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見了丈母娘叫大嫂子——沒話搭拉話】見“管丈母娘叫大嫂子——沒話找話”。
【第2句】:【口說曹操,曹操就到】見“說曹操,曹操就到”。
【第3句】:【在肚皮里打官司】(慣)比喻有想法不直說,而是在心里琢磨、盤算。
【第4句】:碾谷要碾出米來,說話要說出理來。
【第5句】:【小腳一雙,眼淚一缸】(諺)小腳:舊禮教摧殘婦女,女孩從七、八歲時起纏足,折斷趾骨,彎成三寸小腳。女子纏就一雙小腳,眼淚就得流滿一缸。指纏足是非常痛苦的。 也作“小腳一雙淚一缸”。
【第6句】:【老虎掉進(jìn)山澗里——傷人過重】(歇)山澗:山間的水溝。重:諧“眾”。指傷害的人太多。 也作“老虎掉在山澗里——傷人太重”。
【第7句】:【狼窩里捉狼】(慣)比喻做危險卻又有把握的事。
【第8句】:【拿鴨子上架】見“趕鴨子上架”。
【第9句】:【一人計短,二人計長】(諺)指獨自一人考慮問題難免有局限,人多了共同出謀定計自會高明。
【第10句】:【拜天地】在民間的結(jié)婚典禮上,一對新人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送人洞房”。那么,拜天地是怎么回事呢? 拜天地的習(xí)俗,來源于民間神話。相傳,女媧造人的時候,開始只造了俊俏的后生,這后生雖說有吃有穿,逍遙自在,但孤孤單單一個人,總覺得很悶,所以常唉聲嘆氣。一天晚上,小伙子望著天空圓圓的月亮,自言自語地對月亮說:“月老月老你細(xì)聽,給我找個知心人,我世世代代領(lǐng)你情。”他剛說完,忽然月亮一閃,一個白眉長須老人領(lǐng)著一個姑娘飄悠悠地來到小伙子面前,對小伙子說:“我又讓女媧造了一個女的,給你領(lǐng)來。你們先認(rèn)識一下,一會兒,我給你們辦喜事。”說完,老人就不見了。小伙子見姑娘臉腮緋紅,像月季一般,不禁喜上眉梢,愁容云消霧散。姑娘見小伙子眼睛明亮,誠實坦白,也覺得情投意合。二人四目相對,一見鐘情。正在這時,長須老人領(lǐng)著兩個白發(fā)白須的老人站在兩人面前,指著兩個老人說:“這是天公和土地,你們以后的生活都離不開他倆。現(xiàn)在,我給你們辦喜事,首先,給養(yǎng)育你們的天公、土地拜三拜。”小伙子和姑娘對“天地”拜了三拜。隨后,月下老人笑著說:“我給你們牽紅線,你們還得給我拜拜哩!”于是小伙子和姑娘又對著月下老人拜了三拜。剛拜完,三位老人就不見了。從此以后,人們在結(jié)婚時必須一拜天地,二拜月老,三拜父母。習(xí)俗遂成,“拜天地”一詞也隨之出現(xiàn)了。現(xiàn)在稍有不同,媒人不拜了,換成了夫妻對拜。
【第11句】:【請酒不吃吃罰酒】見“敬酒不吃吃罰酒”。
【第12句】:【好漢不提當(dāng)年勇】(諺)英雄好漢不向人夸耀自己過去的功績。指好漢只是立足現(xiàn)在,展望未來,絕不背歷史的光榮包袱,炫耀自己的過去。也指年輕時的強(qiáng)大功力,到老年自然衰弱,不能相比。 也作好將不說當(dāng)年勇。 英雄不夸當(dāng)年勇。
【第13句】:【打如意算盤】(慣)比喻考慮問題不顧客觀情況,只想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面。
【第14句】:【平安就是福】(諺)指生活中平平安安,無病無痛無禍殃,這就是一種福氣。 也作“平安是福”。
