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大炮一晌,黃金萬兩】(諺)比喻戰(zhàn)爭之財易發(fā)。
【第2句】:【做手腳】(慣)指暗中作弊,或暗中進(jìn)行安排布置。
【第3句】:【千里眼】喻指人眼光敏銳、看得遠(yuǎn)。“千里眼”在古代只能是個幻想或夸張比喻之詞,現(xiàn)在則變成了現(xiàn)實,天文望遠(yuǎn)鏡能觀測到無數(shù)個星球。那么,“千里眼”源自哪里呢?據(jù)《魏書。楊播傳》記載,北魏光州刺史楊逸體恤百姓,為政清廉,對貪官污吏恨之入骨。他廣設(shè)耳目對下屬進(jìn)行監(jiān)督,下屬因公外出時都自帶干糧,再也不敢到處吃請了。他們都說楊逸仿佛長著千里眼,縱使躲進(jìn)密室收受賄賂,也會被他知道的。
【第4句】:【關(guān)公舞大刀——拿得起,放得下】(歇)本指關(guān)公武藝高強,轉(zhuǎn)以形容人技藝好,干活麻利。
【第5句】:外國人合影留念——全是洋相
【第6句】:暑假期間媽媽讓我下地撤糞,因為是頭次撒,鐵锨總不聽使喚,撒出去就是一堆。媽媽邊示范邊講:“撒糞要均勻,揚起一條線,落下一大片。”(河南·虞城)
【第7句】:【不怕硬的,就怕橫的;不怕橫的,就怕不要命的】(諺)橫:蠻橫不講理。指蠻橫的比強硬的難對付,但最難對付的還數(shù)那種連命都豁出去的人。
【第8句】:我做事懶散慣了,怎么也改不了。媽媽生氣地說:“你呀,真是天塌下來當(dāng)被蓋,干一點兒事,就累得像提不起來的稀面團(tuán),真缺乏鍛煉。”(廣東·化州)
【第9句】:【不廢江河萬古流】釋義:這是杜甫《戲為六絕句》詩句。原意是借長江大河奔流不息的形勢,說明唐朝初年四位杰出作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是不能抹殺的。現(xiàn)用來比喻革命洪流滾滾向前。例句:韋克老師在分手的時候,對我說的最后一句話就是:“不廢江河萬古流!革命就像黃河的水永遠(yuǎn)滾滾向前,一定會得到最后勝利!”
【第10句】:【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一樣的,不分彼此。張賢亮《男人 的風(fēng)格》:“俗話說,手心也是肉,手背也是肉。在我眼里,全 體人民一律平等!”
【第11句】:起風(fēng)又下雨——雙管齊下
【第12句】:【趙公元帥】民間認(rèn)為“趙公元帥”是財神爺,供奉該神可以發(fā)財致富。 “趙公元帥”原為道教崇奉的神仙,也叫財神爺。名字叫趙公明,晉代時已出現(xiàn)。在《搜神記》中他是個冥神,在隋唐兩代,他是個瘟神,當(dāng)時人們唯恐躲之不及。到了明代,趙公明被封為“正一玄壇元帥”,這是他又稱趙玄壇、趙公元帥的來歷。這時趙公明的面目已煥然一新了,他不再是冥神、瘟神,而是能幫助做買賣者求財盈利的財神爺了。趙公明成為財神爺初期,知名度并不高,他是靠了明代通俗小說《封神演義》的大肆渲染描繪,才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此后,趙公元帥手下便有了四位正神:招寶、納珍、招財、利市,聽從他的差喚。“招財進(jìn)寶”一詞便始于此。在市場經(jīng)濟(jì)的今天,人們又把財神爺請回來了,在大小飯店的顯著位置,多有供奉財神的,以求好運發(fā)大財。但不要忘記誠信為本。
【第13句】:【寧跟明白人打一架,不跟糊涂人說句話】(諺)和明白人打架,有理總能說清;和糊涂人糾纏,永遠(yuǎn)分不清是非。指要盡量避開和不明事理的人打交道。
