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一箭就上垛】垛,箭靶。喻立即生效,容易成功。成語: 一拍即合。明代《金瓶梅》:“你不知,他爹大小事兒甚是托 他,專信他說話,管情一箭就上垛。”
【第2句】:【問不出個子丑寅卯】(慣)子丑寅卯:地支的前四位,比喻各種事情。指什么話也問不出來或什么答案也得不到。
【第3句】:【阿諛人人喜,直言人人嫌】(諺)阿諛(eyu):用好聽的話奉承人。 直言:不回避事實的真話。阿諛奉承的話對人有損,但人愛聽;直來直去的話對人有益,但人嫌惡。指喜阿諛、嫌直言,是一種不良的世態。
【第4句】:【在家靠父母,出家靠朋友】(諺)指在家生活靠父母操心,出門辦事靠朋友幫忙照應。 也作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在家投爹娘,出門投朋友。
【第5句】:喜馬拉雅山上賣牛黃——又高又貴
【第6句】:活人拜泥胎——不傻也不呆
【第7句】:瓜地里的草人——樣子貨
【第8句】:【山不轉路轉】(諺)山是固定的,不會轉動,但圍繞著山轉的路卻是可以隨意鋪修的。比喻任何事物都不是固定不變的。 也作山不轉路轉,石頭不轉磨轉。 山不轉路轉,河不轉水流。
【第9句】:荷花出水——顯高低
【第10句】:《三字經》橫著念——人性茍(狗)
【第11句】:【百拙無一能】(慣)拙:笨。指一點本領、能耐都沒有。
【第12句】:過了白露的莊稼——天不如一天
【第13句】:撥好的鬧鐘——不到時候不打點
【第14句】:【 要吃羊肉又怕膻氣】做事顧慮重重。類似的:又想吃魚又 怕腥/想偷漢子又怕羞。曹禺《北京人》:“我這個人頂喜歡 痛痛快快的,心里想要什么,嘴里就說什么。我可不愛要吃 羊肉又怕膻氣的男人。”
【第15句】:【丟了鳳凰巢,找個老鴰窩】釋義:老鴰:烏鴉。比喻離開了條件好的地方,到了條件差的地方。例句:雖然當著她的面不叫,但是她怎么可能一點不知道?就是不罵她的人,也不免惋惜她實在是個傻瓜:“有福不會享”,“丟了鳳凰巢,找個老鴰窩。”
【第16句】:【騎驢不知趕腳的苦】釋義:比喻體會不到別人的苦處。例句:“坐車的都是有錢的,他們哪兒知道拉車的苦!一個錢也不肯多給,你跑慢了他還不樂意,哎,真是騎驢不知趕腳的苦哇!”
【第17句】:提著馬燈下礦井——步步深入
【第18句】:【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跟什么人都能打交道,隨機應 變,分別對待。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見人說人話,見 鬼說鬼話,她是多么不容易喲!”
【第19句】:【有奶便是娘】只看對自己有利,不管真假好壞。孫犁《風 云初記》:“姓白的說,我們不管別人說長道短,不怕官家追 捕捉拿,有奶便是娘親,給錢就是上司。”
【第20句】:【慷慨捐生易,從容就死難】(諺)捐生:獻出生命。一時毫不猶豫地選擇為正義獻出生命容易,在長時間考驗下仍從容自若地面對死亡而不改節就比較難。指“從容就死”比“慷慨捐生”需要更大的決心和更堅定的信念。 也作慷慨殺身易,從容就死難。 慷慨成仁易,從容就義難。
【第21句】:【殺人不眨眼形】容心狠手毒,殘忍。明代《水滸》:“他是 殺人不眨眼的暴君,你如何能夠得他回心轉意?”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做事要承擔責任。清代《負曝閑 談》:“該不是這樣說的,凡事總要有個過場。自古道:殺人 償命,欠債還錢。你難道連這兩句都忘記了么?”
