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跟著龍王會鳧水,跟著貓兒會上樹】釋義:鳧水:泅水。比喻跟什么人學(xué)什么本事。例句:李氏說:“俗話說:跟著龍王會鳧水,跟著貓兒會上樹,一點不假。庫瑪?shù)け臼菨h人家閨女,可外路人誰能說她不是赫哲人?”
【第2句】:樹枝上掛團(tuán)魚一一四腳無靠
【第3句】:【一個釘子一個眼】(慣)形容對事情非常認(rèn)真。也形容盤算得很緊,沒有剩余。 也作一口釘子一個眼。 一個竹眼釘一條釘。
【第4句】:爸爸在家是“妻管嚴(yán)”,每到不能當(dāng)家做主的時候,總愛自我解嘲地說:“我是有首相的國王——管不了多少事。”(河南·平頂山)
【第5句】:【—是一,二是二】謂區(qū)別明顯,不含混。曹禺《原野》序 幕:“一是一,二是二,我問出口,你就得說,別猶豫。” [這樣]是五八,不[這樣]是四十五八等于四十,謂反正都 是一樣。李準(zhǔn)《李雙雙》:“沒有功沒有利,連個工分也不記, 勞動是五八,不勞動是四十,你去白出那牛力干什么呀?”
【第6句】:【打腫臉充胖子】要面子,硬充好漢。類似的:鼓著腮幫去 充胖。巴金《談(秋)》:“他寧肯有病裝健康人,打腫臉充胖 子,不讓任何一個人知道真實情況。” 當(dāng)面鼓,背后鑼當(dāng)面一套,背后一套,耍兩面派。類似 的:人前一面鼓,人后一面鑼。汪幸福《浪跡臺灣島》:“商人 那種人前一面鼓,人后一面鑼的本領(lǐng),自然運用得嫻熟自 如。”
【第7句】:【進(jìn)了三寶殿,都是燒香人】佛、法(佛經(jīng))、僧(弟子),為佛 教三寶。三寶殿,佛廟,謂聚會的人目的一致,都是自己 人。汪幸福《浪跡臺灣島》:“進(jìn)了三寶殿,都是燒香人,莫說 那些話。”
【第8句】:打燈籠走鐵路——見軌(鬼)
【第9句】:武大郎賣豆腐——人窮貨軟
【第10句】:【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根據(jù)具體情況辦理。西戎《燈心 絨》:“老馬,人常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你是管銀錢的,咱 的家底有多厚,你比我清楚,不能看見人家干啥,咱也干 啥。”
【第11句】:【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對事情沒有否定的根據(jù),也沒有肯 定的根據(jù)。信,也說:聽。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風(fēng)水先 生的話我本來也不怎么認(rèn)真,可是,雖不可全信,亦不可不 信。”
【第12句】:【鵓鴿子旺邊飛】(諺)鵓(b。)鴿子:即家鴿。指家鴿最喜在人煙興旺的地方棲息。比喻人追求興旺發(fā)達(dá)、有錢有勢,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奔進(jìn)。 也作雀兒只揀旺處飛。 老鴉野鵲揀旺處飛。
【第13句】:【求人者常畏人,受人求者常驕人】(諺)求人的人常有一種畏怯的心理,接受人求助的人總有一種傲慢的心理。指求人幫忙和答應(yīng)幫別人忙,心態(tài)迥然不同。
【第14句】:服務(wù)員端茶——和盤托出