【第14句】:【六部尚書】“尚書”是古代官職的稱謂,源自秦朝。據(jù)唐代,徐堅《初學(xué)記·諸曹尚書》介紹:這一稱呼來自秦代“諸曹尚書”。“曹”是分部門辦事的意思。秦代沒有“六部”,中央行政機構(gòu)為“九卿”分別執(zhí)掌。魏晉以后,實行行政部門改革,由尚書分曹治事,按照分工合并為“六曹”,“曹”漸變成后來的部。“部”的長官稱“尚書”。自隋唐時期開始,中央行政機構(gòu)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自此,“六部”的名稱確定下來,一直到清朝沒有大的變化。 “六部”的名稱和分工如下:1.吏部:主管全國文職官吏的挑選、考查任免,調(diào)動,封勛。大致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中組部、人事部。 2.戶部:主管全國戶籍、田畝、貨幣、賦稅、官員俸祿等。大致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農(nóng)業(yè)、財政、稅務(wù)、民政部門的職能。 3.禮部:主管朝廷重要典禮(如祭天地、祭祖先等)、科舉考試、接待外邦來賓。類似于現(xiàn)在的教育部、外交部禮賓司。 4.兵部:主管全國武職官員的選用和任免,以及兵籍、練兵、軍械、驛站、軍令等軍政大計。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國防部。 5.刑部:主管全國的司法、行政、刑獄等。具有現(xiàn)在的司法部、公安部、檢察院、法院的職能。 6.工部:主管全國的屯田、水利、工程、營造、交通等。大致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水利部、建設(shè)部、交通部等職能部門。尚書是官名。“尚”即執(zhí)掌之義。“尚書”就是各部的正職長官,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部長。副職稱“侍郎”。在六部之下設(shè)若干司,分掌本部某一方面的工作。“司”的長官稱“郎中”,副長官稱“員外郎”。
【第15句】:【兵悚悚一個,將悚悚一窩】悚,無能。借指領(lǐng)導(dǎo)不力,連累 全體。類似的:主將無謀,累死千軍。社會學(xué)圖書:“行伍中 有一句俏皮話,道是兵悚悚一個,將悚悚一窩,誠為古今經(jīng) 驗之談。從某種意義講,核心干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決定 著整個班子的水平和性質(zhì)。”
【第16句】:【吃啞巴虧】(慣)指受了損失不便聲張或無法申訴。
【第17句】:【春雨貴如油】(諺)指春天的雨水,對農(nóng)田就如膏油一樣貴重。
【第18句】:【務(wù)名不務(wù)實】追求外表,不務(wù)實際,浮夸。清代《儒林外 史》:“看你這樣務(wù)名而不務(wù)實,那正務(wù)自然荒廢,都是些粗 心浮氣的說話,看不得了。”
【第19句】:【勢敗奴欺主,時衰鬼弄人】釋義:形容權(quán)勢敗落、時運衰退的可悲情景。例句:又想了一回道:“不妨事,大頭在我手里。且待我將息棒瘡好了,也教他看我的手段。不知還是井落在吊桶里,吊桶落在井里。如今且不要露風(fēng)聲,等他先做了整備。”正是:勢敗奴欺主,時衰鬼弄人。
【第20句】:【跟著好人學(xué)好人,跟著巫婆下假神】跟好人學(xué)好,跟壞人學(xué) 壞。類似的:跟著貓虎學(xué)咬人/跟著討飯的睡廟門/跟著黃 鼠狼學(xué)偷雞。李準(zhǔn)《龍馬精神》:“要說也是,常言說:跟著好 人學(xué)好人,跟著巫婆下假神。那劉翠香整天跟秀真跑得那 么近,還能對秀真說什么好話。”
【第21句】:耳朵上掛板子——打聽打聽
【第22句】:【三年易考文武舉,十年難考田秀才】(諺)文武舉:科舉時代的文舉人和武舉人。田秀才:種莊稼的行家。三年考個舉人容易,十年成個種田行家很難。指學(xué)成種田行家實在不易。
【第23句】:【一家不知一家事】(諺)各人家里的事,別家不知道。指各家、各人都有自己的難處,而別人往往不理解。
【第24句】:【蜻蜒吃尾——自吃自】(歇)蜻蜓常把尾巴彎到自己的嘴邊,看起來像在咬自己的尾巴。指自己吃自己的東西,或自己消耗自己的財物。 也作蜻蜒吃尾巴——自吃自。 蜻蜒吃尾巴——吃自己的。
【第25句】:【挖墻腳】(慣)墻腳:墻根。比喻拆集體或他人的臺,使其利益受損或事情不能順利進(jìn)行。
【第26句】:刀刃上踩高蹺一玩懸(玄)的
【第27句】:【坐紅椅子】(慣)舊時科舉考試發(fā)的榜最后要用紅筆勾一下,末一名剛好在紅勾之內(nèi)。比喻成績排在最后一名。
