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衙門口,向南開,有理沒錢是白來】見“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第2句】:馬老腿慢,人老嘴慢。
【第3句】:我們家來了個客人,可我不認識。客人點著我的鼻尖說:“這小鬼,沒見過我吧?我們兩家可是扒攏筷子能吃飯的人呢!”(湖南·株洲)
【第4句】:【掰開指頭算一算】仔細算算。掰,也說:扳,以動作顯示 計算。老舍《四世同堂》:“你掰開手指頭算算,吃過我多少 頓飯,喝過我多少酒、咖啡,說句不好聽的話,我要把那些東 西喂了狗,它見我都得搖搖尾巴!”
【第5句】:【人憑志氣虎憑威】人有志氣,才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秦牧《憤怒的海》:“現在要摩拳擦掌和鬼子拼,你說這些泄 氣的話,有什么好處?人憑志氣虎憑威。人一沒志氣,就什 么也不用談了。”
【第6句】:我和爸爸都喜歡看電視劇《天下糧倉》,于是,我們約定晚上一起看。晚飯后,我想先小睡一會兒,便告訴爸爸等開演了就叫醒我。可是,我睡得太香了,任爸爸怎樣叫也不想出被窩。第二天,爸爸對我說:“說到要做到,做人才可靠;說到做不到,等于放空炮。以后,你的言行要一致啊!”(河南·林州)
【第7句】:【破罐子破摔】釋義:比喻橫下心,不顧后果,任憑事態惡化。例句:好些年來,他自輕自賤,成了習慣,破罐子破摔,不想學好了。
【第8句】:【水借魚,魚借水】(諺)水靠著魚的活力,才免得成為一潭死水;魚靠著水的浮力,才得以自由活動,得以競爭生存。比喻利害相關的人,誰也離不開誰。
【第9句】:【臭寡婦不如香嫁人】(諺)指丈夫死后,與其和外邊的男人鬼混,還不如名正言順地另嫁為好。
【第10句】:小姨是個列車員,每天五點鐘上班。可這天上班前她突然病倒了,姨父要去給她請假。姥姥說:“一個捻兒一個燈,一個蘿卜一個坑。現在去請假,領導找誰替班?”(河北·石家莊)
【第11句】:草帽破了頂——露頭
【第12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做了壞事,總會被人發現。明 代《金瓶梅》:“常言: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有一日,風 聲吹到孫雪娥、李嬌兒耳朵內。”
【第13句】:【到什么山上打什么柴】(諺)山不同,長出的柴木也不同。指到了哪座山,就應砍哪座山上的柴。比喻環境變了,人的思想、習慣也得跟著變。
【第14句】:鞋上繡鳳凰——能走不能飛
【第15句】:【家無二主】(諺)指家庭不論大小,只能由一人主持家事。也泛指一個群體只能由一人做首領,不能亂當家。 也作“家無二主,國無二王”。
【第16句】:【 不見真佛不燒香】認準了有用的人,再去求他。電影《紅 色娘子軍》:“南某闖蕩半生,這份家業,得來不易!不見真 佛,我是不能燒香啊!”
【第17句】:【鴉窩里出鳳凰】(慣)比喻貧寒人家或條件差的地方出了人才。
【第18句】:鱉笑龜兒——看不見自己的丑
【第19句】:青蛙鼓肚子——氣呼呼的
【第20句】:【六親合一運】釋義:六親:六種親屬。《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杜預注:指父子、兄弟、姑姐、甥舅、婚媾、姻婭。亦泛指所有親屬。比喻親屬之間有相同的命運。例句:俗語說得好:六親合一運。那朱恩家事也頗長起。二人不時往來,情分勝如嫡親。
【第21句】:【鼻子里插大蔥——裝象】(歇)象:諧“相”。指裝模作樣,欺騙人。 也作“鼻子插蔥——充象”。
【第22句】:【近水樓臺先得月】釋義:靠近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先得到好處。例句:鳳琴真有這樣的鐘愛之情,為什么不單獨寄信給他?摻在大家的信中,那些整天守在場子里的瘋姑娘們,安能不來個“近水樓臺先得月”,把給他的信拆開呢?
