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彈不到一根弦上】(慣)彈:諧“談”。弦:琴弦。指意見不一致,說不到一塊兒。
【第2句】:【踩著別人腳印走】模仿或學習。成語:步人后塵。劉紹 棠《蒲柳人家》:“所以我想讓滿子今年趕快上學,踩著他姑 父的腳印步步高升?!?/p>
【第3句】:躺在懷里的貓兒——俯首帖耳
【第4句】:【捉賊須捉贓,捉奸須捉雙】(諺)捉賊必須拿到他的贓物,捉奸必須抓著犯奸的男女雙方。指判處偷盜與奸情案件,重在有真憑實據。 也作捉賊見贓,捉奸見雙。 捉奸要雙,捉賊要贓。
【第5句】:【假馬賣了個真馬的價兒】(慣)比喻把差的當好的來用。
【第6句】:【大廈千間,不過身眠七尺】(諺)高大的房屋縱然有成百上千間,一個人睡眠也不過只需七尺的地面。 指人在世問,物質的享用應當知足知止,多貪多占毫無意義。
【第7句】:河灘上的鵝卵石——越滾越滑
【第8句】:【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第9句】:桃花潭水深干尺——無與倫比
【第10句】:紅鼻綠眼鬼——不安好心
【第11句】:【 扔到咸菜缸里】謂泡著,閑(咸)著,指拖延,耗費時日。 西戎《燈心絨》:“什么事要叫你操心辦,那算是扔到咸菜缸 里了,慢慢等著吧!”
【第12句】:死馬當作活馬醫——妄想;想盡一切辦法
【第13句】:【黃杏熬北瓜——一色貨】(歇)一色:本指黃杏和北瓜一起熬時顏色相同,轉指全都一樣。指一伙人都是同一類型的壞人。常含譏諷意味。
【第14句】:這幾年,我家漸漸富起來。奶奶喜滋滋地念叨:“吃大鍋飯時,咱這兒房子破,地皮薄,耗子進家要挨餓;現如今,可是倉不漏底,房不漏雨,鞋不夾腳,衣能遮體。吃不愁,喝不愁,‘大哥大’懷里摟,日子是越過越有甜頭??!”(安徽·蕭縣)
【第15句】:【一肚子苦水】(慣)指心中有說不完的痛苦辛酸的事。
【第16句】:【懷里沒揣金剛鉆,不敢攬那破瓷碗】見“沒有金剛鉆,不敢攬瓷器”。
【第17句】:【柴多入灶塞死火】(諺)灶里有柴才能燒火做飯,但如果灶膛里塞入的柴太多,就會把火塞滅。比喻用人過濫,反會把事情辦糟。
【第18句】:【除死無大災】(諺)指人如果橫下一條心,連死都不怕,就不怕有更大的災禍。
【第19句】:【芒種三日見麥茬】釋義:芒種:二十四節氣之一,在6月6日前后。麥茬:麥子收割后留在地里的麥莖和麥根。過了芒種,就是麥收季節。例句:五月底,再過幾天就到夏歷芒種節了。農諺說:“芒種三日見麥茬”,麥收季節眼看就要到。
【第20句】:【愁一愁,白了頭;笑一笑,十年少】(諺)指頭發早白,是由愁郁引起的;歡笑能使人變得年輕。
【第21句】:【狗咬刺猬插不上嘴】釋義:形容別人說話,無法插嘴。例句:我的口又訥,從不和人吵架,人家談論個什么現今政策呀,張某長、李某短呀,我是狗咬刺猬插不上嘴,這樣也就沒人煩氣我。
【第22句】:【上不得臺盤】(慣)臺盤:席面。 1比喻自身素質差,不能在正式或公開的場合露面、應酬。2比喻見不得人的話或主意。 也作上不得高臺盤。 上不得臺面。