【第28句】:【 不蒸包子蒸口氣】蒸、爭同音借用,謂要爭氣。包子,也 說:饅頭。浩然《艷陽天》:“就這樣干下去吧!不蒸包子蒸 (爭)口氣,給咱們婦女爭口氣。”
【第29句】:【揭底就怕老鄉(xiāng)親】(諺)揭底:揭開見不得人的老底。指老鄉(xiāng)親最知底細(xì),要揭發(fā)老底,最有效的還是知情的老鄉(xiāng)親。
【第30句】:河灘上的鵝卵石——越滾越滑
【第31句】:賈寶玉出家——看破紅塵
【第32句】:喝著鹽水慢聊天——盡講咸(閑)話
【第33句】:百貨店里的買賣——挑挑揀揀
【第34句】:【有鐵就能碾釘子】(諺)有了鐵,就能打出釘子來。比喻具備了基本條件,事情就能成功。
【第35句】:【人怕輸理,狗怕夾尾】(諺)狗害怕了,就夾起尾巴逃走;人輸了理,就和狗夾尾一樣狼狽不堪。指人做事占理就理直氣壯,輸理就無地自容。
【第36句】:心字頭上一把刀——忍了吧
【第37句】:【腦袋里少根筋】思想簡單,缺少心眼,或在某一方面不善 于思考,意識不到。或說:腦筋里缺根弦。王安憶《文革軼 事》:“她們這些張家后代,由于養(yǎng)尊處優(yōu)缺少世事的鍛煉, 個個腦筋里都像缺根弦似的。”
【第38句】:【媒妁之言】現(xiàn)在,雖然提倡自由戀愛,但是還有很多人要經(jīng)過別人介紹,特別是信息時代又出現(xiàn)了很多宅男宅女,癡迷網(wǎng)絡(luò)生活,缺少人際交流,所以,媒妁之言到現(xiàn)在也沒有完全消失。不過,媒妁之言不再是媒婆的專利,也有同事或親朋,或者婚介機構(gòu)。婚姻需要媒妁之言,源自《孟子》:“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則父母國人皆賤之。”意思就是若不等到爹娘開口,不經(jīng)過媒人介紹,和自己喜歡的人私會,那么,爹娘和社會人七都會輕視她(他),認(rèn)為是不遵守禮教。在那種禮教下,使得女性受盡委屈,只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新中國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女子才從舊婚姻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第39句】:【對待失意人,別說得意事】(諺)面對事不遂心或者倒運的人,不要談?wù)f稱心如意的事。指說話要看對象,不要觸及別人的痛處,惹人生厭。
【第40句】:足球比賽——來回踢
【第41句】:【栽刺不如栽花】(諺)栽種帶刺的植物會刺傷人,栽種開花的草不可供人欣賞。比喻傷害、得罪別人,不如施恩、結(jié)好別人。
【第42句】:奶奶望著門前那等著收割的小麥說:“半個月前還青青的,現(xiàn)在變得黃澄澄了,真是麥老過座橋,人老路上搖啊!”(江蘇·通州)
【第43句】:【指到哪兒打到哪兒】(慣)比喻對某人言聽計從。
【第44句】:三更半夜出世——亥時人(害死人)
【第45句】:見小叔大把大把地花錢,爸爸勸他:“只有勤來沒有儉,好比有針沒有線。學(xué)會節(jié)約,才能過上好日子喲!”(河北·行唐)
【第46句】:【敲門磚,不值錢】釋義:用來敲門的磚頭,門敲開,磚便丟棄了。比喻借以謀求名利的工具,目的達(dá)到后就沒有價值了。例句:他知道,到胡老大那里去,求他給說情,那只是敲門磚,不值錢。而以后到高大干那里取批條,才是目的。
【第47句】:【一個好漢三人幫,一根屋柱三個樁】(諺)指一個人再有本事,也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就像一根屋柱子,離不開三個木樁來穩(wěn)固它一樣。 也作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一個籬笆三個樁,好漢也要眾人幫。 一個籬笆要打三個樁,一個好漢要有三個幫。
【第48句】:【美食不中飽人餐】(諺)中:適合。指人在飽食之后,對再美好可口的食物也沒食欲。比喻道理雖好,當(dāng)人不需要時,也就不會接受。
