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滿壺全不響,半壺晌叮當】(諺)水裝滿一壺,搖著不響;只裝半壺水,一搖就響。比喻品格高、學識深的人深藏不露,才疏學淺、為人輕浮的人總愛張揚。 也作滿瓶不動半瓶搖。 整瓶不搖半瓶搖。 一瓶子不足半瓶子晃。
【第2句】:【磚錢不買瓦】(慣)買磚的錢不用來買瓦。形容人做事不靈活,不知變通。
【第3句】:【沒肚皮攬泄藥】(慣)攬:拉到自己身上來。餓得肚子都癟了,還要用泄藥。比喻多此一舉。
【第4句】:【小人無罪,懷璧其罪】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第5句】:【此地無銀三百兩】 釋義:民間故事說,有個人把銀子埋在地里,他擔心被人偷去,就在上面寫了個字條:“此地無銀三百兩?!彼泥従油醵吹阶謼l,就把銀子偷走了,也寫了個字條:“隔壁王二不曾偷”,結果因此暴露。比喻本來想隱瞞掩蓋,結果弄巧成拙,反而暴露了。“百”又作“十”。 例句:路德印當時駁斥他說:“真的一點沒剩嗎?你這套‘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把戲,糊弄誰呀?”
【第6句】:【錯公穿了錯婆鞋——錯上加錯】(歇)指原有的錯誤尚未改正,又犯了新錯誤。
【第7句】:【只要種子落地,到頭會有收成】(諺)指只要把種子播在土地上,遲早會有收獲的。
【第8句】:【牛耕田,馬吃谷】 釋義:比喻待遇不公平,受苦的受苦,享福的享福。 例句:“你將來打算歸田,還是出洋?”腳一跺:“哼!‘牛耕田,馬吃谷’,這就是革命成功的下場!”
【第9句】:【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見“才高八斗,學富五車”。
【第10句】:【魚兒掛臭,貓兒叫瘦】(諺)魚掛得時間長了,就要發臭;貓吃不到魚,叫得時間長了,就會消瘦。指該舍的不舍,該得的不得,會落得兩敗俱傷。
【第11句】:【人熟是一寶】(諺)要辦事,人緣熟了就順手,這是個法寶。指凡事人地生疏難行動,人熟地熟好辦事。
【第12句】:【掩耳盜鈴——哄人】(歇)掩耳盜鈴:捂住耳朵去偷鈴鐺。指自欺欺人。
【第13句】:【雨不大,淋濕衣裳;事兒不大,惱斷心腸】(諺)指某些小事處理不妥,同樣讓人倍感煩惱。
【第14句】:【死逼上梁山】 釋義:梁山:在今山東省東平湖西,梁山縣南,附近地區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為起義軍的根據地。比喻被逼無奈才做某種事情。 例句:他佯裝不滿地說,“唉,我才不愿意去前線冒險哪。只是軍令不可違,死逼上梁山!此行別說什么名利雙收,別送上這條命就算燒高香了?!?/p>
【第15句】:【被窩里放屁——自己臭自己】(歇)指自己作踐自己,使自己受到損害。
【第16句】:【費手腳】(慣)指事情復雜或麻煩,不好辦。