【第23句】:【連理枝】“連理枝”比喻恩愛夫妻。白居易曾在《長恨歌》中寫道:“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睘槭裁从写苏f法呢?相傳古代一君王荒淫殘暴,他看上了隨從韓憑的妻子,硬將其霸占囚禁在宮中。韓憑不堪受辱,自殺身亡。韓憑妻子得知后悲痛不已,決心隨夫君而去。她借同君王登臺游玩之機,從高臺上跳了下去,以身殉夫。韓憑的妻子死前曾留下遺書,要求將自己與韓憑合葬。但君王心有不甘,故意將二人分開葬兩處,隔路相埋,讓他們“生不能同室,死不能同穴”??墒?,過了不久,埋葬韓憑夫婦的兩座墳竟然各長出了棵梓樹,并且兩樹的枝干交錯在一起,一對鴛鴦還在樹枝上交頸悲鳴,聲音感人。于是,人們將這兩棵根枝交錯相生的樹,稱為“連理枝”,并以此歌頌韓憑夫婦生死不渝的愛情。 “連理枝”體現了人們對美好愿望的寄托,又稱之為“相思樹”,用它來比喻恩愛夫妻再恰當不過了。
【第24句】:雞毛遭風吹——身不由己
【第25句】:【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戲曲中角色有不同的臉譜,紅 臉多為武將,性格強硬,白臉多為文官,性格奸詐。借指分 別采取軟硬兩種手段。姚雪垠《李自成》:“張守業和張守 敬,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說好說歹,最后決定叫大家拿 一千兩銀子和五十石糧食,粗細對半,另外拿出來五十兩銀 子給張守敬作為酬勞。”
【第26句】:笙笛合奏——連吹帶捧
【第27句】:【順著毛兒摸撫】愛動物(貓狗等),得順著毛。借指遷就 迎合,或利用特點。類似的:跨順毛驢。成語:因勢利導。 西戎《蓋馬棚》:“倔毛驢,順著毛搓,叫干什么都行,要是沖 著他,天王老子也不依!”
【第28句】:【有你沒我,有我沒你】無法相處,不能合作。成語:勢不兩 立。浩然《艷陽天》:“這一回,你這美夢就不用想做成,有你 沒我,有我沒你!拼了!”
【第29句】:【石敢當】在我國的許多地區,若家門口或墻正對橋梁、路口就要立一石碑,上刻“石敢當”三字,可以禁壓不祥,防止兇煞長驅直人家門作祟。除此之外,石敢當也立于沿海、山區作平浪、壓風之用。石敢當的這些作用,據考證出自西漢黃門令史游的《急就章》,唐顏師古注釋說:“敢當,所向無敵也。”又宋王象之在其書《輿地紀勝》中指出,石敢當用來“鎮百鬼,壓災殃”,可使“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強。”石敢當制成石碑狀,尺寸在《魯班經》中有記載:高四八寸,寬一尺二寸,厚四寸,埋人土中八寸。上刻“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字樣。那么,石敢當的傳說是怎么產生的,有二說。一說民間傳說在黃帝時代,蚩尤聯合南方苗民企圖推翻黃帝,蚩尤有八十一個銅頭鐵額的兄弟兇猛無比,頭角所向,玉石難存,黃帝迎戰屢遭失敗。一日蚩尤登泰山,自稱“天下誰敢當?”女媧遂投煉石以制其暴,上鐫“泰山石敢當?!庇谑屈S帝遍立泰山石敢當,蚩尤軍隊膽戰心驚,望石而逃,終于兵敗涿鹿。另一說民間傳說石敢當為一人名,山東泰山人氏,他膽大勇猛,善捉妖邪。四方鄉鄰請其捉拿妖邪,石敢當應接不暇,遂想出石刻其名立于當沖處辟邪。立石敢當辟邪這一風俗,現在尚存,“泰山石敢當”碑民間小販有售。
【第30句】:【開后門】(慣)比喻利用職權給人以不應有的方便和好處。
【第31句】:【關門打狗】(慣)比喻把敵人死死包圍住,然后殲滅掉。
【第32句】:隔壁的表哥最近從外地打工回來,訴說外面如何苦……奶奶說:“這就應了那句老話:錢難掙,屎難吃,王八好當氣難出?!保ㄉ轿鳌て疥懀?/p>
【第33句】:【賺錢打棺材釘】詛咒人貪財,吝嗇。汪幸福《浪跡臺灣 島》:“叫你多出兩個菜,你為何當耳邊風?你賺那么多錢打 棺材釘?”
