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草里頭的斑鳩籠里的斑鳩——不知春秋
【第2句】:【傷筋動骨一百天】(諺)指凡是筋骨折損的病痛,治養沒有一百天,就無法康復。 也作傷筋斷骨一百天。 傷筋害骨一百天。
【第3句】:【割不斷的親,打不斷的鄰】見“打不斷的親,罵不斷的鄰”。
【第4句】:【不知道是方是圓】不知道情況,不知道什么性質。菡子 《糾紛》:“叫劉二這種老實人到哪里去公開,要大家不給劉 二說話,他自己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是方呢還是圓呢!”
【第5句】:【有多大本錢,做多大生意】(諺)指做生意要根據自己的資本實力行事。也借指人有多大本領,傲多大事情。
【第6句】:【癩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氣】(歇)口氣:本指口里呼出的氣,轉指說話的氣勢。指人說話的口氣不小。常含譏諷意味。
【第7句】:扳不倒兒坐車——左右搖晃
【第8句】:【咬菜根】(慣)比喻過清苦的日子。
【第9句】:【兵悚悚一個,將悚悚一窩】悚,無能。借指領導不力,連累 全體。類似的:主將無謀,累死千軍。社會學圖書:“行伍中 有一句俏皮話,道是兵悚悚一個,將悚悚一窩,誠為古今經 驗之談。從某種意義講,核心干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決定 著整個班子的水平和性質。”
【第10句】:豺狼露出笑臉——多加小心
【第11句】:【硬來硬抗,軟來軟磨】(慣)指不向對方屈服,以對方采取的態度來對付對方。
【第12句】:鵝毛落水——漂浮
【第13句】:【寡婦回娘家——苦衷難吐】(歇)指有苦說不出。
【第14句】:【落圈套】釋義:指中了對方預先安排好的計謀。例句:罷了罷了!我落在這畜生圈套里了。
【第15句】:【勞燕分飛】“勞燕分飛”用以比喻夫妻或情侶分手。 “勞燕分飛”出自《樂府詩集·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勞燕”指的是伯勞和燕子兩種鳥類。曾有人誤將“勞燕”當成辛勞的燕子,太望文生義了。燕子大家都很熟悉,而伯勞是什么樣的鳥呢?伯勞俗稱“胡不拉”,是一種食蟲性的鳥。伯勞大多棲息在丘陵或開闊林地,在我國較為常見。傳說伯勞和燕子這兩種同屬雀科的候鳥,在春意盎然的時節會相戀,經過炎炎夏日的激情,至秋天冷卻,各奔東西,遷徙異地。這便是“勞燕分飛”典故的由來。正因為此,伯勞與飛燕也經常被古人寫進詩中。例如,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就有這樣的文案:“他典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勞飛燕各西東。”伯勞從從東去,燕子急急西飛,相遇總是太晚,離別總是太疾。東飛的伯勞與西飛的燕子共同構筑了傷感離別的凄涼景象,成為不再聚首的象征。所以,用“勞燕分飛”來喻指曾經相愛的戀人或夫妻分離,再合適不過了,只是有些傷感。
【第16句】:【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恩怨分明。類似的:有恩不報非君 子,有仇不報是小人。老舍《離婚》:“咱小趙是有恩報恩,有 仇報仇,男子漢大丈夫!”