【第17句】:【連理枝】“連理枝”比喻恩愛夫妻。白居易曾在《長恨歌》中寫道:“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為什么有此說法呢? 相傳古代一君王荒淫殘暴,他看上了隨從韓憑的妻子,硬將其霸占囚禁在宮中。韓憑不堪受辱,自殺身亡。韓憑妻子得知后悲痛不已,決心隨夫君而去。她借同君王登臺游玩之機,從高臺上跳了下去,以身殉夫。韓憑的妻子死前曾留下遺書,要求將自己與韓憑合葬。但君王心有不甘,故意將二人分開葬兩處,隔路相埋,讓他們“生不能同室,死不能同穴”??墒?,過了不久,埋葬韓憑夫婦的兩座墳竟然各長出了棵梓樹,并且兩樹的枝干交錯在一起,一對鴛鴦還在樹枝上交頸悲鳴,聲音感人。于是,人們將這兩棵根枝交錯相生的樹,稱為“連理枝”,并以此歌頌韓憑夫婦生死不渝的愛情。 “連理枝”體現了人們對美好愿望的寄托,又稱之為“相思樹”,用它來比喻恩愛夫妻再恰當不過了。
【第18句】:【寧要一藝精,不要百藝通】見“百樣通,不如一樣精”。
【第19句】:【店家不打隔夜錢,船家不賒過河錢】(諺)店家:旅店店主。船家:駕船擺渡的船主。指住店的要先交店錢,坐船的要先交船錢;店家和船家不賒賬。
【第20句】:【使功不如使過】(諺)任用有功勞的人辦事,不如任用犯過錯誤的人辦事得力。指有功的人往往以功自居,有過的人卻常常引咎奮勉。
【第21句】:集體是力量的源泉,眾人是智慧的搖籃。
【第22句】:【無雨莫種麥】(諺)麥田下種之前如果沒有好雨,底墑不足,種子入土后就長不出壯苗。指麥田底墑好是麥子豐收的先決條件。
【第23句】:【挑得籃里便是菜】見“搭在籃里便是菜,捉在籃里便是蟹”。
【第24句】:【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釋義:比喻人最終總希望回到故鄉;也比喻事情終究要歸結到某處?!扒д伞?又作“干尺”?!叭~落”又作“落葉”。 例句:兀術道:“古人有言:‘樹高干丈,葉落歸根?!浼胰羧凰寄罴亦l,某家差人送你回國。”
【第25句】:【峨眉山上活猴,看精的你】 釋義:形容人十分聰明、機靈。 例句:元英說:“觀音堂大殿椽頭上,不就畫的是夜蝙蝠?!北K镎f:“真是峨眉山上活猴,看精的你。”
【第26句】:【老貓不在家,耗子上房笆】 釋義:房笆:鋪在房椽子上面的葦箔(b。)、秫秸等。比喻沒有人管束了,便任意胡來。 例句:牛大嬸:“對!‘帥不離位’真不假,看你們這‘老貓不在家,耗子上房笆’了?!?/p>
【第27句】:【澆冷水】見“潑冷水”。
【第28句】:【閉著眼睛說瞎話】(慣)指不顧事實地胡說。 也作“閉著眼睛胡說”。
【第29句】:【唱獨角戲】(慣)獨角戲:只有一個角色的戲。比喻一個人獨自去做通常不是一個人做的事。
【第30句】:【舉頭三尺有神明】(諺)神明:神靈。迷信認為神明就在人的頭頂上方看著人,人的一善一惡都瞞不過神明。
【第31句】:【冷手撾不著熱饅頭】(諺)撾(zhua):抓。饅頭:饃饃。指冰冷的手難抓熱饃饃。比喻時機不到辦不好事,或方法不對頭難辦成事。 也作冷手難抓熱饅頭。 冷手抓不住熱饃饃。
【第32句】:【賣蘿卜的跟著鹽擔子走——咸嘈心】(歇)咸:諧“閑”。嘈心:諧“操心”。指操閑心,關心與己無關的事情。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賣蘿卜的拉鹽擔子——攘咸嘈心”。
【第33句】:【拼得自己,贏得他人】(諺)原指在賭博場上,只有不怕輸了自己的,才能贏得別人的。泛指凡事總得自己舍得下本錢,才有希望取得預期的收獲。
【第34句】:【丑不丑一合手,親不親當鄉人】 釋義:當鄉人:同一鄉里的人。指同鄉人總是有情誼的。 例句:咱算是他鄉遇故知,我就是馮大狗,論鄉親輩你還得叫我哥哥。來,丑不丑一合手,親不親當鄉人!
