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房頂上的草——刮來的種
【第2句】:我摸著奶奶的耳環眼問:“你們為什么要戴耳環呢?”奶奶說:“天打扮地打扮,不戴耳環不好看。”(河南·新野)
【第3句】:【無事不登三寶殿】(諺)三寶殿:佛殿,借指前往拜訪的人家。指專程來訪,總有緊要的事情。
【第4句】:【樹要直,人要實】(諺)樹身要端直,端直才能成材;為人要誠實,誠實才能立足社會,得到人們的信任。指誠實是做人的根本。
【第5句】:【越有越有,越沒有越沒有】(諺)無論是過光景還是做生意,越有錢越能提早安排,及時采購,待機而賈,良性循環;越沒錢越借貸,連本帶息,愈陷愈深。指富則愈富,窮則愈窮。
【第6句】:爸爸已是快五十歲的人了,可他卻要買綠色毛衣穿。媽媽沒好氣地說:“你要是穿上,準能把哭娘的逗樂。”(寧夏·銀川)
【第7句】:【根深葉茂,本固枝榮】(諺)指樹根扎得深,樹葉才能茂盛;樹根扎得牢,樹枝才能繁榮。比喻有了牢固的基礎,才能有大的成就與發展。 也作“根深才會葉茂”。
【第8句】:【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慣)指人名氣大或事情不尋常,盡人皆知。
【第9句】:【在刀子刃上過日月】見“刀尖上過日子”。
【第10句】:新聞中播出了又一個仿造人民幣的犯罪團伙被捕獲的消息,爸爸高興地說:“栽李不結桃,假的真不了。那些黑心人早晚會被嚴懲的。”(福建·福州)
【第11句】:【學好三年,學壞三天】學好不容易,學壞很容易。類似的: 學壞容易學好難。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治得了病治不 了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學好三年,學壞三天;我是 無力讓你們人人修成正果的。”
【第12句】:【干金難買回頭看】釋義:做事時回頭看看或回顧一下自己的經歷會大有好處。例句:“你們看,我這秧行不齊,秧根插得深淺不勻。……”“干金難買回頭看,你這一看看得好!”
【第13句】:【 時間就是金錢】指時間寶貴,也指忙于經營,生財致富。 張賢亮《青春期》:“‘時間就是金錢,質量就是生命’兩行紅 字赫然在目。”
【第14句】:【鐵不磨要銹,水不流要臭】(諺)鐵要打磨,才不會生銹;水要流動,才不會發臭。比喻人要經常運動身體,才能保持健康。
【第15句】:錯把駝峰當腫背——大驚小怪
【第16句】:松木椽子——寧折不彎
【第17句】:【攪成一鍋粥】(慣)1比喻把事情搞糟搞亂,鬧得無法收拾。2指許多事情攪在一起,理不出頭緒。
【第18句】:高梁稈做梯子——上不去
【第19句】:海蚌的肉——在肚里
【第20句】:【死了王屠,連毛吃豬】見“沒了王屠,連毛吃豬”。
【第21句】:【吃黑棗】(慣)黑棗:指子彈。比喻被槍斃。
【第22句】:【 愛吃蘿卜不一定愛吃梨】人的愛好、需要,各有不同。《人 民日報》(1981,4,7):“俗話說,愛吃蘿卜不一定愛吃梨。很 多人因職業、年齡、氣質、生活習慣不同,而有獨特的消費要 求,怎可強求一律?”
