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不為五斗米折腰】此語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不向惡勢力低頭,有強烈的正義感。典出唐房玄齡等著的《晉書·陶潛傳》:“潛嘆日:‘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發生在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陶淵明身上。公元405年秋,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鄉不遠的彭澤縣當縣令。這年冬天,潯陽郡派遣督郵劉云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劉云是一個貪婪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驛館,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陶淵明素來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鑒于上司的面子,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馬上動身。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這時陶淵明再也忍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說:“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從此隱居南山,終身不仕。才有了“種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山水田園詩。后人很欣賞陶淵明這種不向小人低頭的品質,于是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BBB便流傳開來。
【第2句】:鴨子吃曲蟮——生吞活剝
【第3句】:狗熊戴涼帽——里外不像人
【第4句】:【上邊動動嘴,下邊跑斷腿】瞎指揮,形成混亂。相關的:上 邊放個屁,下邊一臺戲。古華《浮屠嶺》:“公社主任梁友如 親自把這一光榮任務布置給田發青。真是上邊動動嘴,下 邊跑斷腿,田發青可作大難了。”
【第5句】:班主任老師在班內講一位同學丟失東西一事時說:“沒做賊,心不驚;沒吃魚,口不腥。拿了別人東西的人,他不但坐不穩而且心也不安。”(河南·淮陽)
【第6句】:吃罷中飯睡一覺,健健康康活到老。
【第7句】:【作舍道邊,三年不成】(諺)在大道旁邊筑房舍,過往行人多,七嘴八舌,主人拿不定主意,三年也筑不成。指做事多謀寡斷,難以成事。
【第8句】:【 既在江邊站,定有望景心】謂來者有意,有目的而來。類 似的:既在神前站,就有看佛心。劉云若《小揚州志》:“老弟 你既在江邊站,定有望景心,必定是花錢找樂兒來的。”
【第9句】:【要宜麥,見三白】(諺)三白:三場好雪。要想麥子豐收,最好是臘月里能連下三場好雪。指冬雪是麥子豐收的保證條件。
【第10句】:放學回到家,我掏出書和本子寫作業。可是,怎么也找不到鋼筆,急得我亂轉。奶奶在一旁笑著說:“當官的把印都弄丟了,還中哩?”(河南·內鄉)
【第11句】: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聽不進
【第12句】:【生瘡不曉得化膿,放屁不曉得臉紅】(慣)斥責人不知羞恥或不懂道理。
【第13句】:吃多了安眠藥——不省悟
【第14句】:縣上有個會,我們都想去看熱鬧。老師卻說:“你們不買騾子不買馬,去干啥?還不呆在家里做作業!”(陜西·武功)
【第15句】:黃鼠狼聽見雞叫——垂涎三尺
【第16句】:刀越磨越亮,勁越練越強。
【第17句】:【海軍帽飄帶】海軍戰士帽子后面都綴著兩根黑色的飄帶,看起來很瀟灑英武。它是怎么來的呢?據說在1805年,稱霸歐洲的拿破侖艦隊被英國海軍統帥納爾遜率領的艦隊擊敗,徹底粉碎了拿破侖進攻英國的念頭。然而,在這次海戰中,納爾遜受重傷死去。英國皇家海軍為了悼念這位偉大的統帥,在發喪時全體水兵都在帽后綴上兩條黑紗,表示哀悼和敬意。由于納爾遜將軍深得水兵的敬重,治喪之后,水兵們都不愿意摘去帽子上的黑紗。為了尊重水兵的意愿,英國海軍正式規定海軍士兵帽后加綴兩條黑色飄帶,并從此形成傳統。后來,許多國家模仿英國,照貓畫虎地搬了過來,帽上的飄帶成了海軍的顯著標志。
【第18句】:人老還穿兒時衣——過時貨
【第19句】:【石子扔到河里,聽個響聲】指應該有反應,有回音,有反 饋。張抗抗《北極光》:“白耽誤你的時間,寫了多少張申請, 沒有答復。石頭扔到水里還聽個響,唉!”