【第35句】:【鋸不成葫蘆改不成瓢】(慣)比喻東西太少,什么也做不成。
【第36句】:【海軍帽飄帶】海軍戰士帽子后面都綴著兩根黑色的飄帶,看起來很瀟灑英武。它是怎么來的呢? 據說在1805年,稱霸歐洲的拿破侖艦隊被英國海軍統帥納爾遜率領的艦隊擊敗,徹底粉碎了拿破侖進攻英國的念頭。然而,在這次海戰中,納爾遜受重傷死去。英國皇家海軍為了悼念這位偉大的統帥,在發喪時全體水兵都在帽后綴上兩條黑紗,表示哀悼和敬意。由于納爾遜將軍深得水兵的敬重,治喪之后,水兵們都不愿意摘去帽子上的黑紗。為了尊重水兵的意愿,英國海軍正式規定海軍士兵帽后加綴兩條黑色飄帶,并從此形成傳統。后來,許多國家模仿英國,照貓畫虎地搬了過來,帽上的飄帶成了海軍的顯著標志。
【第37句】:【人非草木,豈能無情】 釋義:人都是有感情的。 例句:“人非草木,豈能無情?我和他從小耳鬢廝磨長大的,彼此情性,彼此都曉得。”
【第38句】:【一問三不知】“一問三不知”現在的用法是形容什么也不知道或抵觸回答問題。源自春秋時期?!蹲髠鳌ぐЧ吣辍酚涊d:晉國的荀瑤率兵攻打鄭國,荀文子因為對敵情不甚清楚,所以建議不可輕舉妄動。他說:“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人之,不亦難乎?”意思是說,作為一名指揮員謀劃軍事行動,自開始到中間,再到末尾都要搞清楚,而后再進攻?,F在我們這三種情況都不知道,這不是作難嗎?明代姚福在《青溪暇筆》中也說:“俗謂忙遽日三不知,即始、中、終三者,皆不能知也?!庇纱丝芍?,所謂“三不知”,原是指某人對某件事情的開始、經過、結果而言的。
【第39句】:【一個鼓槌打不響】 釋義:只有鼓槌沒有鼓是打不響的。比喻一個人支配不開,指揮不靈。 例句:郭全海在農會里,光一個鼓槌打不響,心里越著急,越好上火,他跟一個小組長干了一仗。
【第40句】:【付之東洋大?!浚☉T)比喻丟得遠遠的,不再理會。
【第41句】:【臨陣磨槍,不快也光】(諺)臨上陣打仗才磨槍,縱然磨不鋒利,也能磨得光亮。指平時不下功夫,臨時突擊準備,多少也能頂點事。 也作“臨陣磨槍三分光”。
【第42句】:【走道拾元寶,只花個彎腰的工夫】 釋義:比喻不費多少力就得到很大好處。 例句:劉萬說:“是呀,這回你是走道拾元寶,只花個彎腰的工夫,破費幾個錢也是應當的?!?/p>
【第43句】:【井里打水往河里倒】 釋義:比喻白費力氣。 例句:萬一蕭何壯大起來自立為王,那漢王不是井里打水往河里倒,白費力氣嗎?因此,他老是牽腸掛肚地派人到關中去慰問蕭何。
【第44句】:【一場官司一場火,任你好漢沒處躲】(諺)舊指打官司如同遭火災一般,使人傾家蕩產。也指火災和打官司一樣損失慘重,令人無法承受。
【第45句】:【他弓莫挽,他馬莫騎】(諺)挽:拉動。別人的弓不要拉,別人的馬不要騎。指為人要守本分,不屬于自己所有,不可貪愛貪占。
【第46句】:【砌墻千朝,拆屋一日】 釋義:借指建設困難,毀壞容易。 例句:毛頭星君狠狠心,吩咐把花廳拆去。俗話說,砌墻干朝,拆屋一日。瓦木匠七手八腳,一霎時,一座楠木花廳就墻坍壁倒,屋頂翻身。
【第47句】:【豬八戒啃地梨——什么仙人給什么果】(歇)地梨: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莖像荸薺,可以吃;也指荸薺。指對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待遇。
【第48句】:【殺人一萬,自損三千】(諺)兩軍對戰,即使打了勝仗,殺死敵方一萬人,己方也得損傷三干。指打仗就得有犧牲,縱然是戰勝的一方,也免不了要付出傷亡代價。 也作殺人一千,自損八百。 殺人三干,自損八百。
【第49句】:【嗩吶里吹出笛子調——響的不一樣】(歇)嗩吶、笛子:都是管樂器,嗩吶管身正面七個孔,背面一個孔,豎著吹;笛子有一排供吹氣、蒙笛膜和調節發音的孔,橫著吹。 響:諧“想”。指實際情況跟原來的設想不一樣。
【第50句】:【身無掛體衣,家無隔宿糧】(慣)形容缺衣少食,十分困難。
【第51句】:【兵貴于精】(諺)兵:軍隊。指打仗的軍隊不在數量多,而在于訓練有素,精干善戰。 也作“兵不在多而在精”。
【第52句】:【狗肚子盛不了四兩香油】 釋義:比喻心里裝不住事?!八膬上阌汀庇肿鳌岸伤钟汀?。 例句:可是,幾天的工夫。你就不知咋著好了,兒子也要送給人家,金牛也要掏給人家!你,還有啥?人家說“狗肚子盛不了四兩香油”。
【第53句】:【鍋開著等下米】 釋義:開:液體沸騰。比喻十分緊迫。 例句:母親心疼女兒,說道:“過幾天再說吧吧,這也不是鍋開著等下米的事兒?!?/p>