【第15句】:【一棵草有一顆露水珠子】 釋義:比喻一件困難的事,總會有它的解決辦法。 例句:何老板總會和你想法子的。一棵草有一顆露水珠子,天下有多少人生在天底下會干死了?總有辦法,總有辦法。
【第16句】:【凡藥三分毒】(諺)凡是藥物,總含有一些對身體有害的成分。指藥能治病,但同時也有副作用,服用時必須慎重。 也作“是藥三分毒”。
【第17句】:老牛肉有嚼頭,老人言有聽頭。
【第18句】:【交桃花運】(慣)比喻被異性喜歡或看重。 也作“走桃花運”。
【第19句】:【睡著的人好喊,裝睡的人難叫】(諺)真正睡著的人一喊就醒,假裝睡著的人再喊也不應(yīng)。比喻在教與學(xué)方面,真正不懂的人好教,有意拒絕的人難以施教。
【第20句】:【拉硬屎】(慣)比喻不愿向人示弱或不肯主動接近人。
【第21句】:【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婚】(諺)天空要是沒云,雨就下不成;人群中要是沒有做媒的,男女就配不成婚。指男女婚配總得要有人從中介紹。 也作“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
【第22句】:【貴易交,富易妻】(諺)易:更換。 舊指人有權(quán)有勢了,就會拋棄患難時的朋友,另交新貴;有錢有業(yè)了,就會拋棄窮困時的妻子,另娶新人。 也作“富易交,貴易妻”。
【第23句】:【懶驢上磨——不趕不會上道】(歇)上磨:指拉磨。道:磨道。比喻沒人督促或施加某種壓力,就不會去干某事。常含譏諷意味。
【第24句】:【人有七貧八富】(諺)七貧八富:窮和富反復(fù)交叉出現(xiàn)。指人生一世,窮和富沒有定準(zhǔn),富起來又會窮下去,窮下去又會富起來。
【第25句】:【禮多人不怪】(諺)對人多講究禮貌,人不會見怪。指禮貌是文明的舉止,以禮待人,謙恭有禮,人們總是樂于接受的。 也作禮到人不怪。 禮多不罪人。
【第26句】:【欠賬不昧,見官無罪】(諺)昧(mei):隱瞞。揭了債不能如期歸還,只要不昧著良心賴賬,就是告到官府也是無罪的。指欠錢能認(rèn)賬,不算有罪。
【第27句】:好菜全憑炒,好畫全憑裱。
【第28句】:【登上高山觀虎斗,坐在橋頭看水流】 釋義:比喻在一旁觀看別人相斗。 例句:他越想越美,手都發(fā)癢了。真是登上高山觀虎斗,坐在橋頭看水流。
【第29句】:【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慣)譏諷人心氣太高,想得到根本得不到的東西。 也作癩蛤蟆想天鵝肉吃。 癩蝦蟆妄想天鵝啖。
【第30句】:【往槍頭上碰】(慣)比喻自己找死。
【第31句】:【惡龍不斗地頭蛇】(諺)地頭蛇:盤踞在地方上的惡勢力。比喻外來的勢力再兇惡,也惹不起當(dāng)?shù)爻蓺夂虻膼簞萘Α?也作惡龍不斗當(dāng)方蛇。當(dāng)方蛇:當(dāng)?shù)厣摺?惡龍不敵地頭蛇。
【第32句】:【此地?zé)o銀三百兩】 釋義:古代民間故事:有人把三百兩銀子埋在地里,怕人知道,就在地上插一木板,上寫:“此地?zé)o銀三百兩。”比喻想隱瞞、掩蓋,結(jié)果更加暴露。 例句:劉稻村最后冷笑了笑說:“哼!此地?zé)o銀三百兩!請回去吧。”
【第33句】:【鳳凰落到老鴉群里】(慣)比喻優(yōu)秀的人才或美麗的女子生活在貧窮、落后的人群中。
【第34句】:【柿子摘早了,發(fā)澀】 釋義:比喻條件不成熟,不能急于解決問題。 例句:我看,還早了點吧?柿子摘早了,可發(fā)澀啊!要是摘個澀柿子,吃到肚里,吐不出,拉不下,可就難受啦!