【第23句】:鄰居家靠擺攤賣菜發了起來,爸爸說:“真是挑擔不如背菜籃,賣豬不如殺豬,看來要想賺錢,靠笨做還不行。”(江蘇·丹陽)
【第24句】:快馬拉空車——朝前奔;輕松自在
【第25句】:【烏金更比黃金貴】烏金,比喻墨,借指知識文化。謂知識 比財富重要。《北京日報》( 1988,11,11):“古人有一句名 言:烏金更比黃金貴。指的是金錢再有價值,也沒有知識 (墨)貴重。今天細細想來,此話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第26句】:【無雨莫種麥】(諺)麥田下種之前如果沒有好雨,底墑不足,種子入土后就長不出壯苗。指麥田底墑好是麥子豐收的先決條件。
【第27句】:大熱天穿皮襖——不是時候
【第28句】:我的膽子小,晚上不敢出門,奶奶鼓勵我說:“鬼怕惡人鐵怕炭,豆腐渣也怕那個爛米飯。勇敢點!”(河南·長垣)
【第29句】:井底的青蛙——見識淺:所見有限
【第30句】:我一外出就亂花錢,爸爸說:“積錢就如針挑土,花錢好比浪沖沙。你這樣大手大腳的,就是有座金山也會被你花光的。”(四川·石渠)
【第31句】:【騎牛不怕牛身大,騎馬不怕馬頭高】(諺)比喻決意要征服對方,就不怕他的勢力有多強大。
【第32句】:【眼睛一眨,老母雞變鴨】(慣)形容變化非常快。
【第33句】:襯衫上的第三個扣子——貼皮貼肉不貼心
【第34句】:【老馬識歸途】(諺)指老馬認識走過的道路。
【第35句】:【癩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氣】(歇)口氣:本指口里呼出的氣,轉指說話的氣勢。指人說話的口氣不小。常含譏諷意味。
【第36句】:【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聽了等于沒聽。或說:一個耳 朵聽,一個耳朵出/左耳朵聽,右耳朵冒/東耳朵進,西耳朵 出。成語:充耳不聞。老舍《正紅旗下》:“對這些消息,他高 興呢,就想一想;不高興呢,就由左耳朵進來,右耳朵出去。”
【第37句】:【抓頭不是尾】(慣)形容人急得手忙腳亂,不知怎么做才好。
【第38句】:【情真不言謝】(諺)真情實意的人之間,不說感謝的套話。指彼此感情真摯,就用不著說客套話。
【第39句】:【反說反有理,正說正有理】(慣)反面正面都有理。指人狡辯,無論怎么說,自己都有理。
【第40句】:【砍倒大樹有柴燒】(諺)比喻朝著大的經濟目標下手,自然就能得到很多利益。
【第41句】:草鞋里面長青草——慌(荒)了手腳
【第42句】:【風馬牛不相及】釋義:風:一說放逸,走失;一說獸類發情,彼此相誘。一說兩地相距很遠,牛馬走失也不會跑到對方境內。另一說馬與牛不同類,雄雌不致相誘。比喻彼此之間毫不相干。“相及”又作“相干”。例句:說了幾次,也鉆不到他的耳朵里去,什么抗日,什么工作,什么工人、農民,都是對牛彈琴,風馬牛不相及,他心上像長了茅茅草。
【第43句】:【十畝地里長了一棵莊稼——獨根獨苗兒】(歇)比喻獨生子。
【第44句】:過后才知事前錯,老來方覺少時非。
【第45句】:下下人有上上智。
【第46句】:【黃花閨女】人們習慣地把沒有出嫁的女子稱為“黃花閨女”,它源自南北朝時期的宋武帝時代。南北朝劉宋時,宋武帝有位女兒壽陽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在宮里玩累了,便躺臥在宮殿的檐下,當時正逢梅花盛開,一陣風過去,梅花片片飛落,有幾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額頭。梅花漬染,留下斑斑花痕,壽陽公主被襯得更加嬌柔嫵媚,宮女們見狀,都忍不住驚呼起來。從此,愛美的壽陽公主就常將梅花貼在前額。壽陽公主這種打扮被人稱為“梅花妝”。