【第54句】:【騎馬一世,驢背上失腳】(慣)騎了一輩子馬,卻在騎驢時出了岔。 比喻經驗豐富的老手,在不該出錯的地方失手出錯。
【第55句】:【露馬腳】現代人們用“露馬腳”來比喻暴露了隱蔽的事實真相。關于露馬腳,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太祖朱元璋原是布衣,家境十分貧寒,參軍后與一位在軍中長大的姓馬的姑娘結婚。馬氏聰明賢惠,相貌也不錯。朱元璋當了皇帝,馬氏夫人被封為皇后。馬皇后苦盡甘來,盡享榮華富,但也有令她苦惱的隱衷。她深居簡出,每當與外人接觸時,總是長裙拖地,把雙腳蓋住。原來這位皇后,沒有纏足,長有一雙“天足”。在封建時代,女子大腳,本來就是一大忌諱,何況皇后呢?一天,馬皇后坐轎到金陵街頭,當然她不會忘記隱藏那雙“天足”,不料一陣大風掀起了轎簾,馬皇后的腳露出來了。消息不脛而走,轟動了金陵城。于是“露馬腳”一詞就像一陣風刮到了民間。這是“露馬腳”一詞來源的主流說法,影響很廣。
【第56句】:【蛆棗先紅,破蛋先臭】(諺)蛆棗:生了蛆蟲的棗。生了蛆的棗先發紅,有破縫的蛋先發臭。指物變壞從內部開始,人變壞從思想上開始。
【第57句】:【蘿卜快了不洗泥】 釋義:比喻產品暢銷就不講求質量。 例句:錢字當頭,是最容易出現蘿卜快了不洗泥、偷工減料的質量問題。
【第58句】:【東河里沒水西河里走】(諺)指東河里沒小時,就去西河,總會取到水的。比喻做事貴在靈活通變,一處不通,還可另找途徑。
【第59句】:【著濕布衫】(慣)比喻惹上了甩不掉的麻煩事。
【第60句】:【后生不看《水滸》,老來不看《三國》】(諺)后生:青少年。舊指《水滸傳》是寫造反的,青少年讀了會不安分守己;《三國演義》是寫爭斗權謀的,老年人讀了會增添奸詐貪得之心。 也作“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第61句】:【逆子頑妻,無藥可治】見“蠻妻拗子,無法可治”。
【第62句】:【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進不來】見“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第63句】:【好人多磨難】(諺)指維護正義的人,往往因為主持公道而身受無理攻擊,遭受種種磨難。也指有作為的人總不免經受許多坎坷。 也作“好人多難,好事多磨”。
【第64句】:【拔了蘿卜帶出泥】(慣)比喻在查處某一問題的過程中,也順帶發現了其他問題。也比喻由于辦事不當而惹了麻煩或連累了他人。
【第65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慣)小人:品行不好的人。度:推測。 君子:品行高尚的人。指以自己卑劣的心理去揣測道德高尚的人的心思。 也作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 將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第66句】:【做東】朋友們聚會,主動大方者說:“今天我做東,請大家吃烤鴨?!边@里“做東”是主人請客的意思?!白鰱|”源自春秋時期,它的初起義是“主人”的意思。 《左傳·僖公三十年》記載了春秋時期秦晉聯軍攻打鄭國,鄭文公以供應秦國后勤物資為由請求秦國撤兵。他派出燭之武對秦穆公說:“如果秦不滅掉鄭國,而讓鄭國成為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國使者來來往往中缺乏資財食用,就可以由鄭國來供應,這樣做對秦國有利無害。”后來秦國果然撤軍,晉國軍隊無奈也只好作罷?!吧徉嵰詵|道為主”,因鄭國在秦國東面,故稱東道國。 在《禮記》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禮記》中的《曲禮篇》記載:“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睆挠嘘P主客之間禮儀的規定中,可以看到“東”位就是代表主人。后來,“東道主”便成了一個固定的名詞,我們所說的“房東”、“股東”、“東家”、“做東”等,其實都是從以上兩篇文獻中演化而來的。
【第67句】:【姑表親,親上親,打斷骨頭連著筋】 釋義:姑表:一家的父親和另一家的母親是兄妹或姐弟的親戚關系。姑表之間的親戚關系非常密切長久,割不斷?!坝H上親”又作“舅表親”。 例句:“你滿嘴噴糞!那是我的表哥!姑表親,親上親,打斷骨頭連著筋,不是更好嗎?”