【第20句】:【 放.長線,釣大魚】從長計議,不要急于求成。李曉明等 《平原槍聲》:“何必打草驚蛇呢,不如放長線,釣大魚。”
【第21句】:【端公盆,說公理】(慣)指主持公道,說公平合理的話。
【第22句】:【 撒手不由人】放手就無法控制。劉云若《紅杏出墻記》: “這是撒手不由人的事,本來初次見面,怎能把你鎖在這里, 放你走了,說不定你就不再來。”
【第23句】:【二虎相爭,必有一傷】見“兩虎相斗,必有一傷”。
【第24句】:學校舉行演講比賽,我怕自己講不好,就不敢報名。爸爸說:“三年胳膊三年腿,十年練不出一張嘴。”鼓勵我去試試。(河北·易縣)
【第25句】:猴兒照鏡子一里外不是人
【第26句】:【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釋義:比喻當面對人熱情,背后卻陷害人。“盆”又作“把”。例句:我告訴姐姐,一輩子別見他才好。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第27句】:【倒抽一口冷氣】冷不防受到意外的打擊。馬烽西戎《呂 梁英雄傳》:“雷石柱一聽,驚得倒,抽了一口氣,心‘通通通’ 跳起來。”
【第28句】:【 爭氣不爭財】人要上進,不可圖財。清代《醉醒石》:“爭 氣不爭財。只要事成,便是百金,家父不出我出。”
【第29句】:媽媽常對我說起她小時候的一件事。那時,她外祖母家很窮,外祖母還常生病。外祖母就對媽媽說:“有什么,別有病;沒什么,別沒錢。這兩件事都讓咱攤上了。”(山東·臨清)
【第30句】:【 秋風掃落葉】形容來勢迅猛,迅速掃除。張孟良《兒女風 塵記》:“救濟院的傳染病還在流行,孩子們像秋風掃落葉一 樣接連著死去。”
【第31句】:【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仁義道德比財富重要。明代 《警世通言》:“后人評論世俗倚富欺貧,已定下的婚姻猶有 圖賴者,況以宦家之愛女,下贅貧家之孤兒,支翁真盛德之 人也!這才是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第32句】:【死不死,活不活】(慣)死不了,也活不好。1指備受病痛的折磨。 2指受盡苦難的折磨,生不如死。 3指被打得死去活來。 也作死不死,生不生。 死不能死,活不能活。
【第33句】:【扁擔挑水——平肩人】(歇)本指挑小時扁擔平放在肩,轉指雙方地位平等,不分高低。
【第34句】:小芳見小虹買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回到家也向父母要。她爸嘆氣說:“芳,不是當爸的不給你買,穿衣看門房,吃飯量家當。咱們家的條件不能跟人家的比呀!”(河南·輝縣)
【第35句】:瓜好吃不在大小,人健康不在胖瘦。
【第36句】:兔兒的眼睛——紅仁(人)兒
【第37句】:【高山點燈名頭大】釋義:比喻有名氣。例句:三爺,你家大德堂是高山點燈名頭大。當年,張大帥也在你們后花園趴過風,今天我請“老北風”商量大事。
【第38句】:【過年娶新媳婦兒——雙喜臨門】(歇)指兩件喜事同時到來。
【第39句】:【老鼠掉到風箱里受夾板氣】氣,兼指氣流、氣惱,指受雙 重的指責。老鼠,也說:耗子。申躍中《掛紅燈》:“可人家還 是說我膽小怕事,不像個造反派的樣子 。我是老鼠掉到 風箱里,兩頭受氣”