【第34句】:【山里說話有鳥聽,屋里說話有鼠聽】(諺)在山里說話,緊防鳥兒聽去;在屋里說話,緊防老鼠聽去。 指人們說話,尤其是秘密的話,要緊防有人竊聽。
【第35句】:【求人者常畏人,受人求者常驕人】(諺)求人的人常有一種畏怯的心理,接受人求助的人總有一種傲慢的心理。指求人幫忙和答應幫別人忙,心態迥然不同。
【第36句】:【 留情不舉手,舉手不留情】謂不打則已,打起來就很重。 明代《西游記》:“常言道:留情不舉手,舉手不留情。你外公 手兒重重的,只怕你捱不起這一棒。”
【第37句】:扁擔戳雞子兒——搗蛋
【第38句】:八月十五坐月子——趕在節上了
【第39句】:檀香木當柴燒——不識好歹;大材小用
【第40句】:【不管大哥二哥麻子哥】(慣)比喻不管是誰,不管他的地位如何。
【第41句】:關公斗李逵——大刀闊斧
【第42句】:奶奶數落小叔太懶惰:“你呀,扯草只扯尖尖,薅田只薅邊邊,掃屋不掃角落,洗臉不洗耳朵?!保ê稀ど坳枺?/p>
【第43句】:小明常因回家晚而受媽媽批評,這回他又回家晚了。媽媽說:“說你多少遍了,就是記不住,牛教三遍也知道走犁溝了?!保ㄋ拇āでh)
【第44句】:諸葛亮戰群儒——全憑一張嘴
【第45句】:【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貪婪,自不量力。明代《警世通 言》:“古人說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當初貧困之日,低門 扳高,求之不得;如今掘藏發跡了,反嫌好道歉起來。”
【第46句】:【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只能看表面現象,內 行人能夠看出規律、技巧。張賢亮《綠化樹》:“俗話說,外行 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即使他干端坯遞泥這樣的簡單勞動, 我馬上知道他非常有眼力?!?/p>
【第47句】:六月天吹南風——熱對熱
【第48句】:【鉆死胡同】(慣)死胡同:走不通的胡同。形容人固執,認死理,不知變通。
【第49句】:獾狼下耗子———代不如一代
【第50句】:【口如扃,言有恒;口如注,言無據】(諺)扁(ji。ng):門閂,門環。 注:注子,酒壺。指嘴巴像有門閂一樣把得很嚴的人,說話很守信用;嘴巴像倒水一樣毫無約束的人,說話沒有根據。
【第51句】:【吃哪廟的飯,撞哪廟的鐘】靠誰生活,就為誰服務。張孟 良《兒女風塵記》:“人隨王法草隨風;吃哪廟的飯,撞哪廟的 鐘?!?/p>
【第52句】:【人要幫人,人要人幫】人需要互相幫助。傳記圖書:“俗話 說,人要幫人,人要人幫。千萬不要做個只要人幫,卻不去 幫人的自私者?!?/p>
【第53句】:【大姐做鞋,二姐有樣】(諺)大姐做好鞋,二姐就有樣可學著去做。 指前人做出榜樣,后人跟著學。也指前人取得經驗教訓,可供后人借鑒。 也作“大姐做鞋,二姐照樣”。
【第54句】:【鼓樓上小雀——耐驚耐怕】(歇)本指鼓樓上的小雀因聽慣了鼓聲經得起驚嚇,轉指人久經磨煉,遇事不會膽怯。
【第55句】:【祧三杏四梨五年,棗子當年就賣錢】釋義:種植果樹,桃樹三年結桃,杏樹四年結杏,梨樹五年結梨,棗子當年就結棗兒。例句: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逐漸掌握了各種果木的生長規律:“桃三杏四梨五年,棗子當年就賣錢?!?/p>
【第56句】:穿沒底鞋——腳踏實地
【第57句】:鹽廠的伙計——多管咸(閑)事
【第58句】:【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形容想主意,多指用心機。民間說 書的常用此語。清代《紅樓夢》:“鳳姐越想越氣,歪在枕上, 只是出神。忽然眉頭一皺,計上心來?!?/p>
