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皇糧國稅——免不得
【第2句】:【杜撰】沒有根據地胡編亂造,稱為“杜撰”。它的來源與姓杜的有關,哪個杜,說法不一,“杜默”、“杜牧”說較多。杜默說。《野客叢話》明確指出:“杜默作詩多不合律,因此言律不合格者稱為杜撰。”杜默,宋代人,喜歡寫詩,但多不合韻律,許多都是他任意編造的。有一次朋友問他作詩方法的根據何在,他竟大言不慚地說:“杜撰。” 意即這些方法都是我杜默編造出來的。后人就把沒有任何根據的胡編亂造叫做“杜撰”了。杜牧說。杜牧可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詩人,人稱“小杜”(杜甫在前,稱老杜),律詩和絕句成就最高,“能于拗折峭健之中,有風華流美之致,氣勢豪宕而又情韻纏綿。(繆鉞語)”但杜牧用典甚多,不少用典與典故不合。《隱居詩話》評道:“杜牧好用故事,有時候為趁韻而不惜撰造不符合事實的故事。”遂稱“杜撰”。倆“杜”相比較,源于杜默的可能性較大,因為“老杜、小杜”都是作詩的高手。
【第3句】:【一輩子不出嫁是個老閨女】指保守,沒有長進。或說:閨 女不出門,到老不成人。成語:因循守舊。柳青《種谷記》: “你不練習,一輩子不出嫁是個老閨女。”
【第4句】:【水借魚,魚借水】(諺)水靠著魚的活力,才免得成為一潭死水;魚靠著水的浮力,才得以自由活動,得以競爭生存。比喻利害相關的人,誰也離不開誰。
【第5句】:【照葫蘆畫瓢】見“依樣畫葫蘆”。
【第6句】:【肥皂泡——吹得再大也要破】(歇)指吹噓得再厲害,最終也要破滅。
【第7句】:這天又下起了雨,奶奶嘆氣道:“唉,月逢初四雨,一個月晴九天;這個月晴天又不多了。”(江蘇·建湖)
【第8句】:【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一處待不下去,可以到別處去, 不在乎。人,也說:爺。臺灣瓊瑤《窗外》:“走就走吧,此地 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又何必一定待在這個學校!”
【第9句】:王大娘在我家聊天,談起本村張家今年的收成特別好時說:“夏天跑,冬天飽;秋天睡,一年累。人家在農忙的時候干得歡啊!”(河南·郟縣)
【第10句】:校運動會即將舉行,我們班面對著鄰班強大的陣容,顯得有些氣餒。黃老師在一旁鼓勵我們:“如果把繩子擰緊了,石頭也能勒破;如果團結起來,沙土也能打成墻。只要我們一條心,還怕沒有好成績嗎?”(廣東·龍門)
【第11句】:十一黃金周,我和奶奶、爸爸、姐姐一起到老家座龍溪野炊。奶奶和姐姐洗菜,煮飯,我脫掉鞋子,打著光腳丫和爸爸一起到溪邊捉螃蟹。起先爸爸捉到幾只小螃蟹,我覺得太小,不在意地把它們一只一只都放走了,可最后還是只捉到了幾只小螃蟹,心里總不滿意。奶奶說:“凡事都得知足,十鳥在樹,不如一鳥在.手。應該好好珍惜現在擁有的。”(河南·新野)
【第12句】:【東不成,西不就】(慣)指擇偶或擇業不順利,總是不成功。也泛指事情總是辦不成。
【第13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諺)五臟:指心、肝、脾、肺、腎五種器官。 麻雀雖然小,腹內五臟卻都齊全。 比喻規模不論大小,組織分類總者5齊全。 也作麻雀雖小,肝膽俱全。 麻雀雖小,腑臟皆全。
【第14句】:吃飯時,我把吃剩下的飯倒掉了,媽媽說我不懂得珍惜糧食。我說:“就那么一點,算什么?”爸爸說:“一頓省一口,一年省一斗;一頓省一把,一年買匹馬。”(河南-汝陽)
【第15句】:【過了篩子又過籮】(慣)篩子:用竹篾、鐵絲等編成的有許多小孔的器具,要篩的東西放在上面,細碎的可以漏下去,塊兒較大的則留在了上頭。籮:一種器具,將網狀物固定在木框或竹框上,用來使細的粉末或流質漏下去,較粗的粉末或渣滓留在網上。比喻一遍又一遍地挑選或審查,非常仔細。
【第16句】:【不怕稠吃,就怕稀化】(諺)稠吃:吃得多。稀化:零星花錢。指在經濟開支方面,不怕有計劃的整堆開支,就怕無節制的零星花錢。
【第17句】:【螞蟻搬泰山】借指人多力量大。成語:愚公移山。陳登 科《淮河邊上的兒女》:“大家伙來么,螞蟻還搬動太行山呢! 我們是年輕輕的人,這幾個麥把還搬不回去嗎?”