但梅花是有季節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設法采集其他黃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妝。這種粉料,人們便叫它“花黃”或“額花”。梅花妝在宮內普遍采用,不久便流傳到民間。《木蘭辭》里的花木蘭,從軍返家以后,立即卸下戎裝,“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梅花妝已經普及到了平民百姓,風行南北朝。因為梅花妝的粉料是黃色的,采取這種妝飾的人一般都是少女,而等到她們出嫁以后,就要改變裝束,另作一番打扮。因此,人們便習慣地將未婚女子稱作“黃花閨女”,至今未變。
【第47句】:【手比腳丫子還笨】(慣)形容人的手非常笨拙,干不了細活。 也作“手都比腳丫子笨”。
【第48句】:頭上點燈——唯我高明
【第49句】:【一窩狐貍不嫌騷】釋義:騷:同“臊”。狐貍有臊臭味,同一窩狐貍互不討厭臊臭。比喻壞人和壞人混在一起,臭味相投。例句:“從表面上看來,他們父子們好像不能共事,其實是一窩狐貍不嫌騷,只要利害一致了,互相體諒著一點,還是可以合作的。”
【第50句】:【只有招架之功,并無還手之力】(慣)指在爭斗中只能勉強抵擋,沒有能力還擊。 也作只有招架之功,更無還手之力。 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第51句】:【蜂背雖花不稱虎,蝸牛有角不是牛】釋義:比喻名實不符,徒有其名。例句:普映山只淺淺一笑,不冷不熱地說道:“過獎了,書記同志!蜂背雖花不稱虎,蝸牛有角不是牛!我這個人,不過是徒有虛名而已。”
【第52句】:【 事實勝于雄辯】事實最有說服力。臺灣朱秀娟《女強 人》:“你很喜歡辯論是吧?不要來說服我。事實勝于雄 辯。”
【第53句】:大火警報———鳴驚人
【第54句】:招親招了豬八戒——自找難看
【第55句】:破船沉在死水溝——沒出路
【第56句】:【老君爺叫蛇咬——法盡了】見“太上老君叫蛇咬——法盡了”。
【第57句】:【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逃不出手掌如來佛】即釋迦牟 尼。孫悟空一個跟頭能翻十萬八千里,但總是翻不出如來 佛的手掌。事出《西游記》。借指:不是對手,擺脫不了控 制。老舍《駱駝祥子》:“她得松一把,緊一把,教他逃不出她 的手心兒去。”
【第58句】:【歪鍋配偏灶——一套配一套】(歇)指有突出缺點或毛病的人搭配在一起。多指男女婚配。含譏諷意味。
【第59句】:【不怕年災,就怕連災】釋義:指連年的災害最為可怕。例句:今年接著去年的大澇,又來了一個大旱,正如俗話所說:“不怕年災,就怕連災。”
【第60句】:天上星多黑夜明,地上樹多成森林。
【第61句】:【急行無好步】(諺)好步:穩當的步子。急急忙忙地走,就不會邁出穩當的步子。比喻匆匆忙忙做事,往往難以把事做好。 也作“緊行無好步”。
【第62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諺)花謝了,還有再開的時候;人老了,卻永遠無法再變年少。指少年時代是黃金時代,要及時努力進取,不可虛度時光。 也作花有重開日,人無返少期。 人無再少年,花有重開日。
【第63句】:【藥補不如食補】(諺)論滋補,再好的藥物也比不上普通的飯食。 指食物是最有營養價值的滋補品。
【第64句】:我不愛鍛煉身體,可我的理想卻是將來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媽媽說我是“雞娃吃黃豆,想吃咽不下;九十歲的老翁學打拳,心有余而力不足”。(河南·浙川)
【第65句】:【一頭撞倒南墻】(慣)形容入固執、認死理,碰了釘子或遭到失敗也不回頭。也形容人立場堅定不動搖。
【第66句】:羊群里跑出頭驢來——哪里來的野種
