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老鼠給貓祝壽——獻媚也不看看對象
【第2句】:【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諺)陂:地面不平坦。沒有平地,就不存在陡坡;沒有前往,就不存在回返。 指事物總是對立而又統(tǒng)一的。也指有所施就必有所報。
【第3句】:十二月天找楊梅一難上難
【第4句】:【吃得補藥,吃不得瀉藥】經不起損失。周克芹《許茂和他 的女兒們》:“葫蘆壩如今是吃得補藥,吃不得瀉藥了。”
【第5句】:【潘郎倒騎驢——永不見你畜牲面】(歇)潘郎:晉代潘岳,字安仁,也稱潘安,貌美,詩文中常作為美男子的代稱。畜牲:本指驢,轉用來罵人。指永遠不與壞人見面。 多用來表示斷絕關系。
【第6句】:【打哈哈】(慣)1指湊趣,逗笑。 2指對事情敷衍、應付。
【第7句】:【一言不實,百事皆虛】(諺)指說一句假話,其他事都會讓人懷疑是不真實的。
【第8句】:【杏林】在醫(yī)院常常看到病人送給醫(yī)生的錦旗或匾額上,除了“妙手回春”一類題詞外,還有“杏林春暖”、“譽滿杏林”等贊語。那么,“杏林”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它源起何處?據(jù)說,董奉是三國東吳的名醫(yī),他與北方魏國的華佗幾乎齊名。董奉醫(yī)術精湛,行善樂施,治愈無數(shù)疑難病癥,口碑甚好。董奉到了老年,移居江西廬山。他身處山林,卻心系患者,仍舊熱心為百姓看病。遠近的人們紛紛前來求醫(yī),他看到求醫(yī)者大多是貧苦的鄉(xiāng)民,決定不收任何報酬,甚至連藥費也由自己倒貼。只要求病人一旦康復痊愈,要種植杏樹,小病種一棵,大病種四五棵。病人感恩戴德,爭相種樹。數(shù)年后,董奉居住的院落周圍杏林疊翠,蔚然成林?!靶恿帧背休d了董奉行醫(yī)的佳話,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稱頌,他不僅是醫(yī)術醫(yī)德的楷模,也是植樹造林保護環(huán)境的模范?!靶恿帧币渤闪丝滟濁t(yī)生的美稱了,醫(yī)藥行業(yè)也稱為“杏壇”。
【第9句】:【老壽星】我國自古以來都把長壽老人尊稱為“老壽星”。民間有一“壽星圖”,形成了老壽星的固定像:長額突出,美髯長須,容光煥發(fā),精神矍鑠,手托鮮紅的壽桃,懷抱一根龍頭拐杖,慈祥和善,笑瞇瞇地出現(xiàn)在青松、鹿群、桃林之中?,F(xiàn)在,老人做壽,兒孫獻上壽桃,應該來自壽星圖。那么,“老壽星”源自哪里呢?據(jù)古書記載,“壽星”本是一種星座的名字,又名“南極老人星”。由于它的“壽”字應了人的年歲長久,而星星猶如日月經天,永不泯滅,所以人們愛把“三壽”老人(即上壽100歲、中壽80歲、下壽60歲)統(tǒng)稱為“老壽星”。
【第10句】:八月里的柿子——熟透了;越老越紅
【第11句】:【巧者多勞拙者閑】見“能者多勞”。
【第12句】:【癩蛤蟆吃蒼蠅——將供嘴】(歇)將:方言,剛。指收入有限,剛夠吃飯。
【第13句】:王母娘娘戴花——老妖艷
【第14句】:落榜聽見喜鵲叫——不忍聞
【第15句】:【貧不學儉,卑不學恭】(諺)貧窮的人,不學儉省自然儉??;卑賤的人,不學謙恭自然謙恭。指人的習性受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制約。
【第16句】:黃毛娃娃坐上席——人小輩分大
【第17句】:木頭人投河——不沉(成)
【第18句】:【黃忠人老刀不老】釋義:黃忠:三國時蜀將,英勇善戰(zhàn),武藝超群,《三國演義》寫他與魏將張邰交戰(zhàn),張邰笑他年老,不自量力,他說,我年老,手里的刀卻不老。比喻年紀雖大,本領還在。例句:朱老星噴紅了臉說:“別說老了,咱一輩子都是斗爭過來,黃忠人老刀不老!”