【第18句】:鴨子下水——呱呱叫;嘴上前;各奔前程
【第19句】:黃鼠狼躲在雞棚里——不是偷雞也是偷;想偷雞(想投機)
【第20句】:扁擔上擱雞蛋——好險;冒險;危險;不穩當;不穩
【第21句】:中午飯吃炒餅,媽媽給我倒了一杯水,說:“吃餅,離不開井。餅太干,又是大旱的天兒,多喝點水啊!”(河北·邯鄲)
【第22句】:【力氣是壓大的,膽子是嚇大的】(諺)力氣是靠不斷承受壓力增大的,不承受壓力就出不來力氣;臚量是在驚嚇中練大的,不經受驚嚇就出不來膽量。指人的力和膽是在艱難險阻中不斷增強的。 也作“壓大的力氣嚇大的膽”。
【第23句】:【別人騎馬我騎驢,后面還有拉車的】意即比上不足,比下有 余。或說:人家騎馬我騎驢,后邊還有步行的。韓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網》:“別人騎馬咱騎驢,后面還有拉車的。咋 不濟,咱也鬧個中等兒啊!”
【第24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釋義: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就擔憂,在天下人安樂之后才安樂。比喻吃苦在前,享樂在后。、例句:劉志丹再也忍不下去,他常聽爺爺說,人生在世,應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第25句】:【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慣)打頭風:逆風。比喻境遇本來就不好,偏又遭到更大的打擊或不幸,處境越發艱難。 也作屋漏更遭連夜雨,行船又撞打頭風。 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被打頭風。被:遭遇。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
【第26句】:逮魚的不帶網——全憑手摸
【第27句】:舞臺上的二人轉——唱一和
【第28句】:【種火又長,拄門又短】(慣)種火:引火。拄門:頂門。用來生火嫌長,用作頂門棍又嫌短。形容人或物不成材料,沒有用。
【第29句】:【可望而不可即】(慣)即:靠近,接觸。指能望見但得不到或不能靠近。 也作可想而不可及。 可望而不可及,可求而不可得。
【第30句】:肚里吞金——有內才(財)
【第31句】:蕓蕓家的遠房親戚夸說和蕓蕓家的關系可近了,可蕓蕓卻說:“哪有像他說的那么近乎,其實兩家的關系是八竿子打不著邊——遠著呢!”(河南·溫縣)
【第32句】:【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諺)匹夫:普通公民。懷璧:身藏璧玉寶物。普通百姓本來是無罪的,只因為他身藏寶物,遭到權勢者的艷羨,容易被無端加上罪名。指金銀珠寶會招來災禍。 也作匹夫無辜,懷璧其罪。 小人無罪,懷璧其罪。
【第33句】:【破雖破,當家貨】(諺)家傳之物雖然破舊,卻有保存以留念的價值。
【第34句】:【打腫臉充胖子】(慣)比喻裝門面,說大話,硬充好漢。
【第35句】:【兔子急了敢咬人】(諺)兔子是弱勢動物,但逼到窘急時,也敢咬人。 比喻善良溫順的人到了忍無可忍時,也敢于拼命反抗。 也作“兔子急了也咬人”。
【第36句】:【吃小虧占大便宜】釋義:受一點小的損失,卻得到很大的利益。例句:“楊吉利搶走了于芝秀,我來嫁給你!”天香粗野而又嬌媚,“丟了一個殘花敗柳,得到一個清白女兒身,你吃小虧占了大便宜。”
【第37句】:【好飯不怕晚】要善于等待。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 “好孩子,別著急,好飯不怕晚。你瞧著,媽給你做個好看 的。”
【第38句】:【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諺)人種地肯實實在在出力,土地自然就會多產糧,讓人吃飽飯。指種地要勤勞,就能獲得豐收。
