掉在井里——撈起也是坐】(歇)癱子:肢體癱瘓的人。坐:諧“做”。指事情反正要做。也指事情反正就是這樣,怎么都行。 也作“癱子落井——撈上來也是坐”。
【第54句】:【家無隔宿之糧,灶無半星之火】(慣)形容家境十分貧窮,連第二天的口糧也沒有。
【第55句】:【眼大要有神,耳大要有輪】(諺)指人生得一雙大眼,必須有靈氣才好;生得一雙大耳,必須有耳輪才好。
【第56句】:【瘦狗莫踢,病馬莫欺】 釋義:借指對弱者要同情。 例句:在胡玉音面前,秦書田十分知趣,眼睛不亂看,半句話不多講。“瘦狗莫踢,病馬莫欺”.倒是胡玉音覺得他落魄,有些造孽。有時舀給他的米豆腐,香油和作料還特意下得重一點。
【第57句】:【苦瓜雖苦其一藤,兄弟雖呆只一心】 釋義:比喻兄弟之間關(guān)系親密,一條心。 例句:十絕哥見硬的已不行,聲音放溫和說:“苦瓜雖苦其一藤,兄弟雖呆只一心。手指總是往里屈的。我認了這賬,就要負責,幾天內(nèi)一定付清。 你就說過幾天來借。”
【第58句】:【雞瘦不倒冠】(諺)冠:雞冠,雄雞頭頂上的紅冠子。指雄雞再瘦,頭頂上的雞冠子并不垂墜。比喻英雄人物或有作為的男子漢雖失勢落魄,但原有的氣勢不倒。
【第59句】:【風潮過了世界在】(諺)風潮:比喻群眾性的運動。風潮來了一陣子,過了以后一切又照常。指人不可盲目趕潮流、趕風頭,要冷靜處世,把眼光放遠,把腳跟站穩(wěn)。
【第60句】:【事在人為】(諺)指事情的成敗在于人為的因素,與天命無關(guān)。
【第61句】:【自己不喝酒,嫉妒人臉紅】(慣)比喻自己得不到而嫉妒別人。
【第62句】:【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歇)本指鏡子里面、鏡子外面都不像人的模樣;轉(zhuǎn)指做事里外或兩個方面都沒有落下好,到處遭人埋怨。 也作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夠人。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落人。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像人。
【第63句】:【拉下臉來】(慣)指很生氣或不顧及情面。 也作“拉下臉皮”。
【第64句】:夏不睡石,冬不困板。
【第65句】:【兵貴神速】(諺)神速:人們料想不到的快速。指行軍用兵,貴在行動極其迅速。
【第66句】:【柿子摘早了,發(fā)澀】 釋義:比喻條件不成熟,不能急于解決問題。 例句:我看,還早了點吧?柿子摘早了,可發(fā)澀啊!要是摘個澀柿子,吃到肚里,吐不出,拉不下,可就難受啦!
【第67句】:【皇上的旨,將軍的令——一口說了算】(歇)旨:圣旨。指一人說了就算數(shù)。
【第68句】:【一踩八頭蹺】(慣)形容人機敏、反應(yīng)快。
【第69句】:香花不一定好看,會說不一定能干。
【第70句】:【成大事者,不惜小費】 釋義:辦大事的人,不在乎花些小錢或受些小的損失。 例句:“難得尋下這房舍兒。……常言‘成大事者不惜小費’。”
【第71句】:【打人休打臉,罵人休揭短】 |釋義:意指要講情面,不要揭發(fā)別人的短處。 例句:“大奶,打人休打臉,罵人休揭短。我是你家小老婆,誰人不知?也不該為一個使女子,便無情無義地罵我!”
【第72句】:樹從根上吸取營養(yǎng),人在群眾中得到成長。
【第73句】:【碟子里扎猛子——不知深淺】(歇)扎猛子:方言,游泳時頭朝下鉆到水里。本指不知水深淺的程度,轉(zhuǎn)喻人說話、做事不知輕重,沒有分寸。
【第74句】:【七股子八權(quán)】(慣)形容事情頭緒太多、太亂。
【第75句】:【懶驢上磨——不趕不會上道】(歇)上磨:指拉磨。道:磨道。比喻沒人督促或施加某種壓力,就不會去干某事。常含譏諷意味。
【第76句】:【爆冷門】(慣)冷門:原指賭博時很少有人下注的一門。比喻在不引入注意的地方,突然發(fā)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第77句】:有話說在當面,有事擺在眼前.