【第19句】:【想吃肉又怕燙了舌頭】(慣)比喻想占便宜,又怕付出代價。也比喻想干事,又害怕。 也作想吃又怕燙舌頭。 想吃肉又怕燙嘴。
【第20句】:不挨皮鞭挨磚頭——吃硬不吃軟
【第21句】:扁擔砸杠子——直打直
【第22句】:蚯蚓走路——能曲(屈)能伸;以曲(屈)求伸
【第23句】:拔蘿卜栽蔥,攆狐貍來狼———茬比一茬辣,一伙比一伙兇
【第24句】:【人多出韓信】(諺)韓信:古代杰出的軍事家,漢初幫漢高帝劉邦建立帝業(yè)的元勛。指人多就會出人才。
【第25句】:【強中更有強中手】(諺)指本領高強的人不可自恃高強,須知高強之中還有更高強的。也泛指學問、才藝的造詣無止境,不可自視過高。 也作強中更有強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強中自有強中手,更有強人在后頭。
【第26句】:【樹葉子掉下來都怕打了頭】(慣)形容非常膽小怕事。 也作落個樹葉怕把腦袋砸碎。 掉片樹葉子都怕打破頭。
【第27句】:【丟把芝麻賺個西瓜】(慣)指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收獲。
【第28句】:【海上飄白云,海底藏黃金,只要海不干,魚蝦便成群】釋義:形容大海美麗富饒。例句:“對,又大又美,而且非常富饒。俗話說:‘海上飄白云,海底藏黃金,只要海不干,魚蝦便成群?!苯又o洪濤又興致勃勃地給她講怎么看水紋,辨流向,避暗礁,識魚群。
【第29句】:赤腳戴禮帽——顧上不顧下
【第30句】:弟弟把花瓶打碎了,姑媽追問這事,他卻不承認。姑媽說:“紙包不住火,油摻不得水,從小不能說假話。”(湖南·長沙)
【第31句】:吃餃子不吃餡——調(挑)皮
【第32句】:中午,我和姑姑都去幫媽媽煮飯,爸爸見了笑著說:“這真是‘七個廚子八個客’?。 保ㄋ拇āぶ铱h)
【第33句】:【犄角旮旯】“犄角旮旯”指的是房間中窄小的角落或狹窄偏僻的地方。它源自北京方言。犄角旮旯是個合成詞,合在一起能用,分開也能用,而且意義不變。 “犄角”指的是牛、羊、鹿等動物頭上生出的堅硬角質物,亦即“角”。由于牛角里邊逐漸收窄,犄角漸成窄小角落之意常指房間中窄小的角落,也可形容人的思想不會轉彎,思路越來越窄,常說他“鉆牛角尖”。 “旮旯”這兩個字成詞歷史不久。“旮”字在《康熙字典》里說與“旭”字通用。而“旯”字在《康熙字典》里根本沒有收入。因此,“旮旯”合起來也表示“角落”應是近百年左右北京人的創(chuàng)造。犄角和旮旯意同,北京人一撮合,合成了“犄角旮旯”。
【第34句】:春天的柳絮一一隨風飄揚
【第35句】:頭戴背簍進城隍廟——想充大頭鬼
【第36句】:【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搟面杖無孔。一竅不通,謂外行, 不懂。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你要寫文章,咱是搟面 杖吹火,一竅不通?!?/p>
【第37句】:【三年郎中妻,抵得半個醫(yī)】(諺)郎中:中醫(yī)醫(yī)生。指醫(yī)生的妻子經常見識醫(yī)生治病用藥,自然就懂得些藥性和醫(yī)理。也泛指長期經見事物,就會熟悉懂行。
【第38句】:【百人百條心,千人千個樣】(諺)指人各有自己的思想、行為與性格,各不相同,這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相貌一樣。
【第39句】:串起來的螃蟹——橫行不了