【第39句】:【有鹽同咸,無鹽同淡】(慣)比喻同甘共苦。
【第40句】:【你不嫌我籮疏,我不嫌你米碎】不相嫌棄,互相諒解。你、 我、他,可互易。類似的:你不說他的疤瘌,他不說你的瘤子 你不說我頭禿,我不笑你眼瞎。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 網》:“反正,銅鎖,咱倆是一家人了。我不嫌你籮粗,你也別 嫌我米碎了。”
【第41句】:【老虎推磨——不聽這一套】(歇)套:本指牲口套兒,轉指量詞“套”。指不接受或不理睬別人的一套說法或做法。 也作老虎推磨——不聽那套。 老虎拉碾子——不聽那一套。
【第42句】:【揭債要忍,還債要狠】(諺)借債時要再三忍耐,能不借就不借,能少借就少借;還債時要狠下決心,能早還就早還,能一次還清就一次還清。指借債付利息是個不小的負擔,無債才能一身輕松。
【第43句】:沒牙老婆吃胡豆——軟磨硬泡
【第44句】:姑姑剛把表弟上大學的錢湊齊,表弟卻因貪玩兒摔斷了胳膊,姑夫心慌的老毛病急得也犯了。姑姑無奈地說:“真是十個壇子九個蓋兒,怎么蓋也蓋不住啊!”(內蒙古·集寧)
【第45句】:【小巫見大巫】(慣)巫:巫師,以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業的人。法術低下的巫師遇見了法術高超的巫師。比喻二者的本領相差太遠。
【第46句】:【 動一根毫毛,立一根旗桿】極言不容侵犯。浩然《艷陽 天》:“你敢動動我?摸倒我一根毫毛,奶奶讓你立根旗桿!”
【第47句】:爸爸希望小濤換座位之后能夠好好學習,可是他忍了兩天就又瘋玩起來,氣得爸爸直瞪眼:“新挖的茅廁還香三天,你這才忍了幾天啊?”(山東·夏津)
【第48句】:拙婦人,巧舌頭。
【第49句】:蚯蚓走路——能曲(屈)能伸;以曲(屈)求伸
【第50句】:【當著和尚罵賊禿】釋義:借指當面揭短。例句:副廠長邵順寶聽了這些話,明知這是當著和尚罵賊禿,也只好打落牙齒往肚里咽。
【第51句】:【 蒼蠅想咬人】謂小人物逞能,想欺負人。類似的:屎殼螂 想螫人。成語:自不量力。李準《大河奔流》:“嘿!沒見個 蒼蠅還想蜇人!你是哪個山坳里蹦出來的!還想來赤揚崗 當人物頭!”
【第52句】:【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獨】(諺)招:拳術上的招數。指拳術較量中普通招數再多也不怕,怕的是獨到的一招沒法招架。也借指在技藝上有獨到的專門本事,才是最吃香的。
【第53句】:【墻里說話墻外聽】(諺)人在墻里說話,須防墻外有人竊聽。指人說話,特別是說秘密的話,要處處留神,謹防走漏消息。 也作墻里說話,墻外有人。 墻里人說話,墻外有人聽。 墻里說話墻外聽,道邊說話草棵聽。
【第54句】:【不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諺)貌似正直的人,要提防他面直心不直;滿口仁義的人,要提防他口善心不善。指對于表里不一的人要嚴加防范。 也作“莫信直中術,須防人不仁”。
【第55句】:【地誤誤一季,人誤誤一輩】見“耽誤了莊稼是一季,誤了孩子是一代”。
【第56句】:【雞抱鴨子——干忙活】(歇)抱:孵。干:徒然,白白地。忙活:急急忙忙地做活,指白忙一場。 也作雞孵鴨子——干著忙。 雞孵鴨子——白忙乎。
【第57句】:三年不漱口——張臭嘴
【第58句】:【龍歸滄海,虎入深山】(慣)比喻有才能的人找到了施展抱負的機會或地方。 也作龍歸大海,虎進深山。 老虎入山,蛟龍下海。 虎進深山,龍歸大海。
【第59句】:【要想武功好,從小練到老】(諺)要想把武功練好,就得一輩子不停地練。指武功不是短時間能練好的,要長練不輟。
【第60句】:【不要氣,只要記】(諺)指無論發生什么事,不必生氣,只要記取經驗教訓即可。
【第61句】:【見上黃河也不死心】(慣)形容非常頑固,即使知道錯了也不改變。
【第62句】:【遠來的和尚好看經】(諺)人們總認為,遠方來的和尚比本地和尚經念得好。比喻外來人比當地人更易受到人們的認可和尊重。
【第63句】:草地上的蘑菇——單根獨苗
