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神仙不做做凡人——賤骨頭
【第2句】:【有麝自然香,何必當風立】(諺)麝(she):又名香獐,似鹿而小,無角,腹部有香腺,分泌物名麝香,可入藥。麝自然帶有香味,不必借助風力張揚。比喻人的德才名聲貴在深孚眾望,不在于自我炫耀。
【第3句】:有很長時間姑姑沒有來看奶奶了。奶奶嘆道:“唉,娘疼孩子不顧命,孩子疼娘沒有空。真是天高指不住星星啊!”(河南·登封)
【第4句】:【少不舍力,老不舍心】見“老不舍心,少不舍力”。
【第5句】:【瓜子不飽暖人心/瓜子不大是人心】仁芯,人心諧音。謂招 待菲薄,但情意深厚。周立波《山鄉巨變》:“請你收下,轉交 給他,瓜子不大是人心!要他務必不嫌棄。”
【第6句】:【露馬腳】現代人們用“露馬腳”來比喻暴露了隱蔽的事實真相。關于露馬腳,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明太祖朱元璋原是布衣,家境十分貧寒,參軍后與一位在軍中長大的姓馬的姑娘結婚。馬氏聰明賢惠,相貌也不錯。朱元璋當了皇帝,馬氏夫人被封為皇后。馬皇后苦盡甘來,盡享榮華富,但也有令她苦惱的隱衷。她深居簡出,每當與外人接觸時,總是長裙拖地,把雙腳蓋住。原來這位皇后,沒有纏足,長有一雙“天足”。在封建時代,女子大腳,本來就是一大忌諱,何況皇后呢?一天,馬皇后坐轎到金陵街頭,當然她不會忘記隱藏那雙“天足”,不料一陣大風掀起了轎簾,馬皇后的腳露出來了。消息不脛而走,轟動了金陵城。于是“露馬腳”一詞就像一陣風刮到了民間。這是“露馬腳”一詞來源的主流說法,影響很廣。
【第7句】:星期天我去姥姥家,想走小路,可媽媽卻說:“大路雖然沒有小路近,可小路坑坑洼洼的,不好騎車。俗話說‘寧走十里遠,不走一里喘’,你還是走大路的好。”(河南·寧陵)
【第8句】:黃河決了口——滔滔不絕
【第9句】:【此一時,彼一時】釋義:指情況已經大不相同,不能同樣看待或一概而論。例句:此一時,彼一時。那時他要不裝裝過激派的樣子,怎么能成得了名,怎么能當得上今天的大使。
【第10句】:五一放假時,爸爸帶我回農村的爺爺奶奶家。我看見一只老母雞正在孵蛋,可窩中有雞蛋,還有鴨蛋,覺得很奇怪。奶奶說:“家鴨很笨,不會孵蛋,只能讓母雞代勞。”幾天后,窩中的小雞全都出殼了,可鴨蛋還沒變化。奶奶又說:“雞雞二十一,鴨鴨二十八,時候還不到呢!”(河南·羅山)
【第11句】:捂著耳朵偷鈴鐺——自己騙自己
【第12句】:【錐子剃頭——一個師傅一個做法】(歇)剃頭不能用錐子。指各人有各人的不同做法。
【第13句】:【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諺)人為了錢財不惜搭上性命,鳥為了食物不惜遭到捕殺。舊指人生在世就是為了錢財。 也作人為財,鳥為食。 人為名利死,鳥為覓食亡。 鳥為食死,人為財亡。
【第14句】:老狗跳樓梯——不得勢
【第15句】:中午放學回家,我問媽媽吃啥飯,媽媽說:“燉豬骨頭。”我一聽,不高興地說:“豬骨頭有啥好吃?”媽媽笑了說:“豬的骨頭羊的髓,吃過死都不后悔。”(陜西·橫山)
【第16句】:【有百害而無一利】極言有害無利。反義說:有百利而無 一弊。郭沫若《洪波曲》:“他們認為政治部應該不用女職 員,以為用女職員有百害而無一利。”
【第17句】:【刀傷藥雖好,不破手為高】雖有辦法挽救,也不要麻痹大 意,還是以不出事為好。類似的:藥雖好,不如不害病。李 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從前只說好刀切藥不如不劃破 口,現在看,打破腦袋不怕用扇煽,這條命是從汽車轱轆底 下拾來的。”
【第18句】:蚊子說成大象——夸大其詞
【第19句】:【家寬出少年】(諺)寬:經濟寬裕。指家庭經濟富裕的人,不受困苦的折磨,即使年歲大,也會顯得年輕。