【第40句】:【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釋義:白露:節(jié)氣名,在陽歷九月七日或八日時天氣轉涼,即將秋熟。迷迷:形容大霧迷蕩。秋分:節(jié)氣名,在陽歷九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秀:谷類植物開花結實。謂白露時節(jié)霧蕩蕩,分來臨稻穗齊。例句:八月,秋興:白露前后霧,主稻穗易實。諺云:“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p>
【第41句】:牛屁股縫里的虻蟲——鉆了空子又吸血
【第42句】:【船到碼頭車到站】(慣)比喻止步不前。
【第43句】:百花爭艷——各放異彩
【第44句】:姐姐嫌自己工資低,想辭掉工作去做生意。爸爸說她:“錢難掙,屎難吃;吹手好當,氣難出。做生意可不是容易的?!保ê幽稀ぽx縣)
【第45句】:【大廟不收,小廟不留】無處收容,找不到合適的崗位。類 似的:天神不納,地煞不收。劉紹棠《鷓鴣天》:“大廟不收, 小廟不留,跟我去當臨時工。”
【第46句】:【賊無歷底中道回】(諺)歷底:內應。指賊行竊無內應,無法下手,往往中途返回。
【第47句】:剛買來的馬兒——不合群
【第48句】:吃過午飯,爸爸便急著去學校開會,誰知剛騎車出去又回來了,原來是自行車沒氣了。爸爸給自行車打足了氣后蹬著車便走,哪料到一不留神摔了一跤,把衣服又給弄臟了。媽媽說:“這真是不是驢不拉,就是磨不轉?!保ê幽稀の溱欤?/p>
【第49句】:爺爺嬌慣我,每次要零花錢總是不少給。這事讓嚴厲的爸爸知道了,他說:“你呀,真是老母豬拱虛土,盡往省勁兒的地方拱?!保ê幽稀ば锣l(xiāng))
【第50句】:【碾砣生芽,狗生角】(慣)碾砣:即碾磙子。比喻事情不可能發(fā)生。
【第51句】:我天性好動,又聽不進別人的批評,媽媽說我是“猴子屁股坐不住,老虎屁股碰不得”。(江蘇·如皋)
【第52句】:媽媽讓我跟她一起去拔瓜地里的雜草,我嫌天熱不想去。媽媽說:“走吧,苦干才能美吃?!保兾鳌の涔Γ?/p>
【第53句】:【買賣買賣,和氣生財/買主買主,衣食父母】做生意,態(tài)度和 藹,才能招攬顧客,有顧客才能生意興隆。古華《芙蓉鎮(zhèn)》: “買賣買賣,和氣生財。買主買主,衣食父母。這是胡玉音 從父母那里得來的家訓?!?/p>
【第54句】:【姓賈的姑娘配姓賈的小子——賈門賈氏】(歇)見“賈家的姑娘嫁賈家——賈門賈氏”。
【第55句】:蒙面人出場——不留臉面
【第56句】:【天上一拳,地下一腳】(慣)形容說話東拉西扯或做事沒有條理。
【第57句】:【人怕丟臉,樹怕剝皮】(諺)人要是丟失了臉面,就無法在人前立足;樹要是被剝了皮,就斷了根和梢的脈絡,無法存活。指人活臉面,絕不可做丟臉面的事。 也作人怕沒臉,樹怕沒皮。 人怕傷面,樹怕剝皮。
【第58句】:吃飯?zhí)蛲脒叀F相畢露;吝嗇鬼
【第59句】:【沒到西天,碰上如來佛了】(慣)西天:我國古代佛教徒稱印度。如來佛:即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比喻半路上遇到了好人、救星。
【第60句】:烏龜皎王八——自家人不識自家人
【第61句】:【天塌下來有地接著】表示能夠承受,不會有什么困難。王 統(tǒng)照《山雨》:“本來那邊是那邊,他們是他們,天塌了有地接 著,到了時候,吃虧也沒他們的份!何苦替古人擔憂?”