【第40句】:【砸鍋】“砸鍋”這一俗語常用來比喻把事辦壞了。如“把事辦砸了”。 “砸鍋”源自戲劇不同劇種的聯合演出。清末民國初年,我國北方的京劇曾同直隸梆子(今河北梆子)同臺演出,而劇目、表演等又仍舊各自保持原狀不相混同。人們就將這種班社俗稱“兩下鍋”或“雙下鍋”班社。后來,唐山地方戲評劇后來居上,登上京津舞臺,成為北方影響力較大的劇種之一。有時出現了京、評、梆同臺演出的場景,人們稱之為“三下鍋”。另外,京劇演員為了扮演自己所不會的角色而臨時去鉆研、排練,拓寬戲路,本行也俗稱為“鉆鍋”。在這里,“鍋”已經成了“戲”的代名詞。舊時,人們常用“砸鍋飯”來喻失業,而戲要是唱得不好演不下去,自然也就“砸鍋”了。如果演砸了,兩下鍋也好,三下鍋也好,自然又得另起鍋灶。
【第41句】:【吐唾沫】生活中我們常見這種現象:當一個人遇到晦氣之事或說錯了話時,會“呸!呸!呸!”連吐三次唾沫;當他與所鄙視甚至仇恨的人擦肩而過時,也會回身對著這人的背影重重地吐口唾沫,這是為什么呢?民國時期,江紹原先生對唾沫文化進行了非常有趣的探討。透過他所搜集的諸多史料可以看出,唾沫在古人眼里具有許多神奇的功效。古人認為,唾沫可以制鬼。宗定伯捉鬼的故事是個典型。據說,當宗定伯知道同行者是個容易對付的新鬼時,他將其用力挾住,新鬼情急之下變為山羊,他又馬上吐唾沫使其定型難逃,竟然牽到市上賣了個好價錢。《搜神記》也記述了一個故事,崔少府妻子懷孕尚未分娩就死了。但四年之后,仍把生育的兒子送回家。當時賓客滿座,都知道是鬼來了,于是“遙唾之”。大業《拾遺記》也提到,隋煬帝游江南吳公宅時,忽遇陳后主鬼魂,仍稱殿下,敘述舊事。煬帝突然醒悟遇鬼,馬上唾之云:“何今日尚目我為殿下,復以往事訊我耶!” 唾沫可以辟邪。《清異錄》卷二記述:“梟乃天毒所產,見聞者必罹殃禍,急向梟連唾試三口,然后靜坐存北斗一時許,可禳。”李時珍介紹,唾沫可以治療“毒蛇螫傷”及腫痛、長瘤等病,據說這是以毒攻毒。其實我們遇到晦氣或說錯了話吐唾沫,就有以上民俗內涵在里面。唾沫在制鬼驅邪的同時也可以攻擊和傷害他人。看起來朝著仇人背影吐唾沫其實也有攻擊傷害的巫術含義在里面,似乎是一種咒恨。
【第42句】:【人有害虎心,虎有傷人意】(諺)人有謀害虎的打算,虎也有傷害人的行動。比喻在競爭中,雙方都有封殺對方的心計與行動。
【第43句】:【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見“耳聽千遍,不如手過一遍”。
【第44句】:【家有家法,行有行規】(諺)行:行業。指家庭有家法,行業有行規。
【第45句】:【積絲成寸,積寸成尺;尺寸不已,遂成丈匹】(諺)絲:十分之一寸的長度單位。一絲一絲織成寸,一寸一寸織成尺;不斷積累,才成丈匹。 指成匹的布是由一絲一寸織成的。 泛指凡事必須注重由少到多的積累,持之以恒,直至成功。
【第46句】:媽媽讓我買一瓶醬油,我卻買回來一瓶醋。媽媽說:“你呀,真是耳朵大,把心丟了。”(河北·唐山)
【第47句】:【事緩則圓】(諺)緩:舒緩,從容。 圓:圓滿。指遇事不可急于求成,要從容舒緩,才能得到圓滿的結果。
【第48句】:【借你口中言,傳我心腹事】由別人代為說出心中所想。清 代《兒女英雄傳》:“直挨到這個分際,還是繞了這半天彎兒, 借你口中言,傳我心腹事,話擠話,兩下里對擠,才把句話擠 出來!”
