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把守山門的哼哈二將,不鎮廟還嚇人哪】釋義:哼啥二將:佛教守護廟門的兩個神,形象威武兇惡,看了使人害怕。在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他們兩個被描寫成有法術的督糧官,一個鼻子里哼出白氣,一個口里晗出黃氣。后來用“哼哈二將”比喻有權有勢的人手下的兩個得力幫手;也比喻狼狽為奸的兩個幫兇。哼哈二將雖然不鎮廟,可是還能起嚇唬人的作用。比喻有某種身份的人,在客觀上就起某種作用。例句:有咱們在干部里面摻和著,不管他拿咱們當不當神仙拜,咱們倆總是把守山門的哼哈二將,不鎮廟,還嚇人哪。
【第2句】:【飛機上扔相片——丟人不知高低】(歇)指人丟盡了臉面。
【第3句】:【留后手】(慣)指為避免以后發生困難而采取留有余地的措施。
【第4句】:核桃仁子——不砸不出來
【第5句】:【要捉棲鳥必留窩】(諺)棲鳥:夜晚棲歇在窩里的鳥。要想捉住棲歇在窩里的鳥,就必須留下它原來的窩。比喻要逮住有家室的人,就不要驚動他的家。
【第6句】:【丑人多作怪,黑饃多就菜】見“黑饃多包菜,丑人多作怪”。
【第7句】:【家累千金,坐不垂堂】(諺)垂堂:靠近堂屋的檐下。擁有千金家財的人,不肯坐在屋檐下,以防屋瓦掉下砸傷身體。指財富多的人懂得自我保重。
【第8句】:【愁一愁,白了頭;笑一笑,十年少】(諺)指頭發早白,是由愁郁引起的;歡笑能使人變得年輕。
【第9句】:媽媽又做面條,弟弟一看便說:“又是面條,我不吃。”媽媽說:“芝麻稈喂驢——吃不吃讓到。”(河南·泌陽)
【第10句】:【唐僧肉,人人想吃】《西游記》中寫妖怪都想吃唐僧肉,以 長生不老。借指誰都想得到好處,人人都想要。張恨水《八 十一夢》:“我聽了這些話,覺得這小子還是想吃唐僧肉那副 狂妄姿態。”
【第11句】:【芝麻開花節節高】芝麻開花,由下而上。借指逐步發展 提高。成語:蒸蒸日上。《北京日報》( 1986,3,4):“多年生 活踏步的狀況,六五期間基本扭轉,我國人民生活如芝麻開 花,節節高。”
【第12句】:【過耳之言,不可聽信】(諺)過耳之言:毫無根據的傳言。指不可聽信道聽途說的傳言。 也作“過耳之言,不足為憑”。
【第13句】:【千金念白四兩唱】(諺)念白:也叫白口,戲曲表演中的道白。道白可值干金,唱只值四兩。指戲曲表演,唱詞遠不知道白難度高。
【第14句】:老鼠蹲糧倉——吃住不愁
【第15句】:冬天到了,弟弟晚上睡覺時總嫌被窩涼,死活不肯脫衣服;早晨起來,又嫌外面冷,拖拖拉拉不肯出被窩。奶奶笑著說他是“晚上難脫殼,早上難出窩”。(河南·南陽)
【第16句】:不到黃河心不甘——死心塌地
【第17句】:【吃后悔藥】(慣)指事后懊悔。
【第18句】:【駝背夾直,其人不活】(諺)駝背:后背隆起的人。如果硬要把駝背夾直,那這個人就沒命了。指矯正事物的缺陷,要因事制宜,過激就會適得其反。
【第19句】:【 一拳打在絮被上,沒有一點反響】指沒有反映,沒有效果。 類似的:一拳打在豬背上,連個印子都不起。《秦城春秋》: “她的反抗就像拳頭砸進棉花里,沒有得到任何反映。”
【第20句】:【莊戶人挑糞擔——兩頭都是屎】(歇)莊戶人:指農民。屎:諧“死”。形容處境險惡,無論如何都是死路一條。
【第21句】:錯把駝峰當腫背——大驚小怪
【第22句】:【吃了橘子就忘了洞庭山】(慣)洞庭山:在太湖中,屬吳江縣,有洞庭東山和洞庭西山,盛產橘子。比喻人忘本,得到了好處卻忘了這好處的來源。