【第15句】:聽書掉眼淚——替古人擔(dān)憂
【第16句】:八卦陣?yán)矧T馬——不好找出路
【第17句】:馬不停蹄,鞭不停揮——老趕
【第18句】:【化緣和尚大手腳】(諺)化緣:和尚、道士向四方求布施。大手腳:大手大腳,即花錢毫不心疼。指不是靠辛苦勞動掙來的錢,往往容易揮霍掉。
【第19句】:一天上語文課,陳老師走進(jìn)教室,看到地上亂糟糟的,他笑著說:“教室的地面,就像咱班的臉面。教室里那么臟,咱班的同學(xué)個個都是大花臉吧?”聽完老師的話,我們不好意思地?fù)炱鹆说厣系募埰#ê幽稀ば抨枺?/p>
【第20句】:【 吹喇叭,拾轎子】當(dāng)吹鼓手、轎夫。指捧場,制造輿論。 語序亦可換置。成語:鳴鑼開道。《天怒》:“報紙登的是大 款、歌星、企業(yè)家、私人老板,電視也是如此,全給他們抬轎 子,吹喇叭,這是不正常的。”
【第21句】:【船頭上相罵,船艄上搭話】(諺)船艄:船尾。剛剛在船頭上吵了嘴,轉(zhuǎn)眼就到船尾上搭腔說話了。 指關(guān)系最密切的人,特別是夫妻之間發(fā)生爭吵,會很快和好。 也作“船頭打架,船尾說話”。
【第22句】:【先道斷,后不亂】(諺)道:說。 指凡事先把條件講清楚,事后就不會發(fā)生麻煩,糾纏不清。
【第23句】:房脊上逮雞——不好捉摸
【第24句】:彌勒佛的臉蛋——笑瞇瞇
【第25句】:稻場打網(wǎng)——撲空
【第26句】:【 揀到籃里就是菜】不論條件,到手就算數(shù),有了就行。 揀,也說:挖、挑、搭、拾、抓。馬烽《臨時收購員》:“收回來多 少算多少,揀到籃籃里就是菜。”
【第27句】:【種一葫蘆收一瓢】(慣)撒下一葫蘆種子,收獲一瓢糧食。形容糧食產(chǎn)量太低。
【第28句】:驢子跟馬跑——蹩斷腳;落在后頭
【第29句】:【烈火煉真金】(諺)指真的金子不怕烈火煉,只有在烈火之中才能識別出真金來。比喻經(jīng)受嚴(yán)峻的斗爭考驗,才能見出意志堅強的人。 也作“烈火識真金,百煉才成鋼”。
【第30句】:我家來了幾位客人。媽媽讓我先把肉切好,并囑咐我說:“記住,橫牛斜豬豎切雞。”(山東·招遠(yuǎn))
【第31句】:【廟小妖風(fēng)大,池淺王八多】指壞人積聚之所。古華《芙蓉 鎮(zhèn)》:“芙蓉鎮(zhèn)廟小妖風(fēng)大,池淺王八多,窩藏壞人壞事,對他 這個外來干部欺生。”
【第32句】:摔倒五味瓶——酸甜苦辣都嘗到
【第33句】:【垓下困霸王——四面楚歌】(歇)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固鎮(zhèn)東北沱河南岸。據(jù)《史記·項羽本紀(jì)》記載:楚漢交戰(zhàn)時,楚霸王項羽被漢軍和諸侯的軍隊圍困在垓下,“兵少食盡”,夜間聽到漢軍四面都唱起楚人的歌曲,十分驚懼,疑心楚地已被漢軍占領(lǐng),于是倉促突圍,后自刎于烏江邊。比喻陷入孤立無援、四面受敵的處境。
【第34句】:青蛙找著田雞——碰上自家人
【第35句】:【烏龜墊床腳——硬撐】(歇)硬:本指堅硬(烏龜背上的殼),轉(zhuǎn)指勉強。撐:本指抵住,轉(zhuǎn)指支撐、支持。指勉強支撐某種局面。含譏諷意味。
【第36句】:【哈巴狗帶咕冬鈴,充大牲口】釋義:諷刺人本事不大,卻裝作有很大本事的樣子。例句:說你是哈巴狗帶咕冬鈴,充大牲口,你說這是咒你哩。看,八字沒一撇,就哼呀嗨呀,你給誰夸功哩!