【第35句】:【家有萬貫,不如出個硬漢】(諺)貫:舊時錢制,用繩子穿上,每一千為一貫。指縱然擁有萬貫家財,也不如有個能頂門立戶的硬漢子。
【第36句】:【啞子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歇)指有苦楚,說不出來。 也作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啞巴吃黃連——口里說不出。 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第37句】:【能人背后有能人】(諺)能人:才能出眾、技藝超群的人。指能人之上,還有更了不起的能人。誡人不可自滿。 也作能人之上有能人。 能人之外有能人。 能人背后有能人,好漢背后有好漢。
【第38句】:【沒了王屠,連毛吃豬】(諺)王屠:姓王的屠夫。指沒了王屠夫,就得吃沒煺毛的豬肉。比喻缺了某個緊要人物,事情就辦不成。 也作沒有張屠夫,就吃連毛豬。 死了王屠,連毛吃豬。
【第39句】:【啞子吃黃連——苦在心頭】(歇)苦:本指味苦,轉(zhuǎn)指痛苦、苦楚。指把苦痛埋在心里,不向人訴說。 也作啞子吃黃連——在心里苦。 啞子吃黃連——苦在心里。
【第40句】:【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諺)到運用知識時才恨書讀得太少,事情不經(jīng)過實踐就不知道艱難。指書要在平時勤學(xué)苦讀,事要在實踐中自覺磨煉。
【第41句】:懶散易生病,勤勞可健身。
【第42句】:【站在江邊上,必有望景心】(諺)人站在江岸上,一定是要觀望江上。的風(fēng)景。比喻人采取某種行動,總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第43句】:【三過家門而不入】(慣)傳說夏朝大禹為了治水,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jìn)去。形容一心為公而不考慮個人利益。
【第44句】:【一個要補鍋,一個鍋要補】(慣)比喻兩人想法合拍。
【第45句】:【象棋】象棋在中國是一種非常普及且深奧無止境的一種棋類游戲。 乍一看來,象棋好像產(chǎn)生在漢代。因為棋盤中心格的界河中寫有“楚河、漢界”字樣。其實,它是借用兩軍對壘的局勢,渲染氣氛,與楚漢相爭無關(guān)。 中國象棋的來源有幾種說法,多與周朝文、武二王有關(guān)。《詩·躑頌序》中說:“維清,奏象舞也。”周文王時已有擊刺的戰(zhàn)斗技術(shù),武王作樂,象征擊刺排練為舞,故取此名。說明象棋是一種戰(zhàn)爭廝殺的棋戲。還有人認(rèn)為象棋就是周武王所造:“象棋,武王所造,其進(jìn)退攻守之法、日月星辰之象,乃爭國用兵戰(zhàn)斗之術(shù)。以象牙飾旗,故日象棋。”到底哪種說法有道理,至今沒有定論。在沒有史料和文物實物出土之前,所謂定論,只是討論者一家之言。 但可以肯定的是古代高人(有智慧的人)所創(chuàng),歷代研習(xí)完善,才形成了超人的智慧。看看象棋活動的發(fā)展軌跡,或許對認(rèn)識它的產(chǎn)生會有幫助。 象棋活動由來已久,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有文字記載。如《楚辭·招魂》:“蓖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并進(jìn),道相迫些……”早期象棋活動到南北朝時進(jìn)一步成熟和完善,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個象棋迷,首次撰寫出《象經(jīng)》,這是我國第一部關(guān)于象棋博弈的指導(dǎo)書籍。到了北宋,象棋就基本定型了,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洛陽北宋墓中發(fā)現(xiàn)了瓷質(zhì)象棋,黑白子各十六枚,與今象棋十分相似。明代的象棋活動,已經(jīng)比較成熟,其標(biāo)志是棋書、棋譜多達(dá)17種。 清代的棋書、棋譜大都完整保存下來,基本分為三類:應(yīng)用棋譜、殘局譜、全局譜。這些棋譜是歷代象棋活動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具有現(xiàn)實指導(dǎo)意義。