【第20句】:【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諺)指人到中年,精力、體力都開始走下坡路,事業上也不會有大的作為,正如月亮過了十五,一天天暗下來一般。
【第21句】:活魚兒口里的水——有進有出
【第22句】:【貓兒眼,看時候變】釋義:貓眼的瞳孔隨光線的強弱縮小或放大。比喻人察看情勢變化處事手段。含貶義。例句:申耀宗是個貓兒眼,看時候變。
【第23句】:【吃一塹,長一智】(諺)塹(qian):阻斷交通的壕溝,比喻挫折困難。 受到一次挫折,就會增長一分見識。 也作“經一失,長一智”。
【第24句】:【天子不差餓兵】見“朝廷不差餓兵”。
【第25句】:【 大河漲水小河滿】小的依靠大的,局部依賴整體。張抗 抗《北極光》:“當然先救自己!我從來不認為什么‘大河漲 水小河滿’是符合科學原理的,只有小河的匯集才有大河的 奔流。”
【第26句】:【寧愿站著死,不愿跪著生】不能茍且偷生。成語:寧死不 屈。《萬山紅遍》題記:“寧愿站著死,不愿跪著生!于是人 們又像祖先那樣,不顧過去失敗的教訓,一次又一次揭竿而 起,作殊死的斗爭。”
【第27句】:【臉上帶笑,袖里藏刀】(慣)指表面上和善,內心狠毒。
【第28句】:【人生何處不相逢】今后仍有相逢的可能,應保持友好關 系。明代《醒世恒言》:“彼此睜眼一認,雖然隔了六年,面貌 依然。正是昔年還銀義士。正是: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 處不相逢。”
【第29句】:【明鏡高懸】“明鏡高懸”比喻法官判案的公正嚴明。那么,“明鏡”源自何處呢?晉代學者葛洪《西京雜記》中記載了這么一個故事,漢王劉邦元年(前206年)秦朝滅亡。劉邦在秦都咸陽官內見到了數不清的奇珍異寶。其中一塊有特異功能的方鏡引起了他的注意,此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胃腸五臟;人有疾病在內,則知病之所在。如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照官人,膽張心動者輒殺之。”這塊方鏡因存在秦皇宮,故稱之為“秦鏡”,又因其有察識人們內心世界的功能,凡遇有壞人壞心腸都可照見得一清二楚。所以,后來人們把善于斷獄,能看透壞人面目的清官喻為“秦鏡”。但是,人們又對秦代的暴政畏之如虎,不愿把這面寶鏡與其聯系在一起,慢慢地秦鏡便演變成“明鏡”。而那些封建官員們,為了標榜自己清正廉明又有察知壞人壞事的本領,便都在公堂上掛起了“明鏡高懸”的大匾,幾乎成為封建衙門中必不可少的裝飾品了。在封建時代,“明鏡高懸”真要起到作用,就沒有那么多貪官贓官了。
【第30句】:【止寒莫若重裘,止謗莫若自修】見“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修身”。
【第31句】:【內藏虎狼之心,外飾溫恭之貌】(慣)指人內心兇殘狠毒,外表卻裝出溫良恭謙的樣子。
【第32句】:【張飛打鐵——人硬貨也硬】(歇)硬:前硬字指強硬;后硬字本指堅硬,轉指強硬、過硬。指人性格剛強,本領過硬。
【第33句】:我家鄰居愛小偷小摸,啥便宜都想占,可仍是窮得揭不開鍋。而我家呢,爺爺常常招待各方客人,但生活還過得蠻可以。我問爺爺這是什么道理,爺爺說:“這就叫做賊不富,待客不窮。”(甘肅·臨澤)
【第34句】:閻王扮觀音——神不神,鬼不鬼
【第35句】: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團
【第36句】:【樹不砍,不成材】借指人需要教育培養。馬烽西戎《呂梁 英雄傳》:“古人說:樹不砍不成材,逆子不教難成器。讓政 府的王法好好教育教育他們才對!”
