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魯班門前掄斧——不知天高地厚】(歇)指缺乏自知之明,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本事。常含譏諷意味。
【第2句】:【打開窗戶說亮話】 釋義:比喻有話明講,說話直率。 例句:“她說,只等她那個情人一回來,她就要跟韓小蜇打開天窗說亮話,男婚女嫁,各奔東西……”
【第3句】:【不是撐船手,休來弄竹竿】(諺)竹竿:撐船的篙多使用長竹竿。不會撐船,就不要去擺弄篙竿。指不是行內(nèi)人,就不要強裝內(nèi)行。也指凡事與己無關(guān)的,不要硬插手。 也作“不是撐船手,莫去摸篙桿”。
【第4句】:【救人如救火】(諺)救人之命,就像救火一樣刻不容緩。指救人是十萬火急的事,絲毫不能延遲。 也作“救命如救火”。
【第5句】:【跑龍?zhí)住浚☉T)原指傳統(tǒng)戲曲中扮演±兵或隨從的角色。比喻擔(dān)當(dāng)無關(guān)緊要的責(zé)任或做些無足輕重的事情。
【第6句】:【哪塊黃土都能落腳,哪棵樹上都能搭窩】(諺)落腳:安家落戶。搭窩:像鳥一樣筑巢歇息。指任何地方都可謀求生活的出路,不必死守在一個地方受困。
【第7句】:【狗眼看人低】(諺)指狗眼看人低矮,這才敢見人就狂吠。借指見識短淺的人總是自高自大,看不起人。 也作“狗眼看人三分低”。
【第8句】:【見怪不怪,其怪自壞】(諺)見到怪異的現(xiàn)象,不覺得它怪異,這怪異就會自己消失。指怪異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往往由于人認(rèn)識上的錯覺,一旦恢復(fù)正常,怪異便不復(fù)存在。 也作“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第9句】:【落一葉而知秋】 釋義:比喻從某些細(xì)微跡象,可以看出整個形勢的發(fā)展趨向。 例句:事情雖然發(fā)生在個別人的身上,但是俗話說:“落一葉而知秋”,他深知這不是個別戰(zhàn)士的事情,趙鐵牛想離隊的行為,王永祥和肖應(yīng)良同意黃國信的錯誤主張,說明在部隊中有一種錯誤思想在發(fā)展著、散布著。
【第10句】:【膽大天下去得,膽小寸步難行】(諺)膽量大的人天底下任何地方都能闖,膽量小的人死守家門哪里也不能去。指膽大就會有作為,膽小不能有出息。 也作“膽大的漂洋過海,膽小的寸步難行”。
【第11句】:【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見“馬不知臉長,牛不知角彎”。
【第12句】:【無事不登三寶殿】(諺)三寶殿:佛殿,借指前往拜訪的人家。指專程來訪,總有緊要的事情。
【第13句】:【把官路當(dāng)人情】(慣)指拿公家或他人的錢物給自己做人情。
【第14句】:【船小好掉頭】(諺)掉頭:轉(zhuǎn)向,回身。指船身小,容易轉(zhuǎn)動。比喻人手少、規(guī)模小的單位,調(diào)整起來方便,沒有牽制。 也作“船小掉頭快”。
【第15句】:【千里送鵝毛——物輕人意重】(歇)宋·羅泌《路史》記載:云南民間傳說,唐朝時,土官緬氏派緬伯高送天鵝向唐明皇進(jìn)貢,經(jīng)過沔陽湖時,天鵝飛走,只留下一根鵝毛。 緬伯高只好將這根鵝毛獻(xiàn)上,并說:“將鵝貢唐朝,山高路遠(yuǎn)遙。沔陽湖失去,倒地哭號號。上覆唐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指禮物雖輕,但情意深厚。 也作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 千里寄鵝毛——物輕人情重。
【第16句】:【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見“馬屁拍在馬腿上”。
【第17句】:【大丈夫膝下有黃金】(諺)男子漢的雙膝像黃金一樣貴重,絕不能輕易折膝向人下跪。指不恰當(dāng)?shù)南鹿蛴腥枞烁褡饑?yán)。 也作“男兒膝下有黃金”。
【第18句】:【菜沒鹽無味,話沒理無力】(諺)做菜要是不放鹽,這菜吃起來就沒味道;說話要是不占理,就沒有說服力。指說話要人信服,必須有理有據(jù)。