【第49句】:桌布蓋牛背——露頭角
【第50句】:【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這一俗語多指心甘情愿。也指故弄玄虛,不可能實現。此俗語源自商、周交替時期。商朝末期,商紂王無道,周文王決定討伐昏庸殘暴、民心盡失的商紂王,便留心物色一位有才能的軍事指揮者來輔佐自己。一天,周文王帶著他的兒子到渭水北岸去打獵,看到一個老翁在渭水邊釣魚。令人奇怪的是他的魚鉤是直的,而且離水面有二三尺。老翁一邊釣魚一邊自言自語:“姜尚釣魚,愿者上鉤。”這時,一個樵夫走近他,嘲諷道:“像你這樣釣魚,別說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那老翁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魚不是大丈夫所為,我寧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魚鉤不是為了釣魚,而是要釣王與侯。”文王見狀大為驚奇,就下車,與之交談。得知他叫姜尚(又叫呂尚,“呂”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個精通兵法布陣的高人。周文王喜出望外,便誠懇地請他一起回宮。此后,姜太公釣魚、文王訪賢廣為傳誦,遂有“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俗語。
【第51句】:【燈謎】燈謎來自猜謎,相傳兩千多年前,就有了猜謎這種活動,那時叫“瘐辭”,也就是隱語的意思,民間俗稱“謎”。那么,猜謎怎么和燈謎聯系上了呢?據傳,在很早的時候,有一個姓胡的財主,家財萬貫,橫行鄉里,看人行事,皮笑肉不笑,人們都叫他“笑面虎”。這笑面虎對人的衣帽穿戴最是看重,只要是比自己穿得好的,他拼命巴結;對那些粗衣爛衫的窮人,他則恨之入骨。那年春節將臨,胡家門前一前一后來了兩個人,前邊的人叫李才,后邊的人叫王少。李才衣帽整齊華麗,王少穿得破破爛爛。家丁見李才,忙回房稟報,笑面虎慌忙迎出門來,一見客人衣帽華麗,就滿臉堆笑恭敬相讓。李才說:“要借銀十兩。”笑面虎忙取來銀兩,李才接過銀兩揚長而去。笑面虎還沒回過神來,王少忙上前作揖道:“老爺,我借點糧。”笑面虎瞟了一眼,見是衣著破爛的王少,就暴跳如雷地罵道:“你這小子,給我滾!”王少還沒來得及辯駁,就被家丁趕出了大門。王少越想越生氣,猛然心生一計,要斗斗這個“笑面虎”。轉眼春節已過,元宵將臨,各家各戶都忙著做花燈,王少也做了一個。到了元宵節的晚上,各家各戶門前都掛上了各式各樣的花燈,王少也挑著自己的花燈上了街,只見這花燈扎得又大又亮,更為特別的是上面還題著一首詩。王少來到笑面虎門前,把花燈挑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圍著看。笑面虎正在門前觀燈,一見此情,也擠到花燈前,花燈上題著四句詩,他命身后的財房先生念給他聽:尖尖身細白如銀,論秤沒有半毫分。眼睛長到屁股上,光認衣服不認人。笑面虎一聽,只氣得哇哇大叫:“好小子,膽敢罵老爺!”就要命家丁來搶花燈。王少忙挑起花燈笑嘻嘻地說:“老爺,咋見得是罵你呢?”王少又朗聲念了一遍,笑面虎恨聲說道:“這不是罵我是罵誰?”王少仍笑嘻嘻地說:“噢,老爺是犯了猜疑,我這四句詩是個謎,謎底是個‘針’字,你想想是不是?”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氣得干瞪眼,沒啥可說,轉身狼狽地溜走了。周圍的人都樂得哈哈大笑。這事越傳越遠,第二年燈節,不少人都將謎語寫在花燈上,供觀燈的人猜測取樂,所以就叫“燈謎”。以后相沿成習,每逢元宵燈節各地都舉行燈謎活動,一直傳劍現在。
【第52句】:有一天,媽媽要給姥姥捎東西,姥姥不讓捎。姥姥說:“東西越捎越少,話越捎越多。”(山東·濟南)
【第53句】:葫蘆里賣藥——不知啥名堂
【第54句】:【奸不廝欺,俏不廝瞞】(諺)奸:歹的。廝:相。俏:好的。不論好歹,不相欺瞞。指打消一切顧慮,把真情告訴對方。
【第55句】:【臺上一分鐘,臺下三年功】(諺)舞臺上一分鐘的精湛表演,是臺下長期苦練基本功的結果。指沒有長期的刻苦磨煉,就不會有成功的表演。也泛指本領是從艱苦訓練中得來的。 也作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 臺上三分鐘,臺下三年功。 臺下苦練十年功,臺上表演三分鐘。
【第56句】:鞭子敲耳朵——打聽
【第57句】:兩個山頭的斑鳩——唱一和
【第58句】:【掉下個樹葉也怕砸死】釋義:形容膽小怕事。例句:“不行!誰都像你這樣膽小,掉下個樹葉也怕砸死你!”