【第59句】:【爭得貓兒丟了牛】(慣)比喻得不償失。
【第60句】:【一丈水,退八尺】(慣)比喻滿腔的怒氣消了一大半。
【第61句】:魚鷹逮魚——全憑一張嘴
【第62句】:【關門養虎,虎大傷人】(諺)關住門養老虎,養大的老虎會吃了主人。比喻庇護縱容邪惡小人,反要被小人所暗算。
【第63句】:【將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第64句】:【好漢不打上門客】(諺)英雄好漢不慢待那些好意上門來的人。指凡能上門,都應以客禮相待,即使彼此不和,也應寬恕。
【第65句】:【輸錢只為贏錢起】(諺)指在賭博場上輸了錢的,往往都是開頭贏了錢被誘惑的。也借指遭人算計的,往往都是由自己算計別人引發的。
【第66句】:喜鵲老鴰同枝叫——悲喜交加;連喜帶憂
【第67句】:上山釣魚,下山打獵——路線錯了
【第68句】:【兩手提兩籃——左也籃來右也籃】(歇)籃:諧“難”。指左右為難。
【第69句】:白露寒露——兩露(路)子的事
【第70句】:火車上演戲——載歌載舞
【第71句】:【黃連樹下彈琴——苦中取樂】(歇)指在困苦中強作歡樂或自得其樂。 也作黃連樹下彈琴——苦中作樂。 黃連樹下吹簫——苦中作樂。
【第72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原指下棋。引申為:旁觀者無切身利 益,看情況比較冷靜全面;當事人有切身利益,常執著一 端。語序亦可換置。臺灣林語堂《京華煙云》:“我只是一個 局外人,沒有權力來干涉您府上的事。但是俗語說得好,當 局者迷,旁觀者清?!?/p>
【第73句】:【 百聞不如一見】強調親身體驗。百,也說:千。海外於梨 華《三人行》:“不過我很希望你自己回去看看,百聞不如一 見,這也是我這次回去的主要原因。”
【第74句】:【朝里無人莫做官】(諺)舊指朝廷里如果沒有后合作依靠,就不要去做官。
【第75句】:出門坐飛機——遠走高飛
【第76句】:【 挨了打還當被告】吃了虧而又不占理。語文圖書:“經過 呂相這么一說,在崤之戰中吃了虧的泰國,挨了打還當被 告?!?/p>
【第77句】:【棉花卷兒打鑼——沒音】(歇)棉花性軟,卷成卷兒,打鑼不會發出聲音。本指沒有聲音,轉指沒有反響或回音。
【第78句】:【各肉兒各疼】(諺)肉兒:親娘身上掉下的肉,指親生兒女。指誰親生的孩子,誰就對他知疼知癢。 也作“各養的各痛”。
【第79句】:大水沖過的鵝卵石——沒有了棱角
【第80句】:奶奶經常做飯、買菜、喂雞、喂豬。姑姑見她天天干個不停,就勸她休息休息。奶奶卻說:“能干一天是一天,多于一天兒孫歡。”(河南·魯山)
【第81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釋義:道:僧道修煉的工夫。魔:魔鬼,鬼怪。比喻反面力量超過正面力量,無法制伏。舊社會統治者把自己的反動統治比作“道”,把人民的反抗比作“魔”。現在比喻革命力量勝過反動勢力。例句:正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業隨身,終須還賬。
【第82句】:【韭菜地——割了一茬起一茬】(歇)比喻一班人馬失敗了又有另一班挺身而出。
【第83句】:【赤手攥空拳】(慣)形容人一無所有,孤苦無依。
【第84句】:小剛被選為學習小組長了,他姥姥知道后高興地說:“鞋幫做成了帽檐了,我家的小剛高升了。”(山西·太原)
【第85句】:【寧少路邊錢,莫少路邊拳】(諺)離家出遠門,寧可身邊少帶盤費,也不可少了防身的武功。舊指出門在外,總得有護身拳術,以防吃虧受欺。
【第86句】:【老母豬想吃天鵝肉】釋義:比喻非分的妄想。例句:第二天,那幫小子更歡了,這個說:“我知道了,這小子是個放豬的——豬倌!”那個說:“豬倌也想來上學。真他媽老母豬也想吃天鵝肉哇!”