【第19句】:【生日吹蠟燭】孩子們過生日,生日蛋糕是少不了的,精明的蛋糕店老板又開始贈送生日蠟燭。生日那天,吃著蛋糕,又吹蠟燭,別提有多高興了。 不過,過生日吹蠟燭的來歷恐怕孩子們不知道。 過生日要吹滅插在蛋糕上的蠟燭,這一做法最早始于古希臘。古希臘的月亮女神阿耳特彌新的崇拜者們在慶祝月亮女神生日時,在圣壇上擺上插著蠟燭的甜蜜蛋糕。后來,古希臘人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插上燃燒著的蠟燭,并增加了吹蠟燭的內(nèi)容。他們相信,燃燒著的蠟燭具有隱秘神奇的力量,如果孩子們要求一個心愿,并且一口氣吹滅所有的蠟燭,他們便可以如愿以償。 這一習(xí)俗一直流傳至今,漂洋過海,來到中國。
【第20句】:【揭老底】(慣)比喻揭露不愿讓人知道的內(nèi)情或底細(xì)。 也作揭底子。 揭根子。 翻老底。
【第21句】:【千不如人,萬不如人】(慣)指處處比不上別人。
【第22句】:【兩姑之間難為婦】(諺)兩姑:婆婆和小姑(丈夫的妹妹)。指媳婦夾在婆婆和小姑之間,左右為難。 比喻夾在兩個地位相當(dāng)?shù)纳纤净蜉叿指叩娜酥g,關(guān)系不好處理。
【第23句】:【菩提樹】“菩提樹”是經(jīng)常碰到的一個名詞,特別是影視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菩提樹是佛教中的圣樹。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唐朝初年,禪宗六祖慧能寫了這么一首關(guān)于菩提樹的偈子,流傳甚廣。那么,菩提樹到底存在不存在呢?菩提樹不僅存在,而且又名“覺樹”、“道樹”、“思惟樹”、“佛樹”,屬于桑科,原產(chǎn)于東印度,為常綠喬木。其葉呈心形而末端尖長,花隱于球形花囊中,花為囊熟時呈暗橙色,內(nèi)藏小果。 “菩提”為古印度語(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dá)到超凡脫俗的境界。菩提樹與佛教淵淵頗深,據(jù)傳說,兩千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的王子喬答摩·悉達(dá)多,他年輕時為擺脫生老病死輪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難的眾生,毅然放棄繼承王位和舒適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尋求人生的真諦。經(jīng)過多年的修煉,終于有一次在菩提樹下靜坐了七天七夜,戰(zhàn)勝了各種邪惡誘惑,在天將拂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獲得大徹大悟,終成佛佗。所以,后來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圣樹,印度則定之為國樹。
【第24句】:【吊膀子】(慣)指男女輕薄調(diào)情。
【第25句】:【一個籬笆三棵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釋義:說明人需要別人幫助。 例句:“俗話講,一個籬笆三棵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我不是好漢,但我手下需要幾個得力的人。……”
【第26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慣)六路:指上、下、左、右、前、后。八方: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眼界開闊,聽覺靈敏。形容人機警靈敏,信息靈通,遇事能迅速作出反應(yīng)。
【第27句】:【慷他人之慨】(慣)指拿別人的東西或錢財作人情或揮霍。
【第28句】:船穩(wěn)不怕風(fēng)大,有理通行天下。
【第29句】:【狗熊耍把戲,混充人形兒】 釋義:比喻假充好漢。 例句:牛大水憤恨地喊:“張金龍!你狗熊耍把戲,混充人形兒呢。你是個屁英雄好漢!