【第37句】:【巨木猜字——水到渠成】(歇)“巨”字與“木”字再加上“水”字(偏旁三點水),就成了“渠”字。比喻一旦條件成熟,事情就會順利完成。
【第38句】:我單元測試得了100分,有點兒驕傲,老師教育我說:“趕路最怕腳懶,學(xué)習(xí)最怕自滿。”(江蘇·新沂)
【第39句】:【煩惱皆因強出頭】(諺)強出頭:不該出頭管的事偏愛插手管。惹出煩惱,都是由于愛出頭管閑事招來的。指不該管的事不要插手,就可避免煩惱。 也作“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第40句】:【船到江心補漏遲】(諺)漏船行到江心才去修補,已經(jīng)無濟(jì)于事。借指凡事必須預(yù)先防范,已經(jīng)造成的錯誤臨時補救便來不及。 也作船到江心補漏遲,懸崖勒馬才收騎。 臨崖立馬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 馬到崖頭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
【第41句】:【踩小板凳兒糊險道神——差著一帽頭子】(歇)險道神:即險道神將,舊時出殯時紙糊的開路神。險道神身長,制作時,踩在小板凳上還夠不著頭部。指相差一大截。 也作“踩著板凳糊險道神——還差著一帽頭兒”。
【第42句】:【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膽大的胡作非為,吃多了以致 撐死;膽小的不敢越軌,沒吃的以致餓死。指一種無法紀(jì)狀 態(tài),壞人得志,老實人吃虧。《北京日報》(1988,2,9):“過去 由于監(jiān)督不力,確實存在‘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情況, 濫發(fā)被查到的倒霉,沒被查到的收益,致使有些單位存在僥 幸心理。”
【第43句】:【不怕官,就怕管】官大不一定有直接關(guān)系,現(xiàn)管著的人得 聽他指揮。或說:不怕縣官,就怕現(xiàn)管。明代《水滸》:“他今 日發(fā)跡,得做殿帥府太尉,正待要報仇。我不想屬他管!自 古道:不怕官,就怕管。俺如何與他爭得?怎生奈何是好!” 參謀不帶長,放屁也不響參謀只能獻(xiàn)策,參謀長才能做 決定。張濤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參謀不帶長,放屁 也不響。我現(xiàn)在連個參謀也不是,去了有什么用?”
【第44句】:【一根線上拴的螞蚱】釋義:互有聯(lián)系,誰也跑不脫。例句:“咱倆是一根線上拴的螞蚱,到時蹦不了我,也跑不了你。”
【第45句】:【打錯了算盤】估計錯誤。老舍《四世同堂》:“如果你們倆 敢合起來算計我,那就打錯了算盤。”
【第46句】:彎藤結(jié)歪瓜——孬種
【第47句】:【老墳地里不長彎腰樹】釋義:比喻祖祖輩輩沒有卑鄙懦弱的人。例句:你爹姓海,你也姓海,姓海的老墳地里不長彎腰樹。人人要活得干凈,活得清白,活得正直,活得有志氣!
【第48句】:橄欖核卡喉嚨——上不得,下不得
【第49句】:【開大口,說大話】(慣)指夸口,言過其實。 也作“開大口,講大話”。
【第50句】:【口有蜜,腹有劍】(慣)指嘴上說得好聽,心里暗藏殺機。 也作“腹中劍,口中蜜”。
【第51句】:【黃瓜菜都涼了】釋義:黃瓜菜本來就是涼的,這是一種詼諧的說法。比喻什么都晚了。例句:劉三兒傲慢地挺起胸脯:“要指望著你們兩個找葫蘆,黃瓜菜都涼了。”
【第52句】:【成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水推沙】(諺)指創(chuàng)立家業(yè)就像用針挑土一樣艱難緩慢,敗壞家業(yè)卻像大浪淘沙一樣迅猛容易。
【第53句】:【只揀有頭發(fā)的抓】(慣)比喻專門挑能夠撈到好處的事做。
【第54句】:表弟為姥姥掃地,掃了一半就不掃了。姥姥說:“你這孩子,起床,起得不早;吃飯,吃得不飽。叫人拿你沒辦法。”(河南·博愛)
【第55句】:【圣人門前賣字畫】(慣)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事。
【第56句】:【放著河水不洗船】釋義:比喻有條件不去利用。例句:五娘嘴頭子雖利害,倒也沒什么心,前日我和他嚷了,第二日爹到家,就和我說好話,說爹在他身邊偏的多,就是別的娘多讓我?guī)追郑惴彩碌┯袀€不瞞我,我放著河水不洗船,好做惡人?
