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山燕子嘴——瞎瞅瞅
【第2句】:【吐苦水】(慣)比喻傾訴心中的痛苦。
【第3句】:【鐵路巡警——你管不著這一段】(歇)巡警:舊時指警察。指各有各的管轄范圍,互不干涉。也指不該管的管不著。 也作鐵路警察擺手——管不著這一段。 鐵路警察——各管一段。
【第4句】:吹火筒打鳥——不是槍(腔)
【第5句】:【慧眼識英雄】有眼光,能識別人才。臺灣瓊瑤《窗外》: “不過他教書確實有一手,我們校長也算慧眼識英雄。”
【第6句】:【放冷箭】(慣)冷箭:乘人無防備,暗中射出的箭。比喻暗地里傷人。 也作“射冷箭”。
【第7句】:【喝西北風】(慣)指沒有飯吃,餓肚子。也指受冷風侵襲。 也作“吸西北風”。
【第8句】:【佛面上貼金】(慣)比喻到廟里去燒香拜佛并以供品供奉神佛。
【第9句】:【買了個母雞不下蛋——莫不吃了不成】(歇)莫不:莫非,表示反問語氣。本指若買了只不能生蛋的母雞,即使殺了也無濟于事;轉指婦女即使不會生養,也無人可奈何。
【第10句】:瓦屋蓋蒿草——匿屋(物)
【第11句】:大媽一見熟人就愛拉家常。有一次,大伯對我說:“你大媽是柳木屁股,走到哪兒根就扎到哪兒。”(河南·長葛)
【第12句】:【東家不知西家苦,南家不知北家難】(諺)西家的苦處,東家不知;北家的難處,南家不知。指家家都有說不出的苦處和難處,只是別家不知道罷了。 也作“東家不知西家,一家不知一家”。
【第13句】:【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臉部表情一反常態,形容不 高興。老舍《離婚》:“設若她們在院中遇見,而馬少奶奶的 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那便有點麻煩。”
【第14句】:【刮大風吃炒面——張不開嘴】(歇)炒面:炒熟的面粉。本指張不開嘴巴,轉指礙于某事,不好或不能開口說話。
【第15句】:車后拴小牛——帶犢(歹毒)
【第16句】:【同病相憐,同憂相救】(諺)患同樣疾病的,互相之間最能體貼;有同樣愁煩的,互相之間自會救助。 指有同一不幸命運的人之間,最容易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鳴。 也作“同疾相憐,同憂相救”。
【第17句】:【一人吃齋,十人念佛】原指宗教影響,借指做事帶動了別 人。《平妖傳》:“常言道:一人吃齋,十人念佛。因這楊巡檢 夫妻好道,連這老門公也信的,見婆子說話有些古怪,便認 真了。”
【第18句】:考上秀才想當官,做了皇帝想成仙——欲望無窮
【第19句】:東家瓜,西家棗——沒話尋話
【第20句】:【身不動膀不搖】(慣)1形容什么活兒也不干。2形容面對大事非常鎮靜、從容。
【第21句】:婆媳二人雙守寡——沒公夫(沒工夫)
【第22句】:【親者割之不斷,疏者續之不堅】(諺)關系親密的,用刀也割不斷;關系疏遠的,強連到一起也不堅牢。指人際關系是親是疏不可強求。 也作“親了割不斷,假了續不上”。
【第23句】:【隔夜餿粥,要不得】釋義:餿:飯、菜等變質而發出酸臭味。吃餿粥飯會生病。比喻不行,不能這樣做。例句:劉忠連聲反對說:“你這是隔夜餿粥,要不得!冤仇宜解不宜結。這樣做仇上結仇,事情會鬧得更大了。”
【第24句】:【方木頭不滾,圓木頭不穩】釋義:比喻人或物有長處就會有短處,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例句:周松山一口擔保說:“這個沒問題,我了解他。這個人雖有些偏激情緒,但革命的堅定性無可懷疑。”大老劉笑起來說:“方木頭不滾,圓木頭不穩。那就讓他去。”
【第25句】:【野雞戴皮帽兒——充鷹】(歇)比喻冒充大人物。含譏諷意味。
【第26句】:【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諺)人種地肯實實在在出力,土地自然就會多產糧,讓人吃飽飯。指種地要勤勞,就能獲得豐收。
【第27句】:【去時留人情,轉來好相見】(諺)指與人交往要寬容大度,留有余地。
【第28句】:【什么蟲啃什么木頭】(諺)不同的木頭,只有不同的蟲子才能啃得動。比喻哪一行的人就吃哪一行的飯。也比喻什么樣的人就專有什么樣的人制伏他。 也作什么蟲兒鑿什么木頭。 什么蟲愛拱什么木頭。