【第30句】:【笨鳥兒先飛】 釋義:比喻能力低下,比別人先走一步。“笨烏”又作“笨雀”。 例句:錢要少花,力氣要多賣。笨鳥兒先飛,兩條腿勤快些。
【第31句】:【矮子登樓梯——步步高升】(歇)喻境況、生活等一天比一天好,或地位、職位不斷提高。
【第32句】:【引虎入羊群】(慣)比喻把壞人招引來禍害百姓。
【第33句】:【桃李滿天下】 釋義:桃李:比喻所栽培的優(yōu)秀人才。比喻教育培養(yǎng)的學(xué)生多,遍布各地。 例句:伍老,你是桃李滿天下,對革命有貢獻(xiàn)的人哪。
【第34句】:【南方人會吃,北方人會住】(諺)南方人講究飲食,北方人講究住處。指北方地處平原,多注重宅院建筑;南方魚米之鄉(xiāng),多注重美食營養(yǎng)。
【第35句】:【蛤蟆死了還要跳三跳】(諺)比喻人在絕境中不會束手待斃,總要作一番拼死的掙扎。
【第36句】:【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第37句】:【桃三杏四,梅子十二】(諺)指各種果樹從栽培到結(jié)果實,時間有長有短,桃三年,杏四年,梅子十二年。 也作桃三杏四梨五年。 桃三杏四梨五年,棗子當(dāng)年便還錢。
【第38句】:【趙公元帥】民間認(rèn)為“趙公元帥”是財神爺,供奉該神可以發(fā)財致富。 “趙公元帥”原為道教崇奉的神仙,也叫財神爺。名字叫趙公明,晉代時已出現(xiàn)。在《搜神記》中他是個冥神,在隋唐兩代,他是個瘟神,當(dāng)時人們唯恐躲之不及。到了明代,趙公明被封為“正一玄壇元帥”,這是他又稱趙玄壇、趙公元帥的來歷。這時趙公明的面目已煥然一新了,他不再是冥神、瘟神,而是能幫助做買賣者求財盈利的財神爺了。趙公明成為財神爺初期,知名度并不高,他是靠了明代通俗小說《封神演義》的大肆渲染描繪,才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此后,趙公元帥手下便有了四位正神:招寶、納珍、招財、利市,聽從他的差喚。“招財進(jìn)寶”一詞便始于此。 在市場經(jīng)濟的今天,人們又把財神爺請回來了,在大小飯店的顯著位置,多有供奉財神的,以求好運發(fā)大財。但不要忘記誠信為本。
【第39句】:【哪邊炕熱往哪邊擠】(慣)指人鉆營取巧,哪兒有好處就往哪兒鉆。
【第40句】:【拿了雞毛當(dāng)令箭】(慣)令箭:古時軍中發(fā)布命令時用作憑據(jù)的東西,形狀似箭。本指假借名義,發(fā)號施令。比喻把別人不重要的話當(dāng)作命令來執(zhí)行。 也作拿著雞毛當(dāng)令箭。 雞毛當(dāng)了令箭。 拾到雞毛當(dāng)令箭。
【第41句】:【行見行,沒處藏】(諺)行內(nèi)的事遇到真正懂行的人是無法瞞過的。 指一切假冒偽劣的東西,逃不過內(nèi)行專家的眼睛。
【第42句】:【七情六欲】“七情六欲”一詞,源于儒家典籍。“七情”是儒家所指的人的七種感情,語出《禮記·禮運》,指人的喜、怒、哀、懼、愛,惡、欲,是與生俱來的,不用學(xué)習(xí)。中醫(yī)講的七情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感的總稱。七情的變化,一般屬于生理活動范圍。而“六欲”是指人的各種欲望,《呂氏春秋·貴生》對六欲作了解釋,東漢高誘作了注釋,認(rèn)為所謂六欲,是指生、死、耳、目、口、鼻。佛教引進(jìn)后,從佛家角度對六欲作了新的概括,佛家以色欲、形貌欲、威儀姿態(tài)欲、言語音聲欲、細(xì)滑欲、人想欲為“六欲”。后來,人們把“七情”和“六欲”聯(lián)系起來,用來泛指人的各種感情和欲望。如《金瓶梅詞話》“單道世上人,營營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的關(guān)頭,打不破酒色財氣圈子。”直到現(xiàn)在,“七情六欲”一詞還經(jīng)常被使用。