【第17句】:【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諺)比喻經常處在某種環境中,難免會受到影響或某種麻煩。 也作“久在江邊站,沒有不濕的鞋”。
【第18句】:【親是親,錢財分】(諺)指即使是最親近的親戚,在錢財方面也要分得很清楚。 也作“親雖親,財帛分”。
【第19句】:【肥豬拱廟門送來的好事】意外的收獲。張恨水《八十一 夢》:“許多人想走賴夫人這條路子,花錢受氣,總走不通,你 瞧,我這里可是肥豬拱廟門,她自來。”
【第20句】:【人無剛骨,安身不牢】人太軟弱,容易被人欺侮。明代《水 滸》:“常言道:人無剛骨,安身不牢。奴家平生快性,看不得 這般三打不回頭,四打連身轉的人。”
【第21句】:【管勺的管不了燒火】(諺)做飯時,掌勺的專管掌勺,不能同時又管燒火。指人只能專務自己職權內的事,不能啥事都管。
【第22句】:【夜眠清早起,更有早行人】(諺)黑夜打早起身趕路,可路上還有比自己起身更早的人。指自己行動快,還有比自己更快的。也指人前有人,凡事不可自滿自足。 也作夜眠清早起,還有不眠人。 夜眠清早起,路上又有早行人。
【第23句】:【死板】“死板”指一個人做事不靈活,不知變通。它源于古代鑄錢技術。錢糧臺是古代官府鑄造錢幣的地方,那時的錢都是銅水、銀水倒進一個一個的模子鑄造出來的。而這種造錢的模子,每板都是六十四枚。這種鑄錢技術始于宋代,清代翟灝的《通俗編》里面講到宋代規定鑄錢的時候,每一模板是六十四文,這說明定制“板板六十四”的模子始于宋代。為防止盜版貪污錢,規定“板板六卜四”不得變更。而最早解釋這一俗語的是清代范寅所著的《越諺·數目之諺》:“板板六十四,鑄錢定例也,喻不活。”不活,即死也,這是“死板”一詞的直接來源。
【第24句】:膏藥貼嘴巴——難開口
【第25句】:【膛地雷】(慣)比喻冒險。
【第26句】:媽媽讓我擇好青菜后再洗干凈,我偏要洗干凈后再擇。媽媽說:“你真是犟死驢不解韁繩,真拿你沒辦法。”(河南·鄭州)
【第27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諺)五臟:指心、肝、脾、肺、腎五種器官。 麻雀雖然小,腹內五臟卻都齊全。 比喻規模不論大小,組織分類總者5齊全。 也作麻雀雖小,肝膽俱全。 麻雀雖小,腑臟皆全。
【第28句】:【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個俗語比喻辦事情想得到預期的好處,卻不想把事情辦砸了,還破費了許多花銷或出了其他差錯。它源自《三國演義》。這個故事的梗概是:周瑜見劉備占據荊州不還,便勸說孫權假意將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騙劉備到江東做人質以換取荊州。沒想到事情被孫權的母親吳國太識破,她看中劉備是真正的英雄,孫尚香也愿意嫁給劉備,這場騙婚鬧劇弄假成真。在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孫尚香與劉備一起返回了荊州。在回荊州的路上.周瑜處處設防,又派兵追趕,阻止劉備與孫尚香的歸程。由于孫尚香身帶尚方寶劍,加之常勝將軍趙子龍護駕,闖過層層險阻。當周瑜追來,他們已進入安全地帶。諸葛亮命迎接的將士高呼:“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當即暈厥,是為“三氣周瑜”之一。由于《三國演義》的藝術感染力,“賠了夫人又折兵”這一俗語廣泛流傳。
【第29句】:鵝卵石下油鍋——炸石(扎實)
【第30句】:【 絕戶生個敗家子】謂要他和不要他,均不好辦,無可奈 何。李曉明等《平原槍聲》:“他對劉中正就像是絕戶頭生了 個敗家子,留著吧,不成器;去了吧,可就這一個。”
【第31句】:【朝喂貓,夜喂狗】見“日飼貓,夜飼狗”。
【第32句】:飛機上扔石頭——落千丈
【第33句】:鄰家的一個女孩愛偷拿別家的東西,好多次被抓住,可總也不改。奶奶嘆息說:“人要臉,樹要皮,土墻還要抹層泥。這孩子怎么這樣不要面子?”(內蒙古·準格爾)