【第57句】:世界上最深最難的一門學(xué)問——做人
【第58句】:【放下包袱】釋義:比喻解除思想上的負(fù)擔(dān)和顧慮。例句:所謂放下包袱,就是說,我們精神上的訐多負(fù)擔(dān)應(yīng)該加以解除。
【第59句】:八只腳的螃蟹——橫行
【第60句】:【少怕傷妻,老怕克子】釋義:年輕人怕死去妻子,老年人怕死掉兒子。列句:馬老爹聽說祥子的妻子病死了,心里也很難過。他安慰祥子說:“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少怕傷妻,老怕克子啊!可你也得往遠(yuǎn)處想,自個兒多保重啊!”
【第61句】:小亮學(xué)習(xí)退步了,卻不以為然。爸爸批評他,他竟不服氣,還說:“我在班上還是名列前茅呢!”爸爸無可奈何,點著他的鼻尖說:“哼!你呀,就會豬八戒演講——大嘴說大話,比起人家小剛來,你是扁擔(dān)豎在電桿下——差一大截喲!”(江西·南昌)
【第62句】:【身在曹營心在漢】(慣)曹營:東漢末曹操的軍營。漢:因劉備后來建立蜀漢國,故用來代指東漢末劉備一方。《三國演義》中描寫,劉備的盟弟關(guān)羽在與劉備失散后,被曹操收降,關(guān)羽身在曹營,卻心向劉備。比喻人在一方,心卻在另一方。 也作“人在曹營心在漢”。
【第63句】:【強將手下無弱兵】領(lǐng)導(dǎo)有方,指揮得當(dāng),能夠充分發(fā)揮手 下人的聰明才智。臺灣朱秀娟《女強人》:“強將手下無弱 兵,余菱到你那里去上班,簡直變了一個人。”
【第64句】:【千針難縫人心碎】(諺)干針萬線,也難縫合破碎了的心。指人一旦傷透了心,便再難回復(fù)到以前狀況。
【第65句】:【客去主人安】(諺)指赴宴的賓客及時離去,主人家才得安歇。
【第66句】:【茅廁越掏越臭】見“毛坑越掏越臭”。
【第67句】:【扶得東來西又倒】(慣)形容缺乏自立、自強的精神。也指事情多,忙了這頭,那頭又出了問題。
【第68句】:鐵樹開花——千載難逢
【第69句】:【快馬丕用鞭催,響鼓不用重捶】比喻人能干,自覺,無須督 促。此兩句亦可分開使用。金近邁《歐陽海之歌》:“快馬不 用鞭催,響鼓不用重捶,像歐陽海這樣的戰(zhàn)士,只要道理上 明白了,改正起來一定很快。”
【第70句】:【強中更有強中手】(諺)指本領(lǐng)高強的人不可自恃高強,須知高強之中還有更高強的。也泛指學(xué)問、才藝的造詣無止境,不可自視過高。 也作強中更有強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強中自有強中手,更有強人在后頭。
【第71句】:【滿園果子,只有一個紅】比喻只有一個出眾的。類似的: 滿園花草一棵紅。成語:一枝獨秀。明代《三寶太監(jiān)西洋 記》:“到了今日,正叫做滿園果子,只看得他兩個人紅哩!”
【第72句】:【七嘴八舌頭】(慣)比喻眾人爭相發(fā)表意見。也比喻人多嘴雜。
【第73句】:【惡作劇】“惡作劇”的意思是故意捉弄他人,使他人難堪的行為。 “惡作劇”這個詞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盜俠》:“僧始捫中處,徐日:‘郎君莫惡作劇’。”講的是唐德宗建中初年,有個叫韋生的人搬家到汝州,在搬家途中遇到一個僧人。韋生與這個僧人交談甚歡,感覺非常投機。僧人問韋生:“我住的寺院就在前邊不遠(yuǎn)的地方,到我那里坐坐,怎么樣?”韋生爽快答應(yīng)了。韋生跟著僧人走了十多里地,還沒有走到。他懷疑僧人是盜賊,就偷偷地從鞋子里取出彈弓,彈射僧人的腦袋。開始時僧人好像沒有感覺,韋生一連射了五次,他才摸著被射中的地方慢聲說道:“郎君莫惡作劇(你不要這樣開玩笑)。” 惡作劇之風(fēng)一開,至今還有人變著法效仿,甚至還走出國門,專門設(shè)了一個“愚人節(jié)”。
【第74句】:【有理無理,出在眾人嘴里】(諺)誰有理誰沒理,當(dāng)事人說的不算數(shù),要聽群眾的評論。指群眾的輿論代表公理,最公道。 也作“有理沒理,出在大伙兒嘴里”。
【第75句】:屬蛀蟲的——鉆心
【第76句】:媽媽見爸爸什么事都不想做,就說:“身上的懶筋都快有柱子那么粗了。”(江西·吉安)
【第77句】:剝了皮的青蛙,爛了根的蔥——眼不閉心不死
【第78句】:水面打一棒——沒痕跡:無傷痕
【第79句】:【蛟龍歸大海】謂到了能夠充分發(fā)揮才能的地方。類似 的:龍歸大海,虎人深山。成語:得其所哉。徐光耀《平原烈 火》:“老周這次回來,就是蛟龍歸了大海,咱大隊又添了一 員虎將,無論如何,今天得慶賀慶賀!”
