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繡花枕頭——一包草】(歇)比喻人徒有其表。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繡花枕頭——一肚子草。 繡花枕頭——里面一包草。
【第2句】:尿盆栽花——根底不干凈
【第3句】:麥芒掉進針眼里——巧上加巧
【第4句】:【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一心只為得利,不管別人恥 笑。明代《石點頭》:“因為這些榜樣,所以見了錢財,性命不 顧,縱然被人恥笑鄙薄,也略無慚色。笑罵由他笑罵,好官 我自為之,這兩句便是行實?!?/p>
【第5句】:舅母快生小孩兒了。奶奶發現媽媽準備的禮物中沒有棉襖,就一本正經地說:“姑縫襖,活到老。你是當姑的,可得縫件棉襖?!保ê幽稀揉l)
【第6句】:【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謂自己的事情不管,干涉別 人。成語:不務正業。《光明日報》(1987,12,5):“在這個問 題上往往管得不夠,而在其他問題上管得多了,種了別人的 地,荒了自己的田。”
【第7句】:【元】“元”,這里特指貨幣單位。我國貨幣有四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由于貨幣的質地和形狀不同,計量單位和名稱也不同。用“元”做貨幣的單位,是從明代萬歷年間開始的。當時歐美最流行的“銀圓”開始傳人中國。因廣泛通行的是墨西哥銀圓,錢幣上有鷹的圖案,所以又稱鷹洋。由于它的質地為銀,形狀為圓形,因此叫“銀圓”。一枚就稱為一圓。后來為了書寫方便,就借用同音字“元”來代替“圓”。此后,盡管又使用過多種貨幣,但貨幣單位“元”卻一直沿用下來。以“元”作為貨幣單位,世界多數國家使用,如“美元”、“歐元”,我國的人民幣也是以“元”為單位。
【第8句】:我十歲生日那天,親戚們給我買了許多禮物。媽媽說:“真是人情不隔年,一錢還一錢?!保ńK·寶應)
【第9句】:【沒見過大陣仗】(慣)陣仗:陣勢,軍隊打仗的場面。比喻閱歷少,沒見過大世面。 也作沒經過大陣勢。 沒見過大世面。 沒見過世面。
【第10句】:【認錢不認親】(慣)指為了錢財連親情都不要了。
【第11句】:【依樣畫葫蘆】(慣)照著葫蘆的樣子畫葫蘆。比喻單純模仿,不加改變。 也作依本畫葫蘆。 依葫蘆畫瓢。 照葫蘆畫瓢。
【第12句】:扳不倒兒掉在血盆里——紅人
【第13句】:鏡子里的餡餅——中看不中吃;好看不好吃
【第14句】:一天,在省城上小學三年級的表姐瑩瑩不小心把小狗貝貝帶進了一家商場。商場的保安叔叔沒有生氣,只是笑瞇瞇地摸了摸貝貝的頭,說:“親愛的貝貝,你怎么糊涂了,我們這兒是不準小狗帶小女孩進來的。出去時,千萬別忘了帶走你身邊的這位小姑娘??!”(山西·平陸)
【第15句】:雕刻工人看章子——反更清楚
【第16句】:【苗怕蟲咬,兒怕娘嬌】(諺)指禾苗怕的是害蟲咬,咬過的禾苗不能正常生長;孩子怕的是娘親溺愛嬌慣,嬌寵的孩子沒出息,成不得人。
【第17句】:【搭船的坐中艙】撐船的在艙外,乘客坐中艙搭船的并 不是正式乘客,不應受優待。電視劇:“你不過是個搭船的, 還想坐中艙!”
【第18句】:長江里的流水——川流不息;后浪推
【第19句】: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第20句】:【在外面舍塊板,給家里丟扇門】(諺)丟:擱置,放。在外面施舍給別人一塊板,就等于給自己家添上一扇安全門。指保護別人的家庭,自己的家庭也會得到保護。
【第21句】:【把舌頭伸直了再說】話斥責人說話不利落,或不在理。類 似的:用搟面杖把舌頭搟搟。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 “你該用搟面杖把舌頭搟搟了吧?話內話外,咋這么多彎 兒!”
【第22句】:灶王爺上天——有啥說啥
【第23句】:【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釋叉:形容趨炎附勢。例句:“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看冷暖?!T主事雖然欠下老爺銀兩,i見老爺死了,你又在難中,誰肯唾手交還?”