【第23句】:【鐵板釘鋼釘——硬到家】(歇)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形容人性格極其剛強或態度十分強硬。
【第24句】:有個同學各方面都很好,就是那個嘴太厲害,與全班同學差不多都吵過了。她媽媽數落她:“你是歪嘴騾子賣個驢價錢——全吃你嘴上的虧了。”(河南·安陽)
【第25句】:大河無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滿。
【第26句】:【 翻臉不認賬】立即抵賴,沒有信用。海外陳若曦《二胡》: “豈知到時他來個翻臉不認賬,也拿他無可奈何。”
【第27句】:【狗肉上不了筵席】(諺)指狗肉雖然好吃,但檔次不高,上不得酒席。 常比喻素質差的人經受不起別人的抬舉,或見不得世面。 也作狗肉上不了大席面。 狗肉上不了茶盤。
【第28句】:石獅子灌米湯——滴水不進
【第29句】:【若信卜,賣了屋】(諺)卜:占卜,用迷信的手段給人算命。如果相信那些占卜算卦的鬼話,就會因風水不佳,連住房都要賣了。指占卜算卦純屬騙人,絕不可信。
【第30句】:媽媽對她們單位那個好逢迎領導、溜須拍馬的人非常討厭,說:“這個人,領導說砂鍋能搗蒜,他說搗不爛;領導說公雞能下蛋,他說親眼見。”(甘肅·張掖)
【第31句】:扳不倒兒掉在血盆里——紅人
【第32句】:【得意不宜再往】(諺)得到一次心滿意足,切不可接二連三再去。指凡事必須知足知止,貪得無厭定會招災惹禍。 也作“得意之事,不可再做”。
【第33句】:小山溝里的青蛙想吃云間白鶴肉——癡心妄想
【第34句】:【 買醬油的錢,買不得醋】專款專用,借指不打亂原來的計 劃。《敵后武工隊》:“常說打油的錢不買醋,你倆怎么在槍 子底不還東張西望的?”
【第35句】:【黃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沒兒人】釋義:比喻青年人反比老年人死得早,害得老人沒有兒子。例句:三藏聞言,止不住腮邊淚下道:“這正是古人云:‘黃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沒兒人。”
【第36句】:羊糞蛋里掉個花生——是個好仁(人)
【第37句】:【馬到崖頭收韁繩,船到江心補漏遲】見“船到江心補漏遲”。
【第38句】:【說風涼話】(慣)指站在一旁冷言冷語或諷刺挖苦別人。 也作“講風涼話”。
【第39句】:天平上稱體重——把人看輕了
【第40句】:【少吃咸魚少口干】(諺)少去吃咸魚,就少了口的干渴。比喻人少管閑事,就不會惹出許多麻煩來。
【第41句】:【 水流千里歸大海】比喻匯聚,會合。類似的:千條小溪流 成河。成語:百川歸海。劉云若《小揚州志》:“今天可破鏡 重圓了,從此水流千遭歸大海,可喜可賀。”
【第42句】:【上山容易下山難】指事情開頭容易而不好收場。類似 的:辦酒容易請客難/創業容易守成難/縛虎容易縱虎難/看 花容易栽花難/破壞容易建設難/起頭容易結尾難/請神容 易送神難/說得容易做起難,等等。“……容易……難”為俗 語慣用句型之一,表示比較。《播火記》:“你就不想想,上山 容易下山難,弄好了怎么辦,弄不好怎么辦?”