【第87句】:手榴彈里的繩子——導火線
【第88句】:【老狗熊耍不了新把戲】比喻人老沒有能力創新。西方的 諺語中有相反的說法。老舍《離婚》:“我平日總以為事事有 辦法,敢情我已經是老狗熊了,耍不了新玩藝!”
【第89句】:【上梁不正下梁歪】借指身份高的人言行不正,下面的人 就會受影響。成語:上行下效。臺灣瓊瑤《船》:“他自己做 的好事!哼,上梁不正下梁歪,也怨不得我賭錢!”
【第90句】:花生還沒收完,豆子又炸了一地,奶奶邊拾邊數落:“能舍千谷,不舍一豆??!”(河南·寧陵)
【第91句】:某人花起錢來總欠思量,常欠人家的賬。他媳婦說:“你是有錢使勁花,沒錢把賬拉;先花下窟窿,有了錢再去填送?!保ㄉ綎|·臨沂)
【第92句】:爸爸要到重慶去,我也嚷著要去。爸爸說:“你睡在扁擔上——想(得)寬,還是學習去吧!”(四川·渠縣)
【第93句】:【見過鬼怕黑】(諺)傳說鬼是在黑暗中活動的,見過鬼的人怕黑暗。 比喻遭受過驚嚇或蒙受過打擊的人,遇到相類似的境況就不免心驚膽戰。
【第94句】:【 蛇掏窟窿蛇知道】蛇掏窟窿做窩。蛇、誰,音近借用,窟 窿,也指紕漏。謂誰出了事情自己心里有數。西戎《賴大 嫂》:“這還用我說,蛇掏窟窿蛇知道!”
【第95句】:大魚吃小魚——弱肉強食;以大欺小
【第96句】:扁擔上擱雞蛋——好險;冒險;危險;不穩當;不穩
【第97句】:池中撈藕——拖泥帶水
【第98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一俗語比喻造什么因,得什么果。它看似一條農諺,卻是一個典故,典出明代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二十九卷。說的是宋高宗(趙構)紹興年間,有個叫柳宣教的書生考中進士,當上臨安(今杭州)府尹。上任時,廳下一應人全部來參拜,唯獨城南水月寺住持玉通禪師不到。柳宣教懷恨在心,決心報復他,定下一計,讓一個叫紅蓮的絕色女子去與玉通禪師私通。玉通禪師得知上當,當晚自處圓寂。他死后,同樣沒有放過柳宣教,投胎柳妻,生下一女,名叫柳翠,不守婦道,干盡風流韻事。佛家認為這是玉通禪師對柳宣教的懲罰性報復,該到此為止了,便決定找個機會度玉通禪師出世。也就是說要使玉通禪師的化身——柳翠皈依佛門。所以,佛家委派法空長老點化柳翠。一天,法空長老來到柳翠門前化緣,柳翠問道:“師父,你有何本事來此化緣?”法空長老說:“貧僧沒有什么本事,只會說些因果之事?!绷鋯柕溃骸笆裁匆蚬俊狈臻L老說道:“前為因,后為果;作者為因,受者為果。如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種是因,得是果。沒有播種,哪里會有收成?好因得好果,惡因得惡果?!币环?,說得柳翠一下子明白了。她死后,人們都說是活佛顯化,很多人趕來送葬。
【第99句】:哥哥說爸爸疼他,媽媽疼我。媽媽聽了說:“手心手背都是娘的肉,十個指頭咬了我個個疼!”(河南·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