【第34句】:【六親合一運】釋義:六親:六種親屬。《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杜預注:指父子、兄弟、姑姐、甥舅、婚媾、姻婭。亦泛指所有親屬。比喻親屬之間有相同的命運。例句:俗語說得好:六親合一運。那朱恩家事也頗長起。二人不時往來,情分勝如嫡親。
【第35句】:狗熊掰玉米——掰一個丟三個
【第36句】:【活到老,學到老】(諺)學習是人一輩子的事,活到什么時候,就要學習到什么時候。指學習沒有止境。
【第37句】:【千金難買心中愿】(諺)指人的內心愿望最為重要,最不易得到滿足。 也作“干金難買一個愿”。
【第38句】:【你嫌我的臉黑,我嫌你的腳大】(慣)比喻互相嫌棄,互不買賬。
【第39句】:【打在兒身,疼在娘心】(諺)指母子心連心,本是天性。也借指下人受到了懲處,主子心中不安。
【第40句】:【頭剃了一半,再疼也要剃光】(諺)泛指事情進行到中途,不管有多少困難,也必須堅持到底。
【第41句】:【咬人狗兒不露齒】釋義:比喻內心兇狠的人,表面上不露形跡。例句:那廝卻有一二,咱家無三思,將那謊局段則向俺跟前使,那廝正是咬人狗兒不露齒。
【第42句】:一條船上的旅客——風雨同舟
【第43句】:【貼人不富自家窮】(諺)貼:補貼,幫補。在錢財上幫補別人,往往是別人沒有幫補好,倒把自己拖垮了。指用財物扶持別人,并非救助人的好辦法。
【第44句】:一個巴掌拍不響,一人難唱獨板腔。
【第45句】:在一次聊天中,父親說現在只要有錢,啥事都好辦。接著還舉了一個例子:某人以前家里窮,三十歲了還沒人提親;后來有錢了,登門說媒求親的,拿著小鞭打成群。媽媽說:“這是高人一頭.得到萬人之敬。”(河南·平輿)
【第46句】:【皮笑肉不笑】假裝笑臉。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第 二次過堂,何世雄還是皮笑肉不笑的說:‘楊小梅,怎么樣? 憋悶得慌吧?”’
【第47句】:【隔年的黃歷不管用】(諺)黃歷:也作“皇歷”,歷書。歷書只標本年度的日、月,隔了年就沒用了。泛指過了時的東西就沒用場。 也作隔年的皇歷作不得數。 去年的皇歷看不得。 過年的皇歷沒用場。
【第48句】:小紅常夸自己口才好,長得漂亮,可對自己學習成績差只字不提。媽媽教育她說:“田螺不知尾下皺,狐貍不知尾巴臭。你怎么只夸耀自己的優點,而不提自己的短處呢?”(廣東·龍門)
【第49句】:【女士優先】在社交場合,我們常常聽道“女士優先”的話語,如開場講話說“女士們、先生們”。女士優先,不是中國首先發起,而是從西方引進。 “女士優先”的原則起源于歐洲中世紀的騎士之風,是傳統的歐美禮節的基礎。它主要適用于成年的異性進行社交活動之時。 “女士優先”的含意是:在一切社交場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義務主動自覺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尊重婦女,并且還要想方設法、盡心盡力地去為婦女排憂解難。倘若因為男士的不慎,而使婦女陷入尷尬、困難的處境,便意味著男士的失職。人們一致認為,唯有如此這般的男子,才會被視為具有紳士風度。國際社會強調“女士優先”的原則,主要原因并非因為婦女是弱者,需要同情、幫助和保護,而是認為婦女是人類的母親,對婦女處處給予優待,是對母親的尊重和感恩。“女士優先”原則還要求在尊重、照顧、體諒、關心、保護婦女方面,男士們對所有的婦女都一視同仁,而不是只對貴族婦女。
【第50句】:【明道好走,喑徑難摸】釋義:熟悉的道路好走,陌生的道路難行。例句:有道是:“明道好走,暗徑難摸。”他們按照盤太婆敘述的方位,不多時,便來到了楓樹林后的大懸壁下。
【第51句】:【兔子沿山跑,還來歸舊窩】(諺)兔子盡可以漫山遍野亂跑,但到天晚,還是要回歸老窩的。比喻人長期在外走南闖北,最終還是要歸回原處。 也作兔子滿山跑,還得回老窩。 兔子繞山轉,早晚歸老窩。
