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昆蟲記的讀后感300字篇一
作為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法布爾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以人性觀察蟲性,并把研究的成果和經歷用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最終完成了《昆蟲記》。作為一位讀者,我對創作出這部傳世佳作的昆蟲學家表示由衷的感激之情。
飛行于天地之間的昆蟲,自古以來就與我們人類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表面上,它們是那么弱小,那么卑微,但在本書中中,它們卻呈現出了生命的頑強,演繹出了生命的精彩。感謝昆蟲——那大自然的精靈們:它們以美妙的形態,讓我們獲取了感官的享受,以奇妙的靈性,讓我們得到了精神的啟迪。
看,多彩的蝴蝶在蹁躚,輕盈的蜻蜓在翻飛;聽,樹梢的蟬兒在歌唱,墻根的蟋蟀在彈奏。正是有了它們熱情的參與,我們的家園才如此美麗而生動。蜘蛛在編織羅網方面具有特殊才能,“人類用三角尺和圓規也未必能畫出那么出那么準確的網”;孔雀蛾善于遠距離聯絡;螳螂懂得用“心理戰術”制服敵人。昆蟲世界的奇妙,曾經給予人類多少有益的“仿生”啟示啊。
這,難道不值得我們人類感恩嗎?
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與其他生物,包括我們人類,都處在同一個緊密聯系的生態系統之中。因為有了它們,我們才擁有了賴以生存的大自然。愿我們在一個更為和諧的生態系統中相互感恩,一同成長。
昆蟲記的讀后感300字篇二
《昆蟲記》是法國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著作,讀了它,我深深地被其中昆蟲生命的力量所震撼。其中,最讓我驚訝的是蜜蜂與大孔雀蝶的故事。
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法布爾把蜂箱中的蜜蜂捉出來了幾只,把它們標上白色記號,裝進紙袋里,帶到了離家好幾千米的地方。你猜,他要干什么?原來,他是在驗證蜜蜂是否有很強的記憶力呢!他把蜜蜂從紙袋中放了出來,蜜蜂顯然有點暈頭轉向。法布爾回到家時,戶外刮起了逆風,他覺得蜜蜂回不來了。凡事沒有絕對,第二天他從蜂箱里發現了好幾只帶白色記號的蜜蜂。可是蜜蜂是在紙袋里,看不到沿途的風景,為此他斷定蜜蜂找家不是靠記憶,而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
如果蜜蜂找家是本能,那么大孔雀蝶找同伴時,則是靠“心靈感應”吧!
一天,法布爾抓住一只大孔雀蝶放在家里,結果當天就有一大群大孔雀蝶就進到他的家中“找麻煩”。沒想這又引起了法布爾的注意,他又抓了幾只大孔雀蝶做實驗,結果還是得到了一樣的答案,他這才善罷甘休。
讀了《昆蟲記》我才知道昆蟲也是有團結意識,有情感的。這些昆蟲的“家里長短”,惟有你仔細探索、觀察,才能發現。
在生活與學習中,我們也要向法布爾學習,做個生活的有心人。
昆蟲記的讀后感300字篇三
最近,我讀了一本科普書《昆蟲記》,書中介紹了各種稀奇古怪的昆蟲。
這本書的作者法布爾,是法國杰出的昆蟲學家。由于《昆蟲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法布爾也因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等桂冠,被譽為“昆蟲之父”。
剛讀了一個開頭,我就被書中的文字深深吸引住了。《昆蟲記》內寫了石蠶、蜣螂、蟬、泥水匠蜂等幾十種昆蟲。其中最吸引我眼球的是孔雀蛾。
孔雀蛾是一種長得很漂亮的蛾子。它們中最大的來自歐洲,全身披著紅棕色的絨毛,脖子上有一個白色的領結,翅膀上有著灰色和褐色的小點兒。橫貫中間的是一條淡淡的鋸齒形的線,翅膀周圍有一圈灰白色的邊,中央有一個大眼睛,有黑得發亮的瞳孔和許多色彩鑲成的眼簾,包括黑色、白色、栗色和紫色的弧形線條。這種蛾子是由一種長得非常好看的毛蟲變來的,它們的身體以黃色為底色,上面嵌著藍色的珠子。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任何一個動物、昆蟲,也包括人類,有著捍衛自己的領地、食物、后代的光榮使命,讓家人可以生活得開心舒適。
上一篇:最新分數乘法說課稿西師大
下一篇:返回列表