【第68句】:【賴泥下穿——燒不成個東西】(歇)賴泥:土質不好的泥。比喻素質差的人成不了人才或成不了氣候。
【第69句】:【身不動膀不搖】(慣)1形容什么活兒也不干。2形容面對大事非常鎮靜、從容。
【第70句】:【生成的棒槌成不了精】(諺)棒槌:捶布用的粗短木棒。比喻本質低劣的人成不了大器。
【第71句】:【半路上出家】(慣)出家:離開家到廟里去做和尚、尼姑或道士。比喻放棄原來從事的職業,中途改行。
【第72句】:【發空頭支票】見“開空頭支票”。
【第73句】:【孔夫子打呵欠——滿嘴文氣】(歇)指說話文縐縐的,書生氣十足。常含責罵或譏諷意味。
【第74句】:【刀對刀,槍對槍】 釋義:比喻針鋒相對,不示弱。 例句:不能給他軟的,也用不著跟他繞了,就跟他刀對刀,槍對槍干一家伙,讓他有法兒開臺,沒法兒收場。
【第75句】:【外行看熱鬧,行家看門道】見“行家看門道,力把看熱鬧”。
【第76句】:【吃癟子】(慣)比喻受到打擊、遭到拒絕或辦事嚴重受阻。 也作“吃癟果子”。
【第77句】:【下雨往屋里跑——淋不到】(歇)淋:諧“輪”。指輪不到。
【第78句】:【鋼刀雖快,不斬無罪之人】(諺)鋼刀無論怎樣鋒利,也不該斬殺沒有罪行的人。指國家的法律再嚴,也不會向守法的人施以刑罰。 也作“刀斧雖利,不加無罪之人”。
【第79句】:【國色】“國色”常用來比喻美女,如稱古代四大美女為國色天香,傾城傾國。那么,“國色”是怎么來的呢?它起源于唐代。 “國色”原指牡丹花。“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傳說,一天,唐文宗在內殿里賞花,時至牡丹盛開,爭奇斗艷,芳香四溢。唐文宗興致很高,問身邊的近臣:“現在京城里傳唱的牡丹詩,誰作的最好?”近臣回答:“李正封作的好,其中兩句‘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這兩句詩是用來形容牡丹花為花國里的絕色,天外邊的奇香。唐文宗聽后贊嘆良久。傾城傾國的絕色美女,用國色天香的牡丹作比,再合適不過了,所以,古人常用來比喻女子,直達今天。
【第80句】:【今日不談明日事】(慣)指只管眼前,不管今后。
【第81句】:【打連手】(慣)指聯合起來做事情。
【第82句】:【熱鏊子上螞蟻——走投無路】(歇)鏊子:一種鐵制的烙餅用的器具。本指燒熱的鏊子上面的螞蟻無處躲藏;轉以形容人陷入絕境,無路可走或無計可施。
【第83句】:【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諺)方寸:心。指人把良心放正,不做傷天理、損陰德的事,并讓子孫后代依家風正道直行,比留給子孫萬貫家財更有用。
【第84句】:【三兩棉花四張弓——細細地彈】(歇)弓:彈棉花用的繃弓兒。彈:諧“談”。指詳細地談談。
【第85句】:【草莽出英雄】(諺)草莽:草叢,指民間。指英才往往產生于民眾。
【第86句】:【管丈母娘叫大嫂子——沒話找話】(歇)指本來無話可說,硬要找些話來說。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見了丈母娘叫大嫂子——沒話搭拉話”。搭拉:方言,閑談,閑扯。