【第49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語的意思是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不能全面分析問題,類同“一知半解”。此典出自《史記·高祖本紀(jì)》:“上日:‘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劉邦消滅了各地的勢力后,統(tǒng)一了中國,建立了漢朝,于是在洛陽南宮宴請群臣。劉邦說:“你們大家不要隱晦,請?zhí)拱椎卣f,為何我能勝利,項羽為什么失敗呢?”有高起、王陵兩大臣說:“您為人傲慢又常常侮辱人,而項羽卻對部下仁厚愛恤。然而,您對部下中不論是誰攻占了城、地,您就讓他統(tǒng)管他占領(lǐng)的地方,因此人們愿意為此而努力。而項羽妒賢嫉能,有功的人他忌恨,有才的人他猜疑,戰(zhàn)勝時他不給人記功,占領(lǐng)了城池他不讓人自行管理,因此失去人心,因此你才能戰(zhàn)勝他。”劉邦說:“你們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良;鎮(zhèn)國家,撫百姓,我比不上蕭何;統(tǒng)領(lǐng)百萬大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杰出人才,我能信任他們,因此我能一統(tǒng)天下。而項羽只有一個范增是杰出人才,他卻不信任,因此他被我戰(zhàn)勝!”
【第50句】:【一手托兩家】同時幫助兩家。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 狗》:“大嫂一手托兩家,既不向著你,也不向著他。”
【第51句】:【關(guān)門養(yǎng)虎,虎大傷人】(諺)關(guān)住門養(yǎng)老虎,養(yǎng)大的老虎會吃了主人。比喻庇護(hù)縱容邪惡小人,反要被小人所暗算。
【第52句】:【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諺)冬天能連下三場好雪,來年的麥子必定大豐收。指麥子能不能豐收,冬雪是很關(guān)鍵的。
【第53句】:【破家值萬貫】釋義:說明置家不容易,舍不得離開。例句:“大哥,破家值萬貫,你還是鎖上門,我們娘兒倆就坐在房檐下。”
【第54句】:【俏眉眼做給瞎子看】(慣)比喻說話做事不選擇合適的對象,再好也不會受賞識。
【第55句】:【君子動口不動手】講道理,不打架。或說:君子動口,小 人動手。魯迅《阿Q正傳》:“‘君子動口不動手!’阿Q歪著 頭說。王胡似乎不是君子,并不理會,一連給他碰了五下, 又用力一推,至于阿Q跌出六尺多遠(yuǎn),這才滿足的去了。”
【第56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眾人都有相同的認(rèn)識。老舍《四世 同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不能怪你!你有個好心 腸!”
【第57句】:【劈開兩片頂陽骨,傾下一盆冰雪來】見“分開八片頂陽骨,傾下半桶冰雪水”。
【第58句】:【地?zé)o一垅,房無一間】見“房無一間,地?zé)o一垅”。
【第59句】:【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諺)能寬恕人的地方盡量寬恕,能饒恕人的地方盡量饒恕。指為人處世不宜太苛刻,要有大度量,對己嚴(yán),對人寬。 也作“好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第60句】:【富家山野有人瞅,貧居鬧市無人問】(諺)富貴人家即使住在深山里,也有人前去看望;貧窮人家即使住在鬧市里,也沒人問候一聲。 指人情冷暖,趨炎附勢。 也作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yuǎn)親。 窮在路邊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yuǎn)親。
【第61句】:閻王翻跟頭——鬼花招
【第62句】:【開弓不放箭】釋義:拉開弓而不射箭。比喻故作姿態(tài)、虛張聲勢,或拉開架勢,待機行事。例句:事還是竟弄破了好,還是“開弓不放箭”,大家弄幾個錢有益?
