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不走的路走三遭】(諺)三:多的約數。以為今后不會去走的路,說不定以后會多次去走。比喻人的前途很難預料,必須有適應變化的思想準備。 也作“不走的路還要闖三遭”。
【第2句】:【膽小如鼠,心兇如狼】釋義:形容人膽小、心狠。例句:此地事無一定,書店也早已膽小如鼠,心兇如狼,非常難與商量。但稿子放在上海,究竟較易設法,勝于藏在北平箱子里。
【第3句】:【黑貓不捉耗子,還有白貓】釋義:比喻事情總會有人干的。例句:我倒覺著對待工作不能心急,胖子不是一嘴吃的。春天必刮東風,伏天總要落雨,黑貓不捉耗子,還有白貓哩!
【第4句】:一條道兒走到黑——死心眼
【第5句】:河水不犯井水——各干各的
【第6句】:【天不能總睛,人不能常壯】釋義:比喻難免要發生意外的事。例句:常言說:“天不能總青,人不能常壯。”這牛要病,我們有什么辦法?
【第7句】:板上釘釘——變不了;沒跑;實實在在;穩打穩扎
【第8句】:【扎筏子】(慣)扎:捆,束。比喻拿別人當出氣筒,發泄怨氣,震懾眾人。 也作“作筏子”。
【第9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情越少越好。意即怕麻煩,不愿負 責任。海外陳若曦《二胡》:“祖父絕口不提孫子要出國的愿 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不希望牽扯到自己身上。”
【第10句】:【鐘不扣不嗚,鼓不打不響】釋義:比喻事情做了,總會被人知道。例句:鐘不扣不鳴,鼓不打不響。欲人不知,莫若不為。你做的事,外邊哪一個不說的?
【第11句】:奶奶叫小倩端爐灰,可一連催了幾次她都沒動。奶奶邊掃邊說:“我寧可少耕二畝地,也不跟你這牛慪氣。”(河北·冀州)
【第12句】:鼻子大了壓到嘴——難開口;口難開:不好張口
【第13句】:【七情六欲】“七情六欲”一詞,源于儒家典籍。“七情”是儒家所指的人的七種感情,語出《禮記·禮運》,指人的喜、怒、哀、懼、愛,惡、欲,是與生俱來的,不用學習。中醫講的七情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感的總稱。七情的變化,一般屬于生理活動范圍。而“六欲”是指人的各種欲望,《呂氏春秋·貴生》對六欲作了解釋,東漢高誘作了注釋,認為所謂六欲,是指生、死、耳、目、口、鼻。佛教引進后,從佛家角度對六欲作了新的概括,佛家以色欲、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為“六欲”。后來,人們把“七情”和“六欲”聯系起來,用來泛指人的各種感情和欲望。如《金瓶梅詞話》“單道世上人,營營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的關頭,打不破酒色財氣圈子。”直到現在,“七情六欲”一詞還經常被使用。
【第14句】:【路不平,有人踩】釋義:事情不公平,就會有人過問。例句:“路不平,有人踩。他做的不對,別人就要說話。”
【第15句】:【費力不討好】見“吃力不討好”。
【第16句】:土地爺的屁——神氣
【第17句】:機關槍打鴨子一呱呱叫
【第18句】:有一道數學題,爸爸給我講了四五遍,我還是不會。爸爸生氣地說:“木頭鉆個眼能透氣,你卻是塊鉆不透眼的木頭。”(江蘇·連云港)
【第19句】:臉上長瘡——面子上不好看
【第20句】:【人到窮時想賣天】(諺)天是無法賣的,但人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連天也想賣。指人到窘窮無援的時候,便會想入非非,不顧一切。