【第43句】:望鄉臺上彈琵琶——死快活
【第44句】:【泥鰍掀不起大浪,跳蚤頂不起被窩】釋義:力量弱小,成不了大事。例句:“現在谷存夫還剩了二三十個人,泥鰍掀不起大浪,跳蚤頂不起被窩,我們可以高枕而睡了。”
【第45句】:【吃甘蔗上云梯,步步高,節節甜】釋義:比喻越來越好,越來越甜蜜。例句:一想到未來,她總有那種吃甘蔗上云梯的感覺,步步高,節節甜,幸運之神是不會遺棄她的。
【第46句】:【胎毛未干】(慣)胎毛:胎發。譏諷人年幼無知。
【第47句】:斑馬的腦袋——頭頭是道
【第48句】:【在江邊上賣水】(慣)比喻向行家或有本事的人挑戰。
【第49句】:【蒸不熟,煮不爛】(慣)形容人頑強,不馴服。
【第50句】:【 沒犯罪充了一軍】無緣無故受苦受累。李準《老兵新 傳》:“我還沒見過這種房子,學校里邊那個雞舍牛圈也比這 個強,這可算來到地方了,沒犯罪充了一軍。”
【第51句】:【捆綁不成夫妻】(諺)指婚姻是要男女兩相情愿的,不能使用強迫的手段。
【第52句】:黃鼠狼遇上對頭——有三個救命屁
【第53句】:【打要打金剛,壓要壓霸王】(諺)金剛:護佛力士。霸王:楚霸王項羽,勇力蓋世。指是英雄好漢就要敢于向強者挑戰,打壓弱者是卑劣的行為。
【第54句】:【 大石頭壓死蟹】受制于位高勢大者。《小說月報》(1980, 4):“劉茂良氣得說不出話來,但大石頭壓死蟹,又能奈他 何!”
【第55句】:【吃的鹽和米,講的情和理】(諺)吃飯菜,要有米,要有鹽;說話,要合情,要合理。指有米有鹽,是做飯菜的基本條件;講情講理,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第56句】:【擺譜】“擺譜”指擺門面、擺架子、擺氣派。是常見的一種社會現象。那么,“擺譜”是怎么來的呢? 18世紀,清朝進入了全盛時期,歷史上稱之為“康乾盛世”。和平局面的出現,再加上清朝實行“攤丁人畝”政策,造成了人口的大量增加,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人口已首次超過四億,相當于解放初期的人口數量。人口的增加,造成了耕地面積的相對縮小,當時京師一帶地區情況更是突出,再加上人為因素,清朝統治階層八旗貴族在京郊跑馬圈地,搶占良田,因此,人們不得不開始向人口稀少的東北和西北移民。這些從北京一帶出來的移民,到達目的地后建立起了村落,安家落戶,繁衍后代。由于老輩家都有家譜,于是大伙坐到一塊,將各自家的家譜擺開,看看誰家的譜大,從而確立起不同家族在村里的地位。這就是“擺譜”。看來本義的擺譜和現代意義上的擺譜有相近之處,都是貪大。不過原意淡出,只剩鋪張和顯擺了。
【第57句】: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第58句】:家雀進籠子一有翅難飛
【第59句】:【茄子黃瓜一鍋煮】(慣)形容人員很雜,好人壞人混在一起。