【第46句】:【走后門】用不正當(dāng)?shù)氖侄芜_(dá)到某種目的,通過找關(guān)系謀取不當(dāng)利益叫“走后門”。“走后門”已成一種潛規(guī)則,發(fā)展成不僅單靠親朋好友的情感謀取好處,必須以金錢開路才能奏效。如買官叫“跑官”,“走”古義“跑”也。此典故起源于北宋末年。 公元1100年,宋哲宗死后,徽宗繼位,任蔡京為相,蔡拼命排斥和貶謫哲宗時的舊吏,因此引起人們的強(qiáng)烈不滿。一次朝廷設(shè)宴,安排文藝演出,藝人們在筵間演出這樣一幕:一個大官高座,傳判各事。有個和尚要求離京出游,經(jīng)查看戒牒是元祐年間的(哲宗時的年號),大官立即令其還俗;一個道士遺失廢牒要求補發(fā),一問又是元祐年間出家的,大官又立即令剝下道袍,復(fù)為百姓。總之,凡涉“元祐”之事一概排斥。這時,一個屬官上前低聲說:“今國庫發(fā)下俸金一千貫,皆為元祐錢,該如何處置?”這大官略沉思后,悄悄地說:“那就走后門,從后門搬進(jìn)來吧。”
【第47句】:【神仙打仗,凡人遭殃】(諺)凡人:塵世間的普通人。比喻上層人物爭權(quán)奪利,直接受害的是老百姓。 也作神仙打仗,百姓遭殃。 神仙打架,小鬼倒霉。
【第48句】:【谷怕碾不出米,人怕來個比】(諺)谷經(jīng)過碾,才能看出顆粒是飽是癟;人經(jīng)過比,才能見出品行才學(xué)是優(yōu)是劣。指比較能夠顯出人與人的差別來。
【第49句】:【背包袱】(慣)比喻在思想上或經(jīng)濟(jì)上有沉重的負(fù)擔(dān)。
【第50句】:【揀了芝麻,丟掉西瓜】見“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第51句】:【久旱逢甘雨,他鄉(xiāng)遇故知】 釋義:形容實現(xiàn)了渴望已久的事或不期而遇的歡樂。 例句:駱宏勛聽得,舉目一觀,正是:久旱逢甘雨,他鄉(xiāng)遇故知。
【第52句】:【狗咬尿泡——空歡喜】(歇)尿泡:膀胱。指白高興一場,什么好處也沒有撈到。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狗咬尿泡——虛歡喜。 狗撲尿泡——空喜歡。
【第53句】:【三年不上門,當(dāng)親也不親】(諺)三年不上親戚朋友處走動,該當(dāng)是關(guān)系親密的,也會疏遠(yuǎn)起來。指親友之間,貴在經(jīng)常聯(lián)系,增進(jìn)情誼。
【第54句】:【投以木桃,報以瓊瑤】 釋義:木桃:比木瓜小的一種植物,果實,味酸澀。瓊瑤:美玉。比喻對別人給的好處,以十倍百倍來報答。 例句:自古道:“投以木桃,報以瓊瑤。”你小姐既有玉瑤之投,我焉可無木桃之報?
【第55句】:【開弓沒有回頭箭】 釋義:比喻事情無法挽回,無法改變。 例句:“一句話,開弓沒有回頭箭,下午我們還得趕火車哩!這個地方我們是住夠了!”
【第56句】:【屬啄木鳥的——嘴硬屎稀】(歇)啄木鳥:一種益鳥,嘴尖而直,能啄開木頭。嘴:本指啄木鳥的嘴,轉(zhuǎn)指說話。指人說話的口氣很強(qiáng)硬,行動卻松懈、無能。含譏諷意味。
【第57句】:【穿草鞋游西湖——忘了自己身份】(歇)譏諷人忘記了自己的卑賤地位,過高估計自己的身份。
【第58句】:【南人不夢駝,北人不夢象】(諺)南方人不會夢到產(chǎn)于北方的沒經(jīng)見過的駱駝,北方人不會夢到產(chǎn)于南方的沒經(jīng)見過的大象。指夢幻只會反射熟悉的物相。
【第59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釋義:七級浮屠:七層塔。救人性命,功德無量,比造七層塔禮佛還要好。浮屠:又作“浮圖”。 例句:慧澄道:“夫人勿怪。這官人為夫人幾死,貧姑慈悲為本,設(shè)法夫人救他一命,勝造七級浮圖。”
【第60句】:【親者痛,仇者快】(慣)指所做的事使親人痛心,仇人高興。
【第61句】:【雞腸兔兒膽】(慣)形容人氣量狹窄,膽子很小。
【第62句】:人要心強(qiáng),樹要皮硬.