【第37句】:【無梁桶——枉提】(歇)梁:提把。本指沒有梁的桶,想提也提不起來;轉指話說了也是白說。
【第38句】:【甕中捉鱉——手到拿來】(歇)形容非常容易或很有把握。多指捉拿人。 也作甕中捉鱉——手到擒來。 甕里抓鱉——手到擒來。
【第39句】:我和小強的學習都不好,我又經常去找他玩。媽媽說:“真是魚找魚,蝦找蝦,王八找個鱉親家。”(山東·臨的)
【第40句】:【光請客不上菜】(慣)比喻只是嘴上說得好,沒有實際行動。
【第41句】:【鉆到錢眼里】封建時代用銅錢,中間有孔。指對金錢斤 斤計較。汪幸福《浪跡臺灣島》:“他后來找的老婆與他一 樣,鉆到錢眼里去了。”
【第42句】:【當差不自在,自在不當差】謂職務在身,由不得自己。袁 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你們可別打槍。我這是給人家當 差啊!當差不自在,自在不當差,我這也是沒辦法呀!”
【第43句】:【風里楊花——滾上滾下】(歇)本指楊花隨風上下翻滾,轉指人感情、態度等變來變去。
【第44句】:【甘拜下風】“甘拜下風”是指自認不如他人,并真心佩服他人。出自《莊子·在宥》:“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 后來“順下風而拜”就演變成“甘拜下風”,表示誠信佩服,自認不如對方。此源來自典籍,莊重嚴肅。但源莊流諧,故事情彩。西晉時期有個大富豪叫石崇,據說他富可敵國。王愷是晉武帝的舅舅,也是一個富豪。他們倆爭強好勝,經常在一起比誰吏富。因此,兩人經常到處搜羅綺麗的寶物裝飾衣服或車子。一次,晉武帝踢給王愷一棵高兩尺的珊瑚樹,此樹枝丫或密或疏,形態美麗,簡直是世間少有。王愷如獲至寶,非常得意,認為這次石崇該認輸了。于是,王愷就帶著這棵罕有的珊瑚樹去見石崇。石崇看完之后,不動聲色地拿起鐵如意,趁王愷不注意,一下子打在珊瑚樹上,珊瑚樹馬上就碎了。王愷見石崇親手打碎了皇帝賜給自己的寶物,以為石崇是嫉妒自己而毀寶,聲色俱厲地責問石崇打碎天下最好的寶貝怎么辦。石崇卻不慌不忙,悠然地對王愷說:“你別埋怨,今天我賠你。”石崇說完,就命令仆人去搬家里的珊瑚樹。待石崇把家里的珊瑚樹都搬出來后,王愷驚呆了。別說兩尺高,四尺高的都有,其中光彩奪目的就有六七棵,王愷從來都沒見過。像王愷剛剛拿過來的那樣的還有很多。王愷看后,茫然若失,不得不甘拜下風了。
【第45句】:鼻孔里長瘤子——氣不順
【第46句】:大理石做門匾——牌子硬
【第47句】:顯微鏡看人——把人瞧小了
【第48句】:【按著葫蘆摳子兒】(慣)比喻用強硬的手段逼供或索取財物。
【第49句】:【好漢爭氣,賴漢爭食】(諺)好漢爭的是一口氣,賴漢爭的是嘴里食。指好男兒在功名事業上拼搏,奮力向上;賴漢子只謀填飽肚子,毫無出息。
【第50句】:【心上有七十二個窟窿眼兒】(慣)形容人心眼兒多。
【第51句】:【不比不知道,一比嚇—跳】經過比較,才發現巨大的差別。 比,也說:說,算。張賢亮《邢老漢和他的狗的故事》:“這個 賬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這就等于我們一個人定 的一半。”
【第52句】:【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道墻】釋義:朋友越多越好,冤家越少越好。例句:“……俗話道:‘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道墻。’我們做人心胸總要豁達。”
【第53句】:【鄉下獅子鄉下跳】(諺)鄉間的社火賽會舞獅子,也就只限于在鄉間。指低俗的技藝,不可在高雅的場地表演。也指低層次的人物,不能冒充到高層次中。 也作鄉里獅子鄉里舞。 鄉下獅子鄉下調。 鄉里獅子鄉里滾。
【第54句】:梁山伯與祝英臺——生死不離
【第55句】:【臘八粥】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據說“臘八粥”源自佛教。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白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效果,后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所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傳說吃了“臘八粥”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 至今我國江南、三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冬季吃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又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
【第56句】:【會行船的,不怕大風大浪】釋義:比喻有本事,有信心,什么危險也不怕。例句:斗就跟他們斗!怕什么?真金不怕烈火,會行船的,不怕大風大浪!