【第60句】:【太歲頭上動土】“太歲頭上動土”比喻不畏權勢敢于觸犯強權的行為。源出兩支。一說“太歲”是古代天文學中假設的星名,與木星(歲星)運行的方向相反。舊時迷信,認為太歲是個兇惡的煞神,是“百神之統”。他“奉領諸神,統正方位,斡運時序。”太歲所經過的方位為兇方。有一句諺語就是這樣說的:“太歲當頭坐,非實便是禍。”《土風錄》云:“術家以太歲為大將軍,動土遷移者必避其方。”意為建筑蓋房時找準方位,避免與太歲沖突。于是民間就有了“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的說法。二說“太歲頭上動土”源于一個故事。唐朝末年,黃巢率領起義軍走潼關、入長安,建立了大齊政權。這位農民起義領袖習慣流動作戰,在皇宮里待不住,常常率領親兵親將百余人出長安觀察地形,研究作戰方案。一天,行至臨潼縣荊山原邊,被一座高大墳墓擋住去路,上前一看,原來是劉邦之父——漢太上皇陵,占據大片良田。黃巢心想,這個太上皇生前魚肉百姓,死后還霸占著這么多田地苦害百姓,擋我去路,實在可恨,便喚隨從借了一把鐵锨挖了起來,因用力過猛,锨把折了,于是,他又親自向農夫借了一把大锨,登至墓頂,幾锨就把墓頂挖了個大坑。黃巢放聲大笑,朗吟了詩一首:“輾轉中原逐驚鹿,西進長安過齊都。吾輩豈是山野人,太歲頭上敢動土。” 吟罷,余怒未息,拖锨下原,競把原邊劃了一條深溝,人們叫它鐵锨溝。從此,“太歲頭上動土”這句話就流傳下來。
【第61句】:黑烏鴉唱歌——引入討厭
【第62句】:【狗長犄角——羊相】(歇)犄角:牛、羊等頭上長出的角。狗頭上長出角,想裝扮成羊的樣子。羊:諧“洋”。譏諷人出丑,鬧笑話。
【第63句】:【家庭合不合,看看兒媳和公婆】(諺)一個家庭是否和睦,只要看看兒媳婦和公婆的關系如何即可。 指家庭和諧不和諧,媳婦和公婆的相處是關鍵。
【第64句】:吃多了安眠藥——不省悟
【第65句】:【做秀】“做秀”是主觀故意將亮點顯擺給公眾,目的帶有功利色彩。 “做秀”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港、臺地區流行的新詞,八十年代流人國內,并迅速蔓延。“做秀”一詞,時下可謂躥紅,甚至泛濫成災。“做秀”的秀拿出來還可單獨使用,比如“秀一把”、“寶寶秀”等,不一而足。 “做秀”之源,中外皆有。先說國外之源。“秀”一詞來自洋文的sh。w,是展覽表演的意思,指藝壇歌星、影星的表演活動。后“做秀”一詞應用日益廣泛,并不單限于藝人。政治上有所謂政治秀,學術界里有學人做秀,他們看見攝影記者,擠著向前站,無時無地不抓麥克風,想秀一把。再說國內之源。中國古代的“秀”,源更深,流更長。“秀”在中文的本義雖非是展覽、表演之意,卻有引人注意之處。“秀”始出《論語》,孔子日:“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南宋朱熹的解釋是:“谷之始生日苗,吐華日秀,成谷日實。”朱熹的解釋雖是古文,卻明白無誤,“秀”就是花。《詩經》有詩云:“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就是形容禾谷生長的過程。《禮記·月令》孟夏之月有“王瓜生,苦瓜秀”的文案,也就是苦菜開花的意思。所以,花蕾綻放就是“秀”了。植物的“秀”,用以招蜂引蝶,傳花授粉。藝人做秀,無非是綻放才華,展現年華,正像花卉吐華。今日之“做秀”,不要做作、故弄姿態,還是“實發實秀,實堅實好”的好。
【第66句】:【如入寶山空手回】比喻放過了好機會,很可惜。清代《儒 林外史》:“放著這樣一注大財不會發,豈不是如入寶山空手 回?”