【第63句】:【吃慣的嘴,跑慣的腿】(諺)常吃養(yǎng)成了慣性,就總想去吃;常玩養(yǎng)成了慣性,就總想去玩。指貪吃貪玩一旦形成了習(xí)慣,就不由自主。
【第64句】:【賊捉賊,鼠捕鼠】(諺)讓賊去捉拿賊,讓鼠去捕捉鼠,這樣更容易見功。比喻只有深入到事物內(nèi)部,才能研究并掌握其活動規(guī)律。
【第65句】:【一粒良種,千粒好糧】(諺)農(nóng)作物中選得一粒好種子,就會產(chǎn)生千粒好谷物。指要想取得糧食高產(chǎn),選好優(yōu)良品種是關(guān)鍵。
【第66句】:【碰瓷】“碰瓷”是泛指一些投機(jī)取巧、敲詐勒索的行為。原是北京方言,后流行全國各地。碰瓷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起源于清末,那時候有一伙人為了詐人錢財,專門抱著瓷器去路邊撞馬車。與馬車發(fā)生碰撞后,這伙人就故意把瓷器摔壞,一窩蜂一樣圍住車主要求賠償。說那瓶是他爺爺?shù)哪棠痰亩藡尩拇笠棠谴墓哦刀嗌俣嗌巽y子。于是車主就被狠宰了一把,要不然就甭想脫身而去。瓷器碰馬車,就叫碰瓷。 另一種說法,認(rèn)為“碰瓷原是古玩業(yè)的一句行話,意指個別不法之徒在攤位上擺賣古董時,常常別有用心地把易碎的瓷器往路中央擺放,專等路人不小心碰壞,他們便可以借機(jī)訛詐。可憐被“碰瓷”者氣受了,錢花了,還得抱回一堆碎瓷。 現(xiàn)如今,“碰瓷”又死灰復(fù)燃,而且花樣翻新,“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多發(fā)生在汽車身上。他們不是抱著瓷器撞汽車,而是行人或自行車故意撞汽車,造成汽車撞人的假象,訛人錢財。在北京、廣州等地甚至還出現(xiàn)了團(tuán)伙作案的“職業(yè)碰瓷黨”,更有甚者他們還利用汽車碰汽車訛詐更多的錢財。實際上是一種違法犯罪行為。
【第67句】:【得理讓三分】(諺)和人相處,即使自己占著理,也應(yīng)該讓人幾分。 指處世待人務(wù)必寬厚,要有容人的度量,不可把事做絕。 也作“有理也要讓三分”。
【第68句】:【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 釋義:比喻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例句: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薛蓮到連隊的第一天,就不知道羞恥地逢人亂吹:“我爸爸在我生日時,從新疆帶回一朵雪蓮花!……”
【第69句】:【打悶棍】(慣)1指乘人不備,突然打一棍。2比喻對于毫無思想準(zhǔn)備的人突然進(jìn)行批評或打擊。
【第70句】:【見貧休笑富休夸,誰是長貧久富家】(諺)見窮家別笑他窮,見富家也別夸他富;因為窮不會常窮,富也不會久富。指窮富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可嫌貧愛富。 也作“窮休笑,富休夸,沒有長貧久富家”。
【第71句】:【騎著瞎馬撞南墻】(慣)比喻由于盲目行動而遭受挫折。
【第72句】:【誰家鍋底沒有黑】 釋義:誰家都有不光彩的事。 例句:唉!這也是劫數(shù)啊!其實這也沒有關(guān)系,誰家鍋底沒有黑?