【第24句】:【拉下馬】(慣)比喻使有地位、有聲望的人失去地位、名譽或權力。
【第25句】:【 往別人院里潑臟水】只顧自己方便,不管別人受害。成 語:損人利己。賈平凹《廢都》:“有本事對市長干去,把臟水 潑給我算什么角色?”
【第26句】:【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慣)形容雖然相距很近,互相卻并不往來。 也作雞鳴犬吠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第27句】:楊家將上陣——不分男女
【第28句】:【開夜車】(慣)指晚上不休息,加班工作或學習。
【第29句】:脊梁馱黃連——背(悲)苦
【第30句】:【八哥嘴巴毒蛇心】釋義:比喻嘴上說得好聽,心地狠毒。例句:他真是八哥嘴巴毒蛇心,假裝來調解講和,但正是讓敵人跟來殺我們。
【第31句】:【谷子破殼方見米,燈草脫皮才見心】釋義:比喻在關鍵時刻才能看出一個人的真心。例句:我們苗家有一句諺語,叫做:谷子破殼方見米,燈草脫皮才見心。杰豹兄雖有高策,也需有志同道合之人配合,否則孤掌難鳴啊!
【第32句】:【磨面先洗驢】(慣)為了把面磨得又白又凈,磨面前把拉磨的驢子洗得干干凈凈。形容做事情過分講究。
【第33句】:【鼻子上掛鲞魚——嗅鲞】(歇)鲞(xiang)魚:剖開晾干后食用的魚。嗅鲞:諧“休想”。指不要癡心妄想。
【第34句】:【星期】“星期”已經和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聯系得非常緊密,調節著我們的生活節律。那么,星期是怎么來的呢?原來,“星期”是從國外引進的。星期這一名稱的由來,可追溯到古代的“七曜”。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聯系起來,稱為七曜,曜,即耀,七曜就是七顆明亮的星。公元前七世紀,巴比倫人即以“七曜”記日,七天為一周,依次名為日曜(星期日)、月曜(星期一)、火曜(是期二)、水曜(星期三)、木曜(星期四)、金曜(星期五)、土曜(星期六)。并把這些星視為“星神”輪流值班,每個星神值一日,所以“星期”就是星神值班的日期。八世紀時,摩尼教徒從中亞康居國將七曜記日法傳人我國。我國稱星期為“曜日”,即日曜日(星期日)、月曜日(星期一)、火曜日(星期二)、水曜日(星期三)、木曜日(星期四)、金曜日(星期五)、土曜日(星期六)。漸漸的,和人們的生活日益緊密,特別是近代工業的發展,和國外聯系越來越廣泛,用星期安排工作、生活已成習慣。
【第35句】:【大暑在七,大寒在一】釋義:最熱天在七月,最冷天在正月。例句:“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毖a更小事,何乃成災?原其所以,正月之時,天甫凄栗,里語:“大暑在七,大寒在一?!币恢^正月也。
【第36句】:【單打一】(慣)指在一個時期內,集中力量做一件事或只接觸某一方面的事,而不管其他方面。
【第37句】:【豬八戒撞上羅剎女——甘拜下風】(歇)羅剎女:《西游記》中人物,即鐵扇公主,牛魔王的妻子。 《西游記》中描寫,唐僧取經途中受阻火焰山,向羅剎女借芭蕉扇滅火,羅剎女不借,打斗時,豬八戒不敵羅剎女。指心甘情愿地承認不如別人。
【第38句】:【猴子屁股坐不住】形容不安穩,也指不能持久?;蛘f:屬 猴子的,坐不住?!抖虝旱拇呵铩罚骸拔铱此呛镒悠ü勺?住……頂多也是三五年的事。”
【第39句】:奶奶聽我說明年再努力學習,就說:“今年盼著明年好,用件袍子改件襖?!保ê幽稀び莱牵?/p>
【第40句】:【民以食為天】釋義:比喻吃飯問題很重要。例句:常言道:“民以食為天”,不讓土地生產出五谷雜糧,靠什么活著?