【第67句】:我出出進進總不愛關門。媽媽數落我:“你啊,真是屬耗子的——拖著尾巴走路!”(黑龍江·寶清)
【第68句】:【敲門磚】“敲門磚”比喻以不正當方法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那么,“敲門磚”是怎么來的呢?它源自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有一天張公子去拜訪李公子,他在李公子的庭院外拍了好一陣門也無人應聲。原來李公子讀書太專心了,沒聽到張公子叫門。張公子因拍了半天也不見李公子來開門,心中十分不快,轉身正要回府,卻一眼看見了墻角的幾塊磚頭。于是靈機一動,抄起一塊對著門猛敲起來。這回李公子可聽見敲門聲了,心里一驚,以為出什么大事了,他急忙起身去開門,只見張公子倚在門邊。李公子奇怪地問:“出什么事了?”張公子平靜地說:“沒出什么事,我閑著無事,特意來拜訪你。”李公子又問:“你剛才用何物敲門?聲音如此之大。”張公子回答說:“沒什么特別的,不過是一塊‘敲門磚’。”李公子大惑不解:“張公子訪友還要專門帶上敲門磚?”張公子瞥了一眼墻角,笑道:“敲門磚隨處可撿,也可隨手可扔,很是方便。”這時,李公子才恍然大悟。后來,人們就把借以謀取名利的手段比喻為“敲門磚”。屬貶義。
【第69句】:口吃蜜糖——心里甜
【第70句】:高山流水——少知音
【第71句】:【嘴上缺個把門的】意為沒有阻攔,有話亂說。把門的,也 說:站崗的。浩然《山水情》:“你如今可不是學生了,還這么 任性,嘴上缺個把門兒的,可沒啥好處。”
【第72句】:【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做事盡主觀努力,成不成還要看客 觀條件。茅盾《子夜》:“我們那五百萬算來還可以賺進十二 三萬,不過剩下的約五百萬就沒有把握。謀事在人,成事在 天。”
【第73句】:一縷棉絲難織布,一粒大米難做飯。
【第74句】:【主席】“主席”在我國現在指國家、團體或會議等最高領導職務。“主席”一詞很多人認為是外來詞,實際上“主席”是中國的特產,源于中國古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設施。我國古代沒有桌、椅、板凳,室內先鋪筵,然后再放上席。筵較寬大,故用來鋪地,席較小是給人生的,古人人室先脫鞋,再走過筵,坐在席上。現在朝鮮、韓國和日本人的室內生活,基本上還是這樣,據說是由中國傳人的。入席時,客人有客座,坐時讓長輩坐在里頭,以示尊重,人多時,長輩就獨居一席,這就是主席。《論語》中有一句話:席不正不坐。說的是坐的規矩,席子一定要擺正。《禮記》中也有這樣一個規定:群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五個人以上,德高望重者必須另坐一張席子,這就是主席。這個“主席”稱謂后來被叫開,就漸漸演變成現在的會議主持人或國家、團體的領導人的最高職位名稱了。
【第75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釋義:指穿現成衣,吃現成飯,坐享其成。例句:張公子是自幼嬌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何曾理會過啥叫生計艱難?像他這種人,不撞南墻是絕不會回頭的。
【第76句】:車臨頭,馬掛角,將帥活不了。
【第77句】:【舌頭不聽使喚】說話結結巴巴,或說不出話來。老舍《鼓 書藝人》:“他想說點什么,可是舌頭不聽使喚,說不出話 來。”
【第78句】:媽媽教姐姐繡花,姐姐的手不聽使喚。媽媽說:“別著急,別著急,著急出問題;別慌張,別慌張,慌張出故障。熟才能生巧。”(河南·西華)
【第79句】:【知恩不報,非為人也】(諺)指只有知恩圖報,才算是有良心講道義的人。 也作“知恩不報恩,枉為世上人”。
【第80句】:【死棋腹中有仙著】(諺)死棋:無著可走的棋。著(zha。):下棋時走一步為一著。指棋下到看來是無路可走的死棋時,卻有高明的一著使棋局轉活。常比喻事情陷入絕境時,經過努力,往往會出現新的轉機。 也作“死棋肚里有活著”。