【第59句】:不管做什么,媽媽總是護著我。奶奶說:“這孩子讓他媽給慣壞了,成了豆腐掉在灰窩里,吹,吹不得;打,打不得。”(河南·新野)
【第60句】:【破包子——露了餡】(歇)本指露出了包子里的餡兒,轉喻暴露出了隱秘。
【第61句】:【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慣)指不說還好,說出來的事情令人大吃一驚。
【第62句】:【氣大不養神】(諺)火氣太大的人,很難保養精神。指養生貴在心平氣和,不動肝火。 也作氣大不養人。 氣大傷身。
【第63句】:【財神爺甩袖子——镚子兒皆無】(歇)镚(beng)子兒:銅子兒,清末流通的圓形無孔的銅幣,大子兒相當于二十文,小子兒相當于十文。 指一個錢也沒有。
【第64句】:【若要俏,帶三分孝】(諺)俏:俊俏。孝:孝服為白色,故代指白色。 若要衣著打扮俏美,最好是在艷色服裝上配三分白色。指女性著白,能增添幾分姿色。 也作若要俏,添重孝。 若要俏,須戴三分風流孝。 若要俏,三分孝。
【第65句】:【八個金剛抬不動一個禮字】釋義:金剛:佛教稱佛的侍從力士,因手拿金剛杵而得名。形容“禮”重,要講“禮”。例句:大尹道:“一個官要拶就拶,管你什么根基不根基!”高氏道:“這也難說,八個金剛拾不動一個‘禮’字哩!”
【第66句】:大慶的深井——油水多
【第67句】:賣西瓜的碰到賣王八的——連滾帶爬
【第68句】:【上梁不正下梁歪】借指身份高的人言行不正,下面的人 就會受影響。成語:上行下效。臺灣瓊瑤《船》:“他自己做 的好事!哼,上梁不正下梁歪,也怨不得我賭錢!”
【第69句】:【不上高山,不顯平原】有比較,才能看出差別和高下。張 恨水《啼笑因緣》:“真是不登高山,不見平地。像她這樣用 錢,簡直是把大洋錢看作大銅子。”
【第70句】:一失足成千古恨——后悔莫及
【第71句】:【惡人自有惡人磨】釋義:厲害的人自有厲害的人去對付。例句:看的人隨后跟來,觀看兩家怎地結局?銅盆撞了鐵掃帚,惡人自有惡人磨。 ………
【第72句】:【不識字也看看招牌】應該仔細了解情況,認清對象。李準 《大河奔流》:“你別不識相。不識字也看看招牌。”
【第73句】:【無本難求利】(諺)指做生意要有本錢才能求得利潤。
【第74句】:鼻子大了壓到嘴——難開口;口難開:不好張口
【第75句】:住在我家前邊的兩戶本家大嬸常為些瑣事爭吵,可沒兩天就又好到一塊兒了。我媽媽常笑她倆是“狗臉親家公”。她們打趣說:“打不斷的親,罵不斷的鄰。”(江蘇·海安)
【第76句】:小惠吃起飯來很香,睡起覺來又很甜,這不,剛寫完作業,電視也不看就睡去了。媽媽說:“這娃一天就是窮吃餓喝霉瞌睡。”(陜西·延長)
【第77句】:【 十個明星,當不得月】星光不如月光。比喻人雖多,也抵 不上一個有能耐的人,沒有能超過的。或說:滿天星星,抵 不上月亮。明代《金瓶梅》:“難得你明日另養出來,隨他多 少,十個明星,當不的月。”
【第78句】:【龍斗虎傷,苦了小獐】見“斗虎爭狼,苦殺小獐”。
【第79句】:小鬼叫門——要命
【第80句】:鏡子里的鮮花——空好看;好看不好拿
【第81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釋義:馮唐:西漢人,頭發都斑白了還只做郎官,一次文帝過郎署,跟他談論任用將帥的事,談得很投機,拜他為車騎都尉。景帝時,被貶,出為楚相。武帝時,廣求賢才,有人推薦他,可他已經九十多歲,不能任職了。“馮唐易老”是說在能發揮聰明才智時不去發現使用,當要使用時,人已經老了。李廣:西漢人,文帝時因征討匈奴有功,封為武騎常侍,景帝時擢為將軍,在同匈奴作戰中屢建戰功,匈奴畏懼他,稱為“飛將軍”。到武帝時,李廣手下的人因戰功封侯的已達數十人,而李廣卻未能得封。現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形容用人之弊,不能知人善任。也表示一種牢騷,批評人用人不當。例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歷史上早就有這樣的教訓。如果發現了確實是人才,就要果斷地把他放到一定的位置上去。
【第82句】:一盆水潑下地——沒法收拾
【第83句】:孩兒不離娘,瓜兒不離秧。
【第84句】:小池塘里撒漁網——網打盡
【第85句】:【 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聽】做事要有響應者。沈從文《邊 城》:“照理說: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聽。可是人家為你唱, 是要你懂他歌里的意思!”