【第52句】:【耗子給貓捋胡子——溜須不顧命】(歇)溜須:本指捋胡須,轉指溜須拍馬。指冒險諂媚奉承人。 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耗子給貓捋胡子——舍命溜須”。
【第53句】:【壓大的力氣嚇大的膽】見“力氣是壓大的,膽子是嚇大的”。
【第54句】:飯店里賣衣服——有吃有穿
【第55句】:臘月三十吃年飯——團圓
【第56句】:臘月里,木匠張成做了四個案板,先后拉到集市上去賣。前兩個做工粗,卻賣了好價錢;后兩個做工細,便宜還賣不出去。他說給王大爺聽,王大爺說:“彼一時,此一時也。先前就你一個人賣。現在賣的人多了,這就叫有好貨不如有好行情(),’(河南·西平)
【第57句】:扳手緊螺帽——絲絲入口(扣)
【第58句】:大路朝天——各人一邊
【第59句】:吃了定心丸——做事踏實
【第60句】:【黃連樹下長大的】釋義:比喻在困苦環境中長大的。例句:咱是從黃連樹下長大,在苦頭里活出來,還不死心塌地打日本鬧革命,給咱窮人長點志氣,你們說呢?
【第61句】:【打牙祭】打牙祭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頓有葷的飯,后來泛指偶爾吃一頓帶肉的飯菜。據說,過去民間的工商業主規定對店員、徒工,每月初二、十六各給一次肉吃。如清代吳敬梓所寫《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就記載:“平時每日就是小菜飯,初二、十六跟著店里吃牙祭肉。”這種說法源自祭祀。古人尊重祖先亡靈,對于祭祀非常重視。每逢重要節日,都要告祭先人,有什么好吃的東西,都要惦記著先給死去的親人享用。而祭祀時,肉是最常見的祭品,天子要敬奉太牢(羊、豬、牛),諸侯要貢獻少牢(羊、豬),普通民眾也要供奉豬肉,可惜數量有限。百姓們將肉放在先祖的神龕前,點上冥幣、蠟燭、香柱,供亡靈享用。祭了祖先之后,再將那一小坨肉切細“祭”自己的牙齒,于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說。
【第62句】:【三更半夜】“三更半夜”指人靜夜半之時,按現在的時間是夜里十二點鐘左右。這個詞起源于宋代。宋太宗時陳象輿、胡旦、董儼、趙昌言是好友,四人志趣相投,常聚在一起談論至深夜:“日夕會昌言之第,京師為之語日:‘陳三更,董半夜’。”“三更半夜”一詞由此形成。古人說時間,白天與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說“鐘”,黑夜說“鼓”或“更”,所以有“晨鐘暮鼓”之說。古時,城鎮多設鐘鼓樓,晨起(辰時,今之七點)撞鐘報時,所以白天說“幾點鐘”;暮起(酉時,今之十九點)擊鼓報時,故夜晚說時間又說是“幾鼓天”。夜晚還說“幾更天”,這是由于巡夜人邊巡行邊打擊梆子,以點數報時。舊時一夜分為五更,中國有副傳統春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這里就是用“五更”代指除夕一夜。第三更是子時,就是現在夜間十二時左右,已是深夜時分了。 “三更半夜”成為俗語,是與宋朝城市人民擁有夜生活分不開的。唐朝城市實行宵禁,北宋初年就完全解除了宵禁,宋人的夜生活開始豐富起來,改變了“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生活習慣,“三更半夜”也開始成為人類活動的重要時刻。可見,宋朝開夜禁是明智之舉,也是社會的一大進步,不然,就不會出現“陳三更、董半夜”了。
【第63句】:星期天,弟弟和伙伴們玩得正高興。媽媽說他:“就知道玩!人要臉,樹要皮;窗戶要紙炕要席;學生就該要成績!還不學習去!”(河南·虞城)
【第64句】:【百藝百窮,九十九藝空】釋義:百藝:各種技藝。窮:尋根窮底。百種技藝都想學,九十九種落空。比喻學不專一,必無所成。例句:百藝百窮,九十九藝空。言多則不精也。鄙語雖小,比喻大。
【第65句】:【讓人指后脊梁骨】謂背地里受人責罵,或被議論。類似 的:讓人背后罵娘。高云覽《小城春秋》:“昧心錢賺不得! 一家富貴千家怨,咱不能讓人家指脊梁骨!”