【第80句】:狗嘴里拋骨頭——投其所好
【第81句】:楠木當(dāng)柴燒——不識貨
【第82句】:【一滴水不漏】形容嚴(yán)密,多指說話嚴(yán)謹(jǐn)。浩然《艷陽天》: “就拿這兩天的事情來說吧,他覺得,他考慮得要算挺周到, 安排得挺合適,計謀用得也最高明,可以說嚴(yán)實合縫,一滴 水也漏不下去。”
【第83句】:【拿銀子當(dāng)銅錢花】(慣)銅錢:古代銅質(zhì)輔幣,圓形,中有方孔。比喻花錢沒有節(jié)制,任意揮霍。
【第84句】:【獨子得惜】(諺)獨子:獨生兒子。 指獨生子特別容易得到父母的寵惜溺愛。
【第85句】:【棋逢敵手難相勝,將遇良才不敢驕】(諺)下棋要是遇著棋藝不相上下的對手,想贏對方很不容易;打仗時良將相遇,彼此都不敢掉以輕心。指在競爭中兩強相逢,誰也不敢輕視對方。 也作棋逢對手難藏幸,將遇良材好用功。藏幸:心存僥幸。 棋分對手無上下,將遇良材各逞能。
【第86句】:【到哪個山頭唱哪個歌】釋義:比喻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靈活方法辦事。例句:有些甚至采用“不跟你耍”的辦法與自己原來的未婚夫一刀兩斷,如果這個未婚夫依然是個農(nóng)民的話。這種“到哪個山頭唱哪個歌”的風(fēng)習(xí),真是“實際”得不能再實際了。
【第87句】:【—腳踢出去/一腳踢開】斷然拋棄。張潔《無字》:“這種男 人就是跪在腳底下求我,我也會把他一腳踢開。”
【第88句】:灶門前干活——煽風(fēng)點火
【第89句】:【伸出脖子挨殺】(慣)比喻坐等著任人宰割、欺辱。 也作“伸長脖子挨刀”。
【第90句】:【空手撈白魚】(慣)比喻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就能得到好處。
【第91句】:【 —撒韁繩,馬失前蹄】失去控制,出現(xiàn)問題。《北京日報》 (1985,1,17):“有些同志盡管口頭上承認(rèn)培養(yǎng)接班人的重 要性,但實際上還缺乏緊迫感,總覺得馬上的年輕干部太 嫩,惟恐自己一撒韁繩,馬失前蹄。”
【第92句】:【身在曹營心在漢】“身在曹營心在漢”比喻人在一方,心卻在對立的另一方。這一俗語源自《三國演義》。有兩處描寫。一處是關(guān)羽與劉備失散后,身保二位皇嫂(準(zhǔn)皇嫂),不得已與曹操約三事(其中一事是得知大哥劉備下落后允其團(tuán)聚),暫棲曹營。曹操對關(guān)羽禮遇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賜爵祿企圖感化關(guān)羽。但關(guān)羽不為所動,日夜思念劉備,當(dāng)?shù)弥獎湎侣浜螅瑨煊》饨穑晦o而別(因曹操故意回避不見),過五關(guān),斬六將,與劉備、張飛重新相聚。因而后人稱關(guān)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第二處是徐庶進(jìn)曹營一計不獻(xiàn)。徐庶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為劉備服務(wù)。曹操慕其才,屢招不致,遂用其母為質(zhì)。徐庶是孝子,為保其母性命,無奈,只得投奔曹操。與劉備分別時,徐庶對劉備說:“請主公放心,庶不為曹獻(xiàn)一計。”果然,到曹營后終不獻(xiàn)一計。倒也有破例,那就是趙云為救皇嫂(準(zhǔn)皇嫂)與后主劉禪,孤身一人,七進(jìn)七出曹營,身陷險境。徐庶怕趙云有失,遂終向曹操“獻(xiàn)一計”,對曹日:“丞相愛將,何不保住趙云性命,為閣下用。”曹遂下令:“只要活趙云,不要死子龍”。保全了趙云的性命,才上{了一出“長坂坡”的好戲。