【第23句】:【屎逼在屁眼門上,才放這個屁】(慣)斥責人事到臨頭才來報信。
【第24句】:斬草不除根——后患無窮
【第25句】:【天不打吃飯人】(諺)老天不在人吃飯時懲處人。指不管怎樣,總得讓人吃飽飯。
【第26句】:【螳臂當車——萬無一濟】(歇)濟:幫助,有益。指白白遭受損失,于事無補。
【第27句】:【久病成醫】(諺)指患病時間長了,對病因、病情以及用藥治療等都有切實的了解,幾乎算得個醫生了。
【第28句】:【護家之狗,盜賊所惡】(諺)惡:憎惡。指盜賊最憎惡忠實護家的狗。比喻陰謀作惡的奸詐之徒,最忌恨忠貞正直之士。
【第29句】:【拉后腿】(慣)比喻利用某種親密的關系和感情,來牽制或反對別人的行動。多含貶義。 也作拉尾巴,扯后腿。 拖后腿。
【第30句】:【桃李滿天下】(慣)桃李:比喻所教的學生。形容培養出來的人才很多,遍布各地。
【第31句】:水田里的螞蟥——你不找它,它找你
【第32句】:船底澆花——多此一舉
【第33句】:【寧叫人打死,別叫人嚇死】強調要有斗爭精神,不能懦弱 自棄。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怎么把牙都咬碎了,不值 得。在我們民族的老俗話中,我喜愛這一句:寧叫人打死, 別叫人嚇死!”
【第34句】:蓋房子請到箍桶匠——找錯了人
【第35句】:干壩里的河沙——捏不到一塊
【第36句】:【強將手下無弱兵】領導有方,指揮得當,能夠充分發揮手 下人的聰明才智。臺灣朱秀娟《女強人》:“強將手下無弱 兵,余菱到你那里去上班,簡直變了一個人。”
【第37句】:【過河拆橋】“過河拆橋”這一俗語用來比喻達到目的后,拋棄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屬于一種忘恩負義、晶行不端的行為。典出元朝。《元史·徹里帖木兒傳》記載,元順帝至元元年,朝廷首議罷科舉。參政許有壬是科舉出身,因此堅決反對。太師伯顏大怒,第二天在崇天門宣讀罷科舉的詔書時,專門讓許有壬做了聽詔的班首。許有壬害怕招致禍患,于是勉強答應了。治書侍御史普化譏笑他說:“參政可謂過河拆橋者矣。”自此賦予“過河拆橋”新的含義,至今未變。
【第38句】:火車頭沒燈——前途無量(亮)
【第39句】:笨鳥先飛——早入林
【第40句】:【死狗——扶不上墻】(歇)比喻人素質太差或沒有志氣,別人想扶持也扶持不起來。 也作“死狗——扶不到墻上”。
【第41句】:【搟面杖吹火——節節不通風】(歇)比喻處處、事事碰壁,行不通。
【第42句】:【聽風就是雨】(慣)比喻聽到一點傳聞,就信以為真,甚至盲目采取行動。 也作聽見風就來雨。 聽見了風就以為是下雨。
【第43句】:為鼓勵我堅持練字,奶奶說:“練字不能怕麻煩。字怕習,馬怕騎,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再說,不怕慢,就怕站,堅持練下去總會有收獲的!”(內蒙古·開魯)
【第44句】:晚上,做完作業我感到有點餓,就跟媽媽要求到外面買點好吃的。媽媽說:“外面很冷,穿厚點兒。”我說:“沒事兒。”媽媽笑著說:“為了嘴饞,不怕受寒。”(河南·衛輝)
【第45句】:天天練長跑,年老變年少。
【第46句】:自習課時,班主任見教室很亂,就批評說:“怎么這么亂,鴨子吵塘似的?”(江蘇·丹徒)
【第47句】:【四面墻擋八面風】(慣)比喻善干應付各種場面和事情。
【第48句】:【貓養的狗不親】釋義:誰生的孩子誰喜歡。例句:她一點也不害羞地說:“……貓養的狗不親!我坐娘家就要引我們鐵蛋,他雖說九歲,生日遲,和八歲一樣。……”