【第78句】:【久旱遇甘雨,他鄉(xiāng)遇故知】(諺)甘雨:對農(nóng)作物有利的雨水。故知:老友。指在異鄉(xiāng)遇上了老友,如同旱久得甘雨。
【第79句】:【南人駕船,北人乘馬】(諺)南方多水域,故人們善于駕船;北方多平原,故人們善于騎馬。指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往往會培養(yǎng)人們的特有習性與技能。 也作“北人乘馬,南人乘舟”。
【第80句】:【經(jīng)風雨,見世面】(慣)比喻經(jīng)歷各種磨難、考驗,增長知識才干。 也作“經(jīng)風浪,見世面”。
【第81句】:【放著他的,擱著我的】(慣)指把當時的情況放下不說,以后再看結(jié)果。
【第82句】:【親不親,故鄉(xiāng)人;美不美,鄉(xiāng)中水】(諺)只要是故鄉(xiāng)人就親,只要是故鄉(xiāng)水就甜。指人們的鄉(xiāng)土感情總是很濃的。 也作親不親,故鄉(xiāng)人;甜不甜,家鄉(xiāng)水。 美不美,故鄉(xiāng)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
【第83句】:【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釋義:只有在生死關(guān)頭才能顯出交情的真假或深淺。 例句:“自古道得好:‘一死一生,乃見交情。’若非今日我是死的,你是活的,怎知你為同年之情淡薄如此!”
【第84句】:【草莽出英雄】(諺)草莽:草叢,指民間。指英才往往產(chǎn)生于民眾。
【第85句】:寧吃開眉粥,不吃皺眉飯.
【第86句】:【翻手是雨,合手是云】(慣)比喻玩弄權(quán)術(shù),反復(fù)無常。 也作翻手為云覆手雨。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第87句】:【逢山開路,遇水疊橋】(慣)比喻設(shè)法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 也作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逢山開道,遇水搭橋。
【第88句】:【神仙一把抓】(慣)比喻本領(lǐng)高強,能解決所有的難題。
【第89句】:【盧醫(yī)不自醫(yī)】(諺)盧醫(yī):戰(zhàn)國時名醫(yī)扁鵲,家在盧地,故稱。盧醫(yī)為人治病是妙手,卻不能自治。指好醫(yī)生能醫(yī)人而不能自醫(yī)。也泛指名家能治人而不能自治。 也作“醫(yī)不自治”。
【第90句】:【好樹結(jié)好桃,好地長好苗】 釋義:樹好結(jié)的桃也好,地好長的莊稼也好。 例句:常言道:“好樹結(jié)好桃,好地長好苗”。土地是發(fā)展農(nóng)業(yè)的根本。離開了土地,農(nóng)作物就失去了生長的前提。
【第91句】:【少所見,多所怪,睹橐駝言馬腫背】(諺)橐(tu。)駝:駱駝。見識少的人容易大驚小怪,看到駱駝就以為是馬背腫高了。指把不常見的事物看作怪異的,只緣見識太少。 也作少所見,多所怪。 少見必多怪。
【第92句】:【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諺)在家中一切事都好辦,出門在外,隨時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困難。舊指出門在外,總不如在家方便。
【第93句】:【黃鼠狼養(yǎng)個老鼠兒子——一代不如一代】(歇)老鼠體形比黃鼠狼小。指一代比一代差。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黃鼠狼下老鼠——一代不如一代。 黃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
【第94句】:【墻里的柱子——捶使勁不顯身】(歇)指暗中不露聲色地出力。也指不吭聲地埋頭苦干。
【第95句】:【日久知人心,路遠知馬力】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第96句】:【殺私牛,賣私酒,不犯出,乃高手】(諺)舊時私自殺牛、販酒均屬違法,誰能不犯事,就算他走運。 指做了違禁、違法的事而沒有被查獲,只能算是僥幸,不可當作本事。
【第97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諺)履:鞋。冠:帽。到瓜田里,不要彎下腰去提鞋,免得人說你偷瓜;到李樹下,不要伸手去整帽,免得人說你摘李。指處在容易引起懷疑的環(huán)境,要盡可能避開嫌疑。
【第98句】:【八九不離十】(慣)形容差不離兒,十分接近。
【第99句】:【穆桂英大破天門陣——陣陣出馬】(歇)穆桂英:《楊家將》中人物,原是山東穆柯寨寨主,自招楊宗保為婿,歸于宋營;智勇雙全,尤擅騎射,在抗遼時,曾躍馬橫刀,大破天門陣,屢建戰(zhàn)功。本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時,每次作戰(zhàn)都親自上陣;轉(zhuǎn)喻婦女對某項活動或事業(yè)非常積極,回回都參加。
上一篇:智言慧語短文案大全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