【第22句】:【當地不當路,買地不買河】(諺)當(dang):典賣。賣地時不能連路一起賣掉,買地時不能連河一起買回。指凡事都有個限制,不能任由自己的主觀意愿行事。
【第23句】:啥巴狗戴金圈兒——有錢的畜生
【第24句】:【前輩子作了孽這輩子落報應,受罪】前輩子,也說:哪 輩子、前世。王安憶《文革軼事》:“他這一席話其實是他多 日郁悶的發泄,他坐在房間里常常想,是不是他前世作過什 么孽。”
【第25句】:【摸閻王鼻子】(慣)比喻冒生命危險。也比喻離死不遠。
【第26句】:【 小戲當大戲唱】小事當大事做,小事也認真做,不馬虎。 類似的:小戲法,大排場。柳青《創業史》:“說他們小戲當大 戲唱,不叫農業社,也要和燈塔社比賽!”
【第27句】:【好天也得防陰雨】(諺)再好的天氣,也得有陰雨天的防備。比喻人即使身處順境,也必須有承受逆境的思想準備。 也作“晴天還要防陰天”。
【第28句】:【夫妻安,合家歡】(諺)夫妻之間和諧相處,全家也就會歡樂愉快。 指一個家庭是否相安和諧,夫妻關系能否處理好是關鍵。
【第29句】:老師告訴媽媽,說我很聰明,就是上課愛搞小動作。回家后,媽媽訓了我一頓,還說:“快刀不磨是塊鐵。”(河北·行唐)
【第30句】:【有甚,不要有病;沒甚,不要沒錢】(諺)甚:什么。有什么都可以,不可有病;沒什么都可以,不可沒錢。指健康和錢財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第31句】:【黃鼠狼給雞拜年】偽裝友好,別有用心。浩然《艷陽天》: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說不定來找我耍什么鬼把戲, 可不能理睬這號人了。”
【第32句】:【荷葉包鱔魚,一下子就溜跑了】釋義:鱔魚:體形像蛇而無鱗,有黏液,很滑。比喻悄悄地走開。例句:爸爸曉得有理說不清,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荷葉包鱔魚,一下子就溜跑了。
【第33句】:【人貴有自知之明】人應該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不要有 非分之想。張賢亮《父子篇》:“人貴在有自知之明。我覺得 徹底的自知之明應該在遺傳的因素中悟得。”
【第34句】:【有錢能使鬼推磨】(諺)只要有錢,就連買得鬼推磨這樣的奇事也能成為現實。舊指金錢萬能,人們不敢想象的事,用金錢都能辦成。 也作有錢使得鬼推磨。 有錢使得鬼挑擔。
【第35句】:臘月里遇著狼——冷不防
【第36句】:閻王的爺爺——老鬼
【第37句】:【平安就是福】(諺)指生活中平平安安,無病無痛無禍殃,這就是一種福氣。 也作“平安是福”。
【第38句】:【人要幫人,人要人幫】人需要互相幫助。傳記圖書:“俗話 說,人要幫人,人要人幫。千萬不要做個只要人幫,卻不去 幫人的自私者。”
【第39句】:【甕里走了鱉——左右是他家一窩子】(歇)左右:反正。指某事反正是他家里的人干的,與外人無關。
【第40句】:【六月里的梨疙疸——有點兒酸】(歇)疙疸:同“疙瘩”,小球狀或塊狀的東西。本指六月的梨不成熟,味兒有些酸;轉指人有些迂腐。
【第41句】:【 路上行人口似碑】指行人到處傳說。成語:有口皆碑。 明代《石點頭》:“常言‘鐘在寺里,聲在外邊’,又道‘路上行 人口似碑’,好歹少不得有人傳說,如何禁得人口嘴呢!”