【第87句】:【香菇】“香菇”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野生菌類,無論炒菜燉湯都美味可口,是宴席上的珍品。何以叫“香菇”這樣好聽的名字,還有個十分動人的故事呢。 很久以前,巫山腳下住著一對淳樸善良的夫妻,結婚幾十年都沒有個一兒半女。一直到老人滿六十歲時,才生了個女兒,且一出生就天賦異稟,不同凡響,開口就能叫爹娘。老年得嬌女,讓老夫妻大喜過望,他們搜腸刮肚、苦思冥想地為她取了個名字叫香姑。香姑長到十三歲時,父母先后去世了,由于沒有經濟來源,她的生活頓時艱難起來。村里有個財主早就垂涎于香姑的美貌,見此機會便假惺惺地派人上門對香姑問寒噓暖,心里卻打著乘機霸占她的如意算盤。香姑年紀雖小,但早就看穿了財主的用心,她怒斥并趕走了財主派來的人。財主見來軟的不行,就親自帶著家丁上門搶人。鄉親們聽說后都替香姑擔心。但香姑這時候氣定神閑,她讓鄉親們放心,說自己是天上的仙女,被派下來侍候兩位老人,現在這件事已經圓滿完成,自己也該回去了。說著她拍手一招,天上馬上飛過來一只五彩錦雞,落到了香姑的身旁,她騎上錦雞飛到了空中。這時壞財主剛好趕到,看到煮熟的鴨子要飛了,急忙命人用箭向香姑射去。只見香姑不慌不忙,從空中撤下一把小白子兒,將射出的箭倒撞了回去。惡有惡報,財主被箭射死了。那些小白子兒落地后都慢慢變成了菌兒。鄉親們按香姑吩咐,把這些菌兒采來煮菜,味道極為鮮美。 為了紀念香姑,人們便把這種菌兒叫做“香菇”了。
【第88句】:【先下牛毛沒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諺)指陰雨天,開始是牛毛細雨,這雨肯定下不大;雨后下著牛毛細雨,這是天不放晴的預兆。
【第89句】:【開綠燈】 釋義:交通信號中,綠燈表示準許通行。比喻讓通過。 例句:有人反對,認為小說已經“過時”,有人認為作者沒有給讀者指路,作品有缺點。爭論不休之后,終于給小說開了綠燈。
【第90句】:【摟草打兔子——捎帶】(歇)指做某件事時順便做另一件事。 也作“摟草打兔子——捎帶手”。
【第91句】:【有一分熱,發一分光】(諺)有多大的熱能,就發多大的光。比喻不論能力大小,總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第92句】:【傷風的鼻涕——甩啦】(歇)指扔了,拋棄了。
【第93句】:【一根篙竿壓倒一船人】 釋義:比喻不分青紅皂白,傷害好人。 例句:咱把話扯明白,今天不是誰跟誰過不去,掃大伙兒臉的是你!你“一根篙竿壓倒一船人”!
【第94句】:【守著餅挨餓】(慣)比喻有好的條件不知道利用。
【第95句】:【出的牛馬力,吃的豬狗食】(慣)牛馬力:指又累又苦的力氣活。豬狗食:指極差的食物。比喻受到殘酷剝削。 也作“下的是牛馬力,吃的是豬狗食”。
【第96句】:【人心齊,泰山移】見“大伙心齊,泰山能移”。
【第97句】:【拿銀子當銅錢花】(慣)銅錢:古代銅質輔幣,圓形,中有方孔。比喻花錢沒有節制,任意揮霍。
【第98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釋義:語出《尚書·武成》,原意是平定大亂之后,刀槍不再用了,過和平生活?,F用以比喻不作戒備,解除武裝。 例句:周大鐘說:“任務可大了,要發動群眾進行土地改革,形勢逼人,你們可不要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呀。”
【第99句】:【戲有戲德,臺有臺規】(諺)戲劇演員要有藝德,臺上表演要有臺規。指戲劇表演一要有道德規范,二要有嚴格規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