【第86句】:打雷不下雨——光響(想)有啥用;虛張聲勢
【第87句】:敲著空碗唱大戲——窮開心;窮快活
【第88句】:【黑貓不捉耗子,還有白貓】釋義:比喻事情總會有人干的。例句:我倒覺著對待工作不能心急,胖子不是一嘴吃的。春天必刮東風,伏天總要落雨,黑貓不捉耗子,還有白貓哩!
【第89句】:【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草)繩】比喻人在某件事上遭受挫折后,一直心有余悸,不敢再涉足其間。典出《初刻拍案驚奇·轉運漢巧遇洞庭紅》。明朝成化年間,蘇州有個名叫文若虛的人,做生意總是賠,人家叫他“倒運漢”。這年他窮得實在過不下去了,便破罐破摔,拿著別人送的一兩銀子,買了幾簍太湖橘子——名叫“洞庭紅”,隨商船出海,他要看看海外風光,死了也不冤。到了一國,商人們都上岸做貿易去了,文若虛猛地想起自己帶著吃的那一簍橘子爛了沒有?于是搬到船板上吹吹風。岸上走的人看見了,問是什么東西。文若虛拿起一個掐破就吃。圍觀的人看這東西又好看又能吃,問他多少錢一個。文若虛聽不懂,便豎起一個手指。有人拿出一個銀錢來買了一個,聞了聞撲鼻香,嘗一嘗甘甜可口。又摸出十幾個銀錢來,說:“我買十個進奉皇帝。”旁邊的人看了,你買倆,他買仨。文若虛一看剩下的不多了,剛要漲價,那第一個買橘子的人飛馬趕來,大聲喝道:“不要賣了,皇帝都要了。”文若虛把錢一數,共一千多,約合百兩銀子,竟是一本百利了。眾商人回來,聽說這事,都驚喜道:“人都道他倒運,而今是轉運了。” 便勸他得此錢買了貨帶回去再生利錢。文若虛道:“我是倒運的,將本求財,沒有一次不蝕本的,如何這要生利錢。妄想什么?萬一和從前一樣,再做虧了,哪里再有洞庭紅來賣?‘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量了,我還是帶這些錢回去吧!”
【第90句】:鴨子趕駱駝——差得遠;差遠了
【第91句】:【百藝百窮,九十九藝空】釋義:百藝:各種技藝。窮:尋根窮底。百種技藝都想學,九十九種落空。比喻學不專一,必無所成。例句:百藝百窮,九十九藝空。言多則不精也。鄙語雖小,比喻大。
【第92句】:【一個單子吃藥】(慣)單子:指藥方。按照同一個藥方吃藥,患的是一樣的病。比喻處境相同。
【第93句】:玉皇大帝娶土地婆——驚天動地
【第94句】:【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金錢可以鼓勵人冒險。香港金庸《笑傲 江湖》:“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誰去背回尸首,賞三十兩銀子。”
【第95句】:【蛇頭上蒼蠅——自來的衣食】(歇)指自己送上門來供人享用的食物。多指人自投羅網。
【第96句】:【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釋義:指過日子貴在有打算。例句:朱老星一年到頭總會找到活兒做,兩手不閑是他的目的。他常說:“人,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他就是整天價打算。
【第97句】:跳蚤的臉——能有多大的面子
【第98句】:眉毛上掛鑰匙——開眼界
【第99句】:【發什么聲,得什么音】(諺)音:音訊,信息。指說出什么樣的話,就能讓人看出他是哪個層面上的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