【第42句】:哥哥要去學習烹飪技術。臨走時,爸爸叮囑說:“去了好好學,家有千兩黃金,不如薄藝在身。”(河南·鄧州)
【第43句】:上體育課的時候,老師叫我們多跑幾圈,我們說:“已經淌汗了。”老師說:“淌不好汗,吃不好飯。”(江蘇·東海)
【第44句】:【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諺)既是親親熱熱的一家人,就不會說出不是一家人的冷漠話。多指彼此關系親密得如同一家人,就不可說見外話。
【第45句】:【露丑不如藏拙】(諺)與其在人前出乖露丑,惹人恥笑,還不如把自己的短項隱藏起來,不讓人知道。 指藏拙固然不佳,卻比露丑略勝一籌。
【第46句】:王母娘娘走親戚——騰云駕霧
【第47句】:【肉骨頭落了鍋——啃定】(歇)啃:諧“肯”。指某事是確定無疑的。
【第48句】:【野雞戴皮帽兒——充鷹】(歇)比喻冒充大人物。含譏諷意味。
【第49句】:【無巧不成書】俗語“無巧不成書”用來比喻事情非常湊巧。相傳,這句話來源于施耐庵。施耐庵在創作《水滸傳》時,寫到“景陽岡武松打虎”這一段時,文思阻塞,怎么寫都覺得太過生硬,沒有靈性。正當為此傷透腦筋的時候,房外傳來一陣喧嘩聲,他停筆走到門口一看,原來是鄰居阿巧喝完了酒,和一條惡狗纏斗在一起。這場人狗相斗的場景,像極了人虎相搏的場面,施耐庵觀看完整個過程,立刻文如泉涌,寫出了精彩絕倫的武松打虎。他把這件事告訴了妻子,妻子說:“真是無巧(阿巧)不成書啊!”以后,這句話逐漸流傳開來。
【第50句】:除夕晚上盼月亮——不見景;沒有指望
【第51句】:【圍棋盤里下象棋——不對路數】(歇)路數:本指路子、下棋的步子,轉指著數、武術的動作。指動作不合要求或規定。
【第52句】: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第53句】:【生瘡不曉得化膿,放屁不曉得臉紅】(慣)斥責人不知羞恥或不懂道理。
【第54句】:年三十的案板——借不得;沒有空
【第55句】:十年寒窗中狀元——先苦后甜
【第56句】:【船多不礙港,車多不礙路】釋義:車船多不一定妨礙通行。比喻各不相關,并無妨礙。例句:“我這里也空落落的,得他來與老娘做伴兒。自古船多不礙港,車多不礙路。我不肯招他,當初那個怎么招我來?”
【第57句】:【出岔子】(慣)指出了差錯或事故。
【第58句】:【大水未到,先筑高堤】(諺)堤:堤岸,防水的建筑物。指在洪水到來之前,先把堤岸筑好。泛指做事必須提早作好準備。
【第59句】:公公背兒媳過河——出力不討好
【第60句】:米篩子當玩具——耍心眼
【第61句】:山鷹的眼睛——尖銳
【第62句】:【哪只山羊不吃柳】(諺)山羊性愛吃柳樹枝葉。比喻行為不檢點的男子,總愛和女人在一起廝混。
【第63句】:【破家縣令,滅門刺史】(諺)縣令:一縣之長。刺史:一州之長。 一縣之長濫使權力能使人家破人亡,一州之長濫使權力能使人家族毀滅。指舊時地方官的權力是極大的,百姓惹不起。 也作“滅門刺史,破家縣令”。
【第64句】:【抖起來了】(慣)指因有了錢或有了地位而得意起來。
【第65句】:放學回到家,我掏出書和本子寫作業。可是,怎么也找不到鋼筆,急得我亂轉。奶奶在一旁笑著說:“當官的把印都弄丟了,還中哩?”(河南·內鄉)
【第66句】:【狼吃幞頭——心兒里自忍】(歇)幞頭:古代男子戴的旁有兩翅的一種巾冠。狼吃了幞頭,咽不下吐不出,難受也只好在心里忍著。 指有苦說不出,只能暗忍。
【第67句】:花生里鉆出臭蟲來——不是好仁(人)
【第68句】:【搖鵝毛扇】(慣)舊小說、戲曲里,軍師、謀士常常手拿鵝毛扇子。比喻在背后出謀劃策。
【第69句】:【勢敗奴欺主,時衰鬼弄人】釋義:形容權勢敗落、時運衰退的可悲情景。例句:又想了一回道:“不妨事,大頭在我手里。且待我將息棒瘡好了,也教他看我的手段。不知還是井落在吊桶里,吊桶落在井里。如今且不要露風聲,等他先做了整備。”正是:勢敗奴欺主,時衰鬼弄人。
【第70句】:【為朋友兩肋插刀】幫助朋友,不惜犧牲自己。朋友,也可 換成其他親近的人。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這就是 說,姓高的走江湖,講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
【第71句】:【吃了虎心豹膽】釋義:形容膽大,什么也不怕。例句:你們吃了虎心豹膽了呀!啥厲害,你們干啥?你們就沒有怕的事么?