【第29句】:【寵婢作管家,鑰匙不晌手撥刺】(諺)撥刺:用手撥動使它發出響聲。指受寵愛的婢女當上了管家,故意搖響鑰匙串來顯示自己手里有了權力。指得志的小人總喜歡在人前炫耀。
【第30句】:一窠猴子——都姓孫;沒有一個老實的
【第31句】:蚊子趴到玻璃上——插不上嘴
【第32句】:【 扁擔橫在地上,不知道念個一】不認識字,沒念過書。相關 的:斗大的字不識一升/一個大字不識。成語:目不識丁。 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你一個莊稼人,扁擔橫在地上 都不知念個一,還添了個知識分子的毛病。”
【第33句】:【借你口中言,傳我心內事】(慣)指借別人的口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也作“借你口中言,傳我腹中事”。
【第34句】:【行不愧影,寢不愧衾】(慣)衾:被子。走路沒有對不起影子,睡覺沒有對不起被子。指做任何事情都問心無愧。
【第35句】:【全福人】結婚前請“全福人”幫忙,結婚時請全福人操持是結婚時的一種風俗。所謂“全福人”,一般指此人自己的父母健在,老公及公公婆婆也健在,她自己還需要兒女雙全。這是為什么呢?它來源于要借“全福人”的福,非全福人不能到跟前。縫被子需要全福人幫忙,被子的四角要放上紅棗、桂圓、花生、蓮子,寓意早生貴子;新娘子吃的餃子、長壽面需要全福人來做;結婚這天,娶親太太需要由全福人來充當;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同坐,并由全福人喂沒有煮熟的餃子,邊喂邊問:“生不生?”新娘定要回答:“生。”(生孩子與水餃生同音);睡前要由全福人給新人鋪好被褥,放上栗子、花生、棗,意為“早立子,花搭著生。”至此,全福人的任務圓滿完成。
【第36句】:家有一老,強似活寶。
【第37句】:【里程碑】“里程碑”本是設于道路旁邊用以記載里數的標志,引申為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可以作為階段性標志的大事件。里程碑源于我國古代。早在漢代以前,我國就已用土堆標記里程。故當日寸的里程碑稱為堠,亦稱里堆。東漢時是路側一里置一堠,唐代又改為五里一堠,十里雙堠。宋代以后,各地逐漸興起以石塊做里程碑,再以后又興起用條石,故而里程碑名副其實。現在用混凝土預制塊,刻上公里數,國道附加路線編號,如“107”國道,做里程標記。
【第38句】:【秤有頭高頭低】事情難免有偏差,不可能絕對準確公平。 馬烽《劉胡蘭傳》:“可是眾人的事情難辦呀!戥子秤都有個 頭高頭低哩。”
【第39句】:【鳳凰落到老鴉群里】(慣)比喻優秀的人才或美麗的女子生活在貧窮、落后的人群中。
【第40句】:扳不倒兒尖尖腚——什么人什么命
【第41句】:干著指揮有威信,坐著指揮話不靈。
【第42句】:【入門休問榮枯事,觀著容顏便得知】(諺)榮枯:興盛與衰落。進了門不必詢問家門的興盛與衰落,只要看看家里人容顏表情就可知道。 指人的心境總要表現在人的面容神態上。 也作入門休問吉兇事,觀看顏面自得知。 入門不問榮枯事,但見容顏便得知。
【第43句】:【占上風】(慣)指占有優勢。
【第44句】:【三個鼻孔,多出一口】氣意即多嘴多舌,沒有必要說話。 劉云若《紅杏出墻記》:“我這是三個鼻孔,多出一口氣。本 來礙不著咱們,管他呢。”
【第45句】:【狼腿拉到狗腿上】(慣)比喻把不相干的事情扯在了一起。
【第46句】:【身在福中要知福】(諺)身處在幸福之中,要知道珍惜這幸福生活。 指人必須知足惜福。
【第47句】:【 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借東西要守信用。明代《西游記》: “老孫可是那當面騙物之人?這叫做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第48句】:【春天后母面】(諺)后母:繼母。 指春天的天氣是多變的,就像繼母對待繼子女的態度一樣,說變就變。
【第49句】:【獅子大開口】獅子嘴大,借指開口要大價錢,提出高要 求。海外張愛玲《連環套》:“她們是大宅門里串慣了的,獅 子大開口,我可招架不了!”