【第64句】:【洞房內三天不分大小】釋義:新婚三天之內,無論大小長幼,都可以跟新娘子開玩笑。例句:洞房內三天不分大小,兩家親朋不分長幼,全來鬧洞房。于是這個過來叫聲嫂子,那個過來搶走手帕。
【第65句】:【公雞鉆籬笆,進不去又退不回】釋義:比喻進退兩難。例句:一時間,他真有點像“公雞鉆籬笆,進不去又退不回。”
【第66句】:五月的麥子——黃了
【第67句】:【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見“八兩換半斤,人心換人心”。
【第68句】:扯著耳朵腮頰動——互相牽連
【第69句】:【老龜煮不爛,貽禍于枯桑】(慣)南朝宋·劉敬叔《異苑》載:三國時有人獻大龜給孫權,用了一萬車柴也沒煮爛,諸葛恪建議砍下老桑樹來煮,結果一煮就煮爛了。比喻出了事,禍及無辜的人。 也作老龜烹不爛,移禍于枯桑。 老龜烹不爛,移禍在枯桑。
【第70句】:我村一家的東西被偷了,爺爺說:“這真是馬有轉韁之病,人有旦夕禍福!”(河南·滑縣)
【第71句】:崇禎皇帝上吊——走投無路
【第72句】:水缸里抓王八——穩拿
【第73句】:數學測驗,我得了100分,樂得不得了。爸爸見了,說:“雷聲大,雨點小;人驕傲,成績少。你可千萬翹不得尾巴啊!人說‘走不盡的路,讀不盡的書,知不盡的理’。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還得努力啊!”(安徽·壽縣)
【第74句】:【沒有孫猴子的本領,不敢取經】孫悟空隨唐僧去西天取經, 事出明代《西游記》。借指:沒有本領,不敢接受重任。西戎 《一個年輕人》:“你沒有孫猴子的本領就敢取藏經,你看能 說過大家?”
【第75句】:【狼精狐貍怪,兔子跑得快】釋義:狼機靈,狐貍狡猾,兔子跑得快。用來說人跑得快或應該快跑。例句:“狼精狐貍怪,兔子跑得快。閑話少說,快走嘍!”一匪徒神色惶恐地叫著,跟另一匪徒強把觀望勢態的鷹嘎頭人擁上滑竿。
【第76句】:【吃一分虧無量福,失便宜處是便宜】釋義:吃一點虧會得到無限福運,失去便宜的地方就是得到便宜的地方。例句:當時汪祥若肯吃虧這十兩銀子,何至斷送了萬金貨物,豈非為小失大?所以說:吃一分虧無量福,失便宜處是便宜。
【第77句】:【靴里無襪自得知】(諺)光腳穿上靴子,別人看不出,自己是知道的。 泛指做下瞞人的事,自己心知肚明,無法瞞過良心。
【第78句】:【正鍋配好灶,歪鍋配蹩灶】釋義:比喻好的配好的,差的配差的(多指夫妻)。例句:“這種媳婦,才算媳婦,要照如今的婦女呀,哼,別說守一年,男人沒閉眼,她早瞧上旁人了。”“這也是趙大哥積福修來的。正鍋配好灶,歪鍋配蹩灶。”
【第79句】:【養多大的鳥兒,置多大的籠子】釋義:比喻花錢做事不能浪費。例句:“……咱們就得這樣,不能大手大腳地花錢。俗話說:養多大的鳥兒,就置多么大的籠子。咱不能花大家的錢像掰著不疼的牙……”
【第80句】:【山多高,水多高】釋義:地下水和山一樣高。例句:俗話說,“山多高,水多高”。洞頂的石縫里有泉水滴下來,不快不慢,約摸半分鐘就有一大滴,洞底下有個小盆口大的水灣,承接著上邊滴下來的水。
【第81句】:【睡著的人好喊,裝睡的人難叫】(諺)真正睡著的人一喊就醒,假裝睡著的人再喊也不應。比喻在教與學方面,真正不懂的人好教,有意拒絕的人難以施教。
【第82句】:魚靠水,人靠集體。
【第83句】:【丟錢是買主,說話是閑人】(諺)指付錢的才是買主,品評貨物優劣的往往是看客。也泛指凡是辦實事的,總會拿出實際行動。
【第84句】:花籽喂牲口——不是好料
【第85句】:【春三月,不圓夢】(諺)春三月:春天的總稱。圓夢:迷信根據夢境來推斷吉兇。指春天的夢虛幻多變,沒有準頭,無法推斷。
【第86句】:搟面棍當笛子吹——沒眼兒
【第87句】:【不愿文章高天下,只愿文章中試官】釋義:不求文章寫得好,天下第一,只求被主考官看中。古代科舉考試,只要文章被主考官看中,應試者就能被錄取,登金榜、做大官、享厚祿。 “高”又作“中”。“愿”又作“要”。例句:其年湘潭縣考試,仲先空受一日辛苦,不曾考得個名字。嘆口氣道:“不愿文章高天下,只愿文章中試官。”