【第67句】:【力氣是奴才,使了還回來】(諺)指力氣隨用隨生,要盡量使用,不必怕出力。 也作力氣是奴才,使了再回來。 力氣是奴才,去了又有來。
【第68句】:【吃蔥吃蒜不吃姜】(慣)姜:諧“將”,用話語刺激人(使人沖動之下做出原先不愿或不敢做的事)。 指頭腦保持冷靜,無論別人怎么激將,自己也不上當。
【第69句】:【孩子沒娘,說來話長】見“從小離娘,到大話長”。
【第70句】:六月的云,少女的心——變幻無常
【第71句】:【冒天下之大不韙】(慣)不韙:不是,過失。指不顧天下人的反對,明目張膽地做罪大惡極的事。也指遭到天下人的反對。
【第72句】:【金銀不露臉】見“財不露白”。
【第73句】:【相思樹,連理枝】“相思樹”和“連理枝”比喻男女愛情忠貞不移。典出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一》。據載,宋康王偶見一美貌女子,原來,此女是宋康王的舍人韓憑的老婆何氏。宋康王不顧君臣關系,硬是把何氏弄到手。韓憑不滿,宋康王就給他定罪,并發配邊境修筑城墻。韓憑的老婆何氏寫了一封信,偷偷送給勞改的丈夫。信中寫道:“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意思是說,她的幽怨很多,雖思念丈夫,可河水太深,不能見面,對夫發誓,要死的決心下定了。后被宋康王發現,韓憑自縊身亡。盡管丈夫已死,何氏還是不肯屈從宋康王,她又寫了一首《烏鵲歌》表明志向,歌日:“南山有烏,北山張羅。烏自高飛,羅當奈何!烏鵲雙飛,不樂鳳凰。妾是庶人,不樂宋王。”意思是說,南山有烏鵲,你在北山布羅網,你拿我有什么辦法,烏鵲不羨鳳凰,妾身不靠宋王。有一天,宋康王與她登高吹風,她縱身一跳,左右侍從伸手一抓,只抓住了衣服碎片,那些衣服碎片,立刻化作了五彩斑斕的蝴蝶,仿佛是從何氏靈魂里飛出的驚艷幻影。后世梁祝化蝶的創作靈感或許是從這里來的吧。何氏當場摔死,衣袋內有一份遺書,要求宋康王賜她與韓憑合葬。宋康王看罷暴跳如雷,叫人分離新舊兩墳,讓兩墳隔路相對,還狠狠地說:“你們夠恩愛的,看你們能合在一起!” 沒過多久,兩座墳墓上都長出梓樹,十來天竟有一抱之粗,而且樹干彎曲,互相靠攏,不但地下樹根交錯纏繞,樹上枝Y也慢慢糾合難分。不知哪來的兩只鴛鴦,每天棲于樹上,依偎哀鳴,仿佛在控訴宋康王的暴虐,嘲笑他的無能。宋國人可憐韓憑夫妻,把這兩棵樹叫做“相思樹”。“相思樹,連理枝”典出于此。
【第74句】:【狐貍尾巴露出來了】釋義:民間故事說狐貍會變成人,常常變成美女來迷人,但還帶著尾巴,偽裝由此而暴露。比喻露出破綻,暴露真相。“露”叉作“現”。例句:熊木祿心里暗暗罵了一聲:你小子狐貍尾巴到底露出來了!徐黑闖真會掐算啊,蘇完全按這條道跑呢。
【第75句】:【平地一聲雷】(慣)比喻突然發生一件震動人心的大事。 也作平地一聲驚雷。 平地起雷。
【第76句】:【二虎相爭,必有一傷】見“兩虎相斗,必有一傷”。
【第77句】:【說大話使小錢】(慣)1指說話口氣很大,做起事來卻很膽小。2指口頭上很大方,其實很小氣。
【第78句】:【癩蛤蟆上櫻桃樹,盡想高口味】釋義:諷人想得太高太美,實現不了。例句:丁萬紅越聽越失望,暗自罵道:“見鬼!盡他那套富農思想……我算對牛彈琴!難怪馬村長發脾氣的,原來他——癩蛤蟆上櫻桃樹,盡想高口味呀。”
【第79句】:【道三不著兩】(慣)三件事,就有兩件說得不對。形容人說話不著邊際,語無倫次。也形容人糊涂,不明事理,做事顛三倒四。 也作“著三不著兩”。
【第80句】:【打皮科兒】(慣)指開玩笑,逗笑。
【第81句】:玻璃缸里的金魚——掀不起大浪
【第82句】:菜籃子裝泥鰍——爬的爬,溜的溜
【第83句】:嘴巴里含冰棍——說話冷淡
【第84句】:【倒騎毛驢,往后看】釋義:比喻總看過去,看不到進步。例句:對于這一點,連里有過不少扯淡的說:崔國華落后,是倒騎毛驢,老往后看。