【第41句】:【門縫里瞧人——把人看扁了】見“從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第42句】:屬野豬的——到處亂拱;亂撞人
【第43句】:【光砍樹,不造林】釋義:比喻只耗費,不建立基業。例句:第二件,飆字軍需要有個家,戰士們說得對,不能“光捉魚,不建船”,不能“光砍樹,不造林”。
【第44句】:【是癤子就得流膿】借指壞事總要暴露。類似的:膿包早 晚要破。浩然《艷陽天》:“他甚至于感到,只要政局不發生 一點兒變化,自己身上這個膿包早晚要破?!?/p>
【第45句】:鄰居占了我家的地盤,爸爸要去評理。大姑勸道:“算了吧,家有千尺碼,外有百桿秤,大伙兒心里都有數,咱也別再不依不饒的了!”(四川·成都)
【第46句】:【春夢雖好一場空】(諺)春夢雖然美好,但總不是真實的。泛指一切脫離實際的美好希望與企盼,并不能實現,仍是空的。
【第47句】:【與人方便,自己方便】謂能夠幫助別人,別人也會幫助你。 清代《紅樓夢》:“老老說哪里話?俗語說得好,與人方便,自 己方便。不過用我一句話,又費不著我什么事?!?遇方便時行方便,得饒人處且饒人盡量幫助別人,原諒別 人。明代《西游記》:“徒弟!常言說得好:遇方便時行方便, 得饒人處且饒人。操心怎似存心好,爭氣何如忍氣高!”
【第48句】:包公斬包勉——不留情;大義滅親;先治其內后治其外;正人先正己
【第49句】:大熱天捧個爛西瓜——吃又吃不得,扔又舍不得
【第50句】:【大亂住城,小亂住鄉】(諺)指世道荒亂不安定時,大局動蕩避在城里比較安全,局部騷動避在鄉里比較安定。 也作“大亂避城,小亂避鄉”。
【第51句】:【船到江心補漏遲】有問題及早解決,遲了就難以挽救。 明代《醒世恒言》:“過遷漸漸自怨自艾,懊悔不迭。正是臨 崖立馬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p>
【第52句】:【有恩不報非君子】釋義: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意謂得到了別人的好處,一定要報答。例句:“有恩不報非君子,我‘雷神爺’走遍天涯海角,他忘不了你這個女中豪杰!”
【第53句】:【搭起戲臺賣螃蟹——買賣不大,架子倒不小】(歇)譏諷人本事不大,派頭卻不小。 也作“賣螃蟹的搭戲臺——架子大”。
【第54句】:【不能吊死在一棵樹上】釋義:不能被一種行不通的辦法難倒,可以另想辦法。例句:“一臺戲父女倆,天涯海角無處尋;男大當婚,也不能一棵樹上吊死呀!”金不換大娘替龍抬頭叫屈。
【第55句】:【 水流千里歸大?!勘扔鲄R聚,會合。類似的:千條小溪流 成河。成語:百川歸海。劉云若《小揚州志》:“今天可破鏡 重圓了,從此水流千遭歸大海,可喜可賀。”
【第56句】:鴨子改雞——磨嘴皮
【第57句】:這幾天真忙,媽媽說:“這秋里,不但要摘棉花,收玉米,還得犁地種麥,累人啊!還不如春天清閑呢!”爸爸說:“金七月,銀八月,三春不如一秋忙。”(河南·虞城)
【第58句】:【餓狗不離主】(諺)狗再餓,也不肯離開它的主人。指狗有不嫌主人貧窮的本性,只要見到狗在哪里,也就能斷定它的主人在哪里。
【第59句】:【眼淚是女人的武器】婦女流淚,容易讓人心軟,可以保護 自己,避免傷害。香港劉以鬯《酒徒》:“眼淚是女人的武器, 我想。它可以使軟心腸的男人跌入陷阱。”
【第60句】:【吃柿子揀軟的捏】釋義:比喻欺負老實人或弱小者?!皰庇肿鳌罢摇薄ⅰ疤簟薄@洌毫舾骸斑@小子,吃柿子揀軟的捏,看我留根好欺負啊!”