【第49句】:【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諺)緣:緣分。舊指人與人能否相遇、相識,主要靠緣分。 也作有緣千里能相會,無緣對面卻成仇。 有緣千里巧相投,無緣對面不能留。
【第50句】:【閨女】“閨女”指未婚女子,也指女兒。其來源與古代女子居住的地方有關。未婚女兒的住處稱作“閨閣”。原來,古代住宅,在大門與堂室之間,還有一個小門,叫做“閨”,相當于后來的二門。《公羊傳》宣公六年寫晉靈公派人刺殺趙盾的情況:“于是使勇士某者往殺之。勇士人其大門,則無人門焉者(門:守大門);人其閨,則無人閨焉者;上其堂,則無人焉;俯而闚其戶,(盾)方食魚飧。”這段描述準確地勾勒出了勇士經過的路線:大門——閨——堂。閨門以內即主人起居之處,因此,后來稱內宅為閨。枚乘《七發》日:“今夫貴人之子,必官居而閨處。”后來才引申為女子的住處。明代湯顯祖《牡丹亭·閨塾》:“……閨門內許多風雅。”《宋史·涂端友妻傳》日:“吾聞貞女不出閨閣。” 古人沒有滿足于將女人的居室稱為閨閣、閨房,而進一步將不少有美女人的稱謂與閨掛上了鉤:稱女兒為閨女,稱富貴人家的女兒為閨秀,婦女品德高尚的叫閨范,京劇中演少女的演員叫“閨門旦”等。女兒出嫁叫“出閣”,不出閨閣的女子(未婚女子)當然就叫“閨女”。
【第51句】:【一鍬挖出個井】(慣)比喻一下子就取得成功。
【第52句】:【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釋義:舊指人或早或晚總會碰到好運氣的。例句:就是那李九強得了那兩吊錢,二十多兩銀子,也成了個過活。雖說是“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畢竟還得那“貴人提掇起,才是運通時。”
【第53句】:【你有長蘿繩,我有翹扁擔】釋義:說明有辦法對付對方。例句:“說實話,你有長蘿繩,我有翹扁擔。有一條做不到,我們不光是吹燈,還要端掉烏龜樓!”
【第54句】:【鋼刀雖快,不斬無罪之人】(諺)鋼刀無論怎樣鋒利,也不該斬殺沒有罪行的人。指國家的法律再嚴,也不會向守法的人施以刑罰。 也作“刀斧雖利,不加無罪之人”。
【第55句】:【詞出佳人口】(諺)詞:詞曲。佳人:美女。指同是詞曲,一經美女的嘴唱出,就格外悅耳動聽。
【第56句】:【人生何處不相逢】今后仍有相逢的可能,應保持友好關 系。明代《醒世恒言》:“彼此睜眼一認,雖然隔了六年,面貌 依然。正是昔年還銀義士。正是: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 處不相逢。”
【第57句】:【水清石自見】事情終會弄清楚,真相大白。或說:水清石 頭現,魚爛刺出來/水清魚自現。成語:水落石坐。曹禺《王 昭君》:“有什么可辯白的?我的心里是亮堂的,水清石自 見。”
【第58句】:石灰見火——齜牙咧嘴
【第59句】:半空蕩秋千——不落實
【第60句】:【張公帽兒李公戴】(慣)比喻弄錯了對象或事實。 也作“張冠李戴”。
【第61句】:驗血的扎耳朵——針見血
【第62句】:【大懶推小懶】不想負責,互相推委。周立波《山鄉巨變》: “你自己沒有腳呀?大懶使小懶,還罵人呢。”
【第63句】:【鷺鷥不吃鷺鷥肉】釋義:同類不相傷。例句:“悟空,且休爭競。我們既進來就出去,顯得沒有方情。常言道:‘鷺鷥不吃鷺鷥肉’。他師既不在,攪亂他做什?”