【第43句】:【先喝為敬】“先喝為敬”是中國人請人吃酒的禮儀和規(guī)矩。它源于古人喝酒時的“應(yīng)酬”。 古人喝酒時,主人必須先于客人飲酒,是為“獻(xiàn)”。主人先飲,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無毒”,可以放心飲用之意。主人飲過之后,客人亦須飲酒以回敬主人,是為“酢”,亦稱“報”。之后,主人為勸客人多飲,自己必先飲以倡之,是為“酬”。客人在主人飲過之后也舉杯暢飲,是為“應(yīng)酬”,以此回應(yīng)主人的厚意。這樣的禮俗慢慢延伸下來,就是今天的“先喝為敬”。
【第44句】:【烏之將死,其嗚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釋義:鳥快死了,嗚聲是悲哀的;人快死了,說出來的話是善良而有價值的。 例句: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日:“鳥之將死,其嗚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第45句】:【程咬金,三板斧頭】 釋義:程咬金:唐初大將,《說唐》中說他與人交戰(zhàn),就是開頭三板斧厲害,以后就沒勁兒了。比喻做事莽撞、毛躁,虎頭蛇尾。 例句:小其皺了皺眉,對達(dá)南做這事不假思索有點意見,他說:“你老是這樣,程咬金,三板斧頭,不前思后想。”
【第46句】:【臟唐亂宋,都怪朝廷老兒不正】(諺)臟唐:唐王朝統(tǒng)治階級生活奢侈糜爛。亂宋:宋朝戰(zhàn)爭不斷,朝政混亂,忠奸不辨。指唐、宋臟亂,都怨皇帝自身不正。
【第47句】:【蓮花出于污泥】 釋義:比喻極差的條件、環(huán)境中會產(chǎn)生品格高尚的人物。 例句:老殘道:“空谷幽蘭,真想不到這種地方,會有這樣高人,而且又是年輕的尼姑,外像仿佛跟妓女一樣。古人說:‘蓮花出于污泥。’真是不錯的!”
【第48句】:【幫藝不幫錢】(諺)在錢財上幫助人,不如幫入學(xué)會一門技藝為好。 指幫錢只是救濟一時,幫藝卻能使人終生受用。
【第49句】:【愛他的,著他的】(諺)對誰偏愛、溺愛,就不免要受誰的制約,甚至受騙上當(dāng)。指偏愛與溺愛,必定落得個被動的結(jié)局。
【第50句】:【無根沙蓬——沒有個準(zhǔn)地方】(歇)沙蓬: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后枯死,被風(fēng)刮走,無定所。指人沒有固定的住處或去處。
【第51句】:【離了你地球照樣轉(zhuǎn)】 釋義:意謂沒有你也行。 例句:“不要以為離了你地球就不轉(zhuǎn)了,大學(xué)里漂亮的女學(xué)生有的是!”
【第52句】:【前晌打傘,遮不了后晌的雨】(諺)雨如果是后半天下的,前半天打傘,當(dāng)然遮不了后半天的雨。指從前歸從前,現(xiàn)在歸現(xiàn)在,從前所做出的成就與功勞,無法解決眼前發(fā)生的問題。
【第53句】:【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諺)淵:深潭。羨:思慕,希望得到。 站在水潭邊心想著潭里肥美的魚,不如趕快回去織起網(wǎng)來捕捉它。 指任何美好的空想都不如動手實干。
【第54句】:【插翅也飛不出去】(慣)形容封鎖極其嚴(yán)密,無法逃脫困境。 也作“插翅也難飛”。
【第55句】:【保飯碗】(慣)指保住職業(yè),使生活有基本保障。
【第56句】:【脖子枕在刀刃上】(慣)指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第57句】:【老虎金錢豹,各走各的道】(諺)金錢豹:皮毛上有金錢斑點的豹子。指老虎和豹子外出覓食時,各有各的路線。比喻人在生活道路上各奔各的前程,各有各的目標(biāo)。
【第58句】:【拔一根寒毛比腰粗】(慣)拔出一根汗毛來也比人家腰粗壯。比喻錢多勢力大,不同一般。 也作“拔一根毫毛比腰桿兒粗”。
【第59句】:【臘月初三打春雷——少有的事】(歇)臘月初三:農(nóng)歷十二月初三,我國絕大部分地區(qū)不會打雷。指事情反常,很稀罕。
【第60句】:【娘的墓前哭丈夫——上錯了墳】(歇)比喻找錯了地點。含譏諷意味。
【第61句】: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