【第72句】:小寡婦生孩子一有老底兒
【第73句】:學校大掃除,我忘了帶勞動工具,急急忙忙地跑回家拿。媽媽看我慌張的樣子,笑著說:“你呀,真像八十歲的老婆婆穿襪子,老是一二五——丟三落四的。這可怎么行?”(湖南·郴州)
【第74句】:【使功不如使過】(諺)任用有功勞的人辦事,不如任用犯過錯誤的人辦事得力。指有功的人往往以功自居,有過的人卻常常引咎奮勉。
【第75句】:【同桌吃飯,各自還錢】在一起共事,經濟上分清。清代《三 俠五義》:“咱們同桌兒吃飯,各自會錢,誰也不必擾誰,你道 好么?”
【第76句】:【拉下馬】(慣)比喻使有地位、有聲望的人失去地位、名譽或權力。
【第77句】:【果蓏失地則不榮,魚龍失水則不神】(諺)菔:瓜類植物的果實。指瓜果離開土就不能生長繁榮,魚龍離開水就沒了靈性。比喻人才如果沒有發揮才干的必要環境,就會無所作為。
【第78句】:卡車的拖斗——老落后;落后了
【第79句】:【若要斷酒法,醒眼看醉人】(諺)如果想戒酒卻又下不了決心,最好的辦法是用清醒的眼光,去看看醉酒者醉后的丑態。指酒醉后的丑態令人作嘔。
【第80句】:王遷家死了一只狗,他的母親很傷心。來串門兒的鄰居勸她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河北·廊坊)
【第81句】:昨晚還是嘩嘩大雨,今早卻晴空萬里。媽媽看了看天,蠻有把握地說:“善晴定有惡陰。”果然,中午太陽剛扭頭,就轟雷閃電地下起滂沱大雨來。(山東·臨沂)
【第82句】:【三寸不爛之舌】“三寸不爛之舌”,是指能說會道,伶牙俐齒,嘴上功夫過硬。這個俗語出自兩個典故。 “三寸不爛之舌”,本作“三寸舌”,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這出自有名的“毛遂自薦”的故事。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年),秦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危在旦夕,趙王急命平原君赴楚國去請援兵,并簽訂聯楚抗秦條約,任務十分艱巨,平原君立即挑選赴楚隨員。一個名叫毛遂的門客找上門來,自薦前往。經面試,平原君同意毛遂前去。到了楚國后,經雙方艱苦談判,楚王還是不想出兵。毛遂見狀,手提佩劍,闖到楚王面前,逼楚王出兵,楚王想躲已來不及了,只好服軟。毛遂便義正詞嚴地分析楚秦兩國的利害關系,坦陳趙楚兩國締約的重要意義,楚王覺得毛遂說得有理,遂即締約,并出兵解了邯鄲之圍。平原君回到趙國之后,感慨地對別人說:“毛先生這次使楚,辦成這么大的事情,他的‘三寸舌’真是厲害,勝這百萬之師啊!” 那么,為何“三寸舌”又成了“三寸不爛之舌”呢?原來這跟佛教有關。相傳和尚只要將《法華經》誦讀千遍,死后舌頭不爛。而且還有例證,《法苑珠林》卷十八記載,一個名叫釋道裕的和尚死后“至十一年,依言發之,身肉都盡,唯舌不朽。” 《史記》中的“三寸舌”和佛教的“不爛舌”聯系在一起,就成了“三寸不爛之舌”了。
【第83句】:【茶喝二道酒喝三】(諺)茶喝二道:茶喝到第二道,茶味正濃。酒喝三:酒喝過三杯后,精神興奮。 指二道茶方釅,三杯酒提神。
【第84句】:門縫里看大街——眼光狹窄