【第63句】:【對著和尚罵賊禿】說話誤傷了對方或別人。類似的:拿 著和尚當(dāng)禿子打。魯迅《彷徨》:“你簡直是在對著和尚罵賊 禿了。我就沒給錢,我那時恰恰身邊沒有帶著。”
【第64句】:【餓咽糟糠甜似蜜,飽飫烹宰也無香】(諺)飫(yu):飽時進(jìn)食。烹宰:經(jīng)過烹調(diào)的肉食佳肴。人在饑餓時,吃糠咽菜也香甜;在肚飽時,美食佳肴也不香。指飯菜香不香,關(guān)鍵在于人是饑是飽。 也作餓了糠如蜜,不餓蜜不甜。 饑了吃糠甜如蜜,飽了吃蜜也不甜。
【第65句】:【爬格子】(慣)指在有格子的稿紙上寫作。
【第66句】:【舌頭磨剃刀——好險】(歇)指好危險或好厲害。
【第67句】:【水有源,樹有根】釋義:比喻不能忘了根本。例句:趙連啥說:“都說是水有源,樹有根。叫我看吶,這大字報也長著根!”
【第68句】:我和小梅是同班同學(xué),又是鄰居,可屢次考試總落到她后面。我百思不得其解,便問媽媽。媽媽說:“人家小梅可是鴨子游水,看似優(yōu)哉,使的是暗勁。”(河南·鄧州)
【第69句】:【躲脫不是禍,是禍躲不脫】釋義:禍害要來,無法躲過去,只有大膽地迎接它。例句:“躲脫不是禍,是禍躲不脫。”她決定違背男人的勸告,回到芙蓉鎮(zhèn)上去。
【第70句】:【和尚哭丈母——多攬這層閑】(歇)攬:兜攬,拉到自己身上。和尚不結(jié)婚,沒有岳母。指多管閑事。
【第71句】:咬破餃子皮——露了餡
【第72句】:【皇上家的工,慢慢兒的蹭】(諺)蹭:磨蹭。朝廷派下的活兒,可以慢慢騰騰地做,不必著急。舊指公家的派差,只消極應(yīng)付就是了。
【第73句】:【解手】把大小便說成“解手”,這里一定有文章。據(jù)《明史》、《文獻(xiàn)通考》等書記載,元朝末年,朝政腐敗,兵燹連年,民不聊生,中原江淮一帶,人們顛沛流離,饑餓死亡者十占六七,大片土地撂荒。為恢復(fù)中原經(jīng)濟(jì),明初官府在山西洪洞廣濟(jì)寺設(shè)局駐員,征召當(dāng)?shù)鼐用瘢w徙至冀、魯、豫、蘇、皖、北京一帶。廣濟(jì)寺有一棵大槐樹,隱蔽數(shù)畝,移民行前紛紛指樹為記,含淚告別故鄉(xiāng)。遷民是強制性的,人們故土難離,用各種方法進(jìn)行反抗,官兵怕人們半路上逃跑,就把他們雙手捆起來,幾十個人連在一條繩子上,一人要動,牽動全體。這樣,無論是白天行路還是晚上睡覺,如果有人要大小便,就得懇求解差把繩子解開。起初,話說的比較完整:“請大人把我的手解開,我要大(小)便。”后來逐漸簡化,先是說“給我解手”,最后干脆只說“解手”,解差也心領(lǐng)神會,彼此配合默契。到了新的住地,人們開始了新的生活。但“解手”的事在人們頭腦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由于說順了口,甚至比“拉屎、撒尿”好聽一些,所以“解手”一詞就成了人們大、小便的代用詞了。
【第74句】:【買關(guān)節(jié)】見“打關(guān)節(jié)”。
【第75句】:【你有你的關(guān)門計,我有我的跳墻法】見“各有各的牢籠計,各有各的跳墻法”。
【第76句】:舞臺上的二人轉(zhuǎn)——唱一和
【第77句】:青蛙走路一連蹦帶跳
【第78句】:【賈家的姑娘嫁賈家——賈門賈氏】(歇)賈:諧“假”。氏:諧“事”。 形容十分虛假。 也作“姓賈的姑娘配姓賈的小子——賈門賈氏”。
【第79句】:【腳踩兩只船】兩者都不愿意放棄。比喻猶豫不決,或投 機取巧。臺灣瓊瑤《心有千千結(jié)》:“愛情是那樣的自私,他 怎能容忍她腳踩兩只船?”