【第73句】:【守著餅挨餓】(慣)比喻有好的條件不知道利用。
【第74句】:【不撞南墻不回頭】這一俗語指的是死心眼、鉆牛角尖,比喻某人的行為固執(zhí),堅持己見,不聽人勸,與“不見棺材不落淚”、“一條道走到黑”、“不到黃河心不死”有相似的意思。“不撞南墻不回頭”源自院子門口的影壁墻。 “不撞南墻不回頭”中的“南墻”,確切地說指的是“影壁墻”,也稱“照壁”,就是對著院大門口的建筑物。因為我國古代的院落大門一般都是朝南開的,不是有句俗話嗎:“衙門口朝南開,有理無錢別進(jìn)來。”不僅衙門朝南開,民間的院落也講究朝南開,朝南開門院內(nèi)豁亮,正房向陽,門口的影壁墻自然是建在院落的南邊。所以出大門就要向左或向右,直著走的話那肯定是要撞上南墻了! 古代四合院的大門內(nèi)外設(shè)置“影壁墻”,主要是阻擋來自大門外強(qiáng)烈的氣流,使從院外呼嘯而來的氣流速度減慢,保持與住宅內(nèi)的流速相協(xié)調(diào)。古代傳統(tǒng)的風(fēng)水學(xué)認(rèn)為,影壁墻外針對室外氣流的沖煞而設(shè)置的。古代人巧妙利用影壁墻阻隔氣流沖煞,人為地為住宅制造生氣和氣脈,是吉祥有益的。 有一種說法,影壁墻避鬼,傳說鬼走直道,門口修座影壁墻,就能把惡鬼擋在門外。當(dāng)然這都是舊社會的迷信說法,它實際的作用只是做屏蔽用的墻壁,一個是擋風(fēng),一個是能蔽住院里雜亂物,主要是擋住外人的視線,家里的私人空間不受干擾。 鬼遇影壁要碰壁,何況人乎。還是看清楚南墻,遇事既堅持原則又能靈活處理的好。
【第75句】:【寧為雞口,無為牛后】(諺)雞口:雞嘴。牛后:牛的肛門。寧可做小而能進(jìn)食的雞口,不愿做大而出糞的牛后。比喻人往往寧愿在局面小的地方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受制于人。 也作寧為雞頭,勿作牛尾。 寧為雞尸,不為牛從。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第76句】:【怕鬼有鬼】(諺)指人越是怕見鬼怪,鬼怪就越會出現(xiàn)。比喻若是擔(dān)心出問題,偏偏就會出問題。 也作怕鬼處偏有鬼。 怕處有鬼,癢處有虱。
【第77句】:【守夜雁后有群雁】(諺)守夜雁:大雁夜間群棲一處,有一只雁擔(dān)任警戒任務(wù)。有守夜雁的地方,必定有群雁在。比喻有放哨的人,就必定有受保護(hù)的人群。
【第78句】:【有大量者,必有大福】見“量大福大”。
【第79句】:【鋼要用在刀刃上】見“好鋼使在刀刃上”。
【第80句】:【太上皇】“太上皇”是皇帝父親的尊稱。后借用為對有權(quán)有勢、凌駕于別人之上者的一種蔑稱。 “太上皇”源自秦漢。據(jù)說,漢高祖劉邦當(dāng)了皇帝后,萬事如意,卻有一事使他犯了愁,即以何種禮節(jié)對待自己的父親劉太公。一天,劉邦去看望老父親,老父畢恭畢敬地迎接他。劉邦惶惑不解。其父說:“您貴為天子,誰敢不敬?我雖然是你父,也不過是個平民百姓,區(qū)區(qū)庶民不敬皇帝,可是要殺頭的啊!”劉邦聽出話中有話,就仿照秦始皇曾尊死去的父親為太上皇的例子,馬上舉行大典,將父親扶上了太上皇高位。
【第81句】:【身正不怕影子斜】 釋義:比喻自己品行端正,不怕別人說閑話。 例句:好在觀音姐身正不怕影子斜,一店之主,她注意著。