【第50句】:蘆葦塞在竹筒里——空對空
【第51句】:東施效顰——生搬硬套
【第52句】:【哈巴狗】“哈巴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它乖巧、玲利又聽話,能通人性,深受人們的喜愛。正因如此,有時把巴結上司的人稱為“哈巴狗”,頗為恰當和形象。那么哈巴狗的故鄉在哪里呢?它產自東羅馬,唐代中國史料稱其為“拂菻”。據《舊唐書·高昌傳》載:“武德七年(624年),高昌王麴文泰獻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長尺余,性甚慧,能曳馬銜燭,云本出拂菻國。中國有拂菻狗,自此始也。”文中這種聰慧的“拂菻狗”屬于尖嘴絲毛犬,曾經是希臘妓女和羅馬主婦的寵物,而高昌所獻這對“拂菻狗”則成為中國“哈巴狗”的小祖宗。從唐朝起,國內逐漸有人豢養“哈巴狗”,最初一兩百年間,這種時髦而且昂貴的寵物,只限于宮廷喂養。大約在唐朝后期,哈巴狗開始流人民間,隨著哈巴狗一窩一窩地成倍繁殖,后來也進入尋常百姓家。
【第53句】:狗戴禮帽——不像人
【第54句】:夢里拾錢——空喜一場
【第55句】:【上轎扎耳朵眼兒】見“臨上轎再扎耳朵眼兒”。
【第56句】:【 提起千斤重,放下二兩】輕感到重,實際上并不重。謂把 容易的事情看得太難。《燕山夜話》:“俗話說:提起千斤重, 放下二兩輕。有若干問題往往看得太嚴重了反而無法解 決,也許無意中很隨便就解決了問題。”
【第57句】:饞貓見了腥味——沒有不沾的
【第58句】: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第59句】:【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諺)不經受徹骨般的嚴寒,就不會有梅花開放的撲鼻清香。比喻人只有經受艱難困苦的磨煉,才能取得出類拔萃的功績。 也作“若無三冬霜雪侵,難有梅花放清香”。
【第60句】:【頭上長角,身上長刺】長角,好斗。長刺,碰不得。指在十 年動亂中專事打砸搶的一些青年人。劉心武《班主任》:“不 要僅僅注意到“四人幫”培養出了一小撮頭上長角、渾身長 刺的張鐵生式丑類,還要注意到,有多少宋寶琦式的畸形兒 已經出現!”
【第61句】:【扁擔無釘兩頭塌】兩頭落空。或說:扁擔沒扎,兩頭打 塌。周立波《山鄉巨變》:“那邊擋駕,這邊又不能轉去,落得 個扁擔沒扎,兩頭失塌。”
【第62句】:自從一位報社的張阿姨獻愛心資助我上學一年來,我爸在病床上多次對我說:“你千萬記住,‘不論親不親,好心換好心;他對你十兩,你對他一斤’。你以后更要加倍努力學習,以實際行動答謝你張阿姨的恩情。”(河南·新野)
【第63句】:鯊魚把兒請貓代管——不保險
【第64句】:【白糖嘴巴砒霜心】(慣)砒霜:無機化合物,有劇毒,用來制殺蟲藥和殺鼠藥。指嘴上說得好聽,內心卻非常狠毒。
【第65句】:高價買來低價賣——盡做賠本事
【第66句】:糠餅回榨——油水不大
【第67句】:【水利通,民力松】(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指只有修好了水利,農民的勞力才能得到解放,才能保證農作物豐產。
【第68句】:【出水才見兩腿泥】釋義:比喻事情到最后才能看出結果。例句:“我不服他這個,走著瞧,出水才看兩腿泥哩!”
【第69句】:【三個老婆一臺戲】(諺)老婆:也稱婆娘、婆姨,我國北方對妻子的俗稱,也泛指已婚婦女。指幾個婦女聚集到一起,常常會嬉鬧說笑,好比上演一臺戲。 也作三個婆娘一臺戲。 三個閨女一臺戲。 三個婆姨一面鑼,兩個婆姨一面鼓。
【第70句】:【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慣)古典小說《西游記》中描寫孫悟空一個筋斗能翻出十萬八千里,卻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比喻擺脫不了他人或某種力量的控制。 也作跳不出如來佛的掌心。 跳不出手心。
【第71句】:【大儉之后,必生奢男】(諺)大儉:生活極其儉省。奢男:奢侈淫樂的子弟。指父輩過于儉省,積累下錢財產業,必定造成敗家子的驕奢淫逸。
【第72句】:【墻里的柱子——捶使勁不顯身】(歇)指暗中不露聲色地出力。也指不吭聲地埋頭苦干。
【第73句】:【吃一分虧無量福,失便宜處是便宜】釋義:吃一點虧會得到無限福運,失去便宜的地方就是得到便宜的地方。例句:當時汪祥若肯吃虧這十兩銀子,何至斷送了萬金貨物,豈非為小失大?所以說:吃一分虧無量福,失便宜處是便宜。
【第74句】:【狼叼來喂狗】(慣)比喻得來的東西又被別人搶走了。 也作“狼叼來的肉喂了狗”。
【第75句】:吃過晚飯,媽媽看天色還早就去備課,可是沒備多久天就黑了。媽媽說:“怎么黑得這么快呀?我還沒備完一堂課呢!”爸爸說:“天黑做不久,天亮困不久。”(湖南·株洲)
【第76句】:【誰的孩子誰抱走】各自負責。《北京日報》( 1987,1,7): “市政府還規定,征地拆遷本著誰的孩子誰抱走的原則,由 管線沿途各區、鄉人民政府負責。”
【第77句】:懶老婆上雞窩——奔(笨)蛋
【第78句】:【上山捉虎豹,下海擒蛟龍】釋義:比喻冒死去做艱巨危險的事。例句:王二狗站起身來,“團長,只要您老用得著,上山捉虎豹,下海擒蛟龍,我都敢去。” #NAME?