【第21句】:【無事而戚,謂之不祥】(諺)戚:憂愁哀傷。不祥:不吉利。指無緣無故地悲傷哀泣,是災禍來臨的不祥之兆。
【第22句】:【花對花,柳對柳,破畚箕對折笤帚】釋義:比喻男女雙方十分相配。例句:“揀一個日子,便好過門,這方是田莊小家禮數,有何不可。”正是:“花對花,柳對柳,破畚箕對折笤帚。”
【第23句】:【壺中無酒難留客】(諺)沒有酒肴招待,就難以留住客人。比喻沒有必要的物質條件,就吸引不住想要得到的人才。
【第24句】:百花爭艷——各放異彩
【第25句】:【跟在人家屁股后頭轉】沒有主見,或不能自主,隨大流。 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現在咱們什么事就得跟著人家 的屁股后頭轉。人家說一,咱們就不能說是二。”
【第26句】:爸爸問我你的數學怎么沒考及格,我說考試那天有點頭暈。媽媽說:“別睡不著怪床歪,以后學習認真點。”(江蘇·鹽城)
【第27句】:【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諺)三九:冬至節后第三個九天。三伏:夏至節后分頭伏、中伏、末伏。指一年之中,三九天最冷,三伏天最熱。 也作冷不過三九,熱不過三伏。 熱不過三伏,冷不過三九。
【第28句】:【裝龍似龍,裝虎似虎】(慣)指善于模仿或表演,裝扮什么像什么。
【第29句】:【又想吃,又怕燙嘴】(慣)比喻既想得好處,又怕付出代價。 也作“又想吃又怕燙”。
【第30句】:【 賣瓜的不說瓜苦】不說自己的缺點,不說對自己不利的 話。類似的:賣酒的不說酒薄。劉云若《(舊巷斜陽)自敘》: “幽默雜志、論語社都有一條社章,是‘不說自己的文章不 好’。這是對的,賣瓜的誰肯說瓜苦呢?”
【第31句】:木匠打鐵——改行
【第32句】:叔父說我哥辦事是“嘴上沒毛,做事不牢,東一拖子西一耙子,上一斧子下一榔頭,像桿沒星的秤”。(河南·郟縣)
【第33句】:爺爺給我和幾個堂兄妹買了些果子,我們都爭先恐后地去要。奶奶見了說:“有吃自然到,不用跳上灶。”(廣西·柳州)
【第34句】:野蜂飛進漁網里——專找空子鉆
【第35句】:【多求不如省費】(諺)多求:多方尋求開發財源。省費:節省一切開支。財物的耗費是個無底洞,財源再廣,也供不了無休無止的耗費。 指增加收入,不如節省開支。
【第36句】:流水簿做袍子——滿身都是賬
【第37句】:【熟讀王叔和,不如臨癥多】(諺)王叔和:魏晉時期名醫,著有《脈經》十卷。熟讀王叔和的醫著,不如多積累臨床診治的經驗。指醫家貴在臨床實踐。
【第38句】:鐵錘打在橡皮上——不聲不響
【第39句】:【挨打不記數】(慣)比喻吃虧受挫卻不記取教訓。
【第40句】:【嬌養不如歷艱】(諺)歷艱:經歷艱難困苦。指對孩子嬌生慣養,比不上讓他們在艱苦的生活環境中接受磨煉為好。
【第41句】: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第42句】:屬玻璃的——經不起敲打
【第43句】:玻璃杯盛雪——明明白白;明白
【第44句】:烏鴉扮孔雀——不倫不類
【第45句】:有兩個婦女,人稱“尖薄溜能”。有一次,為一元錢發生了糾紛。媽媽說:“這兩個人是尖對尖,能對能,皂角刺對住葫蘆蜂。”(河南·淅川)
【第46句】:【蜂刺入懷,解衣去趕】(諺)指黃蜂要是鉆進衣襟里,就必須馬上解開衣襟趕跑它。比喻情況緊迫時,不容有任何遲疑,必須立即采取緊急措施。 也作蜂蠆入懷,隨即解衣。蠆(chai):蝎子一類的有毒動物。 蜂蝎入懷,各自解衣。
【第47句】:【一輩子不剃頭,也不過是個連毛僧】(慣)指不過如此,沒什么大不了。
【第48句】:彩云和白云談情——吹就散(苗族)