【第62句】:【燈謎】燈謎來自猜謎,相傳兩千多年前,就有了猜謎這種活動,那時叫“瘐辭”,也就是隱語的意思,民間俗稱“謎”。那么,猜謎怎么和燈謎聯(lián)系上了呢? 據(jù)傳,在很早的時候,有一個姓胡的財主,家財萬貫,橫行鄉(xiāng)里,看人行事,皮笑肉不笑,人們都叫他“笑面虎”。這笑面虎對人的衣帽穿戴最是看重,只要是比自己穿得好的,他拼命巴結(jié);對那些粗衣爛衫的窮人,他則恨之入骨。 那年春節(jié)將臨,胡家門前一前一后來了兩個人,前邊的人叫李才,后邊的人叫王少。李才衣帽整齊華麗,王少穿得破破爛爛。家丁見李才,忙回房稟報,笑面虎慌忙迎出門來,一見客人衣帽華麗,就滿臉堆笑恭敬相讓。李才說:“要借銀十兩。”笑面虎忙取來銀兩,李才接過銀兩揚長而去。笑面虎還沒回過神來,王少忙上前作揖道:“老爺,我借點糧。”笑面虎瞟了一眼,見是衣著破爛的王少,就暴跳如雷地罵道:“你這小子,給我滾!”王少還沒來得及辯駁,就被家丁趕出了大門。 王少越想越生氣,猛然心生一計,要斗斗這個“笑面虎”。轉(zhuǎn)眼春節(jié)已過,元宵將臨,各家各戶都忙著做花燈,王少也做了一個。到了元宵節(jié)的晚上,各家各戶門前都掛上了各式各樣的花燈,王少也挑著自己的花燈上了街,只見這花燈扎得又大又亮,更為特別的是上面還題著一首詩。王少來到笑面虎門前,把花燈挑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圍著看。笑面虎正在門前觀燈,一見此情,也擠到花燈前,花燈上題著四句詩,他命身后的財房先生念給他聽:尖尖身細(xì)白如銀,論秤沒有半毫分。 眼睛長到屁股上,光認(rèn)衣服不認(rèn)人。 笑面虎一聽,只氣得哇哇大叫:“好小子,膽敢罵老爺!”就要命家丁來搶花燈。王少忙挑起花燈笑嘻嘻地說:“老爺,咋見得是罵你呢?”王少又朗聲念了一遍,笑面虎恨聲說道:“這不是罵我是罵誰?”王少仍笑嘻嘻地說:“噢,老爺是犯了猜疑,我這四句詩是個謎,謎底是個‘針’字,你想想是不是?”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氣得干瞪眼,沒啥可說,轉(zhuǎn)身狼狽地溜走了。 周圍的人都樂得哈哈大笑。 這事越傳越遠(yuǎn),第二年燈節(jié),不少人都將謎語寫在花燈上,供觀燈的人猜測取樂,所以就叫“燈謎”。以后相沿成習(xí),每逢元宵燈節(jié)各地都舉行燈謎活動,一直傳劍現(xiàn)在。
【第63句】:【好鷹不叼昧心食,好虎不吃屈死獸】 釋義:比喻行為要光明磊落,昧良心的事不做。 例句:巴滿貢追上幾步,又氣又笑地攔住她:“你把話說明白呀!好鷹不叼昧心食,好虎不吃屈死獸,赫哲人辦事都在明處。”
【第64句】:【瓶口扎得住,人口扎不住】(諺)瓶口可以封住,人嘴卻無法封住。 指人們總是要評論是非,傳播消息。 也作“瓶口易扎,人口難封”。
【第65句】:【財大通神,勢大壓人】(諺)錢財多了,可以買通神仙;權(quán)勢大了,可以壓眾。舊指錢多勢大,權(quán)錢結(jié)合,天大的事也能辦成。
【第66句】:【千金不死,百金不刑】(諺)犯了死罪的,用千金可以免去死罪;犯了刑法的,用百金可以免去刑罰。 舊指金錢萬能,只要用錢,死罪可贖,活刑可免。
【第67句】:【棉桃里面找胡桃——專揀硬的敲】(歇)棉桃:棉花的果實,形似桃。胡桃:核桃,這里指核桃樹的果實。硬:本指堅硬,轉(zhuǎn)指強硬。 比喻專打擊態(tài)度強硬或本領(lǐng)過硬的。
【第68句】:【觀于海者難為水】(諺)比喻見過大世面,小人物或小事情就不會在意。 也作“久經(jīng)大海難為水”。
【第69句】:【占鰲頭】(慣)鰲頭:皇宮大殿前石階上鐫刻的巨鰲的頭,科舉時代進(jìn)土復(fù)榜時第一名(狀元),要在此站立迎榜,故稱中狀元為占鰲頭。 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也作“獨占鰲頭”。
【第70句】:【曾被賣糖君子哄,至今不信口甜人】(諺)指受過甜言蜜語哄騙的人,對于甜言蜜語就有一種本能的反感與警惕。
【第71句】:【一個(姓)字分不開】 釋義:說明一家人,分不開。 例句:“一個‘李’字分不開,兄弟畢竟是兄弟!”