【第62句】:三歲小孩貼對聯(lián)——不知上下
【第63句】:【站在河邊不脫鞋】(慣)比喻不深入實際或不做實事。
【第64句】:【左撇子改不了】吃飯左手用筷子,一經養(yǎng)成習慣,則難用 右手。借指不容易改變。左,又指極左思想。電視?。骸坝?些人就是左撇子改不了,情況變了,也還是老一套。”
【第65句】:【房東】“房東”義為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主人,與“房客”相對。那么,為什么叫房東不叫房西?因為中國自古以來,以東為上、為大,所以,東房就是上房。中國的老式房屋,一般都是一座南朝向的主屋,主屋的前面兩側再造東西向的廂房。主屋的東首房間就是上房,而上房定是主人或家中最有權威人的住房。上房晚輩和下人都不能住,就更不要說出租或借給外人住了。所謂的房東就是住在東首上房的人。可見,房東、東家都表示主人的意思。至于為何以東為主,在《禮記》中的《曲禮篇》記載:“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客若降等,就主人之階。主人固辭,然后客復就西階?!边@句話說的是,有關主客之間禮儀的規(guī)定。從文中可以看到,“東”位就是代表主人。我們平常所說的“做東”、“東道主”中也包含了這個意思。
【第66句】:【吊兒郎當】“吊兒郎當”是指不認真、不嚴肅、不負責任的生活方式,做事不準確求實、邊干邊玩、得過且過、嘻嘻哈哈甚至嬉皮笑臉的工作作風。 “吊兒郎當”出自北京俚語。早在清末的言情小說、評書、戲劇中就已引用,現(xiàn)在北京口語中也經常使用,并已傳播到全國各地。只是詞典中多未收入,應是個缺憾。“吊兒”在北方話中是吊起懸掛的東西,含有搖擺不定的意思?!袄僧敗痹谖闹袆t有頹唐或衣服寬大不合身之意。因此,“吊兒”和“郎當”合起來,就有了松松垮垮散散漫漫不負責任之意了。
【第67句】:【提哪把壺哪把壺不開】(慣)形容事事不順利。
【第68句】:【七錢銀子二分銅的銀元——假也假不了多少】(歇)銀元:也作銀圓,舊時使用的銀質硬幣,價值相當于七錢二分白銀。一個銀元摻進了二分銅,所占的比重很小。 指即使有假也假不到哪里去。
【第69句】:兔子上樹——趕急了
【第70句】:【冤死別告狀,窮死別當當】(諺)告狀:向衙門遞上訴狀書。當當:用實物抵押現(xiàn)金。指舊時衙門和當鋪,是最黑暗和剝削最殘酷的地方。
【第71句】:【當面鑼,對面鼓】(慣)比喻面對面把話說清楚。
【第72句】:【騎驢看唱本——走著瞧】(歇)唱本:記錄曲藝或戲曲唱詞的小冊子。本指邊走邊看唱本,轉指事情結局如何,等著看以后的發(fā)展變化。 也作騎在毛驢上看唱本——走著瞧。 騎著毛驢看書——走著瞧。
【第73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們常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蹦敲矗裁词恰案⊥馈保扛⊥朗欠鸾逃谜Z.浮屠,也叫“浮圖”、“休屠”。起初,佛教徒被稱為“浮屠”,佛教被稱為“浮屠道”。后來,稱“佛塔”也叫“浮屠”?,F(xiàn)在大家說到浮屠,一般都只指佛塔了。佛塔的層數(shù)一般為單數(shù),如五、七、九、十三級等,其中以七級為最多,因此有“七級浮屠”的普遍說法。佛塔原來是用來埋葬有德高僧的身骨或藏佛經的,所以,造塔的功德很大。但是,為死去的人造塔,畢竟不如救活人一命更有意義,因此有俗語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币庠诠膭畲蠹胰ネ炀劝V迷不化的眾生,讓他們得度?!段饔斡洝返诎耸鼐陀幸痪洌骸熬热艘幻瑒僭炱呒壐⊥?。快去救他下來,強似取經拜佛。”這句話道出了佛的終極目的,佛即救人。從大處說,普度眾生。
【第74句】:【渾身都是膽】極為大膽。成語:膽大包天。明代《古今小 說》:“原來走私商道路的,第一次膽小,第二次膽大,第三第 四次渾身都是膽了?!?/p>
【第75句】:【不怨狼吃羊,只怨羊上坡】(慣)比喻黑白顛倒,是非不分。
【第76句】:【漏口風】見“露口風”。