【第64句】:【有錢買馬,沒錢置鞍】見“買起馬備不起鞍”。
【第65句】:【碰瓷】“碰瓷”是泛指一些投機取巧、敲詐勒索的行為。原是北京方言,后流行全國各地。碰瓷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起源于清末,那時候有一伙人為了詐人錢財,專門抱著瓷器去路邊撞馬車。與馬車發生碰撞后,這伙人就故意把瓷器摔壞,一窩蜂一樣圍住車主要求賠償。說那瓶是他爺爺的奶奶的二舅媽的大姨那代的古董,值多少多少銀子。于是車主就被狠宰了一把,要不然就甭想脫身而去。瓷器碰馬車,就叫碰瓷。另一種說法,認為“碰瓷原是古玩業的一句行話,意指個別不法之徒在攤位上擺賣古董時,常常別有用心地把易碎的瓷器往路中央擺放,專等路人不小心碰壞,他們便可以借機訛詐。可憐被“碰瓷”者氣受了,錢花了,還得抱回一堆碎瓷。現如今,“碰瓷”又死灰復燃,而且花樣翻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多發生在汽車身上。他們不是抱著瓷器撞汽車,而是行人或自行車故意撞汽車,造成汽車撞人的假象,訛人錢財。在北京、廣州等地甚至還出現了團伙作案的“職業碰瓷黨”,更有甚者他們還利用汽車碰汽車訛詐更多的錢財。實際上是一種違法犯罪行為。
【第66句】:晁蓋的軍師——吳(無)用
【第67句】:我真羨慕姐姐那高挑挑的個子,就天天鍛煉。爸爸卻給我潑冷水:“你是天生的矮身材,再練也不行,黃鱔哪能扯得跟蛇一樣長呢?”媽媽說:“別聽他瞎說。”(四川·蓬溪)
【第68句】:【是金子,放在哪里都閃光】(諺)只要是真金,無論放在什么地方都隱藏不住閃閃的光輝。比喻只要是德才兼備的人才,到哪里都會顯現出自己的才華,贏得人們的贊譽。
【第69句】:【一人攤重,十人攤輕】(諺)攤:分攤。指一個人干起來負擔很重的事,十個人分攤干就輕快得很。
【第70句】:【軟繩可以捆硬柴】(諺)柴是硬的,繩是軟的,軟的繩能捆住硬的柴。比喻人使用柔軟的手段,往往能制服強硬的敵手,或性情溫和的人往往能迫使性情剛烈的人就范。
【第71句】:【高抬貴手】“高抬貴手”指求人開恩、求人饒恕時的懇求的話。看看它的由來,起初這只手并不高貴,是后人把這只手抬高了。原來,舊時鄉下演戲,往往先由鄉紳們出錢,包下戲班子在祠堂、廟宇中演出,然后他們再向群眾賣票賺錢,群眾憑票進場看戲。戲場只開一扇門,由一個五大三粗的壯漢把門收票。這些看門的雙腿跨在門檻上,雙手挺在門框上,以防無票的溜進去。過去,農村的小孩個個都是小戲迷,很想看戲但又無錢買票。便誰想誰的辦法,有爬墻頭進去的,有鉆出水洞進去的。有的孩子便采取向把門的求情的辦法。一看把門的臉色高興,態度好一些,就央求說:“叔叔,請你把胳膊抬高一點!”于是孩子們便趁勢從看門人的胳肢窩下鉆進去看戲了。后來,文人們便把“請抬高胳膊”雅化為“高抬貴手”,意思就是請人“開恩”,或行個方便。推而廣之,便適用于各種場合的求情了。
【第72句】:艄公不努力,耽誤一船人。
【第73句】:【天無絕人之路】(諺)老天不會讓人無路可走。指人在絕境中總能找到出路。為鼓勵人戰勝困難的常語。 也作天下沒有絕路。 天不絕人。
【第74句】:【猴屁股坐不住金鑾殿】釋義:比喻小人物掌不了權,例句:我看他貴發是猴屁股坐不住金鑾殿,快沒啥好“戲”唱了!
【第75句】:【頭白可種桃】(諺)人到年老發白時,栽種桃樹還趕得上吃桃子。指桃樹結果實比其他果類樹木快。
【第76句】:【 吃燒餅,賠唾沫】做事總得有點花費,總得付出些代價。 清代《醒世姻緣傳》:“吃燒餅還要賠唾沫,你和人打官司,就 不使個錢兒?”