【第72句】:【歪嘴葫蘆拐把瓢,品種不好莫怪苗】(諺)葫蘆鋸成兩半,就是兩個舀水的瓢;葫蘆如果歪嘴了,鋸開的瓢必定是拐把。泛指農(nóng)作物必須選好種子;種子不好,就很難有好收成。
【第73句】:【習(xí)慣成自然】(諺)指人的習(xí)慣一旦養(yǎng)成,就像天生成的一樣,自自然然,沒有任何勉強的成分。
【第74句】:【家看女,村看男,露貧顯富是孩子的臉】(諺)指家庭是否和睦、興旺,從女人身上可以看出;村莊是否有生氣,從男人的精神面貌上可以看出;家道是貧是富,從孩子的面顏上可以看出。
【第75句】:【是神的歸廟,是鬼的歸墳】 釋義:各有應(yīng)該去的地方。 例句:“是神的歸廟,是鬼的歸墳,怎么能埋在半路上呢!”索泓一淡淡地回答。
【第76句】:【抬的高,跌的重】見“捧得高,跌得重”。
【第77句】:【老虎拉車——亂套】(歇)套:牲口拉車時,拴牲口的兩根皮制或麻制的繩。本指用套胡亂地拴住老虎,轉(zhuǎn)喻亂了次序或秩序。
【第78句】:【狗眼看人低】 釋義:比喻人眼光勢力,看不起人。 例句:去,老張頭,待著你的去!真是狗眼看人低,怎么會不認(rèn)識這位曹長7宜?!
【第79句】:【囍】“囍”又稱雙喜。我國男女青年結(jié)婚時,有個習(xí)俗,都喜歡在新房內(nèi)外乃至家具上貼著大紅“囍”字,以示吉利。現(xiàn)在,更有甚者,結(jié)婚時將斗大的囍字貼于巷口兩側(cè)或住宅小區(qū)門口的兩側(cè),以示隆重或迎親路標(biāo)。 說到這個“囍”字的來歷,傳說源自北宋宰相王安石。傳說王安石20歲那年進(jìn)京趕考,路過馬家鎮(zhèn)時,剛好碰到馬員外之女出聯(lián)擇婿,在走馬燈上寫著“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的上聯(lián)。這時王安石正忙于趕考,未及細(xì)想,便上京去了。 王安石在科場中順利通過筆試。面試時,主考官指著廳前的飛虎旗說:“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不覺心里一亮,便以馬員外之女招婿的上聯(lián)作對。主考官見對得珠聯(lián)璧合,遂贊嘆不已。 考試完畢,王安石在歸途中喜氣洋洋,躊躇滿志。途經(jīng)馬家鎮(zhèn)時,見那懸聯(lián)仍無人對出下聯(lián)。此時,王安石便把主考大人出的上聯(lián)作下聯(lián)以對。馬員外一看十分滿意,當(dāng)下即以女相許,并擇吉日在馬府完婚。 新婚之日,正當(dāng)新郎新娘歡歡喜喜拜天地時,忽有探馬來報:“恭喜王大人金榜題名,明日請赴瓊林宴。”馬員外聽后高興萬分,遂命重開酒宴,以示慶賀。王安石雙喜臨門,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豪興大發(fā),便在洞房雪白的墻上,并排而工整地書寫了兩個大紅的喜字。雙喜(囍)一出,更加喜慶,效果絕佳。 從此,結(jié)婚貼紅“囍”字的習(xí)俗,就在民間流行開了。
【第80句】:【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備】(諺)兵:指軍隊。軍隊可以長期不打仗,但一天也不能放松備戰(zhàn)。
【第81句】:【閻王不嫌鬼瘦】(諺)鬼再瘦,閻王也不會可憐,不會放過。比喻壓迫者與剝削者,對勞苦大眾的壓迫與剝削,從來都是殘酷無情的。 也作閻王不嫌小鬼瘦。 閻王顧不得鬼瘦。
【第82句】:【長嫂為母】(諺)排行最大的嫂子,就像母親一般。指尊敬長嫂,要和尊敬母親相同。
