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第2句】:【金玉有余,買鎮宅書】
【第3句】:【庫里有糧心不慌】(諺)倉庫里積存著足夠的糧食,人心就穩定。指積存糧食備荒是頭等大事。
【第4句】:【將心比心,強如佛心】
【第5句】:【姜太公使機變——不釣魚兒只釣賢】(歇)機變:機謀,隨機應變的計謀。指做事另有好的用意。
【第6句】:【爭著不足,讓著有余】
【第7句】:【慣子如殺子】(諺)慣:嬌慣。一味嬌慣子女,反而會害了他們。指對后代絕不可溺愛。 也作“惜子如殺子”。
【第8句】:【物離鄉貴,人離鄉賤】
【第9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
【第10句】:【認錢不認親】(慣)指為了錢財連親情都不要了。
【第11句】:【剪不斷,理還亂】
【第12句】:【扁擔是條龍,一生吃不窮】
【第13句】:【舍得珍珠換瑪瑙】(諺)珍珠、瑪瑙:兩種珍奇的寶物。用此一寶物,才能換彼一寶物。指要想獲得高規格的人與物,必須舍得付出同等價值的代價。
【第14句】:【口有蜜,腹有劍】(慣)指嘴上說得好聽,心里暗藏殺機。 也作“腹中劍,口中蜜”。
【第15句】:【人急了造反,狗急了跳墻】
【第16句】:【開口告人難上難】(諺)告人:求人。指張嘴求人是非常為難的事。 也作“開口求人難”。
【第17句】:【吃官飯,打官鼓,官鼓打破有人補】(諺)官:公家的。舊時指干公家事不必過分認真,對公物也不必仔細愛護。
【第18句】:【你拿刀子擋,我用斧頭開路】
【第19句】:【問不出個子丑寅卯】(慣)子丑寅卯:地支的前四位,比喻各種事情。指什么話也問不出來或什么答案也得不到。
【第20句】:【九國販駱駝】(慣)原指到處兜攬生意。比喻到處鉆營、圖利。
【第21句】:【會捉老鼠的貓不叫】(諺)善于捕捉老鼠的貓不聲張。比喻精于辦事的人,只求實際效果而絕不張揚。
【第22句】:【人少好過年,人多好種田】
【第23句】:【四面冒煙,八邊著火】
【第24句】:【兩虎相斗,必有一傷】
【第25句】:【豬羊走入屠宰家,一腳腳來尋死路】
【第26句】:【東不成,西不就】(慣)指擇偶或擇業不順利,總是不成功。也泛指事情總是辦不成。
【第27句】:【惡狗怕揍,惡人怕斗】
【第28句】:【八十歲學吹打——老來忙】(歇)譏諷人等到年紀大了才學做某事。
【第29句】:【陳谷子,爛芝麻】
【第30句】:【天上少有,地下無雙】
【第31句】:【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慣)形容聲勢浩大,發展迅速。
【第32句】:【銀子不打眼,又會說話又會喊】(諺)不打眼:不起眼。指銀錢雖然是個死東西,但用它托人情辦事,比人說話靈驗得多。
【第33句】:【往傷口上撒鹽】(慣)比喻對遭受痛苦和不幸的人惡意傷害,使其更加痛苦。
【第34句】:【樹枝交叉才有蔭涼,人有交情才會順當】
【第35句】:【一個鼻兒的罐子,豁著掄了】
【第36句】:【三日不好兩日好】(慣)指人的病情時好時壞。 也作“三日好兩日不好”。
【第37句】:【不知者不作罪】(諺)指不了解情況而誤犯了別人,應當得到別人的原諒與寬恕。 也作不知者不怪。 不知者莫怪罪。 不知者不為過。
【第38句】:【不做賊,心不驚;不吃魚,口不腥】(諺)不曾做賊偷盜,心里不會驚慌;沒有吃過魚,嘴里不會有腥氣。指人只要正道直行,心里總會踏實。
【第39句】:【人咸躓于垤,莫躓于山】
【第40句】:【貞潔女子街上走,板壁縫里出妖精】
【第41句】:【吃一次虧,長一次見識】 釋義: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例句:“吃一次虧,長一次見識,把人都教能啦。”
【第42句】:【豆芽子長一房高,也是嫩菜】
【第43句】:【沒有腳底風,刮不倒人】(諺)腳底風:從腳下卷起的旋風。比喻要搞垮對方,必須先從收買他身邊的人入手。
【第44句】:【人非草木,誰能無情】
【第45句】:【能者多勞】(諺)指能干的人總比別人多勞苦。 也作能者多勞,智者多憂。 巧者多勞拙者閑。
【第46句】:【邪不干正】(諺)干:沖犯。指邪氣敵不過正氣。 也作邪不勝正,妖不勝德。 邪不壓正,假不敵真。 邪不壓正,正能克邪。
【第47句】:【不如意事常八九】(諺)八九:十之八九,十成中就有八九成。指世上不如人意的事情很多,往往十成中就有八九成。
【第48句】:【天打五雷轟】 釋義:賭咒發誓要遭到應有的報應。 例句:我們是結拜兄弟,我要是做對不起你的事,那就天打五雷轟。
【第49句】:【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第50句】:【遲是疾,疾是遲】
【第51句】:【黃土埋了大半截】見“半截身子入土”。