【第82句】:【無巧不成話】(諺)話:話本,民間藝人說唱的底本。指沒有巧合的情節(jié),就構(gòu)不成說唱的故事。后泛指小說、劇本的編寫,總離不開引人人勝的巧妙情節(jié)。 也作無巧不成書。 無巧不成戲。 無巧不成故事。
【第83句】:【吃了五谷思六谷】(諺)五谷:指稻、黍、稷、麥、菽。指五谷雜糧都吃遍,還想吃更難得的糧種。比喻人的欲望需求是永遠(yuǎn)不可能徹底滿足的。
【第84句】:【扎筏子】(慣)扎:捆,束。比喻拿別人當(dāng)出氣筒,發(fā)泄怨氣,震懾眾人。 也作“作筏子”。
【第85句】:【染坊鋪出不得白】(諺)染坊鋪:染紗染布的作坊。染坊里不會出白紗白布。指已構(gòu)成的事實就難以復(fù)原。也比喻什么環(huán)境會熏陶出什么樣的人。 也作染房里不出白布。 染缸里拿不出白布來。
【第86句】:【十日灘頭坐,一日行九灘】(諺)行船遇到逆風(fēng)大浪,只好長時間在灘頭困守;一旦風(fēng)順浪平,即可揚帆遠(yuǎn)航。比喻機(jī)會不來,只好坐等;機(jī)會一來,便可大顯身手。
【第87句】:【伸手三分利,不給也夠本】(諺)指困境中伸手向人求援,即使得不到,也沒有失去什么。也指戰(zhàn)爭中處于劣勢,奮力一爭,即使不勝,也比束手待斃強(qiáng)。
【第88句】:【蜂蜜嘴,蝎子心】 釋義:比喻嘴甜會說,心腸狠毒。 例句:別他媽的滿口仁義道德地糊弄人了,你們這一套我全明白了。誰不知你是蜂蜜嘴,蝎子心,耍那些花腔干什么?
【第89句】:【屎逼在屁眼門上,才放這個屁】(慣)斥責(zé)人事到臨頭才來報信。
【第90句】:【不夠塞牙縫】(慣)形容食物太少,根本不夠吃。也比喻消滅對手毫不費力。 也作“不夠填牙齒縫”。
【第91句】:【有本不愁利】(諺)要做生意,只要有本錢,就不愁求不到利。指要想謀取到利,本錢是基礎(chǔ)。
【第92句】:【千招會,不如一招熟】(諺)武術(shù)招數(shù)練得再多,也不如有一招是獨到精熟的好。指練功不在招數(shù)多,而在有精到的絕招。
【第93句】:【豬八戒掉在泔水桶里——得吃得喝】(歇)泔水:淘米、洗刷鍋碗等用過的水,可用來喂豬。指得到吃喝的機(jī)會。
【第94句】:【老和尚看嫁妝——下輩子見】(歇)指這輩子沒指望,看下一輩子。 也作“老和尚過嫁妝——來世再見”。過:過目,看。
【第95句】:【賊無贓,硬似鋼】(諺)捉賊如果拿不到贓物,賊會死不認(rèn)賬。指捉賊必須捉贓。
【第96句】:【離城四十里見蜜蜂兒拉屎,出門交獺象絆了一交——覷遠(yuǎn)不覷近】(歇)覷:看,瞧。本指能看見遠(yuǎn)處,卻看不見近處;轉(zhuǎn)指關(guān)照關(guān)系疏遠(yuǎn)的人,而不關(guān)照關(guān)系親近的人。
【第97句】:【兵隨將令草隨風(fēng)】(諺)兵士要隨著將領(lǐng)的指揮行動,就像草隨著風(fēng)向而擺動一樣。指在戰(zhàn)斗中,士兵必須堅決服從指揮。 也作“兵隨將轉(zhuǎn)”。
【第98句】:【說到風(fēng)便扯篷】(慣)篷:船帆。 一說有風(fēng)便立刻把帆升起來。1比喻一說什么便馬上要干什么。2比喻態(tài)度轉(zhuǎn)變得很快。
【第99句】:【一鎬頭刨出個金窖】(慣)比喻一下子獲得大量錢財。
上一篇:歇后語的文案,句句值得收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