【第88句】:【 隔山買老牛未見牛,結果買的是老牛】做事不了解情 況,吃虧上當。類似的:貪賤買老牛,一年倒兩頭。劉紹棠 《芳年》:“隔山買賣老牛,是得多長幾個心眼兒。”
【第89句】:【滾水燙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歇)螃蟹:也叫毛蟹,生長在淡水里。橫行:本指螃蟹橫著爬行,轉指倚仗惡勢力做壞事。比喻某種惡勢力橫行霸道的日子不會長久。
【第90句】:【吸煙】“吸煙”有害健康,現在全世界都在公共場所禁煙,有的國家還實行全面禁煙。那么,誰是吸煙的始作俑者呢?吸煙,起源于美洲印第安人部落。在古代印第安人部落,吸煙是首領的特權,是一種高貴的象征。當時是用一種白蠟木做桿,大理石或紅塊滑石制成的卡梅特煙斗吸煙。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同時也發現了煙草。據說西班牙、葡萄牙的水手們把吸煙的習慣帶回歐洲。但在很長時間里,煙草在歐洲都不為人們接受。后來,英國女王召見英國爵士雷利,并觀看了他的吸煙表演。如此一來,吸煙很快在英國流行起來,逐漸遍及歐洲,乃至流傳世界各地。中國的古裝戲有酒無煙,中國人吸煙是受歐洲吸煙習慣的傳染。
【第91句】:【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諺)修:修行。公公修行,公公就得善果;婆婆修行,婆婆就得善果。指信佛信道,誰修行誰就能得善果。也泛指凡事誰有誠意,誰就能取得成功。 也作“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
【第92句】:【恩愛夫妻不到頭】(諺)夫妻恩恩愛愛,情感過深,往往難以白頭到老。舊指夫妻間關系過于和美的,反不如那些吵吵鬧鬧的能夠長久。
【第93句】:【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釋義:比喻說話沒有頭緒,或做事缺乏計劃。例句:茍峰見巧玲情緒好轉了,心里叉高興又得意。他“嘿嘿”一笑,朝苦娃做個鬼臉兒,就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地順壟溝子耪(p a ng)開了。
【第94句】:【禮多人不怪講】究禮節,不會有錯。禮,原指禮節,現多 指禮物。類似的:油多不壞菜。老舍《老張的哲學》:“這個 是天字第一號的禮教之邦,就是那不甚識字的文明中國人 也會說一句禮多人不怪。”
【第95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釋義:比喻只要保住根本的東西,將來就能達到目的。后句也說“不愁沒柴燒”。例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雖是遭此大禍,兒子官職還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
【第96句】:【太上皇】“太上皇”是皇帝父親的尊稱。后借用為對有權有勢、凌駕于別人之上者的一種蔑稱。 “太上皇”源自秦漢。據說,漢高祖劉邦當了皇帝后,萬事如意,卻有一事使他犯了愁,即以何種禮節對待自己的父親劉太公。一天,劉邦去看望老父親,老父畢恭畢敬地迎接他。劉邦惶惑不解。其父說:“您貴為天子,誰敢不敬?我雖然是你父,也不過是個平民百姓,區區庶民不敬皇帝,可是要殺頭的啊!”劉邦聽出話中有話,就仿照秦始皇曾尊死去的父親為太上皇的例子,馬上舉行大典,將父親扶上了太上皇高位。
【第97句】:【千金難買心中愿】(諺)指人的內心愿望最為重要,最不易得到滿足。 也作“干金難買一個愿”。
【第98句】:狗咬呂洞賓——不懂好歹;不認得真人:不識好歹;不識好人心;不識真神仙;有眼不識真人
【第99句】:蟋蟀碰到老母雞——沒個跑
上一篇:比較接地氣的好文案,句句精辟,道出社會人心的現實!【500】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