【第66句】:【起頭容易結梢難】(諺)結梢:結尾,做到底。指做事開始時容易,有頭有尾一直做到底卻很不容易。 也作“起頭易,到底難”。
【第67句】:【眼見是實,耳聽為虛】(諺)親眼所見才能認定是真實的,聽人傳說是不可靠的。指凡事不可輕信人言,必須親眼審察,加以核實。 也作眼見方為是,傳言未必真。 眼見是實,耳聞是假。
【第68句】:【螳臂當車——萬無一濟】(歇)濟:幫助,有益。指白白遭受損失,于事無補。
【第69句】:【被窩里伸腿——不是腳也是腳】(歇)腳:諧“攪”。指橫豎都是胡攪蠻纏。
【第70句】:【郵票齒】孔現在寄信時,將買來的連在一起的幾張郵票用手一撕,所需的郵票就會順著齒孔掉下來,且郵票不僅不受影響,反而因齒孔部位的半邊齒印排列整齊而更加美觀,使用起來很方便。那么,它是誰發明的呢? 1848年,倫敦市中心的一家酒店來了一個記者,他一面飲酒,一邊撰寫當天的通訊稿件。當他把寫好的稿件塞人信封,準備貼上郵票時,卻找不到裁郵票的剪刀。迫于無奈,他從衣襟里取下一枚小別針,在兩枚郵票的空隙處用別針尖刺了一連串均勻的小孔,然后輕輕撕開,竟然十分整齊美觀。做者無意,觀者有心。坐在記者對面的亞瑟·亨利,心中暗想,假如能發明一種打孔機,在每枚郵票的四邊都打上小孔,那么使用起來就方便多了。結果他真的發明了打孔機,自此,齒孔郵票問世。
【第71句】:開水鍋里加涼水——下子冷靜下來
【第72句】:【白露身不露】釋義:“白露”時,不要再光膀子了。言天氣漸冷,赤身露體易著涼。例句:八月,秋興:諺云:“白露身不露”,言至是天氣乃肅,可以授衣耳。
【第73句】:【笨鳥先飛】(諺)指笨拙而飛得慢的鳥早早飛出林子才好尋食。比喻沒什么本事的人就得比別人早起身早行動。 也作笨鳥先飛晚入林。 笨人先起身,笨鳥早出林。
【第74句】:水中看木樁一變了形
【第75句】:【割貓兒尾拌貓兒飯】(慣)比喻替當事人辦事,花費的是當事人的錢。 也作割貓尾巴拌貓兒食。 將貓兒尾拌貓兒飯。
【第76句】:桂花樹旁修廁所一一一陣香來一陣臭
【第77句】:【天子門下有貧親】見“朝廷還有三門子窮親戚”。
【第78句】:【大海孩兒臉,一天變三變】釋義:形容海上氣候變化無常。例句:漁諺說:“大海孩兒臉,一天變三變”,不久,大風突然停了,但海濤一時停不下來。
【第79句】:【四面燒香,八面求佛】到處求人。《人民日報》( 1982,9, 18):“合江地區八個縣擴大經委權限,改變多頭領導,企業 辦事再不用四面燒香,八面求佛了。”
【第80句】:【山不礙路,路自通山】(諺)山再深,也阻不住人行的路;嶺再高,也自有盤行而上的人。指有山就有路,用不著擔心過不去。
【第81句】:【韭菜地——割了一茬起一茬】(歇)比喻一班人馬失敗了又有另一班挺身而出。
【第82句】:【伏天吃西瓜,藥物不用抓】(諺)伏天:三伏天,一年之中最熱的時節。熱天吃西瓜,可以解暑去病。 指西瓜不僅能消暑解渴,而且有益于健康。
【第83句】:【打死不離親兄弟】(諺)指同胞兄弟情深義重,縱然有時起沖突,也還是情同手足。
【第84句】:【甕里走了鱉——左右是他家一窩子】(歇)左右:反正。指某事反正是他家里的人干的,與外人無關。
【第85句】:饞鬼搶生肉——貪多嚼不爛
【第86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釋義:道:僧道修煉的工夫。魔:魔鬼,鬼怪。比喻反面力量超過正面力量,無法制伏。舊社會統治者把自己的反動統治比作“道”,把人民的反抗比作“魔”。現在比喻革命力量勝過反動勢力。例句:正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業隨身,終須還賬。