【第85句】:【朋柴火焰大,人多主意高】(諺)朋柴:柴火堆。柴多了燃燒起來火焰就高,人多了討論出的計謀就妙。指人多智廣。
【第86句】:【輕傷不下火線】受傷不休息,堅持工作。李存葆《山中那 十九座墳塋》:“近幾天來,指導員連續表揚他,號召全連向 他學習,輕傷不下火線。”
【第87句】:【鍋里有了米,不愁碗里沒有飯】(諺)比喻全局生活富裕了,個人就不愁沒好日子過。
【第88句】:【打屁股】(慣)比喻嚴厲地懲處或批評。
【第89句】:【一分行情一分貨】(諺)行(hang)情:市場上商品的時價。 指出錢多少決定貨物的優劣。也泛指得多少好處辦多大的事。 也作一分價錢一分貨。 一分錢,一分貨。 一分貨色一分價。
【第90句】:【 水清不養魚】條件太嚴格,會適得其反。語出《漢書》,原 句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或說:水越清,魚越 少。姚雪垠《李自成》:“也有些弟兄不是老八隊的老底子, 紀律就差些。有不少人勸我睜只眼,合只眼,說是水清不養 魚。”
【第91句】:小卒子拱老帥——將軍
【第92句】:【西紅柿】“西紅柿”是人們非常喜歡吃的一種外來蔬菜。那么,外來蔬菜多了,為何單探西紅柿之源呢?因為西紅柿有個典故。國外傳人的東西,一般用“胡、番、西、洋”來表述,并與國產相區別。 “西紅柿”最初叫“番茄”,現在還有“番茄醬”美食。顧名思義,它來自番邦,大約在明代時傳人中國。最初稱為“番柿”,后來又叫“西紅柿”,因為它的形狀酷似柿子,顏色是紅的,來自西洋的緣故。據記載,它的老家在南美洲秘魯的叢林幽谷之中,它的枝葉上有一股難聞的氣味,所以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誤認為是有毒植物,艷麗的果實競無人敢吃。當地印第安人認為只有狼才敢吃它,于是給它取名為“狼桃”,警示人們不要誤食。直到十七世紀有個法國畫家先寫下了遺囑,然后冒死吃了一只“狼桃”。他雖然嘗到了酸甜可口的美味,但想到種種可怕的傳說,仍躺在床上心驚肉跳,等候死神的降臨。過了大半天,他仍舊活著,便立即爬起來把遺囑燒掉,興沖沖地出門告訴親友們,“狼桃”無毒可以吃,且味道美極了。這一舉動不亞于魯迅筆下的第一個吃螃蟹者。這件事廣泛傳開,許多科學家對番茄進行研究,證明它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果實。從此,番茄風行全球。
【第93句】:【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尊】(諺)道行高,龍虎也會被降伏;品德好,鬼神也會對之尊敬。指品德高尚的人,能得到人們普遍的敬重。
【第94句】:【一字值千金】文章或書法好,受重視。清代《二十年目睹 之怪現狀》:“但是古人一字值千金,我雖不及古人,打個對 折是要的。”
【第95句】:老鼠上鍋臺——熟路
【第96句】:【大海孩兒臉,一天變三變】釋義:形容海上氣候變化無常。例句:漁諺說:“大海孩兒臉,一天變三變”,不久,大風突然停了,但海濤一時停不下來。
【第97句】:【海里的船頭也會碰著】世界雖大,也可能相遇。成語:后 會有期。高云覽《小城春秋》:“大家擔待些吧,俗話說,船頭 船尾有時會碰著,能‘放點’,就放過,別趕盡殺絕哇!”
【第98句】:【 換生不如守熟】換到生疏的行業,需要重新學習,不如在 原有的熟悉的行業能夠發揮所長。錢鐘書《圍城》:“高校長, 拍電報到成都要我組織中國文學系,我想年紀老了,路又不 好走,換生不如守熟,以我最初實在不想來。”
【第99句】:【割雞焉用牛刀】(諺)宰割一只雞,哪里用得著屠牛刀。比喻小題不必大做。 也作割雞焉用牛刀手。牛刀手:宰殺牛的把式。 殺雞不用牛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