【第49句】:【全福人】結婚前請“全福人”幫忙,結婚時請全福人操持是結婚時的一種風俗。所謂“全福人”,一般指此人自己的父母健在,老公及公公婆婆也健在,她自己還需要兒女雙全。這是為什么呢?它來源于要借“全福人”的福,非全福人不能到跟前。縫被子需要全福人幫忙,被子的四角要放上紅棗、桂圓、花生、蓮子,寓意早生貴子;新娘子吃的餃子、長壽面需要全福人來做;結婚這天,娶親太太需要由全福人來充當;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同坐,并由全福人喂沒有煮熟的餃子,邊喂邊問:“生不生?”新娘定要回答:“生。”(生孩子與水餃生同音);睡前要由全福人給新人鋪好被褥,放上栗子、花生、棗,意為“早立子,花搭著生。”至此,全福人的任務圓滿完成。
【第50句】:【各人自掃門前雪】(諺)比喻人應該做好自家的事,不必插手去管別人的事。 也作各家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屋上霜。 自己各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只掃自己門前雪,莫管別人屋瓦霜。
【第51句】:【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原指武藝高強,借指精通有關方 面的技術。師陀《果園城記》:“就是說他得教國文、地理、歷 史、自然、算術,甚至還得會教體操,十八般武藝他得件件精 通。”
【第52句】:老虎長翅膀——能飛能闖
【第53句】:【老不以筋骨為能】(諺)指人到了老年,筋骨弱化,不能再憑力氣逞能。 也作老不以筋骨為力。 人老不以筋骨為能。
【第54句】:【草膘料力水精神】釋義:吃草能使牲口長膘,吃料能使牲口增力,喝水能使牲口存精神。例句:如果黑夜喂不好,牲口就要受傷,一夜要喂五六次,我有的工夫一次接一次,直喂到天亮才算。這吃草料飲水還有講究,常言說:“草膘料力水精神”。
【第55句】:賣西瓜的碰到賣王八的——連滾帶爬
【第56句】:【白布落在染缸里——洗不清】(歇)比喻冤情洗刷不清。 也作“白布進了染缸——漂不干凈”。
【第57句】:【不敢越雷池一步】(慣)雷池:古雷水自今湖北省黃梅縣界東流,經今安徽省宿松縣,至望江縣東南,水積成池,稱雷池。語本晉·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于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意思是勸溫嶠坐鎮原防,不要越過雷池向東。指不敢超越一定的界線或范圍。
【第58句】:扯著耳朵腮頰動——互相牽連
【第59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諺)浮屠:也作浮圖,梵語,即佛塔。能救活一條人命,那功德比建造一座七層高的佛塔還大。指救活人命是功德無量的事。 也作救人一命,勝過造佛七尊。 救人一命,勝造一座寶塔。
【第60句】:鴨子吃蝸牛——食而不知其味;全不知味
【第61句】:因生意不好,舅舅開的百貨商店倒閉了,這兩天,他又琢磨著想開個飯店。舅媽在一旁愁眉苦臉地說:“壺中無酒難待客,盤子無菜難壓桌,大風刮倒了梧桐樹,叫咱從哪兒弄錢再開張呢?”(山東·陵縣)