【第52句】:【老母豬啃磚頭——嘴硬】(歇)嘴:本指嘴巴,轉指說話。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指說話語氣強硬。常含責罵意。
【第53句】:【灑熱血,拋頭顱】
【第54句】:【歪嘴和尚念不出正經】(諺)比喻人由于心術不正或水平太低,會把正確的原意宣講成歪劣的。 也作歪嘴和尚念不出好經。 歪嘴和尚念歪經。
【第55句】:【戴高帽子】(慣)比喻對人說恭維、吹捧的話。 也作“頂高帽子”。
【第56句】:【報一箭之仇】(慣)指采取行動,報復曾經虧待或傷害過自己的人。
【第57句】:【沒有嚴師,難出高徒】
【第58句】:【橋歸橋,路歸路】(慣)比喻二者互不相干。也比喻事情明明白白地擺在那里。 也作“橋是橋,路是路”。
【第59句】:【駝子跌在街心上——賣翹】(歇)翹:諧“俏”。指人故意造作嬌媚姿態來誘惑人。含譏諷意味。
【第60句】:【扁擔上睡覺——想得寬】(歇)本指想得寬闊,轉指想得倒好,就是不能實現。
【第61句】:【一年大二年小】(慣)即“一年小二年大”之意。指一年一年很快地長大了。 也作一年小二年大。 一年小兩年大。
【第62句】:【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諺)人種地肯實實在在出力,土地自然就會多產糧,讓人吃飽飯。指種地要勤勞,就能獲得豐收。
【第63句】:【但得方便地,何處不為人】
【第64句】:【把貓說成虎】(慣)比喻夸大事實。
【第65句】:【不成器】(慣)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比喻沒出息,不成材。
【第66句】:【剜下眼珠子當泡兒踩】(慣)比喻給以嚴厲的懲罰。 也作“剜了眼睛當泡兒踩”。
【第67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第68句】:【和尚念經——南無也是南無】(歇)南無:諧“那么”,形容和尚念經的聲音。指人云亦云,隨聲附和。
【第69句】:【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
【第70句】:【見人挑擔不吃力】(諺)吃力:費力。比喻凡事不經過親身實踐,就不知其中的甘苦。 也作“見人挑擔不吃力,自家挑擔重千斤”。
【第71句】:【遠并不救近渴】(諺)遠處的井水再多,也解決不了當前的口渴。比喻緩不濟急。 也作遠水救不得近渴。 遠水不解近渴。
【第72句】:【燈盞不亮有人擦,事情不平有人說】(諺)燈盞:舊時油燈下有燈臺高擎,上有盛油的碟狀燈具。指遇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自會有人出面評說。
【第73句】:【卸擔子】(慣)比喻解除所承擔的責任。
【第74句】:【六月不熱,五谷不結】
【第75句】:【蕎麥皮里榨油】(慣)比喻對窮人殘酷地剝削或搜刮。 也作“蕎麥皮里擠油”。
【第76句】:【靠山山崩,靠水水流】
【第77句】:【走獨木橋】見“過獨木橋”。
【第78句】:【人怕落蕩,鐵怕落爐】
【第79句】:【砍不倒大樹,弄不多柴禾】
【第80句】:【一不做,二不休】(諺)指要么就不干,要干就干到底。
【第81句】:【萬事不求人】(慣)指一切靠自己,不用別人幫忙。
【第82句】:【吃寬心丸】(慣)指聽到舒心寬慰的話。
【第83句】:【惱在心里,喜在面上】
【第84句】:【文臣安社稷,武將定干戈】
【第85句】:【常病無孝子】見“百日床前無孝子”。
【第86句】:【著意種花花不活,等閑插柳柳成蔭】
【第87句】:【擰成一股繩】(慣)比喻眾人齊心協力,勁兒往一處使。
【第88句】:【耗財買臉兒】(慣)指耗費錢財是為了面子上風光。
【第89句】:【物見主,必定取】(諺)指人見到自己使慣了的器物,會格外眼明。
【第90句】:【窮嫌富不愛】(慣)形容東西沒有價值,誰都不喜歡。 也作“窮嫌富不要”。
【第91句】:【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第92句】:【被盜經官重被盜】(諺)重:再次。被賊偷盜,去官府報案所花費的,就同再次被盜一樣。指舊時官衙勒索厲害。
【第93句】:【閑覺日偏長】(諺)指閑著無事,就會覺得時光過得太慢難打發。
【第94句】:【女大當嫁,男大當婚】
【第95句】:【桃三杏四,梅子十二】
【第96句】:【當面鼓,背后鑼】
【第97句】:【上山八條路,下山路八條】(諺)指有多少去的路,也就有多少回來的路。常比喻有多少問題,就會有多少解決問題的辦法,用不著發愁。
【第98句】:【與其欠錢,不如賣田】
【第99句】:【鳥貴有翼,人貴有志】
上一篇:鼓勵人的文案一輩子受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