【第80句】:姑姑有一個女兒,還想再生個兒子。她跟奶奶說這件事時,奶奶很反對,說:“寧添一斗,莫添一口。少生孩子少受罪!”(山西·平陸)
【第81句】:【財是富之苗,錢是人之膽】(諺)苗:植物根苗。指有了財物,才能致富;有了金錢,才有膽量。指人發(fā)財致富憑的是擁有財物,膽大氣粗憑的是擁有金錢。 也作“錢為人之膽”。
【第82句】:【舍命不舍財】(慣)寧可舍棄性命,也不放棄錢財。指人太貪財。
【第83句】:八仙桌上放盞燈——明擺著
【第84句】:【操心不怕白了頭】操心過分,沒有必要操心。浩然《艷陽 天》:“你別勞心費力了,也不怕多長幾根白頭發(fā)!”
【第85句】:【三更半夜】“三更半夜”指人靜夜半之時,按現(xiàn)在的時間是夜里十二點鐘左右。這個詞起源于宋代。宋太宗時陳象輿、胡旦、董儼、趙昌言是好友,四人志趣相投,常聚在一起談?wù)撝辽钜梗骸叭障灾冢煘橹Z日:‘陳三更,董半夜’。”“三更半夜”一詞由此形成。古人說時間,白天與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說“鐘”,黑夜說“鼓”或“更”,所以有“晨鐘暮鼓”之說。古時,城鎮(zhèn)多設(shè)鐘鼓樓,晨起(辰時,今之七點)撞鐘報時,所以白天說“幾點鐘”;暮起(酉時,今之十九點)擊鼓報時,故夜晚說時間又說是“幾鼓天”。夜晚還說“幾更天”,這是由于巡夜人邊巡行邊打擊梆子,以點數(shù)報時。舊時一夜分為五更,中國有副傳統(tǒng)春聯(lián):“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這里就是用“五更”代指除夕一夜。第三更是子時,就是現(xiàn)在夜間十二時左右,已是深夜時分了。 “三更半夜”成為俗語,是與宋朝城市人民擁有夜生活分不開的。唐朝城市實行宵禁,北宋初年就完全解除了宵禁,宋人的夜生活開始豐富起來,改變了“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生活習(xí)慣,“三更半夜”也開始成為人類活動的重要時刻。可見,宋朝開夜禁是明智之舉,也是社會的一大進(jìn)步,不然,就不會出現(xiàn)“陳三更、董半夜”了。
【第86句】:【寧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諺)寧可迎娶大戶人家的奴婢,也不要娶小戶人家的女兒。指大戶人家的婢女往往知書識禮,而小家女子往往缺少教養(yǎng)。
【第87句】:【火候不到不揭鍋】見“不到火候不揭鍋”。
【第88句】:【不要氣,只要記】(諺)指無論發(fā)生什么事,不必生氣,只要記取經(jīng)驗教訓(xùn)即可。
【第89句】:棕樹皮編蓑衣——滿身帶刺
【第90句】:木魚張嘴——等著挨敲
【第91句】:石頭縫里長山藥——兩頭受夾
【第92句】:當(dāng)面誦善佛,背后念死咒——陽奉陰違
【第93句】:【時不再來,機不可失】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第94句】:那天,我看見一位大嬸背個孩子,懷里抱個孩子,手里還扯個孩子。我把這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老驢生,老驢馱,老驢不馱無奈何。”(河南·伊川)
【第95句】:【夜貓子進(jìn)宅——無事不來】(歇)夜貓子:即貓頭鷹,益鳥,頭部有角狀羽毛,眼睛大而圓,晝伏夜出,常在夜間發(fā)出凄厲叫聲,民間以為是一種不吉祥的鳥。指來人準(zhǔn)不會有好事,兇多吉少。 也作夜貓子進(jìn)宅——不會有好事。 夜貓子進(jìn)門——不是好兆頭。
【第96句】:老天爺不下雨——靠自澆(覺)
【第97句】:麻雀跟著蝙蝠飛——白熬夜
【第98句】:【屎殼郎打嚏噴——滿嘴噴糞】(歇)屎殼郎:學(xué)名蜣螂,昆蟲,身黑,吃動物尸體或糞尿。指信口胡說。含責(zé)罵意。 也作“屎殼郎打噴嚏——滿口噴糞”。
【第99句】:【抓住小辮子】清朝時,男人頭上梳辮子。抓住辮子,就可 強行拉著人走。辮、柄音近,借指挑錯兒,抓把柄。浩然《山 水情》:“同時,你們也得給我做臉,別讓反對我的人抓住任 何小辮子。”
上一篇:青樹林正能量文案文案,太絕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