【第62句】:【星期】“星期”已經和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聯系得非常緊密,調節著我們的生活節律。那么,星期是怎么來的呢?原來,“星期”是從國外引進的。星期這一名稱的由來,可追溯到古代的“七曜”。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聯系起來,稱為七曜,曜,即耀,七曜就是七顆明亮的星。公元前七世紀,巴比倫人即以“七曜”記日,七天為一周,依次名為日曜(星期日)、月曜(星期一)、火曜(是期二)、水曜(星期三)、木曜(星期四)、金曜(星期五)、土曜(星期六)。并把這些星視為“星神”輪流值班,每個星神值一日,所以“星期”就是星神值班的日期。八世紀時,摩尼教徒從中亞康居國將七曜記日法傳人我國。我國稱星期為“曜日”,即日曜日(星期日)、月曜日(星期一)、火曜日(星期二)、水曜日(星期三)、木曜日(星期四)、金曜日(星期五)、土曜日(星期六)。漸漸的,和人們的生活日益緊密,特別是近代工業的發展,和國外聯系越來越廣泛,用星期安排工作、生活已成習慣。
【第63句】:【真佛面前不燒假香】(諺)比喻在知情或懂行的人面前不得編造謊言。
【第64句】:【起了個五更,趕了個晚集】(慣)五更:從黃昏到拂曉的一夜間共分為五更,這里指第五更,正是拂曉時分。趕集:到集市上買賣東西。 起了個大早,到集市卻很晚。比喻起步很早,卻耽擱了時間,誤了辦事。 也作“起五更,趕晚集”。
【第65句】:不能讓壞人進我們的寨門,不能讓敵人進我們的國土。
【第66句】:黃河的石頭——經過大風浪的
【第67句】:【成人容易做人難】(諺)成人:指人發育成熟。做人:指做一個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指成人容易,但要成為一個有修養有作為的人卻很難。
【第68句】:【盆朝天,碗朝地】(慣)形容東西放置無序,亂七八糟。
【第69句】:幾場秋雨過后,天氣有些冷了。我問爸爸:“冬天還沒到,咋這么冷呢?”爸爸說:“一場秋雨一場寒,三場秋雨換上棉。”(陜西·寶雞)
【第70句】:【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諺)比喻機會難得,不能隨便錯過。
【第71句】:【 人非圣賢,誰能無過】人難免有過錯,不必灰心。浩然《艷 陽天》:“年輕人,沒經過事,少鍛煉呀。人非圣賢,誰能無過 呢?”
【第72句】:打雷不下雨——光響(想)有啥用;虛張聲勢
【第73句】:【三軍】現在所謂“三軍”,一般泛指軍隊的統稱,也指海陸空三軍。毛澤東長征詩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之句,即是泛指紅軍。 “三軍”源自古代的軍隊編制。春秋戰國時期,晉、齊、魯、楚等國軍隊都設有上、中、下三軍或左、中、右三軍。其中以中軍的地位較高,也更為驍勇善戰。后來又演變為前、中、后三軍。唐宋以后,前、中、后三軍已經成為軍隊的一種固定的建制。不過,這時“三軍”的概念與春秋時期已有很大的不同,而是指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中軍即由主將親自統帥的部隊,也是全軍的主力。前軍即先頭部隊,后軍即擔任后方掩護、警戒任務的部隊。到了現在,前、中、后的三軍建制已完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陸、海、空三軍。
【第74句】:【錐子剃頭——一個師傅一個做法】(歇)剃頭不能用錐子。指各人有各人的不同做法。
【第75句】:拔蘿卜栽蔥,攆狐貍來狼———茬比一茬辣,一伙比一伙兇
【第76句】:【船漏水入,壺漏內虛】釋義:船漏了,水就進來,壺漏了,水就流完了。比喻方式相同,結果相反。例句:“鬻棺者欲民之死,蓄谷者欲歲之饑。‘船漏水入,壺漏內虛’也。”
【第77句】:【兩眼一抹黑】(慣)1比喻新到一個地方,什么人也不認識,什么情況也不了解。2指沒文化,不識字。 也作兩眼一麻黑。 兩眼墨黑。 睜眼一抹黑。
【第78句】:心里塞團麻——亂糟糟