【第93句】:【 黃花菜涼了】拖延過久,失去時機。類似的:湯冷了,菜 涼了。成語:事過境遷。賈平凹《廢都》:“我早讓你去找院 長,后來才知道你沒有去,現(xiàn)在再不抓緊,黃花菜就涼了!”
【第94句】:人造衛(wèi)星上天——不翼而飛;驚天動地
【第95句】:【兩股道上跑車——走的不是一條路】(歇)指彼此志趣、追求等不同,不是同一類人。
【第96句】:【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原指下棋。引申為:旁觀者無切身利 益,看情況比較冷靜全面;當(dāng)事人有切身利益,常執(zhí)著一 端。語序亦可換置。臺灣林語堂《京華煙云》:“我只是一個 局外人,沒有權(quán)力來干涉您府上的事。但是俗語說得好,當(dāng) 局者迷,旁觀者清。”
【第97句】:【出岔子】(慣)指出了差錯或事故。
【第98句】:【媒婆】“媒婆”指舊時以做媒為職業(yè)的婦女。中國古代的婚俗講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詩經(jīng)》云:“伐柯如何?匪(非)媒不得。”意思是就像斫個斧柄必須用斧頭一樣,娶個老婆一定要通過媒妁。這首詩表明,春秋以前婚姻因媒而成已成風(fēng)氣,這應(yīng)該是最早記錄媒人的經(jīng)典之一,因這首詩,有人將媒人稱為“伐柯”。關(guān)于媒人的來歷,還有一個流傳在陜西一帶的民間故事。很久以前,渭河兩岸的人很少往來,當(dāng)然更談不上結(jié)親了。有一年,渭北的一個后生偶爾去渭南辦事,看上了那邊的一個閨女。一個老婆婆知道他的心思后,主動從中說合,使他們結(jié)成了夫妻。一年多后,媳婦生下胖小子,丈夫笑開了:“咱倆素不相識,經(jīng)那位婆婆從中說合,就成了一家人,你說奇也不奇?”媳婦說:“是呀,可那位婆婆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想報答也來不及了。”于是夫妻倆用米粉為婆婆塑了一個像敬奉起來,又怕人家看見笑話,就在夜里供,白天藏在柜里。過了幾天,這米粉塑的像發(fā)了霉,他們就稱它是“霉婆”,依舊當(dāng)活寶似的供著。這事傳開后,想娶渭南婆姨和想嫁渭北漢子的青年男女,都設(shè)法找“霉婆”這樣的好心老太太牽線搭橋。再往后,做“霉婆”者覺得“霉”字不好聽,便將它改成“媒”字。類似的傳說,其他地方也有。其實“媒”字的解釋,就是介紹或引導(dǎo)雙方(人或事)發(fā)生關(guān)系的媒介,“妁”字則有斟酌的含義。媒妁連稱,特指通過考慮協(xié)商等步驟為男女雙方說合婚姻的人。至于“媒婆”一詞的流行,則是因為舊時以此為生的人,已婚女性占多數(shù)的緣故。
【第99句】:【好漢不吃眼前虧】見“光棍不吃眼前虧”。
上一篇:很經(jīng)典民間俗語經(jīng)典俗話,簡單精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