【第57句】:小聰長得又瘦又小,可每頓飯準頂個大人吃的。他媽媽說:“你小磨不大怪砸麩子哩!”(河南·商水)
【第58句】:三叔愛和老嫂們罵著玩兒,我爺爺時常提醒他說:“對她們放尊敬些,老嫂比母啊!”(河南·長葛)
【第59句】:【怕狼怕虎就別在山上住】(諺)比喻人既然膽小怕事,就干脆別干了。
【第60句】:媽媽看我吃飯太快,總容易噎住,就說:“你又不是去趕考,吃那么快干什么?”(貴州·黎平)
【第61句】:爸爸是單位的行政干部,什么事情都考慮得周周到到。他常對我說:“一天考慮周到,勝過百年徒勞。”(江蘇·鹽城)
【第62句】:【赤手攥空拳】(慣)形容人一無所有,孤苦無依。
【第63句】:【心不負人,面無慚色】(諺)指做事不虧負別人,就心安理得,不會有愧對別人的表情。
【第64句】:白菜拌豆腐——清清白白
【第65句】:好肉上貼膏藥——自找麻煩
【第66句】:老鼠跟貓——背地里恨得要死,見面又怕得要死
【第67句】:【斑鳩不下樹——嗉里有食】(歇)嗉:嗉子,也叫嗉囊,在鳥類食道下部,用來儲存食物的消化器官。比喻人心里有主見。
【第68句】:殺雞給猴子看——懲一儆百
【第69句】:狂犬吠日——空汪汪
【第70句】:【升西天】見“上西天”。
【第71句】:【飛蛾撲火——自討死吃】(歇)飛蛾向火焰撲去,必定被火焰燒死,指自招禍害,自去送死。
【第72句】:【好事不背人,背人沒好事】做好事應該光明正大。背,也 說:瞞。陳登科《淮河邊上的兒女》:“鬼鬼祟祟做什么,好事 不瞞人,瞞人沒好事,一定出什么岔子了。”
【第73句】:【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蛟龍】(慣)形容本領過硬,勇猛非凡。
【第74句】:【嘴是蜜缽子,心是辣椒子】(慣)形容人嘴上說得好聽,內心卻非常毒辣。
【第75句】:【豬來窮家,狗來富家,貓來孝家】(諺)舊指豬來使家窮,狗來使家富,貓來使家死人辦喪事。一說豬常到窮人家,狗常到富人家,貓常到耗子多的人家。
【第76句】:【舍命不舍財】(慣)寧可舍棄性命,也不放棄錢財。指人太貪財。
【第77句】:【 讓開大路走兩廂】大路寬廣讓別人走,兩廂狹窄自己走。 胃讓出有利條件。《北京日報》( 1985,2,18):“大興縣‘讓開 大路走兩廂’,以讓出交通、生活都比較方便的地區和讓利 等優惠條件,吸引中央、部隊和市屬單位到大興縣聯營辦 廠,為振興黃村衛星城的經濟、實現工農業總產值提前翻兩 番的目標,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第78句】:【泰山壓頂不彎腰】(慣)形容在艱難困苦或巨大的壓力面前不屈服:
【第79句】:【王八】過去,社會上一些寡廉鮮恥的人,往往獲得“王八”、“王八蛋”、“王八羔子”之類的罵名。那么,“王八”從何而來?首先,“王八”原來真有其人。據《新五代史·前蜀世家》記載,“王八”是五代十國時前蜀主王建的大名。“王建,字光圖,許州舞陽人也。隆眉廣顙,狀貌偉然。”因為年輕時是個無賴之徒,專門從事偷驢、宣宰牛、販賣私鹽的勾當,又加上王建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八,所以與他同鄉里的人都叫他“賊王八”。金人元好問《雜著》詩:“泗水龍歸海縣空,朱三王八竟言功!” 再者,“王八”還可被視為“忘八”的諧音。《通俗編·品目》說:“《七修每類稿》:‘今詈人日王八,或云忘八之訛。言忘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忘八”便是八項德行中缺最后一項即無“恥”了。再次,將“王八”和烏龜扯在一起。《史記·龜策列傳》載:“能得名龜者,財物歸之.家必大富至千萬。一日北斗龜,二日南長龜,三日五星龜,四日八鳳龜,五日二十八宿龜,六日日月龜,七曰九洲龜,八日王龜。”作者將神龜分為八種,第八種名為“王龜”。于是后人便將這列在第八位的王龜簡稱為“王八”。久而久之,“王八”也就變成了烏龜的別名。這時的“王八”還屬于神龜類,如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多奎演出的名劇《釣金龜》,這龜也夠神的,是寶貝。最后,烏龜、王八、無恥牽連到一起,“烏龜”又跌進了妓院。指揮妓女應召陪客的假母習稱老鴇,她的丈夫就被稱為“烏龜”、“龜奴”。妓女日常和嫖客們打情罵俏、摟摟抱抱,而這個時候,老鴇的丈夫只能躲到一邊去。后來,推而廣之,大家就把所有那些妻子紅杏出墻的丈夫,都稱為“烏龜”、“王八”了。