【第79句】:【不將辛苦意,難得世人財】釋義:不合辛茹苦,就難賺到錢財。例句:“你看不會做買賣,那老爹托你么?常言‘不將辛苦意.難得世人財’。”
【第80句】:燒紅了的煤球——吹不得,捧不得
【第81句】:【身熱怕加衣】(諺)比喻人已經承受著煩難的困擾,最怕的是再增添新的更大的麻煩事。
【第82句】:電視電話——耳聞目睹
【第83句】:【人不保心,木不保寸】(諺)人不能擔保誰的心都是好的,樹也不能擔保它寸寸都是好木材。指人心隔肚皮,最難猜測。
【第84句】:【吃虱子留后腿】(慣)虱子:昆蟲名,腹大,橢圓狀,寄生于動物身上吸食血液。吃虱子還要留下后腿,下次再吃。形容人非常吝嗇、小氣。
【第85句】:鄰居于大叔今年成了遠近聞名的萬元戶。一次他買了二十元的有獎儲蓄券,中獎得了一臺電視機。村里都說:“咳,這真是餑餑偏往肉湯里滾哪!”(山東·棲霞)
【第86句】:【背后有眼睛/后腦勺長眼】指人的感覺敏銳。茅盾《霜葉 紅似二月花》:“阿巧,你得記住我背后也有眼睛,你得安分 些。”
【第87句】:【唐胖子掉在醋缸里——撅酸了】(歇)唐胖子:泛指游手好閑之徒。 撅酸:吃醋。指在男女關系上產生嫉妒心。
【第88句】:老龍王投江——死得其所
【第89句】:【將本求利】(諺)做生意先得籌集本錢,有本錢才能生出利潤。指做生意為的是求取利潤,而投入資本是求取利潤的先決條件。
【第90句】:中午,到了做飯的時候,爺爺讓三叔去挖些紅薯,三叔不想去。爺爺說:“你呀你,你是干活撓撓頭,吃飯愛加油。”(河南·泌陽)
【第91句】:【憑三寸不爛之舌】具有游說的口才。明代《水滸》:“小生 必須親自去那里,憑三寸不爛之舌,說他們入伙。”
【第92句】:【披著羊皮的狼】兇惡者偽裝成溫順者。香港阮朗《香港 風情》:“碧姬是瞎了眼睛,連披著羊皮的狼——她都愛!”
【第93句】:【飛到九霄云外】(慣)形容跑得很遠或消失得無影無蹤。
【第94句】:【 吃過河豚,百樣無味】河豚味美。謂見過大世面,對一般 事就看得淡了。清代《孽海花》:“俗話說得好:吃過河豚,百 樣無味了。若是做了上海道,也是百官無味了。”
【第95句】:【官不修衙,客不修店】(諺)衙:公府衙門。當官一任三年,任滿隨即調離,故不修衙門;旅客隨住隨走,任憑旅店破舊,也絕不維修。 指臨時應付的差事,不會作長遠打算。
【第96句】:【小年】中國民間稱臘月二十三為小年。這一天.民間有祭灶、掃塵、采辦年貨的習俗。祭灶,民間很早就有關于灶神的傳說。舊時,灶神每家必供,它同門神、井神、廁神、雷神一起成為五位家堂神,職責是保護家宅安寧,不讓閑神野鬼騷擾,稱為“五祀”。每到臘月二十四,灶君上天朝玉帝,前一天晚上,人們就在鍋臺邊擺上糖果、年糕等供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焚香膜拜。掃塵,北方稱掃房,南方稱撣塵。掃塵的習俗源于堯舜時代的“掃年”——古代先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由于是迎接新的一年,又是清潔衛生、除疫滅病的良好習俗,所以流傳至今而不衰。小年以后,年味越來越濃。
【第97句】:【水不來,先壘壩】釋義:比喻事先做好防范工作。例句:那年搞清查,要不是我妹子從招待所里探聽點消息,你能做到水不來先壘壩?
【第98句】:【菠菜煮豆腐,一清二白】釋義:比喻清楚明白,沒有差錯。也比喻彼此關系清白。例句:他們眼如鼠,心如虎。這些人,菠菜煮豆腐,一清二白,誰跟他打私交啊!
【第99句】:【不騎馬,不摔跤;不打水,不掉筲】(諺)筲(sha。):水桶。指不騎馬就不會從馬背上摔下來,不打水就不會把桶掉到水里。指凡干事情總不免會出差錯。
上一篇:網紅民間俗語俗話,針針見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