【第79句】:【 來而不往非禮也】有來有往,互相交換、交流。也用反 語,指報復。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她說應該回擊,來而 不往非禮也。”
【第80句】:【朝廷還有三門子窮親戚】(諺)朝廷:借指帝王。貴如天子,也還有三家窮親戚。指窮苦的親戚什么人家都會有,誰也不應該嫌棄。 也作“天子門下有貧親”。
【第81句】:【砍的比旋的圓】(慣)旋:旋轉著切削。一般砍的不會比旋的圓。 比喻事情違背常理。
【第82句】:打拳不溜腿,終是冒失鬼。
【第83句】:木頭人投河——不沉(成)
【第84句】:船老大帶徒弟——從何(河)說起
【第85句】:【連陰百日,也有天晴;冬長三月,早晚打春】釋義:比喻好日子總會到來。例句:“你不能死,你得活著。連陰百日,也有天睛;冬長三月,早晚打春。我就不信這種悶死人的日子沒有盡頭!”
【第86句】:【捕得老鼠,打破油甕】(慣)甕:缸。比喻因小失大。
【第87句】:上吐下瀉——兩頭忙
【第88句】:【酒逢知己千盅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諺)和知心朋友喝酒,喝多少也不夠;和說不到一起的人談,一句半句也嫌多。指飲灑與交談,貴在情投意合。 也作“灑逢知己頻添少,話若投機不厭多”。
【第89句】:【放馬后炮】(慣)馬后炮:象棋術語。比喻事過之后才采取行動,已來不及。
【第90句】:師字去了橫——真帥
【第91句】:小姨在織一件朱紅色的毛衣,叔叔說道:“這顏色顯得太濃了。”媽媽在一旁笑著說:“羊吃苦苦菜,各有心上愛。哪有喜好完全一樣的人呢?”(甘肅·靖遠)
【第92句】:【良馬不窺鞭,側耳知人意】釋義:窺:暗中察看。良馬不待鞭起,側耳便能領會御者的心意。比喻才智很高的人,辦事不待驅策。例句:魏府大覺和尚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日:“良馬不窺鞭,側耳知人意。”
【第93句】:【頭是頭,腳是腳】(慣)1形容人相貌端正俊美,無可挑剔。2形容人說話有條有理,頭頭是道。
【第94句】:【鑼鼓聽聲,說話聽音】(諺)指聽話要善于聆聽話的弦外之音。 也作鑼鼓聽聲,聽話辨音。 鑼鼓聽音,說話聽聲。
【第95句】:閻王下請帖——離死不遠
【第96句】:【不管大哥二哥麻子哥】(慣)比喻不管是誰,不管他的地位如何。
【第97句】:【說風就是雨】(慣)比喻說到什么,馬上就要干什么。 也作“說起風就來雨”。
【第98句】:【熟能生巧】“熟能生巧”這個俗語是指熟練了就能產生巧辦法。 “熟能生巧”源自北宋歐陽修的《歸田錄》,書中記載在北宋時期有個射箭能手叫陳堯咨,射箭百發百中,觀看的人無不拍手叫絕。但有一個賣油的老頭卻不以為然,老頭說,你不過是手法熟練而已,和我倒油的道理是一樣的。說著取出油葫蘆放在地上,將一枚銅錢放在葫蘆口上,舀一勺油倒向葫蘆口,只見油如細絲穿過錢眼,而錢眼四周沒有沾一點油,看的人都驚呆了,陳堯咨也佩服不已。老頭卻說:“我這也沒什么稀奇的,唯手熟爾。”這就是“熟能生巧”的源頭。今天人們常用“熟能生巧”來形容高超的技藝來自持之以恒地勤學苦練,沒有捷徑。
【第99句】:【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學習理工知識,掌握技術, 不怕失去工作。言外之意:學文科不如學理工科。王蒙《風 息浪止》:“她知道她身上有比數學更要緊的東西。學好數 理化,到哪兒都不怕?她不迷信這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