【第87句】:【軍中無戲言】軍隊中商談事情是嚴肅的,也泛指認真, 不得開玩笑。張濤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第二次戰 役就要開始了,我給大家打個招呼,軍中無戲言,違令者 斬”
【第88句】:石雞上南山——略咕略(各顧各)
【第89句】:【簾子做的——要卷上去就卷上去,要放下來就放下來】(歇)形容態度、臉色等變化無常,想變就變。
【第90句】:半夜吃小魚——摸不著頭腦;首尾分不清;囫圇吞
【第91句】:【在家靠娘,出門靠墻】(諺)指在家睡覺靠娘和出外住宿靠墻,都有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
【第92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一俗語比喻已經敗落的事物,還能奄奄一息地維持一段時間,甚至死后還能發揮一定作用,屬貶義。此典源出《三國志·魏書·武文世王公傳》注,講的是魏明帝臨終的時候,委托曹爽、司馬懿一起輔佐幼主曹芳。然而,司馬懿久有篡魏之心,曹爽遠不是司馬懿的對手。當時,曹氏宗室有個叫曹同的人,看出了曹氏政權的危機,上書勸告曹爽,敘說了歷代皇族統治滅亡的原因,勸說他親本族、友異族,依靠有才干的人,以防有變。為此,曹同利用一系列的事物作比喻,來講明道理。他勸說道:“如果沒有泉水,河流就要干涸;樹根腐朽,樹葉就要枯萎,枝葉繁茂,樹根才能得到庇護;枝條凋零,樹干也就孤立了。因此人們常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是因為這種蟲子腳很多,所以雖然死了,也能支撐其身體不倒。”這句話講的都是自然現象,卻寓意深遠。可惜,這時的曹魏政權已經岌岌可危,無力回天。
【第93句】:【將飛者翼伏,將奮者足跼】:蜷曲。將要起飛的大鳥,總要先斂起翅膀;將要迅跑的走獸,總要先弓起腳。比喻人在即將采取大的行動之前,總有一段短暫的靜默期。
【第94句】:【 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做不了具體事情。句末的文、武,亦 可換成表示其他職業的詞。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只有伯明一個兒子,卻極不長進,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只 有一樣長處,出來見了人,那周旋揖讓,是很在行的。”
【第95句】:【四兩換半斤】(慣)指占了點兒小便宜。
【第96句】:暑假里,我整天和小朋友東奔西跑玩個不停。媽媽多次叫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我都不想干。有一次,媽媽說:“地是種出來的,事是干出來的,什么時候不勞動也不行。”(江蘇·新沂)
【第97句】:【酒醉心不醉】(諺)指有經驗的人往往看上去喝醉了酒,但心里卻還是明白的。 也作酒醉心里明。 酒醉三分醒。
【第98句】:【歪嘴葫蘆拐把瓢,品種不好莫怪苗】(諺)葫蘆鋸成兩半,就是兩個舀水的瓢;葫蘆如果歪嘴了,鋸開的瓢必定是拐把。泛指農作物必須選好種子;種子不好,就很難有好收成。
【第99句】:大廟里的娘娘——有求必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