【第85句】:【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個小陽春】釋義:指北方一些地區,十月里天氣還像春天一樣溫暖。例句:俗話說:“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個小陽春”,可在北方,時進初冬,能吃上這又甜又酸的大柿子,也真算得上新鮮物了。
【第86句】:【大閨女上花轎——半推半就】(歇)形容心里愿意,表面上假裝推辭。
【第87句】:【藕斷絲不斷】釋義:藕:荷的根莖,外皮呈黃褐色。藕已折斷,但絲還連著。比喻表面上斷了關系,但實際上仍有牽連。多指男女之間的情思。例句:恩深如海,情重似山;佳期非偶,離別最難。常言道藕斷絲不斷。
【第88句】:狗咬叫花子一畜生也欺窮苦人
【第89句】:紅布包柑橘——里外都紅
【第90句】:【執法如山】對剛直不阿、秉公執法的法官,人們贊譽他們“執法如山”。這個說法是從何而來呢?唐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冬十一月,太平公主赴雍州游玩,相中了當地寺院里的一盤水磨,未經寺院和尚同意,即吩咐隨從運往京城,歸為已有。寺院和尚迫于太平公主的權勢,不敢當面阻攔,立即告到雍州司戶李元絨那里。司戶是個比七品芝麻官還要小的小吏。但李元絨不畏權勢,公正剛直,當即受理此案。經查,該水磨確系寺院合法財產,太平公主無權霸占。隨即將水磨判歸寺院;這一判決,嚇壞了李元絨的頂頭上司,一向趨附權貴的雍州刺史竇懷貞。他即刻命令李元絨將水磨改判給太平公主。李元絨對這種恃強凌弱、媚上斯下的行徑無比憤慨。二話不說,當即揮筆在原判決書的空白之處寫“南山可移,此判無動”八個大字,堅決維持了原判。后世將這八個字逐漸濃縮成“執法如山”四個字。
【第91句】:【 狗咬狗,爭骨頭】為了爭奪權利,而互相傷害。成語:爭 權奪利。古華《浮屠嶺》:“山外邊那花花綠綠、亂亂轟轟、狗 咬狗,爭骨頭的地方去不得!”
【第92句】:【陰一套陽一套】(慣)指人耍兩面派,當面和背后不一樣。
【第93句】:【天上的仙鶴,比不上手里的麻雀】(諺)仙鶴再好,那是天上飛的;麻雀再小,卻是握在手里的。比喻大而美的希望,不如小而實惠的利益可靠。
【第94句】:【天君泰然,百體從令】(諺)天君:心。指人只要心神安寧,身體各部分機能就會各得其所。也借指主事人從容鎮定,屬下便不會慌亂。
【第95句】:【打擂臺】(慣)擂臺:為比武而搭起的臺。本指上擂臺參加比武,比喻:1向挑戰者應戰,與之較量手段、技藝。2耍花招,與人討價還價。3有意跟人作對,難為人。
【第96句】:【光說過五關斬六將,不說走麥城】關云長曾過五關、斬六 將,威震一時。但也喪失荊州,敗走麥城。此語表示只夸功 勞,不說缺點。《新鳳霞回憶錄》:“戲班有句話:老是說自己 當年過五關,斬六將,從不說走麥城。你是屬關公的。”
【第97句】:【說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慣)指言行不一致或耍兩面手法。
【第98句】:【 說到激動處,淚從腮邊流】感動得流淚。《人民日報》 (1981,8,29):“至于有些做廣告宣傳的,更是盡夸‘瓜’甜, 待到讀者買到書之后,仔細一看,便覺得并不是這么回事, 更談不上‘看到激動處,淚從腮邊流’了.。”
【第99句】:【沙鍋砸蒜,一錘子買賣】一錘子下去就破。謂只此一次, 無法繼續。王蒙《相見時難》:“如果第三次結婚,我可是沙 鍋砸蒜,就這一錘子買賣了。”
上一篇:自我勵志的話-正能量文案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