【第80句】:【雞蛋里尋骨頭】(慣)比喻故意挑刺、找毛病。 也作雞蛋里挑骨頭。 雞蛋里找骨頭。
【第81句】:眼鏡框里鑲銅子兒———切向錢看
【第82句】:【拔一根寒毛比腰粗】(慣)拔出一根汗毛來也比人家腰粗壯。比喻錢多勢力大,不同一般。 也作“拔一根毫毛比腰桿兒粗”。
【第83句】:【春鰱夏鯉,吃了不悔】(諺)指春天的鰱魚,夏天的鯉魚,正是肥美鮮嫩的時候,應時品嘗,是極好的享受。
【第84句】:【買田不買糧,嫁女不嫁娘】(諺)糧:錢糧,舊時交田稅稱“納糧”。 買田地不能把賦稅一起買下,嫁女兒不能把丈母娘也陪嫁出去。指凡事都有個限制,無限制就成了荒唐。
【第85句】:【單面鼓一面鑼】釋義:比喻獨自發號施令。例句:你徐某得意,一人號令大家聽令。喜歡單面鼓一面鑼。
【第86句】:【逼牯牛下仔】要求苛刻,辦不到。類似的:逼公雞下蛋/ 逼雞下金蛋。成語:強人所難。《艾蕪短篇小說選》:“這簡 直是逼著牯牛下兒啦!你們睜眼看著,這鬼地方會出一顆 半顆谷子么?要五斗米,不是要人家的命?”
【第87句】:【搞小圈子】(慣)指為了個人利益,互相拉攏利用,結成小團體。
【第88句】:由于科學種植,二叔家今年小麥大豐收。望著滾滾麥浪,奶奶眉開眼笑地說:“這科學技術可真神!想過去,咱們種一坡,收一車,打一簸箕煮一鍋,一年到頭白忙活。”“是啊,勤勞苦干得聚寶盆,科學種植出搖錢樹嘛!”爺爺接過話茬兒也眉飛色舞地說。(浙江·嘉興)
【第89句】:【雞歸雞,鴨歸鴨】釋義:比喻不是同類,不能在一起。例句:打開天窗說亮話,安隆奶奶,庚虎是你的孫子,小金蘭是我女兒,雞歸雞,鴨歸鴨,你安姐姐也應該知道自己的來龍去脈,不要麻雀跟雁飛,矮人空心高!
【第90句】:石沉大海——無影無蹤;杳無音信;有去無回
【第91句】:【叫他打狗,不敢罵雞】絕對聽從,多指做不好的事情。成 語:惟命是從。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大哥你讓我往 東,我絕不往西,你讓我偷狗,我絕不抓雞!為了你兩肋插 刀,嘩嘩淌血,咱哥兒們絕對!”
【第92句】:【樹老易空,人老易松】見“人老易松,樹老易空”。
【第93句】:關門打鑼——響聲在外
【第94句】:【面軟的受窮】(諺)面軟:重情面,該采取強硬態度時拉不下臉面。指面對過分的要求,不忍或不敢向對方說“不”的人,注定要遭受窮困。
【第95句】:【胳膊往外拐】為別人著想,不為自己著想。丁玲《太陽照 在桑干河上》:“好哥哥兄弟們,咱們忘了是生死弟兄嗎?怎 么胳膊肘子往外彎?”
【第96句】:佛爺臉上刮金子——刻薄;細索求:淺薄
【第97句】:【一個半斤,一個八兩】見“半斤對八兩”。
【第98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釋義:一個人把守關口,一萬個人也攻不開。形容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萬夫莫開”又作“萬人難敵”。例句:這個巖洞地形險要,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即使敵人發現了白大姐藏在洞內,她有短槍,敵人也是干瞪眼沒得辦法。
【第99句】:【—竹篙打倒—船人】撐船用竹篙,船上人被打無法躲避。 指傷人太多。高云覽《小城春秋》:“咱把話扯明白,今天不 是誰跟誰過不去,掃大伙兒的臉的是你!你,一根篙竿壓倒 一船人!”
上一篇:佛心禪語的文案,小清新女生專屬!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