【第77句】:【開店容易守店難】(諺)指讓店鋪開業不難,從早到晚守著店鋪支應顧客卻不易。
【第78句】:【三齒鉤撓癢——硬手】(歇)硬:本指堅硬,轉指過硬、強硬。手:本指形狀像手的物品,轉指人(多指有某種技能的人)。指在某方面有過硬本領的人。也指態度或手段強硬的人。
【第79句】:【扣屎盆子】(慣)指無中生有地陷害人,損害其名譽。
【第80句】:【巧詐不如拙誠】(諺)無論怎樣的巧妙偽詐,也比不過笨拙的誠實。 指偽裝終會敗露;只有誠實青樹林文案館網,才能使人立于不敗之地。 也作巧偽不如拙誠。 巧欺騙不如笨誠實。
【第81句】:【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謂各有各的做法,方法不 同。成語:異曲同工。魯迅《偽自由書》:“俗語說,戲法人人 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其實是許多年間,總是這一套,也總 有人看,總有人huazaa,不過其間必須經過沉寂的幾日。”
【第82句】:病人擲鐵球——強掙扎
【第83句】:【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表面上親熱,暗地里陷害。清 代《紅樓夢》:“一輩子不見他才好呢!嘴甜心苦,兩面三刀, 上頭笑著,腳底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占 全了。”
【第84句】:【不依規矩,不能成方圓】(諺)規矩:圓規和曲尺,木工畫圓形和畫方形的工具。指木工不憑借圓規和曲尺,就畫不好圓形和方形。比喻為人做事,沒有法規的制約,就難入正軌。 也作“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第85句】:【名師出高徒】(諺)名師:德藝深孚眾望的師傅。指高明的師傅培養出來的,一定是才藝出眾的弟子。 也作名師手下出高徒。 名師自有高徒。
【第86句】:【只見和尚吃饅頭,不見和尚受戒】只看到好處,看不到困 難。臺灣梁實秋《雅舍散文二集》:“有人只看見和尚吃饅 頭,沒看見和尚受戒,遂生羨慕別人之心,以為自己這一行 只有苦沒有樂。”
【第87句】:青蛙鼓肚子——氣呼呼的
【第88句】:老師叫一同學在黑板上算一道應用題。他的步驟對但得數卻計算錯了。老師打趣道:“你大風大浪都闖過去了,卻在小河溝里翻了船。”(陜西·成陽)
【第89句】:好幫好底做好鞋,好爹好娘養好孩。
【第90句】:人死大夫到——無濟于事;不濟事
【第91句】:【戳壁腳】(慣)指在背后說壞話挑唆。
【第92句】:【人到知羞處,方知藝不高】(諺)指人能因為技不如人而感到羞愧,才會深感自己的技藝不高,需要更加刻苦地磨練。
【第93句】:不像不是戲,真像不是藝。
【第94句】:【 只打蒼蠅,不打老虎】欺軟怕硬。特指職位低的人違法犯 罪,受到查處,對于地位高的人違法犯罪,卻不敢過問。《天 怒》:“你是反貪局的干部,雖然只打蒼蠅,不打老虎,但有你 們這樣一個機關,那些貪官污吏不能不收斂點,要不他們怎 么會對你下毒手呢!”
【第95句】:【陳谷子,爛芝麻】(慣)比喻年長日久、無關緊要的話語或事情。 也作陳芝麻,爛谷子。 陳年爛芝麻。
【第96句】:【百日床前無孝子】(諺)百日:指日久天長。指人長期臥病在床,服侍的子女再有耐心,也會產生厭煩情緒而照顧不周。 也作常病無孝子。 久病床前沒孝子。
【第97句】:【吃飯不知道饑飽,睡覺不知道顛倒】(慣)形容人不知好歹,不懂事。
【第98句】:【拉弓不可拉滿,趕人不可趕上】見“趕人不要趕上”。
【第99句】:【各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諺)比喻每個人或每家都有自己的難處。 也作各人都有難唱的曲兒。 每家有一本難念的經。 家家有本觀音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