【第77句】:【裝洋蒜】(慣)比喻裝糊涂或裝腔作勢。
【第78句】:【患難朋友,艱苦夫妻】(諺)患難中建立起來的友誼最堅實,艱苦中打磨過來的夫妻最恩愛。指好朋友貴在經過患難的考驗,好夫妻貴在走過艱苦的歷程。
【第79句】:【冬天的大蔥——葉黃根枯心不死】(歇)比喻人或集團表面上雖已衰敗,但不死心,仍有復活的念頭。 含貶義。
【第80句】:【大口小口,一月一斗】(諺)不論大人或小孩,在吃糧上,一人一月總得一大斗。指口糧的耗費是硬指標,不容含糊。
【第81句】:【張飛打鐵——人硬貨也硬】(歇)硬:前硬字指強硬;后硬字本指堅硬,轉指強硬、過硬。指人性格剛強,本領過硬。
【第82句】:【人眼是秤,人心是鏡】眾人對待事物能衡量出輕重,分清 是非。類似的:人眼是尺,人心是秤。古華《姐姐寨》:“眾人 的眼是秤,心是鏡,人家當了你的面不敢說,背你的面就什 么都數(shù)落出來。”
【第83句】:耗子啃茶壺——滿口是瓷(詞、刺)
【第84句】:我和小梅是同班同學,又是鄰居,可屢次考試總落到她后面。我百思不得其解,便問媽媽。媽媽說:“人家小梅可是鴨子游水,看似優(yōu)哉,使的是暗勁。”(河南·鄧州)
【第85句】:街上賣笛子——自吹
【第86句】:狐貍扮觀音——扮來扮去是個狐貍精
【第87句】:剛逮住的鯉魚——活蹦亂跳
【第88句】:【往傷口上撒鹽】(慣)比喻對遭受痛苦和不幸的人惡意傷害,使其更加痛苦。
【第89句】:【首級】《三國演義》描寫張飛勇猛“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耳”?!笆准墶敝械摹笆住北玖x是頭,可為什么又被稱為“首級”呢?這與古代的軍級制度有關,它源于秦國的商鞅。商鞅到了秦國,實行了變法,在軍事領域確立了一套新的軍級制度,以取敵人頭顱的數(shù)目作為評定爵位的基礎和依據(jù)。新制度規(guī)定:每斬獲一個敵人頭顱,士兵就可以獲得爵位一級、田宅一處和仆人數(shù)個。斬獲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越高,最高可至二十級。因為一首對一級,因而久而久之,人們就將頭顱稱為“首級”了。秦國的軍功授爵制度對普通士兵很有吸引力,依當時的規(guī)定,如果一個士兵在戰(zhàn)場上獲得兩個敵人首級,那么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成為自由人,他做奴隸的妻子也可以轉為平民。而且,如果父親戰(zhàn)死沙場,他的功勞可以由兒子繼承。這無異于一人拼命,全家受益,因此極大提高了秦軍的戰(zhàn)斗力。秦國的強大,與商鞅的這些制度有直接關系。到了北宋,廢除了首級制度,但“首級”這個詞卻保留到了今天。
【第90句】:吃飯防噎,走路防跌。
【第91句】:【一槌敲中鼓中心】(慣)比喻一句話說中了要害。
【第92句】:【土地老爺住深山——自在沒香火】(歇)比喻人受冷落,無人理睬。
【第93句】:【饑荒年餓不死手藝人】見“荒年餓不死手藝人”。
【第94句】:【鋸開大口兒】敞開口,不加限制。浩然《艷陽天》:“我是 不見兔子不撒鷹;沒個底碼兒在手里,我就是找著李鄉(xiāng)長, 也不能鋸開大口兒呀!”
【第95句】:我去姨媽家回來時提了一點東西。唉!真累,難怪媽媽常說“好手不拿四兩”。(廣西·柳江)
【第96句】:【六親合一運】釋義:六親:六種親屬?!蹲髠?昭公二十五年》杜預注:指父子、兄弟、姑姐、甥舅、婚媾、姻婭。亦泛指所有親屬。比喻親屬之間有相同的命運。例句:俗語說得好:六親合一運。那朱恩家事也頗長起。二人不時往來,情分勝如嫡親。
【第97句】:【出污泥而不染】(慣)比喻在污濁的社會環(huán)境中生活,卻不沾染壞習氣,保持著高尚純潔的品質。
【第98句】:【好漢護三村,好狗護三鄰】(諺)英雄好漢能保住周圍村莊的安定,一條好狗會護住周圍鄰居不遭偷盜。指是好男兒就要做好一方的保護神。 也作“好狗護三鄰,好漢護三村”。
【第99句】:【識人識面不識心】(諺)認識人的外貌容易,了解人的內心卻很難。 指人心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