【第61句】:【老子英雄兒好漢】父子兩代都是英雄。又指父親是英 雄,兒子必然是好漢。表示血統高貴,或職業相承。梁斌 《紅旗譜》:“真是!老子英雄兒好漢,你和你們老人家精神 頭兒一模一樣?!?/p>
【第62句】:【插翅也飛不出去】(慣)形容封鎖極其嚴密,無法逃脫困境。 也作“插翅也難飛”。
【第63句】:【此地無銀三百兩】釋義:古代民間故事:有人把三百兩銀子埋在地里,怕人知道,就在地上插一木板,上寫:“此地無銀三百兩?!北扔飨腚[瞞、掩蓋,結果更加暴露。例句:劉稻村最后冷笑了笑說:“哼!此地無銀三百兩!請回去吧。”
【第64句】:【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欲人勿聞,莫若勿言】(諺)莫若:不如。要想人不知道,最好自己不去做;要想人聽不到,最好自己不去說。指人的言行是瞞不住人的,只要自己說過做過,人們就不會不知不聞。 也作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欲人不知,莫若不為;欲人不聞,莫若不言。
【第65句】:【趙錢孫李】“張王李趙遍地劉”是中國的五大姓氏,為什么《百家姓》不把他們列在篇首,而讓“趙錢孫李”開篇呢? “趙”姓在《百家姓》中為什么居于第一位?關于這個問題,宋人王明清已經作出了考證。他認為,《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問題,和編輯者及其所處時代有關。《百家姓》出自五代十國吳越國的一個儒者之手,之所以將“趙”排在第一位,是因為當時吳越國是宋的附屬國,奉宋為正朔,而“趙”姓是宋朝的“國姓”,故將趙列為第一姓?!摆w”姓之后的“錢孫李”及“周吳鄭王”排序也是類似的原因:吳越國的國王姓錢,其正妃姓孫,李是南唐國姓,“周吳鄭王”四姓都是吳越開國者錢镠寵妃們的姓氏。
【第66句】:【狼是銅頭鐵腳麻稈腰】釋義:狼頭像銅一樣硬,腳像鐵一樣堅,腰卻像麻稈兒一樣軟,容易斷。例句:俗話說,狼是銅頭鐵腳麻稈腰。白臉狼脊背朝地重重地摔在土坎上,直挺挺躺在地上,死了過去。
【第67句】:瓜地里栽花——分外香
【第68句】:【三分毛利吃飽飯,七分毛利餓死人】(諺)毛利:本錢除過所得利潤。指做買賣薄利多銷周轉快,自然受益多;牟利太重,沒了顧主,就沒錢賺。
【第69句】:【冷水泡茶——無味】(歇)本指冷水泡不開茶葉,喝起來沒有滋味;轉以形容話語或文章等很平淡,沒有意味。 也作“冷水泡茶——沒味兒”。
【第70句】:【拋頭顱,灑熱血】(慣)指為了信仰而流血犧牲。 也作“灑熱血,拋頭顱”。
【第71句】:【給小鞋穿】(慣)比喻有權有勢者暗中刁難、限制或報復他人。
【第72句】:一天下午,出去踢完足球回家時,弟弟要拿球,爸爸不讓。弟弟又哭又鬧,堅持要拿,結果被狠狠地打了頓。媽媽知道了說:“這叫犟人吃犟虧,犟驢挨犟鞭。”(陜西·西安)
【第73句】:【庸人多?!浚ㄖV)舊指平庸無為的人平安長壽多福氣。 也作“庸人多厚?!?。
【第74句】:【馬好還得鞍子配】見“好馬須得配好鞍”。
【第75句】:十一歲的小明要到鎮上去念初中,爸爸鼓勵他:“在家里你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回也該出去鍛煉一下了?!眿寢寘s不放心:“這么小個娃子,吃飯不知道饑飽,睡覺不知道顛倒,真叫我掛心哩!”(河南·鄧州)
【第76句】:【癩蛤蟆上櫻桃樹,盡想高口味】釋義:諷人想得太高太美,實現不了。例句:丁萬紅越聽越失望,暗自罵道:“見鬼!盡他那套富農思想……我算對牛彈琴!難怪馬村長發脾氣的,原來他——癩蛤蟆上櫻桃樹,盡想高口味呀?!?/p>
【第77句】:【迅雷不及掩耳】采取猛烈行動,使對方來不及準備,無法 做出反映。成語:措手不及。姚雪垠《李自成》:“俗話說,迅 雷不及掩耳。咱們就是要像迅雷一樣奔入河南,使敵人措 手不及?!?/p>
【第78句】:閻王奶奶害喜病——懷鬼胎
【第79句】:燈草抵門——靠不住;不可靠
【第80句】:【青眼】“青眼”是對人喜愛或重視的一種表情,跟“白眼”相對。此典源于《晉書·阮籍傳》。阮籍是魏晉時期的大才子,他博覽群書,尤愛《老》、《莊》,是魏晉文人的典型代表。他放蕩不羈,不遵守禮法,與人相處,情投意合的,青眼相迎;對講究禮法的,就投以白眼(斜視以白眼珠相待)。他母親去世時,嵇喜按照虛偽的禮俗前來吊喪,阮籍討厭,于是白眼相視,弄得嵇喜悻悻而歸。嵇喜的弟弟嵇康(與阮籍知名度同樣的大才子)聞聽此事后,便抱著琴去拜見阮籍,阮籍非常高興,以青眼正視。一來文人喜歡琴棋書畫,二來阮籍不拘禮法,白事喜辦,悲中找樂,嵇康投其所好,阮籍自然高興。自此,人們用“青眼”(也有用青睞、垂青)表示對人的喜愛或器重。
【第81句】:【一把年紀活到狗身上】年紀大沒有長進,做事不像人樣。 成語:馬齒徒增。茅盾《秋收》:“他覺得鎮上的老爺們也不 像‘老爺’了……而且因為他們‘老爺’太乏,竟連他老通寶 的一把年紀也活到狗身上去!”