【第83句】:【大亂住城,小亂住鄉(xiāng)】(諺)指世道荒亂不安定時,大局動蕩避在城里比較安全,局部騷動避在鄉(xiāng)里比較安定。 也作“大亂避城,小亂避鄉(xiāng)”。
【第84句】:【嘗一臠可概全鼎之味,窺一斑可知全豹之皮】 釋義:臠:切成小片的肉。品嘗一小塊肉,就能品嘗出一鼎的肉味;看到豹的一個斑點,就可以知道整個豹皮的花紋。比喻根據(jù)部分可推知全體,由一點可見一斑。 例句:又苦熬了一陣子。他就默然告退了。“嘗一臠可概全鼎之味,窺一斑可知全豹之皮”,謝絕了李師爺?shù)脑偃爸腋妗保辉侔輹魏蚊魇考潯?/p>
【第85句】:【懷里沒揣金剛鉆,不敢攬那破瓷碗】見“沒有金剛鉆,不敢攬瓷器”。
【第86句】:【患難見朋友】(諺)人處在患難之中,才能見識真正的朋友。指身處富貴結(jié)交的朋友不可靠,只有患難與共的生死之交最見真情。 也作患難識朋友。 患難結(jié)知己。
【第87句】:【天子避醉漢】(諺)連皇帝也要躲開喝醉酒的人。指醉漢已失去理智,不能再和他打交道。
【第88句】:【氣不打一處來】(慣)指心中所有的怒氣一起爆發(fā)出來。
【第89句】:【兩好合一好】(諺)指雙方都有友好的誠意才能結(jié)成良好的關(guān)系。
【第90句】:【樹大分權(quán),人大分家】 釋義:樹長大了就會分開丫權(quán),人長大了就得另立門戶。 例句:樹大分權(quán),人大分家,親兄嫡弟,也不能—生一世都在一口鍋里吃茶飯。
【第91句】:【坐紅椅子】(慣)舊時科舉考試發(fā)的榜最后要用紅筆勾一下,末一名剛好在紅勾之內(nèi)。比喻成績排在最后一名。
【第92句】:【遲是疾,疾是遲】(諺)疾:快速。 慢,就是快;有時太快,事情反而慢了。指事情不能只圖快,慢一點,穩(wěn)重而求實,結(jié)果反而快了。
【第93句】:【瞞債必窮,瞞病必死】(諺)隱瞞債務(wù)的,必定窮愁潦倒;隱瞞病情的,必定得不到及時治療,最終誤了性命。指凡事不可隱瞞,不然沒有好結(jié)果。
【第94句】:【老天爺不睜眼】 (老天爺瞎了眼)釋義:老天爺不看不管,比喻人世間不公平,黑暗。 例句:這么好的閨女,落到他們手里,真是老天爺不睜眼。
【第95句】:【過頭飯難吃,過頭話難講】見“鍋頭飯好吃,過頭話難說”。
【第96句】:【多個人,多個膽】(諺)多添一個人,就增多一分膽量。指人多勢壯,膽量就大。 也作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冤家多一條河。 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把刀。 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對頭少堵墻。
【第97句】:【臨崖立馬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見“船到江心補漏遲”。
【第98句】:【南人不夢駝,北人不夢象】(諺)南方人不會夢到產(chǎn)于北方的沒經(jīng)見過的駱駝,北方人不會夢到產(chǎn)于南方的沒經(jīng)見過的大象。指夢幻只會反射熟悉的物相。
【第99句】:【事忙先落賬】(諺)落賬:下筆記好賬。指生意場中無論怎樣忙,必須先把出入的賬目記清。也泛指再忙也得把手頭的緊要事作個了結(jié)。
上一篇:說到心坎的文案忍不住看了好幾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