【第81句】:【先生講書,屠夫講豬】(諺)先生:教書先生。屠夫:以宰殺豬羊為專業的人。教書的先生說起話來總離不了書,殺豬的屠夫說起話來總離不了豬。指人們在談話中總離不了本行的話題。
【第82句】:【 騙子有屏風,屠夫有幫手】為壞人提供方便。成語:助紂 為虐、為虎作倀。《人民日報》( 1982,3,16):“騙子有屏風, 屠夫有幫手。不禁使我聯想起以往冒險家樂園的上海,只 要投奔洋人腋下,同‘包打聽’一掛鉤,送點‘酬款’,就可以 在十里洋場,得逞一時。”
【第83句】:【鑿四方眼兒】(慣)形容為人死板,不知變通。
【第84句】:【算盤珠子,不撥不動】指不自覺,沒有吩咐就不知道主動 做事。張賢亮《河的子孫》:“這樣,莊戶人干起活來就跟算 盤珠兒一樣,撥一下動一下;有的連地也不會種了。”
【第85句】:吃咸魚蘸醬——多余
【第86句】:【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謂一人占據要害地位,眾人無可奈 何。語出李白《蜀道難》。古華《相思樹女子客家》:“伍香師 妹雙手叉腰,堵著門,橫眉立眼,正氣凜然,那氣派,自有‘一 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
【第87句】:【黃連水里泡苦瓜】釋義:把苦瓜泡在黃連水里。比喻苦上加苦。例句:龍北斗嘆息道:“這哪里是你一家的事?來這里的人,哪一個沒有一段苦事,誰不是黃連水里泡苦瓜的?但我不相信世道總是這個樣兒。”
【第88句】:【有智吃智,無智吃力】(諺)指有知識的人靠知識生活,沒知識的人靠體力生活。
【第89句】:爸爸要到重慶去,我也嚷著要去。爸爸說:“你睡在扁擔上——想(得)寬,還是學習去吧!”(四川·渠縣)
【第90句】:【 真金不怕火煉】謂經得起考驗。西戎《糾紛》:“我說你們 呀,不要管人們說長道短的,只要把活兒做好,任務完成,擺 出成績來,叫他們盡管說,真金不怕火煉,到那陣,叫他們想 挑毛病也沒嘴說了!”
【第91句】:某村有個姑娘,長得很漂亮。別人給她提親,一連說了好幾個她都不愿意,再也沒人給她說親了,結果只嫁給了條件很不好的一個人。人們說:“這就叫今天選,明天選,選一個窩窩罩住眼。”(河南·新野)
【第92句】:【為人不當差,當差不自在】(諺)當差:舊時在衙門受人指使跑腿打雜的人。指做人不可當差,當差的人由人擺布,身不由己。 也作為人別當差,當差不自在。 為人莫當差,當差不自在。
【第93句】:【 樹倒猢猻散】猢猻,猴子。比喻勢運衰敗,原有的人各自 走散。相關的:大樹一倒,猢猻亂跑。清代《紅樓夢》:“如今 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生悲,若應了那句 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詩書舊族了?”
【第94句】:【船到橋頭自然直】橋洞較窄,迫使船身直線前進。謂有 辦法解決,不必擔心。臺灣瓊瑤《幾度夕陽紅》:“船到橋頭 自然直,今年,我想他是沒問題了。有人會為他想辦法的。”
【第95句】:葵花扭頭——向太陽
【第96句】:【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巫婆跳假神】(諺)巫婆:以替人祈禱招魂為職業的婦女。跳假神:裝神弄鬼。 指經常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就會受什么樣的影響。 也作跟著啥入學啥人,跟著巫婆學跳神。 跟著秀才學作文,跟著巫婆學下神。
【第97句】:【騎著馬,好找馬】一方面保留,一方面再選擇。蔣子龍 《喬廠長上任記》:“有人在一個單位玩不轉了就托人找關 系,一走了之。這就助長干部身在曹營心在漢,騎著馬找 馬。”
【第98句】:【坐冷板凳】(慣)比喻不被重用,受到冷遇。
【第99句】:【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諺)比喻遭受失敗要振作起來自我奮斗。也指在哪兒受了挫折,就在哪兒總結教訓重新干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