【第82句】:【緊行無好步】見“急行無好步”。
【第83句】:【神仙打仗,凡人遭殃】(諺)凡人:塵世間的普通人。比喻上層人物爭權奪利,直接受害的是老百姓。 也作神仙打仗,百姓遭殃。 神仙打架,小鬼倒霉。
【第84句】:六月的冷空氣——反常
【第85句】:【染房里的捶布石——經過大家伙的】(歇)比喻人見過大世面,經歷過大場面。
【第86句】:【一日兩,兩日三】(慣)指日子一天天過去。也指日積月累。
【第87句】:【溜須】“溜須”用以諷刺那些阿諛奉承之輩的卑劣行為,源自宋朝。宋真宗時,寇準為丞相,丁謂為參知政事。一次朝中宴會,寇準喝湯的時候,沒注意湯汁沾在了胡須上。丁謂正巧看見,趕緊過來替寇準擦拭,寇準毫不領情地說:“參政國之大臣,乃為官長拂須邪。”意思是說,你身為國家大臣,不是來替我擦胡須的。當場把丁謂羞得滿臉通紅。“溜須”一詞由此而來。所謂受辱后懷恨在心,決心找機會報復寇準。后來宋真宗患病不能上朝,丁謂就串通內侍誣告寇準陰謀擁立太子,把寇準貶出京城。當時,老百姓曾編成順口溜:“欲得天下寧,須拔眼前丁。欲得天下好,不如召寇老?!?/p>
【第88句】:【人眼是秤,人心是鏡】眾人對待事物能衡量出輕重,分清 是非。類似的:人眼是尺,人心是秤。古華《姐姐寨》:“眾人 的眼是秤,心是鏡,人家當了你的面不敢說,背你的面就什 么都數落出來?!?/p>
【第89句】:【吐口唾沫是個釘兒】(慣)比喻守信用,說話算數。也形容人霸道,說出話來別人必須照辦。 也作吐口唾沫都是釘。 吐唾沫落地是釘。 一口唾沫一個釘。
【第90句】:【又要尿炕,又要睡干床】自己不學好,不爭氣,還要過舒服 日子。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你尿了炕,還想睡干 床,誰叫你去耍錢了!”
【第91句】:【寡婦回娘家——苦衷難吐】(歇)指有苦說不出。
【第92句】:【長江后浪催前浪】喻事物不斷向前發展,也指催趕。馬 南邡《燕山夜話》:“許多年輕的人所創造的巨大成績,只能 證明一條基本規律,這就是新生的力量總是不斷在生長,總 是不可戰勝的。這真好像長江后浪催前浪,一輩新人換舊 人?!?/p>
【第93句】:【貨比三家不吃虧】(諺)買貨物時,多跑幾家作個比較,就能比出貨物的優劣與價格的高低。指買貨多問多比,自不會上當吃虧。 也作“貨買三家不上當”。
【第94句】:【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諺)淵:深潭。羨:思慕,希望得到。 站在水潭邊心想著潭里肥美的魚,不如趕快回去織起網來捕捉它。 指任何美好的空想都不如動手實干。
【第95句】:【井水不犯河水】(諺)井水和河水兩不溝通,彼此毫不相犯。借指人各執其事,各行其道,彼此不相關聯。 也作井水河水兩不犯。 河水犯不到井水。
【第96句】:【求出來的雨點是不大的】(諺)向神靈求雨,降下的雨點不會大。 比喻向別人求助,是不能徹底解決自己的困難的。
【第97句】:我不愛鍛煉身體,可我的理想卻是將來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媽媽說我是“雞娃吃黃豆,想吃咽不下;九十歲的老翁學打拳,心有余而力不足”。(河南·浙川)
【第98句】:【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慣)1形容知識豐富,通曉古今。
【第99句】:【奸不廝欺,俏不廝瞞】(諺)奸:歹的。廝:相。俏:好的。不論好歹,不相欺瞞。指打消一切顧慮,把真情告訴對方。
上一篇:具有哲理的話,一針見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